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案
2023年中考化学微专题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说课稿
![2023年中考化学微专题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ff67469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0.png)
2023年中考化学微专题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说课稿一、课程背景和教学目标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是针对中学化学学科的微专题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进行教学。
复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类特殊反应,容易理解且应用广泛。
通过学习本专题,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领域。
1.2 教学目标•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机制;•知道复分解反应的应用领域,并能辨识相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内容•复习与回顾: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引入: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讲解: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机制;•展示:复分解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实践:设计一个与复分解反应相关的小实验。
2.2 教学重点•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机制;•复分解反应的应用案例。
2.3 教学难点•完整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机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过程设计3.1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投影仪展示相关化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学生的参与和理解;•课堂讨论法:通过与学生讨论实际问题和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法:设计一个与复分解反应相关的小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
3.2 教学过程设计步骤一:复习与回顾•复习和回顾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带领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相关知识。
步骤二:引入复分解反应•引入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通过举例引发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兴趣。
步骤三:讲解复分解反应•讲解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机制;•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复分解反应的实际案例。
步骤四:展示应用案例•展示复分解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与复分解反应相关的问题,并进行课堂讨论。
步骤五:实践与探究•设计一个与复分解反应相关的小实验;•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
教案复分解反应
![教案复分解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266a4f4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e.png)
教案:复分解反应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过程。
2.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实验方法,能够根据给定的情境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
3. 了解和分析复分解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与定义复分解反应是指一个化合物在溶液中经过加热或加入特定溶剂后,分解成两个或更多个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这种反应是由于化合物中有两个不同的阴离子或阳离子,其中一个离子在化合物溶解后与溶液中的阴离子或阳离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化合物。
2. 复分解反应的实验方法实验1:氯化银的复分解反应材料:氯化银(AgCl)、氢氧化钠(NaOH)、硝酸银(AgNO3)、盐酸(HCl)、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玻璃棒。
过程:a) 取一小块氯化银加入试管中;b)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 加热试管,观察反应现象;d) 实验结束后,加入少许盐酸,观察反应现象。
结论:复分解反应使氯化银分解为氢氧化银和氯化钠。
实验2:硫酸铜的复分解反应材料:硫酸铜(CuSO4)、氢氧化钠(NaOH)、铜箔、试管、试管架、酒精灯、滴漏管。
过程:a) 在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硫酸铜;b)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 加热试管,观察反应现象;d) 实验结束后,用滴漏管加入少许水,观察反应现象。
结论:复分解反应使硫酸铜分解为氢氧化铜和二氧化硫。
3. 复分解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复分解反应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中的各个领域。
例如:a) 农业领域:氯化钙的复分解反应可用于制备融雪剂,改善道路行车环境;b) 化工领域:硫酸铵的复分解反应可用于制取氨气,生产氨水等;c) 医药领域:水合氢氟酸的复分解反应广泛应用于石膏模型的制作等。
4. 实验设计与实验记录学生根据所学的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设计自己的复分解反应实验,并详细记录实验步骤、实验材料、观察结果等。
三、教学评价1. 设计问题:请列举三种生活或工业中应用了复分解反应的实例,并说明其原理和过程。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案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989f6a195f312b3069a544.png)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一教学目标:1 、巩固复分解反应,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一些常见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2、能运用复分解反应来解决一些问题:3、针对中考,处理常见题型。
二、教学重点:关键是使学生真正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并会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三、教学难点: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四、教学过程:(提问)同学们:复分解反应是如何定义的?(学生开始回忆知识并回答)师:从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可知:复分解反应是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不变。
(提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复分解反应的通式是什么!练习: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见幻灯片)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氢氧化铜和稀硫酸氢氧化铁和稀硫酸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溶液和稀硫酸稀硫酸除铁锈氧化铜和稀盐酸(学生练习,教师进行指正)(提问)属于复分解反应的都有哪些物质之间的反应?(学生交流讨论并归纳总结)有以下五类复分解反应类型:(1)酸+碱=盐+水(2)酸+盐=新酸+新盐(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4)碱+盐=新碱+新盐(5)盐+另一种盐=另外两种新盐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之间都能反应呢?(生思索讨论,师生共同总结)1).酸+碱=盐+水反应物条件:(1)酸和碱至少有一种可溶;(2)若酸是常见的三种强酸,无论碱是否可溶,反应均可进行。
生成物条件:生成物中要么有沉淀生成、要么有气体产生、要么有水生成,这三个条件至少需具备一个,反应才能进行到底。
2.酸+盐=新酸+新盐反应物条件:(1)酸和盐至少有一种可溶;(盐除碳酸盐外其他盐必需都可溶生成物条件:生成物中要么有沉淀生成、要么有气体产生、要么有水生成,这三个条件至少需具备一个,反应才能进行到底。
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反应物条件:(1)酸常用HCl,H2SO4和HNO3;(2)碱性氧化物是否可溶均可。
但须注意,不溶性碱性氧化物与H2SO4反应时需加热。
九年级化学下册《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da2112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8.png)
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通过讲解盐水软化、酸碱中和等生活中的复分解反应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利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条件、特点。通过设置一系列具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逐步掌握所学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使其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使其形成严谨、踏实的学术态度。
3.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关爱他人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明白化学知识在保护环境、服务社会中的价值。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团队精神,使其在学术活动中体验到合作、共享的快乐。
9.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在课后查阅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学科前沿,拓宽知识视野。
10.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学习化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开始时,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复分解反应实例,如酸雨的形成、热碱水的制备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复分解反应的应用产生疑问。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从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条件、特点及其应用。
2.难点: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反应过程,并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练习题包括: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9ad7326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5.png)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九台八中:杨国琴教学目标:1、加深对复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2、了解复分解反应微观实质3、学会应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解决:判断化合物之间能否反应、离子共存、物质的鉴别、物质推断等问题4、培养学生建立常见化合物的物质离子观念5、培养严谨的思维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和乐于发现的精神品质教学重点:加深对复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学会应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应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教师】同学们,我在实验室发现了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溶一、引课液,这是什么溶液呢?今天我把它们拿到这儿来,我想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检验一下,大家愿意吗?【学生】愿意.【教师】下面我分别取两种溶液少许,再把它们混合,大家看有没有明显现象出现?【演示实验】将两种溶液各取少量,混合,请同学们观察现象.【学生观察,回答】产生白色沉淀.【播放课件,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根据常见碱和盐的溶解性表猜一猜:白色沉淀可能是什么?【课件播放常见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学生踊跃发言】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钡、氯化银、硫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学生甲马上提出质疑】不可能是氢氧化铜.【教师抓住机会,提出问题】为什么不是氢氧化铜呢?【学生甲】因为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其他同学也表示同意】【教师边播放课件边引导】我也猜到了一些沉淀,请同学们帮我检查一下有没有不合理的猜想呢?【同学们观察后,回答】不可能是氢氧化铁,因为氢氧化铁是红褐色沉淀.【教师边播放课件边说】看来大家想的都很周到,那么这么多种白色沉淀,到底是哪一种呢?下面我加入稀硝酸看看有什么现象?【演示实验】向沉淀中滴加稀硝酸,请同学们观察现象.【学生观察后,马上回答】沉淀溶解,且有气体生成.【教师追问】通过这个实验,你又能做出哪些推测?【学生思考,回答】该沉淀不是氯化银和硫酸钡,因为这两种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另一名同学补充】也不可能是氢氧化镁,因为氢氧化镁和稀硝酸反应溶解,但不会生成气体.只有碳酸盐和稀硝酸反应可以溶解,并生成气体.所以我认为是碳酸钙或碳酸钡.(其他同学也表示赞同,并用掌声对他的精彩回答表示钦佩.课堂气氛非常融洽,每名同学都进入了自主学习、探究的状态) 【教师】你真是厉害,帮大家确定了沉淀的种类帮大家确定了沉淀的种类.下面我们假【教师】你真是厉害,设沉淀是碳酸钙或碳酸钡,继续猜想无色溶液是什么?【课件展示讨论问题:1、如果沉淀是碳酸钙,两种无色溶液是什么?2、如果沉淀是碳酸钡,两种无色溶液是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利用实物投影,把学生写出的反应方程式投在大屏幕上】【学生对大屏幕上的猜想做出评价,并找出化学方程式的错误之处.】【教师】看来要检验出这两种溶液是什么,还要继续实验.我们先观察一下大家书写的反应方程式,这些都属于哪一种反应类型?【学生回答】复分解反应.(以上设计的实验探究不仅是为了引出“复分解反应”,还想通过猜想和讨论总结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沉淀的特点及性质,这其实也是本节课的复习内容之一通过这个具体的实验探究,学生们理清了思路,效果很好.)【教师板书课题,同时讲述】复分解反应是中考中重要的考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复分解反应.二、知识再现【教师提出问题】1、什么是复分解反应?2、复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3、我们学习过哪些类型的复分解反应?(课件配合展示)4、复分解反应有哪些条件?【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三、题型探索【过渡】在中考题里涉及复分解反应的题型一般有下面几种.【课件展示】题型一、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例1、下列物质间两两组合共能发生多少个化学反应?CuSO4、 Fe、 H2SO4、 Ba(OH)2、 MgO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请学生公布答案】【学生回答】“5个”、“6个”、“4个”【教师请答对的同学回答:分别是哪些反应,并用课件配合】【课件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解题思路】写化学式→把能反应的物质用线连接→数出线段数目【练习】2、(2009年锦州中考题)将稀硫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氧化铁、锌粒五种物质两两混合,发生的反应共有( ).A、7个B、6个C、5个D、4个【学生按照上面方法练习,很快得出答案】【课件展示】题型二、共存题、共存问题(即不反应,指离子之间,或物质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练习】 3、【12长春】下列离子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CO32—、 Cl-、 Na+、H+B.K+、 SO42—、 Cu2+、 OH-C.Cl—、 K+、 SO42—、 Na+D. Ca2—、 Cl—、 CO32—、 Na+【练习】4、【12吉林】下列物质能够在溶液中共存的是() A、NaOH和CuSO4 B、H2SO4和 Na2CO3C、MgSO4和Ba(OH)2】D、NaCl和 KNO3【课件展示】题型三、物质的鉴别如何区分NaCl溶液和NaOH溶液?【教师借机给出解题思路】解题思路:用指示剂判断酸碱性→根据特殊离子选择试剂→观察到不同现象→下结论【实验探究】小红的妈妈发现厨房有两种白色固体,只知道其中一种是食盐,另一种是纯碱.请用厨房中的常见用品进行检验,设计实验步骤并动手实验.【学生分组讨论检验方法,汇报】“用食醋”或“尝一尝”【教师】下面就请大家用食醋完成实验,请大家做完实验后把标签标好.【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后进行汇报:A是纯碱、B是食盐】(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自己操作、得出正确结论,非常兴奋,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从内心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过渡】大家刚才做的都很好,但有些小组取的药品太多,不符合药品最少原则,请以后注意.大家通过刚才的学习都有哪些收获和疑惑呢?【学生回忆、回答】“学会了如何解决除杂题”、“知道了复分解反应条件”等.【课件展示】题型四、实验探究题(2010长春)5、将稀HCl、Na2CO3溶液、Ca(OH)2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A和滤液B。
九年级《复分解反应》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复分解反应》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2f38c5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7d.png)
2.结合生活实际,教师展示一些与复分解反应相关的现象,如酸碱中和、盐的溶解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3.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化学反应原理?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来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秘密。”
2.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归纳等方法,从化学反应中总结复分解反应的一般规律;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2.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创设生活情境,将复分解反应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1)针对重点内容,通过以下教学策略进行强化:
a.采用类比法,将复分解反应与其他反应类型进行对比,突出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b.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复分解反应知识解题,巩固所学知识;
c.组织课堂小结,让学生自主总结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特点、分类等,加深记忆。
九年级《复分解反应》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2.学会使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复分解反应;
3.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并能解释反应发生的原因;
4.能够运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复分解反应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复分解反应 教案
![复分解反应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656f4f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7.png)
复分解反应教案教案标题:复分解反应教学目标:1. 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3. 能够分析和解释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机理;4. 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与倾向性。
教学重点:1.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3. 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机理。
教学难点:1. 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机理;2. 化学反应的平衡与倾向性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和试剂:氯化铜、氯化铁、氯化钠、氯化铵;2. 实验装置: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玻璃棒等;3. 教学资料:复分解反应的相关知识点和实验步骤。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复分解反应的概念(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为何称之为复分解反应。
2. 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氯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复分解反应,解释反应过程和产物的生成。
Step 2: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15分钟)1. 通过示例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提醒学生注意平衡反应方程式的写法,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符号的添加。
Step 3:实验演示与实验操作(30分钟)1. 进行实验演示,展示复分解反应的实验现象和过程。
2.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Step 4: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机理(15分钟)1.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机理。
2. 引导学生思考复分解反应的倾向性和平衡问题,与Le Chatelier原理的关系。
Step 5:小结与拓展(10分钟)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反应机理的理解。
2. 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复分解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实验的设计与探究,进一步巩固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2.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文献的查阅,了解更多关于复分解反应的实例和应用。
初中化学复分解反应教案
![初中化学复分解反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f8db12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3.png)
初中化学复分解反应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复分解反应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常见的化学复分解反应的实例。
3. 能够预测复分解反应产物。
教学重点:
1. 化学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化学复分解反应的实例及产物。
教学难点:
1. 针对不同情况预测复分解反应的产物。
教学方法:
1. 讲解结合示例分析。
2. 实验演示。
3. 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试剂。
2. 实验指导书。
3. 讲义、PPT等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化学复分解反应吗?有什么实例可以举例说明吗?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化学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分析几个常见的化学复分解反应实例,并推导产物。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1. 进行一些化学复分解反应的实验演示,观察产物变化。
2. 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
四、讨论(10分钟)
1. 学生小组讨论,针对不同情况预测化学复分解反应的产物。
2. 学生展示自己的预测结果,并进行讨论。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化学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和实例。
2. 强调化学复分解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请学生完成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醒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下节课的知识。
初中化学_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360cd5079563c1ec4da7130.png)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 知道复分解反应是有条件的,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反应能否发生2. 会书写常见的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方程式3.能用于解决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问题。
核心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复分解反应1. 复分解反应:两种相互,生成另外两种的反应。
2. 复分解反应的特点:相互,不变。
3.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1)生成物中必须有或或。
(2)当和;和反应时,反应物必须。
知识点二:常见的复分解反应(1)酸+金属氧化物→盐+H2O(2)酸+碱→盐+H2O(中和反应)(3)酸+盐→新酸+新盐(4)碱+盐→新碱+新盐(5)盐+盐→新盐+新盐知识点三:复分解反应中常见的气体和沉淀1.酸、碱、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口诀:酸全溶,溶碱有四种:钾钠钙钡()难溶碱:氢氧化铜( ) 氢氧化铁( ) 氢氧化镁( )钾、钠、铵、硝盐全溶氯化物中银不溶氯化银( ) ;硫酸盐中钡不溶硫酸钡( )碳酸盐中钙和钡碳酸钙()碳酸钡()2.复分解反应中常见沉淀:五白一蓝一红褐12白色沉淀:。
蓝色沉淀: 。
红褐色沉淀: 。
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是: 。
3.复分解反应中常见气体(1)碳酸盐遇酸生成酸性气体 。
(2)铵盐与碱溶液生成碱性气体 。
聚焦济南直击学考——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1下列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反应的说明理由。
(1) CaCO 3+ HCl(2) NH 4NO 3+Ca(OH)2(3) K 2SO 4+ NaNO 3(4) Mg(OH)2 + HCl(5) CaCl 2+ AgNO 3(6) BaCl 2 + NaOH(7) Fe 2O 3 + NaOH(8) Fe 2O 3 + HCl(9)BaSO4 + Na 2CO 3小组讨论2请推断下面各小题中A 、B 、C 分别是什么物质或含有什么离子。
稀硝酸 稀硫酸 通入澄清石灰水 B C 白色沉淀 变浑浊沉淀不溶解澄清石灰水滴加稀盐酸 A 无色气体B 变浑浊练习:现欲探究一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Mg(OH)2、CuCl2、NH4NO3、 (NH4)2SO4、CuO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https://img.taocdn.com/s3/m/68476bc1a8114431b80dd822.png)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2节常见的酸和碱
第四课时复分解反应及应用
教材地位
复分解反应几乎涵盖了酸碱盐的全部化学性质,能够透彻理解复分
解反应并会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对酸碱盐知识的学习是很好的概括、很好的提高。
学习好复分解反应,对于整个酸碱盐章节的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
和其相关的离子共存,酸碱盐鉴别,除杂都是中考考点。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会用溶
解性表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能够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的方程式
3.在学习过程中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让学生具备通过学习,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两物质是否发生反应
难点:判断两物质是否发生反应,理解酸、碱、盐的溶解性
课前预习-情景导入
预习前测
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1.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磷在空气中点燃
2.加热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制氧气
3.铁和硫酸铜;锌和稀硫酸
4.碳酸钙和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硫酸
复分解反应
概念: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特点:(1)化合物双交换
(2)价不变
实验向盛有0.5g碳酸钠的试管里加入2ml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观察现象
溶液,观察现象并填写下表
几个条件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1)生成水;(2)生成气体;(3)生成沉淀。
11.1 课时3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教案-河北省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11.1 课时3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教案-河北省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122327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f.png)
11.1 课时3 复分解反应的应用教案-河北省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掌握复分解反应在实际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能够描述和解释复分解反应的应用过程。
教学内容1.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定义2.复分解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复分解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定义。
2.掌握复分解反应在实际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应用过程。
2.理解复分解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过程。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材料和实验器材。
2.教师准备相关的实际案例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1. 复习复分解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定义(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复习资料的回顾,帮助学生回忆和巩固复分解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复分解反应?•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有何关系?2. 复分解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5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案例,介绍复分解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漂白粉的应用:漂白粉中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它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释放出氧气和氯气,氧气可以起到漂白和杀菌的作用。
•汽车尾气中的净化: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CO)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和氧气(O2),从而减少大气污染。
3. 复分解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25分钟)教师通过实际案例和工业生产的情景,介绍复分解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例如:•氨的制取:在 Haber 法制取氨的过程中,氮气和氢气经过复分解反应生成氨。
这个过程在肥料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氯碱工业:在氯碱工业中,氯气和氢气经过复分解反应生成盐酸和氢氧化钠。
这个过程广泛应用于制备盐酸和氢氧化钠。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复分解反应的应用,例如:•漂白剂的种类和原理•复分解反应在金属腐蚀的防护中的应用•复分解反应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复分解反应的应用-离子共存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复分解反应的应用-离子共存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3b20ae5ee06eff9aff80743.png)
复分解反应及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2.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3.会运用复分解反应解决物质的共存、鉴别、除杂、。
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物质间能否相互反应,并得出常见化合物之间发生反应的实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
二、重点: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难点:复分解反应的应用三、学习方法指导 :记住常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和常见的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会解决物质的鉴别、除杂、推断等问题,教会学生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师:生活中处处存在分类,如网络中的信息、超市中的商品和图书馆里的图书,请同学们将屏幕上的部分化学药品分类到对应的实验柜中。
生:看屏幕,思考并分析,将物质放到对应的实验柜里。
师:初中已经学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请同学们看学案活动一,将已经学习的部分化学方程式归类。
活动一:学会分类(请用序号填空)思考以下物质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思考、回答①Na2SO4 +BaCl2②AlCl3 + KOH③NaCl + KNO3 ④Fe(OH) 3 +CuCl2⑤H2SO4+ NaCl⑥HCl +Mg(OH)2[归纳]1、复分解反应的类型(提示:五大类即酸碱盐的五种化学性质):师:用微观示意图与学生一起探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小结归纳2、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离子相互交换,离子浓度降低。
3、常见的八种沉淀物:BaSO4、AgCl ;(不溶于稀硝酸)CaCO3 、BaCO3Mg(OH)2、Al(OH)3、Cu(OH)2 (蓝色)、Fe(OH)3(红褐色)[过渡]在中考题型中,并不会要求学生们书写这些沉淀或离子对的化学式,记住它们,是为了能灵活运用于解题。
下面,我们就来练一练。
[典题训练]题型一:共存例1、(2013•南京)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H+、HCO3- B.Na+、Ca2+、CO32-C.K+、NO3-、H+ D.H+、Cl-、OH-例2、(2012•南京)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Ba2+、Cu2+、OH- B.Na+、Cl-、SO42-C.Na+、H+、CO32- D.Fe3+、Cl-、NO3-[归纳]熟练掌握12对常考的不能共存的离子对,是解这类题的关键。
初中复分解教案
![初中复分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dce55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e.png)
初中复分解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 能够运用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1. 复分解反应的判断。
2. 复分解反应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复习已有知识,回顾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存在一种反应类型能够同时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2. 提问:什么是复分解反应?它有什么特点?二、探究新知1. 讲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复分解反应是指一个化合物在反应中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新化合物。
2. 分析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新化合物。
3. 讲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物中的离子能够与生成物中的离子形成沉淀、气体或水。
4. 举例说明复分解反应的发生过程,如:AgNO3 + NaCl → AgCl↓ + NaNO3。
三、应用拓展1. 让学生尝试分析一些实际例子,判断是否为复分解反应。
2. 引导学生思考复分解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制取氧气、制取氢气等。
四、总结反馈1.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 复分解反应的实际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并能够运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复分解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_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360cd5079563c1ec4da7130.png)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 知道复分解反应是有条件的,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反应能否发生2. 会书写常见的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方程式3.能用于解决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问题。
核心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复分解反应1. 复分解反应:两种相互,生成另外两种的反应。
2. 复分解反应的特点:相互,不变。
3.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1)生成物中必须有或或。
(2)当和;和反应时,反应物必须。
知识点二:常见的复分解反应(1)酸+金属氧化物→盐+H2O(2)酸+碱→盐+H2O(中和反应)(3)酸+盐→新酸+新盐(4)碱+盐→新碱+新盐(5)盐+盐→新盐+新盐知识点三:复分解反应中常见的气体和沉淀1.酸、碱、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口诀:酸全溶,溶碱有四种:钾钠钙钡()难溶碱:氢氧化铜( ) 氢氧化铁( ) 氢氧化镁( )钾、钠、铵、硝盐全溶氯化物中银不溶氯化银( ) ;硫酸盐中钡不溶硫酸钡( )碳酸盐中钙和钡碳酸钙()碳酸钡()2.复分解反应中常见沉淀:五白一蓝一红褐12白色沉淀:。
蓝色沉淀: 。
红褐色沉淀: 。
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是: 。
3.复分解反应中常见气体(1)碳酸盐遇酸生成酸性气体 。
(2)铵盐与碱溶液生成碱性气体 。
聚焦济南直击学考——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1下列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反应的说明理由。
(1) CaCO 3+ HCl(2) NH 4NO 3+Ca(OH)2(3) K 2SO 4+ NaNO 3(4) Mg(OH)2 + HCl(5) CaCl 2+ AgNO 3(6) BaCl 2 + NaOH(7) Fe 2O 3 + NaOH(8) Fe 2O 3 + HCl(9)BaSO4 + Na 2CO 3小组讨论2请推断下面各小题中A 、B 、C 分别是什么物质或含有什么离子。
稀硝酸 稀硫酸 通入澄清石灰水 B C 白色沉淀 变浑浊沉淀不溶解澄清石灰水滴加稀盐酸 A 无色气体B 变浑浊练习:现欲探究一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Mg(OH)2、CuCl2、NH4NO3、 (NH4)2SO4、CuO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
复分解反应及应用教案
![复分解反应及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9cb1df240c844768eaee03.png)
复分解反应及应用教案
学习目标:1,掌握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能熟练书写常见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课时安排:1课时
过程:导入(猜一猜)
板书:课题
提问并板书: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演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小结:复分解反应微观的本质
小比赛:离子配配对
板书:应用一——判断物质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板书:应用二——离子共存
练习1和练习2
板书:应用三——物质的鉴别与除杂
1,物质鉴别
2,物质除杂
答题比赛(传递火炬)
小结:板书
附板书:
复分解反应及应用
一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水或沉淀或气体
二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应用一——判断物质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应用二——离子共存
应用三——物质的鉴别与除杂。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及应用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及应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80e954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32.png)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和应用,以及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完成课本第XX页的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这些题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复分解反应的基本概念、判断方法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学生在解决实际化学问题时,对复分解反应判断和应用的能力;
3.学生在实验观察、数据分析、总结规律方面的能力;
4.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共同探究中的表现。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学习中的困难。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念;
3.认识到化学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下是根据本章节内容制定的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实质、判断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尤其是离子交换的过程;以及在复杂情境中判断并运用复分解反应。
2.重点: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
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并能解释计算过程中各步骤的含义。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https://img.taocdn.com/s3/m/e55179ca4431b90d6d85c722.png)
课题:中考总复习---物质的转化专题复习设计稿【教学背景】“物质的转化”知识是初中阶段的关键内容。
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分三大板块做了阶梯式地呈现。
第一板块在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学习对物质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二板块通过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主要讨论物质的转化规律。
第三板块主要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讨论材料的利用和发展,讨论物质的变化规律对材料的利用、发展的指导作用,指出材料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文明。
这样的安排体现了良好的教学梯度。
在三大板块内容中,无机物的转化规律(八圈图),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教学的核心和高潮。
通过本专题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将科学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之中。
,围绕新课程的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三大核心理念,对复习课的课堂教学进行剖析,让学生体验温故知新的乐趣。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复习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转化观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等方面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在物质转化中进行多角度反思,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
【重、难点】多元物质转化观的建构与生成。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设计理念:教学序列创设情境知识储备组织问题解决知能应用知能提升结构改组智能结构具体教学《魔术》反馈交流,构建网络简单物质转化中考体验魔术揭秘【课前准备】茶水1壶,蒸馏水1瓶,硫酸铁粉末草酸晶体【教学过程】【导入】创设情境:魔术《魔壶》【教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很高兴,今天刘老师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化学这门学科最大的魅力在于一个化字,就是物质间纷繁复杂的转化关系。
每个人的童年都渴望掌握孙悟空的奇幻七十二变,拥有太上老君的无敌炼丹炉。
我也不例外。
此时我的手中就有一只平常的茶壶。
学生:教师:学生:教师:学生演示教师:强调澄清石灰水学生:通过过滤完成。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案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5d4ab1caaedd3382c4d3aa.png)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物质的检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设计实验方案检验物质的一般思路及评价依据;了解物质的检验与鉴别之间的异同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常见物质(离子)性质的梳理,学习归纳小结的方法;认识检验物质成分类问题的实质是利用物质特性和特有现象设计实验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物质的转化观,感受分析、归纳等方法对于化学学习积极的作用。
重点:梳理物质性质,构建检验物质的一般思路及注意点难点:检验物质的一般思路的形成(物质转化观的建构)。
准备:复习讲义、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化学促进科技的发展,为我们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提高了生活品质。
然而,生活中许多食品、服饰、材料真真假假,如何识别?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进行物质的检验。
如何设计?方案的设计是否科学、可行、简便呢?二、板书课题,揭示目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专题复习: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物质的检验。
(板书课题)学习目标是:1.学会设计实验方案检验物质的一般思路及评价依据;2.了解物质的检验与鉴别之间的异同点。
为了达到今天的学习目标,我们先比较一下学习中常遇到的两个操作名词。
三、概念解读,明晰标准物质的检验:根据物质的特性和特有的实验现象来确定是某种物质。
物质的鉴别:根据物质之间的性质差别及在变化中的不同现象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几种物质区分开。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物质的检验是确定是某种物质,鉴别是把几种物质区分开。
相同点都是利用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
今天,我们只复习酸碱盐类物质的检验。
从微观本质看,检验酸碱盐类物质的实质是检验物质中所含的某种离子。
现在,请同学们对照“复习指导”进行自主复习。
四、引导复习1.复习指导:请快速默看复习讲义中“常见离子的检验”,巩固常见离子检验的一般方法,初步体会物质检验的一般规律。
4分钟后能熟练说出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及检验依据。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3.检查、点评同学们刚才复习了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从中有没有发现检验物质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加深对复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
2、了解复分解反应微观实质
3、学会应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解决:判断化合物之间能否反应、离子共存、物质的鉴别、物质推断等问题
4、培养学生建立常见化合物的物质离子观念
5、培养严谨的思维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和乐于发现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加深对复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学会应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课
【教师】同学们,我在实验室发现了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这是什么溶液呢?今天我把它们拿到这儿来,我想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检验一下,大家愿意吗?
【学生】愿意.
【教师】下面我分别取两种溶液少许,再把它们混合,大家看有没有明显现象出现?
【演示实验】将两种溶液各取少量,混合,请同学们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回答】产生白色沉淀.
【播放课件,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根据常见碱和盐的溶解性表猜一猜:白色沉淀可能是什么?
【课件播放常见碱和盐的溶解性表】
【学生踊跃发言】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钡、氯化银、硫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
【学生甲马上提出质疑】不可能是氢氧化铜.
【教师抓住机会,提出问题】为什么不是氢氧化铜呢?
【学生甲】因为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
【其他同学也表示同意】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引导】我也猜到了一些沉淀,请同学们帮我检查一下有没有不合理的猜想呢?
【同学们观察后,回答】不可能是氢氧化铁,因为氢氧化铁是红褐色沉淀.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说】看来大家想的都很周到,那么这么多种白色沉淀,到底是哪一种呢?下面我加入稀硝酸看看有什么现象?
【演示实验】向沉淀中滴加稀硝酸,请同学们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后,马上回答】沉淀溶解,且有气体生成.
【教师追问】通过这个实验,你又能做出哪些推测?
【学生思考,回答】该沉淀不是氯化银和硫酸钡,因为这两种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另一名同学补充】也不可能是氢氧化镁,因为氢氧化镁和稀硝酸反应溶解,但不会生成气体.只有碳酸盐和稀硝酸反应可以溶解,并生成气体.所以我认为是碳酸钙或碳酸钡.
(其他同学也表示赞同,并用掌声对他的精彩回答表示钦佩.课堂气氛非常融洽,每名同学都进入了自主学习、探究的状态)
【教师】你真是厉害,帮大家确定了沉淀的种类.下面我们假设沉淀是
碳酸钙或碳酸钡,继续猜想无色溶液是什么?
【课件展示讨论问题:1、如果沉淀是碳酸钙,两种无色溶液是什么?2、如果沉淀是碳酸钡,两种无色溶液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利用实物投影,把学生写出的反应方程式投在大屏幕上】
【学生对大屏幕上的猜想做出评价,并找出化学方程式的错误之处.】【教师】看来要检验出这两种溶液是什么,还要继续实验.我们先观察一下大家书写的反应方程式,这些都属于哪一种反应类型?
【学生回答】复分解反应.
(以上设计的实验探究不仅是为了引出“复分解反应”,还想通过猜想和讨论总结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沉淀的特点及性质,这其实也是本节课的复习内容之一.通过这个具体的实验探究,学生们理清了思路,效果很好.) 【教师板书课题,同时讲述】复分解反应是中考中重要的考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复分解反应.
二、知识再现
【教师提出问题】1、什么是复分解反应?
2、复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
3、我们学习过哪些类型的复分解反应?(课件配合展示)
4、复分解反应有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三、题型探索
【过渡】在中考题里涉及复分解反应的题型一般有下面几种.
【课件展示】题型一、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例1、下列物质间两两组合共能发生多少个化学反应?
CuSO
4、 Fe、 H
2
SO
4
、 Ba(OH)
2
、 MgO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请学生公布答案】
【学生回答】“5个”、“6个”、“4个”
【教师请答对的同学回答:分别是哪些反应,并用课件配合】
【课件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解题思路】
写化学式→把能反应的物质用线连接→数出线段数目
【练习】2、(2009年锦州中考题)将稀硫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氧化铁、锌粒五种物质两两混合,发生的反应共有 ( ).
A、7个
B、6个
C、5个
D、4个
【学生按照上面方法练习,很快得出答案】
【课件展示】题型二、共存题
、共存问题(即不反应,指离子之间,或物质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
【练习】 3、【12长春】下列离子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CO
3
2—、 Cl-、 Na+、H+
B.K+、 SO
4
2—、 Cu2+、 OH-
C.Cl—、 K+、 SO
4
2—、 Na+
D. Ca2—、 Cl—、 CO
3
2—、 Na+
【练习】4、【12吉林】下列物质能够在溶液中共存的是()
A、NaOH和CuSO
4 B、H
2
SO
4
和 Na
2
CO
3
C、MgSO
4和Ba(OH)
2
】 D、NaCl和 KNO
3
【课件展示】题型三、物质的鉴别
如何区分NaCl溶液和NaOH溶液?
【教师借机给出解题思路】解题思路:用指示剂判断酸碱性→根据特殊
离子选择试剂→观察到不同现象→下结论
【实验探究】小红的妈妈发现厨房有两种白色固体,只知道其中一种是食盐,另一种是纯碱.请用厨房中的常见用品进行检验,设计实验步骤并动手实验.
【学生分组讨论检验方法,汇报】“用食醋”或“尝一尝”
【教师】下面就请大家用食醋完成实验,请大家做完实验后把标签标好.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实验后进行汇报:A是纯碱、B是食盐】
(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自己操作、得出正确结论,非常兴奋,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从内心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过渡】大家刚才做的都很好,但有些小组取的药品太多,不符合药品最少原则,请以后注意.大家通过刚才的学习都有哪些收获和疑惑呢?
【学生回忆、回答】“学会了如何解决除杂题”、“知道了复分解反应条件”等.
【课件展示】题型四、实验探究题
(2010长春)5、将稀HCl、Na
2CO
3
溶液、Ca(OH)
2
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A和滤液B。
(1)得到的固体A是 ___________
(2)探究滤液B中是否含有Na
2CO
3
:取少量滤液B滴加足量稀盐酸,始终没
有气泡冒出。
由此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滤液B是否含有CaCl
2
:取少量滤液B滴
加足量Na2CO3溶液,没有沉淀出现。
由此得出结论:不含有CaCl
2。
这一探
究说明滤液中也不含有Ca(OH)
2
(4)综合分析可知:滤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
对废液溶质成分的猜想
解题步骤:
1、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生成物在废液中一定有
3、反应物在废液中可能会剩余
4、如果将几个反应的废液同时倒入污物瓶,要考虑溶质间是否能在溶液中共存
(2009•长春)6、完成用温度计分别测定
NH
4NO
3
﹑NaOH﹑NaCl溶于水是否引起温度变化的实验后,同学们将用过的溶
液都倒入同一个大烧杯里,结果产生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有如下猜想:
①NH
3,②SO
2
,③HCl.
(1)根据相关物质的组成元素,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 _____不合理(填序号)
(2)用蘸有酚酞溶液的玻璃棒检验该气体,酚酞溶液变红,
(3)若将大烧杯里的废液蒸发结晶,得到的固体中除NaCl外,一定还有————————
(2012•长春)7、同学们通过以下在溶液中进行的实验,探究复分解反应发
生的条件:①H
2SO
4
+Ba(NO
3
)
2
②H
2
SO
4
+NaOH ③H
2
SO
4
+Na
2
CO
3
④Ba(NO
3)
2
+NaOH ⑤Ba(NO
3
)
2
+Na
2
CO
3
⑥NaOH+Na
2
CO
3
(1)同学们总结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将实验后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烧杯中,后续实验及现象如下:
综合分析可知,无色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包括———————————
(3)下列有关利用无色滤液a和白色沉淀b的设想中,合理的是—————
A.鉴别MgCl
2溶液和BaCl
2
溶液:取样,滴加无色滤液a
B.制NaNO
3溶液:向无色滤液a中加入适量的稀HNO
3
C.除去Ba(NO
3)
2
溶液中的HNO
3
: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白色沉淀b.
四、板书设计
一、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条件、类型和实质
二、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1、判断两种化合物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2、物质(离子)的共存
3、物质的鉴别
4、实验探究
五、布置作业
【教师评价后,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