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珍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珍藏”指的是老人收藏的艺术品 “看不见”一方面指的是老人瞎了;另一方面指的 是老人的收藏品被卖掉了。
2、古董商处到老人家时,一家人的表现各是 什么?
老人对古董商是盛情邀请 老太太从静听微笑到哀求似的举起双手到忐忑不安、 提心吊胆、结结巴巴。
女儿慌乱尴尬的神气和吞吞吐吐的言辞
3、母女二人有什么难言之隐?
5、古董商再次到老人家后,老人在介绍其收藏, 主要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可以看出老人是一个怎 样的人?
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6、作者着意突出老收藏家热爱艺术而产生的幸 福感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老收藏家几十年的心血,体现了他对艺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珍爱和痴情,他确信珍 藏仍旧在自己身边,实际上他面对的是虚空!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 的珍藏会化为乌有,而正是他自己看不见的眼睛成为了掩盖这个事 实最好的工具。老人珍藏的散失固然让人心痛,更让人揪心的是老 人对此竟还一无所知!这种心理现实和客观现实的巨大反差和不平 衡给读者带来巨大的心灵冲击,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故事的背景—— 德国通货膨胀时期的一个插曲。
母女二人为了维持生计,老收藏家的藏 画已经被家人变卖一空。
4、老人见到古董商后的情感态度变化是怎样的?
老收藏家一出场便以满心的喜悦和猛烈的高高兴兴的嚷嚷感染着我 们。这种兴奋源于倾吐自己艺术爱好的渴望,源于对于知音的寻求。 当他听到古玩商“德国最大的收藏家”的恭维后,他的脸上“突然 发亮,表现出最内在的得意”并用温柔含情的声音邀请古玩商欣赏 自己的藏品。之表现出老人对艺术的痴情。 当古玩商应老太太的要求找借口拖延的时候,老人又像孩子似的生 气起来,这种生气是出于艺术珍品不能尽早被欣赏的懊恼。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 《伟大的悲剧》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 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 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 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 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 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他被世界上公认为最杰出的中篇小说家之一。
(1) ∶重大的事件;重要的事情
eg:暗杀是日常事件中的一件大事
eg:将挟兵力以行大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2) ∶总的形势 eg:大事不好 (3) ∶大力从事;大规模从事 eg:大事渲染
读完本文,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 么?小组讨论后,就其中的一点,深入 分析,并得出结论。
文本研习:
1、结合全文,试分析文章题目的含义。
写作特色:
1、悬念的设置(p8)
2、第一人称的写法 3、对比、伏笔( p8)
4、以小见大的写法
第一人称的写法 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 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 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 耳听到的事情。它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 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由于采用第一人 称,给人的感觉是真实、亲切的,因而也 为作者直接表达(或宣泄或流露)感情提 供了方便。但它也有局限性,即所写的内 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所以 不便于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
以小见大的写法
“以小见大,一叶知秋”主要是指 在文艺作品中通过细小的环节来 表现较大主题的一种艺术手法, 这个“小”可以是一个人物,或 一个人物的某个侧面,也可以是 一个细节、一幅画面、一个小场 景。本文正是通过这样一个小的 故事来表现“反战”这一主题的。
2、古董商处到老人家时,一家人的表现各是什么?
3、母女二人有什么难言之隐? 4、老人见到古董商后的情感态度变化是怎样的? 5、古董商再次到老人家后,老人在介绍其收藏,主要 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可以看出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6、作者着意突出老收藏家热爱艺术而产生的幸福感的 目的究竟是什么?
1、结合全文,试分析文章题目的含义。
字词整理:
寒碜 尴尬
(hánchen)
追溯 (zhuīsù) 令嫒
[ài]
(gān gà ) n) 迷惘 (mí wǎng)寒噤 (hánjì
抚摩 (fǔ mō) 毛骨悚然 (sǒng) 大事描绘 精美绝伦 销声匿迹 不言而喻
(xūn zhāng)
令人作呕 (ǒu)
蹩脚 (biéjiǎo)
勋章
大事 dàshì
看不见的珍藏
斯蒂芬.茨威格
制作人:王建军
教学目标:
1、能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了解作家的 创作意图
2、能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作家作品介绍:
斯蒂芬· 茨威格(Stefan Zweig, 1881~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 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 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 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 他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 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 罗兰和 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 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 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 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