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

合集下载

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共22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共22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有“用之则行,舍之则 藏”的立身处世态度。
合作探究
• 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 自己的话作答。
•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 ‘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 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 正道上。
合作探究
• 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
• 公孙衍、张仪虽然身居高位,权倾天下,遵从的是“妾妇之道”, 以顺从君主为原则,丧失了其独立人格,仁义道德尽失,所以孟 子认为他们不配称为大丈夫。
合作探究
• 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结合文中的句子进行分析。
•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贯彻儒家倡导 的仁、礼、 义。
不应该只知道顺从君命。可见孟子反对臣子对君王的顺从。 • D.“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概括了孟子所认为的大
丈夫所为,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异曲同工。
巩固练习
•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 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 据”展开批驳。
•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 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 • 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名的说客。 • 张仪:魏国人,与苏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致力于游以路横
去服从秦国,与苏泰合纵相对。 • 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原文翻译
•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算是真正的大丈夫 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居住时, 天下就平安无事。”
生平经历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

疏通文意
常常 犯错 这样
困惑
同“横”,梗 塞,不顺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
有所作为 表现 显露、流露
了解、明白
思虑
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不言而喻、家喻户晓
译文: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惑,
思虑堵塞,然后有所作为;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
才能被人们了解。
疏通文意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实现
遵从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译文:(大丈夫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 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正确的大路“义” 上。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疏通文意
使……迷惑
使……动摇、改变
被任用 田地
疏通文意
捣土用的
选拔、任用 杵(chǔ)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从 结构助词,的
狱官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集市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 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被救出 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从 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课堂练习
1.解释下面红色的词语。 A.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 真正,确实) B.父命之 命:( 教导,训诲 ) C.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D.与民由之 由:( 遵从 ) E.必敬必戒 戒:( 谨慎 )
2.翻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富贵不能淫》原文及翻译

《富贵不能淫》原文及翻译

《富贵不能淫》原文及翻译富贵不能淫【先秦】孟子《富贵不能淫》是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言论。

景春曰:“公孙衍(yǎ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yí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注释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

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

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

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惧:害怕。

安居:安静。

熄:同“息”,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是:这,这个。

焉:怎么,哪里。

子:你。

未学:没有学。

之:“丈夫之冠也”及下文“女子之嫁也”中的“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丈夫之冠: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

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

古人二十岁既为加冠。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ppt课件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ppt课件
《孟子》三章
富贵不能淫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英雄豪杰,他们面 对各种情况都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比如关羽,面对曹操的 优厚待遇,依旧心系刘备,不肯背叛;文天祥在元朝的威逼利 诱下,坚决不降,保持民族气节。大家还能想到哪些这样的人 物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富贵不能淫》中,孟子就对大丈夫 有着深刻的阐述。
5.孟子提出的可以称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位 置能否颠倒?为什么?
不能。“居天下之广居”三句是作为大丈夫应该坚持的 根本原则,是核心和基础,所以必须放在最前面;接下来 的“得志”“不得志”是分两种情况讨论,是对根本原则 的一种补充;“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 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是进一步补充,因此置于最 后。
拓展延伸
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 现实意义。
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 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 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 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景春(问): 大丈夫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批驳
这 怎么,哪里
孟子曰:“是 焉 得 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译文: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 男子呢?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冠,行冠礼。
到、往 告诫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
父亲给予训导。 命,教导、训诲。
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
3.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是如何反驳的?
首先,用反问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否定景春 的观点;
接着,直接批驳,用“妾妇之道”作比,指出公孙 衍、张仪不能称为大丈夫,他们的所行不过是迎合主 上的“妾妇之道”;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第22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第22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梳理

富贵不能淫【文题】题目的意思是富贵不能使其迷惑。

这是大夫所应具备的品质。

以此为题,意蕴丰富,富有气势。

【课文理解】【文章主旨】本文义正言辞的驳斥了景春的谬论后,紧接着便对真正的大丈夫的标准作了明确的说明和界定。

真正的大丈夫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二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

只有这样,才算得上大丈夫。

【写作特点】1.本文巧设譬喻,用家庭学理入手,逐渐引入本题。

文章如曲径探幽,引人入胜。

文势则波澜起伏。

考究用词,讲究句式,笔法灵活,说理充分。

文章极具雄辩的气势。

2.对比鲜明,逻辑严谨,层层深入。

表面看来,文章自然写意,实则逻辑清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3.语言简练,善用排比。

文章多处运用排比,不仅增强了文章语言的气势,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三句依次对应着儒家思想中的“仁”“礼”“义”,阐释了作为大丈夫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练习题目】1、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字,时期家、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

2、《孟子》是记录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编著。

与、、合称“四书”。

《富贵不能淫》选自。

3、给加点字注音轲.()邹.人()淫.()公孙衍.()丈夫之冠.()衣冠.()4、在相对应的空隙处解释加点词,翻译划线句。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5.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6.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富贵不能淫》译文翻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富贵不能淫》译文翻译

《富贵不能淫》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
孟子说:“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景春说:“他们有什么气节和大志呢?”
孟子说:“这有什么呢?他们凭着自己的意志,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就是平民中的男子汉像他们那样有志气、有作为的人也没有。


景春说:“这有什么气节和大志呢?”
孟子说:“这有什么呢?他们凭着自己的意志,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就是平民中的男子汉像他们那样有志气、有作为的人也没有。


公孙衍、张仪在诸侯中出入自由,其作为想使天下太平,而个人却从中谋取利益,他们的气节在哪里?孟子认为他们只是凭借自己的意志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并不是真正的气节。

真正的气节应该是为了天下太平而有所作为,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

因此,孟子认为像公孙衍、张仪这样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的气节和有作为的体现。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孟子对于气节和道德的重视。

他认为真正的气节应该是为了公共利益而有所作为,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

同时,他也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认为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基础。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做到有所作为,为社会做出贡献。

《富贵不能淫》原文、译文及赏析

《富贵不能淫》原文、译文及赏析

《富贵不能淫》原文、译文及赏析《富贵不能淫》原文、译文及赏析原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有节气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赏析《富贵不能淫》的内容是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

我们首先来看文章批驳的“靶子”,即景春的观点。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是大丈夫,为此,他用反问句向孟子询问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言外之意就是说,公孙衍和张仪是真正的对丈夫。

景春提出这个观点的依据是,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他们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他们威风八面,权倾天下,能够左右时局。

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首先,孟子针锋相对地用了一个反问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对景春的观点给予直接的否定。

先秦孟子《富贵不能淫》原文、译文及注释

先秦孟子《富贵不能淫》原文、译文及注释

先秦孟子《富贵不能淫》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富贵不能淫先秦-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景春曰:“景春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曰:“孟子说:“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子未学礼乎?你没有学过礼吗?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的意愿!”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把顺从作为准则,这是妇女之道。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得志,与民由之;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独行其道。

不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注释:〔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

〔公孙衍(yǎn)〕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

〔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富贵不能淫》原文、译文及赏析

《富贵不能淫》原文、译文及赏析

《富贵不能淫》原文、译文及赏析《富贵不能淫》原文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译文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做过分的事情,贫贱不能使其改移节操,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意志。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导读孟子在与纵横家的信徒景春谈论“何为大丈夫”的问题中,提到了这著名的三句话。

在孟子看来,真正的“大丈夫”不应以权势高低论,而是能在内心中稳住“道义之锚”,面对富贵、贫贱、威武等不同人生境遇时,都能坚持“仁,义,礼”的原则,以道进退。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直到今天,当我们读这段书的时候,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

《富贵不能淫》赏析《富贵不能淫》的内容是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

我们首先来看文章批驳的“靶子”,即景春的观点。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是大丈夫,为此,他用反问句向孟子询问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言外之意就是说,公孙衍和张仪是真正的对丈夫。

景春提出这个观点的依据是,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他们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他们威风八面,权倾天下,能够左右时局。

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此之谓大丈夫。”
使动用法。 使……惑乱, 迷惑。
使动用法, 使……屈 服。
译文:“(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
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 ,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 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人才 称得上大丈夫。”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者,……也”,表判断。)
2. 省略句 戒之曰。 (省去主语“母亲”。)
整体感知
1、孟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大丈夫?
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 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 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 富贵不能淫。 古义:惑乱,迷惑。 今义:过多;放纵;淫乱。
字词积累
古今异义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古义:男子。 今义:女子的配偶。
有节奏朗读课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 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 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 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 夫。”
深入探究
1、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 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独立的价格,没有仁 义道德的原则,他们所行不过是“以顺为正”的 “妾妇之道“,所以不配称为大丈夫。
深入探究

富贵不能淫翻译、解析

富贵不能淫翻译、解析

富贵不能淫先秦:孟子及其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有节气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注释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

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

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

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惧:害怕。

安居:安静。

熄:同“息”,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是:这,这个。

焉:怎么,哪里。

子:你。

未学:没有学。

之:“丈夫之冠也”及下文“女子之嫁也”中的“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丈夫之冠: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

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

古人二十岁既为加冠。

父命之:父亲给予训导;父亲开导他。

命:教导、训诲。

母命之:母亲给予训导。

嫁:出嫁。

往:去,到。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
2.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为后文孟子的反驳树立了批驳的靶子,引出下文。
精读细研
3.第2段可分几层,其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为“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至 “妾妇之道也”,内容为反驳景春的观点,公孙衍、 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是“妾妇之道”,称不上 “大丈夫”。(驳论)
第二层为“居天下之广居”至“此之谓大丈夫”, 内容为正面提出何谓“大丈夫”。(立论)
精读细研
6.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 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 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精读细研
7.孟子是如何反驳景春的观点的?
富贵不能淫
新课导入
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 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 为“大丈夫”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亚圣” 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字音识记
公孙衍( yǎn ) 丈夫之冠(ɡuàn) 富贵不能淫( yín )
文本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
合作探究
3.为了论证观点,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将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 诸侯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无原则的做法和“以顺 为正”的“妾妇之道”进行类比,证明公孙衍、张仪之 流不过是小人,根本谈不上是“大丈夫”。
合作探究
3.为了论证观点,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作者将公孙衍、张仪之流不讲仁义道德无原 则的做法与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的行为操守进行对比,有力地驳斥了对方错误的 观点,证明了自己观点的正确。

《富贵不能淫》的意思

《富贵不能淫》的意思

《富贵不能淫》的意思《富贵不能淫》是战国时期孟子及其弟子所著的一篇散文。

“富贵不能淫”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富贵也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

在这篇文章中,孟子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观点,认为人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因富贵而放弃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这个观点强调了人的内在品质和价值观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要被外在的物质利益所迷惑,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和原则。

同时,这个观点也表明了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和态度。

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不仅要有才华和能力,更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

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困难时保持清醒和坚定,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尊严。

总之,《富贵不能淫》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人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因富贵而放弃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同时,我们也应该具备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才能在面对各种挑战时保持清醒和坚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富贵不能淫》原文如下: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如下: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同步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同步课件)
2.把握文章观点和论述思路,反复诵读,力求熟读成诵。
3. 理解“大丈夫”的标准。








课 堂
探 究
课 文
简 介




目 录
作 第者 一简 部介 分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字 子舆,邹 (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 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 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 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尊称孟子为“亚圣”。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 猛烈的战国中期,他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 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
精读品味
议论文结尾段作用分析法。议论文结尾段 的作用主要有:①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或得出 中心论点(深化中心论点);②重申(强 调)……中心论点;③发出……的号令或希望 人们……;④补充论证了……,使论证更全面 更周密;⑤提出问题,发人寻思,启示人去关 注或思考某个问题。
【难点探究】请研对照读分探析孟究子所说的“妾妇
初读感知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居:居住。 广居:宽大的住所。儒家用以喻仁。 正位:中正之位。 大道:正道。指最高的治世原由则:遵,循包。括伦理纲常等。 得志:实现其志愿。
初读感知
译文 :
居住在天下最宽大的住所里,站立在天 下最正大的位置,行走在天下最光明的正 道上;能实现志愿,就与民众一起去实现; 不能实现志愿,就独自行其道。
精读品味
4.本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举例论证和对照论证。通过事例阐述大丈 夫的所作所为,通过“得志”与“不得志”的对照, 分析他们对待理想、志向、人生的态度,赞美了大 丈夫高洁的品质。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
----朱自清《经典常谈》
梳理文意
与孟子同时代的 人,纵横家。
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 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
真正、确实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 大丈夫哉?
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 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指有大志、有作为、 有气节的男子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是:富贵不能淫 , 贫贱不能移 , 威武不能屈。
资料补充
资料一:纵横家及其代表人物
在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是指一个特殊的谋 士群体,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 治家。张仪、公孙衍、苏秦、乐毅、范睢、邹忌、毛 遂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资料二:对纵横家的评价
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划策,办外交;谁用 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 你的时候帮你,不帮你的时候也许害你。翻覆,在他们看来 是没有什么的。本来呢,当时七雄分立,没有共主,没有盟 主,谁胜谁得势。国际间没有是非,爱帮谁就帮谁,反正都 一样。......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只要会说,这也 正是职业的态度。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 主上的心理,拐弯抹角投其所好。
思相近的句子
是:“ 得志, 与民由之; 不得,志 独行其道。”
4、《富贵不能淫》中,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的根据
是:“ 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 。”
5、孟子认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所以大
丈夫应该:“ 得志, 与民由之; 不得志, 独行其道。”
6、课文中运用排比句式,阐明了大丈夫应具有的精神品质的句子
富贵不能淫
学习目标
1.熟读文本,识记重点字词,背诵精彩片段; 2.理清文章观点和思路; 3.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

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

讨论: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算得上是“大丈夫”? 举例说明。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样 做了以后,再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 身处世态度,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文天祥拒绝元朝高官厚禄的收买,英勇就义。 贫贱不能移——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威武不能屈——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得志( 动词,实现 )
往送之门,戒之曰( 动词,告诫 ) 戒
必敬必戒( 形容词,谨慎 )
词类活用 丈夫之冠也 名词用作动词,行加冠之礼。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使动用法,使……惑乱,使……改变,使……屈服。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妾妇之道也
“也”表判断。
此之谓大丈夫 “谓”表判断。
第二层:“居天下之广居”至“此之谓大丈夫”, 正面提出何谓大丈夫。
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有 何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 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
“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 义、礼的坚守,同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一样。
怎么,哪里。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
到 告诫。 教导、训诲。到
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
指丈夫。
同“汝”,你。
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准则,标准。
译:孟子说:“这怎么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 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子 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 ‘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 你的丈夫!’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遵循的规则。”

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

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

理清结构
请在梳理全文内容的基础上,补出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以顺为正、妾妇之道 仁、义、礼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精读研析
【一】
析读课文
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是怎样的? 答案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 权者。
2.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 第1段为后文孟子的反驳树立了批驳的靶子,引出下文。
谨慎
这里指丈夫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女儿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谨慎,
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准则,标准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以顺从为准则的,是妇女之道。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
(1)戒 必敬必戒:_谨__慎__ 居天下之广居:_住__进__
(2)居 居天下之广居:_住__宅__
3.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淫: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惑__乱__,__迷__惑___ (2)贫贱不能移: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改__变__,__动__摇___ (3)威武不能屈: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屈__服___
初读思考
从题目中,你读到哪些信息? 答案 “富贵不能淫”是编者加的,意思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是大丈夫需要 具备的道德操守之一。
疏通文意
指有大志、有作为、 真正,确实 有气节的男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反驳景春的观点,认为二人所为只是迎合主上的“妾妇
之道”,称不上大丈夫
不屑、轻蔑、鄙视
第二层:“居天下之广居”……“此之谓大丈夫”
内容—正面提出何谓大丈夫
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合作探究 内容拓展
1、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 理解。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 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 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 “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可列举 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
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通过事例阐述大丈夫的所作所为,通过“得志”与“不得志” 的对比,分析他们对待理想、志向、人生的态度,赞美了大丈夫高洁的品质。
合作探究 拓展延伸
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 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 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 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不是大丈夫。

富 贵 不 能 淫
何 孟子 谓 大 丈 夫
正面立论:三标准
1、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仁、礼、义)
——基础
2、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穷达有道)
——补充
3、不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
——进一步
所迷乱、动摇、屈服
补充
语 长于修辞,排比,气势非凡
三2、个孟成子为心大中丈什夫么的样条的件人是才否是能大颠丈倒夫顺呢序??为什么?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 (贯彻儒家倡导的仁、礼、 义—大丈夫的根本原则)
核心、基础
•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 (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立身处世 态度—对根本原则的进一步补充)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在社会生活极端情况下,应有的为人原则)
言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采用排比句式,气势磅礴、义正词严
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
巩固新知
1.品析“居天下之广居……行天下之大道”,说说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从“居”“立”“行”三个角度阐释真正的大丈夫是有仁、有义、有礼的。
2.孟子是怎样从正面展开论述的?
孟子用排比句从正面论述,“广居”“正位”“大道”分别比喻“仁”“礼” “义”,这是比喻论证,同时与上面构成对比论证;用“得志”和“不得志”分别表 明“大丈夫”立身处世的态度,这又是一种对比论证。 4.本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 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景春
提出观点: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 反问句、“诚”:肯定、羡慕、崇拜
否定其观点:“焉得”----否定、不屑、鄙视

直接反驳:“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仪之行”, 指出其本质---他们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
这 能够
你 没学过
主谓之间,无实义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 未学礼乎?丈夫之冠
代“他”
去到
告诫 代“她”
也,父 命 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 之曰:
调节音节,无实义
恭敬 谨慎
‘往之 女家,必 敬必戒,无违夫子!’
•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 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 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举生活实例的目的是什么? 孟子举男子加冠、女子出嫁这样的生活现象,言下之意是:你景春怎
么连此类常识都没有呢?从论证方法看,这句既是举例论证,又是类比论 证。以“女子”守礼教来类比“张仪、公孙衍”之流的不问是非,曲意顺 从的“小人”行径。
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 秦王的意思;
你讲我讲,感受英雄
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 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 例说明。
•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课文小结
《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一书,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 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 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 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 生畏的当权者。
自学新知
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主 要内容分别是什么?分别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分层次分别用单竖线。 第一层:“是焉得大丈夫乎”……“妾妇之道也”
《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共七篇, 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合 著的,记录了孟子治国思想、政治观点 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与《论 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
难道 真正的
•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
安静
同“息”,平息。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 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 候,父亲给予训 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 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以……为……” :古代汉语的固定结构,翻译为“把……当作……”
“……者……也” :判断句固定结构,翻译为“是……的人”
课文导入
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 “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们 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 的阐释。
第六单元· 第二十一课
富贵不能淫
学习目标
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2、识记重点字词并翻译文章 3、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本文意思, 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他是继 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 圣”。
3、孟子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什么?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贫贱不能移 —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武不能屈 —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4、结合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谈谈对大丈夫的理解。
• (1)心怀仁德,践行礼义。 • (2)通达时,施仁政,困窘时,独善其身 • (3)不因外界因素(富贵、贫贱、强权)改变 自己的追求。
• 能实现志愿,就与民众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愿, 就独自坚守自己的原则。
• 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思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气节改 变,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样才叫做大丈 夫!”
自学新知
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是如何 看出来的?这两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敬仰、崇拜、羡慕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反问) 肯定、赞叹、试图让听者认可的语气读
顺从 准则,标准
居住
的 住所 站,站立
•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 立
正确的

实现
遵循 代“大道”
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 之;
固守,坚持 原则
使…惑乱、迷惑
使…改变
不得志,独行 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使…屈服 主谓之间,无实义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人之道。(公孙衍、张仪在 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至于大丈夫)则应 该居住在天下最宽大的住所里,站立在天下得最正 大的位置,行走在天下最光明的正道上;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 的年代。面对这样的一个社会,孟子提出了“民贵 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重视人民的作用;强烈反 对不义战争,宣扬“仁政”“王道”,并将这一希 望寄托在统治阶级发“仁心”上。
作品简介
《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其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 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 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