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初中地理七下《4.4.0第四节 交通运输》word教案 (2)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3](https://img.taocdn.com/s3/m/e80d544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5.png)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四节交通运输》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掌握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以及认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和战略规划。
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交通运输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对于一些专业的术语和概念可能较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来分析交通运输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认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和战略规划。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业的关注,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
3.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和战略规划。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分布。
2.案例分析法:运用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分析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交通运输案例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交通运输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基本情况。
第4课《交通运输》教案
![第4课《交通运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d4e16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77.png)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4课《交通运输》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目前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
技能目标: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目前主要有哪些交通运输方式吗?它们各自拥有什么特点?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交通运输》;
二、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
师:课件出示我国交通运输情况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我国目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师:通过学习,刚才我们了解了我国目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和它们的特点。
师:现在请同学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我们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进行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交通运输》说课稿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交通运输》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969514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2.png)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交通运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布局及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线和运输枢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优缺点,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地图的基本阅读和分析能力也有一定的掌握。
但学生对交通运输业的系统认识尚不足,对交通运输方式、布局和枢纽等内容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交通运输业的概念、地位和作用;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优缺点;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图、析图、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业的关注,增强环保意识,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交通运输业的概念、地位和作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优缺点;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难点: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比较;交通运输布局及运输枢纽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结合板书,直观展示交通运输业的相关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发展成果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交通运输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1)交通运输业的概念、地位和作用:介绍交通运输业的定义,分析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优缺点:讲解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优缺点。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四章第四节交通运输教案3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四章第四节交通运输教案3中图版](https://img.taocdn.com/s3/m/739a4d5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b2.png)
2. 作业反馈:
(1)在批改学生作业时,重点关注学生对交通运输方式、综合交通运输网、交通运输业发展及影响因素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指出学生在知识理解、应用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交通运输业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1. 交通运输业的定义:交通运输业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在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进行运输和配送活动的产业。
2. 交通运输方式: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每种运输方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如铁路运输速度快、运量大,适合长距离、大批量的货物运输;公路运输灵活性高、门到门服务,适合短距离、小批量的货物运输等。
答案:优势:高速铁路速度快,运输量大,能有效缩短货物和人员运输的时间,提高运输效率。不足:高速铁路建设投资大,维护成本高,且对技术要求高。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高速铁路的发展能促进区域间经济交流和合作,带动沿线城市经济的发展,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 例题2:请分析水路运输在我国交通运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3. 综合交通运输网:综合交通运输网是由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组成的网络体系,通过互相衔接和配合,实现交通运输的高效、便捷和安全。
4.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影响因素: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受制于经济、地理、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分布、资源禀赋等因素都会影响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5. 交通运输业的地位和作用: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四章 第四节 交通运输教案 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四章 第四节 交通运输教案 中图版](https://img.taocdn.com/s3/m/5b63609408a1284ac9504302.png)
《第四节交通运输》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理解我国大力加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要性。
2.通过对比学习,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3.通过记忆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交通运输业的作用,掌握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2.了解中国铁路建设的成就,记住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以及主要铁路枢纽。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师:每年寒、暑假或节庆日,不少同学外出旅游,观赏祖国的名山大川,了解各地的民俗风情,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同学们,你们外出旅游时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呢?(……)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的“交通运输”。
一、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一)铁路(板书)1.我国的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说说铁路运输的特点。
(运输量达、连续性强、速度快、受天气等自然条件限制小)出示“中国主要铁路分布”,找出我国主要的南北和东西铁路干线。
小结:东西干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南北干线:京哈线京广线京九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主要的铁路枢纽有:北京,徐州,郑州,兰州,株洲,成都。
(二)公路出示:“中国主要公路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公路,看分布特点。
讲解:我国公路遍及全国,高速公路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在西部,特别是青藏地区,公路运输还是主要的方式。
(三)航空说说航空运输的特点?(速度快、安全、国际性)我国的航空运输以北京,上海,广州,香港为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航空业取得很大的发展,运输总周转量在国际民航组织成员国中的排名已由1978年的第37位上升到目前的前3位,初步确立了我国世界民用航空大国的地位。
(四)水路出示:“中国沿海主要港口分布图”,找出我国内河运输的主要地区和港口。
回忆我国的河流分布,找出松花江、长江、珠江等河流和哈尔滨、天津、上海、广州等港口。
总结:我国内河运输主要在南方地区,以长江和珠江为主,北方是东北的松花江。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四章 第四节 交通运输教案2 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四章 第四节 交通运输教案2 中图版](https://img.taocdn.com/s3/m/239af4de524de518964b7d78.png)
第四节交通运输【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比较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2、学会根据需要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使学生在探索中得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并初步学会应用地理知识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培养地理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身边的地理知识的学习,培养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比较、分析、归纳总结法。
【教材分析】一、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1)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2)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知识点多,内容较繁杂,尤其是文字材料较多,知识的内在联系性强。
教材结构特点:阅读材料多,提升学习能力的活动与案例提供较多,为教师选择合适的材料组织课堂提供了非常详实的资料,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引导学生发现地理规律并能够学以致用。
教材中的图片较少,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增加较多图片和资料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 1.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合理选择运输方式。
教学难点: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
四、【教学建议】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与锻炼,学生初步具有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特别对生活中的地理知识非常感兴趣,乐于主动探索和发现,初步具备探究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的能力和心理需求。
所以设计内容要多结合乡土地理和生活实际,设计探究性的问题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力争使学生学到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探索活动设计】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针对每种交通运输方式假定一个题目,小组抽签探究交通运输方式的在运量、运速、运价方面的特点进行研究,比较优缺点。
然后进行对每种交通运输方式进行归纳总结。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团结协作中获得知识,提高兴趣,加强学习信心五、【教学案例设计】整节课所设计问题及情境均以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为背景展开,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并能够在设置的情境中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四章 第四节 交通运输教案 中图版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四章 第四节 交通运输教案 中图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affad6102de2bd960588d0.png)
《第四节交通运输》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理解我国大力加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要性。
2.通过对比学习,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3.通过记忆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交通运输业的作用,掌握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2.了解中国铁路建设的成就,记住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以及主要铁路枢纽。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师:每年寒、暑假或节庆日,不少同学外出旅游,观赏祖国的名山大川,了解各地的民俗风情,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同学们,你们外出旅游时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呢?(……)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的“交通运输”。
一、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一)铁路(板书)1.我国的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说说铁路运输的特点。
(运输量达、连续性强、速度快、受天气等自然条件限制小)出示“中国主要铁路分布”,找出我国主要的南北和东西铁路干线。
小结:东西干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南北干线:京哈线京广线京九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主要的铁路枢纽有:北京,徐州,郑州,兰州,株洲,成都。
(二)公路出示:“中国主要公路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公路,看分布特点。
讲解:我国公路遍及全国,高速公路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在西部,特别是青藏地区,公路运输还是主要的方式。
(三)航空说说航空运输的特点?(速度快、安全、国际性)我国的航空运输以北京,上海,广州,香港为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航空业取得很大的发展,运输总周转量在国际民航组织成员国中的排名已由1978年的第37位上升到目前的前3位,初步确立了我国世界民用航空大国的地位。
(四)水路出示:“中国沿海主要港口分布图”,找出我国内河运输的主要地区和港口。
回忆我国的河流分布,找出松花江、长江、珠江等河流和哈尔滨、天津、上海、广州等港口。
总结:我国内河运输主要在南方地区,以长江和珠江为主,北方是东北的松花江。
地理七年级下中图版4.4交通运输教案二
![地理七年级下中图版4.4交通运输教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1c96690814791711cc7917a7.png)
地理七年级下中图版4.4交通运输教案二【教学目标】1、知道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2、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3、运用地图说明我国交通运输网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重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难点】交通运输的作用【学习链接】第一章第三节工业【学习过程】一、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读P27 表A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举例分析总结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二、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我国目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和管道。
铁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1.我国第一条铁路是,是由主持修建的。
2.我国铁路形成了、的分布格局。
3.【能力训练】实践: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读P29 D北京—上海铁路客运简明时刻表,为课本上的三个问题找到答案。
公路:我国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
1.公路运输的特点是。
2.“世界屋脊生命线”指。
3.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
航空: 1.我国的航空运输以为中心,共有条民用航线。
2.衡量一个国家交通运输方式现代化与信息化的重要标志是:。
3.读图H。
思考:①我国东西部交通运输网密度一样吗?②这种分布格局与我国人口分布是否相似?③影响这种分布格局的因素有哪些?三、交通运输作用1.学生讨论: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火车拉来的城市”是。
【学习检测】1.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里程迅速增加,因为高速公路运输有下列特点:()A.运输速度快,效率高B.适宜大距离运输大宗笨重货物C.运输费用低D.路线四通八达,可以“门到门”服务2.沿我国铁路干线,从乌鲁木齐乘火车到广州,路线最合适的是:()A.兰新——陇海——京沪线B.兰新——陇海——京九线C.兰新——包兰——京广线D.兰新——陇海——京广线3.下列四种运输方式中,速度最快、运费最高的是:()A.航空运输B.公路运输C.海洋运输D.铁路运输4.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一批急救药品从北京运往该地,应选择的合理运输方式是:()A.水运B.铁路C.公路D.航空5.现代运输方式多样,“西气东输工程”中的运输方式是:()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管道运输D.航空运输6.河网密集、水运发达的地区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B.东北平原C.华北平原D.成都平原7.山西煤炭出口到日本,其运输工具主要是:()A.汽车船舶B.汽车火车C.火车船舶D.汽车飞机8.贝贝一家暑假从郑州出发乘火车旅游,带回家的照片记录了他们在西安、兰州、吐鲁番等地的合影。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四章第四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四章第四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中图版](https://img.taocdn.com/s3/m/6bd2af75fc4ffe473268ab26.png)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四章第四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中图版一、教材分析:1、知识内容特点;本节的主要内容包括:(1)、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2)、铁路运输的特点与分布特征;(3)、世界主要铁路线;(4)、我国主要铁路线与铁路枢纽;(5)、公路运输的特点与我国公路建设的前景;(6)、海洋运输的特点;(7)、世界重要远洋航线;(8)、内河航运;(9)、航空运输。
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并列独立。
知识点多,比较繁杂,尤其是文字材料比较多,知识内在的联系性不强。
2、教材结构特点:包括正文、选学课文两大部分,阅读材料多,提升学习能力的活动与案例提供较少,但为教师选择合适的材料来组织课堂教学提供了比较详实的资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材料与现象发现背后的道理与规律。
3、图像系统特点:图片较少,需要教师增加较多图片或者统计资料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教学设计思想与方法:本节教学内容的主导设计思想是:探究学生最感兴趣的交通运输事物背后的地理规律与原理。
由于本节教材内容繁多,并为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提供了选择性,所以将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方向以及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交通运输方式作为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
运用案例探究—问题引领的教学方法,选择典型案例作为探究的对象,即,上海作为铁路公路河海航空综合交通枢纽,其形成和发展所受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以及对于区域联系和区域发展的作用是什么?通过探究上海这个与学生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交通枢纽城市,从而发现影响交通运输网中的点与线的发展与形成的因素,以及交通运输对上海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获得有用的地理。
设计阶梯性和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提高探究的效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2、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 3、海洋运输的特点与世界重要远洋航线;4、影响上海港布局的影响因素; 5、影响内河航运的因素。
(二)教学难点:1、海洋运输的特点与世界重要远洋航线;2、影响上海港布局的影响因素; 3、影响内河航运的因素。
中图版地理七下第4章第四节 《交通运输》 教案
![中图版地理七下第4章第四节 《交通运输》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ed60f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1.png)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四节交通运输教学目标1.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2.了解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分布、成就和作用3.能结合生活实际,根据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特点,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4.阅读地图、联系实际,说明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并能简要分析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初步培养从地图上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重点和难点重点:1.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2.在实际生活中能熟练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3.运用地图说明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4.学会查看分析交通线路分布图和列车时刻表难点:1.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2.我国铁路干线的空间分布格局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提问:同学们,寒假期间你外出旅游了吗?你外出选择的是什么交通运输方式?学生讨论回答:讲解:十一国庆小长假期间,外出旅游成为时下新时尚,右图就是十一期间八达岭长城景点旅游出现井喷现象,人山人海,车辆拥堵非常严重。
我们本解课就来学习与我们日常出行的相关知识。
板书: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四节交通运输一、交通运输的地位1.交通运输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利用暑假去北京游玩,我们可以乘火车、坐飞机、还可乘高铁。
(2)日常出行我们离不开各种交通运输工具。
2.交通运输的地位: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3.交通运输的发展过程:交通运输发展经历了由原来的手提肩扛到牲畜驮运,到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等三个阶段。
二、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1.定义:提问:什么是现代交通运输?学生回答:讲解:现代交通运输是指使用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个地方。
提问:读课本P23页第一段找出:我国目前主要有哪几种交通运输方式?学生看书回答:讲解:我国目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有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等。
2.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1)铁路运输:提问:读课本P23页第二段,找出铁路运输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讲解:铁路运输的优点是:①运输量大、运价低;②受天气影响小、连续性好、速度较快。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七年级下中图版第四章第四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七年级下中图版第四章第四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8e0c9630c22590103029d84.png)
第四章第四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中图版一、教材分析:1、知识内容特点;本节的主要内容包括:(1)、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2)、铁路运输的特点与分布特征;(3)、世界主要铁路线;(4)、我国主要铁路线与铁路枢纽;(5)、公路运输的特点与我国公路建设的前景;(6)、海洋运输的特点;(7)、世界重要远洋航线;(8)、内河航运;(9)、航空运输。
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并列独立。
知识点多,比较繁杂,尤其是文字材料比较多,知识内在的联系性不强。
2、教材结构特点:包括正文、选学课文两大部分,阅读材料多,提升学习能力的活动与案例提供较少,但为教师选择合适的材料来组织课堂教学提供了比较详实的资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材料与现象发现背后的道理与规律。
3、图像系统特点:图片较少,需要教师增加较多图片或者统计资料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教学设计思想与方法:本节教学内容的主导设计思想是:探究学生最感兴趣的交通运输事物背后的地理规律与原理。
由于本节教材内容繁多,并为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提供了选择性,所以将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方向以及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交通运输方式作为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
运用案例探究—问题引领的教学方法,选择典型案例作为探究的对象,即,上海作为铁路公路河海航空综合交通枢纽,其形成和发展所受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以及对于区域联系和区域发展的作用是什么?通过探究上海这个与学生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交通枢纽城市,从而发现影响交通运输网中的点与线的发展与形成的因素,以及交通运输对上海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获得有用的地理。
设计阶梯性和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提高探究的效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2、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 3、海洋运输的特点与世界重要远洋航线;4、影响上海港布局的影响因素; 5、影响内河航运的因素。
(二)教学难点:1、海洋运输的特点与世界重要远洋航线;2、影响上海港布局的影响因素; 3、影响内河航运的因素。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四节 交通运输 学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四节 交通运输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f1883acaaedd3383c4d3ca.png)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四节交通运输学习目标:1.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能够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及主要的铁路枢纽。
4.能结合生活实际,根据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学习过程:知识梳理一、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1.现在我国的铁路已经基本形成了纵贯______、横穿______的分布格局。
2.在缺乏铁路和水运干线的边远地区,________运输更担负着干线的重要任务。
尤其是________,在省际运输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______为中心,连接省际行政中心的重要城市的国内航空运输网。
4.我国东部临海,有通航条件的河流主要集中在________和______,而铁路的分布也是______少,______比较密集。
三、交通运输的作用交通运输就像______,把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
交通运输促进了______流通和______的流动。
要点分析:1.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及分布(1)我国铁路干线形成“五纵三横”的基本格局。
五纵:京沪线、京九线、京哈—京广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三横: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2)主要铁路干线分布如图:【例1】读“我国铁路干线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一趟列车从上海开往郑州,依次经过的铁路干线名称是________线和________线,这两条铁路干线交会处的城市是________。
(2)从上海选择最近路线坐火车到昆明,中间经过的省会城市有________个。
(3)图中铁路线①是________线,②是________线,③是________线,④是________线。
(4)我国南北向的铁路干线中经过省会城市最多的是________线,经过的省会城市中位于长江沿岸的是________,所属省区简称为________。
2.选择正确的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要从运价、运速、运量、运距等方面来比较分析。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4.4 交通运输 教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4.4 交通运输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395e1825c52cc58bd6beb3.png)
交通运输【教学目标】1.比较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根据需要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2.了解我国的铁路干线的分布,初步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
【教学重点】交通运输的作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教学难点】影响交通运输的因素,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
【教学过程】一、温故互查(对子组互查,教师抽查)1.我国主要工业基地有基地、基地、基地、基地。
2.我国工业基地的分布,表现出沿、沿、沿分布的特点。
3.高新技术产业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从业人员中人员所占的比例大;二是用于支出所占的份额大;三是复杂程度高。
二、导入读课本探索活动,思考:(1)你认为他选择哪种交通方式最恰当?为什么?(2)北京某中学暑假组织学生去上海考察,你认为选择哪种交通方式最恰当?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交通运输》。
三、自主学习自学过程(学生自己完成后,小组长组织核对答案,针对不会的或有疑问的问题组内讨论。
)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目前主要的交通方式有哪些?2.我国铁路运输已经基本上形成了怎样的分布格局,有哪些特点,以及我国目前重要的运输方式是哪种运输方式?3.我国公路运输的特点是什么?4.我国航空运输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是衡量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现代化与信息化的重要标志?5.我国现已形成以为中心,连接各省级行政中心和重要城市的国内航空运输网。
、、、是重要的国际航空港,能够联通许多国家。
6.我国水路运输的特点是什么?7.如何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都是一些简单的知识,书中一般都有现成答案,而且易于理解。
)四、合作探究1.读图B,(1)在图中找出南北铁路干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哈—包兰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东西铁路干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青藏铁路。
(2)总结我国铁路线分布的特点。
2.读图C,阅读“实践”内容,完成1、2、3题。
3.读图G,完成课本“比较”活动题。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四章 第四节 交通运输教案2 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四章 第四节 交通运输教案2 中图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c333200b4c2e3f572763f7.png)
第四节交通运输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记住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
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格局;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
2.能够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路线。
3.学会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注意交通安全的观念。
2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法之后再来学习中国的疆域就简单多了。
但由于地理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读一读”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录像、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主要铁路线的名称,我国重要交通枢纽名称。
2.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地区分布特点。
3.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难点设计经济合理的旅游路线。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4.4 交通运输[导入新课]同学们,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
这里的路指的是什么呢?(交通)我国的交通情况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交通运输。
(板书)交通运输活动2【讲授】4.4 交通运输[讲授新课](课件出示三个问题,学生讨论)1.你是怎样来学校的?2.萍乡的煤是怎样运出去的?3.你怎样前往旅行目的地同学们!大家每天往返于学校与家之间,都借助什么工具呢?(让学生结合实例谈生活中的交通,引起学生探讨兴趣,活跃气氛)(学生回答)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厂里的接送专车等。
(启发思考)各种车除了拉人外,还可以拉什么呢?(拉货)能拉人拉货的工具还有哪些呢?(飞机、轮船等)日常生活中,大家观察哪些活动都要借助这些工具呢?(自由发言)农民收粮食用拖拉机游长江三峡坐轮船商店进货用卡车到外地出差坐火车外国与中国间运包裹用飞机等(启发思考)同学们,刚才大家提到的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使人或物发生了一种改变。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53b1b54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00.png)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交通运输业的定义、作用、类型以及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交通运输的基本知识,了解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认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交通运输业的深入了解和认识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建立。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交通运输方式可能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行纠正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交通运输业的定义、作用、类型,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观察、分析等方法,学会评价和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业的关注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交通运输业的定义、作用、类型,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
2.难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交通运输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掌握交通运输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交通运输案例,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交通运输方式的图片、案例、交通运输调查问卷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交通运输业的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中都包含了哪些交通运输方式?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2.呈现(10分钟)介绍交通运输业的定义、作用、类型,以及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4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4](https://img.taocdn.com/s3/m/8ae4998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11.png)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第四节交通运输》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交通运输业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教材通过大量的实例,使学生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以及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和发展规划,旨在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业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交通运输业的概念、分类和特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难度。
此外,学生对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和发展规划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补充和完善。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交通运输业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和发展规划。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业的关注,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使他们认识到交通运输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交通运输业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其布局的影响因素。
3.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和发展规划。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交通运输案例,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业的特点和作用。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素养。
3.图片展示法:运用图片和地图,直观地展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布局。
4.讲解法:教师讲解交通运输业的相关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
2.交通运输案例资料。
3.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布局的图片、地图。
4.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四节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
![《第四节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https://img.taocdn.com/s3/m/3b4c6d35240c844768eaee15.png)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4章第四节交通运输【教材分析】“交通运输”是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4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主要通过集中基本的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对比和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阐述了交通运输这一重要的地域联系方式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本节内容深刻体现了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概念,自然和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导致了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产生;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又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生活,因此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节教材建立在学生已对中国的政区、自然环境和资源及中国的工农业有大致了解的基础上,而且贴近每个人的生活。
从生活中来,因此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并说明选择依据,运用地理科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既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提高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提升发现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学情分析】从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看,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水资源、土地资源、工农业等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之后,对自然资源和区域社会经济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学习本课的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学生对身边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均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由于年纪比较小,也显示出比较缺乏生活常识的问题,可以弥补的是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对于新鲜的地理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课堂发言的主动性、积极性较高,易于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其次,通过将近一年的初中地理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一般的读图、分析图和相关资料,也具有开展一些简单调查研究的能力,但初中学生对于如何从图片、文字资料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及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较薄弱,需要教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
【教学目标】1. 能够根据日常生活中不同的运输需求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说出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2. 能够从速度、运量、运价的因素,利用优先度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和劣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四章第四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中图版
一、教材分析:
1、知识内容特点;本节的主要内容包括:(1)、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2)、铁路运输的特点与分布特征;(3)、世界主要铁路线;(4)、我国主要铁路线与铁路枢纽;(5)、公路运输的特点与我国公路建设的前景;(6)、海洋运输的特点;(7)、世界重要远洋航线;(8)、内河航运;(9)、航空运输。
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并列独立。
知识点多,比较繁杂,尤其是文字材料比较多,知识内在的联系性不强。
2、教材结构特点:包括正文、选学课文两大部分,阅读材料多,提升学习能力的活动与案例提供较少,但为教师选择合适的材料来组织课堂教学提供了比较详实的资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材料与现象发现背后的道理与规律。
3、图像系统特点:图片较少,需要教师增加较多图片或者统计资料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教学设计思想与方法:
本节教学内容的主导设计思想是:探究学生最感兴趣的交通运输事物背后的地理规律与原理。
由于本节教材内容繁多,并为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提供了选择性,所以将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方向以及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交通运输方式作为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
运用案例探究—问题引领的教学方法,选择典型案例作为探究的对象,即,上海作为铁路公路河海航空综合交通枢纽,其形成和发展所受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以及对于区域联系和区域发展的作用是什么?通过探究上海这个与学生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交通枢纽城市,从而发现影响交通运输网中的点与线的发展与形成的因素,以及交通运输对上海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获得有用的地理。
设计阶梯性和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提高探
究的效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1、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2、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3、海洋运输的特点与世界重要远洋航线;4、影响上海港布局的影响因素;5、影响内河航运的因素。
(二)教学难点:1、海洋运输的特点与世界重要远洋航线;2、影响上海港布局的影响因素;3、影响内河航运的因素。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2、判断和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3、掌握世界重要的远洋航线以及中国重要的港口;4、理解影响交通运输点与线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分析上海作为交通枢纽城市的交通运输案例;2、掌握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3、培养地理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六、教学程序与过程设想:
创设情境:1、展示各种交通运输的方式的景观图片,吸引学生注意。
2、展示上海作为综合交通枢纽的各种景观图片,吸引学生注意。
3、问题情景:请同学描述上海市在国内以及国际的地位,并思考上海发展的动力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