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讲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方法(讲座稿)
北湖区湘运学校课题组主讲:王堂辉
同学们:你们好!
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就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来听我的讲座,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不要讲话,认真听讲,希望你们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大家可能听说过点石成金这个故事。

从前有个神仙听说有位聪明却贫困的孩子,便找到了这个孩子,想帮助他。

神仙用手一指旁边的一个小石子,小石子立即点化成了小金块,示意这金子送给你。

小孩子摇头表示不要,神仙顺手便把一块大石头变成了一个大金块,小孩子还是没要。

这时神仙又把对面的一座小山变成了金山,觉得这孩子该满足了。

可是孩子仍然不要,神仙便责问道:“给你金山都不要,那你要什么?”孩子不慌不忙的回答:“我要你的手指”。

他要的是点石点成金的方法。

我们的教育同样如此,同学们必须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谈到了“教育的四个支柱”,其一就是“学会求知”,另外三个分别是“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其实,关于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已有阐述,两千多年前的《学记》中曾经这样说过:“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
而功半。

这句话形象地道出方法的重要性。

学生在校学习主要学什么?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喻:学生的学习如同一个猎人到森林里去打猎,既要有干粮,又要有猎枪。

干粮好比是学生学习的知识,而猎枪就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对于21世纪的未来建设者来说,今天的学生更需要猎枪,更需要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我们应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都成为“善学者”,成为有能力、有方法的未来建设者。

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如何获取知识,不会自己钻研问题,没有预见力的人。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如何学习。

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只知道积蓄知识,而不懂得与此同时,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那么,他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就像猎人走进森林,只带干粮没带猎枪一样。

没有猎枪,干粮带得再多,也会很快地消耗殆尽。

如果有一支猎枪,并能运用自如,那么还愁没有吃的吗?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减少学习中的很多弯路,而且能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掌握了学习方法,就不需要等教师讲什么,就学什么,而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主动学习。

如果你能掌握学习方法,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提高学习的质量。

我们的学生以勤奋著称。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想每个老师可能都碰到过这样的学生:非常勤奋、非常刻苦,完全遵循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的至理名言,但遗憾的是,成绩却并不理想,往往落下一个“功夫负了有心人”的后果。

一、学习方法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
(-)学习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

但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安排。

因此,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都心中无数。

他们总是考虑“老师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

(二)不会科学利用时间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有的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从从容容。

而有的学生虽然忙忙碌碌,经常加班加点,但忙不到点子上,实际效果不佳。

有的学生不善于挤时间,他们经常抱怨:“每天上课、回家、吃饭、做作业、睡觉,哪还有多余的时间供自己安排?”还有的学生平时松松垮垮,临到考试手忙脚乱。

这些现象都是不会科学利用时间的反映。

(三)不求甚解,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指不加思索地重复,多次重复直到大脑中留下印象为止。

它不需要理解,不讲究记忆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学习。

这样的记忆常常使记忆内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长久记忆。

当学习内容没有条理,或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分析学习内容的条理和意义时,学生往往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依赖这种
方法的学生会说:“谢天谢地,考试总算结束了。

现在我可以把那些东西忘得一干二净了。


(四)不能形成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知识体系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识经过学生输入、加工、储存过程而在头脑中形成的有序的组织状态。

构建一定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是很重要的。

如果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再多的知识也只能成为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效。

有的学生单元测验成绩很好,可一到综合考试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

这种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科之间,对各章节之间不及时总结归纳整理,致使知识基本上处于“游离状态”。

这种零散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也很容易张冠李戴。

(五)不会听课
这主要表现在:课前不预习,对上课内容完全陌生,无法带着疑问去学;听课时开小差不记笔记,或充当录音机的角色,把老师所讲的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只让自己的记录与教师的讲述保持同步,而不让自己的思路与教师保持同步,即只记不想;课后不及时复习,听完课就万事大吉,等等。

(六)不会阅读
这主要表现在:缺乏阅读指导,不善于选择阅读书目,完全凭个人兴趣或完全听从老师父母的安排;没有阅读重点,处理不好“博”与“精”的关系,要么广种薄收,要么精读于一而漏万;
阅读速度慢,不会快速阅读,也不会略读,任何情况下都逐字逐句;不善于带着问题去读,阅读之后没有什么收获。

“看”书而不“读”书,即只输入信息,而不思考加工。

(七)抓不住重点和难点
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在看书和听课时,不善于寻找重点和难点,找不到学习上的突破口,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面出击,结果分散和浪费了时间与精力。

(八)理论与实际脱离
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所谓“学而必习,习又必行”。

而方法不当的学生往往只满足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表现为动手能力差,不喜欢上实验课和操作课,不关心现实生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九)不善于科学用脑
这主要表现在:学习时不注意劳逸结合,不善于转移大脑兴奋中心,使大脑终日昏昏沉沉,影响学习效率。

二、学习方法不当的成因
为什么有的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呢?这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

当然,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会对方法的形成有影响,智力水平高的学生更容易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但在现在的中小学中,学生的智力水平差异都不太大,因此,它对方法形成的影响
是有限的,学习方法不当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一些非智力因素上,如认识水平、动机水平、意志状况等。

(-)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不少学生在方法上听其自然,看不到科学学习方法的作用和意义,没有尝到正确方法所带来的甜头,以为磨刀误了砍柴工,因而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研究和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

(二)对学习特点认识不足
学习方法具有适应性,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适应各阶段、各学科的学习特点。

这就需要学生对目前的学习有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科学的方法。

有的学生说:“上小学时,我的成绩挺好。

可上了初中,就感到学习很吃力,成绩上不去,心中很着急,该怎么办呢?”这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学习方法没有及时调整。

从小学到初中,学习特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还有的学生发愁:“我其他成绩都不错,可为什么就学不好外语呢?”原因也可能在于他没有认识到外语学习的特点。

作为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各阶段、各学科的学习特点,使他们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以适应不同的学习活动。

(三)对自身的状况和条件认识不足
学习方法除了要适应学习特点外,还要适应个体特征。

如果学生对自身的状况和条件认识不足的话,则很可能造成方法不当,因为正确的方法首先是适合自己的方法。

对自身认识不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没有客观、清醒的认识。

二是对自己的个性特征认识不清。

学生如果对自己的个性特征认识不清,在学习方法上就很有可能盲目模仿别人,强己所难,身心疲惫。

所以,认识自己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前提。

首先学习状况不同,有的学生因为成绩不太好而过于自卑,认为自己一无所长、无可救药。

也有的学生因为学习良好而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这些不客观的认识会使学生在运用学习方法的时候发生失误。

如自以为是的学生在制订学习目标时往往会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另外,个性特征差异,每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状况、生物周期等都有不同,科学的学习方法必须是适合自己的个性特征的,别人的方法仅是参考而已。

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多少个学习成功的人就有多少种成功学习的方法。

有的人喜欢呆在空旷的大房间里看书,有的人喜欢缩在狭小的房间里看书,而有的人喜欢躺在草地上看书,只要学习效果好,这些方式本身都无可厚非。

从生理上来说,每个人的“生物钟”是不同的,应该找到自己最佳的学习时间,然后把艰深的学习内容和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尽可能安排在这段时间内完成。

属于“百灵鸟型”的,可多利用白天;属于“猫头鹰型”的,可多利用晚上。

(四)学习动机缺乏
动机缺乏的学生没有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热情,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在学习中没有目标,得过且过,其学习行为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应付。

表现在方法上,必然会死记硬背、没有计划。

一个丧失学习动机的学生,必然丧失深究学习方法的兴趣。

因此,那些在学习中无精打采、大叫“没劲”的学生,十有八九方法不当。

(五)意志薄弱
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时,需要一定的自制力。

特别是纠正一些不良的、已经形成习惯的学习方法,更需要毅力和恒心。

有的学生有掌握科学方法的愿望,但在运用过程中因意志薄弱而半途而废,造成有目标无结果,有计划无行动。

在学习上跟着感觉走,自然要省力得多,但学习效果也会糟糕得多。

因此,学生在运用科学学习方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家长或同学多鼓励、多督促、多提醒,依靠外界力量的支持来克服意志的薄弱状态。

(六)缺乏指导与训练
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对什么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缺乏明确的认识,在学习中也不能自觉地加以运用。

即使有的学生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也大都是走了很多弯路之后形成的,并且是零散的。

科学的、系统的学习方法很难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应该接受专门的指导与训练。

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有关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课。

作为学生自己,也应该多阅读一些这方面的书籍,积极主动地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

调查中发现,那些学习方法欠缺的学生恰恰是学习比较吃力、成绩不理想的人。

学习方法不得法直接影响其学习进步,进而影响其学习信心,陷入恶性循环后,往往花很大力气也难以挽回。

特别是从小学进入初中,学生学习发生较大变化,一是学习科目的增加,二是学习容量的增大,三是学习难度的提高,四是教学方式的变化。

而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孩子,有较长一段时间还习惯于小学教师“保姆式”的呵护与照料,仍然耐心等待老师的各种安排与布置,沿用小学时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策略,没有根据变化了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

因此,他们需要老师的指导。

三、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一)学习过程的指导
常用的学习方法体系即“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小结”。

这8个环节如果不能都做到,至少要做到“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这4个环节。

认识这4个环节没什么稀奇,关键是要照着做,而且要把它们看做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并且,要逐步定型化、周期化。

其中,预习是基础,带着问题来听课,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听课是关键,要以动脑为中心,动眼、动耳、动手、动口,全神贯注,要紧跟老师的思路,同时有自己的思考,牢牢抓住基本概念,着重接受新的知识;复习是提高、深化,坚持先复习、后作业这条“金科玉律”还是不错的,通过复习,温故而知新,听课是读书“由薄变厚”,复习时要“由厚变薄”;作业是消化、飞跃,知识是否学会了,要到作业中去“实践”,去
接受检验,实际上,写作业就是“照猫画虎”,把课堂上所讲的“猫”看清楚,然后再画作业中的“虎”,要培养自己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学习技术的指导
学习过程的指导往往着眼于宏观,而学习技术的指导则侧重于微观。

不少学习技术,其实就是一些小窍门、小规律。

1.你可以采用以下一些记忆方法:分类记忆、规律记忆、逻辑记忆、简化记忆、重点记忆、直观记忆、读写记忆、图表记忆、趣味记忆、形象记忆、对比记忆等。

2.记笔记的“小窍门”:①2/3笔记法:一页笔记左边2/3用于课堂记录,右边1/3用于记录自己的思维火花和课后复习、整理概括;②制作“错答笔记”,把自己易犯的错误搜集整理、分类归档,以减少错误的重犯;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堂教学内容,以检验自己是否真的听懂了。

3.考试的“小秘诀”:①考试时心情一定要平静,不妨做几次深呼吸;②想象最坏的可能,以缓解心理压力;③考试时多用“精神胜利法”;③把平时当考试,考试当平时,以建立良好的应试感觉;④平时写作业有意识地练习合理分配时间,争取一次写对;⑤答题有疑惑,最初的知觉往往是对的。

4.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①文理交错学习;②找一个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进行互相发难式学习,以提高自己;
③针对自己的弱项,找一个该项的尖子生作为自己观察、学习
的对象;④每天就所学的学科提几个问题;⑤独立学习时不妨打破常规,跳着选题和做题;⑥平行地看几本同一学科不同参考书的同一章节,以掌握多种解题思路。

面对以上一些学习方法,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使用,某一条方法可能对他人很起作用,但是并不一定适合于你。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悟性。

四、学习心理的调节
作为一名学生,主要的学习心理障碍有:自信心的丧失;学习策略与方法失当;对学习与考试的过度焦虑与紧张;师生关系紧张、标准过高、学习的不良归因、动机缺失等。

在学习过程中,人只有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习活动的效率才能提高。

我们在做事不顺利的时候经常说“找不着感觉”,其实,就是没有调整好心理状态。

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考试情境下,都会产生一定的焦虑,这往往是由于担心失败而引起的,从而造成他们注意力不易集中,从而干扰学习。

因此,老师应帮助他们克服焦虑与恐惧的情绪。

本来,适度的焦虑对人的学习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须的。

焦虑程度过高或缺乏焦虑感,都将引起学生的心理不适,使学习过程变得困难重重。

具有适度焦虑的人往往在学习中伴有轻度的紧迫感、警觉感和忧患感,他们精神高度集中,思维活跃敏捷,行动积极努力,学习效率很高。

缺乏焦虑感的人往往也就缺乏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缺乏积极上进的内在动力,他们的
日常表现是松松垮垮,消极被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这种无所谓的心理状态是难以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有所作为的。

过度焦虑者则走了另外一个极端,他们在心理上表现为紧张、不安、焦急、慌乱、胆怯、自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思维混乱或僵滞等;
由此看来,学生的学习焦虑心理是不可避免的,关键还在于如何正确判断焦虑程度,有效调节情绪状态,把学习焦虑控制在适度的水平上。

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调节与控制焦虑情绪?
1.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
任何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都将使自己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增加巨大的心理压力,并且常常会在一次次无功而返的追求中体验失败,产生焦躁,陷入绝望的境地。

与其好高骛远,不如脚踏实地,把目标定得更加实际一些,在一步一步的前进中体验成功,增强信心。

2.不要把失败看得太重
对失败的担忧和恐惧,往往是学习焦虑产生的直接原因。

解决的办法只有一条,那就是勇敢地面对失败,承认失败,从积极的角度去认识失败的价值。

因为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回避失败于事无补,不承认失败有失明智,而一失败就彻底泄气,好像一切都完了,更是大可不必。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失败也不尽是坏事。

如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发现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
向,那不是变坏事为好事了吗?所以,不要为一点儿挫折和失败而垂头丧气,失败了,总结经验,重新再来,这总比成天为失败而忧虑要好得多。

3.不要瞧不起自己
绝大多数焦虑过度者都与自信心不足有关。

或过去的学习经历中有过惨痛的失败体验,或与同学的竞争中仍有差距,或自己的学习目标一时无法实现,都可能导致学生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和前途的担忧。

有些同学平时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轻易原谅自己,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对自己过于苛求,稍有不顺就跟自己过不去,不是自责自怨,就是自轻自贱,如此缺乏自信,只会助长更高的学习焦虑。

反之,如果能够自我接纳、自我尊重,不断从自身的努力中看到力量,从点滴的进步中看到希望,那么,学习焦虑水平就会得到较好的控制。

4.不要疏远他人,苛求他人
学习焦虑的产生还与人际压力有关。

不善交往的同学往往在与人接触中表现拘谨、羞涩、紧张,压力很大,总是担心交往失败,进而害怕交往,拒绝交往,自我封闭起来。

没曾想越是不敢交往压力就越大,焦虑程度就越高。

如果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大胆主动地与他人交流,不仅可以倾吐心中积郁,排解内心忧愁,减轻焦虑程度,还可以从他人的同情和支持中找回失去的自信。

5.不要感情用事
情绪化是高焦虑者的一个显著特征。

他们往往对自己不稳定的情绪变化无法控制,尤其是当困难出现在面前的时候,不是冷静地作出分析判断,采取合理的应付办法,而是怨天尤人,哀声叹气,焦躁不安,结果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如果平时能够加强自我修养,培养处变不惊的良好心理素质,以冷静、理智、乐观的态度对待周围发生的各种事情,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那么焦虑心态也就无从滋生了。

6.不要过度疲劳
任何生理上的过度疲劳,都极容易引起心理上的严重不适。

因此,学习不要安排得过于紧张,不要搞疲劳战术,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正常的休眠时间和锻炼时间。

一旦发现有明显的疲劳感和焦虑倾向时,要进行放松训练方法进行调节。

五、科学学习方法的五原则:
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过程、阶段、心理条件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但蕴含着对学习规律的认识,而且也反映了对学习内容理解的程度。

在一定意义上,它还是一种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风格。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自求自得、博约结合、知行统一。

1.“循序渐进”──就是要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智能条件,系统而有步骤地进行学习。

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序渐进的原则体现为:一要打好基础。

二要由易到难。

三要量力而行。

2.“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辩证关系,把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

我们知道记忆与理解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另一方面,只有在理解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记忆才会牢固,“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精思”,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自我诘难法”和“众说诘难法”去质疑问难。

3.“自求自得”──就是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挖掘自我内在的学习潜力,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自求自得的原则要求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4.“博约结合”──就是要根据广搏和精研的辩证关系,把广博和精研结合起来,博与约的关系是在博的基础上去约,在约的指导下去博,博约结合,相互促进。

坚持博约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

二是精读。

5.“知行统一”──就是要根据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切忌学而不用。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

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

因此,知行统一要注重实践:一是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边实践、边学习、边积累。

二是躬行实践,即把学习得来的知识,用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而且获得知识的途径不仅仅是书本,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丰富知识体系和情感体验。

2010年4月12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