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心得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于丹论语心得主要内容
篇一: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仔细倾听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觉曾经遥远而枯燥的《论语》一下子变得丰富和温暖起来。于丹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有许多独到见解,豁然于眼前。
于丹对《论语》的解读能够赢得民众的掌声的根本原因正是她没有把重点聚焦在什么王道政治、儒教等,她把论语的教导直接针对普通人的生活,比如她讲解的心灵之道、处事之道都是帮助人的内心需要,这就是当今许多现代中国人的实际需要。人们从于丹的讲解中,更多的去理解《论语》中的一些教导,以帮助自己求得心灵的平安,帮助自己为人处事、帮助自己教育孩子。尤其是在当今忙忙碌碌、竞争激烈以及精神相对空虚的情况下,人们更有对内心平安的追求,当然孔子不能给当代中国人完全的精神寄托,但《论语》中
的一些内容的确能给人某种心灵安慰,也可以让人从中学到一些处事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她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友人。她可以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变通,与时俱进。而内在心灵则完满、富足,待自内心修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为人处事。学习于丹《论语心得》,感觉最深的是能启发我们的心智,触动我们的心灵,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道理,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法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得到了快乐的幸福,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
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否感到幸福,对现实是否感到满足,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心态。确实,在今天这么一个不断改革与飞速发展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显得更为重要。面对眼前千变万化的世界,调整好个人的心态,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快乐,是我们每个人在现实中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人生的理想是心中精神寄托的符合,只有站在个人心理的坐标系上,建立务实有效的理想方能在人生的职业生涯中有所担当,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最为重要。
于丹教授把《论语》朴素、敦厚的哲理解读后以现代人的理解方式传递到我们,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就工作而言,一个人的目标,不能好高骛远,必须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同样,目标不能太小,不经一定困难能够实现的目标不可能带来多大的勇气,即便是实现了目
标也不可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快乐。同样,对于一所学校目标的适切制订,将会增强教职员工的团队精神;远大的理想,将激励人们战胜各种困难,勇往直前。
前一段时间于丹教授到日本讲授论语心得,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过她的想像。这说明日本对儒家文化的重视超过中国。但现代日本等许多国家的政体和经济发展并非是靠儒家文化,靠的是现代制度创新与文化继承两者并行,不是全面抛弃,也不是全面保留。国家拥有现代政体,同时社会、家庭、个人也保留一些传统的价值观,这两者并非矛盾,而是相辅相成。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制度与文化两者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孔子《论语》等传统文化能帮助人得到一些内心平安以及一些处事之道。于丹论语心得的现象其实是向中国社会启示如何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并同时建立和维护民主、平等、法制的现代社会制度,可以大力提倡传统文化中对个人价值观和修养有益的教导。
于丹的心得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和谐,什么是无畏。在于丹对《论语》通俗化的解读中,无论是“心
灵之道”还是“处世之道”,无论是“君子之道”还是“朋友之道”,于丹都用一种大气的胸怀,独到的眼神,加以审视、领悟,并用轻松自然的口吻娓娓道来。——这就是于丹心得的力量,这就是于丹心得带给人的美丽!
篇二:于丹论语心得全集
于丹论语心得讲稿----处世之道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以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
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孔老夫子说,过犹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
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那么,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当遇到
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该保待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亲近的人,我们又该掌握什么样的原
则,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论语》中,其实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办法,做人的规距,这些道理,有时候很朴素。
《论语》不是板着面孔的一部书,它教给我们的办法,有时候透着一些变通,它告诉我们一
种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里的分寸,其实我们今天总在说,任何任何事情,是该做的?不
该做的?什么事情是好?是怀?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
的判定,不简单要好坏之分,只是你
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些事做到什么程度。其实有很多事情,应该是有尺度的。孔夫
子不是一个提倡一味丧失原则,一味要以一种仁爱之心去宽宥一切的人,曾经有他的学生问
他,以德报怨何如[论语〃××篇],以德报怨这个词,我们不陌生,我们经常说,生活里头
有这样的人,说看别人那么对不起他,他还对人那么好。我们觉得,这样的人格,应该在孔
子这里是得到赞赏的。没想到呢,孔子反问了他一句,子曰,何以报德,孔夫子说,一个人,
他已经用德去报怨了,那他还留下什么,去报别人的恩德呢?当别人对他好的时候,他又该
怎么做呢?问完了这一句,孔子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叫做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说一个人,
如果有他人有负于你,对不起你了,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对待这件事。但是你要用你
的恩德,用你的慈悲,去真正回馈那些也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其实这个道理,我们要是一
听,觉得好像跟我们理解中的孔子的哲学不一样啊,孔子也是有原则的,孔子不是提倡以德
报怨的,他给的分寸,就是以直报怨,用你的正直去面
对这一切。于丹心语:孔子不提但是以德报怨,他给的分寸是以直报怨。其实,孔夫子在这里,给了我们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他当然不提倡以怨报
怨,冤冤相报何时了,如果永远是一种恶意,以一种仇杀,去面对另外的不道德,那么这个
世界的循环,将是一个恶***的,将是无止无休的。我们付出的,不是自己的代价,还有子孙
的幸福。所以以德报怨同样不可取,也就是说,你搭上了太多的恩德,你搭上太多的慈悲,
你用不值得的那种仁厚,去面对已经有负于你的事情,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浪费。在两者之间,
其实还有第三种态度,就是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耿介和磊落的人格,坦然面对这
一切,既不是德,也不是怨,其实孔夫子的这种态度,可以举一反三,推及到我们生活中很
多很多的事情,就是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我们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
用的地方。
于丹心语:人生有限,把有限的情感留给最应该使用的地方。在今天,我们都在说,避免资源的浪费,避免能源的浪费。这个地球上,被浪费的资源
已经太多了,但是,当我们关注环保的时候,我们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