最新《水调歌头》教案及答案打印版.doc
《水调歌头》课教案
《水调歌头》优质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水调歌头》的背景和意义。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解读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运用诗歌分析方法,解读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练习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的美好情感和哲理。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水调歌头》全诗。
相关背景资料和注释。
2.2 教学重点: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解读。
2.3 教学难点: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效果。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
提问学生对《水调歌头》的了解,收集学生的预习成果。
3.2 文本解析:逐句解读诗歌,解释生词和背景知识。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3 讨论与思考: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表达。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标准: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主题,能够准确解读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能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运用诗歌分析方法。
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写出有深度的作文。
4.2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小组讨论的表现,提出问题和思考的深度。
作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的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水调歌头》全文。
相关背景资料和注释。
5.2 辅助材料:相关诗歌鉴赏书籍和文章。
诗歌朗读录音和视频。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诗歌朗读: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朗读《水调歌头》,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鼓励学生模仿诗人的语气和情感,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6.2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如月亮、离别等,解读其深层含义。
第14课《水调歌头》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讨论主题的引导不够明确。为此,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讨论方向的把控,确保讨论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此外,在总结回顾环节,虽然学生们对《水调歌头》的基本概念和情感表达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但我感觉他们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加入更多诗词鉴赏的环节,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14课《水调歌头》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对月夜的美好体验?”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苏轼如何通过对月夜的描绘来表达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中的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和词牌结构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等句子的理解,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水调歌头》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诗中如何通过对月夜的描绘表达情感?”
3.《水调歌头》主题思想分析:探讨诗中所表达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4.诗歌艺术特色解析:分析《水调歌头》的意境、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水调歌头》优质课教案
《水调歌头》优质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词赋》中的《水调歌头》。
具体内容包括:阅读原文,理解诗意,赏析艺术特色,体会作者情感,学习吟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调歌头》,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掌握词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词的基本知识,如词牌、词律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水调歌头》,了解诗意,找出诗中的关键词语。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词的基本知识,如词牌、词律等,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结构。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5.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首类似的诗词,进行赏析,指导学生掌握鉴赏方法。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赏析一首诗词,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水调歌头》2. 内容:词牌:水调歌头作者:苏轼时代:北宋情感:思念亲人重点词语:明月、青天、宫阙、乘风、归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水调歌头》的意境,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2. 答案示例:明月挂高空,青天似碧波。
思亲乘风去,宫阙梦中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词的基本知识和诗词鉴赏方法掌握程度较好,但在创作环节表现欠佳,今后需加强创作指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月亮相关的诗词,如李白的《静夜思》,加深对月亮意象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
2.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教学过程:课堂讲解、小组讨论、例题讲解。
《水调歌头》教案
《水调歌头》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调歌头》。
(2)理解《水调歌头》的字词含义和句式结构。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水调歌头》的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2)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水调歌头》。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2.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提高课堂活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水调歌头》的内容,了解作者背景,准备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水调歌头》,了解诗的基本意思。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词世界。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朗读《水调歌头》,体会诗的韵律美。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讲解解析: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解答疑惑。
5. 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念之情,培养亲情观念。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水调歌头》,书写心得体会。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引导学生比较《水调歌头》与其他中秋题材的诗句,分析其异同。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以中秋为题材的诗句,培养创作能力。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2. 讨论环节:针对诗中的某一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八、评价反馈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优点和不足。
《水调歌头》教案
《水调歌头》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水调歌头》教案《水调歌头》教案(精选15篇)《水调歌头》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反思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反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反思 1设想: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2、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3、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教学层次:一、读词文谈印象,整体感知;二、设情形懂意绪,走进词境;读资料解疑惑,读懂词情;四、展想象问作者,读透词心。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教师以故事形式叙述苏轼生平,引出词作《水调歌头》。
(说明:故事形式叙述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可让远古的伟大词人生活化,也更能打动学生,较快走近作者、走近词作。
)二、诵读中对话读词1、字正腔圆地读。
注意“阙”“不胜”“绮”等字音的准确。
2、有板有眼地读。
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
3、有情有味地读。
这一环节中,学生先听录音朗读感受,然后自由读,要求读出味道与感觉来。
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是在理解词境理解词意之后。
教师预设穿插问题:①解读小序,从“兼”字入手,读懂怀子由的思念之情;(补充作者与子由兄弟情深的资料与词作)②重点理解“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含义与“无眠”的细读;③赏析上阙,抓住“不知” “归去”读懂词人内心祈愿,从“欲”“恐”的矛盾中,理解作者的抱负及遭遇,从而体会“寒”字背后的愁苦与幽愤。
④重点读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刻意蕴和旷达情怀。
(说明:诵读是惟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感知活动。
让《水调歌头》在诵读中流淌,在对话中显旨。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的诵读课型问题,这是对诗词做为一种完形存在的尊重和理解。
)三、品析词格,感受词美人大写师: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开个月饼店不成问题。
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
中秋词作更是俯拾是。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了解《水调歌头》的背景和作者苏轼。
1.1.2 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水调歌头》。
1.1.3 分析并欣赏《水调歌头》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水调歌头》的意境和情感。
1.2.2 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1.3.2 理解亲情和友情的珍贵,学会珍惜身边的人。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掌握《水调歌头》的字词和句式。
2.1.2 理解《水调歌头》的意境和情感。
2.2 教学难点2.2.1 分析《水调歌头》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2.2 运用《水调歌头》的表达方式创作自己的诗歌。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3.1.1 熟悉《水调歌头》的内容和背景。
3.1.2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3.2 学生准备3.2.1 预习《水调歌头》。
3.2.2 准备自己的思考和问题。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4.1.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诗歌学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1.2 引出《水调歌头》的背景和作者苏轼。
4.2 朗读与背诵4.2.1 引导学生朗读《水调歌头》,感受其音韵美。
4.2.2 鼓励学生背诵《水调歌头》,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4.3 分析与讨论4.3.1 引导学生分析《水调歌头》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3.2 分组讨论,分享对《水调歌头》的理解和感受。
4.4 创作与展示4.4.1 引导学生以《水调歌头》为模板,创作自己的诗歌。
4.4.2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分享对亲情和友情的思考。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5.1.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5.2 诗歌理解与分析5.2.1 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水调歌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水调歌头》教案一等奖3篇
《水调歌头》教案4学习目标:一积累文言词语,培养语感。
了解诗歌常识。
二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怀,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
重点:把握意境,有过去背诵诗歌。
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变化。
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显示:画面一轮明月,伴以王菲歌曲《但愿人长久》营造氛围)歌曲很好听,大家知道是谁唱的吗?(王菲)可是大家知道是谁写的词吗?(苏轼)了解苏轼的`同学请把他介绍给大家!二作者简介:(显示:有关苏轼的资料及写作背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谏官劾其作诗“诽谤朝廷”,下狱。
哲宗时为翰林学士,官礼部尚书,后复行新法,贬惠州,又被贬琼州。
徽宗时遇赦召还,卒于常州。
他学识广博,文章诗词书画均工。
著有《东坡乐府》。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任太守。
其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守外郡已经历时五载,和弟弟苏辙也已有七年不得相见。
政治上不得意,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在中秋之夜,他喝酒赏月,直到天亮。
写下这首词!三检查预习情况:字词:Chén quèqióng chán qǐshēng丙辰宫阙琼楼玉宇婵娟绮户不胜寒朗诵情况:(作以点评)四初读课文:(显示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朗读)听范读,然后学生自己揣摩语句试读。
老师给予指导。
五研读课文:结合资料及同学间的讨论,纠正理解上的偏差达到正确理解。
1、读小序,弄懂意思,思考在小序中交代了什么信息?归纳明白:时间作词的情形主旨之一2、读上阕: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词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间就有了?天上的宫阙今晚是何年何月?要体会苏轼当时的情况:政治上失意,与弟弟七年不得相见,下去郁闷惆怅,所以在“出世”“入世”之间徘徊。
想飞到月宫中去,又怕难以承受寒冷。
《水调歌头》教案
《水调歌头》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包括词牌名、词的风格特点等。
2、熟读并背诵《水调歌头》,理解词的大意。
3、品味词中优美的语言,感受词人丰富的情感。
4、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词人的情感变化。
掌握词中的重点词句,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
2、教学难点理解词人在词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包括对亲人的思念、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体会词中蕴含的哲理,感受词人豁达的胸襟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从而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
2、讲解法:对词中的重点词句和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情感和哲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明月几时有》,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氛围,引出课题《水调歌头》。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歌词是根据哪首词改编的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者及背景介绍介绍苏轼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让学生对苏轼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讲解《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3、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节奏和韵律。
学生分组朗读,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4、理解词意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词的大意。
教师对重点词句进行讲解,如“把酒问青天”“高处不胜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
5、体会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词中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指出词人在词中既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又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还流露出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九年级语文《水调歌头》教案
九年级语文《水调歌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调歌头》。
(2)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比喻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的意义。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把握。
2. 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理解。
2. 古典诗词的欣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诗文内容、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运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3. 利用欣赏法,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辛弃疾及其作品《水调歌头》。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分析(1)讲解诗文内容,重点解析意象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5. 练习巩固(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巩固诗文内容。
(2)让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练习,提高欣赏能力。
6. 拓展延伸(1)介绍其他有关中秋节的诗词,进行对比欣赏。
(2)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首以中秋节为主题的诗歌。
7. 总结反馈(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
8. 作业布置(1)背诵《水调歌头》。
(2)完成诗歌鉴赏练习。
9. 板书设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0.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解分析等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水调歌头》的魅力。
九上第十三课《水调歌头》教案
九上第十三课《水调歌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水调歌头》。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词的背景知识、诗词的朗读与欣赏、诗词的意境解析以及诗词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调歌头》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通过朗读、赏析,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掌握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词的意境解析、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诗词的朗读与欣赏、背景知识了解、写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随后展示《水调歌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词的韵律美。
2. 背景知识介绍介绍作者苏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历史背景。
3. 诗词朗读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4. 诗词赏析(1)解析诗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从字面到内涵,逐步深入理解诗词。
(2)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5.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习题为例,讲解答题技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调歌头》2. 内容:(1)作者:苏轼(2)背景:北宋,中秋节(3)修辞手法:比喻、对偶(4)意境:月夜漫步,思念亲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水调歌头》。
(2)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月亮的短文。
2. 答案:(1)背诵内容见教材。
(2)短文示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但在诗词的写作技巧方面,还需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苏轼的其他诗词,进一步了解其文学风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水调歌头》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以中秋明月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本章将通过分析这首词的背景和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苏轼的思想感情。
1.2 教学目标1. 了解苏轼的时代背景和词的创作背景。
2. 分析《水调歌头》的词牌特点和艺术特色。
3. 领悟苏轼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第二章:作者简介2.1 苏轼生平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他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被誉为“文坛领袖”。
苏轼的词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以豪放、奔放、真情流露著称。
2.2 苏轼的词作风格苏轼的词作风格豪放,善于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形象。
他的词作多以抒情为主,以自然景物、生活琐事为题材,语言通俗易懂,意境清新优美。
第三章:词作解析3.1 词牌特点《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采用了水调歌头的词牌。
水调歌头是一种古老的双调词牌,音节优美,节奏感强。
这首词共分为两阕,每阕四句,句式为七言和十言。
3.2 词作内容解析第一阕: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翻译:明月何时才能出现?我拿起酒杯向蓝天询问。
不知道天上的宫阙,今天是哪一年。
第二阕: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翻译:我想乘着风回到过去,但又担心那琼楼玉宇,高处会承受不住寒冷。
我翩翩起舞,玩弄着清晰的影子,不知道这在人间是否美好。
第四章:词作欣赏4.1 词作朗读让学生朗读《水调歌头》,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苏轼的情感表达。
4.2 词作品析引导学生分析《水调歌头》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探讨苏轼的思想感情。
第五章:扩展活动5.1 诗词创作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明月为题材的词,模仿苏轼的《水调歌头》风格,体会词的创作乐趣。
5.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苏轼词作,探讨其艺术特色和思想感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苏轼及词的相关文学常识;(3)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2)理解作品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2)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3)作者情感的把握和作品价值的感悟。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释义和理解;(2)诗歌深层含义的挖掘和作者情感的揣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苏轼及其词作风格;(2)介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背景;(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字词释义和句意;(2)深入剖析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中“明月几时有”这一问题的思考;(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分享自己的亲情体验;(3)启发学生从作品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掌握生僻字词的释义;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情感体验等方面,以便对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调整和改进。
《水调歌头》优秀教案精选
《水调歌头》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宋词精选》中的《水调歌头》。
详细内容包括:1. 诗词的背景知识:了解作者苏轼,以及宋词的发展历程。
2. 诗词的字词解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等。
3. 诗词的翻译:逐句翻译,理解诗意。
4. 诗词的赏析:分析诗词的意境、艺术手法、结构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水调歌头》的基本内容,理解诗词的意境,提高翻译和赏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欣赏诗词,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的意境分析,艺术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学会翻译和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筝曲《水调歌头》,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引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作者苏轼及宋词背景,标注生僻字词,尝试翻译诗词。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字词难题,分享翻译成果,探讨诗词意境。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翻译和赏析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诗词。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作者:苏轼2. 背景知识:宋词发展历程3. 字词解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4. 翻译:逐句翻译,理解诗意5. 赏析:意境、艺术手法、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水调歌头》全文。
(2)分析《水调歌头》的意境和艺术手法。
2. 答案:(1)翻译答案略。
(2)意境分析:《水调歌头》描绘了月夜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艺术手法分析:运用了比喻、拟人、设问等修辞手法,使诗词形象生动,富有韵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仍有个别学生翻译和赏析能力较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九上第十三课《水调歌头》教案
九上第十三课《水调歌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三课《水调歌头》。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对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介绍,以及他的代表作《水调歌头》的词牌特点、词意理解和文学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感受其人格魅力。
2. 能够理解和背诵《水调歌头》。
3. 分析《水调歌头》的词牌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调歌头》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以及词牌特点的分析。
2. 教学重点:理解《水调歌头》的词意,感受苏轼的豪放派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介绍苏轼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苏轼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的学习。
2. 讲解:详细讲解《水调歌头》的词牌特点,分析词意,解释生僻字词的含义。
3. 示范:教师示范朗读《水调歌头》,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节奏和韵律。
4. 练习:学生跟读、自主朗读,分组讨论词意理解,教师巡回指导。
5. 讲解:分析《水调歌头》的文学价值,引导学生感受苏轼的豪放派风格。
6. 拓展:向学生介绍苏轼的其他词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水调歌头》词牌特点2. 苏轼生平事迹简介3. 《水调歌头》文学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背诵《水调歌头》。
2. 答案:学生能够正确背诵《水调歌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出调整。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苏轼的其他词作,了解其豪放派风格的形成原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水调歌头》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词牌特点、词意理解和文学价值等方面的内容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
1. 创作背景:《水调歌头》是苏轼在流放黄州期间创作的。
当时,苏轼因政治原因遭受贬谪,身处异乡,心情郁闷。
《水调歌头》教学教案5篇
《水调歌头》教学教案5篇《水调歌头》教学教案1第一课时时间:一、1、教学目的:知识目的:识记词中的字词。
才能目的:1、能当堂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2、理解阅读对话的三条根本途径。
德育目的: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1〕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
〔2〕阅读对话的根本途径及方法。
3、课型:新授4、教法:组织阅读对话,引导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5、教具:多媒体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
苏东坡的词,境界开阔,想像奇特,在宋词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更是不同寻常。
请看清代评论家胡仔对它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二〕诵读欣赏1、放录音泛读,学生在听的同时画出停顿,揣摩语气、语调。
2、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全词,进一步理解全词的内容。
3、找同学泛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画出词中的生字词。
4、全班齐读,记忆好的同学可以背诵。
〔三〕文章分析^p 、理解今天我们的学习采取一种新的方式,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
开展阅读对话。
有一句话说得好: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在和文学大师进展意味深长的对话。
阅读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过程。
如何开展阅读对话呢?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三条途径入手: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环境对话。
1、与文本对话〔1〕学生对照课下注释解释全词,理解全词大意〔小组讨论〕。
重点几句话的理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其他同学还有疑难句子请提出来,大家讨论。
〔2〕解决了文句的疑难,让我们整体把握一下词的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上阕:望月-思归〔写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下阕:责月-怀人。
〔抒情〕〔3〕诗词总是以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因此对其中精巧的词句要会赏析品味。
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一句,请说说你的理由。
《水调歌头》教案
《水调歌头》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调歌头》。
(2)理解《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诗句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水调歌头》。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家庭和睦、亲情关爱的价值。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水调歌头》的字词释义和诗句意境。
2. 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歌结构。
3. 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和亲情关爱。
三、教学难点1. 诗句中的古典文化和历史背景。
2.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鉴赏。
3. 诗歌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水调歌头》的原文、注释、译文和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水调歌头》,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苏轼及其创作背景。
(2)学生齐读《水调歌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字词释义。
(2)合作探讨,分析诗句意境和修辞手法。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句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歌结构。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诗句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2)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亲情关爱。
5. 课堂小结(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收获。
6. 作业布置(1)背诵《水调歌头》。
(2)写一篇关于《水调歌头》的感悟文章。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邀请学生找出其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词,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水调歌头》的独特之处。
2. 艺术创作:鼓励学生以《水调歌头》为灵感,进行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创作,展示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水调歌头》课教案
《水调歌头》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调歌头》。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升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2)理解作品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与理解。
(2)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3)诗歌情感的分析与体验。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关键字词的内涵解读。
(2)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诗歌相关的课件,包括诗文、图片、音乐等。
2. 教材:准备《水调歌头》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朗读。
3.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诗歌朗读和背景音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水调歌头》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简要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
(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
3.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诗句的含义。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字词,解读其内涵。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2)教师引导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5. 艺术欣赏(1)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2)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背诵《水调歌头》。
(2)写一篇关于《水调歌头》的读后感。
8. 板书设计《水调歌头》月夜思亲诗人:苏轼意象:月、人、影情感:思念亲人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案
5.增强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互动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水调歌头》诗词的鉴赏能力,包括理解诗词背景、分析诗词意境、品味诗词韵律及修辞手法,以及诗词的背诵和默写。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韵律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对月怀人”的意境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情表达。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词表达情感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现代人与古人表达情感的方式有何不同?”。
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对月亮的情感体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说明将抽象的诗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有助于提高他们对诗词的感知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更多地将诗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他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此外,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这说明学生们对于互动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较为感兴趣。但在实践活动中,我也发现部分同学在诗词创作时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下笔。针对这一问题,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诗词创作技巧的讲解和指导,让学生在创作时有更多的参考和启发。
2.教学难点:
-诗词意境的理解与感悟,尤其是对诗词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的把握。
-诗词韵律和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分析,如对仗、平仄、比喻、拟人等。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将所理解的诗词内容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如何在小组合作中有效地分享观点、讨论问题。
《水调歌头》教案
《水调歌头》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选》章节:第十章第一节内容:《水调歌头》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水调歌头》;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水调歌头》的意境和韵律;3. 学生能够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并能够运用到诗歌的理解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水调歌头》的意境和韵律的理解;重点: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学具:教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营造一种浪漫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新课导入:介绍《水调歌头》的作者苏轼,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3. 内容讲解:逐句讲解《水调歌头》,解释生僻词语,解析诗歌的意境和韵律。
4. 例题讲解:选取一些与《水调歌头》相似的诗歌,进行比较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背诵《水调歌头》,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的意境和韵律。
六、板书设计板书诗歌《水调歌头》的全文,并在旁边标注重点词语和意境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水调歌头》的意境和韵律。
答案:自由发挥。
2. 作业题目:请学生分析并比较《水调歌头》和另一首苏轼的诗歌《江城子·密州出猎》。
答案:《水调歌头》和《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苏轼的代表作,两首诗歌在意境和韵律上都有独特的魅力。
《水调歌头》以中秋月夜为背景,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而《江城子·密州出猎》则以狩猎为题材,表现了作者的豪放不羁和对自然的热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水调歌头》的理解和欣赏程度较高,但在背诵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下一节课中,可以加强背诵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苏轼的其他诗歌,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水调歌头》这首诗歌在意境和韵律上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导学案
主备人:河南省扶沟县崔桥镇一中于晓曦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词的内容,熟读成诵。
2、学会在品读重要词句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在想象与拓展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3、体会作品表达的人生哲理,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宋词
词,是一种配合乐曲用来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宋朝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
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是我国古代词的两大流派。
婉约词派产生较早,代表人物有欧阳修、柳永、李清照等。
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其词题材广泛,表现方法以铺叙、直抒为主,风格大气、恢宏,这是相对于柳永的婉约派来说的,他的词少了一份缠绵绯恻,多了一份豪迈与豁达。
二、简介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四川眉山人。
他在诗、词、文、画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
他既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三、赏析
1、本词有一段词前小序,其作用是。
其中说的“子由”是作者的,其名为,他和苏轼及并称文坛“三苏”。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中的“”。
3、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一个是。
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暗含了作者怎样的心理?(点拨)
5、“转”“低”“无眠”三词有何表达效果?(点拨)
6、词的下片写“无眠”是对的探求,全是词人内心的,从表达方式上看主要采用。
7、“不应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
8、词中直接“问天”的句子是,直接“问月”的句子
是。
将自然变化和世事迁移联系起来抒发人生感慨的句子
是。
9、词中富有哲理的一句是“”。
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一句是“”,它的含义是,词中这句话是作者对_________说的,后被人们广泛应用,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是指“”。
1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隐情圆缺,此事古难全”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点拨)
1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流传千古的名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教材解读)
13.下面咏月的诗句中,哪两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
①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⑤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4.月亮的美称很多,你能说出几个(至少两个)?
15、这首词的上片写了什么内容?下片写了什么内容?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鼎尖、试题研究)
16.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你还能说出宋词中与豪放相并列的另一种风格吗?并举一两个作家。
《水调歌头》参考答案
1.交代作词的缘由弟弟苏辙苏洵
2.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3. 又恐何
确地描绘了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无眠”准确地表现了词人因不能与亲人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6.人生哲理独白抒情 7. 怨恨。
“恨”的内容可能是亲人的离别、人生的孤独等等。
8.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子由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1.《点拨》223页GJ4 12.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道出了人们的共同心声,显示了词人乐观旷达的情怀。
1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两句都有即使人各一方,但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的意思,这两句都表达了对人的美好的祝愿。
14.婵娟、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蟾、顾兔、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等 15.上片写了词人“欢饮”时的想象。
下片写词人“无眠”时对人生哲理的探求。
16. 婉约
李清照柳永
赠送以下资料
年级第周备课教案
备课日期:2016年5月22日使用日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