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五专题综合测试题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检测(一)
专题一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选择题
1。
我国的国家性质与我国法的本质的关系是()
A.国家性质决定法的本质
B。
国家性质体现法的本质
C。
国家性质影响法的本质
D。
国家性质反作用于法的本质
【解析】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法律必须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的体现。
故选A项.
【答案】 A
2.法是一种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其中最根本的联系是()
A.经济的联系
B.政治的联系
C.文化的联系D。
道德的联系
【解析】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所以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中最根本的是与经济的联系,故答案选A.
【答案】 A
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草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等。
据此回答3~4题
3.会议审议通过了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草案等。
这说明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①制定②审议③认可④批准
A。
①③ B.①②
C。
①④ D.②④
【解析】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①③正确。
【答案】 A
4.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上述法律的修订,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法律制度。
这表明()
A.我国法律都不完善,需要不断修订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C。
全国人大常委会享有最高立法权
D.加强立法工作是实施依法治国的保障
【解析】A说法错误;全国人大享有最高立法权,C错误;加强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保障是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故D错误;法律的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我国的法律体系,故选B.
【答案】 B
5。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C.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D。
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解析】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所以D正确。
【答案】 D
6。
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①就是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实现过程②主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遵守
③不需要国家强制力④应把人民的自觉遵守与国家强制力相结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D。
①②④
【解析】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过程就是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过程,法的实施主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遵守,但也不能没有国家强制力,所以③错误,①②④均正确。
【答案】 D
7.消费者李某在某商场购买了一个空调,但不久就发现该空调存在制冷效果较差的问题。
在多次与商场协商未果的情况下,李某进行了暴力维权,纠集一些人当众砸毁商场的一些设施.随后,李某被法院以“聚众闹事”等罪名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A.人民法院必须依法行政
B。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公民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D。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的
【解析】A、D说法本身不正确,B不符合题意。
李某在维权的过程中侵犯了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答案】 C
8。
以下不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的是()
A。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B。
国家通过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
C.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D.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解析】B项属于经济建设方面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没有直接关系,符合题意要求,当选.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9。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社会主义法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法,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它在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请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作用。
【解析】此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
回答本题应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个角度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作用。
【答案】(1)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法促进和保障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维护和保障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2)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法维护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实行对敌专政、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的有力武器,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法促进和保障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的制度环境。
(4)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法是正确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重要工具,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社会体制改革的进行、社会管理的完善,有助于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10.2013年2月1日,广东省纪委在第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总结了去年工作,部署了今年任务.2012年,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和152个省直部门各自排查廉政风险点共8万多个;38名厅级干部被立案查处,6 652人受到处分;设立省市两级“廉政账户”,立案查处收送“红包”礼金案件317件.
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哪些特点?
【解析】本题以广东省反腐倡廉为例考查社会主义法的特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注意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答案】(1)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排查廉政风险点共8万多个;立案查处38名厅级干部,6 652人受到处分;立案查处收送“红包"礼金案件317
件,是法律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切实维护和实现.
(2)我国社会主义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上述案件表明,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制裁.
(3)我国社会主义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有力的保障。
在我国,社会主义法通过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和违法犯罪分子的惩罚,有效地促进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11、2012年1月至6月瑞星“云安全”系统共截获新增病毒样本340万个,其中木马病毒占据总体病毒比例的83、86%;共计7、4亿人次网民被病毒感染。
恶意网站方面,瑞星截获钓鱼网站314万个,是去年同期的1、3倍。
互联网安全的严峻形势正日益显现,不容忽视。
维护互联网安全,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完善网络安全体系,但更需要从业人员及广大网民的共同努力.
结合材料,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谈谈如何维护互联网安全。
【解析】如何维护互联网安全,从依法治国的角度分析,主要是加强立法、坚持有法可依,同时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另外,作为公民要树立社会主义权利义务观.
【答案】(1)加强立法,形成符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比较科学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
针对网络病毒等安全问题,国家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网络行为做到有法可依.
(2)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国家有关部门要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真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础是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它要求每个公民都必须把权利和义务统一起来,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
作为网络从业人员及广大网民,应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共同维护网络安全。
12。
《人民日报》撰文指出: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再到20世纪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些词语的转换,见证了依法治国的坚实步伐.2011年,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律门类齐全;法律部门内部的法律规范齐备;法律体系内部不同的法律门类之间、不同法律规范之间、不同层次法律规范之间,逻辑严谨、结构合理、程度统一.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认识。
【解析】该题属于认识类的题目。
做好此类题目,注意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分析。
【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规范性文件在内,由宪法和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法律部门的法律规范组成的协调统一整体。
(2)立法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活动。
形成符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比较科学;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
(3)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需要在党的领导下,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结合我国的国情,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不能一蹴而就。
目前,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使我国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做到完全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