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校长课程领导力(一)
一、对课程领导力的理解
一、对课程领导力的理解1、什么是课程领导力课程领导力,主要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能力,是一个校级团队决策,引领组织学校课程实践的控制力。
课程领导力,关键在于把握教学本质,指引教学理念,建设共同研究的团队,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实现教学质量和团队专业能力的提高与升华。
2、课程领导力的内涵按照“质量是满足需求”的理念,校长课程领导力应体现以下四个层面:一是从学校整体发展内在需求这个角度来说,应该体现在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三型”课程源头开发上。
二是从教师专业发展内在需求这个角度来说,应该体现在校本教材、校本“学材”和校本“习材”建设的探索实践中,三是从学生和谐发展内在需求这个视角来说,应该体现在教学“五环节”(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评价)的具体落实上,四是从学校、教师、学生可持续发展这个角度来说,应该体现在多元化、多层面的发展性评价上,即“三、三、五、多”教学质量建设。
二、课程领导力的现状与作用用专家的话讲,现代校长的能力正发生着变化,那就是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校长的社会交际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变强了,而指导课程建设能力、指导课堂教学能力变弱了。
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学校的自主发展,校长以及师生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课程领导力是校长的核心能力,也是校长各种能力建设的第一要务。
贯彻新课改理念,打造高效课堂是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有效途径。
三、课程理念对校长课程领导力建设的要求本次课程改革是我国第八次课改,现在已经进行了几年,应该说课改已经进入了深水区,而课改的核心问题是课程理念的贯彻与实施。
而提出的问题是教师的新课程理念解决了吗?根据管理学中的“二八”理论和生活中的“二八”现象回答是否定。
应该说很多时候,我们的新理念还只是墙上的标语、文章中的词汇、考试中的考题。
背的是别人的,做的才是自己的。
而理念是在一种思想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思考,形成自己对某事物的认识与观念。
简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简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一、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现实迫切性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发展时期,这也是当代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宏观背景。
与此相应,我国当今的学校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不断变化的时代,变化以其广度、深度和速度渗入学校的方方面面。
如果缺乏应对变化的校长领导力,校长就无法有效地发挥领导作用,适时地调整和做出变革,不利于学校在新时代的竞争与发展。
正是在这样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不确定的环境里,学校对校长领导力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校长需要从各方面入手提高素质并使各类要素形成合力,从而更好地发挥领导力,更好地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未来十年勾画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宏伟蓝图,课程改革与发展已成了推动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动力。
课程改革赋予校长新的职责即课程领导,这也是校长的课程思想和专业水准的集中体现。
校长对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领导力将直接影响学校课程建设,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学校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但在校长课程领导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对课程领导力缺乏认识,把主要精力放在搞外交关系上,而很少深入课堂教学一线;对课程建设理解存在偏差,不能准确把握和理解课程的内涵,不知道学校课程建设到底要做什么,不知道如何挖掘、整合、开发、利用校本资源,不了解学校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对课程实施能力不强,一些校长很富有工作热情和改革激情,但可能因为经验不足,缺少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把握,使得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这一基本要求得不到真正落实,出现目前教学存在投入产出不匹配、形式实质相脱节等问题;对课程评价过于单一,许多学校现在仍然把学生的考分作为衡量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标志,关注差异,进行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化发展成为一种时髦的空话。
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当前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亟待提高。
二、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内涵及构成(一)课程领导力的内涵。
领导力是领导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不同视角对领导力的定义会有所差异。
浅谈学校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浅谈学校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校长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就必须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
因此,校长加强课程领导力的关键在于把握教学本质,指引教学理念,建设共同研究的团队,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实现教学质量和团队专业能力的提高和升华。
决定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有几个是最为重要的。
一是课程,一个是教师,一个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这三个要素中任何一个的状况不理想,学校的教育教学将很难进入理想境界。
并且,这三个要素的状况如何,不仅决定一个学校的今天,而且决定一个学校的未来走向。
而在这三者中间,课程又处在核心地位,教师整体素养与能力的提高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都有赖于一个科学、合理、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课程体系。
然而,目前在这几方面,许多学校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并不十分乐观。
学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自为的基本教育单位的性质所决定,学校课程的开发、设计、组织、实施、评价、管理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也是校长工作的重心。
课程实施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决定着校长职责的本质内容,也决定着校长的工作价值取向长的首要能力这一观点必须被社会各界及校长自身所认同。
在当今的教育态势下,在校长诸多的职责和能力要求中,对课程的领导力以及进而对教学的领导力,应该是校长的首要能力,也是作为校长的所有能力要求中是学校管理和校长岗位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关键是找到着力点,一是提高校长自身的课程专业素养。
校长对课程应该有系统的思考,整体的把握,只有高瞻远瞩,才能运筹帷幄。
校长的课程专业素养还体现在对教学的指导上。
校长走进课堂不仅是对教师“教”的情况的了解,也需要了解学生“学”的情况,更应该关注学科课程实施的过程。
因此,校长要学会通式性听课方法,即脱离学科本身,从更一般的角度判断课的整体状态和教师的教学境界,关注课堂教与学方式和教学效果。
校长对教学的指导能力,是校长课程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部分。
浅谈如何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
校长课程领导力课程实施是以学校作为基本单位的,而学校的核心是校长率领的团队,所谓课程领导力,主要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能力,是一个校级团队决策,引领组织学校课程实践的控制力。
课程领导力,关键在于把握教学本质,指引教学理念,建设共同研究的团队,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实现教学质量和团队专业能力的提高与升华。
我认为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重在三点: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国家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意图。
理解青少年在四年初中生活中应该学到的东西,从人的一生考虑所需要奠定的基础,并将课程与需要进行比对。
二是加强校本教研,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学校教研团队,是提升校长课程力的关键所在。
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课程实施的成败,是校长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首先校长要为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提供民主、开放、协力、合作的氛围,共同探究课程问题,为每一位教师创设发展的机会、条件和空间。
其次校长要积极倡导上下平等的合作精神,营造学术氛围,建立伙伴式的团队文化,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再次校长要健全并完善各科教研组织,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研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实现研训一体化,形成以“研”促教,以教促“研”的教研氛围。
最后,校长应该为教研组的活动时间、经费、制度执行情况等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并建立相关评价制度进行激励导向。
三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用好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创建办学特色。
要做到这三点,校长首先要走进课堂建设中,对课程建设有正确的把握,然后带领领导集体共同设计出课程建设、改革的大致思路并给教师提供清晰的思路和要求。
再次,走进课堂实地研究教改、推进教改。
当遇到困难时,校长要对既定的正确方向坚持不动摇,这是领导团体的信心来源之一,同时引导教师以科学的方法突破瓶颈期。
在这同时,校长还要注意完善激励机制,打造实施团队,形成学校的突击集团,带动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整体发展。
如何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
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思考当前, 课程改革实施的关键是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而作为课改的主力军, 校长必须明确课程领导的意义、学校课程实施的现状和课程改革的思路。
校长只有具备高效的课程领导力, 才能增强学校课程实施的整体效应, 从而促进课程管理品质的提升, 学校的教育教学才可能有高质量、高效能的成果展现。
一、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内涵什么是校长课程领导力,通过查阅资料,我明白了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主要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实施新课程,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能力, 是一个校级团队决策、引领、组织学校的课程实践的控制能力。
课程领导, 关键在于把握教学本质, 建设共同研究的团队, 善于在实践中发现、研究、解决问题, 不断实现教学质量和团队专业能力的提高与升华。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表现在对课程的准确理解力上, 包括对国家课程的正确理解、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实施、对校本课程的准确定位。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还表现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力, 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对学校内部和与学校相关的外部教育教学资源的挖掘、组织和整合。
课程资源开发是学校的义务和责任, 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必要能力。
同时,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还体现在课程实施的规划力和课程文化的建构力上。
校长通过组织校本课程编制、指导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对学校课程实施科学、长远和超前的规划, 最终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
二、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必要性课程改革使得课程支配权发生了变化, 它赋于了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 极大地调动了校主动开发和建设课程的积极性, 增强了课程对地方和学校的适应性。
因此, 在某种程度上,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决定了课程改革在学校中的实施能否成功。
提高学校管理者, 特别是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 是实施新课改的必要前提。
我们知道, 新课程方案在学校中是通过校长领导下的教师队伍创造性的劳动变为现实的。
校长的教育理念及其行为直接决定了课程在学校中的实施状况。
浅谈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构架与建设
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赋予的新使命。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是校长如何将课改精神落实到学校实践层面。
由于学校课程改革内外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课程领导的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在此,笔者想从学校实践的视野,结合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的教育实际,谈谈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构架,以及怎样发挥教师群体在新课程建设中的作用与加强校长课程领导力建设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
领导力是领导者为实现共同理想或目标而影响和改变群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能力。
总之,校长课程领导力就是指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团队在明确的课程思想指导下,通过制定和实施学校课程规划,调控课程管理行为,实施课程目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力,即校长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各类课程资源与灵活实施各类领导而产生的课程改革精神落实的校本推进力。
其基本构架如下:一、建构学校课程开发的教师共同体校长在课程领导的实践中,可以借助的力量很多,如课程专家、教育行政、社区与家长、教师与学生等,但最为关键的是充分发挥教师在创建学校高品质课程中的价值。
因此,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努力构建学校课程开发的教师共同体。
(一)培养团体责任感,形成目标共识要形成目标共识,首先应培养团体责任感。
课程领导不纯粹是一个人的领导,它是基于民主决策基础上的团队领导。
课程领导者应帮助团体成员形成这样的共识:大家都是团体任务的执行者,都有团体责任,团体责任感建设的关键在于建立起信任关系,只有校长和教师之间建立起更多的信任关系,他们便会以学校愿景为根本,消解个体之间的部分不和谐现象,形成一种共识。
其次,帮助成员认识到个体目标、团体目标、学校目标本质上是紧密相关的整体,并协调个体目标、团体目标,进而形成共同遵从的学校目标,使共同体成员对任务和过程等基本问题形成一致的认识。
日前,来自翔安区9个学科的200多名高中教师共聚厦门市新店中学举行了高中新课程研讨会,就“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议题开展了学习型小组的沙龙活动。
校长课程领导力建设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校长课程领导力建设这一重要议题。
众所周知,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而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肩负着引领学校课程发展方向、提升课程质量的重任。
因此,加强校长课程领导力建设,对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刻认识校长课程领导力的重要性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指校长在学校课程建设中,运用教育理念、管理智慧、实践能力,对课程进行规划、设计、实施、评价和改进的能力。
校长课程领导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课程的品质、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学生的成长。
具体来说,校长课程领导力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引领学校课程发展方向。
校长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领导者,要把握时代脉搏,关注教育发展趋势,明确学校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引领学校课程向着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2.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校长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课程领导力,激发教师的专业热情,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长课程领导力要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加强校长课程领导力建设的具体措施1. 提高自身素养。
校长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管理水平和实践能力,增强课程领导力。
2. 拓宽课程视野。
校长要关注国内外课程建设动态,借鉴先进经验,拓宽课程视野,为学校课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3. 加强课程规划。
校长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规划,明确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要求。
4. 强化课程实施。
校长要关注课程实施过程,加强对教师的指导和支持,确保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
5. 完善课程评价。
校长要建立健全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课程改进提供依据。
6. 激发教师潜能。
校长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教师提供发展平台,激发教师的潜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长教学领导力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校长,我深知教学领导力的重要性。
教学领导力是校长引领学校发展的核心能力,它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逐渐形成了自己对教学领导力的认识和理解。
以下是我对校长教学领导力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作为校长,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校长领导学校发展的灵魂,它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办学特色。
我认为,校长应该具备以下几种教育理念:1. 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以德为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以质量为魂: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生命线,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以改革为动力: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探索适合学校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教师队伍建设是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关键。
我认为,校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 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2.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培训机会。
3.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 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
三、优化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是校长教学领导力的核心内容。
我认为,校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教育教学管理:1.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 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3. 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加强教学资源整合,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四、加强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校长教学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认为,校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家校合作:1. 建立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家长的需求和意见。
2.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
3. 定期召开家长会,增进家校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浅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浅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作者:沙国禅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7年第12期摘要校长的领导主要表现为对课程的领导,校长的领导力主要就是课程的领导力。
校长应当有自己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教育信念,应具有创新意识,对国家、学区发起的课程变革,也应创造性地实施,并为此果断制定清晰而长远的课程策略与目标。
关键词课程领导文化塑造力课程架构力课程执行力课程评价力课程领导是课程实践的一种方式,是指引、统领课程,对课程进行规划、实施、协调、评价和支持的行动总称。
从学校来说,校长有天然的课程领导力,其实,教师、学生也应当成为课程的领导,只有这两方面有机结合,才会有课程的繁荣和学校的长足发展。
校长的领导主要表现为对课程的领导,校长的领导力主要就是课程的领导力。
校长应当有自己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教育信念,应具有创新意识,能够与教师、学生一起不断创生、发展课程,对国家、地区发起的课程变革,也应创造性地实施,并为此果断制定清晰而长远的课程策略与目标。
校长的领导形象如果能够由“管理”型的“反应者”发展至“领导”型的“发动者”,课程变革与实施的效率便会大大提高。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长的文化塑造力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载体,学校课程应当围绕文化展开。
学校文化系统的内核主要指学校的育人目标、育人理念、核心价值、“三风”建设等理念。
学校文化要有“根”。
当前,我们一些学校的文化往往无根,凭空想象,空穴来风,又不懂得坚守,哪里时髦奔哪里,不能根据学校的深厚历史底蕴,独特的时空特点,独有的文化资源,学校师生的特有组成情况来构建学校文化理念。
其实,哪怕是学校的校名都可以成为学校文化塑造的切入点。
学校文化要有“魂”。
有些学校看不清育人的目标、任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文化不能统领学校的思想,不能作为课程的核心。
学校文化要有“系”。
有的学校文化不成体系,目标、理念、课程各说各的,无内在联系,散乱无章。
浅谈校长课程领导力
浅谈校长课程领导力作者:索朗次仁来源:《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4年第10期作为一名在西藏工作多年的教育领导工作者,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至关重要,主要是看校长的课程意识、校长的课程素养、学校的课程计划、学校的课程管理和教师团队实施课程的能力等方面。
一、强化课程意识关注学生成长校长的课程意识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核心,正确的课程意识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
对于学科教师而言你这门学科是重要的是学生智能发展的一个方面但不是你这门学科就是一切是天大的事你这门学科某个学生学不好并不意味他就是个坏学生笨学生多元智能嘛据说毛泽东读书时数学成绩不好但他的老师数学总是给他及格因为老师觉得毛泽东是个人才、天才他的历史、文学是如此的优秀不能因为数学成绩影响他学科知识是重要的但因为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所以你这门学科是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而不是学生为你这门学科教学服务所有学科的知识都是重要的但因为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目标还要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维目标目的是要挖掘学生向善向上的潜能。
二、提高课程素养有效引领教师校长的课程素养首先体现在对课程的系统的思考和整体的把握上只有高瞻远瞩才能运筹帷幄。
校长要能正确解读国家课程标准深刻认识文化因素对课程实施的制约作用透彻分析学生的基础、需要、特点能帮助教师增强课程意识明确学校课改的主攻方向和长远目标。
校长不但要关注学校课程改革目标、推进策略的制定而且要关注课程推进机制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和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校长的课程素养还体现在对教学的微观指导上。
目前大多数校长都意识到走进课堂、关注教学的必要性这是课程实施过程性管理的必要基础但由于校长本身学科的局限性和行政事务的繁忙真正能够将随堂听课完全落实并能够对教师起到指导作用还有较大的距离。
校长对教学的微观指导可以和教研机构或外聘专家的专业引领结合起来专家有时还可能由于对学生情况的不了解、对教师的发展情况不熟悉可能会使得评价有失偏颇但他们对学科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把握肯定是非常有指导价值的而校长由于受学科背景的限制在专业方面指导的权威性有所不足专家的评价指导可以和校长的听课很好地结合起来进行互补。
校长的领导力
校长的领导力一、课程领导力校长课程领导力主要指校长领导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的综合性能力。
包括课程规划与开发、课程整合与实施、课程管理与评价、构建有效课堂、提升团队专业水平、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
校长应该具有现代课程领导新观念,如,教育观、师生观、人才观、质量观、信息观、系统观、时效观、价值观、市场观、科学发展观。
观念与时俱进,指导思想明确,才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自己的思想独辟蹊径。
校长要“沉”下去,走近教师,走近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教材。
要经常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指导性评课必须一课一评,要有指导性意见,经常翻阅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作业,在备课上提倡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与自身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实际相结合,教案设计与讲课要尽最大努力相符,经常召开不同形式的师生座谈会,利用适当场合与教师个别谈话,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要倾听教师对教学管理的意见或建议以及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这个学期我刚刚调到这个学校来,开学伊始我就和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一起听课,经常参加学校里的教研活动,一起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商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个学期下来,我共听课30余节。
校长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通过典型事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帮助教师领悟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思想观念的转变不是自然的自发的过程,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学习就能完成,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来实现。
校长只有保持教师的角色,自加压力,努力做到学有专长,教有特色,这样,更有利于指导教学工作,教师也更加佩服你。
二、教学领导力校长的教育教学水平很重要。
一位高水平的校长应该是一位教学能手、教育专家,应该能够带领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实验、教学改革。
校长不仅要做“管理上的能手”,而且还要是“教学上的高手”。
这样的校长,教师们才会由衷地佩服你;这样的校长,才能成为教学上的“领头羊”,才能得到广大教师和社会的支持。
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二、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四)校长提高课程领导力的着力点 1、提高校长自身的课程专业素养
要对课程设置、实施、管理、评价等有系统的思考和整体的把握。对教学的指导。
一是提升对课程的理解力(体现在国家课程的正确理解 和校本实施上;体现在对校本课程的准确理解) 二是提升对课程现状的判断力(体现在六个主要方面:1 对学校的课程文化形态判断,主要是指学校管理层,尤 其是教学管理部门的课程意识、课程设计能力、课程管 理组织能力;2全体教师对国家课程的理解力、忠诚度和 执行力; 3 课堂教学状况; 4 学生对课程的需要度与满足 度; 5 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6 学校课程 结构的合理性、丰富度。)
教学设计、实录、案例、反思等 教育或教学日记 教育故事 教育自传 教育札记 论文、报告、专著
探索学校为本、多方合作的“教学-研究专业发展一体化”体系
学校是一切教育 教学活动的最终实施 场所,居于中心地位, 教育研究机构和教研 员系统是专业支持者。 学校内部紧紧围绕 学校工作的核心 (课程发展与教学 改革),鼓励教师个 人基于自身的教学实 践,通过教学反思、 校本教科研等途径谋 求持续的自我更新; 同时通过教师专业社 群的构建,为教师之 间的互动学习提供平 台,重构积极、开放 的教师文化。
二、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三)校长课程领导的实践操作
1、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的几种类型: 按照文化的构成要素来分类:学校的观念文化建 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含仪式文化)建设、 环境文化建设、历史文化建设。 按照学校活动的类型来分类:观念与精神文化建 设、制度与管理文化建设、课程与教学文化建设、环 境(包括网络环境)与服务文化建设。 按照学校活动的主体来分类:管理者文化建设、 教师文化建设、学生文化建设、学校与社区文化建设。
简论校长领导力(精选五篇)
简论校长领导力(精选五篇)第一篇:简论校长领导力简论校长领导力校长的领导力,顾名思义就是校长在领导一所学校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既是校长在处理各项事务中的工作技巧,更是校长自身散发出的,一种令人钦佩折服的魅力。
因此,我认为提高校长的领导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加强业务学习,靠理论指导提高校长的领导力。
作为一名校长,必须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用先进的教育管理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能够与时俱进,使自己的管理模式能够推陈出新,使自己永远能够站在时代的前沿把握学校管理的脉搏。
同时,不断的学习,能让一名校长完成从一名管理者向一名学者的转变,这样就能够用文化的力量凝聚人心,用渊博的学识征服心灵。
二、注重言行举止,靠以身作则提高校长的领导力。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头领”,政府和人民赋予他的权利使他能够统领整个学校。
但是很多时候,这样的权利会使校长渐渐“特殊”起来,殊不知这正是校长开始失去民心的前兆。
因此,作为一校之长,校长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踏踏实实工作,勤勤恳恳做人,校规校纪校长应该第一个遵守,会议决议部署校长应该第一执行,教师不管亲疏,校长必须一视同仁。
只有这样,靠着以身作则才能使校长赢得民心,提高自己的领导力。
三、摆正自身位置,靠服务至上提高校长的领导力。
权力就是责任,管理就是服务。
校长的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待人以诚,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助人为乐,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为学生构筑梦想放飞的乐园。
在真诚、尊重、赏识、关爱、包容中将服务落到实处。
四、走进教学一线,靠齐心协力提高校长的领导力。
教学是学校管理的重点,课堂是学校管理的灵魂,一名好校长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学校发展的引路人,更应该是一名能够驾驭课堂,明晰课堂教学优劣的好老师。
因此,作为校长必须走进教学一线,通过与教师们一起备课、上课、观课、议课,在教学活动中把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传递给每一位教师。
校长是课程领导力的关键
校长是课程领导力的关键作为一个学校的领导者,校长的职责不仅仅在于管理学校的日常事务,还要负责带领学校的教师团队提升课程领导力。
课程领导力是校长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它是保证学校教学质量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首先,课程领导力可以帮助校长确立学校发展的教育目标和方向。
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方向是由校长主导确定的,它是学校未来教学工作的参考和指南。
在确定教育目标和方向时,校长需要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采取多种方式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以确保制定出的目标和方向合理可行。
同时,校长还需要深入了解各学科的内容和特点,对学科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案有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确保教育目标与现实情况相符合,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贴合实际。
其次,课程领导力可以帮助校长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因此,校长要负责指导老师,在教学方法、学科知识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水平,降低教学风险,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此外,校长还要鼓励和激励所有老师,认真对待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以实现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
再次,课程领导力可以帮助校长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有效的课程领导力,校长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价值观。
此外,校长还可以定期组织评估和监控学生的学习成果,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校长要注重课程领导力的不断提升,学习和应用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不断完善和优化学校的教育方案和教育体系,推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总之,作为校长,要想让学校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和发展态势,课程领导力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
校长在工作中要充分利用课程领导力的优势,制定可行的教育方案和体系,深入学科领域,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水平,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校长对课程领导力不可忽视“五点”
校长对课程领导力不可忽视“五点”学校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课程改革的立足点在学校;校长是学校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课程实施的关键点在校长。
课程领导力是校长的核心领导能力,校长对课程领导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的课程品位,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已经成为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的焦点。
1.起始点——思想引领一所学校师生课程理念的变化,首先来自于校长理念的更新、变化和提升。
作为课程改革“种子选手”的校长,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更新课程观念,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不断改进实施课程的思路、重点和策略,切实提高课程领导力。
校长不仅自己要有课程思想,而且要用自己的思想引领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的价值观、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校长不仅要引领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而且要引领学生转变学法,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树立终身发展的理念。
2.立足点——课堂引领课程改革的攻坚战在课堂,文本课程转化为实施课程的落脚点在课堂,教育理念转换成教学现实的关注点也在课堂。
校长对课程的领导必须立足和指向课堂。
校长对课程的引领,要求校长必须深入课堂,深入到教学第一线。
校长要经常性地融入到课堂之中,始终保持与课堂、教学、教师、学生的零距离。
只有了解到课程改革的第一手真实信息,才能拥有对课程领导的绝对话语权。
校长深入课堂,既可以关注教师的教,也可以关注学生的学,还可以关注师生双边活动的开展。
校长要摸清课堂教学的真实状况,从而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推进课程的有效实施,使课堂教学更真实、更有效。
3.保证点——制度引领一所学校要保证课程改革有序推进,就应以科学规范的制度来引领课程的有效实施。
校长要牢固树立“用课程办好一所学校”的理念,准确理解国家课程方案,整体规划学校课程计划,确保课程的科学化实施。
简谈校长课程领导力
简谈校长课程领导力【摘要】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指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团队在明确的课程思想指导下,通过制订和实施学校课程规划,调控课程管理行为,实现课程目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力。
制订和实施学校课程规划是校长课程领导的核心工作。
学校课程规划是指学校按照国家课程设置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对本校的课程设计、实施、评价进行全面的规划。
它包括:学校愿景、课程方案、课程实施和评价、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与社会沟通等。
校长课程领导力需要有上位的机制予以保障,必须以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领导力来保障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关键词】校长课程领导力课程领导是课程改革赋予校长新的职责,也是校长的课程思想和专业水准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校长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统一规划和实施,创造性地有效实施新课程。
1 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概念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
领导力是领导者为实现共同理想或目标而影响和改变群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能力。
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指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团队在明确的课程思想指导下,通过制订和实施学校课程规划,调控课程管理行为,实现课程目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力。
2 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内涵新课程管理体制要求学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将国家提供的课程框架转变成学校的课程规划,以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因此,制订和实施学校课程规划是校长课程领导的核心工作。
学校课程规划是指学校按照国家课程设置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对本校的课程设计、实施、评价进行全面的规划。
它包括:学校愿景、课程方案、课程实施和评价、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与社会沟通等。
2.1 确立学校愿景。
学校愿景是指学校未来发展的理想或目标,是学校全体成员的共同愿望。
学校发展是学校愿景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愿景是统整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它需要与学校教师的个人愿景形成有机的“愿景链”。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2021年暑期初中校长书记培训侧记(一)7月6~7日,虹口教育系统举办了为期两天的2009年暑期初中校长书记培训。
在本次会议上,我就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这一话题,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前不久,在校长职级申报评审会上,我给参加申报的校长出了一道面试必答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包含哪几个方面的能力?你在学校实践中,主要抓的是其中的哪些方面?校长们都从自己实践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但答案不尽相同。
我个人认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主要包括一下几个要素:一、课程规划的能力无论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是学校特色的建设,都必须通过“课程”这一载体,才有可能落到实处。
对学校课程的规划和设置,需要思考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课程的价值判断。
作为一个校长,要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站在教育发展的制高点上,预测孩子30年后的发展状况来思考今天的学校教育;要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来把握、确立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及素质的规格;要把自己关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素质规格的认知转化为学校教职员工的教育人才观,用校长的人才观来统领学校教育者的教育教学行为。
其次是课程的具体规划。
课程的规划,就是校长把自己的课程价值观转化为学校课程开设计划、构建学校课程开设体系的能力。
校长对学校课程的规划以及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既要充分考虑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课程开设的基本要求,又要从学校的办学传统、办学特色以及学校的课程开设能力出发,科学规划学校的课程开设计划,建立完善的学校课程体系。
有的学校,非常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领域,开设了几十门甚至上百门课程,看上去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如果和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传统、办学特色等对照起来分析,就会发现合拍的不多,这样的课程建设,就是缺乏规划的。
有的学校,国家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周教学课时只有4~5节课,但学校实际却安排了6~7节课,为什么会安排这么多的课,讲不出道理来,这实际上是校长放弃对课程计划的领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谈校长课程领导力(一)
【摘要】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指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团队在明确的课程思想指导下,通过制订和实施学校课程规划,调控课程管理行为,实现课程目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力。
制订和实施学校课程规划是校长课程领导的核心工作。
学校课程规划是指学校按照国家课程设置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对本校的课程设计、实施、评价进行全面的规划。
它包括:学校愿景、课程方案、课程实施和评价、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与社会沟通等。
校长课程领导力需要有上位的机制予以保障,必须以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领导力来保障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关键词】校长课程领导力
课程领导是课程改革赋予校长新的职责,也是校长的课程思想和专业水准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校长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统一规划和实施,创造性地有效实施新课程。
1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概念
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
领导力是领导者为实现共同理想或目标而影响和改变群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能力。
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指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团队在明确的课程思想指导下,通过制订和实施学校课程规划,调控课程管理行为,实现课程目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力。
2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内涵
新课程管理体制要求学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将国家提供的课程框架转变成学校的课程规划,以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因此,制订和实施学校课程规划是校长课程领导的核心工作。
学校课程规划是指学校按照国家课程设置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对本校的课程设计、实施、评价进行全面的规划。
它包括:学校愿景、课程方案、课程实施和评价、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与社会沟通等。
2.1确立学校愿景。
学校愿景是指学校未来发展的理想或目标,是学校全体成员的共同愿望。
学校发展是学校愿景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愿景是统整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它需要与学校教师的个人愿景形成有机的“愿景链”。
校长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确立学校愿景,形成新的学校文化。
①要以正确的价值思想和办学理念为教师确立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并且使学校的发展愿景和课程改革的理念保持一致;②要引导教师正确理解和认识课程改革的宗旨和学校发展的目标,让教师以新的观念理解课程改革、以新的视野观照课程改革、以新的角色参与课程改革、以新的行为实施课程改革;③要重视开发教师的知识资源和智慧资源,组织教师参与学校发展规划和课程规划的制订和完善;④要将学校愿景贯穿于教师的愿景、将教师的愿景融于学校愿景之中,使个人愿景与学校愿景和谐一致,使课程改革目标和学校发展目标成为教师共同的自觉追求。
2.2制订课程方案。
学校课程方案是学校依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计划和学校实际而制定的一学年内的课程实施计划,包括课程门类、课时分配、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程实施要求和评价等内容。
学校课程方案是学校课程思想的直接体现和具体操作,是课程规划的核心内容。
校长要在对学校发展进行整体规划的基础上,以学校现实为基础,形成符合课程改革发展方向的,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学生发展要求的课程方案。
①要明确学校课程目标,包括校本课程建设目标、学生培养目标和教师专业成长目标;②要明确学校课程结构,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探究型)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架构;③要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对学校中实施的全部课程,从提高课程适应性和资源整合出发,进行通盘的设计和安排,把握布局和节奏;④要在实施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力求开出更多的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全面生动活泼的发展;⑤要体现课程发展特征,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开发及教学方式和方法策略等;⑥要根据课程发展特征,
制订实现课程目标的原则、策略、方法和保障体系;⑦要提出课程管理和评价的指导意见,包括在某些学科实行学分制管理,实行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改革等。
2.3课程实施和评价。
课程方案只为课程实施提供了一个总的蓝图,关键是真正落实课程方案,切实保证课程实施过程和课程方案的一致性。
校长要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领导,特别要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课程评价的改进,用正确的教育思想引领教师实施新课程。
①要按课程方案设置的领域和科目开齐开足开好各类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程;②要按课程方案规定的学时开课,不得随意增减课时,严格控制课时总量,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时间;③要按课程标准要求实施教学和评价,不得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和评价要求;④要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发校本课程并让学生在自我定位的基础上自主选修课程,不得以教师安排代替学生选课;⑤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努力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不得随意增加考试次数和占用学生的闲暇时间;⑥要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确保教师的教育行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
在课程评价中,①要以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改进、课程开发能力不断提高,校本课程不断完善为目的,对学生、教师、学科进行综合评价;②要建立由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构成的多元评价主体共同参与评价的机制;③要采取多元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形式对学生、教师、学科进行综合性的发展性评价。
2.4完善课程管理制度。
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必须有一个相应的基于课程标准的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
校长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完善各项管理规范和制度,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和畅通无阻的运行机制,为顺利、有序地实施新课程创造良好的制度保障和运行环境。
①要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制度,为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确保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发展权;②要建立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制度和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考评制度,形成与课程改革相匹配的制约、激励机制,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实施能力;③要建立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和学生综合评价制度,形成质量管理制度链,确保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与自身所处阶段相适应的发展。
2.5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以学校教师为课程开发主体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
校长要在执行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办学理念,合理规划、开发、实施和评价校本课程,使课程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①要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满足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②要健全校本课程开发组织,编制《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建立课程审议、教学管理、课程评价等制度;③要整体构建校本课程的体系,体现课程的多样化、乡土化、个性化和综合化,为学生搭建多元学习的平台;④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满足学生的当前需要和未来需要相结合,尊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个别差异,让课程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服务学生的发展;⑤要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使教师在课程开发中丰富课程知识,提高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实现专业成长;⑥要紧密联系本校实际,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特色、办学传统,重视抓住学校的优势项目,形成特色课程;⑦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特别是学校和社区的各类课程资源,重视实践基地建设,并通过多方面的合作来建设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