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关于制定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说明
战 略 机 遇 , 精 会 神 搞 建 设 , 心 一 意 谋 发 展 , 一 步 加 快 发 聚 一 进
个 方 面 。始 终 坚 持 发 展 这 个 第 一 要 务 不 动 摇 , 住 用 好 各 种 抓 展 、 大 总 量 . 断 提 升 自治 区 的 综 合 实 力 。 同 时 , 加 注 重 做 不 更 以人 为 本 . 加 注 重 全 面 协 调 可 持 续 发 展 , 加 注 重 统 筹 兼 更 更
化和 农牧 业现 代化 进程 .促 进 经济 长期 平稳 较快 发 展和 社 会 和 谐稳 定 ,为 全 面建 成小 康社 会 奠定 坚实 基础 。全面 领
会 、 确把 握这 一指 导思想 , 三 个方 面需 要重点 说 明 。 准 有 第 一 。 学 发 展 是 主 题 。 年 来 我 区综 合 经 济 实 力 显 著 科 近 提 升 . 欠 发 达 的 基 本 区情 没 有 根 本 改 变 , 展 不 足 仍 是 主 但 发 要 矛 盾 . 存 在很 多亟 待 解决 的问 题 , 如 产 业结 构 单 一 、 还 比 基 础 设施 薄 弱 、 区发 展 不平 衡 、 乡居 民收 入水 平 较 低 、 地 城
“ 十二 五 ” 时期 是 全 面 建设 小 康 社会 的关 键 时 期 , 是 也
内 蒙 古 可 以 大 有 作 为 的 重 要 战 略 机 遇 期 。 根 据 党 的 十七 大 和 十 七 届 五 中 全 会 精 神 ,立 足 我 区 发 展 的 阶 段 性 特 征 和 国 内外 形 势 的 新 变 化 新 特 点 , 建 议 》 出 了 制 定 “ 二 五 ” 《 提 十 规
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节能浅析
2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2 .1 能源供应状况 措施和管理措施进行节水 �实施井灌及井, 渠结合研 究, 并对骨干渠系进行衬砌 , 渠系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 0.4 4 9 提高到 0.64 0; 田间渠系衬砌及进行平地缩块 , 5�秋 使田间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 0.753 提高到 0.8 浇面积维持 �节水规划 � 的成果, 农牧林比例及粮经比 也与 2 000 年 �节水规划 � 一致 � 经计算, 发展到 2 02 0 年, 河套灌区需引黄水量 36.75 亿 m 3 , 较 2 010 年少引 黄河水 10.04 亿 m 3 � 6.2 规划水平年耗水量 � , 根据 节水规划� 灌区节水全部实施后 , 灌区引
1.1 节能分析的任务 节能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对供水工程在工程建设期 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分析� 分析工程建设期能源消耗 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并提出节能措施 � 1.2 节能分析的重点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主要由骨干渠系节 水工程 , 渠系建筑物续建配套工程 , 施工临建工程等工 程组成 �建设期用电, 油料等数量较大 , 这部分是节能 分析的重点�
3 黄水量降至指标内用水为 39 .39 亿 m , 排水量主要由
������������������������������������������������ 水第一灌水较大, 其他几次相对较小 �经分析, 节水工
3 程实施后总排水量为 3.19 亿 m , 其中 , 生育期第一次
灌水后的排水量为 0.174 3 亿 m 3, 生育期其余几次灌 水后的 排 水量 为 1.076 亿 m 3 , 秋 浇 后 的排 水 量 为 1.9 4 04 亿 m 3, �节水规划 � 研究水平年河套灌区 耗水
1
派出所项目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书
第一章总论1.1建设单位概况1.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伊金霍洛旗公安局阿镇第一派出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项目拟建地点:伊旗阿镇苏布尔嘎路北、通格朗街西建设单位:伊金霍洛旗公安局可研编制单位:内蒙古国基工程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证号:10520060001证书等级:乙级发证机关: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建设期限:1年1.1.2 项目承办单位概况开发商:伊金霍旗公安局项目负责人:折利恒公司简介:伊金霍洛旗公安局始建于1950年,1958年由札萨克旗人民公安局、郡王旗公安局合并为伊金霍洛旗公安局。
内设机构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综合管理机构和执法勤务机构。
全局现有内设机构28个,下设10个派出所、9个大队、6个综合部门及1个分局、1个看守所和1个保安公司,综合管理机构有政工办、指挥中心、办公室、督察大队(加挂纪委、监察室牌子)、法制大队、警务保障室;执法勤务机构有国内安全保卫大队、治安管理大队、巡逻防暴大队、刑事犯罪侦查大队、禁毒大队、经济犯罪侦查大队、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大队、民爆大队、矿业大队,派出所有阿镇第一派出所、阿镇第二派出所、阿镇第三派出所、乌兰木伦派出所、纳林陶亥派出所、伊金霍洛派出所、札萨克派出所、红庆河派出所、苏布尔嘎派出所、飞机场治安派出所,矿区公安分局;看守所(加挂监管大队牌子),保安公司。
共有工作人员912人,其中正式民警194人、文职人员444人、干部和工人12人、协警262人。
现伊旗公安指挥大楼于2009年开工建设,2011年5月8日整体搬迁入住。
新公安指挥大楼总投资1亿多元,总建筑面积24106平方米,主体建筑分为地上12层、地下2层,共14层建筑,有大小办公用房160套,内有可容纳300人的大型多功能会议厅。
公安指挥大楼设计超前、规划合理,功能齐全、设备先进,集指挥调度、应急作战、治安管控、研判分析等多元警务为一体,是目前鄂尔多斯及周边盟市旗区公安机关办公场所最大、设施最完善、科技含量最高、最现代化的综合性办公大楼。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公报(2015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公报(2015年11月20日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作者:暂无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5年第12期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于2015 年11 月18 日至20 日在呼和浩特举行。
出席会议的自治区党委委员58 人,候补委员11 人。
自治区纪委常委、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和部分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基层代表列席会议。
会议由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主持。
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听取和讨论了王君代表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王君就《建议( 讨论稿)》作了说明。
会议认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贯彻落实好五中全会精神,对于谋划和推进“十三五”时期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全区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着力抓好学习教育、宣传宣讲和贯彻落实,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到自治区各项事业发展中去。
会议充分肯定了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一年来的工作。
一致认为,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常委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推进各领域改革,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全面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聚精会神抓好党的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出了新步伐。
蓝图画定 再铸华章——解读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之一)
“ 十一 五 ” 时期 , 区经 济社会 发 展取 我
得 了重 大 成 就 , 合 经 济 实 力 跃 上 新 台 阶 。 综
的市场空问 。国际国 内生产要 素流动和产
业 转 移 步 伐 加 快 ,环 渤 海 和 东 北 地 区 辐 射 带 动能力增强 , 国家 更 加 重 视 沿 边 开 发 , 为
业成 为拉 动经济快速 增长 的主导力量 。东 部盟市 发展加速 ,呼包鄂地 区继续保持快
速 增 长 。新 农 村 新 牧 区建 设 稳 步 推 进 , 镇 城 化 率 达 到 5 % 。 础 设 施 建 设 得 到加 强 。 5 基 生
和谐 社会 建 设 ; 承创 新 , 传 推进 民族 文 化 强 区建设 ; 化 改 革 , 强 富 民 强 区活 力 深 增 和 动力 ; 互利 共 赢 , 提高 全 方 位对 外 开 放 水平 ; 化实施 , 强 实现 富民强 区愿景 。 本 从 期起 , 刊将 以连 载的形 式解 读其 中的重 本
入 达 到 16 8元 ,农 牧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达 到 79
经过多年的艰苦奋 斗 , 全区上下形成 了“ 聚 精会神搞建设 、 一心 一意谋发展 ” 的浓厚氛 围 ,实现富 民强 区 已成为 全区各族干部群 众的共 同期 盼 ,这将继续成 为我区经济社 会加快发展 的持久精神动力 。综合分析各
三 次 产 业 结 构 比例 为 85 : 5 : 63 工 . 5 . 3 ., 2
我 区扩大开放 、 借力发展 创造了新的机遇 。 后金 融危机时期 孕育着新 的科技 革命和产 业革命 , 为我区发挥后发 优势 , 实现技术跨 越 ,抢 占科技 和产业制高点提 供了 良好契
机 。国家 西 部 大开 发 、 兴 东北 等 老工 业 基 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2)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7)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12)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21)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23)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8)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36)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41)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49)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53)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5)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59)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62)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63)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65)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 (6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二)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二)第三章加速中心城市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继续按照建设“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围绕“中心积聚与完善、工业东进与北拓、居住西延与南移”的总体发展思路,着力开发城市新区,改造城中老区,统筹城乡发展,把临河建成一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产业承载能力强、带动辐射作用大,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到2015年,全区城镇人口达到4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建成区面积达88平方公里。
第一节优化空间布局以提高城市承载和集聚能力为落脚点,以城区建设为龙头,以小城镇建设为主体,通过“点”的中心辐射和“轴”的带状扩张相结合,拉大城市框架,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形成“一核二轴三区四廊”的城市空间发展新格局。
“一核”即指以现有建成区为核心;“二轴”即以杭五、临赛沿线为轴,择优支持发展沿公路干线的集镇建设;“三区”即以按照“一市三区”的发展思路,完善临河区,加快朔方区,启动滨河区;四廊即沿黄河生态廊道、沿包兰铁路和二黄河生态廊道、沿京藏高速和110国道生态廊道、朔方路与物流通道之间的南北生态廊道。
科学确定功能分区,加强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区域市场等一体化建设,逐步实施以现有市区为中心,拓展朔方区、滨河区等新区建设,扩大中心城市规模和经济实力,增强辐射带动力。
临河城区搞好旧城改造和基础实施配套建设,将临河区建成商贸、行政、文化、教育、居住的功能区。
依托现有建成区(即临河区),加快城市扩张,扩大城市规模,向东重点发展朔方区,将朔方区建成产业、物流、商贸、生产性服务与配套居住的功能区。
向南启动规划建设滨河区,将滨河区建成旅游、度假、文化、体育、现代服务、居住的功能区,建成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散中心和市府经济增长极。
加快生态廊道建设,实现城在林中、林中有城,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以杭五、临赛沿线为轴,重点发展轴线附近的地理位置较优越,基础设施规模较大,经济发展势头较好的新华、狼山、干召庙、乌兰图克等城镇建设,使之成为小区域的中心集镇。
旗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
旗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
旗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一个旨在指导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计划,通常由政府制定和实施。
这个规划的目标是通过设定具体和可实现的目标,促进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
这个五年规划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经济增长:规划将制定经济增长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
2. 产业发展:规划将确定战略性产业和重点发展领域,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政策,以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提高国家的产业竞争力。
3.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将确定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政策,以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高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
4. 社会发展:规划将制定社会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5. 公共服务:规划将制定公共服务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6. 环境保护:规划将制定环境保护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这些五年规划通常是经过广泛的咨询和研究,以确保目标的可行性和可实现性。
同时也结合国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制定适当的计划和政策。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7.25•【字号】内政发[2013]79号•【施行日期】2013.07.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意见(内政发〔2013〕79号2013年7月25日)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21号)精神,全面推进全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我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尾矿、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冶炼渣和化工废渣等,占全部工业固体废物的82%。
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逐年增大,对环境和生态安全造成了极大挑战。
“十一五”期间,全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总产生量为6.2亿吨,新增堆存量3.5亿吨,总堆存量达11亿吨。
“十二五”时期,预计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总产生量将达到13.5亿吨,堆存量净增6亿吨,总堆存量将达到17亿吨。
实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对于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加强宏观引导,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为核心,大力实施重点工程,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总体水平,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喀喇沁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喀喇沁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规划纲要喀喇沁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规划纲要“⼗⼆五”时期,是巩固“⼗⼀五”发展成果,推进富民强旗新⼀轮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建设⼩康社会的重要承转期。
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喀喇沁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促进全旗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发展基础“⼗⼀五”时期,全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结构调整初显成效,发展机制更加灵活,发展信⼼更加坚定,后发优势开始显现,为“⼗⼆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
1、综合经济实⼒进⼀步增强。
到2010年末,全旗地区⽣产总值达到63.1亿元,“⼗⼀五”时期年均增长20.4%,三次产业结构⽐由“⼗五”期末的29.9∶31.9∶38.2调整为13.2∶64.4∶22.4。
地区⽣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财政收⼊、城镇居民⼈均可⽀配收⼊、农民⼈均纯收⼊分别完成“⼗⼀五”规划⽬标的126%、152%、100.3%、100%、121.3%,城镇化率达到31.5%。
特⾊农业蓬勃发展,⼯业实⼒⽇益增强,第三产业正在崛起,多元化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2、发展的协调性进⼀步增强。
坚持富民与强旗并重,切实加⼤民⽣保障和改善⼒度。
科技兴旗战略有效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应⽤率达80%以上。
教育事业成果丰硕,校安⼯程全⾯实施,⾼考升学率每年维持在70%左右。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城乡医疗卫⽣条件持续改善,公共卫⽣服务能⼒显著增强。
社会保障⽔平不断提⾼,城乡低保年受益⼈⼝2.3万⼈,4万⼈享受到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
城乡⽂化⽣活⽇益丰富,⼴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4%。
各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
3、发展的可持续性进⼀步增强。
继续加⼤⽣态建设和保护⼒度,完成造林绿化44.6万亩,森林覆被率达到46.7%。
⽔利建设⼒度加⼤,新增有效灌溉和节⽔灌溉⾯积20.6万亩,建设饮⽔⼯程64处惠及4.8万名群众。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送审稿)目录一、发展现状和形势 (2)(一)发展基础 (2)(二)面临形势 (5)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7)(一)指导思想 (7)(二)基本原则 (8)(三)发展目标 (9)三、重点任务 (11)(一)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11)(二)完善基层医药卫生服务体系 (15)(三)强化建设区域医疗服务体系 (19)(四)完善卫生人才科技创新体系 (23)(五)加强建设蒙中医药服务体系 (25)(六)建立健全医药卫生信息体系 (28)四、保障措施 (32)(一)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与领导 (32)(二)完善卫生事业投入保障政策 (33)(三)转变卫生事业发展方式方法 (34)(四)营造卫生事业和谐发展氛围 (35)内蒙古自治区卫生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送审稿)为加快发展卫生事业,促进全民健康,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一)发展基础“十一五”以来,我区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加,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成效明显,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面对历史性机遇,我区的卫生事业也进入发展快车道,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改善明显。
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由2005年的49.94/10万下降到35.25/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由2005年的27.15‰、21.63‰下降到14.91‰、12.31‰。
据测算,人均预期寿命可达到73岁。
1.医疗卫生资源迅速壮大。
“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卫生投入力度,卫生投入共计94.15亿元,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人员、固定资产显著增加。
2010年底,全区有卫生机构8,052个,有病床97,811张,卫生从业人员146,61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23,232人,执业医师54,161人、注册护士37,765人)。
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是什么意思
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是什么意思
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通常是指我们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的简称。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
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在第一个五年((1953-1957))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之后,每五年,国家制定一个一个发展计划,这就是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的由来。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规划的起止时间应为:2016年—2020年。
“十三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十四五”规划是从2021年到2025年。
“十四五”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简称。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目标:
1、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2、改革迈出新步伐。
3、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4、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5、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6、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为决胜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十二五”时期内蒙古发展成就显著
为决胜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十二五”时期内蒙古发展成就显著作者:本刊编辑部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6年第4期本刊编辑部“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期。
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不断深化对区情的认识,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完善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内涵和要求,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团结奋斗,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就,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展呈现新局面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以来,面对市场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我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区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 年的1.17 万亿元增加到2015 年的1.8 万亿元,年均增长10% ;人均生产总值由7070 美元增加到1.15 万美元,居全国前列。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070 亿元增加到1963.5 亿元,年均增长12.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2273.5亿元增加到4352亿元,年均增长13.9%。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 万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6 倍,年均增长18%。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区积极稳妥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构建多中心带动、多节点支撑的城镇化格局,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我区结合区情,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加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55% 提高到60.3%,“一核多中心、一带多轴线”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城市面貌、功能和宜居性持续改善。
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日期】2023.08.14•【字号】内经信投规字〔2016〕463号•【施行日期】2023.08.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简称“示范基地”)是指按照新型工业化内涵要求建设提升、达到先进水平的产业集聚区。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时期工业发展规划》、《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规〔2016〕212号)等有关部署,进一步做好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自治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和经验推广,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提升创新能力,推动智能发展,推行绿色制造,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提升质量和效益,引领和推动我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的加快形成,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工业强区、工业兴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协同创新、集群集约、智能融合、绿色安全为导向,通过实施分级、分类指导,加强动态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巩固提升已有优势,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构建从培育、创建到提升的示范基地体系,推动产业集聚区向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支撑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我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构建优势突出、布局合理、绿色安全、科学发展的现代工业新体系。
2024年内蒙古工作计划
2024年内蒙古工作计划【文档标题】:2024年内蒙古工作计划:展望与行动指南【导语】:2024年,是我国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内蒙古自治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旨在制定一份详实、具体的工作计划,为内蒙古在2024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方向和指引。
一、经济发展目标1.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在6%以上;2.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现代能源、绿色农畜产品、旅游文化等优势产业发展;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
二、重点工作任务1.推进能源转型发展- 加快清洁能源开发,提高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比例。
2.促进农牧业现代化-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 发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 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实现草畜平衡。
3.深入推进旅游业发展- 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吸引国内外游客;-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承载力。
4.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
5.深化改革开放- 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拓展开放空间;-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6.提升民生福祉-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农民增收。
三、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2.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政策支持;3.加强项目储备和实施,确保工作计划落地生根;4.加强监测评估,及时调整工作策略。
内蒙古自治区妇女发展纲要
内蒙古自治区妇女发展纲要作者:暂无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5年第1期编者按2011 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 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 年)》,确定和明确了未来10 年我国妇女儿童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促进我国妇女儿童发展的主要目标、策略措施,是指导和推动我国妇女儿童事业进步与发展的国家行动纲领。
依据这两个纲领,我区结合实际制定颁布了《内蒙古自治区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和《内蒙古自治区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目的是强化各级政府的有关职能,动员全社会力量为妇女儿童的进步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为进一步帮助社会各界全面了解、学习和贯彻纲要精神,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连续刊登自治区两个《纲要》主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妇女社会地位,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优化妇女发展环境,促进妇女的全面发展,促进两性和谐发展,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二)基本原则1、政府主导原则。
各级政府是实施《纲要》的责任主体。
各职能部门要围绕党委、政府未来十年的发展战略、政策走向和项目安排,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着力解决妇女生存、保护、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
2、协调发展原则。
与《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相一致,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规划相一致,促进妇女事业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安排,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
3、以人为本原则。
立足于当前和今后全区妇女发展的实际,把维护妇女利益、保障妇女权益作为实施纲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关系妇女切身利益的现实和长远问题。
引导和支持妇女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进步与发展,使妇女长受惠、普受惠、得实惠。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实施办法》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21.11.29•【字号】内人社发〔2021〕35号•【施行日期】2021.11.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能力建设正文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实施办法》的通知各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好职业技能竞赛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引领作用,高质量举办好全区职业技能大赛,现将《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2021年11月29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组织实施第三章技术保障第四章竞赛集训第五章奖项设置第六章安全保障第七章经费保障第八章附则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对技能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人社部发〔2021〕48号)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18〕43号)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以下简称自治区技能大赛)是指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行业规范或特定职业(工种)技能要求,根据生产和工作服务实际,开展的以考核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竞赛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1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科学发展走富民强区之路第一节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第二节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二章优化布局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第一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节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三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第四节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三章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一节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第二节做优做强工业建筑业第三节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四章强化支撑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一节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第二节加快能源输送通道建设第三节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第四节改善信息基础设施第五章绿色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第一节强化生态保护与建设第二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三节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四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五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第六章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第一节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节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三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第七章民生优先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第一节努力扩大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第二节完善医疗卫生制度第三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第四节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五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六节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第七节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第八章传承创新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第一节加快发展文化事业第二节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第三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第四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第九章深化改革增强富民强区活力和动力第一节推进农村牧区改革第二节调整所有制结构第三节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四节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和配置方式改革第五节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第六节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第七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十章互利共赢提高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第一节加强国内区域合作第二节深化与俄蒙交流合作第三节提高外贸和利用外资水平第十一章强化实施实现富民强区愿景第一节加强规划管理第二节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我区推进富民强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促进我区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章科学发展走富民强区之路第一节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如期完成。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预计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达到11620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7.6%;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738亿元,年均增长29.4%;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972.1亿元,年均增长27.2%,累计完成近3万亿元。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演变为9.5:54.6:35.9,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
区域发展呈现新特点,东部盟市发展加速,呼包鄂地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率达到55%。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公路总里程达到15.7万公里,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0789公里,机场增加到12个。
建设了一批能源运输通道,实施了一批重点水利工程。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成效明显。
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森林覆盖率提前完成20%的规划目标,草原植被盖度继续提高。
环境保护得到加强,节能减排如期实现国家确定目标。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698元,年均增长1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30元,年均增长10%。
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果。
积极实施民生工程,社会建设力度加大。
教育改革和发展得到加强,提前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继续完善。
民族文化大区建设有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正在形成。
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标准逐步提高。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
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完善煤炭资源配置政策,开征了煤炭价格调节基金。
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高标准、高起点引进了一批大企业、建设了一批大项目,深化了与俄蒙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
二、面临形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仍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为我们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长期向好,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将为我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
国际国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环渤海和东北地区辐射带动能力增强,国家更加重视沿边开发,为我区扩大开放、借力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后金融危机时期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我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跨越,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提供了良好契机。
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见的出台,为我区新一轮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还应当看到,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全区上下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实现富民强区已成为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期盼,这将继续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持久精神动力。
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我们完全有条件继续保持较长的快速发展期。
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区欠发达的基本区情没有根本改变,未来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和困难。
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不充分,结构不合理,农牧业基础薄弱,工业整体水平不高,服务业发展不足;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偏重,非资源型产业、中小企业发展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原字号”产品和初级产品比重大,产业竞争力较弱;生产力布局比较分散,大中城市发育不足,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经济转型中的社会矛盾增加;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供需失衡,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尤其是出区通道不畅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对外开放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第二节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走富民强区之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就是要立足于欠发达的基本区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把发展作为解决我区所有问题的关键,作为富民强区的根本途径,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就是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要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使我区获得后发优势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基本要求是: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坚持做大总量和调整结构并举、在增量中调整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布局合理、多中心带动的城镇化格局,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促进就业创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落实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制度措施,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区各族人民。
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人才成长环境,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把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用发展的办法保护生态,优化人口和生产力布局,推动农村牧区人口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资源节约,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稳步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宽开放领域,提高开放层次和水平,促进生产要素流动,扩大市场空间,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二、发展目标———国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中等收入者比重不断扩大,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现代农牧业进一步发展,多元化工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层次明显提升,非资源型产业比重显著提高,服务业发展全面加快,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服务业就业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均提高到40%左右。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达到1.5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率达到60%。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明显加快,城乡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得到遏制。
东西互动、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地区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城乡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电力外送能力显著增强,水利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总体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总人口控制在2520万人以内。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达到国家对我区的要求,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2,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