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

写作背景:鲁僖公三十年(前630年),晋秦联合攻打郑国,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临危受命,凭三寸不烂之舌,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说服秦伯。最后,秦伯不仅撤走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兵,终于使郑国得以保全。本文赞扬了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本文被清人誉为“第一篇反间文字”)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②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③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2、古今异义词。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代词“夫”与名词“人”表达“那个人”之意。今常为一词,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②亦去之。(去:离开。今常用于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③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外交使节。今常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④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动

词。今为“二”的大写,数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的主人。今指设宴请客的人。)

3、特殊句式。

判断句:

①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

②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倒装句:

①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介宾结构后置句)

4、词类活用

晋军函陵(军:名作动,驻军)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阙秦以利秦(利: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利)

烛之武退秦师(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越国以鄙远(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的国家)

夜,缒而出(夜:名词用作状语,在晚上)

既东封郑(封: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边界)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使动用法,边邑)

不阙秦(阙: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亏缺,减损)

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用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5、理解"贰、军、陪、济、肆、阙"6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贰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从属二主”②军

晋军函陵“驻军”—-名作动

③陪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加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背叛

④济

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⑤肆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

⑥阙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侵损、削减

6、归纳"以、若、说、微、之、辞、鄙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①因为,由于:例:不赂者以赂者丧。

②而。例:遂自投汨罗以死。

③把,拿,用。例:以钱覆其口。具以情告。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④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⑵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

⑶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⑤凭,靠。例: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⑥按照,依照。例:策之不以其道。

⑦通“已”,已经。例:日以尽矣。

①如果,假如。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②像,好像。例:形若土狗、呆若木鸡。

③你(的),你们(的)。例:②若毒之乎?③更若役,

④此,如此,这样。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①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②是说也,人常疑之——说法

③说备使抚表众——劝说

④《捕蛇者说》——都指的是一种叙述兼议论的文体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也——如果没有

②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微小"含蓄不露

③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不"

④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即使不

⑤微闻鼠有作作索索——"暗暗地"

⑥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

(一)代词。

①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指示代词,这,此。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二)助词。

①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

语和中心语之间。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②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③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④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⑤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三)动词,到……去。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②停数日,辞去——告别

③不辞劳苦——推托

鄙:

越国以鄙远——“边邑”

①边远的村邑,边疆地区。彭端淑《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②浅陋、目光短浅《左传·曹刿论战》: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轻贱。《孔雀东南飞》:“人贱物亦鄙,不足留后人。”

④鄙薄,轻视。司马光《训俭示康》:“孔子鄙其小器。”

⑤粗俗——言语粗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