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1、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3、艰难梭菌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4、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6、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7、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8、输液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9、烧伤患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0、新生儿脐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1、中医诊疗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2、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3.发生职业暴露应按照"109.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标准操作规程"执行。
13、软室内镜机械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持有部门∶文件编号:制订者:审核者∶版次∶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执行日期∶14、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15、牙科手机清洗、保养标准操作规程持有部门∶文件编号:制订者:审核者∶版次∶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执行日期∶牙科手机清洁、保养流程16、牙科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持有部门∶文件编号:制订者:审核者∶版次∶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执行日期∶适用范围:适用于牙科小器械、牙齿治器、根管器具等除牙科手机外的口腔科器械、器具的清洗、消毒与灭菌。
注:a.器械回收容器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并干燥。
b.非电源器械可使用机械清洗。
17、牙科综合治疗台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持有部门∶文件编号:制订者:审核者∶版次∶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执行日期∶定义∶1.牙科综合治疗台∶用于口腔诊疗的基本设备,由照明灯、患者椅、吸引装置、痰盂、操作面板、电动机、电器开关、诊疗器械连接处、水路、气路以及管路接口等组成。
18、牙科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消毒标准操作规程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执行日期∶定义∶牙科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是指牙科综合治疗台内的供水管道、排水管道、阀门、独立储水罐等相互连接构成的系统,功能主要是在诊疗过程中为患者和设备提供冷却水、冲洗水、漱口水等。
租用范围∶适用于使用独立储水罐进行水路消毒的牙科综合治疗台。
医疗院内传染防控制度
医疗院内传染防掌控度1. 前言为确保医院内部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得到有效落实,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身体健康,订立本《医疗院内传染防掌控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各科室和部门,涵盖了疫情防控、物资管理、环境卫生、医务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各科室和部门严格遵守本制度,共同参加传染病的防备掌控工作。
2. 疫情防控2.1 疫情监测和上报•每日对医院内的疫情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发现疑似传染病例立刻上报院方,并依照相关程序进行处理;•保持与相关卫生部门的通讯畅通,及时汇报疫情信息。
2.2 病例隔离和医疗布置•对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及时隔离,并采取必需的医疗措施;•严格依照传染病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确保医疗质量;•限制患者家属或亲友进入隔离区域,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3 医疗废物处理•依据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对传染病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封装和处理;•确保医疗废物的集中收集、运输和处理过程符合有关规定,防止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2.4 感染信息追踪•对医院内感染源进行追踪,及时采取措施掌控传染源的扩散;•对与感染者紧密接触的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和察看,随时汇报其健康情形。
3. 物资管理3.1 防护用品•医疗防护用品依照相关规定配备,并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新;•各科室和部门应及时向物资管理部门报告防护用品的消耗情况,确保及时增补。
3.2 消毒药品和器具•各科室和部门应依照相关规定配备消毒药品和器具;•负责消毒的人员应具备相关培训和资质,确保消毒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消毒药品和器具使用完毕后,应进行妥当保管和处理。
3.3 一次性使用物品•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依照规定进行采购和使用;•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应进行分类、封装,并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4. 环境卫生4.1 室内环境清洁•各科室和部门应订立室内清洁工作的计划和流程;•对办公室、病房、手术室等区域进行定期清洁,确保室内环境卫生;•对使用频繁的物品表面进行常常性消毒。
预防和控制感染的规章制度
预防和控制感染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本规章制度制定。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所有科室和员工,包括医生、护士、行政人员等。
第三条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感染预防和控制机制,保证每个环节都有专门的人员负责。
第四条医疗机构要定期组织开展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提升员工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第五条医疗机构要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对发现的感染病例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六条医疗机构要定期检查和评估感染防控工作的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预防措施。
第七条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疗设备和环境的清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第二章感染预防第八条所有医护人员在工作时必须佩戴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避免直接接触患者体液等可能导致感染的物质。
第九条患者应在入院时进行感染筛查,对发现的感染病例要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疾病传播。
第十条医院环境要保持干净整洁,定期开展消毒工作,保证患者和员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清洁卫生。
第十一条医疗器械要定期检查和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第十二条医疗废物要分类处理,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处置,防止感染病原体的传播。
第三章感染控制第十三条患者感染病例要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给其他患者或医护人员。
第十四条医护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感染病例的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要建立有效的病历管理系统,记录患者的诊疗过程和治疗情况,为感染控制提供依据。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要积极配合卫生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感染防控工作的落实和效果。
第十七条患者出院前要进行感染筛查和评估,确保没有潜在的感染病例离院。
第四章感染处理第十八条医疗机构要建立感染处理工作小组,随时应对突发感染疫情和病例。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要建立完善的感染处理流程,包括隔离治疗、密切观察等措施,确保疾病的控制和治疗。
第二十条医护人员要接受感染处理培训,掌握正确的处置方法和技巧,防止感染病原体的传播。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标准预防措施一、标准预防的定义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用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一手卫生1、在以下情况下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2、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3、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二戴手套1、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清洁手套: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时、接触污染物品时;2、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无菌手套: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时;为病人进行诊疗技术等无菌操作时;接触病人破损皮肤、粘膜时;3、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如手部皮肤破损,应戴双层手套;三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1、一般诊疗活动、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外科口罩;2、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3、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摘口罩时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护目镜、防护面罩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四适时使用隔离衣与防护服1、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的诊疗、护理时;2、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3、隔离衣和防护服只限在规定区域内穿脱;穿前应检查隔离衣和防护服有无破损;穿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及衣领,发现有渗漏或破损应及时更换;脱时应注意避免污染;脱下隔离衣后,将隔离衣污染面向里,衣领及衣边卷至中央,放入污衣袋封口,贴标识送清洗消毒后备用;隔离衣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遇污染随时更换;五防水围裙的使用1、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2、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六安全注射1、使用过的针具和注射器应及时处理,不得重复使用;2、锐器使用后放置于锐器盒中,在容器3/4满将其封口;3、禁止用双手回帽;免疫注射时使用自动销毁式注射器;4、任何锐器不能两人同时触摸;避免手术中经手传播锐器;七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应正确处理;物体表面、环境、衣物按规定进行消毒;八医疗废物应按照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进行处理;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措施一、隔离预防原则: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采取相应的隔离预防措施;2、隔离病室或患者床头应有隔离标识;并限制人员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隔离;3、经空气、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如科室或医院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定点医院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其他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如条件限制,可考虑将相同病种、处于同病期的病人安置在同房间,床间距宜大于;4、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置;5、加强隔离病室空气、物表的清洁消毒;物体表面应每日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6、患者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二、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预防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疾病包括开放性或活动性肺结核、麻疹、风疹和水痘等疾病;1、实施标准预防;2、发热门诊或隔离观察室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3、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4、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5、应严格空气消毒;三、经飞沫传播疾病的预防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疾病主要有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1、实施标准预防;2、发热门诊或隔离观察室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3、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4、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保持距离在1m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5、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6、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四、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疾病主要有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1、实施标准预防;2、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教育患者在活动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接触到其他病人和物体的机会;3、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4、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5、一般的医疗器械应专人使用,即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如果必须与其他病人共用器械,其他病人使用该器械前必须经过相应的清洁消毒或灭菌处理;五、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隔离预防1、医务人员必须经过医院专门的培训,方可进入发热门诊或隔离观察室工作;2、发热门诊或隔离观察室人员严格按防护规定着装;3、限制患者在病区内随意走动,离开病房时应戴外科口罩;4、患者安置于通风良好的病室内;6、减少转运,如需转运,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7、严格限制探视者;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一、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其他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措施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早期检出带菌者;加强对MRSA易感者的检查,如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患者、长期住院及老年患者,危重症者、新生儿等;2、检验科一旦发现MRSA或其他多重耐药菌,及时向临床科室和院感办报告,以便及时采取隔离措施;3、对MRSA感染或定植携带者进行单间隔离,或将同类病人隔离于同一病房;4、限制减少人员出入,诊疗护理人员尽量固定;5、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和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脱去手套后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可能污染工作服时应穿隔离衣;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时应戴口罩、防护镜或防护面罩;6、诊疗、护理用具如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尽量固定专用,每天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7、医疗仪器、器具污染或可疑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进行清洁、消毒、灭菌后方可使用;桌面、窗台、床架等物体表面,每天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抹布使用后消毒;8、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后可解除隔离;9、接触隔离后或患者出院后进行床单位消毒;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预防控制措施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早期检出带菌者;加强对VRE易感者的检查,如近期使用广谱抗菌或万古霉素治疗者、长期住院的患者,危重症者、免疫抑制病人等;2、检验科一旦发现VRE,及时向临床科室和院感办报告,以便控制感染和隔离治疗;3、对VRE感染或定植携带者必须进行单间隔离;4、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医护人员固定,专人诊疗护理;5、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和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脱去手套后严格洗手或手消毒;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应戴口罩、防护镜或防护面罩;接触患者时穿戴一次性隔离衣;6、诊疗护理仪器、用具如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固定专用,每天用1000—2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进消毒,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7、桌面、窗台、床架等物体表面,每天用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抹布使用后消毒;8、患者出院后必须对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生活用品经清洁消毒后方可带出;9、患者产生的所有废物包括生活垃圾,按传染病患者产生的医废进行处理;10、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产褥感染的预防1、保持待产室、产房环境清洁,空气、物表按规定处理;助产前后对室内空气、物表进行消毒;2、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必须穿专用工作衣、鞋、帽和口罩,离开产房时脱去专用着装或更换外出服;3、助产中,避免或减少人员活动;4、接产中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执行外科手消毒程序,戴无菌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助产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5、缝合切口前,应更换新的无菌手套;6、疑有宫腔感染时,应立即留取标本培养以便指导产后或术后抗生素使用;7、注意避免胎膜早破,产程异常者应及早处理,避免滞产、产道损伤、产后出血等引起感染的诱因;8、减少不必要的阴道检查;肛诊和阴道检查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9、产后注意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尽量早期下床,以使恶露尽早排除;10、必要时合理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11、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及时治疗外阴炎及宫颈炎等慢性疾病和并发症;12、加强医疗废物管理,产房产生的医废每台清理、及时转运;新生儿脐炎的预防1、断脐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处理脐带前,应更换新的无菌手套,新生儿断脐器械与其他助产器械不得混用;2、脐部用碘伏消毒液进行消毒;3、保持新生儿脐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不要让尿布覆盖脐部;4、脐部护理时,如果有结痂形成,涂擦酒精时应将结痂掀起,从内向外涂擦,保持脐部干燥;5、加强手卫生工作;在接触新生儿前后均应当认真实施手卫生;新生儿脓疱疹的预防1、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尽量每天洗澡,更换内衣;2、保护新生儿的皮肤不受损伤,衣服、尿布和被褥要柔软;3、护理新生儿时动作要轻,勤给新生儿剪指甲,以免抓伤表皮;4、避免新生儿与有皮肤感染病的人接触;5、护理新生儿前后要认真洗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沐浴用品一人一用,避免交叉感染;。
疫情防护:医院操作手册
疫情防护:医院操作手册目标本操作手册旨在为医院提供疫情防护指南,以确保医院内部的安全和防护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以下是一些关键方面和策略,旨在帮助医院应对疫情挑战。
人员防护- 所有医院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了解疫情的基本知识和防护措施。
-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和护目镜,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 定期检查员工的体温,并确保任何出现疑似症状的人员立即接受隔离和测试。
患者筛查- 所有患者进入医院前必须接受筛查,包括测量体温和询问旅行史和接触史。
- 设立专门的筛查区域,确保患者与其他人员保持距离,并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
- 对于有疑似症状的患者,立即隔离并进行进一步的测试和诊断。
医院卫生和清洁- 加强医院内部的卫生和清洁措施,包括定期消毒和清洁工作区、设备和公共区域。
- 提供足够的洗手设施,并鼓励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洗手。
- 建立合适的废物处理措施,确保医疗废物被正确处置。
人员流动管理- 限制医院内部的人员流动,减少不必要的接触和交叉感染风险。
- 制定适当的访客政策,并限制非必要的访客进入医院。
- 定期检查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确保他们能够安全工作。
紧急响应计划- 制定和实施紧急响应计划,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暴发。
- 确保医院有足够的物资储备,如口罩、防护服和消毒剂。
-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向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相关信息和指导。
结论通过遵循以上的操作手册,医院将能够有效地应对疫情挑战,并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请确保所有相关人员理解和遵守这些指南,以确保疫情防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防治肺炎工作方案
防治肺炎工作方案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主要为冠状病毒。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防治肺炎的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针对肺炎的预防与防控方案,旨在帮助个人和组织有效应对肺炎风险。
一、加强个人防护1.佩戴口罩:在公共场所或与他人密切接触时,务必佩戴口罩,以防止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
2.勤洗手:经常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尤其在接触面部、鼻子、嘴巴、眼睛前后,或是接触公共物品后。
如无条件洗手,可以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来消毒双手。
3.避免接触患者:尽量避免与呼吸道感染病人密切接触,特别是疑似或确诊的肺炎患者。
4.注意咳嗽礼仪:当感觉咳嗽或打喷嚏来临时,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避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二、加强环境清洁1.定期加强通风:保持工作和生活场所的良好通风,有利于空气流动和病毒的稀释。
2.勤消毒:对常接触的表面,如门把手、桌面等,定期消毒,使用含酒精或次氯酸钠等消毒剂。
3.避免吃野生动物:不食用或接触野生动物,尤其是海鲜市场及农贸市场的活体动物。
三、加强组织管理1.宣传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如海报、宣传栏、微信群等,向员工和居民宣传防控肺炎的知识和方法。
2.健康监测:每天对员工的体温进行测量,如发现体温异常或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及时请他们去医院就诊。
3.开展培训:组织培训课程,介绍有关肺炎的病原学、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员工的防控意识。
4.安排居家办公:对于不需要到现场工作的员工,尽量安排居家办公,减少人员聚集,降低感染风险。
5.优化工作流程:减少员工之间的接触,优化工作流程,采取线上会议等方式替代传统的面对面沟通。
四、应急响应1.建立应急预案:制定肺炎疫情应对预案,包括急救措施、疫情报告流程、病人隔离与撤离等内容。
2.加强医疗支持:与当地医疗机构保持密切联系,获取最新的疫情信息,协调医疗资源。
3.密切监测:监测员工和居民的体温、健康状况等信息,并建立疫情追踪机制,及时发现潜在的传染风险。
医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规程
文档序号:XXYY-ZWK-001文档编号:ZWK-20XX-001XXX医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规程编制科室:知丁日期:年月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规程1.目的降低因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切开等医疗操作及设备导致的医院内肺炎发病率。
2.范围医院科室、员工、医学学员、患者。
3.定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因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切开等医疗操作及设备导致的肺部感染。
4.内容4.1核心预防控制措施4.1.1尽量使用无创通气: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使HAP 发生风险增加6-21倍,应尽量避免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
4.1.2应每日评估,尽早拔管:机械通气者每日早上评估能否试行脱机和拔管,正确把握拔管时机,减少插管天数。
4.1.3床头抬高:如无禁忌症,应将床头抬高约30°-45°(小儿可酌减至10°-30°),减少误吸风险。
以下方法可以提高半卧位的依从性:①床头上方张贴半卧位提醒海报。
②对半卧位的依从性定期进行反馈。
③将床头抬高添加到患者的每日目标核查表中。
④在ICU记录上标注床头抬高。
4.1.4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做好口腔卫生。
进行口腔卫生的溶液包括生理盐水、氯己定、碳酸氢钠等。
推荐使用0.12%~2%氯己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4-6h一次。
心外科ICU患者可使用0.12%氯己定,其它患者可用2%氯己定。
≤2月患儿不推荐使用氯己定漱口。
4.1.5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4.1.6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4.2一般预防控制措施4.2.1手卫生:所有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都应进行手卫生。
在接触患者呼吸设备和床单元内物品,及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后均应进行手卫生。
可能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者污染的物品,均应戴手套,在戴手套前后均应进行手卫生处理。
4.2.2员工培训:科室应定期进行有关HAP防控措施的教育培训,增强医务人员对VAP的防控意识,提高防控技能。
感染控制资料_预防与控制指南第三版解读(57页)
四、重点科室、部门技术要求
19
一、发热门诊。 1.发热门诊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 -2009)、 《应对秋冬季新冠疫情医疗救治工作方案》(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0〕276 号) 等有关要求。 2.发热门诊诊区应按照“三区两通道”设置,即污染区、潜在污染区、清洁区和清洁通 道(医务人员和清洁物品)、污染通道(患者和污染物品)(见附件1)。各分区之 间应有物理隔断,各区域和通道出入口设有醒目标识。 2.发热门诊及留观病室应首选自然通风,如使用机械通风,应当控制气流方向,由 清洁侧流向污染侧。发热门诊空调通风系统应独立运行。规范设置管理通风口。
流程走完
风险出清
15
(六)关爱医务人员,实施健康监测。 医疗机构应当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安排班次,优先保障隔离病区和发热门 诊及核酸检测等重点部门的诊疗需求,医务人员相对固定,缩短可能暴露的 时间,避免医务人员过度疲劳。提供营养膳食,保障医务人员充分休息。做 好医务人员疫苗接种工作,落实“应接尽接”要求。根据岗位特点和风 险 评估结果,合理确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频次,开展体温和呼吸道症状等 主 动健康监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对参与相关诊疗工作人员要加强管理,必 要时,可集中封闭管理,并根据疫情流行情况和防控要求进行核酸检测,需 要时可合理开展胸部CT、血常规、抗体检测等检验检查。收治新冠病毒感染 者的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实行闭环管理。
2
目录
—
二
医疗机构 内新型冠 状病毒感 染预防与 控制技术 指南
(第三版)
医务人员 进出隔离 病区流线 布局流程 示意图
三
医务人员 防护用品 选用原则 及穿脱流 程
四
新型冠状 病毒肺炎 常态化疫 情防控医 疗器械及 环境物体 表面消毒 方法推荐 方案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2
医院感染操作流程目录1.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4.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5.ICU建筑布局和设施管理6.I CU的环境管理7.ICU的人员管理8.ICU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9.ICU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10.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1.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2.12接台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3.洁净手术室空气净化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4.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15.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16.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17.硬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18.内镜清洗剂选择标准操作规程19.消毒供应中心(CSSD)管理20.消毒供应中心(CSSD)建筑管理21.消毒供应中心(CSSD)设备、设施管理22.消毒供应中心(CSSD)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标准操作规程23.消毒供应中心(CSSD)耗材管理24.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回收标准操作规程25.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机器清洗标准操作规程26.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手工清洗标准操作规程27.新启用器械清洗标准操作规程28.生锈器械清洗标准操作规程29.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病原体污染器械(器具)物品清洗标准操作规程30.超声波清洗机使用标准操作规程31.消毒供应中心(CSSD)清洗效果检测标准操作规程32.清洗消毒器(机)清洗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33.复用手术器械包装标准操作规程34.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标准操作规程35.无菌物品储存与发放管理36.无菌物品下送标准操作规程37.物品灭菌失败召回标准操作规程38.外来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39.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40.隔离病房设计及管理41.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42.织物清洗与消毒管理43.标准预防44.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策略45.感染性体液污染的仪器(设施)及环境处置原则46.安全注射47.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48.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49.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50.保护性隔离标准操作规程51.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52.医务人员洗手标准操作规程53.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54.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55.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56.面部防护用品使用标准操作规程57.隔离衣、防护服使用标准操作规程58.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59.术中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60.血液和体液皮肤黏膜暴露防护标准操作规程61.个人防护装备(PPE)穿脱次序标准操作规程62.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选用标准操作规程6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标准操作规程64.实验室生物安全实施标准操作规程65.实验室操作生物危害防护标准操作规程66.实验室意外事件或事故处理标准操作规程67.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生物安全管理68.微生物标本运送标准操作规程69.生物安全柜标准操作规程70.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71.痰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72.手术部位感染标本采集及运送标准操作规程73.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标准操作规程74.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标准操作规程75.内科及儿科领域抗菌药预防性应用标准操作规程76.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77.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标准操作规程78.细菌耐药监测标准操作规程79.多重耐药菌(MDROs)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80.艰难梭菌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81.消毒药械管理82.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管理83.医院常用液体消毒剂使用标准操作规程84.环境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85.手部微生物学监测标准操作规程86.自制医疗用水微生物学监测标准操作规程87.消毒液质量监测标准操作规程88.环境清洁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89.医院空调系统管理与维护90.医院空气净化消毒器(机)使用标准操作规程91.医院洁净系统医院感染管理92.医院建筑修缮感染管理93.环境清洁标准操作规程94.环境消毒标准操作规程95.无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96.污水处理标准操作规程97.医疗固体废物处理标准操作规程98.全院综合性监测标准操作规程99.医院感染横断面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医务人员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医务人员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预防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接触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嗜肺军团菌肺炎、流感、炭疽、麻疹、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脑、白喉、百日咳、腮腺炎、风疹等。
一般预防控制措施如下:1、做好传染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的隔离工作2、进行呼吸道疾病的诊疗和护理时,应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和消毒、隔离要求进行,做好个人防范。
3、正确使用口罩,4小时更换一次,不可将口罩折叠,放在工作衣口袋再次使用。
4、注意病房自然通风对流,保持室内外空气交换。
5、给每个病人诊、治前后,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及不同部位护理操作前后均应进行手的清洗与消毒,必要时戴手套进行操作。
6、洗手应采用非接触式洗手,使用液体皂。
7、无人情况下,空气消毒可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60min.有人情况下,可进行空气动态消毒。
8、呼吸机治疗装置在使用后应及时清除污染物,预处理后清洗干净再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
经血源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常见经血液、体液传播的疾病有AIDS、HBV、HCV、HDV、HGV、TTV、EB病毒感染等,一般预防控制措施如下:1、对血液、体液采用标准预防。
2、对医务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其掌握预防、控制的具体措施与方法。
3、皮肤有可能与血液、血制品、体液、组织液、黏膜或可能被上述物质污染的环境直接接触时,应戴手套。
4、存在血液或体液飞溅、泼溅和喷溅至眼、口腔或其他黏膜时,应戴防护眼罩和口罩。
5、接触病人前后应采用非接触式水龙头洗手。
6、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理。
7、禁止在可能存在血液暴露的工作场所吃喝、吸烟。
8、凡与血液及感染性物质接触后的所有设备、环境、物表均应消毒。
9、个人防护设施离开工作场所应立即除去。
10、医务人员手接触到病人血液、体液或操作时,不慎使皮肤被刺伤,应立即用水冲洗10分钟,并报告感染科,实时追踪进行血清学检测,病毒抗体检测一次。
医院内肺炎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内肺炎的预防与控制医院是一个密集人员流动的地方,患者与医务人员的接触频繁,因此,医院内肺炎的预防与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肺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一旦在医院内传播起来,很容易引发疫情,给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下面我们将就预防与控制医院内肺炎的方法进行探讨。
首先,保持医院的清洁与卫生是预防与控制医院内肺炎的基础。
医院是一个特殊场所,要注重日常的清洁工作,及时清理垃圾,保持医院的环境整洁。
用消毒剂对医疗设备、工作区域和病房进行定期消毒,杀灭可能存在的细菌和病毒。
此外,要加强医院内通风工作,确保室内的空气新鲜,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其次,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是预防与控制医院内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务人员是医院内肺炎的重要传播源,因此,要求医务人员每次接触患者前后都要进行手卫生。
正确的洗手方法是先用洗手液清洗双手,然后用流水冲洗干净,最后使用纸巾或者干燥器将双手擦干。
另外,还应提供足够的洗手设施,如洗手液、洗手盆和纸巾等,方便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
第三,加强感染控制措施也是预防与控制医院内肺炎的重要方面。
医院应建立健全感染控制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对肺炎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传染病报告制度,对每一例肺炎患者进行及时报告,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要进行隔离治疗,避免感染蔓延。
此外,加强医院内的个人防护也是预防与控制医院内肺炎的重要手段。
医务人员应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和护目镜等,保护自己不被病原体感染。
同时,也要引导患者正确佩戴口罩,避免疾病在人际之间传播。
此外,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患者出现类似肺炎症状的情况,以便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最后,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是预防与控制医院内肺炎的重要环节。
医院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如宣传栏、宣传册和微信公众号,向公众普及肺炎的预防知识和控制方法。
公众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注意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尽量减少外出。
医院内肺炎的预防与控制
谚语的口译
周敏
【期刊名称】《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04)002
【摘要】谚语作为一种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来表达深刻道理的语言形式,在国际交往中常为人们所引用,而谚语的翻译往往是译员面临的一道难题.一般可根据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用形同意合、形似意合及形异意合等方法将其归类后进行口译;此外,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将原文的涵义准确地传达给听众,保证信息的正确传递.
【总页数】2页(P79-80)
【作者】周敏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外语系,河南,郑州,4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浅谈口译教学中汉语引语及谚语英译的处理技巧 [J], 张兰
2.讲究口译技巧顺利口译称谓和谚语 [J], 王琳
3.语言经济学框架下的谚语口译技巧 [J], 毕会英
4.略谈谚语的口译 [J], 龙在波
5.释意理论视角下的国家领导人外交讲话中俗语和谚语的口译探究 [J], 罗嘉婧;张婵;景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五、提倡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10mg/dl。
六、不宜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
七、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2.胡必杰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010.
2.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3.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范。
4.监测气管插管气囊压力,保证压力处于适当水平(20mmH2O以上);建议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5.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湿化液用无菌水,每天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做为污水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八、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包括H2受体阻滞剂如西米替丁和/或制酸剂。
九、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
十、对全体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有关预防措施的教育培训。
参考文献:
1.加拿大医学微生物与感染病协会.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肺炎临床诊治指南2008.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制订者:院感办
审核者:
文件编号:YGB-SOP-04
修订日期:
审核日期:
执行日期:
一、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
二、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已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一次。
新冠救治定点医院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
新冠救治定点医院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持续做好感控工作当前,全球疫情持续演变,多国疫情震荡反弹,国内疫情多点暴发,病毒变异株陆续出现,形势极端严峻复杂,给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机构感控工作带来更高挑战。
定点医院作为新冠肺炎相关病例的集中收治场所,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重要一环。
感控工作做不好,可能引起疾病传播扩散引发疫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大局。
各地要充分认识感控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以及发生院内感染后果的严重性,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以对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从严从紧抓好感控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二、落实各方职责,压实感控管理责任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应当将规范设置和管理定点医院、全面加强对定点医院感控工作的监管,作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纳入日常工作的重点内容。
定点医院是感控工作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是本院感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应当掌握本院感控工作情况,强化制度措施落实,持续改进感控工作管理水平。
定点医院所有人员均应落实各项感控要求,实现“人人都是感控实践者”目标。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定点医院成立的感控管理组织,以及各级感控质控中心,应当落实职责,为做好感控工作发挥支撑、质量控制等作用。
三、优化定点医院,改善感控工作基础条件各地要指定综合能力强、具备重症救治条件、感控管理水平高的医院作为定点医院。
在常态化情况下,要将境外输入和本土散发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集中收治于定点医院独立区域的独立病房楼,不得与其他疾病患者同时收治于同一区域或同一病房楼。
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楼及其所在区域要与医院内其他区域人流、物流、空气流严格物理隔离形成隔离病区,新冠肺炎患者不得与其他疾病患者共用相同的医疗区域和医疗设备。
本地发生聚集性疫情时,要于48小时内整体腾空定点医院,全部用于集中收治和隔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
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CRAB、CRE等)感染/定植患者采
取接触隔离。
1.关注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1.保持环境清洁。 2.诊疗器械严格清洁消毒。
进行吸痰等操作后及时对周边环境进行 清洁消毒。 2.关注吸痰设备、吸氧设施、听诊器等
的清洁消毒。
手卫生
医务人员、陪护家属均应严格 执行手卫生。
戒烟 其他措施
择期手术患者至少术前1个月开始。
患者、陪护人员、医务人员均 包括正确咳嗽、手卫生、喂养方式、抬 应接受预防 HAP 的相关知识。 高床头、下床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选择性口咽部去污
不常规推 荐
应用益生菌
全身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无禁忌证者,术后第2天下床活 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
术后尽早下床
动,包括坐到床旁椅子上或行 走,每天至少1次。
尽早下床活动。
术后镇痛方式改良:采取局部镇 改良术后镇痛 痛或患者自控镇痛。 方式
目标性监测 健康教育
1.感染危险因素目标性监测。 2.防控措施依从性监测。
1.如有条件,可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病 种或不同类型手术开展 HAP 目标性监 测,了解其感染率和危险因素,从而针 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 2.开展如床头抬高、口腔护理等防控措 施依从性监测并及时分析、反馈监测结 果。
1.也可使用生理盐水、聚维酮碘 等制剂作为护理液。 2.择期手术患者,术前1周即应 保持口腔清洁。
1.去除危险因素:及时纠正低蛋
白、高血糖、电解质紊乱。
2.气道廓清技术: 呼吸训练、
体 位1.引保流护、性手隔法离技:针术或器机官械移装植置、 粒细胞减少等严重功能抑制患
者。
2.对多重耐药菌(MRSA、CRPA、
患者应抬高床头 30°~45°。 可能抬高床头>30°或坐起。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疾病的不断进化和传播,肺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共卫生威胁。
为了保护患者和医疗工作人员的健康,有效防控肺炎的传播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套适用于医院内部的肺炎预防与控制制度。
二、制度目的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内的肺炎传播,确保医院内病患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通过制定具体规章制度,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肺炎传播的风险。
三、制度内容1. 员工宣教与培训- 针对所有医护人员,定期开展肺炎预防知识的宣教与培训,包括肺炎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等内容。
- 具体培训方式包括线上学习、内部讲座和小组讨论等,以确保医护人员对肺炎预防的了解和掌握。
2. 病房管理- 患者病房的定期清洁与消毒,包括床铺、桌面、地面等的清洁工作;- 定期更换床单、被褥等物品,确保病房内的卫生环境;- 加强病房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原体的滋生。
3. 医护人员个人防护- 所有医护人员佩戴防护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高风险岗位的医护人员需佩戴防护服,并及时更换;- 定期进行医护人员健康状况监测,一旦出现症状,立即隔离并进行检测。
4. 患者管理- 对患者进行分类管理,将疑似肺炎患者与其他患者隔离;- 针对病患及时进行肺炎病原体检测,确诊后立即安排隔离治疗;- 严格执行患者就医过程的防控措施,包括体温监测、手卫生及常规消毒等。
5. 药品管理- 保证医院内充足的肺炎防治相关药品的供应,避免短缺;- 对药品进行合理分类、储存和使用,防止药品失效或过期;- 建立药品的使用记录和调配流程,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监督与评估1. 监督机构- 设立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工作小组,负责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依靠医院内部的监督机构,对肺炎的防控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估。
2. 纪律与处罚- 按照医院规定,对违反肺炎预防制度的医护人员进行纪律处罚,以保证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哎呀,你们可真是不知道啊!现在这个时代,病毒可真是猖狂得很,动不动就来个大爆发。
这不,前些日子,我听说了一个叫做“新冠肺炎”的玩意儿,据说是个从天而降的大魔王,把全世界都给闹得鸡飞狗跳的。
不过,别担心,我这人可是见过世面的,这点小病毒算什么,我来教教大家怎么预防和控制它吧!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预防胜于治疗。
这可不是我说的,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经验。
所以呢,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做好个人防护。
这个防护可不能马虎,要做到万无一失才行。
具体来说,就是要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事情了,但是真的要做好哦!接下来,我们要说说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这个可是关乎到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的问题,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医院要加强内部管理,做好消毒工作。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病毒可是喜欢潮湿、阴暗的地方,所以医院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干燥卫生。
医院还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消毒,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然后,医院要加强人员培训。
毕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嘛。
医院要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医院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配合医生的治疗。
我们要说的是心理防护。
面对疫情,很多人都会感到恐慌和焦虑。
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科学,相信医学的力量。
如果觉得自己承受不住压力,也可以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
毕竟,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嘛!面对新冠肺炎这个大魔王,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做好个人防护,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同时也要注意心理防护。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这个病毒,重拾美好的生活。
当然啦,这个过程可能会有点漫长,但是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相信一定能够度过难关!加油吧,兄弟姐妹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其中的重要类型,预后较差。
1.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己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 h一次。
2.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约30°。
3.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提倡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10 mg/d1。
6.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
7.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2)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3)有建议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0 cmH2O上;(4)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手卫生;(5)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6)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8.应对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有关预防措施的教育培训。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置管时(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
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
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
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
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二.插管后(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
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
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
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8)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9)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
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10)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
(11)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三.培训与管理1.置管人员和导管维护人员应持续接受导管相关操作和感染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并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2.定期公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一BSI)的发生率。
四、循证医学不推荐的预防措施1.常规对拔出的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
2.在穿刺部位局部涂含抗菌药物的药膏。
3.常规使用抗感染药物封管来预防CR-BSI。
4.全身用抗菌药物预防CR-BSI。
5.为了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6.为了预防感染而常规通过导丝更换非隧道式导管。
7.常规在中心静脉导管内放置过滤器预防CR-BSI。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插管前(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二、插管时1.使用0.05%~0.1 %聚维酮碘(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黏膜,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程序如下。
(1)男性: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擦净包皮及冠状沟。
(2)女性:先清洗外阴,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肛门。
2.插管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黏膜损伤。
三、插管后1.悬垂集尿袋,不应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
2.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
3.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应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4.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尿路感染。
5.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
6.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以后应消毒。
7.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
8.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时,应更换导尿管。
9.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
10.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定期更换导尿管可以预防导尿管相关感染,不提倡频繁更换导尿管。
建议更换频率可为导尿管2周1次,普通集尿袋2次/周,精密集尿袋1次/周。
11.应每天评价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
四、其他预防措施1.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宣教。
2.定期公布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发生率。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环境要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
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
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
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环境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一、监测指征1.感染暴发或感染流行时,环境因素在感染传播中有流行病学意义。
2.监测潜在的危险环境状况,证明有危险的病原体存在或证明危险的病原体已被成功清除。
3.当某项感染控制措施改变时,评估其效果;或者根据规范要求,仪器设备或系统启用时监测。
4.目标性监测的需要。
5.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二、空气监测(沉降法)(一)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
(二)采样高度:距地面垂直高度80~150 cm。
(三)采样点设置1.非洁净房间:室内面积≤30 ㎡,在对角线上设里、中、外3点。
里、外两点位置各距墙1 m;室内面积>30 ㎡,设东、西、南、北、中5点。
其中东、西、南、北4点均距墙1 m。
9 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 min后送检培养。
2.洁净房间:清洁房间在空态或静态条件下,根据房间的不同清洁级别进行布点,操作按照GB 50333—2002。
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30 min后送检培养。
(四)采样注意事项1.采样人员做好手部卫生,佩戴口罩、帽子等个人防护装备。
进入清洁房间采样须穿洁服。
2.皿盖打开顺序应先内后外;手臂及头不可越过培养皿上方;行走及放置动作要轻,尽量减少对空气流动状态的影响;皿盖应扣放,以防污染。
3.采样结束后,由外向内合上皿盖。
4.采样完毕的培养皿应在6 h内培养。
(五)实验室检验1.培养皿在37℃培养48 h后,进行菌落计数和致病菌检验。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的配制按照GB/T 4789.28—2003;菌落计数方法按照GB\T 7918.2—1987;致病菌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按照GB/T 4789.11—2003,沙门菌检验按照CB\T 4789.4—2003,铜绿假单胞菌检验按照GB/T7918.4—1987,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按照CB\T 7918.5—1987,2.计算结果:非洁净房间以100 c㎡的平皿在空气中暴露5 min即相当于10 L空气中的细菌数,计算公式为:细菌数(cfu/m3)=1 000÷(A/100×t×10/5)×N=50 000N/At 式中:t——平皿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min);N—一培养后平皿上的菌落数(cfu/平皿);A——所用平皿的面积(c㎡)。
洁净房间直接以“个/(30 min·Φ90)”平皿为单位计算结果。
(六)结果判断:参照GB 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三、物体表面监测(一)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4 h内。
(二)采样方法被采样本面积<100 c㎡取全部表面;如采样面积≥100 c㎡,连续采样4个位置(不可有重叠),每个位置采5 cm×5 cm的大小,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10 ml 无菌生理盐水试管内。
不规则的物体表面,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面积≥30 c㎡(三)采样注意事项1.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 h,若样品保存于4℃,则不得超过24 h。
2.消毒后采样一定要采用中和剂,不同消毒剂所用中和剂不同,可参考2002版《消毒技术规范》。
(四)实验室检验1.取1 m1倾注培养,平行双份。
37℃培养48 h,进行菌落计数和致病菌检验。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的配制按照GB/T 4789.28—2003;菌落计数方法按照(3B/T 7918.2—1987;致病菌检验与空气监测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