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地理必修一

合集下载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第一节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第一节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②这颗星球必须具有(多选)( ) A.足够大的体积和质量 B.与所绕转的恒星之间有适宜的距离 C.与地球完全相同的各种化学元素 D.大致与地球相似的地质历史过程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4)有人认为火星上曾存在生命,但是由于其 ________较小,它的表面引力也较小。可以 想象,火星上因________不如地球上厚,生 命缺乏足够的保护和新陈代谢所需的物质, 即使有过生命也难以发展到高级形式。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例2 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读图并分析 下列太阳系中部分行星的有关资料,完成下 列问题。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行 星
与太阳
的距离 (天文 单位)
质量 (地 球 =1)
体积 (地 球 =1)
平均 密度 (g/cm3)
大气 主要 成分
公转 周期
表面平 均温度

电短波通信 高能带电粒子流―扰―乱→地球磁场,发
生磁暴现象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名师点拨(1)太阳黑子和耀斑的关系 耀斑和黑子的关系特别密切,95%的耀斑都出 现在与光球层太阳黑子区域相对应的位置,有 些耀斑出现时附近看不到太阳黑子,但不久那 个区域也会出现太阳黑子,而且面积和亮度变 化也常常与太阳黑子相对应,耀斑距太阳黑子 很近,约为2.8万千米。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三、地球 1.普通性 (1)从_运__动____特征看,与其他七大行星相似。 (2)从结构特征看,与水星、金星和火星同属 _类__地_____行星。 2.特殊性——存在生命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鲁教版地理 必修一 重点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地理 必修一 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1)地理纬度——太阳高度;(2)地形、海拔高度——大气密度;(3)天气状况——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程度;(4)昼夜长短——日照时间。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2)产生“磁暴”,影响海上航行;(3)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4)对地球天气、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节地球的形成和演化1.记住重要的地质年代及主要事件2.说出几个重要的成矿期(1)前寒武纪——铁矿成矿期;(2)古生代后期——煤炭成矿期;(3)中生代——煤炭成矿期。

第三节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特性(1)纵波特性: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2)横波特性: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2.岩石圈的组成软流层以上的地幔上部和地壳组成岩石圈。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一节大气圈与大气运动1.大气受热过程的基本原理(1)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①红外线被二氧化碳、水汽吸收;②紫外线被臭氧、氧原子吸收;③可见光不能被大气直接吸收。

(2)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地面长波辐射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热量来源。

(3)大气通过逆辐射对地面保温。

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2.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1)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受冷冷却下沉,即热升冷降;(2)近地面大气因受热而密度降低,形成低气压,因受冷而密度增加,形成高气压。

即热低压冷高压;(3)水平运动的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4)近地面的气压始终高于高空的气压。

第二节水圈与水循环1.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1)空间分布规律: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2)时间分布规律:夏季温度较高,冬季温度较低。

2.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①陆地淡水注入;②降水量与蒸发量;③海域的封闭状况;④结冰与融冰;⑤沿岸洋流。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第一节课: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正确使用相关术语。

•教学内容:–地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地理学的学科分类–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教学重点:地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小组讨论相结合•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黑板、粉笔、教案、学案第二节课:地球的形成和演化•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并能够理解地球上的动态变化。

•教学内容:–地球的形成–地壳构造与板块运动–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演化•教学重点:地壳构造与板块运动•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实物展示相结合•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地表地质实物模型–黑板、粉笔、教案、学案第三节课:地球的界面和层序•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的界面和层序,掌握地球界面的特征和层序的划分方法。

•教学内容:–地球的大气层和水圈–地球的地壳和地幔–地球的外核和内核•教学重点:地球的大气层和水圈•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小组练习相结合•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地球的界面和层序–平面示意图:地球的层序–黑板、粉笔、教案、学案第四节课:地球的大运动•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和倾斜运动,并能够解释地球上季节的变化原因。

•教学内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倾斜运动和季节变化•教学重点:地球的倾斜运动和季节变化•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实验演示相结合•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地球的大运动–倾斜模型和灯具–黑板、粉笔、教案、学案第五节课: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并能够简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

•教学内容:–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方法•教学重点: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地理信息技术–电脑实验室预约–黑板、粉笔、教案、学案第六节课:地理图谱与地图制作•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图谱和地图制作的基本知识,并能够制作简单的地图。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共41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共41张PPT)

(1)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 温带荒漠带 。
(2)图中自然带分布体现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规
律,这种地带性规律的产生受 水分 影响较大,同
时也是在一定的 热量
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来看,
这种分布特征在
北半球中纬度大陆地区表现得特别
明显。
由__森__林____带、__草__原___带 过渡到___荒__漠____带;这属 于由__沿___海___向__内__陆____
的地域分异现象,主要是
由于__水__分___差异造成的。
(2)自然带沿CD线的更替
属于由 赤道 向 两极 的
地域分异现象,这种变化
是_热___量__为基础的。
2、读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富士山
1、分别从珠峰的南坡和北 坡登山到峰顶经历哪些自 然带?
2、自然带从山鹿到山顶更 替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水分条件和热量状况的变化
3、南坡和北坡哪个自然带 类型更丰富?原因是什么?
南坡。南坡纬度低,相对高度大。
小结: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 向两极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沿海岸线方
热量 (水分也有 一定影响)
教学目标:
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识记自然带的概念、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2.掌握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分布图 3.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和判断地理问题
请大家看一组世界不同地区的 自然带景观图片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C
D
度越大则自然带谱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 (共32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 (共32张PPT)

12、 越 是 无 能 的人 ,越喜 欢挑剔 别人的 错儿。 2021/8/82021/8/82021/8/8Sunday, August 08, 2021
13、 知 人 者 智 ,自 知者明 。胜人 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21/8/82021/8/82021/8/82021/8/88/8/2021
17、 一 个 人 即 使已 登上顶 峰,也 仍要自 强不息 。2021/8/82021/8/82021/8/82021/8/8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Page 33
9、 有 时 候 读 书是一 种巧妙 地避开 思考的 方法。 2021/8/82021/8/8Sunday, August 08, 2021
10、 阅 读 一 切 好书 如同和 过去最 杰出的 人谈话 。2021/8/82021/8/82021/8/88/8/2021 6:01:31 AM
11、 越 是 没 有 本领 的就越 加自命 不凡。 2021/8/82021/8/82021/8/8Aug-218-Aug-21
岩浆
高压
冷却、凝固
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岩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常见岩浆岩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Page 15
堆积 沉积岩

力 侵蚀
沉 搬运

积用
岩下

成 岩浆
喷出型 岩浆岩
侵入型 岩浆岩
Page 16
沉积岩及特点
裸露岩石
风、流水、冰川、海浪等 风化、外力侵蚀、搬运、堆积、固结
沉积岩
一层一层的沉积(层理结构) 特点
(1)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过程、条件)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教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教案

必修1全套教案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绘图说明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2.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运用资料说出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3.利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知识窗“多样的天体”等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实践、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科普材料,增强对宇宙环境的感性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利用资料证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逆推地球上能形成生命的原因。

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依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

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构建新知。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设置问题,引入课堂情景:凭着你的认识,你怎样向别人描述宇宙或地球?(学生交流,尽情畅谈,插入读图1-1-1“人类信息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分类汇总引入到: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的内容安排、知识结构:宇宙——太阳——地球)[图1-1-1解析]1972~73年美国“先驱者”10号、11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铝板镌刻的图案,图中表达的含义:◆太阳系及其九大行星◆地球在九大行星中的位置◆航天器发射路径◆根据地球上人类特征绘制的一对男女裸体人像◆人像背后是按比例绘制的航天器外形,表明人体大小◆地球相对于14颗脉冲星的位置关系◆氢分子结构图[讨论]如果请你画一幅图画与“外星人”对话,你最想告诉他们有关人类与地球的哪些信息?[拓展资料]美国“旅行者”1号、2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铜板刻录的唱片“地球之声”,长120分钟◆ 115幅照片、图表(含中国长城、家宴)◆ 60种语言的问候语(含中国普通话、粤、厦门和江浙方言) ◆ 地球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人类的音乐(包括贝多芬等西方经典名曲、各国民族乐曲、中国古乐“高山流水”说明新课标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媒体展示:二.新知学习 1、宇宙客观、准确的说宇宙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直想知道,也一直在探索。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天体系统1.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

下列是天体的有(正确的在下面划线):陨星、流星、卫星、星际物质、流星体、彗星。

2.宇宙中相邻的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了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是有级别和层次的,其中级别最高的是总星系,它是目前人类所认识的宇宙部分。

4.二、太阳系1.八颗行星分类⎩⎪⎨⎪⎧类地行星:A 水星、B 金星、C 地球、D 火星巨行星:E 木星、F 土星远日行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2.运动特征⎩⎪⎨⎪⎧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近似圆形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3.结构特征:地球与其他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似之处。

4.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哈雷彗星的回归周期为76年。

三、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地球普通的原因是结构特征与类地行星相似,运动特征与其他行星一致。

2.地球的特殊性是因为其有生命物质存在,而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

其中外部条件包括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太阳光照。

自身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

四、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1.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三部分。

2.能量分布: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维持地表温度,利于生物生长繁衍。

(2)促进大气、水体运动和生命活动。

(3)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源。

五、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A层的黑子,B层的耀斑,其周期约为11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对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2)对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对大气:两极地区极夜时高空出现极光;(4)对气候:旱涝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教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地球自转,了解地球自转2、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的规律(方向、周期)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教学难点:1、南北极地球自转的方向2、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差异、原因教具:多媒体设备、地球仪、板图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学习目标:1、通过地球仪演示清楚地球的自转中心、方向2、通过阅读课文认识地球的自转周期3、通过板图、资料认识地球自转角速度、线速度及差异、成因二、定向自学:学习内容:教材第十一页内容1、请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中心2、通过演示说出在北极上空看到的地球自转方向如何?南极上空又是怎样?3、什么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赤道上和在纬度30°、纬度60°、纬度90°上是否一样?为什么?4、什么是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在赤道上和在纬度30°、纬度60°、纬度90°上是否一样?为什么?5、请归纳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线速度都有什么变化规律?三、精讲精练(一)精讲[提示](1)地球上某点自转一周的路程与它所在的纬线有什么关系?两极点上有是怎么样的?(2)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3)如果套用速度公式:V=S/TV是线速度,那么S是什么?T又是什么?[提问]为什么线速度在赤道上最大,两极点为0?[注意]纬线随纬度有什么变化规律?在赤道上和在纬度30°、纬度60°、纬度90°上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否一致?如果一致,那么速度公式中V的大小有什么决定?[总结]所以线速度在赤道上和在纬度30°、纬度60°、纬度90°上都不一致。

赤道上最大,两极点为0。

[总结]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规律是:除南北两极点外,其他地点都相同,大约每小时转动15°。

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规律是:随纬度增加而降低。

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案必修一鲁教版高一地理新教材

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案必修一鲁教版高一地理新教材

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案必修一鲁教版高一地理新教材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与宇宙的关系,以及地球的运动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2.教学难点: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学视频3.地球仪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利用教学课件展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地球运动规律的了解。

二、新课讲解1.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引导学生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规2.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等。

3.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运动。

三、案例分析1.以我国为例,分析地球运动对气候、季节的影响。

2.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地球运动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四、互动环节1.设计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地球运动的知识。

2.邀请学生代表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地球运动规律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新课讲解1.讲解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地球运动与气候变化、地球运动与生物多样性等。

2.分析地球运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如地球运动与农业、交通、城市规划等。

三、实践环节1.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观察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2.邀请学生代表分享他们的实践心得。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五、教学反思2.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课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满意度。

2.通过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对地球运动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了解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024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教案

2024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教案

2024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教案第一课走近地理学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的定义、分支和应用领域。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3.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地理学的定义、分支和应用领域。

2.难点: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地理现象的图片,如地球卫星图像、自然风光、城市景观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地理学知识。

2.地理学的定义讲解地理学的定义,即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举例说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如气候、地形、植被、人口、城市、交通等。

3.地理学的分支介绍地理学的两大分支: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分别讲解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如自然地理学关注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现象,人文地理学关注人口、城市、经济、文化等人文现象。

4.地理学的应用领域讲解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灾害防治等。

举例说明地理学应用的实际案例,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规划等。

5.课堂互动请学生举例说明自己身边的地理现象,并尝试运用地理学知识进行解释。

分组讨论: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运用地理学知识进行分析。

第二课地球与地图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

2.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地图的基本技能。

3.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地图的基本要素。

2.难点:地图的绘制和阅读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球卫星图像,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2.地球的形状和结构讲解地球的形状,如地球椭球体、赤道半径、极半径等。

讲解地球的结构,如地壳、地幔、地核等。

3.地球的运动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如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等。

讲解地球公转的轨道、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等。

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1

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1
5)流星体:宇宙中的尘埃和固体块称作流 星体。 这些流星体进入地球,与大气层摩擦生热而 发光,形成流星;少数没有烧尽的残体落到 地面叫做陨星,其中石质陨星叫陨石,铁质 陨星叫陨铁。
10
常见天体的区分
6)彗星:体积大、密度小、具有云雾状外 表,绕太阳运行,彗星中的气体和尘埃,同 程在背向太阳的一面形成一条很长的扫帚状 的尾巴,大部分彗星运动的轨道是扁长的椭 圆形,著名的哈雷彗星公转周期约为11年。
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重点
1:如何区分天体和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4:太阳活动 5:地球的特殊性和普通性
天体NS
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 02
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04
OPTIONS 01
03
4
天体
1)含义:宇宙中有多种多样的物质,例如星云、恒星、行
OPTIONS
02
04
OPTIONS 01
03
12
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不同 级别的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
高(大)
层次
低(小)
13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地月系
太阳系
中心天体: 地球 绕转天体:月球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 然卫星。地月平均距 离为38.4万千米
中心天体:太阳 绕转天体: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 流星体等 太阳系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
纬度: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弱;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 海拔:海拔越高,太阳辐射越强;海拔越低,太阳辐射越弱 天气状况:晴朗无云的天气,太阳辐射强;阴雨绵绵的天气,太阳辐射弱 地形:阳坡太阳辐射强,阴坡太阳辐射弱

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地理²必修一知识点汇编高一地理组鲁教版地理必修1 知识点归纳1.1地球的宇宙环境1.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宇宙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

2.天体:宇宙间物质存在形式的统称。

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彗星、流星体、太空中遨游的“神州七号”飞船、航天飞机是天体,而飞机、陨星(陨石和陨铁)、以及发射前的“神州七号”飞船不是天体。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卫星(自然天体)是月球,这两种天体也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天体。

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

345.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彗星的轨道扁长。

6.八大行星运动的共同特征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

类地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远日行星有天王星、海王星。

7.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叫1个天文单位)。

8.太阳:是一颗炽热的气体球,太阳大气从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其中肉眼可见的是光球层。

9.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太阳能可再生、稳定、廉价、无污染。

10.太阳活动:光球层的太阳黑子(暗黑斑点——因为温度低于周围地区、周期为11年,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色球层的耀斑(与光球层的黑子具有相关性,周期也是11年,能量的强烈释放导致突然的增亮现象,也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11.太阳活动的影响:⑴对无线电短波通信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出现暂时中断;⑵磁暴现象:干扰地球磁场,使指南针摇摆不定;⑶对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相对数与降水量的多少具有相关性,有的地方是正相关,有的地方是负相关,有的地方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1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地位——地球既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教案 教学案全套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教案  教学案全套

必修一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摘要1.天体和天体系统2.天体类型及特征3.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4.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5.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以及地球拥有生命的条件知识结构 天体:概念和类型 宇宙 天体系统:概念和级别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光球层:太阳黑子太阳 太阳大气的分层及活动 色球层:耀斑和日饵太阳活动 日冕层:太阳风 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对地球的影响 磁暴和极光 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九大行星共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特征 普通性按结构分类,属于类地行星地球 有生命存在特殊性生命存在的条件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最近国际天文学界投票决定不再把太阳系中的哪颗星列为行星?( )A .天王星B .冥王星C .海王星D .土星2.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A .恒星、卫星B .恒星、星云C .行星、彗星D .流星、恒星3.下列天体系统等级由低级向高级排列正确的是( )A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B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C .地月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D .地月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地球的宇宙环境4.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七大行星中,与地球相邻的是( )A.金星、水星 B.火星、木星 C.金星、火星 D.土星、水星5.太阳的巨大能量来源是( )A.太阳黑子 B.太阳耀斑 C.太阳中心核裂变 D.太阳中心的核聚变6.下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星属于远日行星B.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C.太阳系和银河系是同级别的天体系统D.太阳系的主体是九大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7.太阳的主要成分是( )A.氢和氧 B.氢和氦 C.氧和氮 D.氢和氮8.小行星带位于( )A.木星和土星轨道之间 B.水星和金星轨道之间C.金星和地球轨道之间 D.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9.1986年,当时一个14岁的中学曾观测到哈雷彗星的回归,如果它再次观测到这颗彗星时年龄应该是( )A.20岁 B.25岁 C.30岁 D.90岁10.2001年4月15日,太阳出现特大耀斑爆发,其影响是( )A.爆发后两三天内,短波通迅受到强烈干扰B.使到达地球的可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C.爆发几分钟后,极光变得格外绚丽多彩D.对人造卫星运动没有影响二、综合题11.按照因果关系把下列数字填在适当的方格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 别 地 理 方 向
利用地物 辨别方向
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1.根据最冷月均温定南北半球—以“形”定 “位”

2.根据月均温定所属热量带—以“温”定“ 带” 3.根据降水量的分配定雨型—以“水”定“ 型” 4.确定具体的气候带
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相互关系: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冰原气候 苔原气候 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冰原带 苔原带
采用公式:(n-1)h<H ≤ (n+1)h,其中n为两 点间的等高线数,H为相对高度,h为等高距。 特殊:计算陡崖的相对高度:(n-1)h≤H<(n+1) h 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采用公式:H=90°-|ψ+δ|,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 ψ为当地的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注意δ本身 的符号无变化,如果与当地的纬度ψ在同一半球取减 号,不在同一半球取加号。
⒊风力大小的比较: ⑴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 越密集,风力越大; ⑵不同等压线图中,水平气压 梯度越大,风力越大。
二、分析原因:
⒈地球既普通又特殊的原因。(P8)
⒉东亚、南亚季风成因。 ⑴东亚:①冬季风(西北风);②夏季风 (东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⑵南压:①冬季风(东北风)——海陆热 力性质差异;
②夏季风(西南风)——气压带、风带的 季节移动
⒊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原因。
⑴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
⑵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
⒋三大类岩石的成因。(P28) ⒌桂林山水的成因。(P72) ⒍洪灾、泥石流的成因。(P88、P89) ⒎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自然和人为原因) (P92)
⑵季节分布规律: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 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 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 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 年中的最小值。
⒉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规律: ⑴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于夜, 纬度越高昼越长; ⑵太阳直射点向哪方(南方、北方)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 变短。 ⒊地壳:
⒈时间计算: ⑴地方时计算:每一条经线有一个地方时,经度 每相差一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采用“东加西减” 的原则。 ⑵区时的计算:每一个时区采用一个区时,相差 一个时区,区时相差一个小时,采用“东加西减” 的原则。 ⑶日期的计算:跨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西加一天, 向东减一天。
⒉相对高度的计算:
⒏沉积岩的判断:
沉积岩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有层理构造,二是有化石。
⒐风向的判断: ⑴根据季风和盛行风来判断;(以东亚和南亚) ⑵等压线图中,判断某点的风向:先判断该点水平气压梯 度力的方向(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并垂直于等压线),沿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即为 该点的风向。
⒑锋面类型的判断:
严格根据定义。
自然资源: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自然属性), 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社会经济属性)的物质与能量。 自然灾害:指在自然界发生的(自然属性),对人类生命 和财产构成危害(社会经济属性)的事件。
⒙山体雪线高度的判断: ⑴温度:向阳坡雪线偏高;
⑵降水:迎风坡雪线偏低。 19、河流流向的判断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河流在山谷 中发育,并且由高处流向低处,即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 反。
大气 圈 水的溶蚀 水圈 性
气候
水文
生物 圈
生物
侵 蚀 、 搬 运 、 堆 积 等 作 用
岩浆岩
重 熔 再 生
变 质 作 用
冷 却 凝 固 岩浆
重熔再生
重熔再生
岩 石 圈 的 物 质 循 环
变质岩
沉积岩




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的更 替方向 自然带的延 形成因素 伸方向
东西延伸 热量 水 (纬线延伸) 平 (纬度地带性)(纬度更替) 从赤道到两极 南北更替
判断依据:⑴日期;⑵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⑶季风气候区季风方向;⑷海陆高低压分布;⑸各地气候 特征;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北移,冬季南 移)。
⒕气候类型的判断:
课本54—56页单元活动。 ⒖自然带的判断:
根据气候类型判断。 ⒗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剖面线: 课本73—78页单元活动。 ⒘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的判断:
单 元 活 动 1
利用地图 辨别方向
1、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2、在野外利用地图辨别方向
利用罗盘辨别方向 1、根据太阳辨别方向 利用恒星 辨别方向 2、根据大熊座寻找北极星 3、根据仙后座寻找北极星 1、根据植物辨别方向 2、根据房屋辨别方向 3、根据融雪辨别方向 4、根据沙丘辨别方向 利用月亮辨别方向
⒋大气运动:
⑴热力环流;⑵全球气压带、风带;⑶季风环流。
⒌水循环:
⑴海陆间循环;⑵海上内循环;⑶陆上内循环。
⒍洋流分布规律:
⑴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 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⑵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 的大洋环流。
⑶南纬40°附近,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
⒋南北半球的判断: ⑴地球的侧视图中,一般是“上北下南”; ⑵地球的极视图中,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 ⑶根据纬度:北纬度在北半球,南纬度在南半球。 ⑷根据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南 半球向左偏。 ⑸根据中高纬度正午物体影子朝向:在中高纬度,正 午物体影子朝北为北半球,朝南为南半球。
⒏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原因。 ⑴燃烧化石燃料;⑵毁林。 ⒐海平面上升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海水膨胀和两极 冰川融化。
三、重要规律: ⒈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⑴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 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 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⒊晨昏线的判断: 首先明确地球自转的方向。 ⑴经过晨昏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半球进入 夜半球,该晨昏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 该晨昏线是晨线。(常用方法) ⑵分布于昼半球西侧的晨昏线是晨线,东侧的是昏 线。(推论一) ⑶晨昏线上的点,地方时在12点之前,该点一定在 晨线上;地方时在12点之后,该点一定在昏线上。 (推论二) ⑷太阳直射赤道,地方时为6点的经线是晨线;地 方时为18点的经线是昏线。(特殊情况)
根据冷气团运动的箭头、锋面符号和过境前后的天气状况 判断。
⒒高、低压中心的判断:
⑴根据等压线的分布:中心气压比周围气压高为高压中心, 反之,为低压中心。
⑵根据气流运动状况:气流向外辐散为高压中心——反气 旋,向内辐合为低压中心——气旋。 ⒓根据海水等温线判断洋流流向和性质: ⑴海水等温线的凸出方向为洋流流向; ⑵海水由低温区流向高温区为寒流,反之,由高温区流向 低温区为暖流。 ⒔季节的判断: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北极圈 温带季风 温带海洋 温带
性气候 地中海 气候 大陆 性气 候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
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北回归线 热带荒漠带 热带季 热带季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疏林草原带 雨林带 风气候 赤道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常 绿硬叶林 草原带 带
温带 荒漠 带
温带落叶阔 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二、比较: ⒈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比较、公转速度的比较: ⑴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到两极递减;因此,纬 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 ⑵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在近日点最大,远 日点最小;因此,越靠近近日点,角速度、线速 度越大,越靠近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越小。 ⒉气压的比较: ⑴水平方向:根据气温高低判断,气温越高,气 压越低。 ⑵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认识常见等高线图的类型
闭合曲线, 内高外低。
闭合曲线, 外高内低
等高线凸向低处, 中间高于两侧
等高线向高处 凸出,中间低 于两侧
两组表示山峰 的等高线之间 的区域
多条等高线重 叠在一起处
喀斯特作 圈层 用条件 岩石的可 岩石 溶性 圈
自然 因素 岩石
桂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 原为海洋,石灰岩大量沉积:后抬升成 陆地,石灰岩广布 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 育广泛,可溶性,透水性好 位于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降水充 沛 地势东.西.北部高,中.南部低,利于地 表水.地下水的形成和富集,漓江南北 纵横,水的流动性强 亚热带气候利于生物生长和有机质 的积累,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较 高,水的溶蚀力强
鲁教版地理 必修一归类复习提纲
执教:杨士喜
一、判断与比较 二、分析原因 三、重要规律
四、影响与意义 五、途径与措施 六、有关计算
一、判断:
⒈天体的判断:
天体是脱离地球的大气层,在宇宙空间运行的物质 存在形式,包括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⒉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 ⑴根据经度判断:东经度向东增加,西经度向西增 加。 ⑵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地球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 同。 ⑶根据口诀:“南顺北逆”,即从南极上空看,地 球顺时针自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自转。
⑷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⒎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⑴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⑵从沿海到内陆的地 域分异;⑶垂直地域分异。
四、影响与意义: 一、影响:
⒈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P8) ⒉全球气温变暖的影响。(P93、 94)
二、意义:
⒈地球自转、公转的意义。 ⑴自转:⑴产生昼夜交替;⑵产生时差;⑶使沿地表水平 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⑵公转: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⑵昼夜长短的变化;⑶ 四季的更替。
⒉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P29)
⒊水循环的意义。(P48) ⒋洋流的地理意义。(P51—P52) ⑴影响气候;⑵影响海洋生物分布(四大渔场);⑶影响 航运;⑷影响海洋环境污染。 ⒌地球圈层间能量交换、物质运动的意义。(P67、P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