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工程地质试验
3工程地质
3工程地质3.1区域地质概况3.1.1地形地貌及不良地质现象简阳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南倾斜。
堤防河段位于浅丘区,地形比较平缓,海拔高程370-420m,北高南低,相对高差20-50m。
属构造剥蚀地形地貌。
侧向冲沟较发育,河谷呈宽缓对称“U”字型。
地形地貌受地层岩性和构造控制明显,泥岩出露处形成缓坡,砂岩出露处常形成陡坎或陡崖。
经勘察,工程区内未发现滑坡等危及工程安全的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其不良物理地质象在工程区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河水对岸边的冲刷掏蚀、河谷淤积堆积及对岩土的软化等作用。
3.1.2地质构造及地震堤防工程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西部,龙泉山褶皱带东侧,威远旋扭式辐射状隆起构造的北部边缘地带,属四川盆地弱活动断裂区。
本区的明显特征是第四纪以来区域地壳运动较微弱,断裂活动性和地震活动性也较P3),微弱,区内地质构造稳定性较好,露地层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下段地层(J1为一套内陆河湖相红色碎屑沉积岩,岩层微向北西倾斜,倾角1~3°。
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1/100万《四川、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峰加速度区划图、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工程区场地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
3.1.3水文地质条件堤防区内的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地下水按含水层性质、埋藏条件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的孔隙水,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冲洪积层中,含水不丰}富,透水性较弱。
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渗入补给,随季节性变化而变化。
二是基岩风化带中的裂隙水,其含水、透水性均较差。
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简阳施家镇地表水、地下水的水质分析,地表水、地下水为重碳酸钙镁型水,地下水和地表水对水泥泥拌制品不具侵蚀件。
3.1.4地层岩性)l、第四系(Q4ml):在场镇或居民聚居河段两岸局部分布人工堆积杂填土,一1)杂填土(Q4种为修建房屋、道路等建设弃渣料,另一种为生活垃圾,含有机质和腐植物,有臭气。
工程地质学-第三章 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与岩体分类-1-结构面特征与结构面类型
1)产状:结构面的产状常用走向、倾向和倾角三要素 表示。 2)连续性:结构面的连续性反映结构面的贯通程度, 常用线连续性系数、迹长和面连续性系数等表示。 3)密度:结构面的密度反映结构面发育的密集程度, 常用线密度、面密度和间距等指标表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张开度与填充胶结特征:结构面的张开度e是结构 面两壁面间的垂直距离(mm) 5)形态:结构面的形态对岩体的力学性质及水力学性 质存在明显的影响。 6)结构面的组合关系:控制着可能滑岩的岩体的几何 边界条件、形态、规模、滑动方向及滑移破坏类型, 它是工程岩体稳定性预测与评价的基础。
1)原生结构面:是岩体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结构面,其特征与 岩体成因密切相关。因此,又可将其分为沉积结构面、岩浆结 构面和变质结构面三类。原生结构面除部分经风化卸荷作用裂 开外,多具有不同程度的连接力和较高的强度。 (1)沉积结构面
沉积岩的层理、层面、沉积间断面及沉积软弱夹层等都属 于沉积结构面。 (2)火成结构面
在岩体的强度性质中,最重要的是抗剪强度。
它是影响工程安全和造价的重要因素,在岩基抗滑稳 定、边坡岩体稳定和地下硐室围岩稳定性分析与近似 中,岩体的抗剪强度参数是必不可少的。
二、岩体的流变特征
蠕变:指在应力一定的条件下,变形随时间的持续而逐 渐增长的现象; 松弛:变形保持一定时,应力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减 小的现象。 长期强度:出现蠕变破坏的最低应力值
2.结构面的规格和等级 按结构面延伸长度、切割深度、破碎带宽度及其
力学效应,可将结构面划分为如下五级: Ⅰ级:指大断层或区域性断层。 Ⅱ级:指延伸长而宽度不大的区域性地质界面,如较 大的断层、层间错动、不整合面及原生软弱夹层等。 Ⅲ级:指长度为数十米至数百米的断层、区域性节理、 延伸较好的层面及层间错动等。 Ⅳ级:指延伸较差的节理、层面、次生裂隙、小断层 及较发育的片理、剪理面等。其长度一般为数十米至 二三十米,宽度近于零至数厘米不等,是构成岩块的 边界面。 Ⅴ级:又称微结构面,指隐节理、微层面、微裂隙及 不发育的片理、劈理等,其规模小,连续性差,常包 括在岩块内,主要影响沿块的物理力学性质。
工程地质勘查知识点整理
工程地质勘察笔记《工程地质勘察》,张倬元重点章节(红色)绪论一掌握勘察的等级确定的依据及方法第一章工程地质测绘一掌握工程地质测绘的范围、比例尺和精度第二章工程地质勘查中的勘探工作一工程地质钻探特点以及其查明的主要问题二掌握采取土样要求和方法第三章工程地质勘查中的野外试验工作第四章工程地质勘探中的长期观测工作第五章天然建筑材料的普查勘探工作第六章工程地质勘查的室内工作第七章城市及工业民用建筑的工程地质勘查第八章道路建筑工程地质勘查道路线路选择工程地质论证、桥基选择工程地质论证第九章桥梁建筑工程地质勘查桥基选择工程地质论证第十章隧道及其他地下建筑工程地质勘查第十一章水工建筑物的工程地质勘查第十二章海港及岸外工程的工程地质勘查第0章绪论一工程地质勘察的学科性质二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与任务1 目的:主要是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存在的地质问题,对建筑地区作出工程地质评价2 任务:为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使用提供地质资料和依据,解决有关的地质问题,以便使建筑物与地质环境相适应,既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安全、经济合理、运行正常、使用方便,又尽可能避免因工程的兴建而恶化地质环境,引起地质灾害,达到合理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的目的。
三掌握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的基本概念1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结构与地应力、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要素。
2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对建筑本身的施工和正常运行或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区域地壳稳定性问题和岩土体稳定性问题等。
四掌握勘察的等级确定的依据及方法五不同类型的建筑物的勘察阶段的划分及依据、各勘察阶段的主要任务六掌握工程地质勘察技术方法(由研究对象决定)及相互关系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要采用工程地质学所有的研究方法:地质学方法、试验方法、工程地质类比法、模型实验法、概率统计法和理论计算法。
第三章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_secret
第三章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第一节坝址地质概况本次可研勘察,在九节滩固家河渡口以上1km河段内进行了反复比选,最终选择了上下两个坝址进行坝址比较。
上下两个坝址相距231m,处于同一构造,同一地貌及地层单元中,工程地质条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一、地形地貌巴河总体流向为,坝址区流向为N8°E。
坝址处河道顺道,常年水面宽度约300m,河谷开阔。
河流两岸基本对称,右岸稍缓,坡角约18°,左岸稍陡,坡角约23°。
两岸斜坡台地上分布有大量的第四系崩坡积物。
河底高程251.2~252.1m,上坝址上游180m 处靠右有一深潭,河底高程241.9m。
在地貌上坝址区属典型的河岸斜坡堆积地貌单元,包括阶地、冲沟及斜坡堆积等地貌形态。
1、阶地:在坝址区阶地不发育,无Ⅰ级阶地,仅在上坝址坝轴线右岸290m高程处附近残留Ⅱ级阶地,残留面积约50m2。
阶面高程290~295m,高出河水面38~43m。
阶地残留物为粉质粘土夹砂卵石层,厚度2~3m,结构紧密。
2、冲沟:在下坝址下游80m处左岸发育一冲沟,即固家河沟,沟长约2km,集雨面积约2.0km2,比降约2.3%。
该冲沟沟口两岸基岩裸露,为侏罗系上沙溪庙组厚层砂岩。
沟口段宽15~20m,沟内长年有水流过。
3、斜坡堆积地貌:坝址处两岸山顶高程300~330m,高出河底50~80m。
斜坡地貌形态严格受岩性控制,砂岩出露地带大多形成陡崖,泥岩出露地带则形成缓坡台地。
在缓坡台地上分布有崩坡积、残坡积物,岩性为块碎石土、粉质粘土、粉土等,厚度0~5m。
二、地层岩性坝区地层主要包括覆盖层和基岩两大部分,覆盖层以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和冲洪积为主,基岩为侏罗系上沙溪庙组砂泥岩互层。
1、第四系(Q4)第四系全新统在坝区广为分布,以残坡积和冲洪积为主。
残坡积主要分布在两岸缓坡台地上,岩性以块碎石土、粉质粘土、粉土为主,厚度0~5m。
冲洪积主要分布在河床及岸边,在九节滩坝区冲洪积特未集中大片产出、分布零星,厚度0~2.1m。
工程地质第三章[2]
28
补充讲解:活断层的工程地质研究
④砂基液化:饱和松散粉细砂最易产生液化现象; ⑤孤立突出的地形使震害加剧,低洼沟谷使震害减弱; ⑥地下埋藏愈浅,地震烈度增加愈大。 (4)防范措施 一般工程措施难以防御地震产生的破坏,因此,防 范措施主要为远离活动断层、绝对禁止跨越活动断层。 工程布局应垂直活动断层并离开一段距离。
15
第3章 地质构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3.3.2 断层
(2)大桥桥位:注意查明桥基部分有无断层存在,以便 根据不同情况,设计基础工程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隧道位置:当隧道轴线与断层走向平行时,应尽量 避免与断层破碎带接触;在确定隧道平面位置时,要尽量 设法避开大规模断层破碎带。
16
第3章 地质构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受区域性或地区性地应 力场的控制,断层常与相关 构造相伴生。并以一定的排 列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不 同形式的断层带。 如阶状断层、地堑、地 垒和迭瓦式构造等。
14
阶状断层
第3章 地质构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3.3.2 断层
4、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 断层破碎带内岩体破碎、风化严重、岩石强度低、稳 定性差;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 确定路线布局、选择桥梁和隧道位置时,应尽量避开 大的断层破碎带。 (1)路线布局:当路线与断层走向平行,路基靠近断 层破碎带时,开挖路基容易造成边坡发生大规模坍塌,影 响施工和公路的正常使用。
1
第3章 地质构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3.3 断裂构造
3.3.1 裂隙
裂隙:存在于岩体中的裂缝,岩体受力断裂后两侧岩 块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也称为节理。 1、裂隙的类型 裂隙按成因可分为:构造裂隙和非构造裂隙。 (1)构造裂隙:岩体受地应力作用随岩体变形而产生的 裂隙。按力学性质的不同,构造裂隙可分如下两种:
03工程地质及土力学—岩土工程勘察和测试技术(新版)
3.3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与方法
• 岩土工程勘察方法或技术手段,主要以下 几种:
• (1)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 (2)勘探与取样 • (3)原位测试与室内实验 • (4)现场检验与监测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第三章 岩土工程勘察和测试技术
(1)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 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 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这一方法的本质是 运用地质、工 程地质理论,对地面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分析其 性质和规律,并藉以 推断地下地质情况,为勘探、测试 工作等其他勘察方法提供依据。在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较 复杂的场地,必须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但对地形平坦、地 质条件简单且较狭小的场地,则可 采用调查代替工程地 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认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最经济、 最有效的方法 ,高质量的测绘工作能相当准确地推断地 下地质情况,起到有效地指导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 。 • 内容包括:拟建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水 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和已有工程的位置等。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第三章 岩土工程勘察和测试技术
fs=Qs/Fs
静力触探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第三章 岩土工程勘察和测试技术
2、动力触探
动力触探是将一定质量的穿心锤,以一定高度自由下 落,将探头贯入土中,然后记录贯入一定深度的锤击 次数,以此判别土的性质。下面介绍标准贯入试验和 轻便触探两种动力触探方法。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第三章 岩土工程勘察和测试技术
3.地基勘察(详细勘察)的任务
详细勘察应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 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 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 1. 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 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2.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 治方案的建议。 3. 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 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工程地质实验
土工试验目录一、密度试验 (1)二、含水量试验 (3)三、液限试验 (5)四、塑限试验 (8)五、压缩试验 (10)六、抗剪强度试验 (15)七、击实试验 (21)八、综合性分析试验:静力触探试验 (25)1一、 密度试验土的密度是指土的单位体积的质量。
(一)试验目的测定土的密度,以了解土的疏密和干湿状态,供换算土的其它物理性质指标和工程设计,以及控制施工质量之用。
这里指的密度是湿密度ρ,其它还有干密度ρ'、饱和密度sat ρ等。
(二)试验方法与适用范围一般粘性土,宜采用环刀法;易破碎,难以切削的土,可采用蜡封法;对于砂土与砂砾土,可用现场的灌砂法或灌水法。
(三)环刀法密度试验1、仪器设备(1)环刀(内径6.18cm ,面积30cm 2,高20mm ,壁厚1.5mm ); (2)天平(感量为0.1g ,称量为500~1000g ); (3)其他:修土刀,钢丝锯,凡士林等。
2、操作步骤(1)按工程需要取原状土或人工制备所需要状态的扰动土样,其直径和高度大于环刀尺寸,修平两端放在玻璃板上。
(2)称量环刀质量。
(3)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油,并将其刃口向下放在试样上。
(4)用修土刀削去部分环刀外缘土样,并将环刀垂直下压,边压边修,至土样上端伸出环刀为止。
(5)用修土刀仔细削平两端余土,注意刮平时不得使土样扰动或压密。
(6)擦净环刀外壁,称量环刀加土的质量,准确至0.1g 。
3、计算按下式计算土的密度:Vm m m V m 00)(-+==ρ 式中:ρ——土的密度,(g/cm 3);0m ——环刀质量,(g );2 )(0m m ——环刀加土的质量,(g ); V ——环刀容积,(cm 3)。
计算至0.01g/cm 3,同一土样,需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平行差不得大于0.03g/cm 3。
4、试验记录密度试验 (环刀法)工程编号: 试验者: 钻孔编号: 计算者:5、思考题(1)若两次测定的值有较大误差,试分析其原因。
《工程地质》第三章——地下水岩溶水库渗漏分析
承压水位:地下水上升到含水层顶板以上某一高度稳定 相关 不变时的水位 术语 水 头:承压水位与隔水层底板间的距离(正、负水头)
自 流 水:为正水头时,隔水层底板被打穿后承压水会 自行喷出地表
四川省新津县老君山砂岩、泥岩互层,何鹏摄于 2006 年5月 川大科技孵化楼基坑,何鹏摄于2003 年3月
V —— 渗透速度 (m/d, cm/s) 达西定律:V=KI I —— 水力坡度 K —— 渗透系数 (m/d, cm/s) 达西定律适用范围:雷诺数≤10 渗透系数K 雷诺数:表示惯性力与粘滞力之间关系的一个数, Re=惯性力/粘滞力 K的确定方法 —— 抽水实验法 • 岩土层透水性评价、描述、分类 主要用途 • 地下水出水量、流量计算 无压完整井的环状井点系统涌水量计算公式
用以描述潜水面起伏情况的潜水位等直线图 潜 水 等 • 潜水的流向 水位线图 • 潜水与地表水流间相互补给关系 可获取的工程信息 • 潜水的水力坡度 • 潜水面的埋深 • 含水层的厚度
1 — 地形等高线 2 — 等水位线 3 — 等埋深线 4 — 潜水流向 5 — 埋深为零区 6 — 埋深为0~2m区 7 — 埋深为2~4m区 8 — 埋深大于4m区
地下水
指:赋存于地表以下各类空隙空间中的各种状态的水。 岩(土)体骨架颗粒间未被充填物完全占据的空间。 孔隙 描述指标:孔隙率=孔隙体积/岩(土)总体积 孔隙水—— 赋存其中的地下水即为孔隙水 1. 岩体中由于各种成因而形成的裂隙空间 地下 裂隙 描述指标:裂隙率=裂隙体积/岩(土)总体积 赋存 裂隙水—— 赋存其中的地下水即为裂隙水 空间 岩体中由于可溶岩类的溶解而形成的溶蚀空间 溶隙 描述指标:溶隙率=溶隙体积/岩(土)总体积 岩溶水—— 赋存其中的地下水即为岩溶水
工程地质学课件第三章岩溶工程地质研究
岩溶地区工程建设的注意事项
充分了解岩溶发育规律
加强勘察工作
在工程建设前,应充分了解岩溶发育的规 律和特征,评估其对工程的影响程度。
在工程建设前,应加强地质勘察工作,了 解岩溶发育的规模、形态、分布等特征, 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工艺
加强监测和预警
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 的施工方法和工艺,避免因施工不当引发 岩溶灾害。
04
岩溶工程地质评价与防治
岩溶工程地质评价方法
1 2
岩溶发育规律分析
研究岩溶发育的规律,包括岩溶发育的时期、影 响因素、分布特征等,为工程地质评价提供基础。
岩溶工程地质勘察
通过地质勘察,了解岩溶发育的规模、形态、分 布等特征,评估岩溶对工程的影响程度。勘察资料,建立岩溶工程地质模型,预测岩 溶发育的趋势和可能对工程的影响。
地下水污染的来源
地下水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生活 污水等。这些污染物通过渗透、泄漏等方式进入地下水体, 造成水质恶化。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
为了防止地下水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污 水处理和排放管理、控制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加强地 下水监测等。
岩溶地区的地震效应
岩溶地区地震效应的定义
岩溶地区地震效应是指地震对岩溶地区的影响和作用。由于岩溶地区的特殊地质结构,地 震对岩溶地区的影响更加复杂和严重。
岩溶地区地震效应的表现
地震可能导致岩溶塌陷、地下水位波动、泉水枯竭或暴涨等现象,还可能引起山体滑坡、 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岩溶地区地震效应的预防
为了减轻地震对岩溶地区的危害,需要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同时采取工程措施加强地质 结构的稳定性,提高抗震能力。
工程地质学-第三章 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与岩体分类-2-岩体分类
岩体工程分级的目的是对作为工程建筑物地基或围岩 的岩体,从工程的实际要求出发,对它们进行分级;并根 据其特性,进行试验,得出相应的设计计算指标或参数, 以便使工程建设达到经济、合理、安全的目的。
通用分级 岩体工程分级
专用分级 通用分级:是供各个学科领域、各国民经济部门笼统使 用的分级,是一种较少针对性的、原则性的、大致分级; 专用分级:针对某一学科领域,某一具体工程,或某一 工程的具体部位岩体特殊要求,或专为某种工程目的服务 而专门编制的分级。与通用分级相比,专用分级所涉及的 面要窄一些,考虑的影响因素要少一些,但更深入和细致。
1、分类的目的 (1)为岩石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编 制定额提供必要的基本依据。 (2)便于施工方法的总结,交流,推广。 (3)为便于行业内技术改革和管理。 2、分类原则 (1)有明确的类级和适用对象。 (2)有定量的指标。 (3)类级一般分五级为宜。 (4)分类方法简单明了、数字便于记忆和应用。 (5)根据适用对象,选择考虑因素。
岩体质量的定性特征
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
Ⅰ
坚硬岩,岩体完整
Ⅱ
坚硬岩,岩体较完整
较坚硬岩,岩体完整
>550 550~451
Ⅲ
坚硬岩,岩体较破碎 较坚硬或软硬岩互层,岩体较完整
较软岩,岩体完整
450~351
坚硬岩,岩体破碎
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破碎
Ⅳ
较软岩或软硬岩互层,且以软岩为
主,岩体较完整-较破碎
[BQ]=BQ-100(K1+K2+K3) K1,K2,K3值,可分别按表5-19、5-20、5-21确定。无 表中所列情况时,修正系数取零。 [BQ]出现负值时,应按特殊问题处理。在上述岩体质 量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可据下式确定岩体基本质量指标 (BQ):
第三章 地震工程地质研究
三、震源机制和震源参数
1.震源机制:地震发生的物理过程或震源物理过程。可以通过 多个地震台的地震记录图来确定。主要依据初到P波的方向。 1 - - + + + 3 + 3 - -
单力偶
1 双力偶
P波的初动具有明显的象限分布特点。
平移断层
正断层
逆断层
2.震源参数 :反映震源断层的一些特征量或物理量
我国有 3000 多年地震记录历史,发明了地震仪,编制了 地震区划图,制定了抗震规范,建立了地震监测台网,组建 了诸多地震研究工作机构及一大批从事地震的科技工作者。 工程地质研究:区域稳定性问题,建筑抗震,建筑场地 选择,地震稳定性,抗震措施工程地质论证 ——为规划设计 提供依据。
(南投集集镇)
二地面破坏效应来自地震断层地面破裂效应地面裂缝 沉降
地基基底效应
砂土液化 地基滑移
1.地面破裂效应
概念:强震导致地面岩土体直接出现破裂和位移,从而引起 跨越破裂带及其附近的建筑物的变形和破坏。 断层长度及宽度可按估计的震级用经验公式计算。宏观 上延伸数十至数百公里不等。 位臵一般按已有的主干断层线或分支断裂线出现。 走向断裂 逆 断 裂 正 断 裂 — 地表断裂方向与之相吻合。 — 地表断裂与原断层有一定偏移。 — 介于走、逆之间。
500
(354~707)
25
(19~35)
(1) 地震基本烈度(I基):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
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烈度。一个地区的平均烈度。 (2)场地烈度(I场):同一I基区,场地条件不同而进一步划分, 对I基修正。 (3)设防烈度(设计烈度)(I设) :是抗震设计所采用的烈 度。依建筑物重要性、抗震性、经济性、对I基调整。原则上一般建 筑用I基,重要建筑适当提高。设计部门很少用 I场。V度区不设防。
工程地质学基础 第三章 地质构造、地史学及地质图.
3) 褶曲的类型
褶曲的基本类型有两类:背斜和向斜(读图)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的弯曲构造,称为背斜。
向斜:岩层向下凹的弯曲构造,称为向斜。
背斜的特点是:
A 两翼产状倾向相背 B 核部岩层老、翼部岩层新 C 由核部向两侧岩层对称重复出现
向斜的特点是:
A 两翼产状倾向相向 B 核部岩层新、翼部岩层老 C 由核部向两侧岩层对称重复出现
工程地质学基础
史付生
课程基本内容
1 绪论(1) 2 矿物与岩石(7+8) 3 地质构造、地史学及地质图(8) 4 水的地质作用、土体的形成与特征、地貌学基 本概念(6) 5 岩、土体工程性质(6) 6 常见地质灾害(3) 7 工程地质勘察(1)
3 地质构造、地史学及地质图
3·1 构造运动的概念 3·2 地质构造的概念及地质构造类型 3·3 地史学基本知识 3·4 地质图
根据褶皱的对称性分类:
对称褶皱:褶皱的轴面与水平面垂直,或与褶皱包络面垂直,而 且两翼的长度也基本相等。 不对称褶皱:褶皱的轴面与水平面斜交,或与该褶皱的包络面斜交,而 且两翼不等长
根据翼间角大小分类:
平缓褶皱:翼间角小于180°,大于120°。 开阔褶皱:翼间角小于120°,大于70°。 闭合褶皱:翼间角小于70°,大于30°。 紧闭褶皱:翼间角小于30°。
则取与南北方向平行的边与层面贴触,并使罗盘放水平(水准气 泡居中),此时罗盘长边(或S—N)与岩层的交线即为走向线,磁 针(无论南针或北针)所指的度数即为所求的走向。
2)测量倾向:把罗盘的N极指向岩层层面的倾斜方向,同时 使罗盘的短边(或与东西方向平行的边)与层面贴触,气泡居中, 罗盘放水平,此时北针所指的度数即为所求的倾向。
(1)测量方向 用罗盘测量任一目标的方向时,永远以00(即N方 向)对准目标,使水准气泡居中,然后读磁针北端所指方位刻度盘上 的数字,即为所测目标的方位角。记录时除记方位角值外,还要冠 以所处象限名称,如SW230°,其中230°是方位角,SW是象限称呼。
工程地质学基础教材
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本课程为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的基础部分,是工程地质学科的骨干课程,同时也是土木工程、环境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的重要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将来从事本专业的科学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的:1.向学生传授内外动力及人类活动引起有关物理地质现象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从工程地质角度研究这些动力地质现象(问题)的基本方法等。
2.通过本课程学习,具备解决某些重大工程地质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3.该课程应用性很强,要求学生尽可能紧密联系某些具体工程动力地质现象的实际进行学习,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必修的专业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掌握该门课程的内容。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介绍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实际意义,它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工程地质学发展历史、现状和研究前沿。
如何学习该课程。
第二章活断层工程地质研究活断层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活断层鉴别及研究方法、活断层区建筑原则。
第三章地震工程地质研究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效应,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地震小区划,建筑抗震原则及措施。
第四章砂土液化工程地质研究砂土液化机理及影响因素,砂土液化的判别方法,砂土液化的防护措施。
第五章岩石风化工程地质研究基本概念,影响岩石风化因素,风化壳及分带标志和方法,岩石风化防护措施。
本章教与学两方面没有难度,主要问题是实际工作中风化岩分带的标准很难把握,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最好配合现场考察进行教学。
第六章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基本概念,斜坡应力分布特征,斜坡变形破坏形式及机理,崩塌形成条件及基本特征滑坡形态要素及分类、稳定性影响因素及评价,斜坡变形破坏预测预报及防治。
第七章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渗透变形概念及形式,产生渗透变形的基本条件,渗透变形预测,防治措施。
第八章岩溶工程地质研究溶蚀机理,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岩溶渗漏、塌陷工程地质问题分析,渗漏及塌陷处理措施。
第九章水库诱发地震工程地质研究诱发地震的类型,水诱发机制,水库诱发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条件,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特征,诱发地震的工程地质研究及预测。
(完整版)第三章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要点
第三章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本章重点:重点介绍了工程地质勘探的任务、特点和手段,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的工作方法,勘探工作的布置和施工顺序,采取土样。
学习要求:掌握工程地质钻探方法及适用性、工程地质岩芯编录、取样的技术要求以及勘探工作的布置要求第一节概述工程地质勘探是在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利用各种设备、工具直接深入地下岩土层,查明地下岩土性质、结构构造、空间分布、地下水条件等内容的勘察工作,是探明深部地质情况的一种可靠的方法。
工程地质勘探的主要方式有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和地球物理勘探工程(简称物探工程)。
主要任务为:(1)探明建筑场地的岩性及地质构造,即各地层的厚度、性质及其变化;划分地层并确定其接触关系;了解基岩的风化程度、划分风化带;了解岩层的产状、裂隙发育程度及其随深度的变化;了解褶皱、断裂、破碎带及其它地质构造的空间分布和变化。
(2)探明水文地质条件,即含水层、隔水层的分布、埋藏厚度、性质及地下水位。
(3)探明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包括河谷阶地、冲洪积扇、坡积层的位置和土层结构;岩溶的规模及发育程度;滑坡及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特性等。
(4)采取岩土样及水样,提供对岩土特性进行鉴定和各种试验所需的样品。
提供野外试验条件。
第二节物探工程一、物探工程的分类及应用物探工程是利用专门的仪器来探测各种地质体物理场的分布情况,并对其数据及绘制的曲线进行分析解释,从而划分地层、判定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各种不良地质现象的勘探方法,又称为地球物理勘探。
物探工程的特点是:速度快、设备轻便、效率高、成本低。
但具有多解性,属于间接的方法。
因此,在工程勘察中应与其他勘探工程(钻探和坑探)等直接方法结合使用。
物探工程的主要作用有:(1)作为钻探的先行手段,了解隐蔽的地质界限、界面或异常点(如基岩面、风化带、断层破碎带、岩溶洞穴等);(2)作为钻探的辅助手段,在钻孔之间增加地球物理勘探点,为钻探成果的内插、外推提供依据;(3)作为原位测试手段,测定岩土体的波速、动弹性模量、土对金属的腐蚀性等参数。
边坡工程第3章 边坡工程地质勘察
基本要求:在掌握岩土工程勘察的分级以及勘 察阶段的划分的基础上,了解边坡勘察的特点; 熟悉边坡勘察工作方法以及适用环境,掌握各种 类型边坡的勘察要点。 重点:各种边坡勘察要点。
3.1 边坡工程勘察的基本技术要求 3.2 边坡工程勘察方法
3.3
勘察资料的分析与整理
3.1 边坡工程勘察的基本技术要求
平硐展示图 1—凝灰岩;2—凝灰质页岩;3—斑岩;4—细致凝灰岩夹层;5—断层; 6—节理;7—硐底中线;8—硐底壁分界线;9—岩层分界线
3)地球物理勘探 组成地壳的不同岩土介质往往在导电性、弹性、磁性、密 度、放射性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从而引起相应地球物理场的局 部变化。利用专门的仪器探测这些地球物理场的分布及变化特 征,然后结合已知地质资料,推断地下岩土的埋藏深度、厚度、 性质,判定其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各种物理地质现象的 勘探方法,称作地球物理勘探法,简称物探。
设计阶段勘 查
施工阶段勘 查
施工阶段勘查包括防治工程实施期间,开挖和钻探所 揭示的地质露头的地质编录、重大地质结 论变化的补充勘探和竣工后的地形地质状况测绘,编 制施工前后地质变化对比图,并对其作出评价结论。
3.2
边坡工程勘察方法
边坡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或技术手段与其它工程 地质勘查一致,主要有以下几种: 1)工程地质测绘; 2)勘探与取样; 3)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
勘探手段
结合局部地质测绘和少量探槽进行
可行性论证 阶段勘查
结合工程地质测绘以及部分勘探工程进行。 以地表工程地质测绘为主要勘查方法. 可布置适宜的勘探线,采取钻探、物探、 槽井硐探等勘查手段查明滑坡形态和地质条 件。 在探井、探槽或探硐中,对岩土体进行适 当采样,测试其物理、水理与力学性质指标 针对需要进一步查明具体工程设计部位的地 质情况,以补充钻探、物探、井硐探等勘查 方法为主,以工程地质修测为辅。 施工阶段勘查地质工作方法应采用观察、 素描、实测、摄影、录像等手段编录和测绘 施工揭露的地质现象,对揭露的软弱岩层、 破碎带及软弱结构面宜进行复核性岩土物理 力学性质测试。 根据施工设计图开挖最终形成的地质露头 ,应在工程实施前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提交 平面图、剖面图、断面图或展示图,并进行
第三章 土体原位测试(岩土测试技术)
图片来源:岩土在线,利比亚工地
载荷试验按承压板的形状有平板与螺旋板之分 按用途可分一般载荷和桩载荷 我们主要讲的是浅层平板静力载荷测试
平板静力载荷试验(PLT: plate load test),简称载荷试验,在 保持地基土天然状态下,在一定面积的承压板上向地基土逐 级施加荷载,并观测每级荷载下地基土的变形特性,是模拟 建筑物基础工作条件的一种测试方法 。
(二)、试验方法
1. 2. 3.
载荷测试一般在方形坑中 进行 安装设备 分级加荷 加荷原则:第一级为坑底 原有重力,后每级按:中 低压缩性土50kPa,高压 缩性土25kPa,特软土为 10kPa
4.
观测每级荷载下的沉降 观测时间间隔:加荷开始后,第一个30min内, 每10min观测沉降1次;第二个30min内,每 15min观测1次;以后每30min进行一次。
GB50021-2001(2009版) 基准基床系数可根据承压板边长为30cm的平板 载荷试验,按下式计算
P Kv s
地基上任一点所受的压力强度p与该点的地基沉降量s成正 比,这个比例系数就是基床反力系数(简称基床系数), 用k/K表示,单位为kN/m3
第一节 载荷试验
一、概述 二、仪器设备和试验方法 三、测试数据的整理 四、测试精度影响因素 五、测试成果的应用 六、其它类型的载荷试验
s s-s0
2、确定地基的承载力
(1)强度控制法
比例极限P0(临塑荷载Pcr): 可以作为粘性土、粉土、砂 土、碎石土的承载力。
fk= Pcr
(2)相对沉降量控制法
中、高压缩性土,地基受压破坏形式为局部剪切 破坏或冲剪破坏,P-s曲线无明显拐点。 对于一般粘性土、粉土,宜用P-s曲线上沉降量s 与承压板的宽度B之比为0.02所对应的压力为地基 容许承载力。 对砂土和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则采用s/B=0.01-0.015 所对应的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工程地质野外试验
4 工程地质野外试验
基本要求: 1. 掌握工程地质野外试验的主要特点及其研究意义 2. 掌握土体载荷试验、静力触探、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
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的原理、方法、资料整理与应用以 及它们的适用条件 3. 掌握岩体变形试验、强度试验、应力测试等试验的原理、 方法、资料整理及应用 4. 熟悉压水试验的原理、适用要求、技术要求、试验资料 的整理与应用 5. 熟悉灌浆试验的目的、技术要求、灌浆效果检查
2、对于某些因无法采取原状样品进行室内实验的岩土体 的测试。如:裂隙化岩石、液态粘性土(低液限粘土、淤 泥)、砂砾。----原有性状
3、完成或实现室内无法测定的实验内容。如:地下洞室 围岩应力、岩体裂隙的连通性、透水性、含水层的渗透性等。
4、为施工(基坑开挖、地基处理)提供可靠的数据。
(二)工程地质野外试验类型 1)岩土体力学性质的野外测定
②沉降相对稳定标准。连续四次观测的沉降量,每小时累计不大 于0.1mm时,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4)试验的终止
当测试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认为地基土已达极限状态, 可终止试验:
①在某级荷载下,24h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② 承压板周边的土出现明显侧向挤出,周边岩土出现明显隆 起或径向裂缝持续发展;
(三)试验原理
载荷试验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施力装置对放置在地基表面 上的方形(或圆形)承压板逐级施加荷载,观测各级荷载下 沉降量随时间的变化,直至逐级达到稳定为止,从而得到压 力p(kPa)与相应的土体沉降s(mm)的关系曲线(p-s曲线)
按其所反映土体的应力状态,一般可划分为如下3个阶段。
(四)试验设备
②对软粘土或饱和的松散砂,在承压板周围应预留20~30cm厚的 原土作为保护层。
③在试坑底板标高低于地下水位时,应先将水位降至坑底标高以 下,并在坑底铺设2cm厚的砂垫层,再放下承压板等,待水位恢复 后进行试验。
(3)分级加载:
测试的第一级荷载,应将设备的重量计入,且宜接近所卸除土 的自重(相应的沉降量不计)。
载荷试验成果图
1) 确定地基土承载力基本值f0
a.当p~S上有明显的比例界限(p0)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
适用于各种土体,尤其是对软土或不均匀地基。
(七)
(1)载荷试验一般在方形试坑中进行。试坑底的宽度应不小于 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3倍,承压板底面应放置在基础底面标高处。
(2)为了保持测试时地基土的天然湿度与原状结构,应做到以下几 点:
①测试之前,应在坑底预留20~30cm厚的原土层,待测试将开始 时再挖去,并立即放入载荷板。
载荷试验的设备由承压板、加荷装置及沉降 观测装置等部件组合而成。目前,组合型式多样, 成套的定型设备已应用多年。
平板静力载荷试验 螺旋板载荷试验
(五)试点的布置
一般布置在设计建筑物荷重较大以及建筑结构对地基变形
要求较高的部位,或土体中具有不均匀和软弱土层的典型地段上 开挖的方形试坑内。
(六)适用条件
2)专门测试法。它主要包括载荷试验、旁压试验、标准贯入实 验、抽水和注水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
土的专门测试法可得到土层中关键部位土的各种工程性质指 标,精度高,测试成果可直接供设计部门使用。其精度超过室内 试验的成果
4.2 土体力学性质试验
4.2.1载荷试验
研究地基土体在天然状态下的压缩变形特征,测定地基 土体的变形模量(E0),确定地基的容许承载力[f],预测沉降。
③ 本级荷载的沉降量大于前级荷载沉降量的5倍,荷载与沉降 曲线出现明显陡降;
④ 总沉降量与承压板直径(或宽度)之比s/b≥0.06 。
⑤在某一荷载下,24h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标准。
⑥如达不到极限荷载,则最大压力应达到预期设计压力的两 倍或超过第一拐点至少三级荷载。
(八) 成果整理及其应用
可以利用压力-沉降量关系曲线、成果——压力-沉降量关 系曲线来确定地基承载力、地基土变形模量,也是评价土的应力 -应变关系的重要依据。
(一)特点
载荷试验的主要优点是对地基土不产生扰动,确定的地基 承载力最可靠、最有代表性,可直接用于工程设计。其成果用 于预估建筑物的沉降量效果也很好。也是比较其他原位试验成 果的基础。
(二)载荷试验的分类 载荷试验按试验深度分为浅层和深层; 按承压板形状有平板与螺旋板之分; 按用途可分为一般载荷试验(平板、螺旋板) 桩载荷试验 按载荷性质又可分为静力和动力载荷试验。
以后每级荷载增量,一般取预估测试土层极限压力的1/8~1/10。 当不宜预估其极限压力时,对较松软的土,每级荷载增量可采 用10~25kPa; 对较坚硬的土,采用50kPa;对硬土及软质岩石,采用 100kPa。
(4)沉降的观测
①沉降观测时间间隔。加荷开始后,第一个30min内,每10min观 测沉降一次;第二个30min内,每15min观测一次;以后每30min 进行一次。
➢4.1概述
野外试验亦称现场试验、就地试验、原位测试。 野外试验是在建筑场地内进行,尺寸大,没有脱离环境条
件;所采用的载荷大小与工程接近,模拟现场试验,参数可靠。
(一)野外试验的主要特点
1、在岩土体处于天然状态下,利用原地切割的较大尺寸 的试件进行各种测试取得可靠的岩土体物理、力学、水理性 质指标。-----环境(可靠性)
a.土体力学性质试验: 载荷试验、旁压试验、静、动触探试验、 十字板剪切试验
b.岩体力学性质试验: 岩体变形静力法试验、声波测试(动力 法)试验、岩体抗剪试验、点荷载强度试验、回弹锤测试、便 携式弱面剪切试验
2)岩体应力测定: 测定岩体天然应力状态下及工程开挖过程中 应力的变化。如应力解除法、应力恢复法、水力压裂法。
3)水文地质试验:钻孔压水试验(裂隙岩体)、抽水试验(中、 强富水性含 水层)、注水试验(干、松散透水层)、岩溶裂隙 连通试验等
4)改善土、石性能的试验: 为地基改良和加固处理提供依据。 如:灌浆试验、桩基试验等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土体原位测试技术的分类
土体原位测试方法很多,可以归纳为下列两类:
2)土层剖面测试法。它主要包括静力触探、动力触探、扁铲松 胀仪试验及波速法等。土层剖面测试法具有可连续进行、快速经 济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