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范文合集大全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实例。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概念和特点。
2.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实例。
2. 难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整体性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兴趣。
2. 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实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些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考。
2. 教学各要素的概念和特点:分别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并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实例分析:以某个具体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为例,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整体性表现。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其他实例,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反思自己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
教案范例: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掌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概念和特点。
2.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实例。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实例。
难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整体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兴趣。
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实例。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学案例
1.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热爱和尊重,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使学生认识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鼓励他们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4.通过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以“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为例,旨在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内涵。对于高中生而言,这一知识点有助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
在制定教学案例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背景和兴趣,将案例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地理素养。
2.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方式,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调整学习策略。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4.评价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作业小结巩固知识:教师布置了一篇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小论文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撰写。这种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内涵。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4. 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地貌。
2.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3.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地域分异规律、生态环境问题。
4. 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整体性的表现和内涵。
2. 教学难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
3.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探讨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4. 利用多媒体展示,增强教学直观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地理环境的美景,引发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阐述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3. 分析: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内涵。
4. 案例讨论: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
5. 拓展:探讨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内涵的掌握情况。
3.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图片、视频、动画等。
2. 案例材料:有关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的地区案例。
3. 参考书籍:自然地理环境、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书籍。
4. 网络资源:相关科普文章、新闻报道等。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掌握地理环境各要素(如气候、水文、地形、生物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学基本原理和规律,分析地理环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3.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观察、描述和分析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观察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根据评价结果,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上的不同自然景观,如大峡谷、极光、沙漠等,引导学生感受自然地理环境的神奇与多样性。
2.提问:“为什么这些地理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引发学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考。
3.组织小组间的竞赛、汇报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提高学习效率。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3.小组合作促进团队协作
案例中,学生分组讨论具体的地理环境问题,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学生在相互交流、分享观点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体现了“合作共赢”的教育理念。
4.反思与评价提升学习效果
本案例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发现不足,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等方面,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篇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含义。
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景观图和景观分布图,说明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运用地域分异规律的原理来解释说明某一区域的环境特征及其成因。
过程与方法运用不同景观图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区域综合的地理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通过学习使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和整体的观点看问题;通过认识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和规律性使学生树立科学环境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
【教学重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表现,地域分异规律实例的分析。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比较分析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相互讨论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篇二: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一、单项选择题1.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不会通过__________来实现。
( )A.宇宙演化C.生物循环答案 A解析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不会通过宇宙演化而实现。
(2012·潍坊高一质检)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如下图),回答2~3题。
B.水循环D.地壳物质的循环2.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 A.地壳上升C.气候变干B.水源减少D.物质沉积3.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C.稳定性答案2.D 3.A解析本组题以湖泊的消亡过程为材料,考查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2题,由三幅图对比可以看出,该湖泊的消亡原因是物质不断沉积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直至消失。
第3题,湖泊消亡前后湖区自然景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是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联B.差异性D.脆弱性系、相互制约的结果,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精品教案)地理讲课稿范文集锦6篇
(精品教案)地理讲课稿范文集锦6篇为大伙儿整理的地理讲课稿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地理讲课稿篇1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次讲课的内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在必修1、2、3的教学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接了必修1第二、三、四章有关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大气、水、地貌,并在此基础上,说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地理环境作综合分析,从整体来认识地理环境,因此本节内容是对前面知识的时期总结。
并且,本节又是学习必修2,3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惟独了解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才干更好地明白自然环境对人类日子的妨碍,也才干在生产、日子中因地制宜地处理好人地关系。
能够讲:本节教材是高中地理对于人地关系教学的转接点。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内涵及体现。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1、知识目标:明白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基本内涵;能举例讲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学会利用地理过程图讲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办法目标:掌握探索性学习的办法,形成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经过创设情境及组织学生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能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去分析一些自然现象,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念,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培养爱护环境的责任感。
1、教法:依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纳案例法、咨询题引导式教学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假如将课题突兀地交给学生去“探索”,学生会无从着手,但假如将咨询题分解为一具个梯级深入的小咨询题,则探索自会水到渠成。
充分调动学生的旧有知识储备,在激活学生旧有知识的基础经过咨询题引导,学生积极考虑,按照从个不到普通、从现象到规律的归纳法,帮助学生获得新知。
2、学法:“授人以鱼,别如授人以渔。
”我体味到,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并且,必须教给他们好的学习办法,算是让他们“会学习”。
在学法的指导方面,我加强了对学生的看图、读图以及猎取有效的地理信息的训练,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通用3篇)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篇1【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高中地理教案优秀范文合集
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通过分析不同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能够把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本教案适用于高中地理教学,共计15个章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要素。
2.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综合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与组成1.1 自然地理环境的定义1.2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第二章:气候与水文2.1 气候的基本特征与影响因素2.2 水文的基本特征与影响因素2.3 气候与水文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三章:地貌与土壤3.1 地貌的基本特征与影响因素3.2 土壤的基本特征与影响因素3.3 地貌与土壤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四章:生物与人类活动4.1 生物的基本特征与影响因素4.2 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4.3 生物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5.1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5.2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5.3 实例分析:某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研究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组成要素及整体性表现。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概念、组成要素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案例分析,检验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掌握。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对各要素相互关系的理解。
六、教案概述本部分教案将继续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包括大气、生物、水文、土壤和地貌等,并探讨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七、教学目标1. 掌握大气、生物、水文、土壤和地貌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基本特征。
关于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范本
关于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范本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与特征1. 教学目标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概念,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 教学内容a. 自然地理环境的定义b.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组成c. 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特征。
4. 教学步骤a. 引入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b. 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组成c. 探讨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5.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 教学目标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
2. 教学内容a. 地域分异规律的定义b. 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类型c. 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机制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地理信息系统演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理解地域分异规律。
4. 教学步骤a. 引入地域分异规律的概念b. 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类型c. 探讨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机制5.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某一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相互作用1. 教学目标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2. 教学内容a.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定义b.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c. 要素相互作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引导学生理解要素相互作用的特点。
4. 教学步骤a. 引入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概念b. 分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c. 探讨要素相互作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5.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实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与适应1. 教学目标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环境适应意识。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范文总汇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精选范文总汇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与特征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2.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3. 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环境的定义;2. 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3.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教学活动:1. 引入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2. 通过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3. 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概念的理解程度;2. 评估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掌握情况;3. 考察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的理解。
第二章: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1. 理解气候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 掌握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 了解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气候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 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 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 通过举例说明气候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 分析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气候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理解程度;2. 评估学生对气候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掌握情况;3. 考察学生对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理解。
第三章:地形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1. 理解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 掌握地形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 了解地形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 地形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 地形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地形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 通过举例说明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 分析地形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关于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范本
关于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范本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与特征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概念;2.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3. 了解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环境的定义;2.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3. 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 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理解。
第二章: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教学目标:1. 理解气候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2. 掌握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气候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2. 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3. 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活动:1. 引入气候系统的概念,讲解其组成及其作用;2. 分析气候变化的原因,讨论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3. 引导学生思考环保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环保措施。
第三章:水文循环与水资源教学目标:1. 理解水文循环的基本原理;2. 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利用;3. 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
教学内容:1. 水文循环的基本原理;2. 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利用;3. 节水意识的培养。
教学活动:1. 引入水文循环的概念,讲解其基本原理;2. 分析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利用情况,讨论其开发与保护的措施;3. 引导学生思考节水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节水措施。
第四章:地貌形成与演变教学目标:1. 理解地貌形成的基本原理;2. 掌握地貌演变的主要因素;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地貌形成的基本原理;2. 地貌演变的主要因素;3. 地理观察能力的培养。
教学活动:1. 引入地貌形成的概念,讲解其基本原理;2. 分析地貌演变的主要因素,通过实例进行说明;3. 开展实地考察或图片观察,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关于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范本
关于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及组成;(2)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3)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4)学会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案例等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及组成(1)自然地理环境的定义;(2)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气候、水、土壤、植被、地貌等。
2.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1)气候与水、土壤、植被、地貌等要素的关系;(2)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3.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域差异性;(2)生态系统稳定性;(3)资源与环境相互制约。
4.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点;(2)评价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提出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及组成;(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4)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组成、内在联系和整体性表现;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4. 实践活动法:设计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案合集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案合集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与特征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2.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3. 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环境的定义;2.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3.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引入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2. 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3. 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4. 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提问。
第二章: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教学目标:1. 理解气候系统的组成;2. 掌握气候变化的原因;3. 了解气候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气候系统的组成;2. 气候变化的原因;3. 气候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活动:1. 介绍气候系统的组成;2. 讲解气候变化的原因;3. 分析气候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4. 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提问。
第三章:水文循环与水文地理环境教学目标:1. 理解水文循环的概念;2. 掌握水文地理环境的特点;3. 了解水文循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水文循环的概念;2. 水文地理环境的特点;3. 水文循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水文循环的概念;2. 讲解水文地理环境的特点;3. 分析水文循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4. 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提问。
第四章:地貌的形成与变化1. 理解地貌的概念;2. 掌握地貌形成的原因;3. 了解地貌变化的过程。
教学内容:1. 地貌的概念;2. 地貌形成的原因;3. 地貌变化的过程。
教学活动:1. 介绍地貌的概念;2. 讲解地貌形成的原因;3. 分析地貌变化的过程;4. 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提问。
第五章:生物地理环境与生态系统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地理环境的概念;2.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3. 了解生物地理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教学内容:1. 生物地理环境的概念;2. 生态系统的组成;3. 生物地理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合集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案合集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与特点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2.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3.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环境的定义;2. 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相互作用、动态变化。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定义和特点;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自然地理环境实例。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提问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了解;2. 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定义;3.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4.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评价:1. 提问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概念和特点的理解;2. 分析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2.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表现;3.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地貌;2. 自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表现: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和相互作用;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自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实例。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提问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了解;2. 讲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3.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表现;4.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性;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评价:1. 提问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和相互作用的understanding;2. 分析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变化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变化;2.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动态变化的原因;3.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变化:气候变化、地貌变化、生物群落变化等;2. 自然地理环境动态变化的原因:地质作用、生物作用、人类活动等。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合集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案合集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与特征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概念;2.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3. 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环境的定义;2.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3.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地理环境的定义;2. 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如自然性、动态性、地域性等;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练习与作业:1. 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特征;2. 分析一个具体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找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教学目标:1.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2. 理解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3. 认识各构成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 气候要素:气候、光照、温度、降水等;2. 水文要素:河流、湖泊、地下水、冰川等;3. 地貌要素: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等;4. 生物要素:植被、动物、微生物等;5. 土壤要素:土壤类型、土壤肥力、土壤分布等。
教学活动:1. 讲解各构成要素的定义和特点;2. 通过图表和案例,展示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3. 分析各构成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练习与作业:1. 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2. 分析一个具体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找出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2.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3. 认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定义;2.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地域分异规律、生态环境问题等;3.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
1. 讲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2.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3. 讨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范文合集大全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范文合集大全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下面是为大家提供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使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中要充分考虑各地理要素的关系,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分析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统筹考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因。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具有统一性。
4.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难点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在第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现在我们要学习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环境”一词的含义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其周围的境况。
那么这两个“环境”的中心事物有什么不同吗?生:前者的中心事物是地球,后者的中心事物是人类。
师:对!我们了解了地理环境是由许多种要素共同组成的。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的眼光一直是停留在某种单一的地理要素上,但是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板书)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播放录像片断“西双版纳自然风光”)[教师精讲]师:同学们欣赏了西双版纳迷人的热带风光,请思考一下片中的自然景观包含了哪些地理要素?生:包含了大气、水、岩石、生物和土壤五个地理要素。
师:不错。
那么这五个地理要素是偶然地在空间上的汇聚吗?如果不是,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生:这五个地理要素不是简单地汇集在一起,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在它们之间进行着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从而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通过日常经历体验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关性,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
二、能力目标1.通过读图、分析图理解地球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三、情感目标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等观念。
认识陆地环境的复杂多样和规律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够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素材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1)描述一下你在的地区自然环境系统要素有哪些?要素间关系如何?(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2)全球地理环境系统有哪些自然要素?(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3)通过分析环境系统要素你得出什么结论?(答:无论全球还是局部地区地理环境都是由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制约、渗透的整体)【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板书】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92阅读材料“生物循环",思考生物循环的概念、一般过程及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简单讲解】(一般了解即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
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
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高中地理教案范文合集
一、教案简介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2.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2.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
环节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10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补充。
环节三: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10分钟)1.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讲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案例,理解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环节四: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提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成果,教师点评。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
2.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是否能准确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及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分析能力:学生是否能通过案例分析,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二、教案简介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地貌等。
2.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
2.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3. 自然地理环境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
环节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10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补充。
环节三: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10分钟)1. 教师讲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公开课教案】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2.3.4.使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中要充分考虑各地理要素的关系,1.2.通过分析景观图片,回想个人对不同自然要素之间关系,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帮助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念,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统筹考虑。
教学重点1.2.3.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2第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复习提问)1.2.生(回答)1.反映了某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会对整体环境演变产生影响,整体环境演变也会影响某2.师板书: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推进新课投影:热带疏林草原海南岛热带季雨林问题:1.2.3.这些地理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制约的?如何1.2.这些地理要素不是简单地汇集在一起,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在它们之间进行着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从而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师热带雨林景观,全年高温多雨,湿度大,年降水总量达2000毫米左右。
植物茂密,种类丰富,乔木高大分层,有的可以分为4~5层,终年常绿;林内阴暗潮湿,叶尖有滴水现象,所以称为雨林。
由于植物种类多,果实丰富,动物也相当多,代表性动物主要有猩猩、河马等。
地表径流也因降水多而很发达,土壤是淋溶性非常强的砖红壤。
总之,该区的自然地理各要素与环境整体性相协调,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这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之一。
板书: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70的活动,并展示“大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问题:1.2.生(回答)1.2.大气降水使土壤、水圈和生物不断获得水分的补给。
水面的蒸发、土壤表面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师说得很好。
我们能不能绘制一幅水在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转换示意图,让这一过程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球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地理环境中的能量交换、物质运动(如水循环、碳循环、氢循环等)往往跨越圈层界线,它们既是圈层相互联系的纽带,也是圈层相互作用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范文合集大全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案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使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中要充分考虑各地理要素的关系,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分析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统筹考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因。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具有统一性。
4.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难点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在第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现在我们要学习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环境”一词的含义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其周围的境况。
那么这两个“环境”的中心事物有什么不同吗?生:前者的中心事物是地球,后者的中心事物是人类。
师:对!我们了解了地理环境是由许多种要素共同组成的。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的眼光一直是停留在某种单一的地理要素上,但是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板书)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播放录像片断“西双版纳自然风光”)[教师精讲]师:同学们欣赏了西双版纳迷人的热带风光,请思考一下片中的自然景观包含了哪些地理要素?生:包含了大气、水、岩石、生物和土壤五个地理要素。
师:不错。
那么这五个地理要素是偶然地在空间上的汇聚吗?如果不是,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生:这五个地理要素不是简单地汇集在一起,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在它们之间进行着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从而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整体。
师:很好。
请举例说明在西双版纳这几个地理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制约、如何保持景观的一致性的。
(生回答,师总结)西双版纳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很丰富,因此植物种类繁多,相应的动物种类也很多。
地表径流也因降水多而很发达,土壤是淋溶性非常强的砖红壤。
总之,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要素并不是在空间上的简单地汇集,而是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表现出高度的统一性。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教材P93的活动。
请思考: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2.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3.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生1:图中的地理环境要素有大气、水、岩石、生物和土壤。
师:对。
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水在这几个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生2:大气降水使土壤、水圈和生物不断获得水分的补给。
水面的蒸发、土壤表面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水又以水汽的形式再进入大气。
师:说得很好。
我们能不能绘制一幅水在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转换示意图,让这一过程更加直观清晰呢?(生绘制,师总结)师:我们知道,维持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光能,那么太阳能在地理环境各要素间又是怎样传递的呢?生3: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固定下来,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动植物死亡后,遗体被微生物分解,能量又被最终放散到环境中去。
师:很对,让我们也来绘制一幅太阳能在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传递示意图。
(生绘制,师总结)师:太阳能在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转换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生物循环的过程。
请大家阅读P92的“生物循环”,仔细观察图5.1并找出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生阅读回答)生物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
师:那么,生物对地理环境的重要作用最根本的是什么作用?为什么?(生回答,师总结)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因为只有光合作用才能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并且放出氧气。
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植物和动物的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环境中,这就是生物循环。
它使环境中的物质和化学元素发生迁移,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转化,因此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师:请同学们绘出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和能量能动示意图。
师:地球自形成以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请同学们阅读案例1,思考:生物循环是怎样改造着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活动探究)生:地球早期的大气成分不是今天的以氮和氧为主,而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
现今的氧气主要是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氮也有一部分来自生物的作用。
师:对。
那么生物又是如何改造着水圈的呢?生:陆地上的水的化学成分也受到生物循环的影响和制约。
加上生物有新陈代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发生着生物和地理环境的物质交换,从水中吸取某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同时又向水中排放某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从而改变了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师:不错。
不仅如此,事实上绿色植物也参与了水循环,这一环节也改变着陆地的水分状况。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岩石圈又是怎样受到生物的改造作用的呢?生:有些沉积岩中有化石,说明它们的形成过程是有生物参与的。
煤和石油更是由生物的残体堆积变化而成的。
师:对。
陆地上本来没有土壤,但自从生物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土壤形成又反过来加速了生物的生长,进而使地理环境受到更大的生物改造。
因此,地球上生物的出现,使地表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最终形成了适合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由于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每个地理要素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但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绝不是在空间上的简单汇集,它是一个和谐的系统,这个系统由于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还会产生一些各要素自身并不具备的新功能。
(板书)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活动探究)师:请大家看图5.2中的那棵树,想一想,这棵树的长大需要哪些条件?生:需要阳光、水、空气、养分。
师:不错。
我们都知道植物的生长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物质的,植物能独立地完成光合作用吗?试想,我们如果想把这棵树移植到我国西部沙漠中,在自然状态下它能很好地存活吗?生:当然不能。
师:为什么呢?生:缺水。
师:那为什么也有些植物在沙漠中能很好地存活呢?生:那些植物很耐旱。
师:对,是那些植物长久以来适应了干旱的环境。
那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生:说明了在不同的区域内,生物与环境间物质能量交换作用的方式和强度有所不同。
师:不错。
很显然,植物只是具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但还必须有外部条件来提供相应的物质基础才行。
如大气为植物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水圈、岩石圈为植物提供水分和无机盐,这样植物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生产出有机物。
因此,绿色植物的这种生产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功能,而非某个单一的地理要素所能具有的功能。
师:请同学们看P94的“活动”,思考:藏羚羊的数目为什么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相对的稳定?(生回答,师总结)藏羚羊在长期的生存中适应了可可西里严酷的自然环境。
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情况下,可可西里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变化,迫使藏羚羊不断通过增减数目来适应环境,从而使藏羚羊的数目保持了相对稳定。
师:滇金丝猴是我国非常珍稀的保护动物,但据报道,近年来数量呈下降趋势,请同学们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生:由于滇金丝猴的栖息地植被破坏严重,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们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师:很好。
显然在没有外界因素的干扰下,一定范围内各物种的数量基本可以保持恒定,这说明自然环境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生:自然环境的平衡功能。
师:对。
很明显,这种平衡功能也不是环境各要素所能单独具备的,而是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师:我们知道,现今地球有变暖的趋势,原因是什么?生: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师:对。
温室效应也只是人类工业革命以后的事情,在这之前并不像我们今天这样担心地球变暖,虽然大气本身并不具有减缓二氧化碳的能力,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没有增多,是什么在起着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呢?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一部分二氧化碳,海洋中在生物的作用下,也可以固定一部分二氧化碳。
小结:对。
但自从工业革命后,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量急剧增加,超过了自然界的平衡能力,因此,这种平衡有被打破的危险。
因此,我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应充分考虑自然生态平衡,做到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协调。
课后习题完成地理填充图册。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案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与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2.了解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3.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自然带的形成。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陆地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
教学过程【导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复习提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答: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整体功能是什么?答: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是什么?答: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出示景观图片“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内蒙古草原”)(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也可将不同学生在旅游中所看到的不同的自然风光、自然景观作对比)师:这两幅风光迥异的图片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生: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师:对。
我们刚刚学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自然地理环境还具有另一个特点——差异性。
【讲授】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师:从整体上看,全球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上面两幅图的差异又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地球表面各地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
事实上,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只有相似的区域,但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出示图片“五带的划分”)师: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在空间上的分异?生:温度。
师:这种分异的尺度范围是什么?生:全球性的尺度。
师:对。
我们在旅行中所感受到的其他地区和我们家乡的差异所体现的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的规模比全球性的地域分异规模小。
(提问)陆地上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生:由于各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所产生的热量和水分的组合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师:请说一说,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动物、植物都有着怎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