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民居建筑
闽北党城古村落的空间布局与建筑特色
宜春学 院学报
J un lo c u olg o ra fYih n C l e e
Vo 4, N . L3 o6
Jn . 0 2 u e2 1
闽北 党 城 古 村落 的空 间布 局 与 建筑 特 色
.
魏 永 青
( 武夷学院 艺术系,福建 武夷山 34 0 ) 530
处子孙繁衍之叶氏,系出南阳,派衍浙水 ,其徙屑 松源 则 自宋 ……,而 由松 源 迁 党 城 义 门 明 季
…
”D ]m2) ( 1
。
这里土地平 旷,沃野绵延 ,人 口不 断
山一水一分 田”之称。在这 山水 之间,孕育着许 多生态 良好的大小盆地 ,先民们在这串珠似的盆地
里聚集 繁衍 ,众 多 的古 村 落 由此 形 成。俗话 说 “ 十里不 同风 ,百里不 同俗” ,正是 由于受到 山体 和水脉 的阻隔 ,加之村落之间交通不便 ,因而造就 了相对独立的区域空间,这也使得闽北古村落在空 间布局和建筑装饰上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 党城村 ,位于 闽北 建瓯市 东北部 ,距 市区约
摘
要:党城村是闽北古村落的一个缩影,凝聚着闽北地 区古建筑的传统文化精华。党城先
民们将独特的思维观念和丰富多彩的造物思想渗透到村落选址布局、建筑形制与装饰文化上 ,具 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和珍贵的历史价值。同时也体现 了党城古村落崇尚 自 然生态、注重 宗族意识的
理念,蕴育着有机性、整体性和内聚性相融相合、天人合一的村落建构 内涵。
i o c p t e c n e  ̄ a d a mu t u e o d a f c e t n t e s lc o fst d ly u o e vH g , a c i cu a v n l td f i e s o r a o o t ee t n o i a a o tfr t i a e i i h i en h rht trl e s ls a d d c r t n c l r t la u t rlmi sa d r r i o c l au . n t eme t . t e a c e t i a e t e e o ai u t e y n o u l c e rc l a l a e h s r a l e I a i l u tn ti v h n me h in l g n v l d mo s ae h o s i f au e a d e oo y h g l h sr l iu e if , a d i l ste c n e t n b t e n u e n t t st e w rh p o t r n c lg , ih i t ei o sb l s n r n g g e mp i o n c o e w e — e h i n t , w o e e sa d c h s n, s e sn h tma sa n e r l a to au e i y h ln s n o e i o t s i g t a n i n itg a r fn t r . r p
闽北邵武的民俗风情
闽北邵武的民俗风情闽北邵武是一个充满着丰富民俗风情的地方,这里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
在这片土地上,民俗风情融合了儒家文化、道家思想、佛家智慧等多种元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一、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邵武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庆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属年味十足的春节了。
每年春节期间,邵武的大街小巷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人们挂灯笼、贴春联,家家户户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在春节期间,邵武还有着丰富多彩的庙会、民俗表演等活动,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在邵武也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活动,让人们体验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二、传统民居建筑的韵味邵武的传统民居建筑保留着古老的风格,曾经的繁华和历史沉淀在这些古老的建筑中。
老街区中,青瓦白墙的古民居错落有致,流淌着岁月的痕迹,散发出浓厚的历史气息。
这些传统的民居建筑,不仅是古代建筑工艺的结晶,更是邵武人民智慧和生活方式的写照。
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在门楼上贴上红红的春联,挂上红灯笼,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三、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邵武有着悠久的手工艺传统,如剪纸、刺绣、扎染等技艺在这里有着独特的发展历史。
这些手工艺技艺不仅是艺术品,更是代表着邵武人民的劳动智慧和生活方式。
在当地的集市上,可以看到很多手工艺品,这些工艺品传承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四、民俗美食的诱人香味邵武的民俗美食也是该地区的一大特色。
当地以鲜、香、酥、脆、软、嫩等风味为主,不仅以海产品和山珍为主料,还有以花生、茶叶等其他农副产品制作的特色菜肴,其中包括闽北美食的代表菜肴——臭豆腐,以及当地特色小吃等等。
不仅如此邵武的传统民俗美食还包括当地的特色米酒、豆腐乳、腊肠等一系列风味独特、别具特色的美食。
五、传统服饰的古朴韵味邵武的传统服饰也保留着浓厚的民俗风情。
女性喜欢穿着色彩艳丽的旗袍和盛装,头戴花环,手持蒲扇,走在街头,优雅动人;而男性则多穿着鹰毛冠、襟络、白布身衣等传统服饰,整体上尽显古朴与沉稳。
闽北传统民居建筑与装饰特色研究
落 依 山而 建 , 山所 阻 , 山成 为 古村 落 问 不 同 体系 为 大 分 割 、 成 的 主要 作 俑 者 ; 落 内部 传 统 文化 根 深 蒂 形 村
固 , 育 自成体 系 , 有较 强 的 自我 消 化 功 能 与排 他 发 具 性 等 。闽北 因为 山脉 的阻 隔 , 交通 比较 困难 , 成 了各 形 自相对 独立 的小 经 济 区域 , 培植 出不 同流域 间 村落 聚 居 的不 同风 格 。古人 用 勤劳 的双手 和 聪 明才智 , 我 为
同一 的空 间 中和谐 统一 又相得益 彰 。
其 次 , 原 面 积 的狭 小 及 山 间大 小 盆地 的发 育 , 闽 平 使
一
、
闽北 古村 落 的 传 统 民居 与 结 构 形 制
北 的古 村 落呈 现 小 聚 落 、 分 布 的格 局 , 落选 址 大 大 村
多在 自然 条件较 好 的 山地东 南坡 或 河谷 两 岸 , 主要集
通 不便 , 交通 路线 往 往循 溪延 伸 , 与河 流 走 向一致 , 并
在 河流 的下 游交 汇处 形成 文 化 、经济 的交 流 中心 ; 村
十分精练 的程 度 。古村 落在地域 分布上 遍及 闽北全 境 的十个县市 , 但以武夷 山 的风格 最 为 明显 , 里 是 朱熹 讲 学 、 述 这 著 的地方 , 书院文化发 达 。武夷 山乃东南 奇秀 , 历代 文人 墨客 往来 不 断 , 建筑 具 有南 方 特 色 , 自然 风景 融 为 与
出现 , 院 内檐 墙 仍作 悬 山 , 但 与闽南 的硬 山做 法全 然
般 为二 厅 三进 或 三厅 四进 、 阁 西厢 、 东 书屋 楼 台一
应 俱全 。闽北 民居平 面多 为“ 井式 ” 局 , 天 布 内木构 承 重 和外砖 、 生土墙 体结合 。山区 的民居多 为两层 的“ 高 脚厝” 杆栏 式 建筑 , 官贵 人则 盖 “ 进 九栋 ” 的青 达 三 式
闽北民居建筑
松溪花桥
闽北最长古廊桥— 文昌桥
砖雕:民居中的砖雕主要用在大型住宅或 家祠入口的分隔庭院空间的檐壁上面,成组 的镌刻着回纹、卷草、鸟兽、花卉或镌刻雀 替、垂花。有的还用磨砖拼成斗拱、镂花砖 窗和各种线脚。 石雕:主要是柱础、门础、门当抱鼓石, 摆设与厅堂上的石雕小品古鼓,构筑天井情 趣的石水缸、石花架、墙角的石条等。 木雕:木雕工艺也广泛应用于祠堂、庙宇、 民居中。在闽北传统民居中,勾心斗角、雕 梁画栋、藻井雀替随处可见。
祠堂是家族的象征,是族人供奉祭
祀祖先的场所,也是家族进行宗族管 理、聚集议事、解决纠纷、规范礼 制及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地方。闽 北宗族聚族而居,非常重视祠堂的修 建和保护,几乎每个姓氏都建有本族 祠堂,各支系建有支祠。
“廊桥”,顾名实义,就是桥面有廊屋的
桥。闽北是我国廊桥较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因应闽北峰峦叠嶂、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而 建的这些古廊桥,是闽北先民以勤劳和智慧 与自然抗争的产物。廊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 内涵,蕴含着多彩的民俗风情,除了基本的 交通功能外,廊桥还是人们避雨纳凉、迎别 歇脚之处,交流信息、易货换物之所。
一、古村落 二、传统民居
三、家族祠堂
四、廊桥 五、闽北三雕(砖雕、石雕、木雕)
闽北多山多水,如群星般散落的山间盆地和 河间谷地,尤其适合中、小型聚落的形成和 发展。闽北地区的网格水系以及串珠状大小 盆地等基本地理特征,对古村落的形成产生 了至关重要的影 响。由于平原面积的狭小及 山间大小盆地的发育,使闽北的古村落呈现 小聚落、大分布的格局。
返回
闽北传统民居建筑结构以砖木为主,
石墙基,柱础以木为主,利用挑梁减柱 扩大屋宇建筑空间,屋内一般为二厅三 进或三厅四进、东阁西厢、书屋楼台一 应俱全。闽北民居平面多为“天井式” 布局,内木构承重和外砖、生土墙体结 合。山区的居民多为两层的“高脚厝” 杆栏式建筑,达官贵人则盖”三进九栋 “式的青砖大瓦房。
福建传统民居的内涵价值及文化特色研究
福建传统民居的内涵价值及文化特色研究福建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福建传统民居不仅是建筑形式,更是对于当地文化的传承和体现,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本文将从福建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内涵价值以及文化特色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福建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福建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闽南地区和闽北地区,主要包括土楼、四合院、白墙黑瓦的民居建筑等。
土楼是福建传统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之一。
土楼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其结构特点是外形圆润、坚实,内部空间宽敞。
土楼采用实心土坯墙体和石、木结构相结合的建筑技术,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
土楼结构复杂,集合了中式园林、宫殿、城堡和寺庙的建筑风格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貌。
四合院是另一种常见的福建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福建闽北地区。
四合院由正厅、东西厢房和后厝房组成,构成了一个四合院的院落结构。
四合院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结构宽敞,曲折回环,形式多样,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特有理念和生活方式。
福建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主要表现在建筑形式、结构特点、材料选择等方面,这些建筑特色形成了福建传统民居独特的建筑文化风貌。
福建传统民居在历史上承载了许多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的价值,是闽南地区和闽北地区古代社会生产、生活、宗教、家族文化以及团体生活的重要场所。
土楼作为民族和民间建筑文化的典型代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土楼的结构特点、功能使用、布局格局等方面均体现了闽南地区封建社会的特色和传统的生活方式。
福建传统民居作为闽南市井民居建筑,其建筑形态及结构设计表达了传统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内在观念和道德观念。
四合院的建筑结构多样,宽敞明亮,回环曲折,充分反映了封建家庭的阶级关系和生活方式。
四合院是封建社会中的家庭宗族重要的社会关系场所和生活空间,珍贵地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居住文化、生活方式及社会关系的历史演变。
福建传统民居还是闽南地区和闽北地区传统手工业技艺的重要载体。
闽北古民居及家族教育内涵考述
柏穿屋而出 , 建筑与 自然的和谐之美在此得到 了充分印证 。廖 氏家族先 辈深受 中国传统文化 思想 浸润 , 在 建造房 屋 时极 为讲 究顺应 自然 , 物 尽其 用 , 保 留古树 。其 尊重 环境 , 顺应 环 境 中各 种关 系 , 追求 建筑 与 自然交 融 , 心理 与 自然共 鸣 , 不仅蕴含着“ 渊源 共 生 , 和谐 共 融 ” 的美 好 寓 意, 也是 一种 典 型的 生态之 美 。此外 , 柏 树是 常青 树 , “ 柏” 与“ 百” 谐音 , 充 分表 达 了廖 氏先 辈 借 物寄 情 的思想 情怀 , 寄予 家族 能像 柏 树一样 永 久长 青 , 绵 延万 代 。 2 . 体现 “ 以和为 贵 ” 思 想 就平 面布局 而言 , 闽北 古 民居 多为 向平 面展 开 的组 群 布局 , 由若 干 个 单体 建 筑 构 成庭 院 , 再 由一 个个 庭 院组成 村 落 。如 “ 中 国历 史文 化名 镇 ” 邵 武 和平 古 镇 , 它是 一 处全 国罕见 的碉 堡 式 大 村镇 , 这里 明清 年代 的古 民居 建筑 有 2 0 0多 幢 , 以组 群 的对 称 、 和谐 创 造 和 睦之 美 的布 局 形式 , 充分 体 现 中国传 统“ 家 和万 事 兴 ” 的观 念 。古 代 社 会 以 血 缘 为纽 带 、 以 姓 氏 为主 的宗 族 聚 居 的民俗 民风 , 直接 体现 在 民居抱 团集 聚 建设 在 高墙 围合 的村 落 空 间 中。 即所 谓 的墙 内 为 姓之 家 , 墙 外 为一姓 之地 。 ④为了家 族成 员 的和 睦相 处 , 在 建筑 布 局 上淡 化个 体 而 强调 组 群 , 并 且用 高大 的 围墙 合 成一个 向心力极 强 的 家庭 院 落 , 以增 强 家 庭 的凝 聚力 。 在延 平 峡 阳古 镇 流 传有 “ 高 高的 马头墙 , 深 深 的居 民 房 , 步步 高 的三 进厅 , 雕 窗 画栋 的美 宅 阔院 ” 的说 法 , 这 形 成 了远 近 闻名 的峡 阳古 民居 的特 点 。古 民居外墙 都 砌 有青 砖 黛 瓦 马头形 的封 火 墙 ( 当地 称作 马头墙 ) , 一 般都 高 出屋 顶两 三米 , 不仅 增加 了房屋 的 层 次感 , 而 且使 房 屋 显 得更 加 挺 拔 秀美 。 从远处观看 , 这些高高低低 、 错落有致 的马头墙恰 与周围的起伏 山峦相呼应 , 显得格外 和谐 。 此外 , 封火 墙 在邻里 关 系上也 体 现和谐 思 想 。闽北 古 民居木 质材 料居 多 , 民居 与 民居之 间大 都 相连 , 一旦发生火灾, 就会殃及邻里。马头墙起着阻隔火源作用 , 防止火势蔓延 , 使邻里免受灾 害 。古 民居 天井 的设计 , 也 体现 相 同思想 。通 常 , 闽北 古 民居 大 门设 在建 筑 中轴 线上 , 迎 面正 房 为大 厅 , 后 面 院 内常建 二 层楼 房 。 由四合 房 围成 的露 天庭 院通称 “ 天井 ” , 供排水、 通 风 和采 光 之用 。每 逢雨 雪之 季 , 天井 四面 屋顶 内侧 坡 的雨水 从 四面八 方 流 入天 井 , 故称“ 四水 归 堂 ” , 古 民居 自身 具有 良好 的排水 功能 , 屋 面滴水 不会 影 响邻里 , 避 免 纠纷 。
(完整版)福建闽北传统民居报告
下梅古民居的三雕(砖雕,石雕、木雕)堪称是下 梅古建筑中的一朵奇葩。雕刻技术精细而不失大气 ,寓意深刻而不失气韵灵活,图案精美而不显庸俗 ,人物造型逼真而不显做作,环境描绘贴切自然而 不显浮夸。生动的展现了丰富的文化韵味,表达了 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在出神入化的雕刻技术 下,最大限度的加以艺术化。
• 下梅古民居中还有多幅表 达福禄长寿的寿星骑 鹿图
也都以圆形纹样的形式来 体现,如此流露 更加体 现
了圆形所代表的没有终点 没有起点、 或起点就是终 点、 终点就是起点, 循环 反复、 周而复始、 生生不 息的 特点, 正符合了古人 对生与死、 生命轮回的观 点, 即最形象地体现了宇
宙万物生生不息的哲学观 念。
• 下梅古 民居的门楼中处于 枋中间的寿星图、 以及左 右的两幅 圆形纹样—— 马 上封侯图和仙鹤图, 在以 直线为主的 砖雕中, 异常 醒目;也就是说, 在有圆 形和方形 的图形中, 我们 的视觉是先圆形, 后方形 , 即在直线为 主的图形中 , 曲线占了绝对优势。
和谐圆融情结的流露
• 在下梅邹氏祠堂的门 楼中所选用的纹样 都 是借纹样寓意邹氏的 子孙能够享有纹样所 表达的 吉祥寓意, 如 有表示希望子孙世世 代代在金钱犀角、 宝 扇如意, 必定吉祥, 书、 琴, 棋方面能够 俱佳的图形。
瓯县民居的风火墙并非徽州民居的阶梯形,而是流畅自如
的曲线形,造型优美。
•
闽北民居的门楼装饰独具个性,常见砖雕牌楼式门楼,
砖雕精致、华丽。
•
闽北传统民居的装饰独具特色。民居石雕柱础形式多
样,有明代的覆盆式柱础,有石雕的楼阁式柱础,还有罕
见的全木质柱础。
闽北地域建筑特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武夷山
福建省建筑类型
铺设。
形成独特的围合民居形式。
为了防止雨水侵蚀,建筑采用毛 石或大鹅卵石作为基础,和勒脚, 形成一圈石墙脚。
建筑入口处以白灰抹面,并彩 绘大面积门饰。
为了防止雨水侵蚀夯土外墙,土 楼的屋檐向外侧出挑较远,形成 大出檐的建筑形式。
03 闽西(客家汀州)—青砖灰塑空斗墙,黑瓦悬鱼大漏窗。
客家建筑中墙面多采用青砖作为 砌筑材料。
由于海风含有盐分,海岛建筑普 遍使用较小的窗户,以减少室内 家具受到盐雾侵蚀。
由于海风强劲,屋檐容易被海风 掀翻。所以海岛建筑的檐口较为 窄小,形成窄檐。
为了防止瓦片被海风吹散,海岛 建筑的瓦屋面上多用石头或砖块 压紧,俗称压瓦石。
房屋结构多采用青石方柱支撑。 柱石略微突出墙面,造型上作为 墙身材料的收边。
建筑采用石基础,地面以上石块 斜形砌筑至窗台高或一层楼高, 形成石台基。
02 闽中(尤溪)—黑瓦粉墙长披檐,隆脊悬山木墙裙。
屋顶颜色较深,多使用黑色板 瓦铺设。
建筑墙面使用白灰粉刷,形 成独具地方特色的白墙,俗 称粉墙。
为了防止雨水侵蚀墙身,在建筑 各部位广泛设置连续的长披檐, 既实用又美观。
屋脊多以琉璃彩瓦铺饰或绘制各 建筑一楼临街形成行人走廊,二
种吉祥纹饰形成彩脊。
层以上作为楼房,好像骑在一楼
之上,称为骑楼。
山墙多按照“五行山墙”形制设 计,并使用白灰粉装饰,俗称马 背或和尚头。
01 闽南(莆田)—曲坡文脊砖间石,琉璃垂莲诗文墀。
屋面向两端起翘的同时,坡向也 莆仙建筑中,屋脊出挑的俗称
的独特墙面形式。
个木质门罩。
称山水头。
06 海岛(平潭) —硬山石墙平屋脊,小窗窄檐压瓦石。
屋顶采用硬山顶的形式,直接用 山墙支撑屋面。部分山墙按照 “五行山墙”形制设计。
闽派建筑特点
闽派建筑特点闽派建筑是指福建地区传统的建筑风格,以其独特而美丽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闽派建筑的特点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以及传统文化表达等方面,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
一、建筑结构的特点闽派建筑注重平面布局的划分和功能的明确。
其平面常呈现斗拱式的结构,即主体建筑由前后两个天井相连接组成。
门楼作为进入建筑的重要标志,常常象征着主人的地位和身份,门楼上方往往还会配以精美的砖雕或木雕装饰。
闽派建筑还以宽敞、明亮为特点,常常设置多个天井和采光窗,使得建筑内部充满自然光线。
同时,闽派建筑还广泛运用硬山顶、斗拱和散斗等结构形式,这些结构的运用不仅增强了建筑的稳固性,同时也赋予了建筑以独特的美感。
二、建筑材料的特点闽派建筑多使用砖、木等天然材料进行建造。
其中,建筑的墙体常常使用红砖或者灰砖,砖墙的颜色绚丽,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
而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木材,则被用于檐口、门窗以及建筑内部的地板、楼梯等部位。
闽派建筑对木材的运用极为讲究,尤其是在建筑的檐口部位。
檐口的木雕是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其造型精美、雕刻细腻,常常展现出丰富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三、传统文化表达的特点闽派建筑的特点还在于其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表达。
建筑的装饰往往以吉祥的图案为主题,如龙凤、牡丹花等。
这些图案不仅具有美观的艺术效果,同时也传递了人们对吉祥、祥瑞的祝福之意。
此外,在闽派建筑中可以发现许多传统的文化符号,如佛像、仙人、神兽等雕塑装饰。
这些装饰体现了福建地区丰富的宗教信仰和尊崇传统的文化价值。
闽派建筑在传统文化的表达上还具有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
建筑的布局和造型尊重自然规律,尽力使建筑与周边环境相互融合。
同时,建筑内的庭院和花园常有精心的选择和布置,以追求空间美和景观的和谐统一。
综上所述,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结构、精湛的工艺和传统文化表达而成为福建地区的一张名片。
闽派建筑的特点不仅体现了福建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传统与现代、艺术与自然的和谐融合。
古代建筑——福建特色建筑为例
人们用泥土,砖,瓦,石材,木 材;(近代用钢筋,型材)等建筑材 料构成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间, 如住宅,桥梁,体育馆,窑洞,水塔, 寺庙等等。广义上来讲,景观,园林 也是建筑的一部分。西哲有云:建筑 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一部石头史书。 古罗马建筑家维特鲁耶的经典名作 《建筑十书》提出了建筑的三个标准: 坚固,实用,美观。这个观点一直影 响着后世建筑学的发展。
赵家堡是是国内唯一保存的皇家城堡;土 楼文化的经典之作:最为完整的皇家土楼, 完好保存着一个皇室家族历时四百余年, 堪称人类历史的一大奇迹;布局规划中流 露出的对大宋先祖帝业的炫耀与思慕,可 以看到一代王朝没落的无奈和哀叹!
想更详细认识此地,请回去看“《探索·发现》 20111022 赵家堡探秘”
完璧楼取“完璧归赵”之意。
楼为三层四合式四方楼,楼 高三层,高13.6米,边长 22米,墙厚1米,是赵家城 名副其实的城堡。“完璧楼” 三字写得颇为讲究,每个字 都值得推敲。“完”字上是 宝盖头,下是元字,虽然 “宋”失国土,但仍有一片 天,能以天罩住元朝;“璧” 字结构作了调整,“辛”字 拉长居右,“玉”字少一点 成“王”,意味如璧江山残 缺,为王好辛苦;“楼”字 的“米”字行书稍作处理, 上半部写得象“宋",下半 部象“安”,寓意“宋安”。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
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 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是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 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 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 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 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 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 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 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 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闽北古村落的选址规划与风水
因此 , 以这 样认 为 , 足 “ 风水 ” 求 的村 落 选 址 可 满 好 要 原则 包括 : 北朝 南 、 坐 面迎 阳光 ; 背依 山 丘 , 有 对景 , 前
左 右有 适 于 防御 的小 丘 陵环 护 ; 近水 , 最好 位 于 水 流
环抱 的区域 。如浦城县 观前 村 , 山脉奇形 金椅 子 , 苍 松 竹 怀翠 , 古木 森森 。水 路造 化之 乡 , 山傍 水 , 容古 依 村
柔 ” 山与水 刚柔相 济原 则营造 的。 的 也有 位 于 山坳 布局 ,形成 半 圆形 内敛 的 空间 , 虽
闽北 村 落选址 、建设 遵循 的是有 着 2 0 0 0多 年历 史 的周易 风 水理 论 , 调 天人合 一 的思 想 境界 和 对 自 强 然 环境 的充 分 尊重 , 这种 理论 指 导下 的 村落 选址 建 在 设, 注重 物 质 和 精 神 上 的双 重 要 求 , 科 学 的基 础 和 有 很 高 的审美 观念 。 山有水 的地方 历来 是人 们乐 于选 有 择 的居 住环 境 , 这样 既 可 以利用 山为屏 障 以抵 御冬 天 寒 风 的侵袭 ,又 可 以利用水 的 自然 资 源 以便饮 用 、 灌 溉 、 通、 交 洗涤 。根 据 村落 与 山水 的亲疏 关 系 , 以分 可
仅 见于 由大河 冲积形 成 的河谷盆 地 中。一般 古人 在村 落 的选 址规 划 中一要 有利 于生 存 ,二 要有 利 于发 展 。
后, 中原汉 人 的人 闽是南 朝梁 候 景之 乱后 自江 浙 等地 继续 南 下 的 。南 渡 北 人辗 转 入 闽 的 主要 定 居 点 是 闽 北 ,也有 部分 人辗 转 到了 闽江下 游 的东 南沿 海地 区。 由于 山脉 的 阻 隔 , 交通 比较 困难 , 成 了各 自相 对独 形
闽北峡阳土库设计述论
闽北峡阳土库设计述论作者:梁杰龙王盼来源:《设计》2018年第09期摘要:峡阳土库古民居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传承了中国传统古民居设计的精髓。
建造设计上还受到文化交融的影响,同时又因地制宜地结合当地实际加以设计,其不仅具有一般民居建筑的社会生活性功能,同时还拥有带着历史烙痕的防卫性功能。
认真审视土库的设计理念,学习借鉴峡阳土库的设计建造理念,将建筑的生活性与社会功用融为一体,展现建造的文化魅力。
关键词:土库文化内涵形制功能中图分类号:TU20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5-0021-03引言千年文化古镇峡阳,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城西的玉屏山下,富屯溪畔。
古镇内森林繁茂,水流丰富,木材、清明茶、笋干等远销中原地区,而镇内酒肆铺行,加工作坊不下百家。
正如清代何昌懋在《峡阳塔序》中写道的“峡阳……俨—大都会也”。
在延平四贤“杨、罗、李、朱”的影响下,特别是朱熹曾在此讲学,古镇书院、私塾如雨后春笋,读书风气长盛不衰。
从宋朝起,古镇人才辈出,灿若繁星。
出现“应试生童甚夥,历科科名不绝”的景象。
正是由于古镇人出外经商、中举做官,因而将北方的文化、建筑等融进古镇传统文化之中。
当走在峡阳古镇青石板的小路上,穿过深深的里弄,可寻觅到一座座马头墙围成的美宅阔院,这就是南北方建筑融合的杰作——土库。
至今,古镇还保存有二百余幢土库,皆为明清设计建造。
目前学术界对闽北峡阳土库的研究尚处于萌芽状态,所见成果无几,笔者拟就土库的历史文化、结构形制和社会功能展开论述,以求正于方家。
一、峡阳土库的文化内涵(一)雕刻与匾额文化峡阳土库讲究设计,于细微处见艺术性与文化性。
峡阳土库的斗拱、额枋上雕刻着精美的花草图案,其门楣上往往镌石刻画,其上人物惟妙惟肖。
大厅的栋柱、横梁也都刻凤雕花,流光溢彩,厢房的门窗,有的拼以图案,有的雕镂花草或人物,其雕刻艺术之精美,令人拍案。
清乾隆52年,延平府事摄理张鸿恩为80耆宾应奇宣题赠了“蔚若邓林”的匾额(如图1)。
南北古民居中马头墙的风格比较
南北古民居中马头墙的风格比较董琪珺;詹凯丽【摘要】旧时徽州村落房屋密集,因防火、防风之需,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封火墙",因其形似马头,故被称"马头墙","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历史上的微州泛指整个皖南山区,包括浙、赣、皖、闽四省的交界地区.现有资料显示,浙江全部、皖南、赣东、闽北(闽东)甚至鄂南等地区都有马头墙.【期刊名称】《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13)001【总页数】3页(P51-53)【关键词】马头墙(封火墙);古民居;结构;社会背景;地域性【作者】董琪珺;詹凯丽【作者单位】安徽工程大学,安徽芜湖,241000;安徽工程大学,安徽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马头墙,又称风火墙、封火墙、放火墙等,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
旧时,徽州村落房屋密集,因防火、防风之需,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封火墙”。
因其形似马头,故被称“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历史上的徽州泛指整个皖南山区,即浙、赣、皖、闽四省交界之处。
现有资料显示,浙江全境、皖南、赣东、闽北(闽东)甚至鄂南等地区都有马头墙。
《古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老祠堂》一书中提到:“为了适应屋面的坡度,封火墙一般都做成台阶状,这与河边的码头很相似,于是这种台阶状的封火山墙又被形象地称作“码头墙”,而“码头墙”又被讹传为“马头墙”。
“封火墙”本是按照其功能来命名的;“码头墙”则是根据其形象来命名的。
如今以讹传讹,成为“风火墙”和“马头墙”,很令人费解。
[1]对于以上观点,也存在一些不同意见。
有人指出“封火墙”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但“马头墙”的称谓也全非以讹传讹,更兼顾着形象与文化蕴意。
古建筑中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古徽建筑使用马头墙时,循屋顶坡度迭落呈水平阶梯形,脊檐长短随着房屋的进深而变化。
闽北邵武的民俗风情
闽北邵武的民俗风情闽北邵武是福建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闽南文化与闽北文化的交汇地带。
在这里,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历史遗迹引来了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让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邵武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八闽盛会”的“邵武大阵”。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六日,邵武城内的庙宇、社区、村庄和各个单位都会派出盛装队伍,聚集在城区南、北两个主要广场上进行盛大的游行活动,向神明祈求平安、丰收和幸福。
这一传统活动至少已经有500年的历史,每年吸引着数百万人次的游客观看和参与。
此外,邵武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如端午节的龙舟比赛、中秋节的月饼制作和赏月等。
这些活动都深深植根于当地的文化传统,让游客和当地居民一起感受这个古老文化的魅力。
在邵武的民俗文化中,还有一些独特的表演艺术。
比如著名的“闽北大鼓”和“邵武弦子”,是邵武地区最为重要的传统音乐表演,具有浓郁的本土文化气息。
大鼓表演通常由数十人组成的队伍进行,他们手拿大鼓,高声吆喝,舞动身体,表达着祈求福祉和庆祝丰收的情感。
而弦子表演则是通过弹奏二胡、琵琶等古乐器,演奏出动人旋律和富有感染力的节拍,真正体现了邵武地区民间音乐艺术的卓越水平和独特魅力。
邵武的传统建筑艺术也是闽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处的建筑风格以南方园林建筑和明清民居为主,具有特别的美学魅力和文化内涵。
特别是邵武的闽北民居,色彩朴实,造型适度,又因大量采用粉打墙面和彩绘等细节装饰,显得格外生动、有趣。
其中以原王府、张城文化广场和简氏宗祠为代表的历史建筑,更是闽北古建筑的绝佳代表作。
总的来说,邵武地区的民俗文化、表演艺术和建筑艺术都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渊源,在闽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走进这个神秘的文化圣地,您可以沉浸在广袤的历史长河和生动的民俗风情中,领略到古老文化的无穷魅力。
福建民居景点
福建民居景点
福建是中国东南沿海省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许多传统的民居建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以下是一些福建民居景点的介绍:
1.土楼:土楼是福建传统的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闽南地区。
土楼是一种用土、石、木等材料建造的圆形或方形楼房,通常有多层,楼内设有庭院、楼梯、房间等。
土楼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东方古堡”。
2.福州三坊七巷:福州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传统民居建筑群,由三条横向的“坊”和七条纵向的“巷”组成。
这里的建筑风格多样,有明清风格、民国风格、西洋风格等,体现了福州历史文化的多元性。
3.泉州开元寺塔:泉州开元寺塔是福建省现存最高的古代木塔,高65.5米,建于北宋年间。
塔内有精美的佛像和壁画,是中国佛教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4.南靖土楼群:南靖土楼群位于福建省南部南靖县,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一部分。
这里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土楼,如“四菜一汤”、“八角楼”、“九曲楼”等,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珍贵遗产。
5.泉州崇武古城:泉州崇武古城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城镇。
这里有许多传统的民居建筑,如古厝、古桥、古井等,展现了福建古代城镇的风貌。
以上是福建一些著名的民居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值得游客前来参观和探索。
南平崇仁古街景点介绍
南平崇仁古街景点介绍
崇仁古街是闽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街区之一,现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仁古街位于武夷山市崇仁乡,全长约2.5公里,于2008年12月正式开街。
古街的东、西、南三面都是起伏的山峰,北面是崇仁乡中心小学。
这里地势险要,街道狭长,有三条巷子:北门巷子、西门巷子和东门巷子,均呈东西走向。
据当地居民介绍,旧时城门洞上的石质门钉已被磨平。
古街两边,多为明清古建筑。
在古街中段有一座高大的古牌坊,上刻“崇仁”两字,为明代正德年间所建。
古街上还保留着一些明清时代的建筑,如:魁星楼、天后庙、戏台、文庙等。
崇仁古街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古民居50多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这里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和历史文物,如:节孝坊、三教堂、吴氏宗祠、关帝庙、龙王宫等。
走在古街上,你会感觉到它与别处的不同:这里不是繁华的街道,但却有着热闹和独特的韵味;这里不是历史悠久的古镇,但却有着岁月留下的痕迹;这里不是繁华街市,但却有着自己独有的风采……
—— 1 —1 —。
温州霞关老街景点介绍
温州霞关老街景点介绍
霞关老街,又称霞关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浙南闽北,因其地处瓯江入海口而得名,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这是一条全
长600余米的街道,宽约6米。
整条街道全部采用鹅卵石铺设,在阳光的照射下,整条街显得格外的亮丽。
整条街道上布满了古色古香的民居,有两层楼房、还有两层楼的平顶建筑。
街道两旁布满了古色古香的民居:有古宅、有洋楼、有古庙、有古桥、还有古戏台……
走进老街,一幢幢古民居就映入眼帘。
这些建筑大多是木质结构的,这在当时应该是非常先进的建筑工艺了。
走在老街上,我们能看到很多特色民居:有中国传统民居“三合院”;有典型
的闽南民居“四合院”;有仿照西方建筑形式建造的“八角亭”;还有中西结合式的“宫殿式”。
这些建筑虽然都不是很大,但都
很精美。
在这些老房子中最有特色的要数霞关老街尽头处的那幢四层楼高、气势雄伟、十分气派、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建筑物了——霞关城隍庙。
—— 1 —1 —。
古建筑名词解释
门窗雕饰:门窗雕饰是美和实用的统一,显示主人的财力和审美修养。
雕花窗在木板墙中起着显著的装饰作用,使民居建筑在简朴中显露出几分华丽,虽没有宫殿建筑的壮丽与浓重,但却蕴含特有的乡土之美。
门窗雕饰,多见于门之锁腰板,窗之裙板,天头,门窗格扇之花心,还有漏窗上。
隔扇广泛用于厅堂两侧的壁面,图案有六角、八角、一根藤、卍字、十字、水纹、长方格、格中起堂等几十种拼花。
格扇心、花板雕刻有民间传说、戏曲人物、山水风景、花鸟禽兽、十二生肖等纹样。
各地建筑上也不少用龙纹作装饰,不过这里的龙纹并不象征帝王,只是借此以求神佑。
很多龙被简化了,仅龙头保持原形,龙身、龙尾都变为植物草叶纹或者拐子纹了。
1、格扇:原称隔扇,是指带木格门扇的一种门。
隔扇的基本形状是用木材制成木框,木框内分作三部分,上部分为格心,下部分为裙板,二者之间为绦环板。
三部分的中心以格心为主,如果格扇要加高,在格心之上和裙板之下还可以加设绦环板,成为上、中、下三块绦环板的格扇。
格扇既可是门,也可是窗——格扇门、隔扇窗。
格心是格扇门窗装饰的中心部位,有透空木格网加小块的雕花,也有用透空的回纹、冰纹等图案环绕构成2、扎牵:是两柱之间辅助构件,有的呈龙形,有的呈凤形,有的饰以花草,是梁柱之间体积较大的装饰性很强的雕刻件。
3、瓜柱:是位于梁上的一段矮的立柱。
形状矮胖如瓜果,故称为瓜柱。
有的柱脚跨立于梁上,下端雕刻有花瓣、叶片,或制成瓜果状,也有以一对狮子左右相拥。
(长大于宽的柁墩。
)4、斗拱:是由块木和曲木组成,是立柱与屋檐之间的过渡,也是形象上的“关节”。
5、牛腿:是为了支撑外挑的檐口而设置的一种承重构件,起到斜撑的作用,呈三角形块状。
6、挑头:是位于牛腿之上的方木,为牛腿上部收头7、雀替:分上下两部分,上段是一条替木,下段为从柱中外挑出的装饰斗拱构件承托着替木。
8、阳文: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9、浅浮雕:浮雕中凸出部分跟周围平面差距不大,并无挖空部分10、浮雕:一种雕塑式样,其形象(以软材料塑成、以薄展延性材料敲成或在硬材料表面雕刻而成)突出于周围平坦的表面。
地域建筑分析齐康·武夷山庄
② 依山就势,既突出闽北民间特色,又具江南庭院风彩
③ 高低错落,楼与楼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曲径回廊,浅滩流水, 池塘小桥等景色,浑然一体,形成人工自然化,自然人工化的格局
2.2建筑与场所
在环境处理上,建筑与风景环境水乳交融般的结合是其首要 特征。武夷的奇山秀水被置于重要地位,建筑起装点的作用。有效 利用地势高差,创造出经济、实用、富有情趣的多层次复合空间的 形象。
• 第二宗:崇洋媚外。随着外来产品与观念在我国的大行其道,目前中国在建筑设计方面 有股新的崇洋媚外的风气。目前中国每年的建筑总量非常巨大,而很多项目特别是重大 项目往往都落入外国建筑师的手中,自己的建筑人才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这都是非常 可怕的现象。可以说,中国已成了外国建筑设计师的实验场所。
• 第三宗:规划无序。目前,城市建设中各自为政的现象日益突出,一些城市的总规划设 计师往往就是这个市的书记、市长,没有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他指出,建筑设计对于 专业的要求相当高,没有专业知识做依托,根本设计不出一个像样的作品。所以他强调 ,在城市建设规划上要花大力气去研究,而一些技术上的执行把关应该交由技术专家来 做。
建筑思想中的地域情结
因 为建筑总是在一定的地点、地段、城镇、 地区,乃至地域中建造,所以就地区而言,某 种意义上是建筑的属性。传承、转化、创新是 其设计方法的指导思想:传承是一种历史文化 更新,历史建筑文化的保护;转化是结合;创 新是独创。建筑应该是文化的、生态的、情感 的、智慧的,地域性的建筑总是不断适应社会 政治、科技、经济、文化的变化而转换和更新 ,反映地区的种种特点和特色。
地域建筑作品分析
——齐康·武夷山庄
武夷山下梅古民居介绍
武夷山下梅古民居介绍武夷山下梅古民居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北部的下梅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古民居建筑群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由100多座古宅和近20座庙宇组成,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保存完好。
下梅古民居的建筑风格主要受中原文化和南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其建筑风格独特,大多数房屋都是两层建筑,木质结构,屋顶覆盖着青石板,墙壁涂有黑灰泥,呈现出古朴典雅的风格。
下梅古民居的建筑物布局严谨,错落有致,错落有致的屋顶和围墙使得整个建筑群显得错落有致,富有层次感。
在古民居的建筑群中,有许多精美的壁画、雕刻和砖雕,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此外,下梅古民居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古井、古道、古祠、古庙宇等,这些历史遗迹反映了下梅村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
下梅古民居的保存完好,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份宝贵财富。
拓展:下梅古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珍贵遗产之一,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保存完好。
下梅古民居的建筑风格主要受中原文化和南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其建筑风格独特,大多数房屋都是两层建筑,木质结构,屋顶覆盖着青石板,墙壁涂有黑灰泥,呈现出古朴典雅的风格。
下梅古民居的建筑物布局严谨,错落有致,错落有致的屋顶和围墙使得整个建筑群显得错落有致,富有层次感。
在古民居的建筑群中,有许多精美的壁画、雕刻和砖雕,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此外,下梅古民居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古井、古道、古祠、古庙宇等,这些历史遗迹反映了下梅村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
下梅古民居的保存完好,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份宝贵财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祠堂是家族的象征,是族人供奉祭
祀祖先的场所,也是家族进行宗族管 理、聚集议事、解决纠纷、规范礼 制及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地方。闽 北宗族聚族而居,非常重视祠堂的修 建和保护,几乎每个姓氏都建有本族 祠堂,各支系建屋的
桥。闽北是我国廊桥较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因应闽北峰峦叠嶂、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而 建的这些古廊桥,是闽北先民以勤劳和智慧 与自然抗争的产物。廊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 内涵,蕴含着多彩的民俗风情,除了基本的 交通功能外,廊桥还是人们避雨纳凉、迎别 歇脚之处,交流信息、易货换物之所。
建瓯腾云桥
政和赤溪桥
松溪花桥
闽北最长古廊桥— 文昌桥
砖雕:民居中的砖雕主要用在大型住宅或 家祠入口的分隔庭院空间的檐壁上面,成组 的镌刻着回纹、卷草、鸟兽、花卉或镌刻雀 替、垂花。有的还用磨砖拼成斗拱、镂花砖 窗和各种线脚。 石雕:主要是柱础、门础、门当抱鼓石, 摆设与厅堂上的石雕小品古鼓,构筑天井情 趣的石水缸、石花架、墙角的石条等。 木雕:木雕工艺也广泛应用于祠堂、庙宇、 民居中。在闽北传统民居中,勾心斗角、雕 梁画栋、藻井雀替随处可见。
一、古村落 二、传统民居
三、家族祠堂
四、廊桥 五、闽北三雕(砖雕、石雕、木雕)
闽北多山多水,如群星般散落的山间盆地和 河间谷地,尤其适合中、小型聚落的形成和 发展。闽北地区的网格水系以及串珠状大小 盆地等基本地理特征,对古村落的形成产生 了至关重要的影 响。由于平原面积的狭小及 山间大小盆地的发育,使闽北的古村落呈现 小聚落、大分布的格局。
返回
闽北传统民居建筑结构以砖木为主,
石墙基,柱础以木为主,利用挑梁减柱 扩大屋宇建筑空间,屋内一般为二厅三 进或三厅四进、东阁西厢、书屋楼台一 应俱全。闽北民居平面多为“天井式” 布局,内木构承重和外砖、生土墙体结 合。山区的居民多为两层的“高脚厝” 杆栏式建筑,达官贵人则盖”三进九栋 “式的青砖大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