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3课《正确认识自己》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政治初中认识自己教案

政治初中认识自己教案

政治初中认识自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

2. 培养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反思的能力,学会用全面客观的眼光看待自己。

3. 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我认识的重要性2. 接纳和欣赏自己3. 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4. 学会与人交流分享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或故事,引发学生对自我认识的兴趣,引入新课《认识自己》。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用全面客观的眼光看待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4. 案例分析: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认识自己,从而提高自我认识能力。

5. 小组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交流分享,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6. 总结提升: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用全面客观的眼光看待自己,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

2.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用全面客观的眼光看待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3.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认识自己,从而提高自我认识能力。

4. 小组活动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交流分享,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提出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道德与法治》2. 案例材料3. 课堂讨论问题4. 小组活动指导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用全面客观的眼光看待自己,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3课第2站认识自己学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3课第2站认识自己学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思品(上)学案第3课正确认识自己第二站认识自己第一课时班级某某教师寄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

人贵有自知之明。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1.明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2.掌握认识自己的方法,正确审视自己,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不盲目自卑或骄傲。

学法指导:(方法得当,事半功倍)通过看书和交流活动,知道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和方法;引用典型事例,明确认识自己的途径。

典例精析:认识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这告诉我们要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就要()A通过集体认识自己B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C经常自我反省认识自己D他能够过他人了解自己解析:本题开衩的事认识自己的途径。

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多种多样,ABCD四项都是认识自我的途径。

但要注意分析题干的要求。

“以人为镜”告诉我们的就是要通过他人的评价来了解自己,所以这道题应选D项。

答案:D课前热身:(试一试,你一定很棒的!)知识网络:1.一个人能否(),对学习和生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认识自己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更好地()。

3.“当局者迷,()”,他人就是一面镜子,通过()的眼睛,我们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己。

4.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和(),在于他人惊醒比较时,既不应(),也不应(),我们应该()、(),共同进步。

5、(),是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

6、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有()、()、()、()。

课堂探究一.自主学习.(我自信,我参与)1.认识自己,对我们到底有多重要?2.李彤在校100米竞赛中获得第一名认识到自己的短跑优势;肖何在竞选班长落选时认识到自己处理问题的经验不足。

这反映了认识自己的那一种途径?谈谈对你自己影响较大的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在体验成功或失败时,你是如何认识自己的?成功时有没有特自信?失败时有没有特自卑?(前面三个问题不需要写出答案)我们应如何正确面对这些成功和失败?3.“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反映了认识自己的那一条途径?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4.课本中《孔雀和朱娜》的故事告诉我们应如何认识自己?谈谈你的认识。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1课时《认识自己》教学设计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1课时《认识自己》教学设计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1课时《认识自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的内容,主题是“认识自己”。

这一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特点和优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正处于关键时期。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特点,但往往会出现对自己的认识不足或过于自我中心的情况。

因此,本课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非常关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

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学会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

3.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案例和活动,认识到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学会正确认识自己。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优点和特点进行深入思考,并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特点和优点,培养交流和分享的能力。

3.自我反思法:通过自我反思,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点,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2.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案例和活动内容。

3.活动材料:准备一些活动材料,如纸张、彩笔等,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活动,让学生放松氛围,引出本课的主题“认识自己”。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认识自己的,并引导他们思考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特点和优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分享,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3.2《认识你自己》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3.2《认识你自己》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3.2《认识你自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你自己》这一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并懂得如何改进自己。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自我认知的意义、正确评价自己的方法以及如何克服自卑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往往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面临着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如何与同学相处等问题。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自我认识的重要性,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培养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懂得如何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

3.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情绪,树立自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自我认知的方法,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2.难点: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情绪,树立自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共同成长。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自我认知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和讨论话题。

2.设计教学课件和板书。

3.准备时间:20分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趣味测试或心理小故事导入,引发学生对自我认知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克服自卑情绪。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并懂得如何改进自己。

4.巩固(5分钟)总结讨论成果,让学生复述自我认知的方法和技巧。

检查学生对正确评价自己的掌握程度。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政治上册3.2《认识你自己》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政治上册3.2《认识你自己》教学设计

《认识你自己》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正确认识自己》第一站角色与责任。

本课内容主要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现象以及认知能力而设计的。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客观地认识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完整的自我形象。

能力目标:掌握认识自己的方法,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知道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方法途径。

【学情分析】七年级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提升品德修养,以帮助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负责任的公民。

而正确认识自己的不同角色和责任,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交往”。

【重点难点】掌握认识自己的技能,正确审视自己,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不盲目自卑或骄傲。

这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学习过程】一、你了解自己吗?引导学生阅读第30-31页刘晓的例子,并分组讨论后面的两个问题。

提问:你了解你自己吗?我想请一名学生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并归纳出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优缺点等。

这些归纳到底全不全面呢?我们要如何全面、深刻地认识自己呢?教师找几名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

这样可以了解一些学生对自我的错误或不当的评价,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育。

在这一环节中,先不要对学生做出的评价提出任何指导意见,留下悬念,让同学对学习接下来的课程更有兴趣。

提问:认识自己,对我们到底有多重要呢?教师给学生讲述小孩抓糖的故事:一个小孩跟他爸爸去邻居家玩,邻居很喜欢这个小家伙,就拿出糖罐说:“来,抓一把。

”小孩两眼看着糖罐,手却一动不动,邻居催促了几次,小孩就是不伸手。

最后,邻居只好自己动手,抓了一大把糖果塞到小孩的衣袋里。

在回家的路上,小孩的爸爸问他:“平时你最爱吃糖果了,今天为什么自己不伸手?”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怎样回答?是因为害羞吗?不是。

故事中的小孩是这样告诉他爸爸的:“我的手小,抓一把抓得太少。

他的手大得多,还是让他抓好一些。

”提问:这个小孩的聪明之处在哪里?(知道自己的短处并巧妙地避开,从而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好处。

2019最新北师大版七上第3课《正确认识自己》(第2站)教案

2019最新北师大版七上第3课《正确认识自己》(第2站)教案
自学备注
自学探究
学法指津
1.想一想自己了解自己的途径
2.认真阅读37页-39页材料
3.结合课本概括认识自己的途径
学习过程
1.读37页材料和38页内容,想一想
(1)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自己的
(2)认识自己对我们很重要,一个人能否正确认识自己,对学习和
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学会-----------------,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2、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告诉我们( )
A、只有认识别人的人才是智慧的
B、一个人关键是要有外在美
C、一个人关键是要聪明、智商高
D、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才是聪明的
3、有一位教育家指出:“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你认为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说( )
A、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抬起头走路有利于身体健康
2019最新北师大版七上第3课《正确认识自己》(第2站)教案
年级七学科政治课题认识自己第二课时 授课人__冯新芳__
上课时间_2011_年__10_月___日_7_年级__班姓名_____
学习目标
1.教学生用恰当的方法对自己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价
2.认清自己的优点和局限
3.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会热爱生命、做到自尊自信。
2.自学38页内容
(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告诉我们
---------------------------------------------------------------------------------
(2)多与父母、老师同学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对自己的态度和
看法,我们就可以---------------------------------------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3课 认识自己》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3课 认识自己》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3课认识自己》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3课《认识自己》是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后首次系统地学习自我认识和自我价值的课程。

这一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个体差异,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同时强调集体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

内容涉及对自身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特点的认识,以及如何悦纳自己和他人,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和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初期,开始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变化有更深入的感知,同时也处于个性形成和自我认知的关键时期。

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另一方面又充满了自我探索的冲动。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共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认识到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差异,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探索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培养悦纳自我和尊重他人的态度,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以及如何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认识自己,并培养尊重他人的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想的交流。

3.体验式学习: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会。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

2.学生准备:提前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准备就自己的特点和经历进行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开场白引入课程主题,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自己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吗?”然后让学生轮流分享自己的特点和优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

北师大版七上第3课《正确认识自己》(第2站)

北师大版七上第3课《正确认识自己》(第2站)
知道自己的短处并巧妙地避开,从而为自己争取更大的 好处。
七年级思想品德 上册北师大版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第三课 第二站
认识自己
执教者:吉安县城北中学 王才群
认识自我
• 1997年也就是他7岁时因高压电击伤而双臂高位截肢, 从此开始用脚写字、练习书法。爱踢足球,喜欢游泳, 作文颇有造诣,书法作品在全国书法竞赛中获奖并入选 全国书法艺术人才库。 2005年参加云南省第八届 残疾人运动会,田径赛场失意,转项游泳。2007年参加 了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冠军梦未遂,重拾课本, 逐梦高考。从高一至毕业,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位居年级 前列。多次参加各种科目的竞赛,英语获2007年昆明市 第三届“英语周报杯”阅读竞赛一等奖, 2010年4月获 得第五届“恒源祥”杯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二等奖。 • 2010年6月参加全国高考,以总分594分的成绩成为宜 良县文科第一名,居云南省前60名。据说,这是恢复高 考以来,昆明市残疾程度最重,高考成绩最佳的考生。
• 我的感悟: • 认识自己的方法之三:

• 在多重比较中认识自己
• 剑桥大学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在欢送又一批学生 即将毕业时,他忽然患了眼疾,自称失明了。非 常敬仰他的学生们纷纷前来看望他,他问每一个 来看望他的学生:“你是谁?告诉我你究竟是谁, 从什么地方来?学什么专业?小时候幻想干什么? 毕业后准备到什么地方去?将来准备做什么……” • 同学们觉着老教授在眼睛失明之后居然这样 关心他们,都很感动,就把各自的具体情况和想 法如实的告诉老教授。老教授一边听一边连连点 头,不时地说着:“好”、“很好”、“再说一 遍”、“你很了解自己了”、“你目标明确,好 好的实践吧”等等。
问题探究
1、这些图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张?为什 么? 2、你对自己都有哪些了解?说说看? 3、议一议:了解自己究竟有多重要呢?

七年级政治上:第3课 正确认识自己 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政治上:第3课 正确认识自己 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政治上:第3课正确认识自己教案北师大版第3课《正确认识自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自己作为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及促进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

让学生们明白,自己的社会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已经不再是小学生,而是初中生了,相应地增加了很多社会责任。

教学生用恰当的方法对自己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价,认清自己的优点和局限,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学会热爱生命、做到自尊自信。

〖教材分析〗1.逻辑分析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生有了更复杂的角色和更大的责任,而刚刚开始初中生活的学生们可能还不适应这种角色的变化,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负责任。

他们还会根据某些信息片面地认识自己,而产生种种自卑或自满的心理。

青少年正处于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学生在尝试不同的角色,并希望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角色。

本课主要介绍的就是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并为学生提供了几个既系统,又切合实际的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

本课共分为两站。

第一站:角色与责任。

本站主要让学生明确:每个人因其社会地位不同,会有不同的角色,一个人可以同时扮演很多种角色,而这些角色都要求他们承担一定的责任。

包括两层含义:(1)步入初中,我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

(2)正确认识我们的责任。

这两个问题有很强的内在逻辑关系。

步入初中后,学生就进入了人生发展的新阶段,这必然会导致个体的社会角色发生巨大变化。

而这种社会角色的变化又会使学生承担更多的责任。

第二站:认识自己。

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对如何认识自己还很迷茫。

学生的潜能是有差异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然而,生活中却常有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却看不到自己的弱点;也有些同学常看到自己的很多问题,却看不到自己的长处。

所以,正确认识自我也是一种本领、一种技能,需要学习和讨论。

本站就是告诉学生,如何从实践中、从别人的态度里、通过多重比较和自省正确认识自己。

初中政治认识自己讲课教案

初中政治认识自己讲课教案

教案:初中政治——正确认识自己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发展自信心。

教学内容:1. 正确认识自己的涵义。

2. 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3. 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是谁吗?你们了解自己吗?2. 学生分享自己的认识。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正确认识自己的涵义。

正确认识自己,就是指一个人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的特点、优点和不足,能够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2. 强调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正确认识自己是个人成长的基础,是建立自信心的前提,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保障。

3. 教授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1)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

(2)通过他人了解自己。

(3)通过集体了解自己。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案例材料,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

2. 学生分享分析结果。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才能做到正确认识自己?2.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认识和体会。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于正确认识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于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避免理论与实际脱节。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3.1《认识自己》教案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3.1《认识自己》教案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3.1《认识自己》教案第一篇: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3.1《认识自己》教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3.1《认识自己》教案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断提高自我认识程度,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引领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人贵自知教学难点:多把尺子量自己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斯芬克斯之谜》有这样一个传说,众神居住的地方叫做奥林匹斯山,众神的主神是宙斯,奥林匹斯山上有一块石碑,碑上刻着一句箴言。

宙斯想把这句箴言告诉给人类,于是,他派了斯芬克斯来到人间。

斯芬克斯把这句箴言化作了一道谜语让人们猜。

斯芬克斯来到古希腊著名的城堡拜森克,守候在城堡唯一的井口旁,要求每一位前来打水的人猜这句谜语,凡是没猜中的,斯芬克斯马上把他吃掉。

这句谜语给当时拜森克城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谜语是:什么东西早上4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3条腿走路?谜底:人。

箴言:认识你自己。

师:同学们,当色彩斑斓的青春世界向我们敞开大门,面对悄然而至的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我们怎样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呢?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人贵自知1.正确认识自己的必要性“凤姐”因各种雷言囧语层出不穷一“炮”而红,引发各路媒体和广大网民的关注,被网友戏称为“宇宙无敌超级第一自信”。

“凤姐”,真名罗玉凤,重庆綦江赶水镇人,身高1.46米,大专学历,在上海家乐福超市工作,月收入千余元。

下面“节选”了部分“凤姐”的语录:我九岁博览群书,二十岁达到顶峰。

往前推三百年,往后推三百年,总共六百年没有人超过我。

论交际,论人际关系,论工作能力,实在是不但女人,就是男人,也很难和我相比。

我打开电视,东方卫视正在播奥巴马的新闻。

我觉得我和奥巴马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

做人,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三课 正确认识自己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三课 正确认识自己

第三课正确认识自己第一站角色与责任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作为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明白自己的社会角色已经发生变化增加了很多社会责任教学重难点:每个人都有很多种不同的角色,以及要为这些角色所负的责任。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回忆自己婴儿、幼儿、小学、现在不同时期的照片看有干什么变化?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分组交流:小结从婴儿成长为现在的中学生,我们的角色不断发生变化。

二、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自主学习:合作释疑1、什么是社会角色?2、步入初中,我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3、随着角色的变化,我们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小组单位、确定发言人、学生点评、老师小结。

三、我参与我快乐1、写出你自己在社会上都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2、这些角色对我们有怎样的要求?自己平时是怎样做的?要求:请写在纸上,越多越好,小组内交流老师点评四、突破重难点:了解了自己社会角色的变化后,就会明白,针对这些新角色就有新的责任。

蓝极速网吧的事件就证明:人必须为自己的为行负责学生读P35课文加深理解五、课堂反馈1、我已经是中学生,能自己处理事情、家长再也无权管我了。

()(1)中学生要想正确认识自己,首先要正确认识()A、自己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的变化B、自己的优点、缺点C、自己的优势、劣势D、自己的理想和追求(2)步入初中生活的我,开始了青春旅程,我身上将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不包括() A、我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B、我的思想和行为都有所转变 C、我的校园有了很大的变化 D、我的身体发生了变化(3)上了中学,感到自己长大了很多,我们该随担起一些新的责任,主要能做到()A、我长大了,所以要包揽家务B、帮助父母分担家务C、自己主动滴水穿石习,不让家长为自己过于担心D、让爸爸看着写作业,写到12点,因为我长大了,学习忙。

2、上初中感到身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渴望了解自己()3中学生应自觉尊守交通规则,因为我们有能力开始承担社会责任。

正确认识自己ppt优秀课件 北师大版

正确认识自己ppt优秀课件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第3课 第2站
认 识 自 己
想一想
预习题:



1、正确认识自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我们怎样正确认识自己? 3、怎样通过比较来正确认识自己?
看一看


这是一个发生在上海一所中学校园里的故事。在这个 学校的音乐课上,孩子们唱过这样一首歌,名字叫 “布娃娃”,歌词大意是:“布娃娃,大眼睛,小嘴 巴,真漂亮……”。这首歌唱了好多遍,有一天,一位 年轻的母亲提出了值得商讨的地方:为什么只有大眼 睛,小嘴巴才漂亮?我女儿小眼睛就不漂亮?孩子们 听候,纷纷去照镜子。“我的眼睛圆圆的,我不可爱? 我的嘴巴大大的,我不可爱?”于是,孩子们根据自 己的情况,纷纷改写歌词,竟有四十多个版本。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不够漂亮,但你很聪明;也许 你不会唱歌,但你有甜甜的笑容;也许你不会画画, 但你是体育健将……总之,你有你的可爱之处;有你 的优点长处,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下笔吧, 创作一支属于你自己的布娃娃之歌。(外貌,优点, 特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经常和先进人物的行为比。
再次,比较自己的“今天”和“昨 天”。
想一想 你从小学升入 初中后,有哪 些变化,今后 打算怎么办?
第四,在自我观察和内省中认识自己。

初中思想品德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3课 正确认识自己》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思想品德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3课 正确认识自己》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思想品德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3课正确认识自己》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名师授课教案】1新设计引用大量名言警句、名人典故引导学生理解、总结认识自己的途径。

2教学目标知识:掌握认识自我的途径;能力:用恰当的方法对自己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价;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 学会热爱生命,做到自尊自信;3学情分析青少年正处于形成自我的关键时期,学生在尝试不同的角色,并希望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角色。

本课主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掌握认识自己的态度和方法。

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认识自己的技能,正确审视自己,客观全面的认识自己,不盲目自卑或骄傲;教学难点:形成自信自尊、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认识自己教学过程:一、情境导课今天,有好多老师来听课,课堂就是学生的舞台,我们118班的同学都要把自己最精彩的一面表现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们为你喝彩。

行不行!你准备向大家展示什么?积极主动的热情、标准的普通话、善于思考的习惯、大胆发言的精神,还是......那你了解自己吗?你的优点、缺点、外貌、性格、兴趣爱好有哪些?有些同学已经在思考了。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位同学对自己的认识。

(了解学生对自己不当的错误评价,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

)大家认为他俩对自己认识准确吗?师;正确认识自己确实重要,我国古代一个叫孙武的军事家写了一本书《孙子兵法》,有一条军事箴言广泛传于后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我们不打仗,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成长,所以认识自己对我们的学习、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何对自己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价呢?这节课我们的主题就是“认识自己”。

二、学习过程。

《正确认识自己》课件2(6页)(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正确认识自己》课件2(6页)(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正确的认识自己
初一(4) 张陆童
努力去发现和正确地认识自己
• 在一个贫困封闭的山村里,有一个不愿过继续贫困 和封闭生活的孩子。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一个 从远方来的过路人谈起了城市,于是心中萌生了到 城市去的念头。 哥哥对他嗤之以鼻:“你要有自知 之明!” 孩子又说:“我要到海边去。” 哥哥苦口 婆心地说:“咱们祖祖辈辈都在大山里生活,就你 好高骛远,人贵有自知之明,你却连一点自知之明 都没有!” 孩子将信将疑,幸亏他年纪还小,还没 养成啥话都听的习惯。孩子在慢慢长大,当他觉得 自己有足够的力量走出去的时候,他告别了这个从 小就在此生活的小村。历尽艰辛,他终于来到了城 市;历尽更多的艰辛,他又见到了大海。他去了许 多梦里去过的地方,还去了梦里没有去过的地方。 而劝他要有自知之明的哥哥,却像他的父辈一样, 老死在贫困的村子里,至死他都没有见过城市和大 海。知道自己有多么伟大、多么独特、多么独一无 二,这是最起码的自知之明,可惜现实生活中人们 往往把“自知之明”这个成语的意思理解反了。
不要放弃
• 小狗汤姆到处找工作,忙碌了好多天,却毫无所获.他垂 头丧气地向妈妈诉苦说:"我真是个一无是处的废物,没 有一家公司肯要我." 妈妈奇怪地问:"那么,蜜蜂、蜘蛛、 百灵鸟和猫呢?" 汤姆说:"蜜蜂当了空姐,蜘蛛在搞网 络,百灵鸟是音乐学院毕业的,所以当了歌星,猫是警官 学校毕业的,所以当了保安.和他们不一样,我没有接受 高等教育的经历和文凭." 妈妈继续问道:"还有马、绵 羊、母牛和母鸡呢?" 汤姆说:"马能拉车,绵羊的毛是 纺织服装的原材料,母牛可以产奶,母鸡会下蛋.和他们 不一样,我是什么能力也没有." 妈妈想了想,说:"你的 确不是一匹拉着战车飞奔的马,也不是一只会下蛋的 鸡,可你不是废物,你是一只忠诚的狗.虽然你没有受过 高等教育,本领也不大,可是,一颗诚挚的心就足以弥补 你所有的缺陷.记住我的话,儿子,无论经历多少磨难, 都要珍惜你那颗金子般的心,让它发出光来."汤姆听了 妈妈的话,使劲地点点头. 在历尽艰辛之后,汤姆不仅 找到了工作,而且当上了行政部经理.鹦鹉不服气,去找 老板理论,说:"汤姆既不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不懂 外语,凭什么给他那么高的职位呢?" 老板冷静地回答 说:"很简单,因为他是一只忠诚的狗."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融入集体生活第三课正确认识自己教学反思北师大版(new)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融入集体生活第三课正确认识自己教学反思北师大版(new)

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自我认识的心理团体辅导,用“照镜子和自我检测的方式认识自己眼中的我,发现自己的特点,描述自己的特点”。

又用“猜一猜”的游戏来认识别人眼中的我,最后分析自我,完善自我,这些活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生动、活泼、直观。

整个活动中大家对这种独特的“自我认识"方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大家对自我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发现了许多平时没有注意到的特点,产生了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

在听同学的自我描述以及相互评价时,还了解了他人的特点.在“别人眼中的我"这个环节中,大家把他人的评价和自我认识进行了对照。

从中对自己有了些新的认识,也反思了今后该怎样完善自己.大家很感谢别人对自己的真诚评价。

看来,在现有自我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他人的评价能逐步建立起相对成熟的自我认识,从而接受自我、悦纳自我。

辅导后,教师再次进行“我是什么样的人”即自我测试,在几分钟之内全班学生都能写出10个以上的答案。

最多的,写出了20多个答案。

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更丰富了,内容涉及能力、性格、学习、品德、与人交往等多个方面.不仅有优点的表述,也有缺点的思考,看来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正逐步趋于成熟。

从而不断完善自己。

可以说活动是非常成功的。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正确认识自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自己作为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及促进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

让学生们明白,自己的社会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已经不再是小学生,而是初中生了,相应地增加了很多社会责任。

教学生用恰当的方法对自己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价,认清自己的优点和局限,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学会热爱生命、做到自尊自信。

〖教材分析〗1.逻辑分析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生有了更复杂的角色和更大的责任,而刚刚开始初中生活的学生们可能还不适应这种角色的变化,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负责任。

他们还会根据某些信息片面地认识自己,而产生种种自卑或自满的心理。

青少年正处于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学生在尝试不同的角色,并希望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角色。

本课主要介绍的就是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并为学生提供了几个既系统,又切合实际的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

本课共分为两站。

第一站:角色与责任。

本站主要让学生明确:每个人因其社会地位不同,会有不同的角色,一个人可以同时扮演很多种角色,而这些角色都要求他们承担一定的责任。

包括两层含义:(1)步入初中,我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

(2)正确认识我们的责任。

这两个问题有很强的内在逻辑关系。

步入初中后,学生就进入了人生发展的新阶段,这必然会导致个体的社会角色发生巨大变化。

而这种社会角色的变化又会使学生承担更多的责任。

第二站:认识自己。

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对如何认识自己还很迷茫。

学生的潜能是有差异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然而,生活中却常有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却看不到自己的弱点;也有些同学常看到自己的很多问题,却看不到自己的长处。

所以,正确认识自我也是一种本领、一种技能,需要学习和讨论。

本站就是告诉学生,如何从实践中、从别人的态度里、通过多重比较和自省正确认识自己。

图示:步入初中,我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角色与责任正确认识我们的责任在实践的检验中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从别人的态度中认识自己在多重比较中认识自己在自我观察和内省中认识自己2.内容分析第一站:角色与责任本站讲的是学生进入初中后,角色和责任的变化。

一些新生入学后,心理不太适应这一角色转变,从而导致心理失衡。

对此,新生首先要逐步接受自己的新角色,接纳自我。

在本站开始的“想一想”中,学生拿出自己以前的照片,对比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看看自己有什么变化。

这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地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从而明白自己已经步入初中了,跟在幼儿园、小学的时候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接下来的“知识链接”这一栏目中,呈现了“社会角色”这个词的概念,在让学生理解了这个概念后,就告诉学生,步入了初中后,我们进入了人生发展的新阶段,有了新的社会角色,这些社会角色的特征是要求学生学会自立、助人、守则。

学生了解了自己社会角色的变化后,就会明白,针对这些新角色,有了新的责任。

学生要对学习负责、对生活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还必须承担一定的道德和法律责任。

蓝极速网吧的事件就证明了,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教材第36页的“活动平台”中的“新角色定位”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很多种不同的角色。

学生通过这个活动,可以明确自己的各种角色,以及自己要为这些角色所负的责任。

通过对社会角色和责任的进一步讨论,引出下一站的内容:学生要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对自己和社会负责。

第二站:认识自己本站讲的是个体正确认识自己的各种途径。

本站开始的“想一想”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是否了解自己,以及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自己的。

“各抒己见”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正确认识自己对学生的重要性。

从而引出下面的内容,即如何正确认识自己,课文中描述了认识自我的四种途径:(1)在实践的检验中认识自己。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认识自己绝不能完全依靠想像和感觉。

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必须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成功和失败。

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自己适合或擅长的是什么,不擅长的是什么,等等。

但是,我们不应该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气馁,也不能因一时的成功而骄傲。

要全面地看待自己。

(2)从别人的态度中认识自己。

由于别人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你,所以,往往比自己带着某种情绪看自己更加客观、公正、全面。

我们可以参考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认识自己。

唐太宗李世民“以史为镜,以人为镜”就是很好的例子。

(3)在多重比较中认识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但是,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往往得不到正确的答案,使得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似懂非懂,对自己的认识也是常常找不对位置,不是过高就是过低。

孔雀和朱娜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

在这里,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与别人做比较。

学生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应积极与他人做比较,通过比较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恰当地评价自我,发挥加强自身的长处,克服弱点,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就是这个道理。

只有正确与他人比较,才能获得自信、发展自身。

(4)在自我观察和内省中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关键在于自己的观察和内省,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真正了解自己,才能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评价。

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非常重视内省,他提出了“吾日三省吾身”,这是认识自己的最好方法。

对自己的评价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

对自己有一个清楚全面的认识,才能准确地对自己进行重新的角色定位,也才能很快地适应环境,克服心理失衡。

教材第40页的活动平台中的“小记者在线”这一活动,通过让学生以记者的身份对身边的人进行采访,归纳自己的优缺点和潜力,从而更加了解自己,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本课最后的扩展阅读所选的文章讲的是认识自己与成功之间的关系,这篇文章通过讲述很多名人的事例来告诉学生: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扬长避短,才能获得成功。

〖教学建议〗1.重点难点分析掌握认识自己的技能,正确审视自己,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不盲目自卑或骄傲。

这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

从人的身心发育规律看,青少年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发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情况,也是不可避免的。

但如果不加以矫正,再加上一些地方放松警惕,就会后患无穷。

许多同学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导致能力下降,心理不健全,以至引发诸如轻生、出走、暴力袭击他人之类的行为发生。

由此可见,正确认识自己是何等重要。

同样,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也很重要。

现实中没有人是全才全能,清醒、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实在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最好保障。

以付出同样的努力而论:扬长避短的人,事半而功倍;扬短避长的人,事倍而功半。

生活中没有人愿意做无效劳动,付出无谓的牺牲,但实际上经常走弯路的人并不少。

除了可能对形势判断有误以外,更多的因素也许是:不了解自己。

但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帮助学生抛弃自负。

自负的学生大多是比较聪明,或者在某一方面有特长,或者是家庭生活比较宽裕。

因此,在同学面前自以为是,常常喜欢炫耀自己,好哗众取宠,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招致同学反感。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自信是绝不可缺少的,但这得有个度。

自信恰到好处,同学们便会因为这个学生自信所散发出来的魅力而喜欢并靠近他。

但自信一旦过了头,变成自负,别人就会对这个学生有种排斥心理。

自然,这个学生便不受欢迎,不能与同学相处得愉快。

因此,要帮助那些自负的同学正确认识自己这一缺点,赶快改正。

其次,要引导学生走出自卑。

自卑的同学大多数是因为自己的家庭状况不太好,或者是在学习等方面不如其他同学,便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认为自己无用,也无能,把一次小小的失败归结到自己的智力低下,父母遗传基因不好,家庭生活水平不高等原因上。

在学习和生活中不积极主动,平日沉默寡言,缺乏开拓进取精神,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就会越来越消极。

其实,大可不必这么悲观。

这样的学生这一方面不如别人,另一方面也许就比别人强;此时无用,并不代表他将永无用处。

关键是要让这样的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重新树立信心,努力改变自己,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第三,要让学生远离虚荣心和嫉妒。

有虚荣、嫉妒心的学生大多是在一定的优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在某些地方有些天分,或者有一定的优越性,害怕别人超过自己,因此产生畸形心理,对比自己优秀的同学嫉妒,有的甚至对别人进行诽谤,恶性攻击,这种现象时有发生。

这样我们就必须要提醒学生,面对强有力的对手,不要用卑鄙的手段,不正当的方式与其竞争。

我们应该让学生正确认识到,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通过公平,公正的方法打败对手,这才是正确的胜利。

虚荣,嫉妒心人人都会有,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这种心理压力化作不断完善自己的力量,而不是让它支配学生做错事。

第四,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

有些学生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掌心中,或者长期在父母,老师的包办、专制中成长。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事依赖父母、老师,而从来不自己用大脑去思考问题,从来不主动、积极地去做某一件自己想干的事。

毕竟,学生要长大,都要独立。

人生道路漫长,还要学生们自己去走。

我们应向美国、日本这些国家学习,从现在开始,就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能力,让他们尽量不要再依赖别人,做到力所能及的独立。

2.教学过程第一站:角色与责任(1)不同时期的变化。

课前让学生准备婴儿、学前、小学和初中时期共四张照片。

上课后,先让学生完成教材第33页“想一想”里的问题:①瞧瞧照片中不同时期的你,发现有什么变化?②好好思考一下,自己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一下,教师再做出总结:“就像刚才同学们讨论中所说的那样,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天真活泼的小学生,再到现在意气风发地步入初中,我们的身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那么,怎样更好地理解这个变化呢?”引出教材第34页知识链接中“社会角色”这一概念,并加以解释:社会角色是一定的社会文化在各种社会关系上的体现,是人们社会价值观的集结;社会角色是人们的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社会角色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模式,它由社会体系通过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加以规范;社会角色是社会对特定社会关系上的同一种社会位置的价值与意义期望;社会角色是人们社会行动的依据和基础,人总是根据自己所扮演的特定社会角色进行自己的社会行动。

角色可以解释人类社会是如何建构起各种各样复杂而又有序的社会关系的;可以解释社会地位是通过什么而得以表现的;可以解释每个社会的社会规范为什么是统一的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可以解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动依据问题。

(2)步入初中后,我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

让每位同学在纸上写下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教师的指导语如下:“同学们,你们在社会上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些角色又对我们有怎样的要求呢?请写在纸上,越多越好!”写完后,让同学进行分组讨论,最后进行报告,教师进行归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