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脆弱性概念模型综述_商彦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8 卷第 1 期 2013 年 1 月
灾害学 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
Vol. 28 No. 1 Jan. 2013
*
灾害脆弱性概念模型综述
商彦蕊
(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河北省环境变化与生态建设实验室,河北 石家庄 05002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摘 要: 分析灾害系统脆弱性类型、成因、驱动力及其驱动过程,评价灾害系统脆弱性程度,可为防灾减灾的 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建设提供基础信息。对脆弱性的概念、框架和评估原理进行综述,旨在借鉴其思路和方法, 改进减灾实践。 关键词: 灾害脆弱性; 概念模型; 评估; 综述 中图分类号: X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811X( 2013) 01 - 0112 - 05
图 2 RH 框架: 从致灾事件开始的链状反应
114
灾害学
28 卷
PAR 模型清晰地定义承灾体的脆弱性为干扰、 打击和暴露的函数( 图 3) 。重点关注是什么力量使 得暴露的承灾体如何变的不安全和脆弱,以及承 灾系统受灾 的 条 件、 过 程 和 机 制。 这 种 分 析 方 法 最初应用于面对灾害事件的社会群体。强调因暴 露的差别导致的承灾体脆弱性的不同( 如性别、年 龄和种族等) 。尽管清晰地强调了脆弱性,但 PAR 模型似乎对于解决广义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还显得 不够综合。因最初这个模型并不针对人与自然复 合生态系统,也没有考虑自然生态亚系统的脆弱 性,对各种相互作用的自然和人为因素之间的网 络联系与反馈关系也考虑很少。
* 收稿日期: 2012 - 05 - 30
修回日期: 2012 - 07 - 2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1171402) ; 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 103237)
作者简介: 商彦蕊( 1963 - ) ,女,河北省蠡县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开发与减灾. E-mail: shangyanrui@ 126. com
脆弱性、 适 应 性 和 恢 复 性 研 究 可 以 从 不 同 的 视角来探究灾害发展变化的原因、灾害系统应对、 适应和处理外部干扰的能力与状态。影响脆弱性、 适应性和恢复性的各种因素处于复杂的相互作用 过程之中。
适应性( adaptability) 属于系统能够修正或改变 自身特征或行为,以更好地应对现实存在或预期 会发生的外部打击的能力。通常将因适应能力的 实现而导致的社会脆弱性的降低看成为适应( adaptation) 。适应的直接结果是降低社会脆弱性,提高 系统应对 外 部 打 击 的 能 力[21]。 在 给 定 的、 持 续 的 致灾水平上,适应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灾害风险。 但如果致灾因子在频率和强度上都变化剧烈,则 尽管采取了适应策略,系统还是会面临更大的风 险。脆弱性可表达为暴露与适应性的函数。在 V = f( E,AC) 中: V 为系统脆弱性,E 为暴露,AC 为
1 脆弱性、适应性与恢复性
1. 1 脆弱性认识的深化 脆弱性用以描述相关系统及其组成要素易于
受到影响和 破 坏, 并 缺 乏 抗 拒 干 扰、 恢 复 自 身 结 构和功能的 能 力。 对 于 灾 害 系 统 而 言, 脆 弱 性 与
损失的可能 性 相 关, 表 现 在 两 个 方 面, 一 是 系 统 暴露于致灾因子,称之为外部性; 二是灾害系统 是否具有 反 应 能 力 和 恢 复 能 力,称 之 为 内 部 性。 内部性受到系统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 要素的状态和动态变化会通过反馈机制,影响系 统结构 和 功 能。 因 此, 可 以 说 脆 弱 性 是 暴 露、 预 见能力、 应 对 能 力、 抵 抗 力、 恢 复 力 以 及 致 灾 力 的函数[6 - 7]。
0 引言
随着世界范围内各类自然灾害给人与自然复 合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损失和影响的不断增加, 脆弱性、适应 性 与 恢 复 性 研 究 已 成 为 全 球 变 化、 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关注的焦点[1 - 4]。在自 然或人为因 素 的 强 烈 干 扰 下, 通 过 反 馈 机 制, 灾 害系统结构 和 功 能 在 不 断 发 生 变 化。 脆 弱 性、 适 应能力和恢复能力的共同作用,对各类承灾体的 灾害风险水 平 起 着 再 调 节 作 用。 因 此, 面 对 自 然 灾害,不论是 研 究 者 还 是 管 理 者, 都 越 来 越 关 心 下列问题: 同样类型和强度的灾害,对谁 /对那里 的影响更大,为什么? 是谁 /什么对正在发生的多 重变化脆弱,为什么脆弱? 这些变化与它们的后 果是如何被具有不同的脆弱性、适应性和恢复性 的系统环境放大或缩小的( attenuated or amplified) ; 以人类社会经济系统运行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是 如何驱动区域系统要素变化及其整体结构和功能 演化的? 这对于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1,5]。 明确系统对不同类型和强度的灾害、干扰或打击 的脆弱性,可 为 决 策 者 提 供 有 益 的 参 考, 来 帮 助 他们利用有 限 的 资 源, 尽 可 能 地 提 高 应 对、 适 应 和恢复能力, 取 得 较 好 的 减 灾 效 果。 本 文 对 国 外 在全球 变 化、 生 态 系 统、 人 类 社 会 经 济 系 统、 人 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等研究领域涉及到的脆弱性 概念、框 架, 分 析 与 评 估 进 行 了 综 述, 以 为 国 内 的灾害脆弱性研究与综合减灾实践提供参考。
经济学研究中,脆弱性更多地关注贫困问题。在 特定的政治经济背景下,一定区域的人口脆弱性被概 念化为降低到消费临界值( 如贫困线) 的可能性[12]。
气候变 化 研 究 中, 脆 弱 性 定 义 考 虑 由 气 候 变 化导致的潜在破坏量,及在遭到致灾事件打击之 前,系统 内 存 在 的 一 种 状 态[13]。 其 中, 潜 在 破 坏 量估计主要基于对致灾因子及其影响的评价,一
系统适应能 力。 适 应 性 影 响 脆 弱 性 和 恢 复 性。 一 般说来,适应力( adaptive capacity) 增强,脆弱性就 会降低,恢复性就会提高。
恢复性是承灾体( 自然的或人类社会经济的) 承受灾害打 击, 遭 受 损 失 和 破 坏 后, 能 够 通 过 系 统调整来恢 复 常 态 的 能 力。 恢 复 力 越 强, 恢 复 越 快,意味着可 能 遭 受 的 后 续 影 响 和 损 失 越 少, 遭 受下一轮打 击 之 前 的 脆 弱 性 也 越 低。 因 此, 系 统 如何恢复以及其恢复的水平和速度,受系统前期 脆弱性状态和水平的影响,而恢复的结果又会影 响系统未来 的 脆 弱 性。 实 际 上, 脆 弱 性 和 恢 复 性 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影响脆弱性和恢复性的各 要素交互作 用, 交 叉 于 社 会、 空 间 和 时 间 几 个 不 同的维 度。 因 此, 不 可 能 将 它 们 隔 离 开。 支 撑 恢 复性的关键因素如系统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协调程 度; 承灾人群 对 抗 灾 资 源 的 使 用 权 和 使 用 能 力; 受灾人口的 经 济 实 力、 知 识、 技 能 和 信 息 决 策 能 力等方面能力的缺失正是脆弱性产生的条件。
脆弱性和恢复性都是基于地方性质和环境特 征的。要具体 地 了 解 承 灾 体 的 脆 弱 性 和 恢 复 性, 就有必要 了 解 它 们 所 处 的 环 境 ( 背 景) 。 [22] 脆 弱 性、适应性和恢复性之间存在着要素集合的从属 或包含关系( 图 1) 。
图 1 脆弱性、适应性和恢复性关系
2 脆弱性研究的概念模型
总的来说,脆弱性是指系统( 自然系统、人类 系统、人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基础设施系统等) 易于遭受伤 害 和 破 坏 的 一 种 性 质[18], 这 种 性 质 由 一种或一系列条件决定,呈负向影响着人们对灾 害的准备、承 受 和 反 应 能 力, 与 人 和 自 然 复 合 生 态系统中 的 自 然 条 件、 资 源、 环 境、 社 会、 经 济 和政治等各种因素具有复杂的相关性,这几个方 面的结构和状态及其相互作用,决定了系统应对 自然灾害时能够做出适应与选择适应措施范围的 大小。最脆弱的系统往往是那些几乎没有选择和 适应能力 较 差 的 系 统[19]。 脆 弱 性 越 高, 越 容 易 暴 露于打击事 件 而 遭 受 破 坏。 因 此, 脆 弱 性 关 注 的 核心问题是一旦某致灾事件发生,谁或哪里会受 到影响,影响的原因和程度如何? 是什么原因在 何种背景 下 导 致 了 脆 弱 性,以 及 降 低 脆 弱 性 的 途径。 1. 2 脆弱性与适应性和恢复性关系
别关注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及其变化过程如何导 致了的人的脆弱性[9 - 10],认为影响脆弱性的关键 因素包 括 暴 露、 预 见、 应 对、 抵 抗 和 从 自 然 灾 害 中恢复的能力,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着受 灾害打击的后果。该方面研究非常关注如何确定 哪些人或人群是脆弱的、脆弱的程度和空间分布。 目的主要是为了灾害救助。研究者会针对不同类 型的灾害的人口脆弱性变量进行提取,考察实际 的脆弱性人 口 状 态, 分 析 其 成 因, 绘 制 空 间 分 布 图[11]。致灾因 子 与 社 会 脆 弱 性 相 互 作 用 的 后 果, 通常以资源环境破坏、经济损失或人口伤亡来测 量。因此,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社 会 脆 弱 性 可 看 成 是 生物物理脆弱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在地理 学 文 献 中, 早 期 文 献 较 多 地 关 注 了 致 灾因子的类型、强度、发生 频 率 及 其 空 间 分 布。 而从 1970 年代末期开始,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可 以放大或缩小灾情的问题引起重视,并因此将灾 害脆弱性定义为损失的可能性[8]。
从总体 上 看, 社 会 科 学 和 人 类 生 态 学 领 域 主 要侧重人、人群或社区( community) 的脆弱性,特
1期
商彦蕊,等: 灾害脆弱性概念模型综述
113
般会低估人类系统对灾情形成所起的作用。通常 对暴露更为 关 注, 如 因 海 平 面 上 升, 暴 露 于 沿 海 洪水风险区的人口和资产会增加到多少,风险会 多大。系统内 要 素 的 状 态, 则 关 注 脆 弱 性 对 灾 情 的放大或减轻的可能。
可持续 发 展 研 究 扩 展 了 脆 弱 性 的 概 念, 将 脆 弱性分析关注的焦点指向人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项目的研究和评估系统,提出了一个 脆弱性分析的多维框架,认为脆弱性可定义为暴 露、敏感 性、 适 应 能 力 的 函 数, 表 现 在 社 会 和 生 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之中[14 - 15]。通过在不同的时空 尺度上对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起影响作用的各种 因素及其过程变量来测量和预测脆弱性与可持续 性。Kasperson 等在对人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研 究中,定义脆弱性为人类或环境系统因外部打击 或干扰,有可能经历伤害的程度[16]。Nick Brooks 区分了 生 态 系 统 脆 弱 性、 社 会 脆 弱 性, 风 险、 适 应能力和适应性。认为脆弱性只有针对特定的系 统、特定的致 灾 因 子 而 言 才 有 意 义。 可 笼 统 地 归 为社会脆弱性和生态系统脆弱性[17]。
2. 1 RH 与 PAR 模型 早期灾害风险分析的概念模型有 RH( the risk-
hazard ) 和 PAR ( Pressure-and-release ) 简 化 模 型[18 - 19]。RH 模型将灾害的影响看成为暴露和敏 感性的函数, 强 调 暴 露 和 敏 感 性, 从 致 灾 因 子 推 导灾害 影 响 结 果,而 脆 弱 性 的 概 念 并 不 明 晰[23]。 RH 模型不涉及所研究的系统对灾害影响放大和缩 小的途 径, 以 及 政 治、 经 济、 尤 其 是 社 会 结 构 和 制度对塑造不同暴露方式和程度以及受灾结果的 作用( 图 2) 。
灾害学 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
Vol. 28 No. 1 Jan. 2013
*
灾害脆弱性概念模型综述
商彦蕊
(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河北省环境变化与生态建设实验室,河北 石家庄 05002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摘 要: 分析灾害系统脆弱性类型、成因、驱动力及其驱动过程,评价灾害系统脆弱性程度,可为防灾减灾的 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建设提供基础信息。对脆弱性的概念、框架和评估原理进行综述,旨在借鉴其思路和方法, 改进减灾实践。 关键词: 灾害脆弱性; 概念模型; 评估; 综述 中图分类号: X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811X( 2013) 01 - 0112 - 05
图 2 RH 框架: 从致灾事件开始的链状反应
114
灾害学
28 卷
PAR 模型清晰地定义承灾体的脆弱性为干扰、 打击和暴露的函数( 图 3) 。重点关注是什么力量使 得暴露的承灾体如何变的不安全和脆弱,以及承 灾系统受灾 的 条 件、 过 程 和 机 制。 这 种 分 析 方 法 最初应用于面对灾害事件的社会群体。强调因暴 露的差别导致的承灾体脆弱性的不同( 如性别、年 龄和种族等) 。尽管清晰地强调了脆弱性,但 PAR 模型似乎对于解决广义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还显得 不够综合。因最初这个模型并不针对人与自然复 合生态系统,也没有考虑自然生态亚系统的脆弱 性,对各种相互作用的自然和人为因素之间的网 络联系与反馈关系也考虑很少。
* 收稿日期: 2012 - 05 - 30
修回日期: 2012 - 07 - 2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1171402) ; 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 103237)
作者简介: 商彦蕊( 1963 - ) ,女,河北省蠡县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开发与减灾. E-mail: shangyanrui@ 126. com
脆弱性、 适 应 性 和 恢 复 性 研 究 可 以 从 不 同 的 视角来探究灾害发展变化的原因、灾害系统应对、 适应和处理外部干扰的能力与状态。影响脆弱性、 适应性和恢复性的各种因素处于复杂的相互作用 过程之中。
适应性( adaptability) 属于系统能够修正或改变 自身特征或行为,以更好地应对现实存在或预期 会发生的外部打击的能力。通常将因适应能力的 实现而导致的社会脆弱性的降低看成为适应( adaptation) 。适应的直接结果是降低社会脆弱性,提高 系统应对 外 部 打 击 的 能 力[21]。 在 给 定 的、 持 续 的 致灾水平上,适应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灾害风险。 但如果致灾因子在频率和强度上都变化剧烈,则 尽管采取了适应策略,系统还是会面临更大的风 险。脆弱性可表达为暴露与适应性的函数。在 V = f( E,AC) 中: V 为系统脆弱性,E 为暴露,AC 为
1 脆弱性、适应性与恢复性
1. 1 脆弱性认识的深化 脆弱性用以描述相关系统及其组成要素易于
受到影响和 破 坏, 并 缺 乏 抗 拒 干 扰、 恢 复 自 身 结 构和功能的 能 力。 对 于 灾 害 系 统 而 言, 脆 弱 性 与
损失的可能 性 相 关, 表 现 在 两 个 方 面, 一 是 系 统 暴露于致灾因子,称之为外部性; 二是灾害系统 是否具有 反 应 能 力 和 恢 复 能 力,称 之 为 内 部 性。 内部性受到系统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 要素的状态和动态变化会通过反馈机制,影响系 统结构 和 功 能。 因 此, 可 以 说 脆 弱 性 是 暴 露、 预 见能力、 应 对 能 力、 抵 抗 力、 恢 复 力 以 及 致 灾 力 的函数[6 - 7]。
0 引言
随着世界范围内各类自然灾害给人与自然复 合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损失和影响的不断增加, 脆弱性、适应 性 与 恢 复 性 研 究 已 成 为 全 球 变 化、 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关注的焦点[1 - 4]。在自 然或人为因 素 的 强 烈 干 扰 下, 通 过 反 馈 机 制, 灾 害系统结构 和 功 能 在 不 断 发 生 变 化。 脆 弱 性、 适 应能力和恢复能力的共同作用,对各类承灾体的 灾害风险水 平 起 着 再 调 节 作 用。 因 此, 面 对 自 然 灾害,不论是 研 究 者 还 是 管 理 者, 都 越 来 越 关 心 下列问题: 同样类型和强度的灾害,对谁 /对那里 的影响更大,为什么? 是谁 /什么对正在发生的多 重变化脆弱,为什么脆弱? 这些变化与它们的后 果是如何被具有不同的脆弱性、适应性和恢复性 的系统环境放大或缩小的( attenuated or amplified) ; 以人类社会经济系统运行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是 如何驱动区域系统要素变化及其整体结构和功能 演化的? 这对于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1,5]。 明确系统对不同类型和强度的灾害、干扰或打击 的脆弱性,可 为 决 策 者 提 供 有 益 的 参 考, 来 帮 助 他们利用有 限 的 资 源, 尽 可 能 地 提 高 应 对、 适 应 和恢复能力, 取 得 较 好 的 减 灾 效 果。 本 文 对 国 外 在全球 变 化、 生 态 系 统、 人 类 社 会 经 济 系 统、 人 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等研究领域涉及到的脆弱性 概念、框 架, 分 析 与 评 估 进 行 了 综 述, 以 为 国 内 的灾害脆弱性研究与综合减灾实践提供参考。
经济学研究中,脆弱性更多地关注贫困问题。在 特定的政治经济背景下,一定区域的人口脆弱性被概 念化为降低到消费临界值( 如贫困线) 的可能性[12]。
气候变 化 研 究 中, 脆 弱 性 定 义 考 虑 由 气 候 变 化导致的潜在破坏量,及在遭到致灾事件打击之 前,系统 内 存 在 的 一 种 状 态[13]。 其 中, 潜 在 破 坏 量估计主要基于对致灾因子及其影响的评价,一
系统适应能 力。 适 应 性 影 响 脆 弱 性 和 恢 复 性。 一 般说来,适应力( adaptive capacity) 增强,脆弱性就 会降低,恢复性就会提高。
恢复性是承灾体( 自然的或人类社会经济的) 承受灾害打 击, 遭 受 损 失 和 破 坏 后, 能 够 通 过 系 统调整来恢 复 常 态 的 能 力。 恢 复 力 越 强, 恢 复 越 快,意味着可 能 遭 受 的 后 续 影 响 和 损 失 越 少, 遭 受下一轮打 击 之 前 的 脆 弱 性 也 越 低。 因 此, 系 统 如何恢复以及其恢复的水平和速度,受系统前期 脆弱性状态和水平的影响,而恢复的结果又会影 响系统未来 的 脆 弱 性。 实 际 上, 脆 弱 性 和 恢 复 性 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影响脆弱性和恢复性的各 要素交互作 用, 交 叉 于 社 会、 空 间 和 时 间 几 个 不 同的维 度。 因 此, 不 可 能 将 它 们 隔 离 开。 支 撑 恢 复性的关键因素如系统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协调程 度; 承灾人群 对 抗 灾 资 源 的 使 用 权 和 使 用 能 力; 受灾人口的 经 济 实 力、 知 识、 技 能 和 信 息 决 策 能 力等方面能力的缺失正是脆弱性产生的条件。
脆弱性和恢复性都是基于地方性质和环境特 征的。要具体 地 了 解 承 灾 体 的 脆 弱 性 和 恢 复 性, 就有必要 了 解 它 们 所 处 的 环 境 ( 背 景) 。 [22] 脆 弱 性、适应性和恢复性之间存在着要素集合的从属 或包含关系( 图 1) 。
图 1 脆弱性、适应性和恢复性关系
2 脆弱性研究的概念模型
总的来说,脆弱性是指系统( 自然系统、人类 系统、人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基础设施系统等) 易于遭受伤 害 和 破 坏 的 一 种 性 质[18], 这 种 性 质 由 一种或一系列条件决定,呈负向影响着人们对灾 害的准备、承 受 和 反 应 能 力, 与 人 和 自 然 复 合 生 态系统中 的 自 然 条 件、 资 源、 环 境、 社 会、 经 济 和政治等各种因素具有复杂的相关性,这几个方 面的结构和状态及其相互作用,决定了系统应对 自然灾害时能够做出适应与选择适应措施范围的 大小。最脆弱的系统往往是那些几乎没有选择和 适应能力 较 差 的 系 统[19]。 脆 弱 性 越 高, 越 容 易 暴 露于打击事 件 而 遭 受 破 坏。 因 此, 脆 弱 性 关 注 的 核心问题是一旦某致灾事件发生,谁或哪里会受 到影响,影响的原因和程度如何? 是什么原因在 何种背景 下 导 致 了 脆 弱 性,以 及 降 低 脆 弱 性 的 途径。 1. 2 脆弱性与适应性和恢复性关系
别关注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及其变化过程如何导 致了的人的脆弱性[9 - 10],认为影响脆弱性的关键 因素包 括 暴 露、 预 见、 应 对、 抵 抗 和 从 自 然 灾 害 中恢复的能力,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着受 灾害打击的后果。该方面研究非常关注如何确定 哪些人或人群是脆弱的、脆弱的程度和空间分布。 目的主要是为了灾害救助。研究者会针对不同类 型的灾害的人口脆弱性变量进行提取,考察实际 的脆弱性人 口 状 态, 分 析 其 成 因, 绘 制 空 间 分 布 图[11]。致灾因 子 与 社 会 脆 弱 性 相 互 作 用 的 后 果, 通常以资源环境破坏、经济损失或人口伤亡来测 量。因此,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社 会 脆 弱 性 可 看 成 是 生物物理脆弱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在地理 学 文 献 中, 早 期 文 献 较 多 地 关 注 了 致 灾因子的类型、强度、发生 频 率 及 其 空 间 分 布。 而从 1970 年代末期开始,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可 以放大或缩小灾情的问题引起重视,并因此将灾 害脆弱性定义为损失的可能性[8]。
从总体 上 看, 社 会 科 学 和 人 类 生 态 学 领 域 主 要侧重人、人群或社区( community) 的脆弱性,特
1期
商彦蕊,等: 灾害脆弱性概念模型综述
113
般会低估人类系统对灾情形成所起的作用。通常 对暴露更为 关 注, 如 因 海 平 面 上 升, 暴 露 于 沿 海 洪水风险区的人口和资产会增加到多少,风险会 多大。系统内 要 素 的 状 态, 则 关 注 脆 弱 性 对 灾 情 的放大或减轻的可能。
可持续 发 展 研 究 扩 展 了 脆 弱 性 的 概 念, 将 脆 弱性分析关注的焦点指向人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项目的研究和评估系统,提出了一个 脆弱性分析的多维框架,认为脆弱性可定义为暴 露、敏感 性、 适 应 能 力 的 函 数, 表 现 在 社 会 和 生 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之中[14 - 15]。通过在不同的时空 尺度上对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起影响作用的各种 因素及其过程变量来测量和预测脆弱性与可持续 性。Kasperson 等在对人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研 究中,定义脆弱性为人类或环境系统因外部打击 或干扰,有可能经历伤害的程度[16]。Nick Brooks 区分了 生 态 系 统 脆 弱 性、 社 会 脆 弱 性, 风 险、 适 应能力和适应性。认为脆弱性只有针对特定的系 统、特定的致 灾 因 子 而 言 才 有 意 义。 可 笼 统 地 归 为社会脆弱性和生态系统脆弱性[17]。
2. 1 RH 与 PAR 模型 早期灾害风险分析的概念模型有 RH( the risk-
hazard ) 和 PAR ( Pressure-and-release ) 简 化 模 型[18 - 19]。RH 模型将灾害的影响看成为暴露和敏 感性的函数, 强 调 暴 露 和 敏 感 性, 从 致 灾 因 子 推 导灾害 影 响 结 果,而 脆 弱 性 的 概 念 并 不 明 晰[23]。 RH 模型不涉及所研究的系统对灾害影响放大和缩 小的途 径, 以 及 政 治、 经 济、 尤 其 是 社 会 结 构 和 制度对塑造不同暴露方式和程度以及受灾结果的 作用( 图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