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社会发展规律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第4单元第11课第1框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②错误,应该是符合实际的梦想才有积极作 用;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也要经过实践,才会转化为 物质力量,③错误;①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 C。
第二,某一种社会意识的产生、发展和消失,只能 由社会存在的实际变化状况来说明。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先进的 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 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 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2.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不 是矛盾的
8.教材 P92 【提示】 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和发展。
[问题探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生态保护要求的提高,2019 年湖南郴州市苏仙区继续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倾力 打造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区,广大村民从生态效益中获得 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成功转变为“经济效益”。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该区借“山脉”、顺“水脉”、理 “林脉”、造“绿脉”,构建独具特色的“四山”“四湖” “四河”生态画卷,让城市与山水共融。
找到宗教所描绘的事物的原型,宗教所描绘的事物是对现 实世界中存在的事物的加工和再创造。说明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人的这些念头、思想都来源于实际生活,是对实 际生活超脱、虚幻的反映。没有具体的实际生活就不会 产生相关的不切实际的念头与思想,说明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社 会存在与社会心识的辩 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 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 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科 学判定人类社会发展的 总趋势 公共参与:建立正确的 社会心识,坚持中国特 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政治认同:全面深化改 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 我完善和发展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社会历史的主体PPT课件
史的进步和发展。
归纳总结: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表现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方法论)
1、党的群众观点
基本内容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比俄、美要晚四十多年,但起步晚、起点高,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自主开 展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再到“神舟”六号,中国仅用四次无人飞行试验,就成功地把自己的航天员
A. “人民群众”是群体概念,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既有 送上太空,时隔短短两年之后,又一次性突破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这一载人航天领域至为关键的基本技术,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后续任
C.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发挥什么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 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要求
坚持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 本力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 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真正让人民来评判各项工作。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 ----两个保证
(1)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 胜利的重要保证
(2)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 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社会发展的规律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 规律( 共48 张PPT)
生 决定 产 力 反作用
决定 反作用
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基础
生产资料所有制 产品的分配方式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 规律( 共48 张PPT)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 规律( 共48 张PPT)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
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
变化发展,但它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先于社会存在。
(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②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其阻碍作用;先进的
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
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对独立性最突出表现 正促错阻 )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
F.大机器生产
(生产力)
G.人民代表制度
H.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I.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 规律( 共48 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 规律( 共48 张PPT)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方法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规律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含义: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即所有制形式、交换形式、分配形式)的总和
高中政治必修四的原理和方法论
高中政治必修四的原理和方法论
高中政治必修四包括以下原理和方法论:
1. 原理:唯物史观。
这一原理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不断发展的。
2. 原理:辩证法。
这一原理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因素。
3. 原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这一原理包括公有制和人民民主两个方面,强调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人民民主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4. 方法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这一方法论强调,只有通过实践不断验证和修正理论,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和真理。
5. 方法论:群众路线。
这一方法论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扬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
6. 方法论:革命化、大众化、科学化。
这一方法论强调,在进行各种形式的工作时,必须具备革命的精神和行动,同时具备适应大众的特点和需求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作为工作的指导。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5课第二框《社会历史的发展》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5课第二框《社会历史
的发展》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5课第二框《社会历史的发展》。
第二单元讲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其中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什么关系?社会历史发展有什么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什么?探讨和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总趋势,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群众观点。
第五课分三框题,本框是第二框,主要讲解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总趋势,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方面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本课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讲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坚持历史的观点。
”
二、教材分析
本框主要讲述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从而引起学生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总趋势等问题步步深入地思考。
包括“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两目内。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存在——物质方面
(如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等, 最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
社会意识——精神方面
(如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 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古希腊的唯物论者赫拉克利特:只有智慧的人才是高贵的人,他 蔑视群众,说什么:“一个人如果是最优秀、最高贵的人,在 我看来就抵得上一万人。”
这上句层话 建农说筑明一了定夫什要么适的哲合学经道济想理基?础状法况的很规律 可笑,你能从哲学上说明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吗?
这说明个人的社会意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3)人的社会意识受社会环境决定,与个人的社会地位、 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在阶级社会带有阶级性
对于穷人来说:木材只有作为燃料和贩卖获取食物的作 用; 对于富人来说:木材可以制造精美的生活用品等诸多的 生活享受工具。 对于贩卖木材的商人:只看到木材的商业价值,而看不 到木材的美; 植物学家:它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画家:多 美的姿态和色彩,你就是一幅画卷;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矛盾运动
(1)含义:
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军队、警察、法庭、 监狱、包括政府部门 在内的国家机关等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 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3)人的社会意识受社会环境决定,与个人的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
社会经济关系
①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最重要) ②人们在生产中地位和相互关系 ③产品的分配关系
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 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规律3
生产关系一 定要适应生 产力状况的 规律
人类社会的基 本矛盾
结构体系
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的矛 盾
解 经济基础和
决 上层建筑的 矛盾
上层建筑一 定要适应经 济基础状况 的规律
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改革
社会发展 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
课堂练习
1.“租购同权”是指保障符合条件的房屋承租人享有和房屋 购买人一样的公共服务权益(如子女就近入学等)。有分析人士 认为“对于一个有着住房长期偏好的国家而言,租购同权正 在调整的,不仅仅是住房制度、居住权利,更有全社会的理 念。”最符合这一论述的唯物史观道理的是( )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016年度流行热词 : 葛优躺 工匠精神 洪荒之力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2017年度流行热词 : 打call 尬聊 皮皮虾,我们走 蓝瘦香菇
2018年度流行热词 : 锦鲤 凉凉 C位出道 大猪蹄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热词呢?并且不同年份热词也不同?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反作用 文学艺术 实践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葛优躺 工匠精神 洪荒之力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2017年度流行热词 :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
存在的反映。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教案(2)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一、知识点(1)的辩证关系(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3)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二、知识网络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会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发展物质质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规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的实现途径三、学习重点难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四、重难点突破1.学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要明确以下两个方面:(1)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要明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在社会领域的具体体现。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前者则不是;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而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正确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学习时要明确以下四点:(1)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的,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是一切矛盾的物质根源,是生产方式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也是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内的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
(2)经济基础是由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该社会的经济结构、经济制度;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高中政治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材料一:清明扫墓中,民间旧习俗要烧纸钱、纸车、 纸马等,好让死去的人在“阴间”也享受世人的生活, 这种对所谓“阴间”生活的想象,无非是人们现实生活 的一种折射,根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信贷消费的兴起,“花明天 的钱,圆今天的梦”已成为人们新的消费观念。这种消 费观念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 了巨大的变化而引起的。
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 物主义 马克思 主义哲学
第4、5课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6课
唯物辩证法
第7-10课
社会历史观 第11课
历史唯 物主义
价值观 人生观
第 十 二 课
社会发展的规律
想一想:这个世界真的如歌词中唱 的是 “变幻莫测” 的吗?人类社会是 不是毫无规律的?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旧的社会历史论的局限性 唯心史观: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人们主观意 被假想所迷惑,它们至多只是考察了人 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进一步追溯 志决定,特别是杰出人物如帝王将相思想决 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 定的,或者是上帝、神等决定的。他们的实 存在。 质都是把精神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原 2 、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原因 因,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克服旧的社会历史论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仅
价 目 一 览
价格 300 260 200 300 300 136 80 150 80 15
名称 别墅 三楼洋房 二楼洋房 飞机 豪华汽车 护卫队 大宅门 保安 飞机驾驶证 笔记本电脑
单位 套 栋 栋 架 辆 队 栋 位 个 台
1、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 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那为 什么在我国这个先进的社会主 义社会中还存在着封建主义的 落后、腐朽思想残余,为什么 资本主义社会里能产生先进的 马克思主义? 2、是不是所有的社会意识 都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为什么?
高中必修四政治发展观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政治发展观知识点归纳高中必修四政治发展观知识点归纳通过必修四的政治课本,我们对发展这个词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必修四政治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必修四政治发展观知识发展的普遍性是?(1)自然界是发展的.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认识没有终点,任何理论都在不断发展.人的认识的积累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发展的实质是什么?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根本标志在于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为什么说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违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2)新事物克服旧事物中消极、腐朽和过时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3)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4)因此,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为什么说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1)新事物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2)新事物本身存在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3)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4)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5)所以,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要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事物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而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状态是什么?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什么是量变和质变?(1)量变: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统一、相持、平衡、静止都是量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2)质变: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统一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都是质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是什么?要求我们怎么做?(1)关系:一,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二,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2)要求:一、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二、当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的事物的飞跃和发展.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矛盾.必修四政治知识重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社会历史的发展
• 【答案】C
• 6.(2015•海南高考)马克思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
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
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
77次的频率聚焦“制度”一词。其中深刻阐释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
度的基础性地位,明确其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等”。之所以强调经
济制度建设,是因为( )
• ①这有助于完善生产关系,以适应并促进生产力发展
• ②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推动社会进步
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小结1: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 制度和设施
决定 生产力
反作用
决定
反作用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 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 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 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 识形态。
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
“我们想要有所作为,首先必须活着,活着就需要吃喝住穿等,也
就是要有物质生活资料。”
-----马克思
思考:马克思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吃喝住穿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一)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
01
03
人类要创造历史 首先就要生活
要生活下去就 需要物质生活 资料(衣食住 行等)
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共26张PPT)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1、人民公社化,不合理的分配方式, ①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
挫伤了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制约 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
了生产力的发展。
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原有的生 产关系进行了调整,激发了劳动者 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 展。
5.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 (1)【改革的性质】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改革的根本目的】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3)【改革的作用】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总之: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 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揭示了社会发展的 总趋势。
方法论: ①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③调整、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环节和要素,推动社会发展。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即所有制形式、交换形式、分配形式) 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 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 想上层建筑。)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第1框
中物理
社会发展的规律
重点内容
1、一个基础、一个趋势: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两对矛盾: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2、二条规律: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3、三对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河南省中牟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共24张PPT)
•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 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促进经济基础 的巩固和完善;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 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③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 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小结:
社会发展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律:
社会生活在本 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
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 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 是头牛。”该观点说明了:
A、动物也有意识
社会存在变化发展 决定社会意识变化 发展
社会存在
决反 作
定用
社会意识
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 社会的发展
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 社会的发展
(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想一想: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是什么?
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人与人之间生产中的关系(生产关系)
问题导思:
2013年6月初,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张维迎表示,过去十年是中 国经济最好的十年,未来十年是改革关键期,过了这村就没这店。 中国经济“最好的十年”来源于前25年的改革所产生的制度红利。 这些改革红利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社会政治环境的松动促进了民 营企业的发展;第二,国有企业改革所造成的效率提升;第三,加 入WTO使中国与国际市场接轨。“中国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一个 “自由、公正、法治、民主”的社会,在经济上坚持自由市场和私 有产权制度,在政治上则建立宪政和民主制度。这一过程大概需要 30年的时间。
高二政治必修四社会发展的规律
就会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02
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时,就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反之,则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03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社会形态的矛盾运动,推
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
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05
原始社会
人类社会的最初形态,生 产力水平低下,以采集和
狩猎为生。
封建社会
地主阶级掌握土地等生产 资料,农民被束缚在土地
上。
社会主义社会
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人民当家作主,追求共同
富裕。
社会发展规律及其特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 生产力。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也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改革和完善上 层建筑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途径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同时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也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 本矛盾的重要途径。
3
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 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 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 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Hale Waihona Puke 感谢您的观看THANKS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 本动力。
人教版高中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系适应生 产力发展 规律)
通过
(上层建筑适
决定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实践
应经济基础发
反作用
展规律)
不断解决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前进的、上升的
实现 途径
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 —改革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 作用。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
反作
决
用
定
上层建筑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 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 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经济基础状况 的规律。
4、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和两大规律
结合材料,归纳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的(基1)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2)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生产方式:是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
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人们改造 生产力 自然获取
生产 方式
物质生活 资料的能 人们在力物质资 生 料生产过程中 产 所结成的社会 关 经济关系 系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的含义
①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或 “人周围
物质 社会 的自然”) 社 方面 存在 ②人口因产方式(最主要、
生
最根本的内容)
活 精神 方面
社会 意识
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 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
2017年度网络流行语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它生对产生力产状力况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的规律。
高中政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必修4
2. 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3. 运用:根据所学知识和相关原理,讨论分析为什么进行正确的价 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发 展的必由之路; 通过学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原理,要求学生深刻领会价值判 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性特征,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 客观规律,初步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学生学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原理应有一个最基本的收获, 即认 识到: 劳动和奉献的人才是幸福的, 劳动和奉献着的人生才是有价值、 有意义的人生。人的一生不能只是索取,只是满足自己的小利,走不 出自我的人生是狭隘的, 走不出自我天地的人永远找不到人生幸福的 真谛。 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原理 理解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 律的原因
3. 布置学生自学教材 99-100 页,大致理清本节内容的脉络结构, 学生看书、讨论,教师巡视 4. 教师总结并点明本堂课知识点 (二)教师导教
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内涵 教师: (1)设置问题情境:生活中,我们时刻会面临判断与选择:例如,
同学们休息回家在学校门口等 6 路车, 要判断来的车辆是不是 6 路车; 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想上厕所,要判断某个地方是不是厕所; 晾晒的校服干了以后去拾,要判断哪个是自己的· · ·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以启发教学法为中心, 以讲授法、 演示法为主, 辅以自学辅导和练习。 1. 要求学生复习本课第一框题知识点,提前预习本节内容,把握教 学法指导 材思路。 2. 学生预习时注意本课阐释的原理内容,试着理解一些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引导自学
在奴隶社会没落的时期,一些有识之士都认为应当建立封建制的 生产关系,封建制是适应历史发展趋势的新事物; 当历史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 开明人士则认为封建制极大地阻碍了 社会的发展,已成了违背历史发展趋势的旧事物,应当推翻它,并建立 一个新的社会形态。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社会发展的规律(共30张PPT)
系适应生 产力发展 规律)
通过
(上层建筑适
决定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实践
应经济基础发
反作用
展规律)
不断解决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前进的、上升的
实现 途径
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 —改革
过程是曲折 的
社会
祠堂——是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 W村也曾有座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 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 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择。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 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 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仪礼 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 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 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了乡村治理。去年,该 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 BCDFH
2015年度网络流行语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主要看气质 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2016年度网络流行语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洪荒之力 “老司机” 一言不合就XX 蓝瘦香菇 “先定一个小目标”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辨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以社会意识与 社会存在是亦步亦趋的。
“整个世界历史的发源地不是在天上的迷雾中(即 纯粹精神领域),而是在粗糙的物质生产中。”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观——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 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 关系便成了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 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 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高中政治】高二政治试题【含解析】:.1社会发展规律(新人教版必修4)
11.1 社会发展规律一、选择题1.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的变化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的发展是由杰出的人物的意志决定的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决定作用2.“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它主要指的是80后、90后。
从根本上讲这个词的出现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C.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6.“与时俱进、改革开放、着力发展、以人为本、促进和谐”这20个字,是胡锦涛总书记从改革开放30年的高度,立足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格局,对国家和民族发展战略高屋建瓴的概括。
这体现了( )A.社会意识的反作用B.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C.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D.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7.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
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基本定型,形成了现在百家争鸣的景象。
但是浏览书法艺术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志”。
这说明( )①社会意识具有决定性②社会意识具有阶级性③社会意识具有时代性④社会意识具有导向性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8.2010年10月2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应遵循的规律是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D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9.2010年3月29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有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结束的公告。
这一纲要将对未来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并初步确定了五大主要任务。
国家进行中长期教育改革属于( ) A.对生产力的调整,目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对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对经济基础的调整,目的是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D.对上层建筑的调整,目的是为了让上层建筑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10.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它们( )①制约和影响了其他社会矛盾②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③体现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④贯穿了阶级社会的始终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1.材料一 2010年9月6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训练: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基础巩固]1.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次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2.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这一主张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正确的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B.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D.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3.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魅力,即使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这门古老的艺术仍富有活力。
这说明()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4.世界上一切事物不会是亘古不变的,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只有不断地改革,党和国家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改革是()A.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B.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5.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改革和建设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这是因为()①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②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有机统一的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④尊重和利用规律才能更好地改造世界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能力提升]6.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这蕴涵的历史唯物主义哲理是()A.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7.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深受的酸辛,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这段话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是()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③每个人的意识,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取决于他们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A.①②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④8.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民经营的土地规模小,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科技化的推广,无形中加大了生产成本。
新人教版必修高中政治第十一课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
发展的基础。
现方式:阶级斗争、
4.阐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并运 改革。 用这一原理分析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 三个辩证关系:社 5.阐述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性,运用生产 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系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虽然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但是,社会意识有时 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意 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 重要表现。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社会意识对社 会存在的作用不同。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 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 后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背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存 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顺之则昌,逆之必
衰”,强调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按客观 √
规律办事
③
材料没有强调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
×
④
材料没有涉及事物的性质问题
×
答案A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 互动探究 近年来,我国通过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和减税降 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为激发 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营造良好环境,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我 国经济不仅没有出现“硬着陆”,而且实现了稳中向好、结构优化、 就业扩大的目标。 (1)从社会基本矛盾角度看,上述材料涉及哪些方面的调整? (2)请运用社会普遍规律的知识,分析我国经济实现稳中向好、结 构优化、就业扩大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建社会 铁制工具
(约230年)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 会的低级阶段)
社会化大生产
蒸汽机电力计算机 原子能空间技术
生产力
石器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人民公社化运动,不合理的分配方式, 挫伤了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严重制约 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激发了劳动 者生产的积极性, 我国农村生产力水 平大大提高
唯心主义历史观的表现
①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 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 ②认为社会发展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
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从实践出发,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 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 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我们想要有所作为,首先必须活着,活着就需要吃喝住穿等,也 就是要有物质生活资料,那么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
)
生产方式 生产力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的三要素:物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 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 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 力发展状况时,它对 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 作用。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①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1)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 关系
②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 关系的变革。
①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生产关系对生产 它对 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力具有反作用 ②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旧的社会历史理论的局限性)
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原因
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 找到了以物质生产方式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 的钥匙。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11.1社会发展规律
1 课堂导入
辩证唯物论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
辩证唯 物主义 马 克 思
辩证唯物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主义认识论 真理
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 基本观点 发展的观点
主 义 哲
唯物辩证法
核心实质 根本观点
矛盾的观点
C.生产关系
D.生产力
E.中国梦
F.自然地理环境
G.文学艺术
H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 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 渣老婆子的辛酸,饥区的灾民, 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 一样……
——鲁迅
鲁迅的的这段话说 明什么道理?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人的思想封闭僵化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的
封建社会:
思想盛行
现代社会:女人能撑半边天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思考: 在我国,封建制度不复存在,为 什么还存在着封建主义落后愚昧 的思想?体现了什么道理?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含义: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地位: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作用: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 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约Biblioteka 163年)(约3000年)
(约几百万年)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金属工具
3 讲授新课
思想家梁启超说:“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在他看 来,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有人认为: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是由这些伟人决定的。这种观点对吗? 这些观点看到了英雄人物、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但夸大了
他们的作用,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完全取决于英雄人物、杰出人物的思想 动机、目的,这就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
社会存 在
决定 相对独立性 不同步 反作用
社会意 识
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 物质财富为基础,但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 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
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
变化发展,但它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先于社会存在。
(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②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其阻碍作用;先进的
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
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对独立性最突出表现)
小结
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城里的孩子真 是好,有高楼、小 车和电脑,还能天 天上学,吃汉堡, 幸福享不了……
山里孩子真是 好,有高山、白云 和小鸟,可以不上 学,不用辅导,幸
福享不了……
说明了什么?
这些词语是对当前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的生动反映。 说明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
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
生产方式(最主要的内容)。
(2)社会意识
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 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包括 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 哲学、科学等。
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是 (
)
A.科学发展观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学
要求 创新
历史唯 物主义
社会历史观 人生观与价值观
第十一课 第十二课
2 学习目标
1、描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辨析二者关系; 2、知道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及基本规律; 3、概括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及实现方式。 4、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重难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及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