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二轮复习——(明清时期)
合集下载
高三二轮复习 明清通史
知识立意,采点给分
答案一:观点——繁荣
能力立意,分层赋分
理由: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具有早期启蒙色彩 的进步思潮产生;传统科技仍然居世界前列;文学艺术领域异彩 纷呈,承古萌新。(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二:观点——悲歌
理由: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 展缓慢;没有产生近代科技;思想文化落后。 (只答出观点不 阐明理由,不得分。)
(2014·江苏单科,4)明隆庆初年,“ 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 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 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
√ 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A. 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 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18世纪在中国近代早期是最有活力的一个时期。” ……“商品化、城市 化以及社会和物质流动的加强有助于松动原有固定的社会地位,并使社会分层 更加多元化”。另外这一时期学术上的成就为中国近代的各门学术奠定了基础, 商人们的往来活动以及他们扶植培育的城市文化也有助于清帝国的统一和整 合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命命题题··视视角角
考点三 明清之际的思想文化
视角:唯物史观的视角---看明清“人性”的觉醒
(2015·南京一模)李贽《道古录》载:“则千万其人者, 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 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 育而不相害也。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 育耳。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 一物不得所者哉?”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1部分 第1编 话题4 盛世余辉——明清时期近代曙光的初露与潜伏着的危机
三、明清时期潜伏的危机 1.14世纪至18世纪60年代的中西对比
中国(明清时期)
西方
总体 特征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封建 社会走向衰落;中国社会处于由古 代文明向近代文明转型的前夜。
资本原始积累和工场手工业发 展。
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封 建统治渐趋衰落。
英、美、法爆发早期资产阶级 革命;西方少数国家建立起资 产阶级代议制。
答案:C
3.[2022·河南省非凡联盟高三检测]“一代大儒”王夫之声称,盐业 利润很高,应该放开给商人去经营;文化人做生意不仅不是丢人的事 情,而且更被人所推崇,徽商、晋商涌现出许多“儒商”称号的生意 人。这表明,明清时期( )
A.传统“重义轻利”思想被完全抛弃 B.商品经济的繁荣冲击了传统观念 C.早期人文主义思想有了一定发展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有所松动
(3)赋役货币化与货币白银化 ①明中后期不仅开始赋役货币化和货币以银为本位,而且白银流通 量和储存量剧增,货币权力空前增大;从事货币兑换、汇兑和保存的 货币经营业应运而生。 ②信用借贷需求旺盛,不仅生息资本剧增,借贷利率下降趋势出现, 而且农业生产性借贷增多、生息资本与商业资本结合、部分生息资本 向手工业资本转移;赋役、财政白银化导致隆庆开放海禁后大量白银 内流,推动了货币经济发展。
(5)资本主义萌芽与早期市场化进程开启 ①在16世纪,苏杭的丝织业、广东佛山的冶铁和铸造业、浙江崇德 的榨油业以及江西铅山的造纸业中已有10人以上的工场手工业出现。 ②以往延续下来的城市、市镇与集市,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工商 业繁荣程度都超过了前代,工商业贸易中心的经济功能明显上升。 ③一批新的工商业城市、市镇与集市蓬勃兴起,表明江南早期市镇 化进程已开启。
明清专题--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
材料三 1996年,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在讲授《中 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时,曾经分析过我国历 史上政权结构和主要制度在产生和发展过程所表 现出来的不同于其他国家的重要特点。天津师范 大学庞卓恒教授对此也有同感。他在讲稿中专门 谈论过“为什么独有中华文明能够持续发展五千 年”的道理。 ——《从钱穆的国史观谈中国古代 史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 政治制度。(5分) (3)中国的传统政治并非一无是处;中华文明历数 千年之久而不败与其政体的合理性因素必然有关;各 国政体的发展,均有历史发展的特点所决定;正确的 态度应当是批判地继承传统文明的成果。(答出三点 即可,5分)
• 3.思想上:出现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但理学仍 占据主导地位。 •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 儒家思想遭受批判,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 想,否定君主专制,主张个性自由,提倡“经 世致用”“工商皆本”;但正统思想仍占据 统治地位,并进一步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 4.科技文化上 • (1)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传统科技处于总结阶段, 出现了《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本草纲目》等巨著。 • (2)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是小说,出现了四大名著,更 适应了市民生活的需要;书法、绘画艺术出现平民化、 世俗化倾向;戏剧繁荣,“国粹”京剧出现并成为流行于全 国的剧种。文学艺术具有高度的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 性;教育、科举、文化政策都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 的色彩。 • 5.对外关系上 • 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中外差距进一步拉大;西方殖 民势力东来,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
• 2.历史评价 ;我们应以客观实际的态度评价这一时期的 功过是非。“康乾盛世”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平庸的 盛世。首先,“康乾盛世”在中国历史的纵向看,其盛 世规模只有量的增加而没有质的改变;其次,从世界的 横向看,康乾盛世时期的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当时 的经济生产总量仍高于西方,但是生产技术却相对落后 了)、文化科技已经落后于西方,这是文景之治、汉武 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当时是世界领先)、仁宗 盛治、洪武之治、永乐盛世(当时是世界第一)没有出 现的情况。还有,盛世下的清朝有很多弊端:第一,为 了限制明末以来土地兼并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发展及恢 复农业生产,清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导致明末 强大的资本主义发展势头被呃杀;第二,大兴文字狱, 残害大量文人学士,严重禁锢了人民的思想,使得明末 繁荣的百家争鸣,科技发展彻底消失,中国从此进入一 个死气沉沉而昏暗的时代,被欧洲人称为“中国的中世 纪”。当“康乾盛世”正在进行时,欧洲爆发了工业革
人民版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中国通史复习(明清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宋、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 历程。 (2)根据所有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唐宋、明清 三个时期君权相权的变化,并分析其本质。
(1)演变历程:汉代,君为臣起立(相迎); 晋唐,君臣皆坐;宋,君坐臣立;元明清,大 臣须跪见皇帝。大臣地位越来越低下,以致丧 失基本人格。(4分) (2)变化:秦汉:秦始皇集大权于一身,设 丞相,协助处理朝政;汉代设内朝或中朝等, 意在改变相权过重的传统。唐宋:设三省六部、 参知政事等,分散相权。明清:废丞相,设内 阁、军机处等,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 (6分)本质:皇权独尊,专制主义政治走向 极端。(1分)
D
7.李贽被称为“明代第一思想犯”,他的著作中有 《焚书》《续焚书》,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他认 为这些著作将来一定会被焚毁,这主要是由于书中 A.对正统思想进行了大胆批判 B反对盲从孔子 C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D.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 8.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 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 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
明清时期主要考点
政治: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 现;清军机处的设置 经济:“海禁”与“闭关锁国” ;商帮 思想: 王阳明心学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 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 思想的发展 文艺:明清小说、京剧 文人画
明清时期 一、时代特征: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阶 段,基本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渐趋 衰落。 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发展,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经济上: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繁荣,江南地区出现 了资本主义萌芽; 文化: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但自然科学未得到发 展;儒家思想活跃,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启蒙思想产 生;文学艺术繁荣,并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对外关系:对外逐渐由开放走向保守;中国逐渐落后于 西方。 二、朝代:明(1368-1644)―――清(1636-1840- 1912)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明清
• (2012·全国课标卷·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 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 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 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 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6)明朝有人描述 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 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 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 (2009·浙江文综·16)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 正确的是( )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考点二:明清经济
发展概况:
• • • • • • • • 高产作物引进;明一条鞭法,清摊丁入亩。 明代棉纺织业高度发展;瓷器粉彩、斗彩。。 明中后期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成主导。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白银大量使用;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工商业市镇兴起,牙行遍布其中。 官方朝贡贸易体系的建立。
• (2012·全国课标卷·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 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 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 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 反映出当时( )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高三二轮历史复习-明清(上课)
4、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 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D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5、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 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B 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
1、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 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 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B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2、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 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 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C.是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3、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 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 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 A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B.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明清二轮复习
4.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古代封建王朝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 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地租征收,以巩固封建 统治的政策。 (2)主要内容: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并严厉控 制民间对外贸易。 5.“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明清海禁和闭关锁国的 区别???
(1)明朝:实行海禁,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朝:禁海、迁界;闭关锁国,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 商,由政府特许的商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解析】选C。试题材料从西方人士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延续
至清末的科举制度,作用了“年复一年”“直到”和“死于
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考中又怎么样”等字眼,体现了 作者对清末读书人执着追求科举功名现象的难以理解。据此判 断四个选项,A、B、D表述过于主观或极端,偏离了材料本意,只 有C最符合题意。
三、明清时期的文化 1.思想的发展 (1)王阳明的心学:宣扬“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提出 “致良知”。 (2)李贽的“异端”思想:否定孔子的权威,反对以孔子的 是非为标准;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反对空谈仁义道德。 (3)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人物 黄宗羲 顾炎武
主张 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工商皆本 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经 世致用 批判君主专制和宋明理学,倡导经世致
模块四:课堂训练
2.(2013·福建文综·T17)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 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
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
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 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 )
明清时期 课件—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4)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广州十三行)
二、解读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1368—1840
(1)思想:理学仍占主导地位,逐渐僵化; 明末清初进步思潮为儒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学艺术进一步世俗化(文 学:明清小说;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绘画(风俗画)、 戏曲(明代昆曲,清代京剧)); (3)传统科技领先世界,进入总结阶段,出现了一批总结性的科 技著作,但没有实质性飞跃。(医学:《本草纲目》、农书徐光启 《农政全书》;手工业:宋应星《天工开物》) (4)西学东渐与东学西传
1368年 明代
1644年
清代
1840年
1487 年,迪 亚士抵 达好望 角
1517年 马丁路 德《九 十五条 论纲》
1588 年,英 国打败 西班牙 无敌舰 队
1687年, 1688
牛顿 年,
《自然 英国 哲学数 光荣 学原理》 革命
1748年 孟德斯 鸠发表 《论法 的精神》
1764年, 美国 哈格里 1787年 夫斯发 宪法
11、鱼鳞图册,又称鱼鳞册、鱼鳞图、鱼鳞图籍、鱼鳞簿、丈量册:是中国古 代的一种土地登记簿册,将房屋、山林、池塘、田地按照次序排列连接地绘制, 表明相应的名称,是民间田地之总册。由于田图状似鱼鳞,因以为名。其实施 减少了土地隐漏,增加了财政收入。
12、养廉银,为清朝特有的官员之薪给制度。创建自1723年的该薪给制度,本 意是想藉由高薪,来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并避免贪污情事发生,因此取名 为“养廉”。养廉银的来源来自地方火耗或税赋,因此视各地富庶与否,养廉 银数额均有不同。一般来说,养廉银通常为薪水的10倍到100倍。
影响程度
股“中国热”,对西方社会的政治制度、哲学理
二、解读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1368—1840
(1)思想:理学仍占主导地位,逐渐僵化; 明末清初进步思潮为儒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学艺术进一步世俗化(文 学:明清小说;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绘画(风俗画)、 戏曲(明代昆曲,清代京剧)); (3)传统科技领先世界,进入总结阶段,出现了一批总结性的科 技著作,但没有实质性飞跃。(医学:《本草纲目》、农书徐光启 《农政全书》;手工业:宋应星《天工开物》) (4)西学东渐与东学西传
1368年 明代
1644年
清代
1840年
1487 年,迪 亚士抵 达好望 角
1517年 马丁路 德《九 十五条 论纲》
1588 年,英 国打败 西班牙 无敌舰 队
1687年, 1688
牛顿 年,
《自然 英国 哲学数 光荣 学原理》 革命
1748年 孟德斯 鸠发表 《论法 的精神》
1764年, 美国 哈格里 1787年 夫斯发 宪法
11、鱼鳞图册,又称鱼鳞册、鱼鳞图、鱼鳞图籍、鱼鳞簿、丈量册:是中国古 代的一种土地登记簿册,将房屋、山林、池塘、田地按照次序排列连接地绘制, 表明相应的名称,是民间田地之总册。由于田图状似鱼鳞,因以为名。其实施 减少了土地隐漏,增加了财政收入。
12、养廉银,为清朝特有的官员之薪给制度。创建自1723年的该薪给制度,本 意是想藉由高薪,来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并避免贪污情事发生,因此取名 为“养廉”。养廉银的来源来自地方火耗或税赋,因此视各地富庶与否,养廉 银数额均有不同。一般来说,养廉银通常为薪水的10倍到100倍。
影响程度
股“中国热”,对西方社会的政治制度、哲学理
统编版 202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明清史复习 课件(共31张ppt)
瓷器等广销北方各地,返航时装载的大批棉花、杂粮等销往东南沿海。据此可知,
明朝大运河航运( D )
A.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
B.导致了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引发了“海禁”政策出台 D.推动了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典例2】(2019·全国Ⅱ卷·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
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
二轮复习:明清史
探究: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迟滞
时空定位·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古代社 会由盛转衰,古代文明走向沉暮,开始落后于世界文明潮流的时期。 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并达到顶峰,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决策权归于 君主一人所有,显示封建制度的衰落和统治基础的日益腐朽。 经济上:发展与迟滞,一方面,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农产品的商品化进一步发展;私营 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并缓慢发展。另一方面,小农经济仍占主导,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社 会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的潮流。 思想上:承古萌新,传统文化仍占主导地位,市民文化取得辉煌成就,深刻反映出封建 制度的衰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抨击;重商思潮出现引发价值 取向和思想观念变化;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新成就,小说成为文学主流;艺术 的商品化趋势加强; 文艺进入总结阶段,进一步大众化、世俗化。 民族关系上: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尤其是同边疆地区 的关系空前加强,辽阔版图最终奠定,中华民族大家庭形成。
。如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且条件简陋,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
中国古代史明清期-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名校课堂】获奖PPT-中国古代史明 清期课 件-高考 历史二 轮复习 (最新 版本) 推荐
思想文化
● 王阳明的心学:心即是理,心外无物;方法论是致良知反省内心 ●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
李贽
反对以孔子的标 准为标准,挑战 正统思想,肯定 人的正当私欲 “童心说”
黄宗羲
抨击君主专制, 天下为主君为客 工商皆本《明夷 待访录》
【名校课堂】获奖PPT-中国古代史明 清期课 件-高考 历史二 轮复习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中国古代史明 清期课 件-高考 历史二 轮复习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中国古代史明 清期课 件-高考 历史二 轮复习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中国古代史明 清期课 件-高考 历史二 轮复习 (最新 版本) 推荐
辛亥革命1912走向共和
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 后期:社会危机严重,殖
清1644年入关
民侵略
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强化
明朝 清朝
原因
具体措施
明朝相权过重
废丞相,设内阁 加强对官员的控制特
务
清朝皇权受到制约 (议政王大臣会议)
康熙设南书房 雍正设军机处
内阁
朱瞻基 朱翊钧
【名校课堂】获奖PPT-中国古代史明 清期课 件-高考 历史二 轮复习 (最新 版本) 推荐
非法定中央一级行政决策机构;君主专制的产物;阁权受制于 皇权
【名校课堂】获奖PPT-中国古代史明 清期课 件-高考 历史二 轮复习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中国古代史明 清期课 件-高考 历史二 轮复习 (最新 版本) 推荐
经济政策
明朝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 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 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农产品商品化,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 芽) 清朝摊丁入亩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废除了以前的“人头税”,所以无地的 农民和其他劳动者摆脱了千百年来的丁役负担;地主的赋税负担加重,也在 一定程度上限制或缓和了土地兼并;而少地农民的负担则相对减轻。同时, 政府也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从而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 力,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的进步。 (削弱人身依附关系,劳动力商品化,资本主义萌芽)
高三历史明清二轮复习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
东升镇高级中学 课高件三制作历:史东升备高中课历组史科组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更替频繁,为方 便记忆,请你动手编一个朝代歌, 要求:简单易记、朗朗上口。
中国古代朝代歌
通俗版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司马晋, 群雄割据有十六。 南朝宋齐梁陈出, 北朝三魏继齐周。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辽金元明清休。
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1:宋明理学 考点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考点1:科技成就 考点2:书画的发展 考点3:文学成就 考点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1)把握明清时代特征,给明清时代以准确的定位—— “承古萌新”是本阶段学习的关键。学习中将明清历史分 解为“承古”和“萌新”两大版块。其中“承古”是重点, “萌新”是难点。
(2)明清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最后一个阶段,可以以此为 契机对整个中国古代史知识体系进行纵向“收官”式梳理, 此即“承古”。着重系统、扼要地梳理发展演变的轨迹, 培养梳理、归纳、 总结能力。
(3)第二版块主题是“萌新”,从寻找“新”字切入, 围绕“中国古代文明的转型”,展开中西历史文明的横向 对比,提升历史学习的深层思维,包括比较能力、原因分 析能力及历史观、文明观等。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 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 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 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二 1792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乾隆皇帝在给英王 乔治三世的回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 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藉尔 国必(需3)之经物济,政是策以:加重恩农体抑恤商。和”“海禁”政策。 (请4回消)(答极坚2):影定不响不是:移。重地根农走本抑改原商革因政开是策放受抑(之自制1路)给了。清自中政足国府的经实自济行然的的经活闭济力关和,锁君阻国主碍政专了策制 (新统1经)治济材影因料响素一。的实成际长上。反映的是清朝的什么政策? (吗落2?“)后为海材于什禁料西么”二方?政中。策乾限隆制皇了帝中所外言文是化清交政流府和实贸行易这往一来政,策造的成根中本国原因
东升镇高级中学 课高件三制作历:史东升备高中课历组史科组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更替频繁,为方 便记忆,请你动手编一个朝代歌, 要求:简单易记、朗朗上口。
中国古代朝代歌
通俗版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司马晋, 群雄割据有十六。 南朝宋齐梁陈出, 北朝三魏继齐周。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辽金元明清休。
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1:宋明理学 考点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考点1:科技成就 考点2:书画的发展 考点3:文学成就 考点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1)把握明清时代特征,给明清时代以准确的定位—— “承古萌新”是本阶段学习的关键。学习中将明清历史分 解为“承古”和“萌新”两大版块。其中“承古”是重点, “萌新”是难点。
(2)明清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最后一个阶段,可以以此为 契机对整个中国古代史知识体系进行纵向“收官”式梳理, 此即“承古”。着重系统、扼要地梳理发展演变的轨迹, 培养梳理、归纳、 总结能力。
(3)第二版块主题是“萌新”,从寻找“新”字切入, 围绕“中国古代文明的转型”,展开中西历史文明的横向 对比,提升历史学习的深层思维,包括比较能力、原因分 析能力及历史观、文明观等。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 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 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 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二 1792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乾隆皇帝在给英王 乔治三世的回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 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藉尔 国必(需3)之经物济,政是策以:加重恩农体抑恤商。和”“海禁”政策。 (请4回消)(答极坚2):影定不响不是:移。重地根农走本抑改原商革因政开是策放受抑(之自制1路)给了。清自中政足国府的经实自济行然的的经活闭济力关和,锁君阻国主碍政专了策制 (新统1经)治济材影因料响素一。的实成际长上。反映的是清朝的什么政策? (吗落2?“)后为海材于什禁料西么”二方?政中。策乾限隆制皇了帝中所外言文是化清交政流府和实贸行易这往一来政,策造的成根中本国原因
高三历史二轮明清
朝贡贸易 ⑴含义: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也 就是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以礼 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 ⑵特点:“厚往薄来”,“倍偿其价”。 ⑶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而是政治上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 各国的联系,经济上求购各种异域珍 宝特产,以满足统治者对奢侈品的需 求。
• 明:洪武九年(1376),明太祖朱元 璋废除元朝行省制度,在地方设“三 司”(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 提刑按察使设府、县。 宣德后因军事需要,增设总督、巡抚等 官,权位比布政使高。其后,布政使 的职权渐小,至清代仅为督抚的僚属, 专管一省的财赋和民政。
清代:“摊丁入亩”(“地丁银”): 康熙时进行局部试点,规定以 1712 年 为界,今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废除了新生人口的人头税。雍正时期, 在全国推行,并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 之中,征收统一赋税。 意义:“摊丁入亩”废除了长期以来的 人头税,进一步放松了农民对国家的 人身依附关系,使中国人口迅速膨胀, 增加了大量劳动力,有利于当时国家 的发展。
明代:一条鞭法: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缓和阶级矛盾,1581 年,明朝内阁首辅张 居正在全国推行。 内容: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 一条”,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人 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意义:“一条鞭法”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 变革,纳银代役的规定,说明农民对国家 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赋役征银的办 法,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利于 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中国古代赋 役制度沿革的特点: ①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 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 可以两税法为标志; ②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可以一 条鞭法为标志; ③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 可以两税法为标志; ④农民由必须服 一定 时间 的徭 役 和兵 役 发 展为 可以 代役 , 以“庸”制为标志。 ⑤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可以一条鞭法为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 三、整合拓展 1、政治方面: 2、经济方面: 3)高考备考: (1)高频考点:
明清时期农产品商业化,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的大量出现, 区域经济分工,资本主义萌芽,以及重农抑商、“海禁”、 闭关锁国等政策等知识点。考题大多以新材料的形式呈现, 考查分析理解和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2)复习备考: ①注意商业发展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及生活方式、 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内在联系; ②注意重农抑商、“海禁” 、闭关锁国政策对商业发展、 外贸及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③要中外关联,把当时的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相联系, 理解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力量的对比迅速逆转的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思想与科技文化的继承发展
(1)思想 ①王阳明心学:认为“良知”就是 “本心”和“理”,主张克服 致良知 私欲,“________”。 孔子思想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主张________ 个性自由 ②李贽主张破除对____ 君主专制 ③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政治上反对________ ,提出限制王权、 倡导言论自由;经济上重视发展工商业,提出“________”的思想; 工商皆本 经世致用 思想上提出“________”思想,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乎国计民生。 (2)科学技术 ①《本草纲目 ________》系统地总结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②《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 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徐光启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 (3)文学艺术 ①明清小说: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著名的长篇小说 三国演义 红楼梦 有《________ 》《水浒传》《西游记》《______ 》。 ②绘画:明清时期,文人画代表作有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 墨兰图 》。 郑板桥的《________ 昆曲 ③京剧: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徽班兼收____ 、秦腔 ____等 艺术流派之风格,逐渐形成了新剧种——京剧。
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 三、整合拓展 1、政治方面: 2、经济方面: 3、思想文化:
1)明清之际反封建思想出现的原因及启示 (1)原因 ①经济: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②阶级:商品经济发展使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 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③思想: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 束缚思想。 ④政治:统治者强化专制统治,封建统治走向腐朽。 (2)启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古代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发展演变 是由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决定的,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三、整合拓展 1、政治方面:
第制制度强化 2)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1)奴隶社会(贵族政治) 夏商周时期,形成以血缘等级关系为核心的奴隶主贵族政治。 但尚未形成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2)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战国时期,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开始萌芽。 秦汉到明清,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成为贯穿始终的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 (3)演变趋势: ①宗法制血缘贵族政治到中央集权行政官僚政治,统治阶层下移;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无到有,不断加强; ③地方权力日益向中央集中,相权日益削弱、至消失,君权强化; ④行政机构日益完善、庞大。
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 三、整合拓展
1、政治方面: 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1)特点 (2)影响 (3)复习备考: 要注意多角度命题: ①注意把握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特点, 分析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②纵向:(联系秦汉、唐宋时期的措施) 理解不同历史阶段强化皇权的措施、特点, 分析比较异同,把握其强化皇权的规律性和特殊性。 ③横向:(与同时期西方对比) 凸显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巨大差距。
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 三、整合拓展 1、政治方面: 2、经济方面: 3、思想文化:
1)明清之际反封建思想出现的原因及启示 2)明清之际反封建进步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 “异端”李贽,指出儒家经典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 “天生圣人”,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 (2)反对封建专制。 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 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等。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要求。 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
经济方面 2.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历史用表》P71) (1)相同点 ①形成根源:都是由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的; ②根本目的:都是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统治采取的政策。 ③特点:都具有压制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④危害:都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阻碍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2)不同点 ①持续时间:重农抑商始于战国时期,贯穿封建社会始终; 闭关锁国实施于明清时期。 ②主要目的:重农抑商主要为了征收赋税和巩固封建国家的统治; 闭关锁国主要为了防范人民的反抗和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 ③主要内容:重农抑商主要是对国内市场进行严格规定和控制, 采取重征商税、限制商业活动和歧视商人的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主要是禁止私人出海贸易和限制外商入华贸易。 ④影响:重农抑商在封建社会前期,实施有利于古代农业的发展, 但后期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闭关锁国政策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但限制中国 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新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传统自然经济仍占主导) 3.文化:承古萌新,传统科技仍居世界前列,但近代自然科学未 获发展,中西差距拉大;儒家发展为带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 思想;文艺深刻反映封建制度衰落。 (新民主思想出现,但理学仍主导;传统科技仍发展,但未转向近代) 4.对外关系: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封闭,中外差距进一步拉大,中 国背离工业文明潮流,制约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并开始遭侵略。 (开放转封闭;强势转弱势)
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 三、整合拓展 1、政治方面: 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1)特点
①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继承性的特点; 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发展。 ②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加强、八股取士 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 ③体现时代特征。 专制达到顶峰,并走向反动,反映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 时代特点。
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 三、整合拓展
1、政治方面: 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1)特点 (2)影响
①政治: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②经济:能有效集中各种资源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 积极 和生产活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主要是中央 ③民族关系:有利于民族大融合,促进各地区经济、 集权促进) 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 ④对外关系:有利于集中资源反击侵略,维护国家利益。 ①经济: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阻碍商品经济 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政治:剥夺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 消极 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 主要是君主 ③思想文化: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 专制导致) 阻碍科技创新和文化进步。 ④对外关系:造成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东渐,导致落后。
4、16世纪前后—1840年中西方对比 总体特征: 中国继续徘徊在落后的传统农耕文明;
西方确立并巩固先进的近代工业文明。 具体表现 中国 西方 工业革命推动机器生产取代 经 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手工生产,资本主义工业成为 但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 济 主导产业,商品经济发达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逐渐确立, 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政 法治取代人治,成为最高准则, 封建制度日益腐朽 治 民主化、法制化成为主流 近代科学产生发展,形成体系; 思想 传统科技虽发展,但未迈入近代; 三次运动促进思想不断解放, 文化 虽出现民主思想,但理学占主导; 逐渐向科学化、理性化发展; 农本商末思想根深蒂固; 自由主义成为主流思潮; 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化加快; 社会 虽然江南出现大量小城镇, 生活 但农业人口占仍占绝大多数; 传统臣民社会向公民社会迈进, 封建纲常将臣民社会不断固化 自由、平等、法制等理念盛行 虽然仍维系传统的朝贡体系, 实力强大的资产阶级通过殖民 扩张和商品输出,推动西方主导 国际 在东亚处于优势地位, 关系 但闭关锁国政策却使中国落后 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于西方,并开始受到西方侵略 并逐渐建立条约体系。
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 三、整合拓展
1、政治方面: 2、经济方面: 3、思想文化: 1)明清之际反封建思想出现的原因及启示 2)明清之际反封建进步思想的特点 3)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4)复习备考: ①注意从时代背景角度理解其主张、特点; ②区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主张的异同; ③将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西方的启蒙思想进行分析比较。
第3讲 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 ——明清
一、阶段特征综述
明清(1368—1840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继续发展时期。封建 经济达到顶点,但也逐渐开始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同时,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古老中华文明呈现出繁荣与危机并存的特征。 1.政治: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空前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专制强化,制度衰落) 2.经济:一方面,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另一方面,出现资本主义 萌芽的手工工场,而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经济上:明清传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滞后
甘薯 (1)农业生产:玉米、 ___等高产农作物引进和推广,广泛种植, 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并促进资萌产生。 (2)手工业生产 ①生产方式: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 __________超过官营占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 一些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出现____________ ②手工业产品: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彩瓷,清代出现闻名 珐琅彩。 中外的粉彩和______ (3)商业 ①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 商业资本 ________ 日趋活跃。 市场 ②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大量进入____ ,棉花、茶叶、甘蔗等 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 ③工商业市镇:明代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 工商业 ______市镇大量涌现。 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 ④商帮:______ 重农抑商政策,对外实行“____”和 海禁 (4)政策:对内继续推行________ 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