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和答案
工程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工程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地下水的形成因素?A.气候条件B.地形地貌C.岩石类型D.土壤类型答案:D.土壤类型地下水的形成主要受到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以及岩石类型的影响。
气候条件直接影响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地形地貌决定了地下水的储存和流动路径,而岩石类型则决定了地下水的储层特性和渗透性。
而土壤类型对地下水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不是地下水的形成因素。
2、下列哪一种地质构造最有利于地下水的储存和流动?A.背斜B.向斜C.断层D.褶曲答案:B.向斜向斜是地下水储存和流动的有利地质构造。
向斜轴部地表下凹,有利于地表水向地下渗透储存,同时向斜的岩层弯曲,使得岩层之间的空隙增大,有利于地下水的储存和流动。
因此,答案为B。
3、下列哪一种地下水类型在工程中最为重要?A.潜水B.承压水C.裂隙水D.孔隙水答案:B.承压水在工程中,承压水是最为重要的地下水类型之一。
由于承压水承受一定的静水压力,因此在工程中需要进行水文地质勘察,确定承压水的埋藏条件、水量和水质等参数,以避免对工程造成不良影响。
潜水虽然也是常见的地下水类型之一,但是由于其无压力或压力较小,因此在工程中的重要性不如承压水。
裂隙水和孔隙水也是地下水的类型之一,但是在工程中的重要性相对较低。
因此,答案为B。
二、填空题1、工程水文地质学主要研究______、______以及______等方面的问题。
答案:工程水文地质学主要研究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地下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2、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类型。
答案: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潜水、承压水和裂隙水三种类型。
3、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应重点调查和分析下列哪些因素对工程的影响?答案: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应重点调查和分析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对工程的影响。
其中,地形地貌决定了工程的自然条件和地基稳定性,岩土类型则影响了工程的建筑材料和使用寿命,地质构造对工程的抗震性能有影响,而水文地质条件则直接关系到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水文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的地质学分支。
A. 水沉积物B. 水资源C. 地下水D. 水文循环2. 地下水通过()而重新进入大气层。
A. 蒸发作用B. 降雨C. 河流补给D. 表层水文循环3. 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
A. 天然排泄B. 人为开采C. 水文建设D. 污染4. 地下水流动的速度主要取决于()。
A. 地下水位B. 地下水压力C. 渗透系数D. 孔隙度5.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互作用可以通过()来研究。
A. 水文循环B. 地下水位观测C. 水文地质调查D. 地下水污染监测6.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
A. 大气降水B. 河流水体C. 地表径流D. 蒸散发作用7. 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的问题包括()。
A. 城市地面沉降B. 地震C. 水文断层破裂D. 地球轨道变化8. 以下哪项不属于地下水的贮存形式?A. 地下河流B. 地下湖泊C. 地下岩石裂隙D. 地下土壤孔隙9. 水文地质调查常用的方法包括()。
A. 钻孔B. 遥感技术C. 地震勘探D. 水样分析10. 地下水流动的方向一般是()。
A. 由低到高地势B. 由高到低地势C. 横向流动D. 纵向流动11. 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影响地下水的质量?A. 岩石类型B. 地下水位C. 地下水流速D. 水体温度12. 地下水的利用包括()。
A. 城市供水B. 农田灌溉C. 工业用水D. 以上答案都正确13. 地下水的危害主要包括()。
A. 水灾B. 地下空洞C. 沉降D. 以上答案都正确14. 以下哪个因素对地下水的影响最大?A. 地下水位B. 地下水温度C. 地下水含盐量D. 地下水流速15. 地下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是()。
A. 充分利用地下水B. 保护地下水质量C. 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D. 以上答案都正确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 1 )是水文地质学的基础。
17. 地下水位下降可能引发地( 2 )沉降。
水文地质学基础练习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目录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4)第三章地下水的赋存 (9)第四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15)第五章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 (20)第六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22)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29)AHA12GAGGAGAGGAFFFFAFAF第八章地下水系统 (35)第九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37)第十章孔隙水AHA12GAGGAGAGGAFFFFAFAF (40)第十一章裂隙水 (42)第十二章岩溶水 (45)第十三章地下水资源 (48)第十四章地下水与环境 (49)AHA12GAGGAGAGGAFFFFAFAF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AHA12GAGGAGAGGAFFFFAFAF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AHA12GAGGAGAGGAFFFFAFAF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水文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哪种地质构造对地下水运动有利?a) 断裂带b) 折叠褶皱c) 岩浆侵入岩d) 石灰岩溶蚀答案:d) 石岩岩溶蚀2. 以下哪种地层对地下水不透水?a) 砂岩b) 粘土c) 砾石d) 砂砾岩答案:b) 粘土3. 以下哪项不属于地下水流动的控制因素?a) 地层裂隙b) 斜坡c) 水文地质构造d) 岩性答案:b) 斜坡4. 地下水循环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 大气降水b) 地下水流c) 地面径流d) 河流答案:a) 大气降水5. 以下不属于地下水循环路径的是?a) 表层径流b) 蒸发蒸腾c) 再生雨d) 井水答案:a) 表层径流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下水流动速度快于地表水。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2. 地下水是地球深部加热造成的。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3. 地下水流动方向仅受地表水流动方向的影响。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4. 砂岩地层比砂砾岩地层更透水。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5. 地下水污染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请简要说明地下水循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答案:地下水循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大气降水、地面径流、蒸发蒸腾、地下水流动等。
大气降水是地下水循环系统的起点,地面径流是指由地面直接排入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径流,蒸发蒸腾则是指水蒸发成水蒸气,地下水流动则是地下水在地下岩层中的流动过程。
2. 为什么地下水循环系统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答案:地下水循环系统是生态环境中水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源,维持植物生长;同时地下水可以渗入地下河流、湖泊等水体,保持水体的稳定;还可以维持生物的生存,为生态系统提供所需的水源,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综合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请结合你对水文地质学的理解,阐述地下水循环系统与地质构造的相互关系。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查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查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水文地质学主要研究()A. 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和运动规律B. 地表水的形成、分布和运动规律C. 大气水的形成、分布和运动规律D. 冰川水的形成、分布和运动规律答案:A解析:水文地质学主要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和运动规律。
2.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A.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B. 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C. 重力水、毛细水、结合水D. 包气带水、饱水带水答案:A解析: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3. 潜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A. 大气降水B. 地表水C. 承压水D. 凝结水答案:A解析:大气降水是潜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4. 承压水的特点是()A. 有自由水面B. 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C. 受气候影响大D. 水头压力高答案:D解析:承压水水头压力高,没有自由水面,补给区与分布区不一致,受气候影响小。
5. 岩土空隙中的水属于()A. 结合水B. 重力水C. 毛细水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岩土空隙中的水包括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等。
6. 影响孔隙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A. 颗粒形状B. 颗粒排列方式C. 颗粒大小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颗粒形状、排列方式、大小都会影响孔隙度大小。
7. 裂隙水的特点是()A. 分布均匀B. 水量丰富C. 水质好D. 分布不均匀答案:D解析:裂隙水分布不均匀。
8.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是()A. 可溶性岩石、岩石透水性、水的侵蚀性B. 可溶性岩石、岩石不透水性、水的侵蚀性C. 不可溶性岩石、岩石透水性、水的侵蚀性D. 不可溶性岩石、岩石不透水性、水的侵蚀性答案:A解析:岩溶发育需要可溶性岩石、岩石透水性和水的侵蚀性。
9. 地质调查的主要方法不包括()A. 遥感B. 钻探C. 坑探D. 物探答案:A解析:钻探、坑探、物探是地质调查的主要方法,遥感是辅助手段。
10. 工程地质勘察的阶段可分为()A. 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B. 预可行性研究勘察、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C. 初步勘察、详细勘察、施工勘察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工程地质勘察阶段通常包括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和施工勘察。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2.地下水:地下水就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与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与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与饱与水汽含量之比。
11.饱与差:某一温度下,饱与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与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与状态时,超过饱与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1.水文地质学就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与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与小循环。
5.水循环就是在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与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和答案

绪论(1)水文地质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本课程是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岩土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有关现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能够初步掌握解决工程/煤田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方法与思路。
(2)地下水的主要功能包括哪些?>>宝贵的资源①理想的供水水源②重要的矿水资源③良好的景观资源>>敏感的环境因子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环境因子。
地下水的变化往往会打破原有的环境平衡状态,使环境发生变化。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干扰地下水,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图14-1):1 过量开发与排除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衰减、沼泽湿地消失、土地沙化、海(咸)水入侵等;2 过量补充地下水→地下水位升高→土地的次生盐渍化、次生沼泽化;3 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粘土压密释水释放有害离子、化肥农药的不适当使用、废弃物的无序排放──地下水恶化、污染;4 地下水位的变动会破坏其与周围岩土构成的统一的力学平衡,而产生某种效应──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岩溶塌陷、地下洞室垮塌或突水、滑坡、岩崩、水库诱发地震、渗透变形。
)>>活跃的地质营力地下水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应力、传输热量和化学组分、侵蚀(化学溶蚀、机械磨蚀和冲蚀)等。
>>重要的信息载体由于地下水是应力传递者,同时又是在流动,所以地下水水位,水量,水温,水化学等的变化或异常可以提供埋藏在地下的许多信息,如找矿、地震预报、地质演变。
(3)试分析我国地下水分区的特点,并探讨分区的自然背景。
略。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试比较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
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是很不相同的自然界水循环:>>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更替较快;水文循环对地球的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影响显著,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直接的密切联系;水文循环是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研究的重点。
水文地质学(附分析题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径流:孔隙概念:某一体积岩土(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结合水:分布在颗粒表面受静电引力大于重力,而不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的那部分水。
重力水:固体表面结合水层意外的水分子,时候重力影响大于固体表面的吸引力,在中立作用下运移。
毛细水:指的是地下水受土粒间孔隙的毛细作用上升的水分(毛细现象:在液体表面张力作用下,毛细管中水位上升一定高度的现象)容水度:岩土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水的体积与岩土体积的比值。
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单位体积时,释出水的体积和疏干体积的比值。
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时,滞留于非饱和带中而不释出的水的体积与单位疏干体积的比值。
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上,未被水充满的岩层。
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
饱水带中地下水存在形式:饱水带岩石空隙全部为液态水所充满。
含水层:定义:饱含水的透水层,或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隔水层:不透水的岩层,或不能透过并给出一定水量的岩层。
潜水:赋存在地面以下,第一个区域性隔水层之上,而且有自由水面的水称作潜水。
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上层滞水:当包气带存在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时,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上会积聚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为上层滞水。
承压高度:稳定水位与个税顶板高程指尖的差值。
测压水位:如果在某处打井那么刚渗透出水的位置叫做初见水位层,此时停止挖掘如果该处地下水存在承压水或者上层滞水那么此后井中水位不断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便稳定下来,不再上升,此时该水面的高程称为稳定水位,也即该点处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位(也叫测压水位贮水系数:是指承压水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深度时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所释放或储存的水的体积.。
渗流场:发生渗流的区域(渗流区)水力梯度: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长度的比值。
渗透系数:岩石渗透性能的定量指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水力梯度条件下的渗流速度流网:在渗流场中某一典型剖面或切面上,由一系列等水头线与流线组成的网格。
水文地质学基础练习及答案.

⽔⽂地质学基础练习及答案.《⽔⽂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录第⼀章地球上的⽔及其循环 (1)第⼆章岩⽯中的空隙与⽔分 (4)第三章地下⽔的赋存 (9)第四章地下⽔运动的基本规律 (15)第五章⽑细现象与包⽓带⽔的运动 (20)第六章地下⽔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 (22)第七章地下⽔的补给与排泄 (29)第⼋章地下⽔系统 (35)第九章地下⽔的动态与均衡 (37)第⼗章孔隙⽔ (40)第⼗⼀章裂隙⽔ (42)第⼗⼆章岩溶⽔ (45)第⼗三章地下⽔资源 (48)第⼗四章地下⽔与环境 (49)第⼀章地球上的⽔及其循环⼀、名词解释:1.⽔⽂地质学:⽔⽂地质学是研究地下⽔的科学。
它研究与岩⽯圈、⽔圈、⼤⽓圈、⽣物圈以及⼈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量和⽔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类服务。
2.地下⽔:地下⽔是赋存于地⾯以下岩⽯空隙中的⽔。
3.矿⽔: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具有⼀定医疗与保健作⽤的地下⽔。
4.⾃然界的⽔循环:⾃⼤⽓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循环:发⽣于⼤⽓⽔、地表⽔和地壳岩⽯空隙中的地下⽔之间的⽔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循环:海洋与⼤陆之间的⽔分交换。
8.⼩循环:海洋或⼤陆内部的⽔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地区某⼀时刻空⽓中⽔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汽含量之⽐。
11.饱和差:某⼀温度下,饱和⽔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中⽔汽达到饱和时的⽓温。
13.蒸发:在常温下⽔由液态变为⽓态进⼊⼤⽓的过程。
14.降⽔:当空⽓中⽔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在重⼒作⽤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流。
15.⽔系:汇注于某⼀⼲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个地表径流系统。
16.⽔系的流域:⼀个⽔系的全部集⽔区域。
水文地质学基础各章习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第1章](1)一个地区的年降水量,是用什么表示的,包括哪些组成部分?答:以 雨量计降雨量,以某一地区某一时期的降水总量平铺于地面得到的水层高度mm 数表示。
(2)某山区的地表水系如下图所示,由分水岭圈闭的流域面积为24 km 2, 在8月份观测到出山口A 点的平均流量为8.0⨯104 m 3/d ,而8月份这个地区的总降水量是700 mm 。
试求出该流域8月份的径流深度和径流系数,并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径流系数小于1.0;A 点的平均流量中是否包括地下径流。
解:Q= 8.0⨯104m3/d , F=24km2, X=700mm(3)空气湿度和风速如何影响蒸发量?答:水面蒸发的速度和量取决于气温、气压、湿度、风速等因素。
主要决定于气温和饱和差(饱和差=饱和水汽的含量-绝对湿度)饱和差愈大,蒸发速度也愈大。
风速是影响水面蒸发的另一重要因素。
(4)地球上水的循环包括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它们有哪些区别?水循环的大气过程属于其中哪一种?答: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是很不相同的自然界水循环。
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 分子态水的转换,通常更替较快。
水文循环对地球的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影响显著,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直接的密切联系。
水的地质循环常发生于地球深部层圈水与表层圈水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和合成,转换速度缓慢。
(4)地下径流与地表径流的特征有哪些不同点?答:径流可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者具有密切联系,并经常相互转化。
降落到地表的水通过下渗环节,对降水进行地表与地下径流的分配。
(5)沙漠地区降雨量很少,但是也能发现大量的地下水或者泉水,为什么?(P14)答:它们或者是从周围高山冰雪融水获得补充,实际仍是固他体降水的转化补给;或者是在长期地质历史时期积聚起来的,是多年水文循环的积累。
[第2章](1) 对比以下概念:空隙和孔隙;孔隙度和孔隙比;孔隙和裂隙;(2) 在一个孔隙度为30%的砾石堆积体中,充填了孔隙度为60%的粉质粘土,试估算该堆积体的实际孔隙度。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详解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第1章](1)一个地区的年降水量,是用什么表示的,包括哪些组成部分?答:以雨量计降雨量,以某一地区某一时期的降水总量平铺于地面得到的水层高度mm 数表示。
(2)某山区的地表水系如下图所示,由分水岭圈闭的流域面积为24 km 2, 在8月份观测到出山口A 点的平均流量为8.0⨯104 m 3/d ,而8月份这个地区的总降水量是700 mm 。
试求出该流域8月份的径流深度和径流系数,并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径流系数小于1.0;A 点的平均流量中是否包括地下径流。
解:Q= 8.0⨯104m3/d , F=24km2, X=700mm(5)沙漠地区降雨量很少,但是也能发现大量的地下水或者泉水,为什么?它们或者是从周围高山冰雪融水获得补充,实际仍是固他体降水的转化补给;或者是在长期地质历史时期积聚起来的,是多年水文循环的积累。
第二章(3) 请对以下述作出辨析: A. 地层介质的固体颗粒越粗大,孔隙度就越大;不一定B. 分布有裂隙的岩石中,一般不发育孔隙;对p17C. 毛细水不受重力作用,只受表面力作用;错D. 松散岩层的给水度虽然经验上被认为是固定的参数,但实际上也随时间变化,并且总是小于孔隙度;对(4) 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和承压含水层的给水度存在很大的区别,你知道为什么吗?① 概念不同:承压含水层的储水系数(弹性给水度)是指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释出(或储存)的水的体积。
② 潜水位的抬高或降低,含水层厚度加大或变薄;承压含水层测压水位下降(上升),不改变含水层厚度。
测压水位上升,含水层水密度加大及含水介质空隙增加;测压水位下降,含水层水密度变小及含水介质空隙缩减。
③ 释出(储存)水机理不同:水位下降时潜水含水层所释出的水来自部分空隙的排水;测压水位下降时承压含水层所释出的水来自含水层体积的膨胀及含水介质的压密(从而与含水层厚度无关)。
④ 数量及不同:承压含水层的出水系数为0.00500.00005,常较潜水含水层小1-3个数量级。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二)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二)一.填空题(30分)1.从成因角度分析,粘性土空隙主要组成有原生孔隙(结构孔隙)、次生孔隙、次生裂隙。
(3分)2.上升泉按其出露原因可分为:侵蚀(上升)泉、断层泉和接触带泉(3分)33分)45重力6789和10.二.是非判断题(每题3分,共15分)1.地下水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盐分的过程也称补给。
(是)2.承压水头是指井中静止水位到承压含水层顶板的距离。
(是)3.当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时,地下水必然向河水排泄。
(否)4.通常情况下,在洪积扇顶部打井,井打的越深,井中水位埋深也越大。
(是)5.当地下水位埋深小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水位埋深越大,给水度也越大。
(是)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达西定律对下列条件适用(C)A.层流、稳定流;B.层流、非稳定流;C.层流、稳定流和非稳定流;D.层2A3A4.A5B)。
A4.14.24.3写出图4-1条件下的潜水均衡方程式,并注明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
(5分)答案:Q降雨入渗-Q河=△ω4.4停止降水后,河水位变化如图4-2中所示,试说明观1孔潜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并在图4-2中用实线画出观1孔水位变化曲线。
(5分)答案:如下图,最初观1孔水位下降速度比河水慢,后期比河水快五.概念计算题:(共10分)某地区分布面积50km2,地势平坦,含水介质均匀,地下径流微弱,已知该地区平均降水入渗系数为0.2,给水度为0.08,当降水量为40mm时,地下水获得的补给量为0.8mm,地下水位将抬高0.1m。
六.任选题(在下列题中任意选择一题,10分)6.1值)(1(2水层6.2区分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定量指标,定义具有相对性。
在利用与排除地下水的实际工作中,区分含水层与隔水层,应当考虑岩层所能给出水的数量大小是否具有实际意义。
例如:某一岩层能够给出的水量较小,对于水量丰沛、需水量很大的地区,由于远不能满足供水需求,而被视为隔水层;但在水源匮乏、需水量小的地区,同一岩层能够满足实际需要,可被视为含水层。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地质学基础试题(三)⼀.填空题(共30分)1.岩⽯的空隙可分为孔隙、裂隙和溶⽳。
(3分)2.上升泉按其出露原因可分为:侵蚀(上升)泉、断层泉和接触带泉。
(3分)3.地下⽔中主要的阴离⼦有Cl-, SO42-, HCO3-、阳离⼦有Na+, K+, Ca2+, Mg2+。
(6分)4.岩⽯的空隙给地下⽔提供了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
(2分)5.地下⽔⽤于供⽔⽔源有以下优点:普遍分布、时间调节性、⽔质较好。
(3分)6.岩⽯的⽔理性质包括容⽔度、给⽔度、持⽔度和透⽔性。
(3分)7.地下⽔动态是指在与环境相互作⽤下,含⽔层各要素(⽔位、⽔量、⽔化学成分、⽔温等)随时间的变化。
(2分)8.写出图1承压含⽔层中各代号的名称。
(8分)①含⽔层;②隔⽔底板;③承压⾼度;④含⽔层埋深;⑤承压⽔测压⽔位;⑥补给区;⑦承压区;⑧⾃流区(⾃溢区)。
②⼆.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2.1 弹性给⽔度:在承压含⽔层中,测压⽔位下降(或上升)⼀个单位深度,单位⽔平⾯积含⽔层释出(或储存)的⽔的体积。
2.2 溶滤作⽤:在⽔与岩⼟相互作⽤下,岩⼟中⼀部分物质转⼊地下⽔中。
2.3 降⽔⼊渗系数:降⽔量补给地下⽔的份额。
2.4 含⽔层: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的岩层。
2.5 地下⽔流动系统:指由源到汇的流⾯群构成,具有统⼀时空演变过程的地下⽔体。
三.是⾮判断题(每题3分,共15分)1.地下⽔含⽔系统从外界获得盐分的过程也称补给。
(是)2.渗透流速总是⼩于实际流速。
(是)3.当河⽔位⾼于地下⽔位时,地下⽔必然获得河⽔的补给。
(否)4.潜⽔⾯的起伏变化及坡度⼤⼩与地形、⽔⽂⽹及含⽔层的透⽔性有关。
(是)5.地下⽔可以从⽔⼒坡度⼩的地⽅流向⽔⼒坡度⼤的地⽅。
(是)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分析⽐较砾⽯、砂、粘⼟三者孔隙度、给⽔度和透⽔性的⼤⼩。
答案:孔隙度:粘⼟>砂>砾⽯给⽔度:砾⽯>砂>粘⼟透⽔性:砾⽯>砂>粘⼟2.⽐较孔隙⽔、裂隙⽔、岩溶⽔的动态差异。
水文地质学基础练习(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能力拓展练习班级:学号::一、阅读以下材料,分别说明A、B两区的气候类型并比较两种气候类型对地下水的影响。
(1)A区处于黄土高原地带,气候变化显著,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气候。
年平均气温9.9℃,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19.8℃。
年降水量分配极不均匀,多集中在六、七、八三个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7.2mm,最大年降水量767.4mm(2003年),最小年降水量385.4mm(2004年)。
最大年蒸发量2346.4mm,最大冻土深度61cm。
全年风向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
(2)B区为温带季风区海洋~大陆性气候气候,四季分明。
据气象站1959年1月到1998年11月的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13.5℃,月平均最高气温34.3℃(1957年7月),日最高气温41.6℃(1960年6月21日),月平均最低气温-9.8℃(1963年1月),日最低气温-19.4℃(1964年2月18日),多年来最低平均气温月为1月,平均气温-2℃,平均最高气温月为7月,平均29℃。
年平均降雨量677.17mm,年最大降雨量为1186.0mm(1964年),年最小降雨量为347.90mm(1988年),日最大降雨量177.1mm(1965年7月9日),降雨多集中于每年的7、8月份。
一般春季雨量少,时有春早。
年平均蒸发量1728.27mm,年最大蒸发量2228.2mm(1960年),年最低蒸发量1493.0mm(1984年)。
春夏两季多东及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最大风力8级,平均风速为2.3m/s。
历年最大积雪厚度0.15m,最大冻土深度0.3lm。
说明:本题通过实际材料向学生说明气候因素对地下水的影响。
本题主要从降水量、蒸发量等要素说B区比A区降水量丰富,蒸发量小,更有利于地下水形成。
本题中A区实际是省潞安矿区,B区实际是省矿区。
二、下图为某地综合柱状图,请分析各含水层的介质类型,这些含水层是否可以划分含水层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水文地质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本课程是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岩土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有关现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能够初步掌握解决工程/煤田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方法与思路。
(2)地下水的主要功能包括哪些?>>宝贵的资源①理想的供水水源②重要的矿水资源③良好的景观资源>>敏感的环境因子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环境因子。
地下水的变化往往会打破原有的环境平衡状态,使环境发生变化。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干扰地下水,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图14-1):①过量开发与排除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衰减、沼泽湿地消失、土地沙化、海(咸)水入侵等;②过量补充地下水→地下水位升高→土地的次生盐渍化、次生沼泽化;③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粘土压密释水释放有害离子、化肥农药的不适当使用、废弃物的无序排放──地下水恶化、污染;④地下水位的变动会破坏其与周围岩土构成的统一的力学平衡,而产生某种效应──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岩溶塌陷、地下洞室垮塌或突水、滑坡、岩崩、水库诱发地震、渗透变形。
) >>活跃的地质营力地下水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应力、传输热量和化学组分、侵蚀(化学溶蚀、机械磨蚀和冲蚀)等。
>>重要的信息载体由于地下水是应力传递者,同时又是在流动,所以地下水水位,水量,水温,水化学等的变化或异常可以提供埋藏在地下的许多信息,如找矿、地震预报、地质演变。
(3)试分析我国地下水分区的特点,并探讨分区的自然背景。
略。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试比较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
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是很不相同的自然界水循环:>>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更替较快;水文循环对地球的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影响显着,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直接的密切联系;水文循环是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研究的重点。
>>水的地质循环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与深层圈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和合成,转换速度缓慢。
研究水的地质循环,对深入了解水的起源、水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乃至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循环特点──速度快、途径短、转化迅速。
内因──固、液、气三相可相互转化。
动力条件──太阳辐射和重力的共同作用。
形式──蒸发、径流、降水。
)(2)试述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并分析其对水文地质工作需求的影响。
我国水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降水偏少,年总降水量比全球平均降水量少22%;(2)人均水资源量偏低;(3)空间分布不均匀,东部丰富,西部贫乏;(4)季节及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5)水质污染比较严重。
合理有效地利用及保护水资源,是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头等大事。
(3)地球上水的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层圈的范围,可分为水文循环 和 地质循环 。
水循环的大气过程属于 水文循环 。
(4)名词解释:水文循环、地质循环。
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循环。
水的地质循环即地球浅部与深部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5)水文循环是在 太阳辐射 和 重力 作用下,以 蒸发 、 降水 、和 重力 等方式周而复始。
水文循环分为 大循环 和 小循环 。
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海陆间循环)和小循环(海上内循环和内陆循环)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1)对比以下概念:孔隙度和孔隙比;孔隙度──某一体积岩石(包括颗粒骨架与空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即:n= V n /V其中:n —表示岩石的孔隙度,V —表示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V n —表示岩石中孔隙的体积。
孔隙比----岩石的孔隙比是指某一体积岩石(包括颗粒骨架与空隙在内)中孔隙体积(V n )与固体颗粒体积(V s )的比值,即:s n V V =ε(2)在一个孔隙度为30%的砾石堆积体中,充填了孔隙度为60%的粉质粘土,试估算该堆积体的实际孔隙度。
P17中:n=30%×60%=18%。
(3)粘性土的孔隙特点?粘性土中结构孔隙和次生孔隙(虫孔、根孔、裂缝等)的存在,使得粘性土的孔隙率超过理论最大值很多。
(4)请对以下陈述作出辨析:①含水介质的固体颗粒越粗大,孔隙度就越大?不正确,粘土由于发育结构孔隙和次生孔隙使得粘性土的孔隙率往往比砾石的空隙度要大!②分布有裂隙的岩石中,一般不发育孔隙?不正确,发育有孔隙。
(5)不同含水介质中空隙的连通、分布特征?①赋存于松散岩石中的地下水分布与流动都比较均匀②坚硬基岩中的裂隙是宽窄不等,长度有限的线状缝隙,往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只有当不同方向的裂隙相互穿切连通时,才在某一范围内构成彼此联通的裂隙网络。
裂隙的连通性远较空隙差。
因此,赋存于裂隙基岩中的地下水相互联系较差,分布与流动往往是不均匀的③赋存于可溶岩石中的地下水分布与流动通常极不均匀。
(6)结合水区别于普通液态水的最大特征是具有抗剪强度。
(7)岩石孔隙中毛细水的存在形式有支持毛细水、悬挂毛细水、孔角毛细水。
(8)两种试样:砂样、砾石样水中浸泡后,快速提出水面,砂样孔隙中会保留什么形式的毛细水,而在砾样孔隙中会保留什么形式的毛细水?砂样孔隙中会保留悬挂毛细水,而在砾样孔隙中会保留孔角毛细水?(9)将上粗下细,或上细下粗的管中滴水,在不饱水情况下,水停留在何处?上粗下细,上细下粗哪种土层容易形成悬挂毛细水?不饱水情况下,停留在细粒土中,下粗上细组成的土层容易形成悬挂毛细水。
(10)在土层中挖个洞,在洞内放个接渗皿,能否接到水?—北方地窖,陕北的窑洞。
一般接不到水!(11)请分析一下孔隙度与饱和体积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参见P21中(12)松散岩石给水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与岩性有关:与地下水位初始埋深有关:与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有关:与岩土层结构有关。
(13)某岩石的裂隙中,有的充填了细砂,有的充填了粘土,有的没有充填,试分析各种情况下岩石的透水性。
裂隙中没有充填物的岩石的透水性最好,充填了细砂的岩石的透水性次之,充填了粘土的岩石的透水性最差。
第三章地下水的埋藏(1)对比以下概念:①毛细水带与包气带;包气带自上而下分为土壤水带、中间带和毛细水带②隔水层与弱透水层隔水层: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
弱透水层:渗透性相当差,在一般的供排水中所能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但在较大水力梯度作用下,具有一定的透水能力的岩层。
④排泄区与补给区含水层从从出露位置较高的补给区获得补给向另一侧出露位置较低的排泄去排泄⑤上层滞水与潜水当包气带存在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时,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上会聚集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这便是上层滞水。
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潜水没有隔水顶板,或只有局部的隔水顶板。
(2)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和承压含水层的给水度存在很大的区别,你知道为什么吗?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和承压含水层的给水度非常相似,但是在释出(或储存)水的机理方面是很不相同的。
潜水含水层所释出的水来自部分空隙的排水;而承压含水层释放的水来自含水层提及的膨胀以及含水截止的压密(从而与承压含水层的厚度有关)(3)请对以下陈述作出辨析:>>在排泄区,地下水不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不正确,在排泄区也可接受补给。
>>只有测压水位高于地面的地下水才叫承压水;不正确,只要测压水位高于隔水顶板的地下水都为承压水。
>>地面的污染物可通过包气带扩散到潜水中,但不会影响承压水。
错误,只要承压水与潜水有水力联系,就会受到影响。
(4)在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上,承压含水层具有哪些特点?补给与排泄:有限区域与外界联系,水循环交替慢,平均滞留时间长(年龄老),可恢复性差。
>>水化学特征:变化较大,可以是淡水,也可能是卤水。
不易污染,一旦污染,很难净化!>>动态变化:较稳定,如果分布面积大,厚度稳定,则调节能力很强。
(5)在无入渗补给而有蒸发排泄的条件下,如果潜水含水层地下水水位逐渐下降,其上部包气带的含水量将减少,而地下水蒸发强度将减弱。
回答下列问题:>>这组地层是含水层还是隔水层?粉砂岩为含水层,页岩为弱偷水层!>>煤层开采,巷道(矿坑)会否有水?会有水,因为断层和粉砂岩导水!>>如果需要修水库,建坝后库水是否渗漏?会渗漏,粉砂岩透水性好!>>如供水的需要是否为含水层?粉砂岩为含水层!第四章地下水的运动(1)请对比以下概念①渗透流速与实际流速。
渗透流速是假设水流通过包括骨架与空隙在内的断面时所具有的一种虚拟流速实际流速就是是通过断面空隙的流速②渗透系数与渗透率。
渗透系数不仅与岩石的物理性质有关,而且还与流体的物理性质有关。
渗透率仅与岩石的物理性质有关,不受流体的物理性质的影响。
③水头与水位。
水头表示含水层中某一点的能量的大小,具有长度单位。
水位表示某一点地下水水面所处的高程(2)请对以下陈述作出辨析>>潜水面如果不是流线,则流线可能向下穿越潜水面,也可能向上穿越潜水面;正确。
>>地下水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错误,地下水总是从能量高的地方流向能量低的地方。
>>含水层孔隙度越大,则渗透系数越大;错误,粘土的孔隙度很大,但其渗透系数很小。
>>当有入渗补给或蒸发排泄时,潜水面可以看作一个流面。
错误,当有入渗补给或蒸发排泄时,潜水面既不是流面也不是等水头面?(3)一般情况下,可以用渗透流速除以孔隙度得到实际流速,这个实际流速与水质点的流动速度有什么联系?P37中。
(4)达西定律有哪些适用条件,分析一下该定律在裂隙含水层中应用时需注意哪些问题?地下水必须保持层流运动才符合线性定律近年来的实验表明,当地下水为流速较大的层流运动,V-I开始偏离一直线,不符合达西定律;雷诺数(R e)为小于1-10时的层流运动才符合达西定律。
第五章包气带水的运动(1)当潜水水位下降时,支持毛细水和悬挂毛细水的运动有什么不同特点?当潜水水位下降时,支持毛细水随水位向下运动,悬挂毛细水不运动。
(2)对于特定的均质包气带,其渗透系数随着岩石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直至为一常数,所以渗透系数是含水量的函数;正确。
第六章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1)请对比以下概念溶滤作用地下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某些组分向地下水中转移的过程。
溶滤作用的结果,岩土失去部分可溶物质,地下水获得新的组分,地下水的矿化度升高。
浓缩作用地下水在蒸发作用下,水分不断失去,盐分相对浓集,而引起的一系列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过程,结果形成高TDS,易溶离子为主的地下水(Cl-、Na+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