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公民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德国的公民教育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商奉献
学号:2013110103
导师:唐克军
2014年11月20日
德国的公民教育
摘要公民教育在德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公民教育也经历了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尤其是战后德国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公民教育,塑造新一代德国公民,以此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发展,一直是教育行政机关以及学校工作实践的重点。本文主要从德国公民教育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德国公民教育的现状分析、德国公民教育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介绍德国的公民教育,希望对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有所启示。
关键字德国公民公民教育民主
一、德国公民教育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一)德国公民教育的概念
公民教育,在德国也被理解为政治教育(Politische Bildung),是一门有关政治科学的公民学科。1945 年以后,德国教育界已达成一种共识:一方面,中小学的公民教育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但另一方面又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独立性课程是指: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公民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所谓综合性课程,主要是指公民教育课程涉及一些其他学科知识,比如历史、宗教、伦理、政治、公民、社会科学、地理等学科。德国公民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公民教育的里程碑——《博特斯巴赫共识》被誉为德国公民教育的“圣经”,共识中达成以下三项重要原则。
第一,禁止灌输,不允许教师用任何手段对学生进行灌输,因为这会妨碍学生形成独立的判断;第二,保持争议;在科学和政治上有争议的一切内容,在教学中也必须保持争议;第三,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维护个体利益的能力,政治教育必须使学生能够分析政治形势以及他自己的相关利益,能够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寻求影响既定形势的手段。
(二)德国公民教育发展历程
1.封建君主专制时期,政治教育始终以培养“驯服的臣民”为最高目的
在德国的封建君主专制时期,统治者把公民教育归结为“国民教育”,其始终把培养“驯服的臣民”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目标。尤其是在威廉二世(1859~1941)掌权之后,为了推行其社会政策和“世界政策”,反复灌输以“君主主义”为核心的,包括权威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在内的思想,最终
把德国带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深渊。
2.魏玛共和国时期,进行“基于国家和民族的政治教育”
魏玛共和国的公民教育是基于国家利益,培养“有用的公民”,以实现巩固政权、缓和国内外局势、积极重建和发展国民经济等一系列维护政治统治的目标。依据1919 年《魏玛宪法》中“所有学校都要追求道德教育、公民意识、德意志民族性和民族和解的目标”的规定,共和国政府和教育部门开展了以“公民意识”、“德意志民族精神”、“民族和解思想”,以及对持不同宗教或政治见解者的“宽容感”为基本思想和主题的政治教育活动。
3.纳粹时期,突出“国家至上”的政治教化
希特勒上台后“通过大量的法令,依靠警察恐怖手段,在德国建立起一套以“领袖原则”为指导,实行“一体化”的法西斯专制独裁统治的政治体系。同时还企图实行社会一体化,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控制。这一时期的政治教育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几乎完全决裂于西方教育传统和政治教育以往的历史。
4.二战后,联邦德国的民主政治教育
二战后,盟国对德国实行了民主化改造,包括“非纳粹化”运动和用西方的民主思想对德国人民政治“再教育”,从而使民主政治观念开始在德国扎下根来,这也是德国民主政治教育真正的新开端。联邦德国建立以后,特别是在它完全获得主权后,德国政府把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精心布置,并成立了联邦政治教育中心,这一机构围绕一定的主题尤其是那些重大的社会主题展开教育,涉及到经济、社会、政治体系、国际政治、历史、生态等众多领域。
二、德国公民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德国公民教育的内容
德国公民教育在教育内容上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环保教育、公民修养、公民性格养成教育等各个方面,涉及政治、经济、社会、道德、文化和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1.政治教育
几十年来,德国一直处于东西方冷战交锋的前沿,民主、自由、平等、法制、和平统一成为德国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政府和社会组织进行的公民教育,重点是政治教育。1952年德国人成立了联邦乡土服务中心,1963年改为联邦政治教育
中心,作为公民教育的促进单位,以召开会议、举办讲座、利用报刊和广播宣传等形式,推动政府的民主政治教育工作。21世纪初,联邦政治教育中心在一份公告中明确了在新世纪的14个主题,即民主政治理论、伦理和宗教等问题,社会作用,生活方式,统一后东西部的相互贯通和接受,欧洲的融合和国际关系,德国历史,社会市场经济,人口问题与移民问题,大众媒体和信息社会的发展及作用,民主文化,政治极端主义,教育和科学,政治教育方法,出版工作及合作交流等。
2.民主教育
“非纳粹化”运动和用西方民主思想对德国人民进行政治“再教育”的民主化改造使民主政治观念开始在德国扎根。“两德统一后,公民教育沿袭西德的路线,马列主义的教师被解雇,学科内容‘西化’,所有中学设置公民学课,常设在7、8年级,正式的民主(表达自由、自由投票和分权)知识是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其中社会科是德国公民教育的主要课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国家的有关知识,培养有判断力、能对生活负起责任的公民。”①
3.宗教教育
宗教在德国一直被视为道德的根本,也是重要的公民教育内容,主要涉及伦理道德方面。德国宪法规定宗教教育为核心课程,教会管理宗教事宜。德国中学宗教伦理道德课的教科书内容十分贴近生活,追问人生目的、世界的意义等。
4.民族精神教育
德意志民族以气质高贵、富有尊严与责任感、思维严谨著称于世。民族意识、兢兢业业、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团结协作和以社会为本成为新世纪德国政治教育的侧重点。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具体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现实存在的纷争、矛盾、问题尽心分析;(2)学习历史知识,认清历史、重视历史;(3)学习基本的社会信息,加强外语学习,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德国教育界力图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弘扬德意志民族精神。
(二)德国公民教育的目标
德国公民教育的目标因历史时期不同而各异,因各州具体的公民教育要求不①唐克军.比较公民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第1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