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第七章分子结构

合集下载

无机化学课件第七章分子结构

无机化学课件第七章分子结构

杂化轨道类型 sp sp2 sp3 不等性sp3
参加杂化的轨道 s+p s+(2)p s+(3)p s+(3)p
杂化轨道数 2 3 4
4
成键轨道夹角 180 120 10928' 90 109 28'
分子空间构型
实例 中心原子
直线形 三角形 四面体
BeCl 2 BF3 CH 4
HgCl 2 BCl 3 SiCl 4
②配体X:H和卤素每个原子各提供一个价 电子, 氧与硫不提供价电子;
③正离子应减去电荷数,负离子应加上电荷数。
例:VP( SO
2 4
)
=
1 (6+4×0+2)=4 2
2. 确定电子对的空间构型: 电子对数 电子对的排布
VP=2 直线形 VP=3 平面三角形 VP=4 正四面体 VP=5 三角双锥 VP=6 正八面体
VP= 2 (6+6)=6
八面体
②LP≠0 :分子的空间构型不同于电子对的 空间构型。
电子 孤对电 电子对的 分子的空

对 子对 空间构型 间构型
3 1 平面三角形 V形
SnCl2
4 1 四面体
三角锥
NH3
2 四面体
V形
H2O
6 1 八面体
四方锥
IF5
2 八面体
平面正方形 XeF4
VP = 5,电子对空间构型为三角双锥,
处理分子轨道的方法
首先弄清分子轨道的数目和能级; 再由原子算出 可用来填充这些轨道的电子数; 最后, 按一定规则将 电子填入分子轨道, 像写原子的电子组态那样写出分 子的电子组态。
电子填入分子轨道时服从以下规则:

07 第七章 薄膜的形成

07 第七章  薄膜的形成

第七章薄膜的形成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差异与薄膜形成过程中的许多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在讨论薄膜结构和性能之前,先研究薄膜的形成问题。

虽然薄膜的制备方法有许多种类,薄膜形成的机制各不相同,但是在许多方面,还是具有其共性特点。

在本章中,我们以真空蒸发薄膜的形成为例进行重点讨论。

§7-l 凝结过程薄膜的形成一般分为凝结过程、核形成与生长过程、岛形成与结合生长过程。

凝结过程是薄膜形成的第一阶段。

凝结过程是从蒸发源中被蒸发的气相原子、离子或分子入射到基体表面之后,从气相到吸附相,再到凝结相的一个相变过程。

一、吸附过程一个气相原子入射到基体表面上,能否被吸附,是物理吸附还是化学吸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固体表面与体内在晶体结构上一个重大差异就是原子或分子间的结合化学键中断。

原子或分子在固体表面形成的这种中断键称为不饱和键或悬挂键。

这种键具有吸引外来原子或分子的能力。

入射到基体表面的气相原子被这种悬挂键吸引住的现象称为吸附。

如果吸附仅仅是由原子电偶极矩之间的范德华力起作用称为物理吸附;若吸附是由化学键结合力起作用则称为化学吸附。

固体表面的这种特殊状态使它具有一种过量的能量称为表面自由能。

吸附现象使表面自由能减小。

伴随吸附现象的发生而释放的一定的能量称为吸附能。

将吸附在固体表面上的气相原子除掉称为解吸,除掉被吸附气相原子的能量称为解吸能。

因为从蒸发源入射到基体表面的气相原子都有一定的能量。

它们到达基片表面之后可能发生三种现象;(1)与基体表面原子进行能量交换被吸附;(2)吸附后气相原子仍有较大的解吸能,在基体表面作短暂停留后再解吸蒸发(再蒸发或二次蒸发);(3)与基体表面不进行能量交换,入射到基体表面上立即反射回去。

用真空蒸发法制备薄膜时,入射到基体表面上的气相原子中的绝大多数都与基体表面原子进行能量交换形成吸附。

将吸附过程用能量关系表示时可由图7-1说明。

当入射到基体表面的气相原子动能较小时,处于物理吸附状态,其吸附能用Q p表示。

无机化学(周祖新)习题解答 第七章

无机化学(周祖新)习题解答 第七章

第七章分子结构和晶体习题解答(7)思考题1.举例说明下列概念的区别:离子键与共价键、共价键与配位键、σ键和Л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分子间力与氢键。

1.离子键是得到电子的阴离子与失去电子的阳离子的强烈静电吸引作用;共价键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或电子云重叠)而形成的相互吸引作用,无阴、阳离子;配位键也是共价键中的一种,只不过共用的一对电子有一个原子提供。

σ键是各自电子云用密度最大的一头相互重叠,以使重叠体积最大,两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首先肯定以σ键成键,但两原子间只能形成σ键一次。

Л键是在原子间已形成一根σ键后,其余原子轨道以“肩并肩”在侧面重叠的成键方式,其重叠体积比σ键要小,但两原子间根据各自的单电子数可形成几个Л键。

极性键是两不同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由于两原子的电负性不同,吸引公用电子对的作用不同,使某一端带有部分正电荷,另一端带有部分负电荷,这就是极性键;若两相同的原子间形成共价键,由于彼此电负性相同,吸引共用电子对的能力相同,公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两原子不带“净”电荷,没有“正”或“负”的一端,即非极性键。

极性分子是整个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使分子一端带部分正电荷,为正极,另一端带部分负电荷,为负极。

分子之间由于偶极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分子间力。

氢键是氢原子与电负性大、半径小的原子形成共价键后,由于氢原子唯一的电子被其他原子吸引到离氢原子核较远的地方,氢原子几乎成了“裸露”的质子,有很强的正电场,吸引另一电负性大、半径小的原子的孤对电子,形成了一种作用力,这个作用力本质上还是分子间作用力,但比一般的分子间力强。

2.离子键是怎样形成的?离子键的特征和本质是什么?为什么离子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2.离子键是失电子的金属阳离子和德电子的非金属阴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的。

离子键的特征是无方向性、无饱和性。

其本质是正、负点电荷间的静电引力。

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向空间各个方向均匀传播,每一个在其电场中的异号电荷都会受到它的吸引作用,在理论上它可吸引无数个异号电荷,所以离子键无饱和性;由于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向空间各个方向的传播是均匀的,只要距离相等,不管在哪个方向,受到的作用里是一样的,这就是离子键的无方向性。

精细有机合成07第七章酰基化-文档资料

精细有机合成07第七章酰基化-文档资料
Cl
Cl
吡啶
Cl Cl
+ H-Cl
产物可用作表面活性剂
(1)酰化剂的活性的影响 : 反应活性如下: 酰氯>酸酐>羧酸
(2)胺类结构的影响 :
氨基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越高,碱性越强,则胺被酰化的反应性越强。
胺类被酰化的反应活性是:伯胺>仲胺,脂肪胺>芳胺。 对于芳胺,环上有供电子基时,碱性增强,芳胺的反应活性增强。反之,环
上有吸电子基时,碱性减弱,反应活性降低。
(3)空间位阻效应 : 无空间阻碍的胺的活性高于有空间阻碍的胺。
★ 二、N-酰化方法
1. 用酰氯的N-酰化
(1)举例:
OC2H5
NH2 +
COCl
缚酸剂 NaOH
OC2H5 NHCO
+NaCl +H-OH
反应不可逆。酰氯是一强酰化剂,与胺类的酰化反应是放热且剧烈的,所 以通常是在冷却的条件下进行。
★ 二、N-酰化方法
2. 用酸酐的N-酰化
NO2
OO
NCH3 + H3C C O C CH3
H
H2SO4
NO2
O
NC CH3
CH3
+ CH3COOH
反应不可逆。最常用的酸酐是乙酸酐,它的酰化活性较高,在20℃~ 90℃ 时反应即能顺利完成。
对于二元胺类,如果希望只酰化其中的一个氨基时,可以先用等物质 的量比的盐酸,使二元胺中的一个氨基成为盐酸盐,加以保护,然后再
按一般的方法进行酰化。
NH2 H-Cl
NH2
N H2
N H2 · H-Cl
(CH3CO)2O - CH3COOH
NHC OCH3
N ·
H
2

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大学化学

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大学化学

反应物浓度、取走产物等方法促进反应进行。
键参数。
键参数 键能。
在298K和100kPa条件下,气态分子断开1mol化学键所
需最低的能量(这里所说的是共价键的键能,不同类型的化
学键有不同的键能。离子键的键能叫晶格能,金属键的键
能叫内聚能)。 (表7.4)列举了一些常见共价键的键能数据。
键能数据不是直接测定的实验值,而是根据大量实验数
02
03
04
05
06
01
长,破坏水质;
可溶性肥料和洗涤剂中的磷酸盐可促使水域中藻类生
农药和冶炼厂排除的AsO2+,可使人体的肾功能衰退,神
CN-可以使人致命。这一切正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经紊乱;
Cd 2+会损害肾脏,引起骨痛病;
(表7.2)列举了一些重要的共价化合物和用途。
要描述分子中电子的运动状态,按理说应当解分子的
越高,硬度越大。
03
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越多,则离子键越强,熔点
02
离子键的强弱应与离子所带电荷、离子半径等有关。
01
例如,NaF和CaO这两种典型离子晶体,前者正负离子
半径之和为0.23nm,后者为0.231nm很接近。谁的熔点高,
硬度大?为什么?
因离子所带电荷数后者比前者多,所以CaO的熔点
02
实际上只是打开π键,保留б键。
03
01
02
03
04
05
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化学键的个数不变,但键能在改
01
变。例如当C=C双键改组成为两个C—C单键时,键能总是
02
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有无б键变为π键或π键变为б
04
增加,即:2EC—C>EC=C。

分子结构

分子结构

配位数为6。
如:NaI,NaBr,MgO,CaO
NaCl的晶胞
ZnS晶胞
c、ZnS型 ZnS晶体也属面心立方晶格,在ZnS晶胞中,晶胞结构较复杂,
每个Zn2+离子周围有4个S2-离子,每个S2-离子周围有4个Zn2+离子, 配位比为4:4,配位数为4。
如:ZnO,HgS,CuCl,CuBr
第10页/共119页
第8页/共119页
二、离子晶体
在离子晶体的晶格结点上交替排列着正、负离子。由于正、负 离子间有很强的离子键,所以离子晶体有较高的熔点和较大的硬 度。在晶体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只能在结点附近振动,因此不 导电。而在融化时,离子可以自由的移动,就能导电。离子晶体有 以下几种类型:
1、离子晶体的分类
(1)、AB型离子晶体: AB型离子晶体指组成晶体中正负离子的 比例为1:1的离子晶体。 a、CsCl型
离子的变形性:离子的变形性主要是决定于离子半径,离子半径大, 核电荷对电子云的吸引力较弱,因此离子的变形性大。例如:
I- > Br- > Cl- > F-; 对于离子的电荷相等、半径相 (18+2)e 2e > (917)e > 8e 负离子主要表现出变形性;正离子主要表现出极化力。
CsCl的晶胞是立方体,每个Cs+周围有8个Cl-离子,每个Cl-周 围有8个Cs+离子。原子比为1:1,配位比为8:8,配位数为8。
第9页/共119页
Cl-
如:CsCl
Cs+
TiCl
b、NaCl型
NaCl的晶胞也是立方体,是面心立方晶格。Na+离子周围有6
个Cl-离子,Cl-离子周围有6个Na+, 离子配位比为6:6,原子比1:1。

生物化学教学课件:分子结构的基本知识

生物化学教学课件:分子结构的基本知识

Z-3-甲基-3-庚烯
E-3-甲基-3-庚烯
(4)Z/E标识方法弥补了cis/trans标识方法的不足, 有时两种标识完全对应,如下图左列;有时两种标 识正好相反,如下图右列。
顺(cis)-2-戊烯 或Z-2-戊烯
反(trans)-3-甲基-2-戊烯 或Z-3-甲基-2-戊烯
反(trans)-2-戊烯 或E-2-戊烯
19世纪末,费歇尔建议用甘油醛为标准来确 定对映体的构型. D, L-System
D, Dextrorotatory; L, Levorotatory
27
乳酸和酒石酸与甘油醛比较所定构型
L-(-)-甘油醛 D-(+)-甘油醛
L-乳酸
D-乳酸
28
天然右旋
酒石酸铷 X-ray
等价
钠晶体(结 晶体衍射
分子结构的基本知识
1. 分子结构及表示 2. 同分异构 3. 顺反异构及标识 4. 对映异构与标识 5. 分子的模型表示
1
分子结构是指一个分子的组成原子(基团)通过 价键连接和空间排列所形成的几何形象
分子结构 = 价键连接方式 + 空间排列方式
Perspective formulas 透视式
projection formulas
16
Louis Pasteur 进 一步认为,旋光 性相反的酒石酸 (铵钠),一定 象它们的晶体互 为镜像一样,也 是互为镜像的两 种不同结构,但 具体是什么样, 并没有答案。
17
Why?Chirality!
1874年,Vant Hof和Le.Bel提出,如果一个C原子 连有四个不同基团,这四个基团在C原子周围可 以有两种不同的排列形式,有两种不同的四面体 空间构型,它们互为镜象,和左右手之间的关系 一样,外形相似,但不能重合,此为手性。

大学基础化学 第七章 分子结构 PPT课件

大学基础化学 第七章 分子结构 PPT课件

二、现代价键理论 valence bond theory
H2分子的形成
1、现代化学键理论的发展
化学键理论的发展
2、H2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
E kj/mol
1)自旋方向相反
系 统 能 量 (

74.3pm
基态
核间距r/pm
2)自旋方向相同
推斥态
系统能量E(kJ/moL)
74.3pm
基态
核间距 r(pm)
一、经典共价键理论
1916 −−1919年,美国化学家G. N. Lewis (1875−−1946) 和I. Langmuir (1881−−1957)提出共价键理论也称为路 易斯−−朗缪尔化学键理论)。
1)共价键是由成键原子双方各自提供外
层单电子组成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形成共价
键后,成键原子一般都达到稀有气体最外层电
回顾
化学键(chemical bond)
分子或晶体中相邻两原子或离子间的
强烈作用力,成键能量约为几十到几百千
焦每摩。
离子键
chemical bond 共价键(配位键) 金属键
回顾
离子键
共价键 (配位) 金属键
正、负离子靠静电 引力作用形成
原子间通过 共用e-对形成
通过自由e-将金 属原子、离子 联系在一起
重叠方式 头碰头
特 点 沿键轴呈圆柱形对 称分布
类 型 s-s、s-px 和px-px
性 质 键牢固;成键的2个 原子可沿键轴自由 旋转
π键
只能与σ共存
肩并肩
重叠部分键轴呈镜面反 对称
py-py 、pz-pz
键不够牢固;成键的2 个原子不能沿键轴自由 旋转
按共用电子对提供的方式不同,共价键又可分为正常 共价键和配位共价键两种类型。

生物化学 07 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

生物化学 07 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

第三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General Metabolism of Amino Acids
一、氨基酸在体中的代谢动态
※外源性氨基酸
从食物吸收而来的氨基酸 ※内源性氨基酸 组织蛋白质降解而来的氨基酸 ※氨基酸代谢库(metabolic pool) 外源性氨基酸和内源性氨基酸的总称。这些氨基 酸分布于体内各处,参与代谢。氨基酸代谢库以游离 氨基酸重量计算。
1.胺类的生成 肠道细菌的蛋白酶使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再经氨基酸脱羧基作 用,产生胺类。 酪胺和由苯丙氨酸脱羧基生成的苯乙胺,进入脑组织可分别经β -羟化而形成β-羟酪胺和苯乙醇胺。它们的化学结构与儿茶酚 胺类似,称为假神经递质。假神经递质增多,可使大脑发生异常 抑制。 2.氨的生成 肠道中的氨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未被吸收的氨基酸在肠道细菌 作用下脱氨基而生成;二是血液中尿素渗人肠道,受肠菌尿素酶 的水解而生成氨,这些氨均可被吸收入血液在肝合成尿素 3.其他有害物质的生成 通过腐败作用还可产生其他有害物质,例如苯酚、吲哚及硫化氢 等。正常情况下,上述有害物质大部分随粪便排出,只有小部分 被吸收,经肝的代谢转变而解毒,故不会发生中毒现象。
(一)体内氨的来源
氨基酸脱氨 胺类脱氨 肾小管上皮 细胞 分泌的氨
氨 NH3
肠道重 吸收的氨
嘌呤、嘧啶 分解的氨
(二)氨的转运 1、丙氨酸-葡萄糖循环的运氨作用
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丙氨酸-葡萄糖循环生理意义
有毒的氨必须以无毒性的方式经血液运输 到肝合成尿素或运至肾以铵盐的形式随尿排出。 以无毒的Ala 形式输出NH3 到 肝 尿素 肌肉中输出Ala 到肝 糖,再为肌肉提供G 饥饿时,肌肉以Ala、 Glu形式输出生糖氨 基酸
营养必需氨基酸

第七章 分子结构

第七章 分子结构

2.原子轨道要有效地线性组合成分子轨道, 必须遵循三条原则: , , ,

§7-7 分子的极性和分子间力
分子间力:
分子之间弱的相互作用
一、分子的极性
• 正电荷与负电荷中心不重合 • 正电荷与负电荷中心重合 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
• 同种元素原子间: 所成化学键:电负性相同 所形成分子:
C
O
§ 7- 3
杂化轨道理论
一、轨道杂化理论的基本要点
价键理论较好地解释了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初步解释了 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但不能解释键角和共价键的数目。 1931年 Pauling 和 Slater 提出杂化轨道理论,补充和发展 了现代价键理论。 H 例:
CH4分子的结构: H
C H
H
杂化轨道概念:
y y z z
py- py
x x
p z- p z
x x
多重键:形成 键外,同时还可以形成 键,从而构成多重键
例:
N2分子的结构:
三重键
z
y
2px-2px
2py-2 py
2pz- 2pz
x
配位共价键
共用电子对由一方原子提供
例:
CO分子的结构:
C: O: 2s22px12py13pz 2s2 2px12py1 2pz2
(1)苯和四氯化碳分子之间(只有色散力) (2)乙醇和水分子之间(氢键、定向力、诱 导力和色散力) (3)氧气和水分子之间(诱导力和色散力) (4)氯化氢和溴化氢分子之间(定向力、诱 导力和色散力
二、杂化轨道的类型
1、sp 杂化 同一原子中 ns-np 杂化成新轨道;一个 s 轨道和一个 p 轨 道杂化组合成两个新的 sp 杂化轨道。 例:

第七章 最新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七章 最新分子结构与性质

总之,杂的能量变了
轨道的形状变了
结果当然是更有利于成键!
26
2. 杂化形式——几个原子轨道杂化就可以得到几个杂化轨道
sp3杂化——四面体型
2p 2s 2s 2p
sp3
激发
杂化
四个 sp3 杂化轨道
杂化轨道
基态碳原 子的结构 CH4中共价 键形成
27
sp2杂化——平面三角形型
定义 1mol 的离子晶体解离为自由气态离子时所吸收 的能量,以符号U 表示。 MX (S) M+ (g) + X- (g) 作用 度量离子键的强度。晶格类型相同时,U与正、 负离子电荷数成正比,与离子间距离r0成反比。 化合物
NaF NaCl NaBr NaI MgO CaO SrO BaO
离子电荷
+1,-1 +1,-1 +1,-1 +1,-1 +2,-2 +2,-2 +2,-2 +2,-2
ro/pm ΔU/kJ· -1 t (m. p.)/℃ mol
231 282 298 323 210 240 257 256 923 786 747 704 3 791 3 401 3 223 3 054 993 801 747 661 2 852 2 614 2 430 1 918
正、负离 子的性质
正离子通常只由金属原子形成,其电荷等于中性原 子失去电子数目。 负离子通常只由非金属原子组成,其电荷等于中性 原子获得电子的数目;出现在离子晶体中的负离子
2 还可以是多原子离子(SO 4 ) 。
14
2. 离子半径 (radius)
严格讲,离子半径无法确定(电子云无明确边界) 核间距(nuclear separation)的一半

第七章分子结构

第七章分子结构

Ψ1s+ψ1s
E + + 原子轨道重叠图
HH
电子云重叠图
(2)当含有2个自旋方向相同的电子的氢原子相互
靠近时,两个原子轨道两核间电子云密度ψ2减小, 体系能量上升,好像在自旋平行的电子间产生了一 种排斥作用,因而不能成键.这是符合保里不相容 原理——在每一个原子轨道中不可能出现2个自 旋平行的电子。
=-767.5( kJ·mol-1 ) 和实验值很接近,但用晶格能计算时,当相互离子极 化显著的情况下,有误差。
U的意义:晶格能是离子晶体的重要性质,晶格能的大小 反映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即反映离子晶格的牢固 程度。U越大,离子晶体的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从晶格能理论公式分析: 决定晶格能大小: 1、离子电荷 2、离子半径 3、配位数(反应在A上)
Ti4+、Zr4+、Hf 4+
F-、Cl-、Br-、I阴离子
O2-、S2-、Se2-、Te2-
ⅠA
ⅡA ⅢA、 ⅢB ⅣB ⅦA ⅥA
然而,有相当多的阳离子具有非8电子的排布。例 如:周期表中ⅠBⅡB族中有些离子具有外层为18e构型.
Cu+、Ag+
ⅠB
18电子构型 Zn2+、Cd2+、
(ns2np6nd10)
Hg原子上的1个s轨道和1个p轨道若分别和1个Cl 原子的3p轨道重叠,将得到2个重叠程度不同的Hg -Cl键,1个是sp重叠,1个是p-p重叠,事实上这 二个键的性质完全一样,且对称分布在Hg原子的两 边。
杂化轨道理论认为:
在HgCl2分子中Hg原子参与成键的轨道已不是原 来的6s和6p轨道。在成键过程中,已经“混和”起
B原子 外层电子构型:2S2P1

无机化学(周祖新)习题解答-第七章

无机化学(周祖新)习题解答-第七章

第七章分子结构和晶体习题解答(7)思考题1.举例说明下列概念的区别:离子键与共价键、共价键与配位键、σ键和Л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分子间力与氢键。

1.离子键是得到电子的阴离子与失去电子的阳离子的强烈静电吸引作用;共价键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或电子云重叠)而形成的相互吸引作用,无阴、阳离子;配位键也是共价键中的一种,只不过共用的一对电子有一个原子提供。

σ键是各自电子云用密度最大的一头相互重叠,以使重叠体积最大,两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首先肯定以σ键成键,但两原子间只能形成σ键一次。

Л键是在原子间已形成一根σ键后,其余原子轨道以“肩并肩”在侧面重叠的成键方式,其重叠体积比σ键要小,但两原子间根据各自的单电子数可形成几个Л键。

极性键是两不同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由于两原子的电负性不同,吸引公用电子对的作用不同,使某一端带有部分正电荷,另一端带有部分负电荷,这就是极性键;若两相同的原子间形成共价键,由于彼此电负性相同,吸引共用电子对的能力相同,公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两原子不带“净”电荷,没有“正”或“负”的一端,即非极性键。

极性分子是整个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使分子一端带部分正电荷,为正极,另一端带部分负电荷,为负极。

分子之间由于偶极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分子间力。

氢键是氢原子与电负性大、半径小的原子形成共价键后,由于氢原子唯一的电子被其他原子吸引到离氢原子核较远的地方,氢原子几乎成了“裸露”的质子,有很强的正电场,吸引另一电负性大、半径小的原子的孤对电子,形成了一种作用力,这个作用力本质上还是分子间作用力,但比一般的分子间力强。

2.离子键是怎样形成的?离子键的特征和本质是什么?为什么离子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2.离子键是失电子的金属阳离子和德电子的非金属阴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的。

离子键的特征是无方向性、无饱和性。

其本质是正、负点电荷间的静电引力。

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向空间各个方向均匀传播,每一个在其电场中的异号电荷都会受到它的吸引作用,在理论上它可吸引无数个异号电荷,所以离子键无饱和性;由于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向空间各个方向的传播是均匀的,只要距离相等,不管在哪个方向,受到的作用里是一样的,这就是离子键的无方向性。

《分子结构》课件

《分子结构》课件

分子的几何构型
分子的空间排列
分子的几何构型影响其物理性质 和相互作用。
键角和键长
键角和键长决定了分子在空间中 的形态和键的强度。
分子的对称性
分子的对称性影响其光学性质和 反应行为。
动力学与热力学
1 动力学研究
分子结构的变化和反应速 率的测定。
2 热力学分析
分子结构与能量变化的关 系,热力学特性的定量描 述。
分子结构的分析
分析分子结构的方法有X射线衍射、质谱、核磁共振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确定分子的几何构型和原子连接方 式。
分子数据库
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大规模数据收集和整理,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宝 贵的资源。
分子图像学
利用先进的成像技术,如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和研究分子的形态和表面结 构。
《分子结构》PPT课件
引言:分子结构是化学研究的核心。探索分子构成、连接和相互作用的本质 是我们理解化学世界的关键。
什么是分子结构?
化学的基石概念。
原子的组装
分子结构描述了原子是如何 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形成 稳定的分子实体。
多样性与复杂性
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使得化学在不同领域具有广 泛的应用。
化学键
键的类型 共价键 离子键 金属键
键的特性 电子共享 电子转移 电子云共享
原子轨道与分子轨道理论
原子轨道
描述了一个原子中电子的位置 和能量。
分子轨道
描述了分子中电子的位置和能 量分布。
价键理论
通过共价键的形成解释分子的 稳定性和反应性。
价键理论与键型理论
1
价键理论
描述了共价键的形成和解离过程。
分子结构的研究方法

7分子结构

7分子结构

能量相近:ns,np
ns,np,nd
(n-1)d,ns,np


成键能力变大:轨道形状发生了变化
杂化轨道的数目=参加杂化的原子轨道数目
不同类型的杂化,杂化轨道空间取向不同
二、杂化轨道的类型
1、sp 杂化 (BeCl2)
同一原子ns-np 杂化;一个 s 轨道和一个 p 轨道杂 化组合成两个新的 sp 杂化轨道。
没有方向性:正负离子可近似地看成一个弥 漫着电子云的圆球体,电荷分布球形对称,离 子能从任何方向吸引带相反电荷的离子

没有饱和性:只要空间许可,一个离子周围 可同时和几个电荷相反的离子相互吸引

离子键的离子性大小取决于电负性差值大小
电负性差值越大,电子的偏向越明显,相互作 用越强。
例如 CsF:离子性: 92%,共价性:8%
NaCl 晶体示意图
二、决定离子型化合物性质的因素
1、离子半径
离子半径:根据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的核间距测出 的,并假定正、负离子的平衡核间距为阴、阳离子的 半径之和。 离子半径具有规律: (1)同一种元素的负离子半径大于原子半径而正离 子半径小于原子半径,且正电荷越多,半径越小。 例如: r (F ) r (F) r(Fe3 ) r(Fe2 ) r(Fe) (2)同一周期电子层结构相同的正离子的半径, 随离子电荷增加而减小;而负离子的半径随离子电 荷增加而增大。例如:
4、sp3d , sp3d2杂化
sp3d:同一个原子的一 个 ns 轨道与三个 np,一个 nd 轨道杂化组合为 sp3d 杂 化轨道。sp3d 杂化轨道分子 的几何构型为三角双锥。 sp3d2:同一个原子的一个 ns 轨道与三个 np,两个nd 轨 道杂化组合为 sp3d2 杂化轨道。 sp3d2 杂化轨道分子的几何构型 为正八面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形形越大
诱导力越大
3、色散力 存在于非极性分子中。电子运动、原子核振动在瞬间会出
现正、负电中心的不重合情况,产生瞬时偶极。这种瞬时偶极
导致的相邻分子间产生的吸引作用称为 色散力。色散力作用时间是瞬时的,但 它是不间断的,色散力始终存在。
分子体积越大 变形形越大 色散力越大
色散力在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 间同样存在。所以,所有分子间均存在色散力。
极性分子 (举例)
❖ 所形成分子:
• 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 极性分子
多原子分子
• 正负电荷中心重合 非极性分子
偶极矩μ:
μ qd
单位: c m
μ0 μ 0
分子极性强弱的量度
q : 正电荷中心的电量
d : 正负电荷中心间的距离
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
二、分子间力
1、定向力
只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两个极性分子相互接
❖ 氢键的存在使小分子聚合成大分子,这种由小

子聚合成大分子的现象叫分子缔合现象。
缔合
n H2O 解离 (H2O)n
n = 2、3、4……
同一主 族元素的氢 化物的沸点、 熔点变化情 况。

•• Cl ••
••
••
••
•• Cl
••
•• Cl ••
••
共价学说不能说明共价键成键本质: (1)有些化合物的中心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价键理论 (1927年,海特勒-伦敦提出)
❖ 分子轨道理 论
一、价键理论(Valence Bond Theory)
E (kJ)
HA + HB Eu
HA 和 HB自旋相反(基态)
两个氢原子在R0处形成稳定的化学键 R0 :氢分子的共价键长( 74pm) D : 氢分子的键能(-456 kJ/mol )
0.0
D
Es
HA 和 HB自旋平行(排斥态) 两个氢原子的能量始终高于单独存在
R0
R (pm) 时的能量之和,不能形成稳定的H2分子
CO
例:
CH4分子形成
C: 2s22px12py13pz
2p 2s
杂化
激发
2p 2s
sp3
键合
H: 1s1 1s
sp3-s
❖ 能量相近:ns,np ns,np,ns (n-1)d,ns,np
杂化特征:
❖ 成键能力变大:轨道形状发生了变化
二、杂化轨道的类型
1、sp 杂化
同一原子中 ns-np 杂化成新轨道;一个 s 轨道和一个 p 轨 道杂化组合成两个新的 sp 杂化轨道。
杂化组合为 sp3d2 杂化轨道。sp3d2 杂 化轨道分子的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Cl Cl Cl P Cl
Cl
F
F
F
FSF
F
5、等性杂化与不等性杂化 上述杂化类型讨论中,参加杂化的原子轨道中都含有一个未
成对的电子,每个杂化轨道中含有的 s 成份和 p 成份的比例都相 同,这类杂化称为等性杂化。
在杂化中如果有孤电子对的轨道或空轨道参与杂化,则生成 不完全等同的杂化轨道,这类杂化称为不等性杂化
2p 2s
2p 2s
正三角形
B的基态
F
B
F
F
激发态
Cl
sp2 杂化态
1200
B Cl
Cl
3、sp3 杂化
同一个原子的一个 ns 轨道与三个 np 轨道进行杂化组合 为 sp3 杂化轨道。sp3 杂化轨道间的夹角是 10928’,分子的几 何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例:
2s
CH4分子形成
2p
2p 2s
正四面体形
例:
2p 2s
BeCl2分子形成
2p 2s 激发
直线形 杂化
Be基态
180
Cl Be
激发态
Cl
键合
sp杂化态 直线形
化合态
2、sp2 杂化 同一个原子的一个 ns 轨道与两个 np 轨道进行杂化组合
为 sp2 杂化轨道。sp2 杂化轨道间的夹角是120度,分子的几何 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
例:
BF3分子形成
C的基态
H
C
H
H
H
激发态
109°28’
sp3 杂化态
4、sp3d , sp3d2杂化
sp3d:同一个原子的一个 ns 轨
道与三个 np,一个(n+1)d 轨道进行
杂化组合为 sp3d 杂化轨道。sp3d 杂化 轨道分子的几何构型 为三角双锥。
sp3d2:同一个原子的一个 ns 轨
道与三个 np,两个(n+1)d 轨道进行
一、分子的极性
分子
带正电荷的原子核 带负电荷的电子
• 正电荷与负电荷中心不重合 • 正电荷与负电荷中心重合
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
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 同种元素原子间: ❖ 所成化学键:电负性相同
非极性键
❖ 所形成分子: 非极性分子 (举例)
• 不同元素原子间: ❖ 所成化学键:电负性不同
极性键
双原子分子
N HH H
结论:sp3不等性杂化
有两种:
1)、有一对孤电子对 参加杂化(如NH3分子) 轨道成键的键角为1070, 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形
2)、有两对孤电子对 参加杂化(如H2O分子) 轨道成键的键角为1040, 分子构型为角形(V形)
O
H
H
§7-7 分子的极性和分子间力
分子间力: 分子之间弱的相互作用
+
-+
p
共价键的类型:
❖ σ和π键
键:原子轨道沿着核与核间轴线方向以“头碰头”的方式重
叠形成的共价键。轨道重叠程度大,键较稳定。
s-s
s-p
p-p
键:原子轨道沿着核间轴线 垂直方向“肩碰肩”的方式重叠
形成的共价键。轨道重叠程度小于 键,键稳定性小于 键。
zz yy
py- py
xx
pz- pz
近时发生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定向排列作用。这种定向排列
的吸引力就是定向力。
-+-+
μ越大
定向力越大
2、诱导力
存在于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非极性分子在极性分
子的偶极电场作用下产生变形,从而产生偶极。极性分子的固
有偶极与非极性分子的诱导偶极的相互作用称为诱导作用,其
作用力就叫诱导力。
-+
-+-+
μ越大
第七章 分子结构
物质的组成:
❖ 原子(稀有气体) ❖ 分子 ❖ 离子
❖ 分子中原子间的强相互作用 化学键
分子结构: ❖ 分子(晶体)的空间构型 几何形状
❖ 分子间弱相互作用 范德华力
❖ 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化学键:
分子中直接相邻的原子之 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离子键 共价键
配位键
金属键)
§7-1 离子键
一、离子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形成:
e
Na
Cl
正、 负离子之间 静电引力作用而 形成的化学键称为
离子键
Na+
静电引力:
F
q q
ε d 2
静电引力
Cl-
静电斥力
ε:介电常数 ε1 (真空)
ε 80 (水中)
§7-2 共价键
几种成键理论
❖ 经典共价学说 (1916年,Lewis提出)
••
•• Cl ••

+
程中混合组成新的原子轨道
多重键:形成 键外,同时还可以形成 键,从而构成多重键
例:
N2分子的结构:
z y
2px-2px 2py-2 py 2pz- 2pz 三重键 x
❖ 配位共价键
共用电子对由一方原子提供
例:
CO分子的结构:
C: 2s22px12py13pz O: 2s2 2px12py1 2pz2
++ 基态
++ 排斥态
共价键成键条件:
❖成键原子中有单 电子且自旋相反 ❖原子轨道要最大重叠
二、共价键的特性
饱和性:
一个原子含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就只能 与几个自旋相反的电子配对成键
方向性:
轨道必须满足最大重叠--沿着原子轨 道最大重叠的方向重叠才能成键
例:
p轨道与s轨道的重叠
s
- ++
ps
+
-
+
p
s
分子间力 的特征:
❖ 大小:几十,几 kJ mol1
❖ 没有方向性,饱和性 ❖ 色散力最主要
分子间力与物质性质间的关系
定义:
§7-9 氢键
当氢原子与一个电负性很大,半径又很小的原 子(F、O、N)共价结合后,共用电子对强烈偏 向电负性大的原子(F、O、N),使氢原子几乎 成为裸露的质子,有强正电场,极易被电负性大 且有孤电子对的原子吸引。这种吸引作用叫氢键。
代表氧原子
代表氢原子
代表H-O化学键 代表氢键
通式:
X—H-----Y
X,Y:电负性大,半径小的原子 F, Cl, O, N等
分类:
❖ 分子间氢键:HF, H2O等
NO2
❖ 分子内氢键:
OH
特征:
❖ 键能:40 kJ mol1
❖ 强弱: F—H-----F > O—H-----O > N—H-----F ❖ 方向性和饱和性
xx
§7-3 杂化轨道理论
一、轨道杂化理论的基本要点
价键理论较好地解释了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初步解释了 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但不能解释键角和共价键的数目。
1931年 Pauling 和 Slater 提出杂化轨道理论,补充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