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物理全册全知识点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振动是一切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

当我们按住发音的音叉时,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这说明振动是声音的源头,被称为声源。

2、声音需要介质传播,真空中无法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称为声速。

一般情况下,固体声速>液体声速>气体声速。

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相当于1224km/h;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

4、当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时,形成回声。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就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二、我们如何听到声音三、乐音及其三个特征1、XXX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是指人感觉到的声音高低。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是Hz。

3、响度是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为增大响度,可以减小声音的发散。

4、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可以用来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污染是当代社会四大污染之一,其他三种是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2、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研究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为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研究,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声音可以用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第二章《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22章)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22章)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22章)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目录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声现象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章光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六章质量和密度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浮力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十三章内能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十八章电功率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二十章电与磁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及综合知识第一章机械运动1、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有四个步骤:看、放、读、记。

看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放置刻度尺时要保持平行和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要垂直视线并准确读出分度值和估读值,最后要记录测量结果并注明单位。

2、测量误差与测量错误不同点。

测量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产生原因包括仪器不精确、测量方法粗略、环境因素等客观因素和观察者估读时的主观因素。

而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读数粗心大意等造成的。

测量误差无法避免,但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确的仪器和更合理的实验方法等方式降低误差。

3、降低测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降低测量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确的仪器和更合理的实验方法。

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包括化曲为直法、滚轮法、累积法和等量代换法。

化曲为直法是将软线与待测曲线重合,再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滚轮法是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录滚动的圈数,待测线的长度就是圈数与滚轮周长的乘积;累积法是测出多个相同物体的总长度再除以个数;等量代换法适用于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测量的规则几何体的某些长度,如圆锥的高和球体的直径。

5、平移法是一种测量方法,适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

例如,测量硬币的直径可以使用直角三角板将其平移到刻度尺上进行测量。

6、为了判断物体的运动状况,需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即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应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来确定,以使描述运动状态简单明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下册知识点归纳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下册知识点归纳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下册知识点归纳全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认识电第一节电的基本概念1. 电:物理学中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

2. 电流:电荷在导体中移动的现象。

3. 电荷:负电荷和正电荷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基本电荷。

4. 电压: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的势力差。

5. 电阻: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力量。

6. 电线:将电流从发电站输送到用户的电力设备。

7. 静电:电荷相互作用形成的现象。

8. 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9. 电路:导体形成的接通电流的路径。

10. 安全电线颜色:零线为蓝色,火线为棕色,保护线为黄绿色。

第二节电路中的电阻和电流1. 电阻的大小:电导率和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2. 电阻率:单位长度、截面积内导体电阻的大小。

3. 欧姆定律:电阻为定值,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第三节静电场1. 静电场:电荷会在周围的空间产生电场,受力与电场强度成正比。

2. 万有静电力:相同电荷之间作用力为斥力,不同电荷之间作用力为吸引力。

第四节电能和电功率1. 电能: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的过程中,随着电势差的降低而变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2. 电功率: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第五节制作电池1. 电化浸渍法制作锰碱性电池。

2. 制作银离子电池。

3. 实验室制作干电池。

第二章感受电第一节用电器的基本性质1. 用电器的功率与电流的大小成正比。

2. 用电器的使用寿命与工作温度、湿度等因素有关。

3. 用电器的损坏与过流、过压等因素有关。

第二节电阻在使用中的表现1. 电线在长距离传输时会产生电阻,需要加电缆槽等装置加强传输效果。

2. 电器每次通电会产生热量,这种现象称作焦耳效应。

3. 电线抗拒变化,电路中会出现电感和电容,进而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

第三节半导体的应用1. 半导体材料的应用:二极管、三极管、整流管等。

2. 过量熔化:当半导体材料通过电流时,会因为过量熔化,在导体结合点会形成芯片。

第四节发电机的运行实践1. 发电机的组成:发电机本体、原动机组和控制装置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下册知识点归纳(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下册知识点归纳(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6、测量工具:秒表。

停表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

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

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

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

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4)“滚轮”法:用一个已知周长的轮子沿曲线滚动,记下滚过的圈数,用圈数乘以轮子的周长,即为总长度,汽车里程表,就是根据这一道理制成的。

人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如下:
1. 运动和力学
- 物体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
- 物体的速度: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 物体的加速度:加速度的定义、计算公式
- 物体的受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单位、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重力、弹力
- 牛顿运动定律:惯性定律、运动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 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的定义、计算公式、动能定理的应用
2. 声学
- 声的传播:声波的传播方式、声波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特点- 声的特性:频率、波长、声速
- 声的强度:声强的定义、计算公式
- 声的反射和共鸣现象
3. 光学
-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
- 成像原理: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凹透镜的成像特点
- 光的色散和光的色彩
4. 电学
- 电流和电路:电流的概念、电路的基本元件、串联和并联电路- 电压和电阻:电压的定义、电压的计算、电阻的概念、电阻的计算、欧姆定律
- 线路中的功率和能量转化
-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
- 电功和电能:电功的计算、电能的计算
5. 热学
- 热的传递:热传导、对流、辐射
- 物质的热性质:热胀冷缩、比热容
- 热量的传递和计算
以上为初二物理知识点的主要内容,涵盖了运动和力学、声学、光学、电学和热学等方面的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 力的作用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力的分类-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恢复力。

- 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之间的阻力。

- 支持力:物体受到的垂直于接触面的力。

3. 力的三要素- 大小:力的作用强度。

- 方向:力的作用方向。

- 作用点:力的作用位置。

4.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

-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

-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5. 力与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F=ma。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压强和浮力1. 压强-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 计算公式:P=F/A,其中P为压强,F为力,A为面积。

2. 液体压强- 特点: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 计算公式:P=ρgh,其中ρ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液体深度。

3. 大气压强- 概念:大气对地面的压力。

- 标准大气压:1.013×10^5 Pa。

4. 浮力- 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 计算公式:F浮=ρVg,其中ρ为液体密度,V为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三、能量的转化与守恒1. 能量守恒定律- 概念: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 机械能- 动能:运动物体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能量转化- 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如摩擦生热。

- 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如水力发电。

四、电学基础1. 电荷与电场- 电荷:物质带电的量度。

- 电场:电荷周围存在的特殊物质。

2. 电路基础- 电流: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

- 电压:驱动电荷移动的力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机械运动。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 换算关系:1km = 1000m,1m = 10dm = 100cm = 1000mm,1mm = 1000μm,1μm = 1000nm。

-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

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为1h = 60min,1min = 60s。

- 时间的测量工具:秒表。

2.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 运动的快慢。

-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换算关系为1m/s = 3.6km/h。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用来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公式¯v=(s)/(t)(s是总路程,t是总时间)。

二、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 声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初二物理知识点人教版(通用11篇)

初二物理知识点人教版(通用11篇)

初二物理知识点人教版(通用11篇)初二物理知识点人教版第1篇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3、填表: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倒立缩小实像ff2f幻灯机uu放大镜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全面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版)

全面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版)

一、力学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体现,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力的单位:牛顿(N),1N是使1kg物体产生1m/s²加速度的力。

3.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 力的分类:按作用效果分为拉力、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浮力等;按性质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5.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为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

6. 弹力:物体因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力,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作用点在形变处。

7. 摩擦力:物体间相互接触时,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8.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9.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公式为F=ma。

10.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11. 力的平衡:物体受到的力相互抵消,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2. 杠杆原理:杠杆在平衡状态下,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为F1L1=F2L2。

13. 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可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14. 功的概念:力在物体上产生位移的过程,公式为W=Fs。

15. 功的单位:焦耳(J),1J=1N·m。

16. 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公式为P=W/t。

17. 功率的单位:瓦特(W),1W=1J/s。

18. 能的概念:物体具有的做功的本领,分为动能和势能。

19. 动能: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K=1/2mv²。

20. 势能:物体因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1. 能的转化和守恒: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总量保持不变。

二、热学1.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单位为摄氏度(℃)。

2. 热量:物体传递的能量,单位为焦耳(J)。

3.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需吸收的热量,单位为J/(kg·℃)。

人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机械运动1、正确使用刻度尺一是''看",三看,看零刻度线,看量程(测量范围),看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决定测量的准确程度)。

二是“放”,正确放置刻度尺,刻度尺要放正,不能歪斜,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侧边保持平行,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三是“读”,读书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与尺面垂直,不能斜视。

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值(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估读值)。

四是“记",记录测量结果并应注明单位。

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读值+单位2、测量误差与测量错误的不同点。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一是产生原因不同。

误差是由于使用仪器不精确、测量方法粗略、环境因素对测量仪器的影响等客观因素,加上观察者估读时的偏差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而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读数时粗心大意等造成的。

二是测量误差无法避免,而测量错误是不该发生的,可以避免。

三是由误差的数据比较接近真实值,而错误的数据远远偏离真实值。

3、降低测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一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二是选用精确度更高密的测量仪器;三是采用更合理的实验方法。

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一是化曲为直法。

将无伸缩性的软线与待测曲线重合,然后把软线拉直,再用刻度尺进行测量。

二是滚轮法。

用一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待测线的长度就是圈数与滚轮周长的乘积。

三是累积法,测出多个相同的物体的总长度再除以个数即可。

四是等量代换法。

适用于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测量的规则几何体的某些长度。

如圆锥的高,球体的直径。

五是平移法。

将待测物体的长度,用刻度尺上相应的长度替代。

例如,测量硬币的直径,可以利用直角三角板将硬币的直径平移到刻度尺上进行测量。

5、什么是参照物,如何选取参照物,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况?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摘要:一、长度的测量与单位换算1.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2.长度的国际单位:米(m)3.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二、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的传播媒介:固体、液体、气体三、机械运动1.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相对位置变化四、力1.力的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和形状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五、光现象1.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透镜的应用:凸透镜成像、凹透镜成像六、物态变化1.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2.相变现象: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七、质量与密度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密度:物体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多少3.密度公式:密度=质量/体积正文:八年级物理是人教版初中物理的重要部分,涉及多种知识点,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下面我们对八年级物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长度的测量与单位换算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其他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在进行长度测量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以便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二、声现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的传播媒介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还要学习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声音的特性等知识点。

三、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学习运动的描述、参照物选择以及相对位置变化等知识点。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四、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方面: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改变物体的形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以下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的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描述1.位置的描述:用参照物和位置矢量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时间的描述:使用时钟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时间。

3.速度的描述: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与所用的时间的比值来描述物体的速度。

4.加速度的描述:用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来描述物体的加速度。

5.速度-时间图象: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6.加速度-时间图象:用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来描述物体的加速情况。

二、力和运动1.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形状、速度或者方向有所改变的原因。

2.力的计算: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3.力的合成与分解:将力分解为几个力的合力等于这些力的矢量和。

4.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5.摩擦力的计算:计算摩擦力时一般采用标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最大值。

6.弹力:物体因受到弹簧形变的作用力而产生的力。

7.斜面上的力:斜面上的作用力可以分解为垂直于斜面的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力。

8.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做重力。

9.等效重力:在垂直向下和垂直向上的力的合力不变的情况下,可以用等效重力来替代这两个力的合力。

三、机械功和机械能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功的概念:功是力对物体作用引起物体速度、形状或位置改变时所做的功。

2.功的计算:功等于力的大小乘以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的余弦值乘以物体的位移。

3.功率:功率是功对时间的比值。

4.机械能:机械能是物体的位能和动能之和,它是物体进行做功的能力。

5.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6.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不受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四、静电和电流1.电与电荷:原子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2.静电仪的原理:静电仪通过将金属雷达接触到地球,使其与地球保持相同的电势差,使金属球的电荷不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能量、物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

通过学习物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并且能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将对八年级人教版物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第一章运动和力1. 运动的描述与测量运动的描述方式:位置、速度、加速度等运动的测量:时间、长度等基本单位和仪器2. 力及其作用引力、弹力、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常见的力及其作用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3. 机械能和机械能守恒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第二章声音1. 声的产生与传播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2. 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高和音量的概念音速和频率的关系3. 声音的利用声音在通信、音响和医学方面的应用第三章光的反射1.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规律镜面和平面镜的特点与应用2. 光的折射折射率、全反射的概念和实际应用3. 光的色散光的波长、频率和色散现象第四章光的传播1. 光的传播方式光的直线传播、透射和散射光的强度、透明度和不透明度的概念2. 光的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与应用光的传播路径和成像规律3. 视觉与光的感应双眼立体视觉的原理光的感应和眼睛对颜色的感知第五章电学知识1. 电流和电路电流的概念和计算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应用2. 电阻和电阻率电阻的概念和计算电阻和导体的关系3. 电能和电功电能、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家庭用电与节能措施通过对八年级人教版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进一步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物理知识也有很多实际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勤于实践,在实际动手操作和观察中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八年级全册物理最全知识点

八年级全册物理最全知识点

八年级全册物理最全知识点在八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趣的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大家介绍八年级全册物理最全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力和运动1.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力的合成和分解:可以将多个力合成或将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

3.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没有物体作用于它,则继续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所产生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乘积。

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之间。

二、机械能1. 动能和势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势能。

2.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非弹性物体作用的情况下,一个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总机械能不变。

3. 能量转化: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三、声音的传播和性质1.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物质的振动来传播的,需要介质的存在,如空气、水、固体等。

3. 声音的强度:声音强度指单位面积上传播的声能。

4. 音量和音高:音量是声音的大小,音高是声音的高低程度。

四、光的反射和折射1. 光的传播:光是由光源发出的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传播。

2.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反射面时,会发生反射,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 光的折射: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方向会发生改变。

4. 牛顿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来测量透明薄片的厚度。

五、电学基础1. 电荷:物体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就会具有电荷。

2. 静电场和电场强度:带电物体周围产生的电场就是静电场。

3. 电势差和电势能:由电场引起的物体能量的改变叫做电势能,电势差是指单位电荷从一点到另一点的电势能改变量。

4. 电路基本原理:电流和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电流强度和电阻成正比,与电压成反比。

六、电磁感应1. 磁场的产生:带电荷的电子在运动时,产生一个磁场。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hhhh第一章机械运动归纳1.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
本文档总结了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材的全部知识点,提供给学生们进行研究和复参考。

1. 物理基础知识
- 物理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 物理量、单位及其测量
- 运动的基本概念
- 力的概念和分类
-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2. 物理实验与观测
- 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 实验仪器和装置的使用
- 数据记录与处理
- 实验中的误差与精确度
3. 声学
- 声的产生和传播
- 声的特性与声音的高低、响度、音色的关系- 声的反射、吸收和干涉
- 动态与静态声音的辨别
4. 光学
- 光的传播和光的直线传播特性
- 光的反射与折射
- 光的色散与合成
- 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的应用
5. 电学
- 电荷与电流
- 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基本电器
- 电压与电阻
- 并联与串联电路
- 电能与耗散
- 电的安全使用和节能
6. 热学
- 温度与热
- 热的传递
- 物体的热胀冷缩
- 热能与功
- 热的应用与热量与功的单位
通过研究以上内容,学生们可以全面了解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巧,为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全)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全)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全)基础知识梳理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2、声音的传播方式有机械波和电磁波两种,声音属于机械波,需要通过介质传播;3、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有关,空气中声速约为340m/s,水中声速约为1500m/s,固体中声速更高;4、声音传播的路径可以是直线传播或反射传播,反射传播可以产生回声和共鸣现象。

三、声音的特性1、声音有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2、音调是声音高低的主要特征,与声波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3、响度是声音强弱的主要特征,与声波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4、音色是声音的质感特征,不同乐器、人声和环境产生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四、声音的利用1、声音在通讯、广播、音乐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2、声学技术可以用于测量、检测、控制和处理声音;3、声音的利用还包括声波消声、噪声控制等方面。

控制噪声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第二种是在传播过程中采取措施,例如植树和建造隔音墙,第三种是在人耳处采用耳塞。

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我们通常用高温来形容物体热,用低温来形容物体冷。

但是,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摄氏度是温度的常用单位,用符号“℃”表示。

摄氏温度的规定是:在一个大气压下,将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将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将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读取温度时,“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温度计主要用于测量液体温度。

在使用温度计之前,我们需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估测液体温度,以避免超出温度计的量程。

在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壁和底部。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

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 m(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千米(km )、分米(dm )、 厘米(cm )、毫米(mr ) 微米(卩n ) 纟内米(nm )3-i m = 1000m=100.1m=10m 1dm2 换算关系:1km = -2-3-6-9 m 1nm=10m m1mm=10m=10m 1卩1cm=10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2) 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 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 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4 、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 S 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h5 、换算关系:1mi n=60s 1h=60mi n=3600s6 、测量工具:秒表。

停表7 、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 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8 、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2)仪器本身不准确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9 、减小误差的办法: (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3)改进测量方法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 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

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 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 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 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

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 误差不是错误。

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是能够避免的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

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4)“滚轮”法:用一个已知周长的轮子沿曲线滚动,记下滚过的圈数,用圈数乘以轮子的周长,即为总长度,汽车里程表,就是根据这一道理制成的。

运动的描述1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 、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3 、参照物定义: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

(1) 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2) 研究对象本身不能做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3)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4) 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1、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v = S/1S---路程---米m 千米km t ----时间---秒s 小时hV---速度---米每秒(m/s) 千米每小时km/h3、公式的变形:S= Vt t = S/ V4、单位换算:1m/s=3.6km/h5、物理意义:汽车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汽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15m&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

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7、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8、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运动。

常见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

9、平均速度: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如果只是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它的速度。

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我们说到某一物体的平均速度,............. 一定要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 . .. .. ....... .. ..... .. ..10 、比较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大小经常变化的直线运动。

通过的路程并不在相等的时间内,)特点:2 (相等。

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得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S/1 ;声音在15C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内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回声测距(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也就是乐音的三要素。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声音的高低跟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Q,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响度。

响度跟发声物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跟距离发声体远近的关系:人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人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决定于发声体本身的材料和结构。

音色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重要依据。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I- . I ■■■■■■ ■■■■■■ ■ ■ ■ ■ ■ ■ I ■■ I ■ I > ■ ■ ■ ■ ■ ................................................. I■■■ IM ■■■■!-■- II I...........................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声包括人听见的声音和听不到的声音,如超声、次声等。

叫20000Hz高于20000Hz^20Hz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3、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4、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超声波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5、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 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 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 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 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 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符号dB ,超过90dB 会损害健康; OdB 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5、 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 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八、声音的利用1、 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粉碎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 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超声波雷达(声纳系统)。

2、 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做B 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3、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 叉振动,未接触的同频率的另一音叉振动发声)第三章 物态变化一、温度:1、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I ------------------------------------------------------------------------------------------------------------------------------------------------------------------------------------------------------------------------------------------------------------------------------------------------------------------------------------------------------------------------------ 1 可靠•—I m-mnnrwwvwHVirb I2、 摄氏温度:o C'表示;(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

C ;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2()摄氏温度的规定:00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 温度规定为100C ;然后把0C 和100C 之间分成100。

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00C'读作“零摄氏度” ;“―C ”读作“ 520)摄氏温度的读法:如“ 5 (3下20摄 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 、、—、、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中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 或水银)、刻度; 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 ,并估测液 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或容器底 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 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