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答题知识点、模板大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专题
一、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

二、人物形象分析:
1、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①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手法为“衬托”)
②环境衬托,通过人物所处的环境(自然的或社会
的)来烘托性格。

2、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①外貌、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
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
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B、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③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
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④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3、解题技巧与答题格式
①人物性格特征归纳
首先要确定人物身份,阐明其代表性、象征性。

答案组织格式:某某某是一位什么样的(一般为形容词,表示此人性格特点的词,如勤劳、简朴等。

)什么人(表示人物身份的,如农民、工人、诗人等),或者某某某是什么阶级(如:农民、工人、诗人)的代表、象征、缩影等。

一般用判断句。

其次如果题目要求简要分析的话要分条阐述。

答案组织格式:分论点(表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形容词,如勤劳、俭朴等。

)加上论证所需例子(一般是文中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具体句子)
例如: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答题要点:
父亲是中国老一辈农民的代表
人物身份拔高主题意义
勤劳,直到临终念念不忘的还是锄头、庄稼、收割
分论点论证勤劳的例子
节俭,对自己十分悭吝,舍不得乱花一分钱
分论点论证节俭的例子
善良,与世无争,惟一的祈求是过上安稳的日子
分论点论证善良的例子
精神上贫困,关心却弄不明白国家大事
分论点论证精神上贫困的例子
②人物描写的方法
首先确定哪些是直接描写,哪些是间接描写。

如果是直接描写,要说明小类别(如果是同一种描写要细看前后有何变化,及其原因),然后看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间接描写的话看是通过人还是环境来衬托,然后确定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例如: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

(特征加身份)对比法。

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

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③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文章主题,也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为什么要写这个人)首先要高度概括故事情节(什么人什么事)。

其次揣摩作者的态度:表现了什么,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赞扬什么还是批判什么,最好从正反两个方面答题)例如: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

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美丽、纯朴、灵性。

本文通过描绘一对青年情侣约会的情景,(故事梗概)
表现了山村青年男女纯朴的爱情之美。

(赞美)
三、故事情节
1、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
时间、空间,
2、情节的作用
⑴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⑵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⑶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⑷照应前文。

⑸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⑹刻画人物性格。

⑺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3、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4、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
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
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
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
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
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
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5、答题格式
①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②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③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四、环境描写
1、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作用
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处所、背景等。

揭示社
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的位置)
②渲染气氛(氛围),为后边的内容做铺垫。

(一般放
在开头或中间的位置)
③烘托人物心情、(像兴奋喜悦,忧愁感伤,沮丧,绝望
等等)秉性、气质和志趣爱好等(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一般放在中间的位置,如《林教
头风雪山神庙》中风雪的描写推动情节发展)
⑤深化作品主题。

(一般放在结尾的位置)
⑥暗示和象征。

例如:一九七零年春天。

一场冰雹,把棉苗打成光秆。

可是,棉苗不管枝断叶残,仍然顽强地继续抽芽。

就在这时候,大病初愈的吴吉昌拄着拐棍出现在村头。

人们三三两两兴奋地传告着:老汉又站起来了!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这里的描写显然不单纯为了刻画当时的自然环境,而更多的是为了象征和暗示吴吉昌老人在遭受迫害的情况下,为了完成总理的嘱托,顽强不屈,忘我工作的献身精神。

3、答题格式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
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
(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五、表达技巧
1、常用写作手法(技巧)
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象征、类比、虚实结、渲染烘托。

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
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
①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②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③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④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2、写作手法的作用
铺垫:交代事物发生的原因或基础,显示事物发展的
必然等。

渲染:对其他事物细致描写,以突出主要表述对象。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主要作用是突出某种事物的特点,描写另外一种相似或相对的事物,起
到陪衬或对照的作用。

类比:根据事物特征的相似性,以一种事物的显性特征而推知另一种事物也具有可能相似的结论。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志向,多以托物志的手法表现。


扬抑:对某种事物的态度有表扬和批评,为使行文曲折有波澜,往往对描写的事物或先扬或先抑,
然后再抑或扬,以表达喜欢、赞美或批评、讽
刺的情感。

3、叙述人称的选择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4、细节描写的作用
①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追求、爱好。

②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

③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

④典型的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⑤典型的环境可以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⑥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影射。

5、小说结局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⑴出人意料的结局。

好处(思维方向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以作了埋伏。

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⑵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好处(思维方向):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的愚昧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⑶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④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

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6、小说开头常见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⑴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

②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⑵写景法。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渲染气氛。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