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意识与催眠

合集下载

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心理学复习一.名词解释(第一章)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P4)2.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P16)3.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

(P18)4.口语报告法:也称“大声想”,即经过一定训练后,让被试者在解决某个问题时,大声的说出头脑内的活动,事后由心理学家进行分析。

(P12)(第二章)1.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P22)2.注意:注意既不同于意识,也不同于对某一事物反映的感知、思维等认知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P24)3.催眠: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

(P37)4.催眠诱导:催眠者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受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行诱导,使之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

(P37)5.生物节律:是指有机体生理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它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P29)6.随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P28)(第三章)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P60)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那种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

(P45)3.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P72)4.感觉适应:适应指的是在剌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

催眠术原理教程

催眠术原理教程

意识位于前额叶(投影在前额部)和前颞叶(投影在脸部)
被试意识
骗术:骗子被试潜意识
催眠:催眠师 被试意识 被试潜意识
被试意识疲劳,控制潜意识的能力下降
说明:
正常人意识控制潜意识,潜意识影响意识
骗术使用的时候被试的意识基本是清醒的,功能基本是正常的,不过由于知识有限,判断能力低下,所以把错误的信息接收并且传递给了潜意识
催眠术使用的时候,被试的知识和判断力是正常的,但意识疲劳,功能下降,所以催眠师冒充了被试的意识向潜意识传递信息和指令。

催眠术简析4

催眠术简析4
生理机制——生物电阻塞(引起的神经 传导部分中断)
秦伟重回火身意外场景
催眠术的发展历史(西方)
宗教时代:神职人员,祭祀,治疗; 麦斯麦术:18世纪中期,动物磁气说; 神经疲劳说:19世纪中期(布莱德); 暗示说:南锡学派, 19世纪中期,念动; 歇斯底里说:19世纪70年代,沙可; 催眠分析:弗洛伊德;20世纪初期;
脑部缺血说:迈克多高尔;
临床应用:20世纪50年代,镇痛\ 麻醉\潜能开发;
催眠术的发展历史(中国)
传入:鲍仁芳,日本,1917年; 传播:徐鼎铭; 发展:香港\台湾的培训兴盛,廖阅鹏;
大陆:医学化,龚耀先,孔维祥;
催眠的层次
浅度催眠:运动支配; 中度催眠:感知觉支配(感觉过敏,错 觉和幻觉,个性变换); 深度催眠:记忆支配:
施术者与受术者的单向联系
催眠状态特殊表现
受催眠的人经过“身 体僵直”的暗示后可 超极限负重
催眠治疗的原理
基于两大理论: 注意力在潜意识的集中——寻找病原 直接暗示——直接改变主观认知及行为
可能性——催眠后暗示(催眠过程中全 部暗示在病人被唤醒后仍起作用)
催眠治疗
催眠唤醒阶段
必要性——避免自动醒来的不适
谢谢大家!
催眠状态的诱导
本质:制造单调、重复的积极刺激 方法:
1、凝视法: 2、倾听法: 3、触摸法: 4、药物法: (要伴随诱导语)
凝视法诱导
光线刺激视觉感官使注意力集中
倾听法诱导
声音刺激听觉感官使注意力集中
触摸法诱导
刺激受术人皮肤使注意力集中
催眠状态的特殊表现
意识范围极度狭小 只与施术者单向联系 受暗示性增强 防御机制低下 特殊生理表现 表情呆滞,肌肉松弛
操作方法:数数法

催眠治疗

催眠治疗


催眠术

催眠状态
睡眠状态 催眠治疗


催眠表演 与催眠治疗有 区别?
启发? 揭示?
一、催眠对生理及心理活动的影响
1.催眠致病与减痛 2.对知觉的影响 3.对情绪的影响 4.催眠暗示对记忆的影响 5.皮肤温度的单侧控制
二、催眠的理论

迄今催眠的机理还缺乏权威的理论。
催眠的理论还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 多数人将其分成两类:生理学理论与心 理学理论。
支化水平低者,尤其是智力水平低下的人难以 接受催眠暗示,不易进入催眠状态。 有明显精神病态,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人不容易 进入催眠状态,尤其是有意识障碍时,更难以 进入催眠状态;反过来也可根据这点来参考患 者是否确实有意识障碍或较重的精神疾病。


2.环境因素 施行催眠治疗时的环境对催眠成功与否产 生重要影响。一个幽静整洁的催眠室和具有催 眠气氛的环境易于促进催眠状态的产生。 3.催眠的言语 选用催眠暗示语要符合受术者的心理状态, 施术时要根据不同的。
(4)、身体摇动催眠法:
受术者坐在椅子上。两手交合,放在膝盖 上,抱住下腹部。也可全神贯注于所谓的脐下 丹田,深深吸气到腹部,然后慢慢地吐出来。 这样呼吸几次,心境就会完全平静下来。达时 便可施加身体左右摇动起来的暗示。如果身体 摇动的幅度够大了,应立即暗示说:“随着心 境清静下来,身体摇动的幅度要逐渐变小。” 等到适当的时候,再施加身体摇动停止、交合 的双手不能分开的暗示,使受术者逐渐进入催 眠状态。
《黄帝内经》中就有一边念咒、一边用 手抚摸患者的医疗手段。


道教还有“摄心术”等。

印度人3000多年前就在史诗中有所记载。 他们在安静的地方,选择坐姿,眼睛凝 视鼻尖,没有杂念,暗念某神的名字, 就会进入一种特殊状态。 南部非洲的舞蹈与击鼓的韵律能让人进 入恍惚状态。

第八章 意识与注意

第八章 意识与注意

内江师院教科院
普通心理学
三、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意识所呈现的特征。 1、正常的意识状态:主动的、有组织的觉醒意识 状态。 2、异常的意识状态:即变更了的意识状态,包括 从鲜明幻想的分心状态到由药物中毒所引起的迷幻和 知觉异常的各种状态。
内江师院教科院
普通心理学
第二节 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含义 1、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2、注意的特点 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而 忽略其他对象,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集中性:人的心理活动保持在一定的对象上,并深入下 去。 故事:“心理学家难住心算家”。
内江师院教科院
普通心理学
下面图形中,你先注意到的是哪个圆?
内江师院教科院
普通心理学
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 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人类独具的高级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A.对活动目的意义的深刻理解。 B.运用自我提醒和自我命令。 C.排除外界的干扰,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普通心理学
(二)根据注意指向的对象不同分为环境注意和自我 注意(或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
环境注意: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注意,也称外部注 意。外部注意是伴随着人的感知觉进行的。 自我注意:对自己的身体、行为和观念的注意,也称内部 注意。内部注意与人的自我意识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自我注意和环境注意是交互抑制的。当你在观看你十分感 兴趣的关键性比赛时,甚至身体不适也没有注意到;而在一 个单调的环境中,更易注意自己的机体感觉。
内江师院教科院
普通心理学
3、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 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特征>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它既服从于当前的活动目的与任务,又能节省意志的努 力,对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有利。 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 ○对活动浓厚的直接兴趣 ○活动的自动化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二版)第八章意识与注意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二版)第八章意识与注意

⼼理学导论(黄希庭第⼆版)第⼋章意识与注意第⼋章意识与注意第⼀节概述⼀、什么是意识意识:我们的觉知状态,即对我们⾃⾝、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

意识的四个基本特征:(1)主观性:我们每个⼈的意识世界都是专有的,独⼀⽆⼆的,对我们⾃⼰来说格外真实。

(我们在想什么只有⾃⼰知道)(2)统⼀性:我们意识到的经验是⼀个统⼀的整体(3)流动性:个⼈的意识经验是⼀个统⼀的整体,但意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不会静⽌不动。

(4)能动性:1、我们觉知到我们与环境的交互作⽤,觉知到我们对所处环境的适应程度,以便与环境保持平衡;(刚到⾼原会觉得不适,过段时间就好了)2、意识把我们过去记忆与现在感知联系起来使我们有⼀个连续的经验,从⽽认识提升⾃我;3、我们依据知觉到的信息,控制并计划我们的⾏动以达到未来的预期⽬标。

⼆、意识⽔平意识⽔平的分类:(1)焦点意识:我们集中注意⽽获得的清晰的意识(2)下意识、边缘意识边缘意识是未被注意到的意识,属于下意识。

(有时候会脱⼝⽽出某些话)(3)前意识:既可以储存,也可以拿出来进⾏意识层⾯的加⼯的意识。

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潜意识的⼀种意识层⾯,作⽤是去除不被意识层⾯所接受的内容,并将其压抑到潜意识中(精神分析理论);前意识是曾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但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进⾏回忆时才会对其产⽣意识(认知⼼理学)。

(4)潜意识:某些记忆、冲动和欲望是⽆法进⼊意识的,这些⼼理事件就属于潜意识的范畴。

有部分永远不能成为前意识。

三、意识状态正常意识状态————异常意识状态主动意识状态————被动意识状态(催眠)觉醒的意识状态————变更了的意识状态(睡眠、梦、⽩⽇梦)四、注意与意识注意:⼀种有选择地加⼯某些刺激⽽忽略其他刺激的⼼理倾向。

本质和性质是意识的聚集和集中。

对注意的研究的两种研究取向:集中注意和分配注意第⼆节注意的种类与机制⼀、注意的种类:注意:⼼理活动(意识)对⼀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

催眠术教程(第2版)(邰启扬催眠疗愈系列)

催眠术教程(第2版)(邰启扬催眠疗愈系列)

读书笔记
算是一般催眠术的入门教程吧,对催眠术和一些心理。 如同字典一样,可以没事查一查,但是缺乏系统和有深度的灵魂内容。 催眠的功能确实很强大,但若要成为催眠师首先自己要是一个意志力强大的人。 感觉书名很吸引我。 我对催眠的理解是:催眠是一种暗示,是先把受术者引入半睡半醒的状态,这个时候受术者的思维能力大大 降低,对催眠者的暗示抵抗力极低,所以容易受到暗示;其次是在催眠之后结合认知心理学对受术者进行认知调 整。 怀着好奇心看了这本书,在这本书里初步了解了催眠术相关知识,算是一本入门教程。
目录分析
一催眠
二催眠术
三催眠现象
四催眠术的 应用
0 1
一催眠术的 萌芽阶段
0 2
二麦斯麦与 催眠术
0 3
三布雷德与 催眠术
0 4
四布拉姆威 尔与催眠术
0 6
六弗洛伊德 与催眠术
0 5
五夏科与催 眠术
七横井武陵与催眠术 八艾瑞克森与催眠术
九催眠术在中国 十催眠术的新发展
一动物磁气说 二暗示感应说
二中度催眠状态
一浅度催眠状态
三深度催眠状态
二神经衰弱症
一失眠症
三消化不良及厌食 症
1
四偏头痛
2
五晕车(船)
3
六遗尿症
4
七疼痛
5 八男性性功能
障碍
九女性性功能 1
障碍
2
十性变态
3 十一反社会人

4 十二社交恐惧

5 十三学校恐怖

十四焦虑症
十五抑郁症
二戒烟
一减肥
三戒酒
五解除心理阴影
四戒赌
六战胜自卑感
1
七考试怯场

[心理学论文]催眠

[心理学论文]催眠

催眠所谓「催眠」,可能有人会认为就是使人睡着,然后控制他人的技术,这绝对是误解。

催眠不是控制他人的能力,而是把控制的能力交给他自己。

催眠是运用语言暗示、肢体动作改变人心理及生理状态的技术。

催眠是心理学的一种,也是一种行为科学。

催眠被应用在精神医学,是心理治疗中最有效果的治疗方法,其已成为全世界医师和心理学者的研究学科,是很实用的技术,也是科学技能。

催眠,对平时无法控制的潜意识领域很有帮助,五官感觉会变得敏锐,集中力记忆力、学习力也会增加好几倍。

美国有位潜能专家博恩?崔西说:“潜意识的力量比意识的力量大3万倍以上。

”而催眠正是运用了潜意识巨大的潜能,才能产生对人身心方面的诸多帮助。

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显示,潜在意识的力量不容忽视,而且对人的身体及心理的健康有重大的影响,只要你相信自己能透过潜能的力量,改善自己的身体及心理状态,那你就真的能做到。

如果你认为自己无法做到,那结果也会如你期望的一样。

从现在起,你要舍弃以往的负面态度,你必须对自己的一切结果负责,积极正面思考,戒除坏习惯,释放自己的潜能,并主动克服挫折与困难,这些积极的思考及做法,都可以唤醒个人与生俱来的潜能。

或许有些人会追根究底,想要探究催眠到底是怎么运作的,为何有效?这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完全的。

如果你真的想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听再多的理论解释也没有用,你应该跳脱理性的思考模式,让更深一层的,也许是非逻辑、不理性、不易发觉的内在潜能去发挥作用。

对于人类思想的力量,哲学家、医师、教士、科学家,不同领域的专家各有不同的看法,而对于人类思想力量的运作,我们的了解只是微乎其微。

催眠是什么状态所谓施以催眠术,就是运用语言暗示,改变受术者的心理状态、生理状态。

这个心理、生理改变的状态就是催眠状态。

这种催眠状态每个人每天都有经验,就是类似半梦半醒的状态,做白日梦的状态。

例如看电视看得太入迷,而忘了其它事情;或是上课时看着窗外的景色太入迷,而一时听不到老师在叫你;或是下班骑车要去办其它事情,而不知不觉骑车回家了……。

心理学-意识与注意(三)-1

心理学-意识与注意(三)-1

心理学-意识与注意(三)-1(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6,分数:32.00)1.意识(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意识是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2.注意(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3.不随意注意(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4.随意注意(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5.随意后注意(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随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6.生物节律(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生物节律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催眠治疗培训4

催眠治疗培训4

第四级——痛觉丧失 (中度)
被催眠者进一步出现意识活动消失,记忆 明显增强或缺失,如遗忘姓名等;痛觉阻 断明显,可以在手术中代替麻药作用;感 官变得异常敏锐。 催眠麻醉应用于各种的外科手术。

第五级——无中生有 (深度)

被催眠者开始有梦游现象产生;此时痛感 完全消失;产生正向幻觉(无中生有), 即看到或听到实际不存在的事物或声音, 如看到了实际不在现场的人等。
催眠现象列举



年龄回溯与年龄超前 失忆症 失痛症 感觉缺失 自动行为 分离 强直



幻觉 记忆增强 认同 意想性运动 意想性感觉 催眠后暗示行为 时间扭曲
催眠现象分类 (一)
第一组:创造经验 正幻觉,包括意想性感觉 年龄回溯 催眠后暗示 自动行为,包括意想性运动 认同
八、运动/语言抑制
进入催眠的被试常常不喜欢任何方式的运 动或者交谈。 如果进入催眠的个体希望运动或交谈,那 么他们可以那么做;但是他们经常会体验 到诸如无关和分散内部指向的外部定向行 为。 语言表达常常与意识过程相连,由此会使 被试转入意识体验模式。

九、催眠逻辑
无意识(初级过程)思考一般更具联想性、 更具比喻性、更加具体化(意象取向)。 催眠逻辑允许获得“既是/又是”关系。 冲突总是包含(明显的)矛盾,所以催眠 逻辑尤其有益于临床过程中的整合(“统 一成整体”)。

二、不费气力的表达


被催眠者通常觉得不必努力做任何事情,也不觉 得被迫“提前计划”什么。 意念动力学假设意念(如意象、行为、感觉、认 知等)可以不受意识过程的控制而独立地转变成 动力。这种意念以超出自我控制的方式利用着个 体的心理过程。 催眠师鼓励来访者的无意识过程来自动地表达自 己。催眠和症状现象共享的自动性就可以用来将 症状转变成治疗性的发展。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防治大发作和治疗癫痫持续状态
●对大发作疗效好,但价格昂贵
●可使半数难治性癫痫患者发作频率减少50%以上
托吡酯 ●对小儿各型癫痫较好
抗惊厥药
硫酸镁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口服:不吸收,导泻利胆 ●注射:镁离子竞争钙离子干扰Ach的释放→阻滞神经肌肉接头传 递→松弛肌肉,用于子痫、破伤风惊厥
不良反应
●血镁过高可致呼吸抑制、血压骤降,可用钙剂解救
●镇吐作用比氯丙嗪强150倍
抗躁狂症药
碳酸锂 作用机制
●发病学说: 脑内5-HT水平低下,而NA功能亢进 ●减少NA释放,增加重摄取
抗抑郁症药
一.非选择性5-HT、NA再摄取抑制药 1.丙咪嗪
作用机制
●单胺学说:脑内5-HT、NA功能不足 ●抑制5-HT和NA的重摄取,降低α2的敏感性
药理作用
S ●正常人→抑制;抑郁症→兴奋 2.心血管 ●降低血压,引起心动过速 3.自主神经 ●阻断M受体→阿托品样作用
●奏效快
三.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
药物
特点
氟西汀 (百忧解) 舍曲林
●抗抑郁症作用与丙咪嗪相当 ●可用于强迫症、神经性贪食症
帕罗西汀
抗帕金森病(PD)药
发病机制 ●黑质病变→多巴胺合成减少→纹状体DA含量降低→黑质-纹状体通
路多巴胺能神经元通路功能减弱→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占优势
临床症状 ●静止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 ●流涎、吞咽困难、记忆障碍
抗精神分裂症药
1.氯丙嗪(chlopromazine,冬眠灵) 分型
●Ⅰ型(阳性症状):幻觉、妄想、躁狂、思维紊乱 ●Ⅱ型(阴性症状):淡漠、意志减退、主动性缺乏
作用机制
●发病学说:多巴胺功能亢进学说和5-羟色胺学说 ●脑内多巴胺通路 1.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系统:与精神活动相关 2.黑质-纹状体通路:和锥体外系反应有关 3.结节-漏斗通路:与内分泌相关 ●氯丙嗪对阻断4条DA通路无选择性,还可阻断α受体和M受体

4-意识与注意

4-意识与注意

• 早期研究
– 哈密顿(Hamilton,1859) – 耶文斯(W.S.Jevons,1871)
• 用速示器做实验:1/10秒时间内成人注 意的平均广度
–黑色圆点:8-9个; –没有联系的外文字母:4-6个; –几何图形:3-4个; –没有内在联系的汉字:3-4个。
• 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 –知觉对象的特点
注意分散(分心) 心理活动离开当 前应当完成的任 务而被无关刺激 所吸引。
中学禁止女教师穿黑丝
影响因素 无关刺激的干扰或单调刺激的长期作用 有时微弱的附加刺激可以加强注意
2.3.2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
• 含义
–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 量(同时广度) –一个人能把握的在时间上连续出现的刺激 物的数量(继时广度,P56)
•促进脑功能发育 •巩固记忆 •促进体力与精力的恢复 •促进生长,延缓衰老 •增强免疫功能 •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3.1.3 缺乏睡眠或剥夺睡眠的危害
•压制对抗疾病的免疫系统 •损伤记忆 •慢性睡眠缺乏还可以改变新陈代谢和 荷尔蒙的功能,过早老化,产生肥胖、 高血压和记忆缺失问题 •睡眠缺乏让人变得急躁、易怒、反应 迟钝、身体能力降低和学业成绩下降
很多人认为,梦只是一瞬间的事。事实上在 你做梦时,你觉得有多长它就有多长。梦的 持续时间和你感觉的时间是一致的。
(3)身外之事能否成为梦的一部分?
能。当志愿者处于快速眼动睡眠时,如果将 水洒到他的身上,在醒来后他会报告说梦到 了水。
(4)梦能预示未来吗?
也许能,不过没有证据支持这一观点。
2.3 注意的特征 2.3.1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持久性)
• 含义
–指人的心理活动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 或活动上的特性

催眠的原理是消除防御机制,把意识和潜意识裸露出来

催眠的原理是消除防御机制,把意识和潜意识裸露出来

催眠的原理是消除防御机制,把意识和潜意识裸露出来催眠是以人为诱导, 引起的一种特殊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心理状态。

在催眠过程中, 被催眠者遵照催眠师的暗示或指示做出反应。

进入催眠状态的人, 意识范围狭窄, 认知判断能力下降, 防御机制减弱。

它实质是放松, 从躯体上、心理上最大程度的放松。

它利用的是人类思考的两个不同层面:意识和潜意识。

人在清醒状态下,意识占主导地位,催眠原理就是让人的意识专注于某一件事情,这个时候潜意识就不会被意识压制住,于是潜意识被激发,进入一种潜意识和意识都同时开放的状态,这个时候就可以跟潜意识做沟通,催眠就是越过意识直接跟潜意识沟通。

普通人对催眠误解最多的, 就是把催眠当成睡眠来解释。

其实, 催眠本身并非睡眠状态, 它和睡眠是截然不同的。

催眠是催眠师运用心理学手段在受术者头脑中唤起的一种特殊意境, 这种意境能使人的心理和生理的控制力量发挥到最高水平。

研究发现, 催眠时的脑电图与睡眠时的脑电图明显不同。

催眠状态中, 个体仍然是有意识的, 是一种缓慢而持续的状态。

被催眠的人大脑始终保持清醒, 是精神高度集中的体现。

催眠有各种不同的深度, 最深的催眠状态称为“记忆支配”, 一进入这个阶段, 个体能够看到自己的过去, 这是意识无法触及的记忆、经验感受、知觉等的杂糅体。

弗洛伊德称此为“无意识的意识化”, 当被压抑的过去提升至意识层时便有可能找出解决目前心理困扰的方法。

中等程度的催眠状态称为“感觉支配”。

举个例子:在这个阶段, 如果被催眠者得到这样的暗示:自己的事业可以蒸蒸日上, 那么被催眠者就会觉得自己真的处在这么一个绝佳的情境之中。

当然, 这些只是进入潜意识中的假体验而已。

最浅的催眠状态为“运动支配”, 这个阶段个体几乎接近清醒状态, 只是被催眠者的精神状态会在催眠师的暗示下松弛下来。

催眠的深度因个体的催眠感受性、催眠师的个人魅力与技巧等的差异而不同。

从催眠大师走近催眠

从催眠大师走近催眠
从催眠大师走近催眠
催眠的六种深度
第一级催眠深度:小肌群受到暗示被操控,如暗示被催眠对 象眼皮睁不开或嘴唇张不开,被催眠者受到暗示无法睁开, 被催眠者不感觉被催眠,觉得完全清醒,这阶段已经可以做 到减肥、戒烟等心理治疗了。
第二级催眠深度:大的肌群受到暗示,如手臂无法抬起或无 法落下。此时被催眠者更加放松,也更加专注与催眠师的指 令。
广告中的催眠现象 潜意识催眠
广告中的催眠现象
命令催眠
• 送礼就送脑白金 • 抓紧抢购,限量发售 • 老板娘跟人跑了,挥泪大
跳楼甩卖最后三天 • 用飘柔,头屑去无踪 • 出现XXX问题,就用XXX
广告中的催眠现象
暗示催眠 • 特步,飞一般的感觉 • Nike,Just Do It • 用飘柔,更自信 • 农夫山泉有点甜
为什么情人眼里出西施? 为什么热恋中的人几近疯狂? 为什么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晕轮效应

伊丽莎白.芭莉特是19世纪40年代英国伦敦的一名著名女诗人。她的诗作使许多人感
动,也有许多人慕名求见。而芭莉特却是个终年卧床不起的瘫痪病人,她身躯娇小,瘦得
皮包骨头。因此她把自己关在家里以避开那些倾心追求她的人。故而到了40岁,她还是个
老姑娘,可一位青年诗人罗伯特.白朗宁爱情的钥匙,打开了这位女诗人的心灵之锁。白朗
宁知道她比自己大6岁,仍深爱着她,爱她写的诗,爱她的灵魂。在经过几个月信来信往的
倾心交谈后,两人终于见了面,见面的那一天,白朗宁就说:“你真美,比我想象的美多 了!”

为什么在一般人眼里并不漂亮的芭莉特,在白朗宁眼里却是美极了。这就是所谓的“情
第三级催眠深度:可以完全控制所有的肌肉系统, 产生数字阻滞。如无法从椅子上站起来,无法走 路,无法说出某个数字,但并不是忘了那个数字, 临床催眠师的大部分工作,一般在这前三个等级 之内。

心理疾病的催眠疗法

心理疾病的催眠疗法

心理疾病的催眠疗法催眠疗法(Hypnotherapy)是指用催眠的方法使患者的意识范围变得极度狭窄,借助暗示性语言,以消除心理疾病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通过催眠方法,让患者彻底放松和抗拒,将患者人诱导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将医生的言语或动作整合入患者的思维和情感,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催眠可以很好的推动人潜在的能力,适用强迫症,忧郁症,坏习惯,情绪问题等。

最早施用催眠术作为一种治疗方法的是1775年奥地利的麦斯麦(F.A.messmer),他用磁铁作为催眠工具,用神秘的动物磁气说(Animal magnetism)来解释催眠机理,直到1841年英国外科医师James Braid对催眠现象作了科学的解释,认为是治疗者的所引起的一种被动的、类睡眠状态,并借用希腊文“hypnos”(即睡眠的意思)一词改为“hypnosis”(催眠),至今一直沿用这一术语。

催眠的方法可分为直接法(或自然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就是通过简短的言语或轻柔的抚摸,使对方进入类似睡眠的状态。

间接法借助于光亮的小物体或单调低沉的声源,让患者凝视、倾听,或以“催眠物”接触头或四肢,而施治者则在一旁反复暗示患者进入催眠状态。

催眠的程度一般分为浅催眠、中度催眠和梦行3级。

为了治疗的需要,进入浅催眠即可。

此时,可根据患者的病症,用正面而又肯定的语言向他明确指出有关症状定将消失,或进行精神分析,找出其致病的心理根源。

治疗后,可及时唤醒患者或暗示患者逐渐醒来。

催眠治疗的适应症主要是神经症及某些心身疾病,对于有严重机能性色彩的器质性疾病患者,催眠治疗可作为药物治疗的一种辅助方法。

(1)神经症。

这是催眠疗法最为适应的病症,包括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癔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等。

(2)心身疾病。

催眠治疗不但能消除致病的心理因素,还能使机体病损康复。

(3)性功能障碍。

包括男子和女子的性功能障碍。

如阳痿、早泄、射精困难、女子性乐缺乏、阴道痉挛等。

催眠状态下大脑活动模式解析

催眠状态下大脑活动模式解析

催眠状态下大脑活动模式解析催眠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它可以通过催眠师的引导使人进入一种放松、专注和易受建议的状态。

在这个状态下,人们对外界刺激更为敏感,同时也更容易接受建议。

催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心理治疗中,但催眠状态下大脑的活动模式一直是研究的焦点之一。

许多研究都试图解析催眠状态下大脑的活动模式,以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催眠。

通过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等先进的脑成像技术,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到催眠状态下大脑的变化。

首先,研究发现在催眠状态下,大脑的活动模式与清醒状态有所不同。

在催眠过程中,大脑的皮质区域呈现出较低的活跃度,尤其是前额叶皮质和运动皮质区域。

这意味着催眠状态下,人们的认知和控制能力可能会减弱,更容易接受催眠师的建议。

其次,研究还发现催眠状态下的大脑活动模式与处于休息状态时相似。

在催眠状态下,大脑的半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少,意味着大脑的整体功能处于较为放松的状态。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催眠过程中,人们会感觉放松和沉静,容易进入一种深度放松的状态。

此外,研究还表明,催眠状态下大脑的活动模式与一些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变化相关。

例如,研究发现催眠状态下人们的心率和呼吸频率会下降,皮肤阻抗也会增加。

这些变化与人们处于放松状态时的生理情况相似,说明催眠状态下大脑对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发生了改变。

此外,催眠状态下大脑活动模式的解析还有助于揭示催眠的机制。

催眠被认为涉及大脑的前额叶皮质和扣带回区域的活动,这些区域与人们的情感、认知和意识状态密切相关。

通过观察催眠状态下这些大脑区域的活动变化,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催眠对人类心理和生理的影响。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催眠状态下大脑的活动模式仍存在许多争议和不明确之处。

一些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和不一致性,可能是由于实验设计的不同、催眠的个体差异以及脑成像技术的局限性等因素造成的。

因此,对催眠状态下大脑活动模式的解析仍然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4意识与催眠

4意识与催眠

在人脑中形成的关于外部世界的比较完整的图
景、经验和知识的总和。
意识的基本标志是言语觉知,当人对客观事
物的反映以言语的形式巩固下来时,并用言语的
形式表达出来时,个体就把自己从周围事物中区
分出来。
2、意识是一种能对自身及其心理活动
进行审察的功能
人的意识包括对外界周围环境的意识和自我
意识两个方面。
3、意识也是以情感、态度的方式体现个人与社会
之间关系的一种带倾向性的内心状态。
4、意识使人的行动具有目的性并促进其实现
意识是通过人的意志反映出来的,意志是意识
的能动表现,在社会实践和日常活动中,一些超生
理极限的反应,都是在意识的调节支配下实现的。
(五)意识的结构
1、自我意识
即意识到主体的存在、主体对客体关系的存在。
2、非我意识
即意识到客体的存在、客体与客体关系的存在、
客体对主体关系的存在。
二、意识的改变状态
在某种意义上说,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所谓
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相对稳
定的持续状态。
心理状态的特点:一是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二是具有完整的结构,任何一种心理状态既有各种
心理过程的成分,又有个性差异的色彩。当人的心
理特征发生变化时,心理状态也会发生改变。
对意识的改变状态,心理学家们从不同的方面
进行研究。
弗洛伊德以“潜意识”为基础,分析意识的改变
问题。他认为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意识则是
由潜意识过程衍生而来的,是心理的表层部分;在 意识和潜意识之间还存在一种前意识。
有些心理学家则认为意识的改变状态,主要表 现为以下四个方面:即现实性幻想、自闭性幻想、 飘逸性幻想、催眠状态。

注意力理论

注意力理论
• 追随耳实验: • 呈现: 左耳(追随):A B; 右耳(非追随):C D
• 结果:非追随耳信息得到加工
• 对过滤器理论挑战
二、衰减理论
选 择
听觉
10
5


激 输
视觉
觉 登
10


衰 减 控 制 器
5
检 测 装 置
其它 感觉
10
5
阈 值




二、衰减理论
• 理论观点:
• ——信息加工容量有限;
• (2)注意的神经机制
注意的选择功能
• 大量的信息 VS 有限的大脑加工能力
注意的选择功能
注意
理论解释
过滤器理论 衰减理论 后期选择理论 多阶段选择理论
一、过滤器理论
• 布罗德本特(Broadbent)
• 双耳分听实验
• 呈现:左耳:A B 右耳:C D

单独:AB CD
• 回忆:
成对:AC BD
• —— 注意选择发生在语义加工之前;
• ——信息强度减弱;
• ——刺激的激活阈值不同;
• ——刺激的意义(重要性)决定阈值;
三、后期选择
• 多伊奇(Deutsch)诺尔曼(Norman)
• 对衰减模型的质疑
• ——追随耳与非追随耳变量混淆
三、后期选择
听觉




输 视觉



其它
感觉
选 择
检 测 装
2什么是无意识3意识的局限性及能动性4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状态1睡眠与梦2催眠2注意的神经机制注意的选择功能大量的信息vs有限的大脑加工能力注意的选择功能注意理论解释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后期选择理论多阶段选择理论一过滤器理论单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知的一种心理活动;
(2)意识是把心理活动组织起来的一种力量或
图式;
(3)意识是心理系统中的控制系统。
(二)意识与心理 1、意识与心理的联系 从纵向发展来看,意识是心理发展的高级形态
或阶段,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从种系发展来看,意识是心理发展到人类
阶段特有的心理现象,低等动物没有意识,高等动
物也只有意识的萌芽。
催眠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在催眠状态中,
个体强烈地接受建议,并似乎以一种自动的而不是 以理智判断的方式,接受催眠者塑造的情境。
第二节
睡眠与梦境
一、睡眠:一种改变的意识状态 (一)含义 睡眠是机体处于规律性的、反复发生的、容 易逆转的一种状态,它是有机体借以维持正常生 命活动的自然休息,是抑制在大脑两半球皮层中 扩散的结果。
一般情况下,人在一夜中的睡眠由慢波睡眠和
快波睡眠交替交换3~~5个周期组成。人在入睡后,
必须先进入SWS睡眠,经过大约70~~100分钟后, 才能进入FWS睡眠,每次FWS睡眠持续10~~30分 钟左右,这就是第一个周期。 第一个FWS过后再进入SWS,开始后续的睡 眠周期,直至觉醒。以上这些次序是极其规律的, 如果紊乱对人的身心发展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对意识的改变状态,心理学家们从不同的方面
进行研究。
弗洛伊德以“潜意识”为基础,分析意识的改变
问题。他认为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意识则是
由潜意识过程衍生而来的,是心理的表层部分;在 意识和潜意识之间还存在一种前意识。
有些心理学家则认为意识的改变状态,主要表 现为以下四个方面:即现实性幻想、自闭性幻想、 飘逸性幻想、催眠状态。
三、睡眠数量 (一)睡眠剥夺 所谓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是指由 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睡眠丢失状态,并引起情绪、学习 记忆、免疫功能等一系列改变,是一种生理和心理应 激。 1、全部睡眠剥夺 所谓长时间的睡眠剥夺是指有机体在24小时或更 长时间内维持清醒的一种状态。
2、快速眼动睡眠剥夺
3、第三阶段 脑电的频率会继续往下降,波幅随之变大, 开始出现△波,“睡眠锭”波时有出现,这一阶段
持续四十分钟。
4、第四阶段 睡眠为深度睡眠期,大部分脑电波呈现为△波,
梦游、梦呓、尿床等大多发生在这一阶段。
在深度睡眠期,人们已经熟睡,难以唤醒,醒
后无梦的体验。经过实验研究,人们发现深度睡眠
可以显著地提高人体的自然免疫力,促进生长激素 等重要内分泌激素的产生。
睡眠的主动学说认为睡眠的发生是主动的, 睡眠并不仅仅是觉醒状态的停止,而是中枢神经系
统内部一定部位的功能活动所主动造成的。
睡眠的生理机制的两种学说,从另一个侧面说 明睡眠是意识的一种改变状态。
(二)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 根据脑电图、肌电图和眼动图可将睡眠分为 慢波睡眠(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和异相睡 眠(快速眼动睡眠,REM)。 80%以上的人在REM睡眠时做梦,当然,
在人脑中形成的关于外部世界的比较完整的图
景、经验和知识的总和。
意识的基本标志是言语觉知,当人对客观事
物的反映以言语的形式巩固下来时,并用言语的
形式表达出来时,个体就把自己从周围事物中区
分出来。
2、意识是一种能对自身及其心理活动
进行审察的功能
人的意识包括对外界周围环境的意识和自我
意识两个方面。
3、意识也是以情感、态度的方式体现个人与社会
高频睡眠、反常睡眠等。
快波睡眠阶段总共需要的时间为10~~30分钟
左右。
快波睡眠时期是做梦的主要阶段,与做梦的
关系比慢波睡眠更为密切。如果在快波睡眠期间
将人们唤醒,绝大部分的人自述正在做梦。
根据研究发现,快波睡眠在人和动物的程序
学习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快波睡眠与脑内信息的
整理、储存有关。
(二)睡眠周期
因此,人在睡眠时心理活动会变得缓慢,睡眠是一
种改变的意识状态。
再次,睡眠的生理机制有两种学说,主动学说
和被动学说。
睡眠的被动学说认为睡眠的发生是被动的,睡
眠是觉醒状态的终止。当人处于觉醒状态时,在刺
激的作用下,大脑皮层就保持一定的兴奋性;而当
刺激减少时,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降低,觉醒状态就
停止了,转入了睡眠。
二是从个体发展来看,意识是心理发展到一定
年龄阶段才出现的心理现象,其根本标志是自我意 识的出现。
2、意识与心理的区别 意识和心理不是两个等同的概念。心理包括 两大部分——意识和无意识。所谓意识乃是人的 有意心理部分的总称。 从横向联系来说,意识和心理的关系是部分 和整体的关系。
(三)意识的基本含义 意识是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是人所 特有的反映现实的最高形式,是社会的产物。
(二)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同样也会对人产生不利的影响。 根据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最新研究显示,当人们睡 眠不足时,就会积累所谓“睡眠债”。就算每天只少睡 一个小时,连续8天下来,使人仍感到像是整晚熬夜 一样困倦。若欠了庞大的睡眠债会削弱人的智力和运 动功能,令人变得反应迟钝,数学计算容易出错,健 忘等。
客体对主体关系的存在。
二、意识的改变状态
在某种意义上说,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所谓
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相对稳
定的持续状态。
心理状态的特点:一是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二是具有完整的结构,任何一种心理状态既有各种
心理过程的成分,又有个性差异的色彩。当人的心
理特征发生变化时,心理状态也会发生改变。
快速眼动睡眠剥夺是一种选择性地剥夺睡眠,
它选择性剥夺睡眠的某一部分而保留其余部分。
当个体刚刚进入快速睡眠时就将其唤醒,即连续剥
夺个体的快波睡眠而不让他做梦,如果频繁多次这
样做的话,就会导致个体睡眠不足,使其心理发生 较大的变化,如容易激动,记忆下降,注意涣散, 话多,人格解体,猜疑,偏执,有时甚至还会产生 幻觉和恐怖感。
二、睡眠阶段
(一)睡眠的阶段
根据人在睡眠过程中脑电图波形变化,把夜间睡
眠由浅入深划分为4个阶段。后来,人们从脑电图、 肌电图和眼动电图等的变化方面出发,综合分析睡眠 时相,将睡眠分为非快眼动睡眠(NREM)和快眼动 睡眠(REM),前者又分为四期。
1、第一阶段睡眠 脑电波主要表现为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 人们很容易在此期间醒来,但人们醒来时并不知道 曾经睡过。
在经过了中度睡眠和深度睡眠后,又循着慢波
睡眠的深睡期到入睡期的变化后,紧接着就进入了 第一次快速眼动睡眠期,即快波睡眠(fast wave sleep,简称FWS)。
在快波睡眠中,脑电活动的特征与清醒时相似,
此时的EEG呈现低幅快波型式,肌电明显减弱,肌 张力几乎完全丧失,伴随快速眼动现象,因此快波 睡眠又称为异相睡眠(去同步睡眠)、低肌张力睡 眠、快速眼动睡眠,也有人把它称为深睡眠、低压
这一阶段的睡眠约占睡眠总时间的5%~~10%,
大约十分钟。
2、第二阶段 脑电活动更不规则,在θ波的背景上出现13~~ 16Hz的波形,即纺锤波形。它一阵一阵地爆发,开 始波幅教低,逐渐升高,然后又逐渐下降,一组一 组地状如纺锤。 如果此时环境出现意外的声音,脑电图就会产 生高幅的K复合波(表示脑电活动的短暂唤醒反应 状态)。在这个时期,人们对外界刺激基本上没有 反应了,很难被唤醒,持续大约20分钟左右。
•儿童(2—12岁)——10或12 小时/天
•青年(12—18岁)——9或10小时/天
•大学生、成年人——7小时/天
•老年人(60岁以上)——5或7小时/天
60岁以后基本上没有第四阶段,这种情况与晚上
自发醒来的次数增多有关。但是,第一、第二阶段的 却逐渐增多。
四、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过少、睡眠过多、睡眠质量的 异常及睡眠中发生的某些症状等。
第四章
意识、睡眠、梦境与催眠 第一节 意识
一、意识:对行为与心理的觉知
(一)意识的不同观点
◆等同说
◆副现象说
◆意识流说
◆觉醒说
◆控制说
1、等同说
认为意识等于人的心理;意识是心理状态的总
体和各种不同心理过程的总和。
2、副现象说
认为意识是一种副产品,它是物质或心理活动 的消极反映。真正起作用的是物质和心理活动。
有研究认为,如果个体在一天中缺觉4个小时,
反应能力就会下降45%。
我国眼科专家在探讨儿童中、低度近视的各种原
因中,发现睡眠不足是第一个明显的原因。
当然,睡眠时间也不是越长越好,睡眠时间长的
人不仅精神状态不好,同时还会导致免疫力下降。
(三)睡眠数量 •新生儿——16小时/天 •六个月的婴儿——13小时/天
之间关系的一种带倾向性的内心状态。
4、意识使人的行动具有目的性并促进其实现
意识是通过人的意志反映出来的,意志是意识
的能动表现,在社会实践和日常活动中,一些超生
理极限的反应,都是在意识的调节支配下实现的。
(五)意识的结构
1、自我意识
即意识到主体的存在、主体对客体关系的存在。
2、非我意识
即意识到客体的存在、客体与客体关系的存在、
NREM睡眠也可以伴随做梦。
早期研究认为睡眠和觉醒的交替由大脑的网 状激活系统(RAS)控制。RAS是指中脑和脑干
附近各种神经细胞、神经细胞核团和交错走向的
神经纤维构成的网状结构,该结构控制机体觉醒
水平,并受其他脑中枢(位于脑部脑干中线的中
缝核和脑桥背部的蓝斑,它们分别导致NREM和 REM)的影响。 近期的研究表明,下丘脑与睡眠密切相关, 损坏下丘脑后部使动物处于昏迷状态,而损坏下 丘脑前部则会引起严重的失眠。
首先,人在睡眠时,机体相对保持安静,人体 的各种感觉活动减少或减退,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阈
限提高,个体与外界的多数联系暂时中断,意识活
动处于潜伏状态,思维活动从觉醒时的主动变为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