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艺术特色
研究苏轼诗词的文化意义
苏轼诗词的文化意义苏轼,这位北宋时期的文坛巨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词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苏轼诗词的文化意义,从多个方面探究其价值和影响。
一、苏轼诗词的艺术风格苏轼的诗词风格独特,既有豪放奔放的特点,又有婉约细腻的一面。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题西林壁》一诗中,苏轼通过描绘庐山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这种以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成为了苏轼诗词的一大特色。
二、苏轼诗词的思想内涵苏轼的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
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感悟,表达了自己对宇宙、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和见解。
例如《赤壁赋》一文中,苏轼通过描绘赤壁之战的历史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种思考不仅具有哲学性,也具有人文性,对于后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苏轼诗词的美学价值苏轼的诗词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他的作品不仅表现了自然美、艺术美,还表现了人性美、道德美等方面。
他的诗词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诗中,苏轼通过描绘明月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感慨。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四、苏轼诗词的社会影响苏轼的诗词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同时也传达了自己对社会的思考和批判。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诗中,苏轼通过描绘密州的景色和狩猎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这种批判精神在当时的社会中是十分罕见的,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社会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五、苏轼诗词的文化传承苏轼的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
苏轼的诗词风格特点精选
宋代是中国古典文学开展的一个转折期,无论是传统的诗、文,还是新起的词、小说、戏曲等,都得到了全面的开展。
在这其中,宋诗在经历了唐诗繁荣的难以逾越的巅峰之后并未停滞不前,而是在学习唐诗的根底上,进行开拓、创新,开辟了诗歌新的开展道路,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点。
在对宋诗进行开拓、创新的过程中,宋代诗坛上的许多大家都在做着努力。
而在两宋诗坛上,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当属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陆游。
其中,苏轼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渊博的学识积累,加之以文人自觉的创新意识,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诗歌特点,开创了一派诗风。
他的诗歌创作既表达了宋诗的特点,又少有宋诗所存在的缺陷和流弊,使得作为不同于唐音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宋调得以正式确立,建立了不同于唐诗的诗学标准,变唐立宋,创造了中国诗歌史上继唐诗之后的又一辉煌。
可以说,苏轼是宋调形成的集大成者,苏轼诗称得上是宋诗的典范,他的诗歌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寓物托讽,借古讽今苏轼比拟重视诗歌的社会作用,主张诗歌能够“寓物托讽,庶几流传上达,感悟圣意。
〞〔?乞郡札子?〕[1]因此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苏轼也写了一些政治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极富有现实性,鲜明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一个文人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和痛苦的同情,以及对黑暗政治的揭露与批判。
如?荔枝叹?这首诗,苏轼借杨贵妃爱吃荔枝所引发的劳民伤财的史实来挖苦当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
该诗前八句以唐贵妃杨玉环因爱吃荔枝而劳师动众,导致“惊尘贱血流千载〞,借此来揭露上层统治者的骄奢享受是建立在对百姓的压迫和奴役之上的。
“至今欲食林甫肉〞道出了百姓对上层统治者的极其愤怒之情;“无人举觞酹伯游〞暗指现实社会敢于讲真话的人太少,因此苏轼高呼祈求天宫能够怜惜百姓,上层统治者莫再骄奢淫逸,希望老百姓能够风调雨顺、不受疾苦,表现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美好社会的愿景。
最后八句由荔枝写到茶,再写到花,直截了当的指出了统治阶级权臣、官僚为讨皇帝欢心而“争新买宠各出意〞的丑恶鬼脸。
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分析
苏轼是北宋文坛革新的杰出领袖,也是宋代乃至中国历史上一个全能的文学天才。
他在文学理论上强调“文”、“艺”并重,丰富了美学理论;他的文艺散文,以隽婉的风格和流畅的笔调,显示出诱人的艺术境界;他的诗歌思想深邃,技巧纯熟,代表了北宋诗歌的最高水平;在词章创作方面更显示了无以伦比的艺术才华,他“以诗为词”,提高了词的表现力,不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写下了豪放与旷达的千古绝唱,开创了豪放词派,而且“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把宋词浓丽深婉的特色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前人多将苏词归于豪放一派,其实苏词风格是多样化的:既超迈豪放,又至情深婉;既放达深旷,又隽秀清逸。
本文仅就其词风的豪放、婉约与清旷进行初步的分析论证。
一、气势恢弘、激情磅礴的豪放风格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是豪放词的代表,他能够借助瑰丽恢宏的意象来抒发慷慨豪情,将充沛激昂或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并开拓了词的写作范围。
(一)气势磅礴、场景宏阔雄壮气势恢弘。
苏词的豪放词有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的特点。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一首著名的豪放词,磅礴的气势、壮美的场景、雄浑的境界,正是豪放词风的体现。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赤壁的景色,前三句,仿佛是描述远景,长江水浩浩荡荡,滔天波浪如大浪淘沙,送走了一代风流人物;次三句,描写近景,目光投向赤壁古战场;上片最后两句,是上片景物描写的总结。
下片怀古,词人抓住周瑜年轻有为的主要特征,塑造了他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并由此联想到自己华发早生,功业无成,不免产生人生如梦之感。
总体来看,这首词从江水的东流,感受到时光的逝去,进而把江山与人物合写,使“江山如画”与“风流人物”都得到形象的表现,写得雄浑豪放,气象恢弘,堪称历代咏史怀古诗词之绝唱,亦开后世豪放一派之先河,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苏轼和他的诗词
苏轼和他的诗词篇一:苏轼和他的诗词:才情横溢的一代文豪在宋代文化的璀璨星河中,苏轼无疑是一颗最为耀眼的明星。
他以独特的才情、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创作出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出生在眉州眉山的一个书香世家。
他的父亲苏洵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母亲则出身名门,通晓经史。
这样的家庭背景,为苏轼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苏轼的诗词充满了灵性和智慧。
他的作品不拘一格,既有豪放奔放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有细腻如丝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他善于通过独特的视角和鲜活的描绘,展现出自然风光和人生百态。
同时,他的诗词中也充满了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
苏轼的诗词成就不仅体现在其艺术价值上,更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他的作品往往寓意深刻,充满了对人生、命运的哲理思考。
他在《赤壁赋》中写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西湖的美景,同时借景抒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自然的深刻体悟。
苏轼的诗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激发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的追求。
他的作品不仅在宋代广为流传,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
他的诗词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在评价苏轼和他的诗词时,我们不仅需要欣赏他卓越的艺术成就,更要理解他作品中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
苏轼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挑战,然而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坚韧的精神风貌,用他的诗词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苏轼的诗词是宋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
通过深入研究和欣赏苏轼的诗词,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宋代文化的精髓和历史背景,同时也能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的追求。
总的来说,苏轼和他的诗词是中国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
浅析苏轼诗词特点
浅析苏轼诗词特点一、苏轼的生平背景1. 家世背景苏轼的生平背景主要包括家世背景。
苏轼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他的祖父苏洵和父亲苏辙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苏轼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的家庭环境对他的文学才华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在家世背景的熏陶下,苏轼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的诗词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闻名于世。
苏轼的家世背景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观念提供了重要的影响。
2. 教育经历苏轼的教育经历对于理解他的诗词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苏轼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家境优渥,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的父亲苏洵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对苏轼的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苏轼从小就展现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他的父亲亲自教导他读书写字,并引导他接触古代文学作品。
在教育方面,苏轼先后就读于舒州、陈州和开封府的学校。
他在学校里学习了经史子集,掌握了扎实的文学基础。
尤其是在古文和诗词方面,苏轼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和才华。
他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吸收能力非常强,能够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除了正式的学校教育,苏轼还通过自学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学知识。
他广泛涉猎各种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经典和当时的新作。
他善于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成果,同时也能够创新和突破,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总的来说,苏轼的教育经历为他的诗词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自我修炼,培养了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创作能力。
这些教育经历使得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深度和内涵,同时也展现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人情感。
3. 官职经历苏轼的生平背景主要包括他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和早年生活。
其中,官职经历是苏轼生平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苏轼在官场上历经多次升迁和贬谪,这些经历不仅影响了他的诗词创作,也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官职经历可以追溯到他的早年,他曾先后担任过江宁府教授、太学博士等职位。
分析苏轼豪放诗词的艺术手法
分析苏轼豪放诗词的艺术手法苏轼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文学艺术家,他的散文、赋、诗、书画都有很高的造诣,并具有独特的风格。
他的词突破了晚唐、五代的巢臼,一扫绮丽柔靡之习,开创了北宋词坛豪放的词风。
苏轼现存三百四十余首词,各种风格的豪放词仍居少数,现存苏词绝大多数仍属于婉约词。
但他的豪放词题材扩大,思想内容与形式都独具特色,尤其风格多样:以散句入词,以诗入词,开创苏词之沉郁,飘逸、旷远、绮丽、豪放、清雄、刚健、开朗,联想丰富,比喻新奇,用笔挥洒自如,自由张扬个性,创新意识浓郁。
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之他那广阔的胸怀,豪迈的性格,一步入词坛,立刻给词坛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一般认为,苏轼是从杭州通判开始创作词的。
《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潮》是可以准确系年的苏词,它已突破了词言情的藩篱,开始表现出苏词的豪放本色。
在密州及其以后,他就更自觉地创作豪放词。
《江城子密州出猎》标志着他的豪放词的成熟;《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是豪放词的千古楷模。
一豪放词中的真情真率自然是中国古典抒情诗的传统之一,也是历代多数诗人的美学追求。
优秀的抒情诗无不发乎性情,出乎自然,词更如此。
况周颐云:真字是词骨。
情真、景真,所作必佳。
(在晚唐五代,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词,娱宾遣兴的席间即兴之作居多,专写娼楼歌妓的娇柔之态和勾栏瓦舍的男女调笑,感情多浅露轻浮,缺少一种严肃真挚的情意。
这一风气直贯北宋,无论欧、柳、周,一概难出其藩篱。
苏轼则不然,他的豪放词大部分都言志抒怀,是内在感情的凝聚,是心灵世界的外在投影。
心中辗转翻腾的情调波澜,使其不能不为词。
且看《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首先就从大处着笔,总写长江,由江水触发千古幽情。
苏轼词之风格
3.特性:独创性 稳定性 多样性 4.风格形态:简约——繁丰 刚健——柔婉 平淡——绚烂 谨严——疏放 5.成因: 在主观上,艺术家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 思想观念、艺术素养、情感倾向、个性特徵、 审美理想的不同,必然会在艺术创作中形成 不同的风格,即“风格即其人”。 在客观上,艺术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必然要 受到其所隶属的时代、社会、民族、阶级等 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
其次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词之风格
一、风格解读
1.概念:是一个时代、一个流派、一个作家在艺术 品中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的有代表性的面貌。 风格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特色,是通过艺术品所表现 出来的相对稳定、内在、反映时代、民族或艺术家 的思想、审美等的内在特性。 2.本质:是艺术美成熟的最高而集中表现,既是一 个作家创作成熟的标志,也是一部作品达到较高的 艺术造诣的标志。
这是他写来悼念原配妻子王弗的“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短松风”抒发出作者深挚、凄恻、哀婉、缠 绵的情感。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阕写词人对亡 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阕记述梦境, 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上阕记 实,下阕记梦,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 本词的悲伤基调。既写了王弗,又写了词人 自己。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 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 寄寓着真淳。这首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 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三)婉约词风 婉约即委婉含蓄,文辞的柔美简约, 悠扬婉转,表现 细腻,格调高远典雅,意境清新蕴藉。在取材上,多 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情;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含蓄蕴 藉的方法表现情绪。 苏轼打破了以前婉约词以艳情为题材的范围,将婉约 词推向了高雅的文学殿堂,在内容上去浮艳多雅致, 形式蕴藉雅正,需要秀丽清新,情思曲折真切。 如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茶诗艺术特色探析
苏轼茶诗艺术特色探析
苏轼是宋代杰出的文学家、茶学家,开创了以茶会——以茶会文化传播以及茶诗艺术创作的传统。
他的茶诗艺术用语优美,结构紧凑,构思深奥,词藻清新,大多反映了宋代社会生活氛围,以及苏轼的茶爱情思考。
他的茶诗艺术特色可以分三个方面来探析:
一是自然描写。
苏轼喜欢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灵感,诗词中蕴含着庄重、恬静、凝重的自然气息。
他的“侏儒游园”中的“落红渺无隄,萧飒秋雨里”,叙述的是微雨点滴中绿叶悠远的秋色,语言结构极其优美,蕴含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把握。
二是社会活力。
苏轼茶诗也体现了宋代社会充满活力与文化浓厚之状,诗句中抒发了宋代爱情传说中的浪漫主义,比如他的“前溪”里,“寄言日暮风,归燕双飞来”来叙述了谁爱情的殷切等待,紧紧抓住读者的心弦。
三是道家文化润色。
苏轼的茶诗艺术借鉴了道家的哲理思想,结合宋代的文化,浓缩成一种诗歌。
“一游观”里,“白鸥尾恰舞,忽与芳草混”来叙述天地融合的完美,神韵流转,无不抒发出苏轼此种道家思想的深度。
总之,苏轼的茶诗艺术有如大海般深而迷离,他的文字中仍旧蕴藏着宋朝和谐文化的大气,是文学研究者深思和广蓝海之春。
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文化名人,其诗歌作品具有以下艺术特色:
1. 情感真实:苏轼的诗歌表达了他真实的情感,笔触细腻,感情深沉。
他对人生的感悟、对世事的思考以及对情感的抒发都体现在他的诗歌中。
2. 自然写景:苏轼擅长写作山水诗,他注重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通过细腻的描写、准确的表达传递出自然的美和情感。
3. 细腻的艺术表达:苏轼在诗歌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华丽。
4. 借古讽今:苏轼常常以古人的形象和故事来抨击当时的社会现象和人。
他通过借古讽今的手法,既展示了自己对时事问题的关注,又不失古典文化的底蕴。
5. 抒发个人思想:苏轼的诗歌常常有明显的个人情感和思想倾向,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评,展现了他独立思考和个性张扬的一面。
总之,苏轼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感人的情感表达,细腻的艺术表达,还充满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关怀,展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和独立的思想精神。
苏轼水调歌头的艺术特点
苏轼水调歌头的艺术特点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一首著名的宋词,凭借其华丽的文字色彩和深刻的哲理
思想,拥有诗仙之尊称。
《水调歌头》运用了诗词创作的一般技法,有其个人独特的艺术特点。
《水调歌头》最大的艺术特点是意象丰富。
凭借苏轼的积淀,阅读者会得到形
象丰满的感受:水月婆娑芳草中几片小船划起、兰叶衔丝的诗句如若看一眼又是寻寻觅觅,在觥筹交错中,小船在碧波荡漾;春恨旧时游令如梦,山暮吴宫离情望;不曾审金樽的心思游移,又是春回大地的灵动。
另外,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手法,能够令存在感增强,令阅读者有
一种神魂颠倒的心境,以至于看似现实题材,却有淡淡的幻境色彩。
而且表达运用了森罗万象的形式,以点带面,融蕴景物、唱出情感,营造了一个艺术的完美世界。
正是这种体现高度的艺术虚无主义的艺术特点,使得《水调歌头》被认为是宋
朝名篇中的精品作品,它让人经历无限悠然,也有一种唏嘘不已的感受,让人看到美女人性没有表面上美丽的假象,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风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苏轼的诗词的艺术特点
苏轼的诗词的艺术特点苏轼的诗词的艺术特点苏轼是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最具生命力,并且对后世作家产生极大影响的作家,他的诗词坚持现实主义的主题,内容丰富并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他兼收并蓄的同时还勇于革新,倡导了词之诗化,开创了豪放词风,反映了乐观旷达和执著超脱的情怀,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轼的诗词的艺术特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代的文学巨匠,开创了一代文风。
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数量最多。
苏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其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其中数量最多、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是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歌。
如《和子由渑池怀旧》、《游金山寺》等,作者往往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于自然景物之中。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抒发自己对人生踪迹无定的感叹和对往事旧迹的深切眷念;或以道路的崎岖隐喻自己仕途的坎坷。
二:另外还有一些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诗歌,虽数量不多,但都“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鲜明表现了诗人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
三:苏轼差不多还是第一个把农村题材引入诗词中的诗人。
在他以前,虽然有作家塑造了一批关于渔夫、浣女、莲娃的形象。
然而,那里的渔夫实在只是隐士的乔装,而农村少女则是被当作民间美人来描绘的。
虽然也不免渗入诗人自己的主观情趣,但他笔下的老农、村姑、幼童、渔人、船夫等,都有一种劳动者淳朴善良的品质。
他写田舍风光和农村习俗,也较有真切动人的泥土气息。
如《新城道中》,‘溪流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通过描绘乡间秀丽的景色和淳朴的民间习俗来表达自己希望人民富足的愿望。
概而言之,苏诗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立意高妙,深邃独到。
苏轼文章善于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寄托深远。
如他自己所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苏诗中数量最大,最富特征的是对基于深刻忧患而始终不妥协的表现。
一方面是命运无常、仕途坎坷的悲苦,一方面是超脱这种悲苦的旷达,二者相互纠结构成了贯穿苏诗始终的意识之流。
苏轼的诗词的艺术特点
苏轼的诗词的艺术特点苏轼是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最具生命力,并且对后世作家产生极大影响的作家,他的诗词坚持现实主义的主题,内容丰富并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他兼收并蓄的同时还勇于革新,倡导了词之诗化,开创了豪放词风,反映了乐观旷达和执著超脱的情怀,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欢迎阅读。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人,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学气氛的封建知识分子家庭,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代文坛人才荟萃,后人说到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时,会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苏轼身上。
苏轼以其作品的迷人魅力、以为人的爽直情感、以处世的乐观旷达,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生命力并且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的作家之一。
一、坚持现实主义的主题苏轼是一位关心民众,有志于经世济民的人,他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针砭和嘲讽的态度,在诗词创作中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
他入仕后勤于政务,又多次遭贬谪,有机会接触下层社会,常常把耳闻目睹的民间疾苦写进诗中。
如《送黄师是赴两浙宪》写水灾后江浙人民的艰难,《夜泊牛口》写沿江居民的生活苦痛,《吴中田妇叹》则反映了当时赋税深重,谷贱伤农的境况。
这些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轼对民众疾苦的关心。
苏轼的关心民众疾苦的诗词很多,作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对于人民的苦难,他不是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交织着强烈的爱憎感情。
他常常“作诗先自劾”,首先将诗歌作为自我批判的工具,而不是仅仅表达对他人的同情。
苏轼一生阅历丰富,诗词取材广泛,其社会政治诗在描写社会生活的广度方面,比起前人有着新的开掘和推进,反映了现实主义的创作主题。
二、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学者们一般认为唐朝以前的诗歌内容较窄,格局较小,明代李东阳说:“赖杜诗一出,乃稍为开扩,庶几可尽天下之情事。
韩一衍之,苏再衍之,于是情与事无不可尽”?譹?訛。
就创作风格而言,王安石、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诗作或许比苏诗更要突出、鲜明,但若论创作成就,苏轼则是出类拔萃的。
苏轼理趣诗词的特色
苏轼理趣诗词的特色
苏轼的诗词善于以深邃的思想内容及时相关的文字,调和情感表达,散发出强大的意境,具有浓郁的感染力。
苏轼诗词的主题以抒情伤感人性最多,叙事也特别的精彩,清新朦胧
的思维,也让每一句诗,都是苏轼奇异而诙谐的思想艺术。
他那抒情
的爱过,无人老去,正如歌颂爱的词语,伤感的叙事,或把遥远的思绪,与诗句精妙的勾连,都会让人深有感受。
此外,苏轼的诗歌在形象的表现上,也特别的丰富,有时是婉约淡雅,形象唯美;有时又是清新朦胧,节奏十分优美。
对于山水风物,瑶池
仙境,犹如生动的仙话,情感深刻而又联想广泛的象征意义,成就了
苏轼独特的意象表达方法。
结合作品分析苏轼诗词的艺术风格特点
结合作品分析苏轼诗词的艺术风格特点苏轼,北宋时期的大文豪,创作了不少诗词并流芳百世。
我们学过很多苏轼的诗词作品,你能结合他的诗词作品说说他的创作艺术风格吗?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苏轼诗词的艺术风格特点,希望对你有用!苏轼诗词的艺术风格特点苏轼的词创作是从他中年出任杭州通判时开始的,他最早的作品《浪淘沙·咋日出东城》和《南歌子·海上乘槎侣》,前者写春天之景,语言平易流畅,意境虽无过人之处,倒也清新可爱;后者写钱塘江潮,苏轼词的豪迈气概和诙谐风格微有端倪。
统观全局,苏轼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政治、情爱、农村三类作品。
苏轼是满怀热情投入到政治生活中的,但是不幸的家庭经历、多蹇的仕途命运、严酷的权力争斗使他蒙受了一次次打击。
在作品中,有对理想的热情,有落魄的郁愤,有逆境中的不甘沉沦,真实细致地反映了苏轼复杂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
苏轼还是"性情中人",无论是亲情还是友情,大都写得真切感人。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说:"东坡之词,纯以情胜,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私情耳。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①彭乘:《墨客挥犀》。
②见原词序。
③陆游:《老学庵笔记》。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此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 年)密州任上,距苏轼元配夫人王弗去世正好十年。
词的起片开门见山,直抒感慨,丝毫不用铺垫和渲染,将思念和盘托出,有不吐不快之势。
生死殊途,南北相隔;仕途的失意,人生的苦闷,满腑凄凉无处倾诉。
接下来退一步讲"纵使相逢应不识,"因为自己早已不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了。
下片写梦中相见,结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将无法排解的思念之情溶入连绵不尽的未来,更衬出未亡人的情真意挚。
苏轼诗词艺术特色
苏轼诗词艺术特色苏词在词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为词的的开拓了新天地。
苏轼以其奔放的才情,将词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怀古记游、写景咏物、亲情友谊、田园风光以及参禅说理等等,突破词“艳科的”定见,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
苏轼有意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以自由挥洒的文笔,定了大量风格豪放之作,开一代新词风。
他以诗境诗语入词,形成了苏词“以诗为词”的特点,同时也改变了词完全从司于音乐的地位,使词向独立的抒情诗体方向发展。
豪放是苏词的主体风格,而在豪放中时有旷达情怀的流露。
代表作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妈娇?赤壁怀古》。
抒发追求理想、热爱人生的美好感情。
如《水调歌头?怀子由》。
爱情词与咏物词的风格则以婉约见长。
如《江城子?掉亡》、《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词的内容:苏轼扩大了词的领域,用词来抒写生活情趣,政治抱负,身世感慨,亲友情谊,农村生活,咏物,谈禅,说理等,无所不宜.苏轼词的风格苏轼词以豪放为主,有名的有.在裏描写了赤壁战场的雄奇景色,周瑜,诸葛亮等英雄人物的形象,颢示了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建功立业的抱负.苏轼词虽以豪放为主,但还有清秀,穠丽,温婉,蕴藉的一面,如(莫听穿林打叶声)写得简淡.苏轼词不喜欢雕琢,善於吸收诗句入词,偶然也运用当时漱f语,给人清新朴素的感觉.特点:1.开创了豪放词风。
苏轼在婉约之外,大量地创作豪放词,开创了豪放词风,促进了词风的转变。
我们一般认为苏轼的豪放词能够借助瑰丽壮伟的意象,恢宏的意境来抒发其慷慨豪情。
苏轼豪放的艺术风格表现主要有三:一是将充沛激昂甚至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二是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慷慨豪迈的意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伟的场面取胜;三是以奔放雄豪的音调著称。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均体现出这一风格。
2.以诗为词。
水调歌头苏轼赏析
水调歌头(苏轼)赏析水调歌头,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首著名长调。
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苏轼词作中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对水调歌头进行详细的赏析,以揭示其深邃的艺术内涵和思想价值。
一、词人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中国文化史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文学成就极为卓越,诗、词、散文均有卓越的成就,尤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
他的词作风格豪放、意境深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背景介绍这首水调歌头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正赶上中秋这一不眠之夜而又“大醉”,于是他“作此篇兼怀子由”。
子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词前小序交待了作词的时间和缘由。
三、词文赏析1.词牌与题目水调歌头是词的一种形式,属于长调。
这首词的题目为“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点明了作词的时间、原因和背景。
2.词意解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两句词以问句开头,表达了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通过“把酒问青天”的描绘,展现出词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和洒脱的气质。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两句继续对明月进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几句词描绘了词人想要乘风归去,但又担心高处不胜寒的矛盾心理。
这反映了词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追求。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两句词描绘了词人舞动清影的场景,表达了他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同时,也表现了他超脱尘世的理想追求。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这几句词描绘了明月照在朱阁、绮户上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月光的赞美和向往。
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两句词表达了词人对月亮圆缺变化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感慨人生中有许多遗憾和无奈,但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态度。
古代诗词探究苏轼的豪放诗歌
古代诗词探究苏轼的豪放诗歌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他的诗歌作品被誉为豪放派的代表,散发出浓烈的个性与独立精神。
本文将探究苏轼的豪放诗歌特点,以弘扬他的文学价值与魅力。
一、艺术追求与生命态度苏轼的豪放诗歌表现出对自然、人生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他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结合,通过丰富的艺术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美、人生哲理和艺术创作的独特见解。
例如《赤壁赋》中写到:“放浪形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段文字展现了苏轼游历江南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变迁的深刻思考。
二、对时代追求自由苏轼生活在北宋中晚期,时代氛围压抑,社会规范严格。
然而,他以顽强的个性和独立的思考追求自由,诞生了一大批经典豪放诗作。
他以诗歌表达对时代束缚的厌倦,寄托自己对自由与独立的追求。
如《念奴娇·闲情》中写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首诗反映了苏轼处境的无奈,表达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三、形式与技巧的变革苏轼在豪放诗歌的创作过程中也有所探索,并不拘泥于古典的格律和体制。
他善于借鉴韵律、意象和形象描写等手法,打破刻板的诗歌形式,赋予作品更多的个性化特点和表达手法。
例如《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以“中国古代按阶梯笛子吹奏为秋调”为创作背景,选取独特的韵律和韵脚,拓宽了古典诗歌的表现形式。
四、内涵的丰富与多样苏轼豪放诗歌的内涵丰富多样,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有对人生、社会的思考与吐槽。
他以独特的语言表达出生活中的苦乐与感悟,使作品拥有了近乎现实的吸引力。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塞鸿飞射一声长,忽报人间曾伏虎。
龙虎风云会有时,交错鸷鸟与鳞鳞”将壮丽的景象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
五、影响力与传承苏轼豪放诗歌风格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与传承,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与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诗词散文
苏轼诗词散文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先生,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
他的诗词和散文作品广泛流传,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苏轼的诗词作品以豪放洒脱,自由奔放为特点,情感真实,语言流畅。
他的诗多写自然山水、咏史抒怀等题材,个人抒发自由不羁的心情,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赤壁赋》等。
苏轼的散文作品也非常丰富多样,内容涉及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
他的散文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常常以议论、记事、游记等形式展现,既有深刻的思考,又有细腻的描写。
著名的散文作品有《东坡乐府》、《乌台诗案》等。
苏轼的诗词散文作品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见解,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苏轼以诗为词的具体表现
苏轼以诗为词的具体表现引言苏轼(公元1037年-公元1101年),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政治家。
他以才情横溢和文笔雄奇而著称,以诗为词是他创作中的一大特点。
以下是苏轼以诗为词的具体表现。
表现1:融汇古典与时新苏轼将古代经典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融入到他的词作中。
他善于将传统诗词的句法和修辞手法与当时时代背景下的真实情感相结合。
通过以诗为词,他展示了对古典传统的尊重和发扬。
表现2:丰富的意象描绘苏轼的诗词作品以鲜明的意象描绘为特点。
他善于用丰富的比喻和形象化的描写来表达情感和境界。
他从大自然和人生中汲取灵感,创造出了许多深入人心的意象,使他的作品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表现3:抒发真挚情感苏轼的词作常常流露着他真挚的情感。
他以细腻的笔触和真实的描写,表达自己对爱情、友情、家国和人生的痴迷和思索。
他的词作充满了对人生苦辣悲欢的感慨,给人们带来了共鸣和感动。
表现4:音韵和节奏的把控苏轼对音韵和节奏的把控非常独到。
他的词作能够准确地运用平仄、押韵和调子的变化,使词的吟唱更加流畅和优美。
他善于运用诗的节奏感和韵味,让人们在朗诵或演唱中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他的情感表达。
表现5: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苏轼的词作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他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历,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人与世界的关系。
他的词作中透露出对生命、人情世故和人与自然关系等话题的深刻思索,使他的作品更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
结论苏轼以诗为词的具体表现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杰出的文人所展示的才情和独特风采。
他通过融汇古典与时新、丰富的意象描绘、真挚情感的抒发、对音韵和节奏的把控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独到的创作手法在词作中展示了自己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苏轼的以诗为词的创作独具特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苏轼写的诗评价精选
苏轼的诗词均感情豪迈奔放,胸襟开朗洒脱,我们看看下面的相关资料,大家了解一下吧!一、豪放风格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
他以充分、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二、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
三、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粹深婉,风格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开展。
他的诗词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篇章最多,或想象丰富,或气势雄浑,或清新隽美情致盎然,最能代表苏诗的艺术成就。
他的表达对事物见解的诗,被认为最能表达宋诗的理性特征,诗中通过艺术形象说理,蕴含丰富,新鲜有趣。
苏轼的词相比他的诗有更大的艺术创造性。
他突破了以前离愁别绪、男女恋情的老套,将悼古、怀旧、记游、说理等诗材皆纳入词的表达范围,给词以更深广的意境,一改晚唐五代词家的婉约之风,开创了词的豪放一派。
?水调歌头中秋?从梦想天堂的不胜寂寞凄冷,转向寄情于人间的天长地久。
?念奴娇赤壁怀古?借赤壁旧址的壮观景象、古人的英雄气概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
这两首词皆写于作者失意之时,“人生如梦〞的消沉之调不免时而可闻,但它毕竟难掩苏词激情奔放、达观洒脱、恢宏阔大的主弦律的高亢之音,是最能代表苏词风格的品。
苏轼的诗。
苏轼的文学作品中比例最大的就是他的诗。
他一生经历了从仁宗皇帝到徽宗皇帝的五个时期,足迹普及各大州郡,远至边陲和海南儋耳。
一生中虽有志得意满之时,但更多的是多舛的命运,十分坎坷,尝尽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
他把“一肚子不合时宜〞的思想,以及对故土美丽山川的追忆、对亲友的思念、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全都在诗中得到吟咏。
其中最富有影响和感染力最强的就是他的言志抒怀诗和对自然风光的吟咏。
这些诗除了排遣内心里的惆怅和愤懑之外,还把佛老的随缘自适的思想也表现得非常淋漓。
像“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都是他在,诗中反复吟咏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诗词艺术特色苏词在词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为词的的开拓了新天地。
苏轼以其奔放的才情,将词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怀古记游、写景咏物、亲情友谊、田园风光以及参禅说理等等,突破词“艳科的”定见,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
苏轼有意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以自由挥洒的文笔,定了大量风格豪放之作,开一代新词风。
他以诗境诗语入词,形成了苏词“以诗为词”的特点,同时也改变了词完全从司于音乐的地位,使词向独立的抒情诗体方向发展。
豪放是苏词的主体风格,而在豪放中时有旷达情怀的流露。
代表作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妈娇?赤壁怀古》。
抒发追求理想、热爱人生的美好感情。
如《水调歌头?怀子由》。
爱情词与咏物词的风格则以婉约见长。
如《江城子?掉亡》、《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词的内容:苏轼扩大了词的领域,用词来抒写生活情趣,政治抱负,身世感慨,亲友情谊,农村生活,咏物,谈禅,说理等,无所不宜.苏轼词的风格苏轼词以豪放为主,有名的有.在裏描写了赤壁战场的雄奇景色,周瑜,诸葛亮等英雄人物的形象,颢示了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建功立业的抱负.苏轼词虽以豪放为主,但还有清秀,穠丽,温婉,蕴藉的一面,如(莫听穿林打叶声)写得简淡.苏轼词不喜欢雕琢,善於吸收诗句入词,偶然也运用当时漱f语,给人清新朴素的感觉.特点:1.开创了豪放词风。
苏轼在婉约之外,大量地创作豪放词,开创了豪放词风,促进了词风的转变。
我们一般认为苏轼的豪放词能够借助瑰丽壮伟的意象,恢宏的意境来抒发其慷慨豪情。
苏轼豪放的艺术风格表现主要有三:一是将充沛激昂甚至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二是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慷慨豪迈的意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伟的场面取胜;三是以奔放雄豪的音调著称。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均体现出这一风格。
2.以诗为词。
所谓以诗为词,就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3.突破了音律的束缚。
苏轼“以诗为词”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由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苏轼写词只求阅读而不求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虽然也遵守音律规范但不拘不于音律。
因此,苏轼作词时挥洒自如,即使偶尔不协音律也不在所不顾,因此受到其后陆游,李清照等人的诟病。
4.苏词的语言创新。
苏词语言风格为清新朴素,他多方面吸收古人语言精华,化用前人语言入词,还运用口误、虚字入词,丰富词的表现力。
如这首《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
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时年仅二十一岁,深得欧阳修赏识。
仁宗初读苏轼兄弟文章,退而喜道:“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时宋王朝积弱,苏轼主张“洗荡振刷而卓然有所立。
”,力主兴革。
熙宁初,王安石变法。
苏轼反对新法,故离京赴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官。
元丰二年七月,因一些新党分子诬陷他的诗句讽刺新法,被捕入狱,险些丧命,此即“乌台诗案”。
出狱后,被贬黄州。
期间开辟荒地,自号东坡居士,写出了很多伟大的作品。
哲宗元年(1086),召回朝为翰林学士。
因不同意司马光“专欲变熙宁之法,不复较量厉害,参用所长”的全盘否定新法的做法,遭旧党排挤。
先后任杭州,颖州,扬州,定州等知州。
昭圣元年,新党再执政,又被远贬惠州,儋州。
元符三年(1100),徽宗即位,赦还。
建中靖国元年(1101)六月,卒于常州。
苏轼思想比较复杂。
政治上以儒家为主体,对人生的态度上又以佛老为指导。
既有积极入世的精神,又有超旷出世的胸怀。
这种思想决定了他处顺境不流于逸乐,处困境也不陷于颓废。
他的一生虽然在政治上失败,却也造就了一代的文学巨匠。
苏轼是个博学多才的作家。
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
他的文章和父,弟称三苏,入唐宋八大家。
他的书法入宋四家。
他的词独辟蹊径,高出人表。
打破了“诗言志,词言情”的传统,从内容和形式上解除了词的各种束缚,使词成为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文学形式。
《四库全书》提要云:“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亲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白居易;至苏轼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一派。
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
故今日尚与花间一派并行,而不能偏废。
”作为一个全能艺术家,巨儒政治家,一个刚直率真,放荡不羁的文人,一生的曲折不尽言表。
自年轻还朝起用,谄害,贬谪,起用,再遭谄害,再被贬谪,十多年中,似乎什么不公的事他都遇到了。
对苏东坡这样的一个有浪漫性情的文人来说,坎坷人生必会带来有魅力的诗文。
于是,最沮丧的时期,东坡写出了最好的作品,他的诗词达到了成熟时期。
愤怒过去了,尖酸也暂时过去,留下满心安详与去意。
古往今来,似乎愈是才高八斗,壮志满怀,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其生平就愈是坎坷得让人心疼。
而面对频频袭来的动荡激流,有人默默“归岸”,欲“了然万事,虚纳万境”而“独长醉”,有人做中流砥柱而“长年醒”,有人独立不惧,潇洒自适,且醉且醒。
东坡自能在人生的激流起宕中遗世独立,岿然于天地。
几经沉浮后,伟大的心灵也感到了人生的无奈,东坡力求精神解脱,而当时,盛行的老庄禅学思想无疑给了他一线希望。
在这样的超脱世俗的境界中,他追求适性而为,向往豁达平静的生活。
“道丧士失己,出语辄不情。
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
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
身如受风竹,掩冉从叶惊。
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
”“蠢蠕食叶虫,仰空慕高飞。
一朝傅两翅,乃得黏网悲。
啁啾同巢雀,沮泽疑可依。
赴水生两壳,遭闭何时归?二虫竟谁是?一笑百念衰。
幸此未化间,有酒君莫违。
”苏轼在理想与现实矛盾的面前的自我宽解了。
“十年归梦寄北风,此去真为田舍翁”,他要在安详优美的环境中欢度余年,似乎有饮酒蛰伏,一醉方休的感叹。
但他并非真醉,醉的是对苦难,对迫害的心态,他“渺观大瀛海”,何等雄阔之气。
于是,他愈是恬然自适,自求解脱,用表面的超脱掩盖内心的痛苦,就愈发显现他的乐观倔强,他的无比旷达之胸怀,也愈发让人钦佩,为之震撼。
“鲜鲜霜菊艳,溜溜槽床声”,东坡留下了他的灵魂欢欣和心智的乐趣。
且醒且醉之间,惟有一颗永远跳动的心。
同时,作为政治家兼艺术家的苏轼既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
不幸的是他经历了太多的人生坎坷,幸运的是正是这不幸孕育了他的诗才,使他在词的创作上树起了一座崭新的丰碑,开创了词作的另一个先河,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
关于苏轼词的艺术特色,历来争论较多,大致有四类。
一曰“豪放”,二曰“韵秀”,三曰“清雄”,四曰“情深、思深、真率”。
就“豪放”而言,苏轼一生作词约三百余首,其中早期约六十二首,由于受张子野的影响就很典雅,中、后期也有相当数量的作品并不豪放。
而“情深”、“思深”、“真率”无独苏轼如此,白居易、陆游、辛弃疾等何尝不如此?而用日本学者西纪昭的话来说就是:“苏词特色,一言以蔽之,‘子瞻以诗为词’。
”王灼《碧鸡漫志》说:苏轼“以诗为词”是给宋词“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晚唐五代,词作为歌舞樽前以助娇娆的享乐手段,与艳情结下了不解之缘。
西蜀欧阳炯的《花间集序》说得明白:“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
……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案香檀。
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
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风。
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
”而宋人陈世修《阳春集序》更记载得清楚:“金陵盛时,内外无事,朋僚亲旧,或当宴集。
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倚丝竹而歌之,所以娱宾而遣兴也。
”甚至在当时人们看来,这是词之为词的本性所在,“不着些艳语,又不似词家体例”(沈义父《乐府指迷》)。
欧阳炯有一首描写南国田园清新优美风光的小词《南乡子》:“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
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
——树底纤纤招素手”。
笔触之最终一点还是落于纤艳之“素手”。
由此看来,“词为艳科”是晚唐五代普遍的思维定势。
宋初,经过五代特别是较早的西蜀的一段泛滥,词作为放荡妖艳的形象更深深印在人们的心中,就连讽刺柳永“彩线慵拈伴伊坐”的晏殊,词作中也处处是“一曲细丝清脆,绮朱唇,斟绿酒,掩红巾”和“慢引萧娘舞袖回”的浅斟低唱。
力倡“究古明道”的欧阳文忠公,更有“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双鸳鸯字怎生书”和“却待更阑,庭花影下,重来则个”的缠绵小调。
至于柳永,词的内容稍有扩展,都市的繁华生活,市民的思想意识,失意文人的牢骚不满,下层妇女的不幸遭遇等,作为新的题材,在他的作品中时有出现,但作为柳词主调的,仍是儿女私情。
可以说,词成了文人们不可抑制的情欲的宣泄工具。
只有到了苏轼,才使宋词走上了“向上一路”。
他不像柳永那样自甘小道,也不像晏殊那样自我分裂,而是从观念本身来一个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提高词品。
其具体方式就是把词拉向诗,使“艳科”“小技”焕发出诗一般的正统的光辉。
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以诗为词”,或者叫用词来写向来属于“正统”的诗歌才涉足的各种严肃而又“浮艳”,简单而又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可以拿李清照与苏轼作一简单比较,从中看出他是怎样“提高词品”,“以诗为词”的。
在文学史上,李清照以词著称于世,但她也写诗。
不过,有关时事政治、咏史怀古等重大题材,一般吟之于诗,个人的悲欢离合,咏花惜春等小题材一般赋之于词。
这就使得她的诗大都政治倾向鲜明,且悲壮豪宕。
我们试读她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仿佛看到一个拍案而起的怒目金刚。
朱熹在评价她的《咏史》诗时曾说:“中散非汤武得国,引之以比王莽。
如此等语,岂寻常女子所能。
”(《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而她的词由于题材狭小,人们却感受不到半点“豪壮”之气,有的是似水柔情。
比如她的《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细腻逼真地写出闺中思妇的心理状态,在感情的真实性和深刻性上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此种情怀在她的诗中是找不到的。
胡云翼《中国词史大纲》评价说:她的词“是最能够表现女性的优美的情调的。
以前一切男性词人所代写的‘闺情’,所代写的‘妇人语’,放在清照之前,都要黯然于色”。
与李清照不同,苏轼的词与他的诗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风格,大都基本相同或相近。
我们试读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可见其中年“老夫”无比豪壮的气概,以及保卫边疆,打击敌人的一腔壮志豪情。
读他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可见其不怕风雨,在逆境中怡然自得的那种“任凭艰难险阻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气度”(萧士杰《唐宋词导读》)和听任自然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