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校本教研,提升教师培训实效性
教研活动提高实效性(3篇)
![教研活动提高实效性(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bd380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5.png)
第1篇一、引言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教研活动存在形式主义、内容空洞、实效性不强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二、明确教研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教研活动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合作的平台,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可以了解行业动态、拓展视野,为自身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3. 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教研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
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可以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难题,分享教学经验,从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丰富教研活动形式1. 专题研讨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讨。
通过深入剖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 课堂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同时,教师可以针对观摩课进行评课,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3. 教学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组织教师进行分析、讨论。
通过案例学习,教师可以借鉴优秀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 教学技能比赛举办教学技能比赛,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比赛内容可以包括板书、课堂管理、教学设计等方面。
5. 教学经验交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感悟。
通过交流,教师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强化教研活动管理1. 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教研活动计划,明确活动时间、内容、目标等。
同时,要将计划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确保教研活动有序开展。
2. 严格教研活动考核对教研活动进行严格考核,确保活动质量。
考核内容包括活动参与度、活动效果、教师成长等方面。
主题式校本研修的实施策略与方法
![主题式校本研修的实施策略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e0d1479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2.png)
主题式校本研修的实施策略与方法主题式校本研修是指以特定的主题为中心,在校内开展相应的专题研讨和培训活动,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和领导能力。
实施主题式校本研修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方法,以确保研修的有效性和成果。
首先,确定研修主题是推行主题式校本研修的重要一步。
学校可以根据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以及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选择合适的研修主题。
例如,可以选择有关创新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和评价的主题,以满足教师在教学上的需求。
其次,确定研修的形式和时间。
校本研修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教研活动、讲座、培训课程等。
根据教师的工作安排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在工作日、周末或假期安排相应的研修活动。
第三,制定详细的研修计划。
研修计划应包括具体的活动内容、目标和预期成果。
通过合理的计划,可以确保研修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制定计划时,还应考虑到教师的实际参与情况,并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以增强师生的积极性。
第四,确保有效的教学资源和支持。
为了保证研修活动的质量,学校需要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支持,如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设备等。
此外,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或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进行指导和培训,以提高教师们的专业水平。
第五,评估研修效果。
通过实施主题式校本研修,学校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对研修的效果进行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可以通过教师的观察记录、学生的反馈和成绩等方式,来评估研修的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总之,主题式校本研修是一种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
通过明确目标、制定计划、提供支持和评估成果,学校可以确保主题式校本研修的顺利实施,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提高教研实效
![提高教研实效](https://img.taocdn.com/s3/m/665bc07127284b73f242507b.png)
提高校本教研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摘要:新课程对教育教学提出的最大挑战,就是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如何通过“校本教研”等活动,做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工作,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校本教研本身就是把新的教学理念和思想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其研究的主体是教师,是通过教师自身的理论学习,课堂实践,教学反思、不断改进,实现高效课堂,促进教师的长足发展。
(校本教研的基点是学校,研究要扎根于本校的实践,这种研究是从问题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来解决教学研究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及生成问题。
)校本教研以完善的学校教研机制为载体,开展切实可行的主题研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研形式和内容调动教师积极参与,不断反思成长,并能在学校搭建的信息平台上共享发展。
关键词:校本教研实效教师专业成长目前,随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教育事业得到空前的重视,教育环境和办学条件在不断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实践上的新问题也层出不穷,需要用研究的方法在实践中认真解决。
但是,不少学校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和主观方面的原因,教研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气氛不浓;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还非常薄弱。
我们认为:这种现状,是不能适应现代教育面临的挑战的,也是不能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的。
因此,有必要不断地强化教研意识,提高教研水平,广泛开展基于学校和课堂的教研活动。
其中,校本教研是校本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提高教育质量、打造学校品牌的根本途径。
那么,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完善学校教研机制建设,确保教研活动顺利开展1、注重学校校本教研机构建设,形成学校“教务处(或教科研领导小组)——教研组——课题组”组成的三级校本教研网络,保证校内外教科研信息畅通运行。
学校教务处(或教科研领导小组):是学校行政制订重大教育教学政策的参谋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工作的先锋队,是教学的服务中心。
创新校本研修形式提高校本培训实效性
![创新校本研修形式提高校本培训实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4c00a8a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d.png)
创新校本研修形式提高校本培训实效性随着教育的推进,校本培训成为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目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培训形式单一、实效性不高等。
为了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我们可以尝试创新校本研修形式。
本文将从多维度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创新举措。
首先,可以探索多样化的培训模式。
目前,大多数的校本培训都是以讲座和研讨会的形式进行,这种形式的培训容易导致教师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参与的机会。
我们可以引入示范课观摩、教学设计大赛等多样化的培训模式,让教师通过观摩他人的优秀教学实践和参与教学设计的过程,主动学习并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其次,可以推广微课培训。
微课是短小精悍、内容紧凑的课堂教学录音或录像,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多种设备进行观看。
微课培训具有灵活性和可重复性的特点,可以让教师随时随地地学习,提高培训效率。
可以从校本研究课程中挑选一些优秀的微课进行分享,让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微课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再次,可以建立校际交流平台。
通过建立校际交流平台,让不同学校的教师可以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教学资源。
可以通过组织线上线下的讨论会、研讨会等形式,让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促进共同成长。
此外,可以引入专家指导。
可以邀请教育专家、学科专家等来校进行指导,对教师进行培训和辅导。
专家可以通过示范教学、座谈会等形式,向教师传递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提供具体的指导。
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从而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最后,可以建立反馈机制。
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可以建立教师自评、同行评课等反馈机制。
通过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同行的评课,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了解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创新校本研修形式是提高校本培训实效性的关键举措。
通过多样化的培训模式、推广微课培训、建立校际交流平台、引入专家指导和建立反馈机制等方式,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研训结合 提高实效
![研训结合 提高实效](https://img.taocdn.com/s3/m/2ac5bacaa1c7aa00b52acbc5.png)
研训结合提高实效学校把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师素质,规范教学行为,提升教师内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师训不能脱离教研,在实践中我们做到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研训活动,使师训与教研紧密结合。
1、校本教研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我们非常注重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引导教师注重对教学的反思与总结。
开展集体备课,在合作中融入新课程理念,教学设计大胆创新。
同时要求教师勤写“教学后记”,把课堂上出现的一些偶发事件的处理,闪现的教育智慧火花,教学环节的巧妙衔接等及时记录下来,作为研究教学的第一手资料。
①从课堂教学评价入手:“以教论学”转变为“以学论教”。
一直以来,学校把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落在以“教师”为主,十分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
这显然与新课程所要求的课堂教学价值不相符合。
从2006年开始,学校重新制订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首先转变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从“以教论学”到“以学论教”,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除了关注他们的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以外,还注意了他们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等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
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国及其过程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
同时也关注了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教师如何组织并促使学生讨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等,以此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学”的价值。
②从课堂教学设计入手:“教材出发”转变为“学生出发”。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
因此,学校在课改实践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从实际出发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从实际出发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1c709e6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eb.png)
从实际出发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从实际出发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目前,我们学校教研活动主要还是存在这样几个问题:1.学校教研形式化——不注重内容;2.学校教研随意化——不讲求质量;3.学校教研经验化——不重视科研方法。
为此我认为要提高学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必须“由形式走向内涵”。
那么如何由形式走向内涵呢?我的思路是: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提高理论学习的有效性;提高研究过程的科学性;提高教研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
一、提高问题的针对性。
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
不针对问题的教研活动是没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因此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是我校本教研由形式走向内涵的前提。
在实践中教师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不知道应该怎样将它们提炼为校本教研的主题。
主要是缺乏引领,老师们像一只只无头苍蝇乱飞乱撞。
上学期我校语文组,经过一周的听课,发现了十几个关于语文教学的问题。
如: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浓厚的课外读兴趣进行自主阅读;新课程理念如何落实到课堂的教与学上;班级自主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有效参与问题;文本理解中教师指导策略问题,等等。
面对这么多的问题,应该先解决什么?哪些问题是适合校本教研的问题?经过讨论,学校确定了其中一个问题作为本学期校本教研的主题,而且明确了选择校本教研主题的四大原则:一是校本教研的问题应该来自真实的教学情境,而不是凭空设想、杜撰或是某种理念的翻版;二是这些问题通过研究有解决的可能性;三是这些问题应该是教研组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四是这些问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提高理论学习的有效性。
有效的理论学习可以扩大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的灵敏度,是校本教研由形式走向内涵的基础。
在我校有许多教师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教师认为,理论学习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空而无用。
如何突破理论学习这个“瓶颈”?我们通过查找资料学习,对教师主要采取“菜单式专题理论学习”、“拓展式理论学习”和“问题式理论学习”等形式的培训。
我校开展了以“快乐阅读,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在活动前一个星期,学校教导处搜集了许多有关“兴趣阅读”的理论文章提供给教师们选择学习,并且要求必须在以后的观课、评课中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
创新校本研修形式提高校本培训实效性
![创新校本研修形式提高校本培训实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f118522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10.png)
创新校本研修形式提高校本培训实效性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和新课程的广泛实施,对学校文化建设、管理理念、教师职业发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青岛台东六路小学作为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和目前青岛市区办学规模最大的小学,校本培训早已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成为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要途径,如何创新校本研修形式,提高校本培训实效性是我校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一、关注教师主动发展,以创新校本研修形式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学校校本培训以“教师的需求”为导向,整合校内外学术资源,加强教研组研修的实践和探索,构建“突出文化引领、倡导教研合作、彰显个性特长”的校本研修体系,完善管理的长效机制,立足课堂与以研促教相结合,增强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使教师在校本研修中切实提高专业化水平。
(一)立足校本,携手高校,创建“教师发展学校”2006年,学校与青岛大学师范学院联手成立了青岛市首家“教师发展学校”。
借“教师发展学校”成立之机,学校对教师队伍进行全面“会诊",通过调研,了解教师面临的问题,探寻教师的实际需求,并多次召开不同层面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问诊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在“诊断”出教师队伍的优、劣势及发展机遇后,学校邀请青大专家到校进行指导和分析,最后形成具有较强时效性和前瞻性的“教师三年发展规划”.确立了“三三制”教师培训模式:新教师入格培养、青年教师升格培养,骨干教师风格培养。
学校把教师发展学校作为教师研修的有效载体,大力挖掘、开发学校外部资源,通过开展全方位的培训、经验传授和专业引领,激活教师思维,重燃教师对事业的激情,实现人生价值,从而提高校本培训实效性,实现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二)课题研究,同伴互助,开展“课题驱动式培训”学校开展了“课题驱动式"的教师校本培训,进一步完善“提高认识—-回归实践——反思成长——提升内涵"的校本培训工作流程.积极设置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运用政策导向和措施激励,激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驱力.在学校承担的《小学教师校本培训问题的研究》课题实验过程中,学校对教师进行了选题指导,提升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校本研修的实效性,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校本研修的实效性,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f982669d852458fb760b562f.png)
校本研修的实效性,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抓本培训,突出一个“学”字1、组织教师多渠道学习。
为了让老师不断吸收新理论,新方法,新思路,新动态,使理论紧跟时代步伐。
我们首先按XX局,XX局和进修学校的要求,组织教师认真学习。
其次自选内容学习。
主要学法:一是对照文件学,二是向专家学,三是走出去学,四是带着任务学,五是围绕专题研讨学。
每个学校都是这么做的,在此不一一细说。
重点谈谈围绕专题研讨学。
课堂教学应该是清晰的讲解,高效的启发,有效的提问,学生学习方法科学,学习策略得当。
教学环节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但在随堂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的教师的教学思路不是清清楚楚的一条线,而是摸模糊湖一大片。
课堂教学无法、无序,偏离中心,合作流于形式,评价失真,学科整合花拳锈腿。
虚、假、飘、闹、偏的现象随时可见。
课堂效率很低。
基于这种状况,我们就自选了“适用课堂教学艺术”作为校本培训的专题内容。
我们从各科教师如何备课,如何进行导入、讲解、提问,媒体的使用,习题的安排,板书的设计,教学反思等方面都分专题进行辅导。
辅导落实到人,教学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继续教育辅导员都承担辅导任务。
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不断内化提升,提高教学技能。
老师们普遍觉得这个内容的培训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很大。
2、保证机制一一以考促学为了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我们以XX局,XX局的教材、教参、课标“三过关”活动为契机,大兴学习、研究之风。
为了保证教师学习的质量,我们提出了以考促学作为保证机制。
(考试内容以课程标准、教材、教参为主,适当增加通识理论、师德修养方面的内容)。
考试结果做为教师业务考核的依据。
考试是严肃、认真、公平、公正的。
不及格的还补考,绝不走过场,而且每年都考。
现已形成一种制度。
这一举措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钻研业务的积极性。
二、抓校本教研,突出一个“实”字在“研讨中发展,在反思中成长”这是我校对广大教师,尤其是对青年教师提出的目标。
教研活动主题性实效性(3篇)
![教研活动主题性实效性(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5971a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0.png)
第1篇一、引言教研活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研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如何确保教研活动的主题性和实效性,使其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教研活动的主题性、实效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教研活动主题性的重要性1. 明确教研方向教研活动的主题性能够确保活动方向的正确性。
只有明确了教研活动的主题,教师们才能围绕这个主题开展讨论、研究,从而避免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 提高教师参与度主题性的教研活动能够激发教师参与的热情。
当教师们对某个主题产生兴趣时,他们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探讨,从而提高教研活动的参与度。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主题性的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针对特定主题的研究,教师们可以拓宽视野,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实现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
三、提高教研活动主题性的策略1. 精选主题教研活动的主题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创新性。
学校应根据教育教学实际需求,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精心挑选具有研究价值的主题。
2. 注重实践性教研活动主题应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关注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活动的实践性。
3. 强化引领性教研活动主题应具有引领性,引导教师们关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动态、新理念,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四、教研活动实效性的重要性1. 提高教学质量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能够直接反映在教学质量上。
通过有效的教研活动,教师们可以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促进教师成长实效性的教研活动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参与教研活动,教师们可以不断学习、反思、实践,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能力。
3. 增强学校凝聚力实效性的教研活动有助于增强学校凝聚力。
通过共同参与教研活动,教师们可以增进相互了解、交流,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五、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性的策略1. 注重活动过程教研活动实效性的提高需要关注活动过程。
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520381dab9f3f90f76c61b17.png)
如何提高校本研训的实效性?校本研训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校本研训作为推进课改进程的一项重要策略,其重要性随着改革的深入而日渐突出。
这一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者所认识,几乎没有学校不开展校本研训,甚至每周都组织活动。
但是,校本研训对于绝大多数的学校和教师而言,又是一个崭新的事物,在理论上缺乏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在实践方面也没有系统而成熟的经验。
相当一部分学校校本研训效果不明显,为提高校本研训的实效性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增强教师与校本研训的主动性。
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既是校本研训的出发点,又是校本研训的落脚点。
通过校本研训可以使教师学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然而,部分教师对校本研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研训活动费力、耗时,把学校组织的研训活动当作指令性任务,采取消极的态度,应付、对付研训活动。
教学中仍然墨守成规,用旧思想、老方法,时间加汗水苦干,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为学生进行大规模的补课,用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试题对学生进行枯燥无味的训练,结果是教师改累了、学生练怕了,效果也不明显。
要提高校本研训的效果,首先要解决教师主动参与校本研训的问题。
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的诊断与评价为切入点,研究教育思想、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手段、课程评价、研究开发教育资源、探索教学规律、组织指导课题实验,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活动以及专题性研修的活动。
从而帮助教师营造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协助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将学校办成一个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化学校。
2、落实“师师互动”备课制度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深钻教材、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环节,新课程的实施也迫切需要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
落实主题式校本教研 提高教研活动实效
![落实主题式校本教研 提高教研活动实效](https://img.taocdn.com/s3/m/92db211152ea551810a687e1.png)
落实主题式校本教研提高教研活动实效作者:王勇来源:《体育教学》2016年第12期摘要: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层面开展的教研活动,主题式教研活动是在教研活动中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它更加高效、实用,发挥了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作用。
本文从主题式校本教研的选题和组织形式方面介绍了我校校本教研开展的情况。
关键词:校本教研;主题式;选题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2-0049-02校本教研,顾名思义是以学校层面开展的教研活动。
校本教研的起点是本校的教师,对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有着很强的实用性。
但是由于学校之间发展极不均衡,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也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对于科研能力薄弱的学校来说,校本教研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乱象,比如教研活动组织混乱,目的不明,效率低下,甚至有的学校干脆放弃了校本教研这一植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什么样的校本教研才是有效的教研活动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去思考,它关系到学校发展,也关系到每一个教师的切身发展。
我校采用了主题式校本教研的形式,在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业水平、学校综合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
主题式校本教研分为学校层面和教研组层面,本文着重从教研组层面介绍我校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
一、为什么要进行主题式教研活动1.更高的教育品味教育品味的不断提升既是时代赋予学校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发展完善自我的需要。
我校在创办之初就提出要创办“中华名校”的宏伟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提高学校的教育品味,教师的发展是最关键的内驱力,而教研活动是教师发展最重要的平台,这就需要我们从技术角度对教师的再教育平台进行改进和创新。
主题式教研活动设想的提出和实施就是为了改变以往校本教研中由于缺乏主题引领而导致流于形式,效率低下的弊端,让每个教师都能在校本教研中得到切实的提高,进而提升学校的教育品味。
如何提高培训的时效性
![如何提高培训的时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45238d6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14.png)
如何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之我见增强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是校本教研工作永恒的主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围绕这个永恒的主题开展好校本教研工作。
要想提高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实效性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校本教研,它是指教师通过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收到的实实在在的效果,一般表现为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学方法的优化与课程实施能力的提升,课堂的优质高效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等。
其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下面我就如何进行校本教研活动,提高它的实效性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教师要对平时的教学经验有所积累。
教师是进行教学研究的主体,要开展好校本教研活动,教师就得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基础,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
那么这些教学经验就得在平时积累。
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加上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就会增强校本教研的信心,就会主动投入到校本教研中。
二、加强教研组活动。
靠教师个人的能力,有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应加强同事间的合作。
通过发挥教研组集体的力量,结合教师的自我反思,选择一些组内成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困难或者困惑,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教师在思考和探索过程之中的互助与合作,以教师教学行为中产生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和开展研究。
三、专业研究人员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创造良好教研的氛围,进行教育交流。
同时,还应注意隐性的专业引领,倡议教师多读书,读好书,自觉接受理论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骨干教师是校本培训的三个核心要素,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缺一不可。
探讨小学校本培训模式:如何提高教师教学实效性
![探讨小学校本培训模式:如何提高教师教学实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66606c2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f5.png)
探讨小学校本培训模式:如何提高教师教学实效性2023年,小学教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时代,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扮演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创造力、发展综合素质的重要角色。
然而,如何提高教师教学实效性成为了一个急切需要探讨的问题。
在这个时代,校本培训模式变得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种针对本校教师的培训模式,可以满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需求,针对性强,相对于其他培训模式,校本培训模式的效果更佳。
那么,如何探讨小学校本培训模式,提高教师教学实效性呢?首先,完善校本培训体系。
在教师需要的实际培训需求上,设立多种培训课程,针对各种教学类型,提供相应的培训内容。
制定专业培训计划,明确定期目标,并设定评估机制,及时反馈和提供改进建议。
其次,创造具有活力的培训环境。
在培训过程中,教师的互动和合作需要被重视,以鼓励他们分享他们的个人教学经验和成功的案例。
同时,采用多种不同的培训方法,例如讲座,研讨会,教学演示等多种形式,创造丰富多彩、有趣的培训氛围,激发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
第三,提供丰富多样化的培训资源。
教学是一个日益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具有广泛而深入的知识储备。
根据课程内容、交流互动的需求,学校应开展多姿多彩的培训活动,包括教学研究、系列课程讲座、学科沙龙、教育科技应用等等。
这些课程既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个性特点,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改善教学方法和能力。
第四,多角度评估培训成效。
学校应对教师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评测,以确定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实际效果。
这包括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的考核,以及教育评估工具等,以评估教师的实际能力、表现和贡献。
评估反馈结果,确保教师可以巩固好培训的成效。
综上所述,小学校本培训模式是提高教师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需要学校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与资源,加强教师培训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和综合素质。
相信在这样的培训模式下,小学教育质量和效益必将逐步提高。
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https://img.taocdn.com/s3/m/8a7d403c6f1aff00bfd51e53.png)
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校本教研作为最具广泛性和全面性的教学研究方式,是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师专业化程度提升的有效途径。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今天,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其重要作用,使其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的目标和需求呢?校本教研的关键是实践,在实际的操作中体验,通过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和教学目标落实等进行研讨,以此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和教育教学质量。
下面主要从研究问题的针对性、理论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过程的科学性以及研究制度的规范性等四个方面来谈谈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增强研究问题的针对性是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前提研究就是解决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不针对问题的校本教研活动就不可能有具体明显的实效。
因此,我们可以说,增强校本教研问题的针对性是促进校本教研由形式化走向实效化的前提。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是没有遇到问题,而是不知道应该怎样将它们提炼为校本教研的问题(或主题),并分轻重缓急将它们排列出来。
针对这种情况,建议的做法是听随堂课,指导教师发现并梳理具有针对性的校本教研问题多个主题。
如,针对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小的特点,怎样开展好课外阅读;面对新课程,如何进行作业改革;什么样的评价才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如,音乐课中怎样去欣赏音乐作品?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与体育课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全员有效参与问题、优化教学过程与增强教学实效问题等。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并科学梳理校本教研问题(主题)的原则(方式、要求):1.校本教研问题应该来自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而不是凭空设想、杜撰或是某种理念的翻版。
2.这些问题(主题)通过研究有解决的可能性(问题要有明确的指向、有操作性)。
3.这些问题应该是学科组教师共同关注、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有利于形成“人人参与、共同研究、合作攻关”的格局和浓厚的校本教研文化范围。
教研活动能否适应教师的需要是衡量教研活动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指标。
如何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10ce1573a98271fe910ef9e5.png)
如何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一、概述教师队伍是立校之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而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一只方舟。
因此,做好校本培训工作非常重要,而且我区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的工作,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比如,领导重视,认识统一,制度健全,经费支持,整合信息,扩大交流等,但是这并不容乐观,因为到了老师层面上之后,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二、我区校本培训现状:首先,目前很多教师思想比较懈怠,视外出学习或校本培训为“瞎折腾”,习惯于运用固有的教学思维,创新意识不强,把自己的教学工作看成了简单的重复,而不是积极地去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只不过为了晋升职称而去拿几个证件。
其次,学校的校本培训注重形式,轻视内容;注重保留过程中的材料,而忽视培训效果。
长此以往,教师也从思想上慢慢的放松下来。
再次,校本培训缺少系统性、科学性、人文性,教师疲于应付,收获不大;同时校本培训评价机制不完善,不能更好的激励老师积极的参与其中。
三、落实校本培训的应对策略1. 注重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
校本培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安排培训内容,培训的结果又可直接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掌握教师的实际需求是决定其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三个结合。
1.教师的需求与学校的发展相结合,找到二者之间的最佳切合点,确定培训内容;2.教师的知识业务水平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分清二者之间的主次关系,合理安排培训内容;3.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与其他业务素质相结合,摸清真正存在的问题,精选培训内容。
通过如此细致的调查研究,有的放矢,为下一步安排校本培训做好充分准备。
试论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试论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e84b3e90650e52ea5518989f.png)
试论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内容摘要】校本教研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形式,她的实效性是指教师通过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收到的实实在在的效果。
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能使教师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学行为得到转变,教学方法得到优化,课程实施能力得到提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成长。
尤其是校长重视、制度健全、计划合理、个人思考、形式多样、经验总结等对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均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校本教研专业发展实效性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与实践锻炼,其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终身学习的不断总结的过程。
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必须增强自我意识,积极展开自主学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
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是校本教研工作永恒的主题与不懈的追求。
当前,校本教研作为促进教师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已逐渐引起诸多学校的高度重视,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也提高到到了一定的层次。
历经几个学期的校本教研实践,笔者亲身感受到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要找准以下几条脉线:一、领导重视最关键学校领导,特别是一校之长,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的执政行为,办学思想直接影响着教师们的教学行为与教育理念。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把握和指引着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方向,对于学校存在的问题和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要了然于胸,要准确、适时地把握校本教研的方向、重点,制定一套适应本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研制度,给教师以恰当和适时的指导。
由此可见,校长对校本教研的重视程度,将会息息相关到学校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二、制度健全是保障学校管理制度能使教师遵章办事,更能能促进教师自觉学习。
一旦学校有了健全的管理制度,各项工作目标才会明确。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由教导处与教研组长共同制定系列教研管理制度:如加强教研组建设,派教研组长外出学校培训学习,回来后还要指导同组教师;学校领导要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亲自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及时了解研究动态;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教研的活动计划;教研组长组织组员定期学习理论,举办科研沙龙,交流研讨,举行教学信息交流会或读书汇报会;组员要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提高自身科研素养等等。
以校为本强化教研提高课堂实效
![以校为本强化教研提高课堂实效](https://img.taocdn.com/s3/m/44f14ae8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38.png)
以校为本强化教研提高课堂实效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研究日益成为理念向实践转化的纽带。
多年来,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由一所薄弱初中快速发展为一所省级标准化高中,使学校教育教学从“量”的转变发展到“质”的提升,这得益于学校上下扎实地开展教研活动,转变教师的工作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明确校本教研是我们的共同愿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要使教师自觉地参加研训活动,产生共同研究教学的愿望,就必须使教师从根本上认识校本教研,认识校本研训和自身教学实践、自身专业成长的关系,唤起教师自主发展的愿望。
近3年来,学校共出资百余万元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类校外继续教育和学术研讨活动,组织教师赴国外、省外考察学习,让教师感受自身与新课程要求的差距,感受校本研训的意义,感受如何共研共进,唤起教师自主发展的愿望,达到“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的目的。
二、建立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教研管理体系,成立了由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成立了由主管校长、教导主任牵头,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研中心和外聘教研专家组,谋划教研,做好培训,对教研组的活动给予帮助和专业支持。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根据其职责及学校的要求定期认真组织开展组内教研活动,研究课堂教学的方法和评价机制。
这样就构建了主管校长、教研主任、教研组长的纵向管理和备课组长的横向组织相结合的网络状教科研实施体系,切实推进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校将教学常规与教育科研相结合,实践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实施全方位的管理,注重过程研究。
学校制定了领导蹲点承包教研组制和进班听课制;落实了教研活动例会制、集体备课制和中层每日检查制度;制定了备课组内研讨课、全员公开课、优秀观摩课三级观摩机制;制定完备的校本教研制度,如《优秀教研组评比实施细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式校本教研,提升教师培训实效性
校本教研是教师校本培训的重要形式之一,主要以教研组为单位常态化开展。
校本教研是否有实效是教师校本培训成功与否的关键,而主题式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有益尝试。
一、主题鲜明,形成研究序列
校本教研需要主题鲜明,否者就是无的放矢,空洞无物,甚至南辕北辙。
有效的校本培训第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将围绕怎样一个主题开展活动。
由于校本教研是实践研究的一种,所以研究的主题也多从日常教学的实际问题中产生。
如语文教研组围绕“简约实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展开活动,数学组以“板块三串式结构下的小组学习”为主题进行探讨,英语组则研究“多学少教,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课题。
一个主题往往就是一个研究课题,围绕这个课题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校本教研活动要有计划地展开。
以“简约实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为例,围绕“简约实效”的关键词,根据语文课文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不同的文体,结合具体文本的特点可以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活动。
如简约中的和谐之道、思乡美文教学入情的实效性教学、板块三串下探究性学习“通讯报道”、板块三串下小组学习文言文、板块三串下的
小说教学结构的研究等。
这样的主题活动可以形成序列,长期开展。
二、群策群力,强化培训过程
上课评课是校本培训活动的最主要的活动方式。
围绕一个主题,请一到两位教师上研究课,然后大家坐在一起探讨这节课的得失,提出改进的方法。
因此,这节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主题式校本培训活动的成效。
课上得好,主题要求落得实,主题讨论才能有精彩的点评,参与者才能有实在的收获。
所以,一节研究课需要动用多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力求做到最好。
落实的途径具体有三:
1.专家引领,指点迷津
主题式的校本教研活动是高层次的教学研究活动。
层次高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专家的引领,如果没有专家从教学理论的高度打开我们的视野,拓宽我们的思路,指明行动的方向,指导研究的具体操作,所谓的主题教研只能是低层次的重复。
2.集体备课,群策群力
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而有实效的校本教研必然是追求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够得到发展。
一节课是一个点,我们希望以点带面,群策群力,一起发展。
一节精彩的课需要一到两个亮点,每一个亮点其实就是一个好点子。
以数学课《有理数的减法》为例。
一般教师会将数轴
演示给学生看,但是经过集体备课,可以设计以下的问题情境。
材料:今天常州的最高气温是20℃,最低气温是15℃。
问题:常州的最大温差是几度?问题2:你能列式表示常州的日温差吗?并使用温度计图片直观展示的方式与学生一起探讨温度的变化,理解有理数的减法。
3.尝试上课,完善细节
试上课是每一次公开活动前必不可少的环节。
试上的目的在于检验教学设计在实践中的合理适用性,也为了让上课者在具体操作中发现不足,及时补充和完善。
此时我们主要将注意力放在了细节上面,如教师组织教学的语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体和可操作、衔接是否自然、应变是否灵活、评价是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如何调动学生、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等等。
班级情况不同,学生水平各异,以及各种突发情况的出现,需要上课教师在反复演练中完善每一个细节。
三、反思评议,实现持续发展
校本教研的真意不在于一节课本身,而在于通过这节课,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获得了怎样的发展,这种发展是不是可持续的。
比如说有没有形成一套做法,将每一次活动的成果固定下来,作为整个主题活动的一部分,成为大家共同的精神财产。
笔者觉得以下几种做法可以借鉴。
1.主题评课
区别于泛泛而谈、流于形式的评议,主题评课追求确定和持续的研究。
一是评课须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展开。
如“简约中的和谐之道”活动,就以《都市精灵》为蓝本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的和谐,教师的语言、教学的环节的和谐等。
二是评议的内容应该整理出来与大家共享,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前提。
如语文教学的“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文趣不从文外找”等,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串”“学生活动串”“目标达成反馈串”等。
2.教学实录和反思
一次教研活动收获最大的往往是上研究课的教师,文本的研读、上课的历练、课后的评议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是非常大的。
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需要及时进行总结回顾,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写教学实录与反思。
反思可以是全方位的,也可以就某一个小的切入口,查找资料,比较甄别,思考研究,深入挖掘,形成观点新颖、资料翔实、论证严密的研究短文。
3.撰写研究论文
教学反思无疑是论文的一种。
但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理念不同,角度各异,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可以碰撞出精彩的思想火花。
沿着思想碰撞的轨迹,联系自己的教学经历,结合阅读的收获,删繁就简,去伪存
真,梳理要点,归纳演绎,每一个人都可以写出一篇论文,作为自己参加活动后的理论积淀。
回归本真的校本教研,不尚空谈,求真务实;不是单干,讲求合作;不是照搬,持续有为。
讲求实效的校本培训需要主题鲜明,群策群力,实现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