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14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14篇小学语文教案的教学反思篇一教学时,教师自身不够“虎”,如果定身量做的话,这类课文一定不适合自己如这样的纤细柔弱之辈。
一开课就进入了一种常态,把事先想好的激励动作与语言也忘了;想在课中唱上一句“该出手时就出手”调解氛围的,终究也没喊出来;研读后安排整理整个打虎过程时想让最洪亮的那个同学来好好读一读,她坐在最后又让她失去了一次表演的'机会……最终还是源于“武松与老虎”的形象在我心中都只是半成品,还没有完全整个的活灵活现地跳出来。
教师的“导”得欠虎,学生也学得不够虎吧!课文的重点段是“武松打虎”,打虎过程中最为惊险的是老虎进攻时“扑、掀、剪”三招,武松则避其锋芒,以三“闪”应之。
这三“闪”充分表现了武松的沉着冷静、有勇有谋。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理解“闪”的字意,再与“躲”进行比较,体会“闪”字之妙,最后从武松只闪不攻自然体会出武松的沉着机智。
然后让学生找出描写武松动作的句子,如“抡起哨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只顾乱踢”,“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力气只顾打”。
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小学语文教案的教学反思篇二《卡罗纳》选自《爱的教育》这本书。
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
课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方面展开来写。
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爱,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时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描写卡罗纳内心悲痛的句子;另一条是描写老师,同学和家长关心卡罗纳的句子,通过讲读卡罗纳的伤心句子让学生感受到此时身边人的关怀对卡罗纳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通过认真研读文本,并分析本班学生具体学情,我将侧重点放在指导学生通过卡罗纳的神态、动作以及外貌描写走进卡罗纳内心世界,深刻感受卡罗纳失去母亲的巨大悲痛。
初中语文的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
初中语文的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初中语文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1初三语文课历来被认为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比较难把握的科目,尤其是复习阶段,教学任务比较重,学生的复习旧课程的兴趣和用心性也要把握。
本文就自我在初三语文教学中的一点做法谈几点自我的看法,不足之处期望大家给出批评指正。
一、情感共鸣,激扬学生学习兴趣。
1、情感引发精心设计导语,为课堂创设浓郁的感情氛围,是引发情感的重要艺术手段。
好的导语能够导引和控制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顺向心理定势和和谐的课堂气氛,构成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使学生迅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能够说是教学成功的基石。
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情景交融的佳作,它们或激昂、或深沉、或喜悦、或悲愤,在开讲时,先适当导控一下学生的情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应。
例如《沁园春?雪》,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全班赛读,激发学生诵读的用心性,以带动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最后教师进行范读,使学生情趣激昂,体验诗人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英雄气概,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有的学生就因此对我的课感兴趣,喜欢上了语文。
2、兴趣激发要使学生从本质上深刻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把文章的情与理相互联系在一齐。
例如在学习《孔乙己》的时候,学生们感到孔乙己既可笑、又可怜,值得同情。
这样的认识显然还是停留在课文的表层。
于是我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造成孔乙己杯具的根源,认识到封建科学制度和冷漠的旧社会的罪恶。
二、因材施教,灵活采选用教学形式和方法1、教学形式要出奇夺胜好奇好胜是初中学生的特点之一,新异的刺激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因此初中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往往来自于新。
例如在阅读课的设计上,我经常变换花样,采取的形式有讨论型、竞赛型、摘记型、列提纲型、比较型、质疑型等等。
读书的方法有淘汰朗读法、学生互相指定朗读法,分主角朗读法、竞赛朗读法、配乐朗读法等等。
课堂教学小结有概括式、评仪式、归纳式、理序式、抒情式、承上启下式、检测式。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方案及反思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方案及反思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当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详细要求等项目。
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的利用、时间的支配以及风险的评估等,以确保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方案范文,欢迎大家共享阅读。
学校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方案及反思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抓住动物特点进行口语交际,运用学过的学问清晰明白地向别人介绍一种自己喜爱的动物。
语句通畅,用词精确,能抓住动物的特点。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完成习作。
鼓舞同学亲自饲养一种小动物,培育喜爱生活的品质和对动物的爱心。
3.用自己感爱好的方法积累词语和成语,发觉新的描写动物的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明白待客之道,了解苏东坡的机灵、聪慧。
教学预备1.同学课前观看小动物,留意它的形状、性格、食物、玩相等特点。
2.老师课件查找有关动物的资料。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情境启发,谈话导入二、说明要求首先预祝我们的发布会圆满胜利!在这里,我们有几点要求:思索自己预备讲的动物特点;理清叙述挨次;留意语言的运用。
(老师可把自己预备的动物资料展现给没有预备的同学,以供参考)三、发布过程: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进行个人发布。
然后进行小组评议,推举代表在班上发布。
请全班同学来给代表的发布作品进行点评吧!包括小动物的特点、观看的挨次,还可以评价表达的方式、用词等等。
学校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方案及反思篇二教学目的:1.畅所欲言,谈体会。
2.初显身手,学创作,在对比临写中体会书法作品的无穷魅力。
3.对对子竞赛,积累语言,增加语言文字的运用力量。
重难点、关键:1、体会古人在遗词造句方面的匠心独运。
2、在想象吟泳中体会文字的无穷韵味。
教具预备:书法作品课件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畅所欲言1.生读读想想,自己曾经在什么状况下有过哪种体会?(1)生读一读,简洁沟通词语的意思。
一年级我爱学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我爱学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1.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增加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 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教学内容- 学习拼音字母和声母韵母的拼读规则。
- 学习认读常见的汉字和词语。
- 学习初级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 学习初级写作,如写字、词语和简单的句子。
3. 教学方法-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拼音字母和汉字的兴趣,提高记忆和辨识能力。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习效果。
-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步骤- 第一步:通过游戏的方式,教授拼音字母和声母韵母的拼读规则。
- 第二步:教授常见的汉字和词语,让学生进行认读练习。
- 第三步:朗读初级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 第四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写字、词语和简单的句子。
二、教学反思通过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我发现一年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很大,他们喜欢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拼音和汉字,也喜欢朗读课文和写作练习。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拼音字母和声母韵母的拼读上有些困难,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巩固。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这些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拼读能力。
在教学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写作练习上还不够熟练,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
下学期,我将加强写作训练,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和范文,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总的来说,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的语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
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篇1现象一:在识记生字这一环节上,大部分学生只是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是太高。
分析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认字的积极性,同时对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还需努力。
对策:应重视识字教学的生活化和情景化。
教师平时多注重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在情景中识字。
现象二:做“小诗人”这一环节,提出问题后马上让学生合作学习,有点流于形式。
分析对合作学习理解不够深透,忽视了部分学生没能进行充分的个体学习与自我感悟。
对策合作学习要落到实处,在合作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识字二教学反思: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识字三教学建议1.指导学生朗读时读出节奏,并注意韵律。
拍手歌节奏感很强,指导学生朗读时,一方面要根据标点停顿,另一方面,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本课形式上是儿歌,每两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末尾押韵,指导朗读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体会课文押韵和灵活换韵的特点。
2.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巩固识字成果。
,还可以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识字。
如:拍,拍手,同学们喜欢玩拍手游戏。
3.进行写字指导时,教师要板书示范,提醒学生注意笔画、笔顺。
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篇2《一去二三里》是一首饶有趣味的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村风景,巧妙地把一到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孩子们观察课本插图,说说插图里都画了些什么,然后引出课题《一去二三里》,接着请他们读一读童谣,用铅笔圈出本课的生字。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篇)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1.“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是因为什么?(没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2.“我”这次为什么会“理直气壮”?(妈妈没有理由不让“我”穿雨衣了。
)3.“小心翼翼”是因为什么?(怕弄坏了新雨衣)4.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你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兴奋、满足、高兴)(板书: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三、整体回顾,体会写法(一)出示问题【出示课件6】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生汇报,教师指导1.学生汇报课件第一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通过以下事例来写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热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变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样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见雨点落在许多马路、小杨树上的样子想象出雨点落在新雨衣上的样子。
2.学生汇报课件第二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地方:(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四、畅谈收获,课下练笔1.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
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简单复述课文。
3.能够掌握词语的读音和意思,并能正确运用。
4.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简单复述课文。
三、教学难点: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简单复述课文。
2.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内容:1.课文《小狗拉车》2.生词:小狗、拉车、快乐、带五、教学过程:1.初步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听一遍课文并观看图片,了解整个故事情节。
2.搭配图片,教师示范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3.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培养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教师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其中的重点词语,让学生掌握词语的意思和读音。
5.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复述,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6.结合课文内容,设计有趣的游戏,巩固生词的记忆。
7.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复习课文内容。
六、教学手段:1.课件2.图片3.游戏4.学生教学相长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堂上更多的进行引导和解释。
同时,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进行相关训练。
另外,学生的注意力也比较容易分散,需要在课堂上更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6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6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篇1)《春笋》这篇课文虽然简短,但是让学生完全进入角色,充分理解春笋的克服一切艰难险阻,顽强的生命力,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以读悟情,教学设计做了如下尝试。
一、利用图片突破难点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春笋穿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在课堂上我通过图片,让学生观察春笋那尖尖的脑袋,胖胖的身体,浅褐色的外皮……孩子们直观地感知春笋的鲜嫩、细腻,春笋很像里三层外三层包裹着的新生的娃娃。
二、口语训练发挥想象课文开头写道:“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
”在让学生模拟了春雷的声音以后,我说:“那,雷公公是怎样唤醒春笋的呢?谁来做雷公公叫一叫?”孩子们一听,兴趣来了,纷纷要求做雷公公。
孩子的语言贴近生活而富有童趣。
接着,我让孩子们都做雷公公来唤醒春笋,愿意怎么唤就怎么唤。
三、动静结合、激发情趣在雷公公的呼唤下,春笋破土而出了,文中这样写道:“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这个地方,我试着让学生来演一演。
我随手拿起一张废纸和一支铅笔,对学生说:“小朋友,这张纸代表地面,这支铅笔代表春笋。
谁能来表演‘冲破’的意思?”一个学生走上来,手拿铅笔放在纸的下方,慢慢地把纸给顶破了。
应该说,他的演示是正确的,他们理解了“冲破泥土”的意思。
不足之处:1、本次教学以读为主,只照顾了中间的学生的学习。
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布置作业照顾差异外,在备课时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也应该将差异考虑进去。
2、指导书写,写字时间不够充分。
由于在时间上安排不够合理,所以今后在教学中严格把握好每个教学环节所用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生字书写得到充分的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篇2)对于写字的功能,不少人在认识上有片面性:现代社会电脑已经普及了,没有必要让学生花那么多的时间去练字了。
这个看法是不全面的。
《课程改革纲要》再次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认为“全体学生的写字习惯、基本的写字技能,应成为教师教学水平、学校办学水平评价的一个方面”。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3篇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3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篇一目前,各中小学校都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
在新课程理念下,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与反思,藉此,笔者想就使用新教材中的一点心得,与大家切磋。
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试用版)与原人教版有一个较大的不同之外,就是新教材在课后练习中设计了一道体验反思类的题目。
窃以为,这与编者意在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有关。
同时,课后练习中的体验反思类题目的设计,还起到课文内容的知识迁移,使课内外得以衔接,收到举一反三之效;此举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又使学生通过体验反思获得人生哲理的启迪。
其实质是“吾日三省吾身”的过程,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伤仲永》一文,课后练习设计了一道这样的口头作业:从方仲永的事例所想到的……此题意在让学生从方仲永虽先天聪慧,由于没有接受后天教育,最终沦为平庸的人这一事例中,悟出道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联系自身或周围的人对待后天教育的态度及由此引发的后果作对比,即反思自身与世人,从方仲永汲取教训,从中有所悟。
显而易见,编者意图很明朗。
作为教者,首先要明晓意图,其次使用好这类练习。
如何使用好此类练习呢?笔者在此抛砖引玉,述己之见。
其一,将此类练习作为学生课余的练笔或课前三分钟讲演的题目。
比如七年级下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一首诗,待学生学后,笔者要求学生写一篇学习心得,谈谈生活中事与愿违,不尽人意的经历及其当时的感受,与普希金在被流放这种人生逆境仍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作个比照,从而反思自己在逆境中困难面前种种表现,从中悟出生活的真谛。
如此作文,多是触及灵魂的反省,往往成为日后学生考试作文中一些亮光,毕竟这些是真情实意,避免了假情矫作。
同样,课前三分钟讲演不妨让学生谈谈学习心得,想必少了无病呻吟,多了灵魂深处的触动。
其二,将此类练习代到教学设计中去,作为教学环节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例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写了一件英子因赖床不起受到父亲责罚的事。
三年级上册语文 教学设计与反思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在牛肚子里旅行(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提高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从故事中体会到友情的温暖,培养乐观、勇敢的品质。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将阅读《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
2. 生字词学习:学生将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够正确地读写。
3. 课堂讨论:学生将围绕故事的主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并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难点:学生能够从故事中体会到深层次的友情和勇敢的意义,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挂图、PPT、卡片。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和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课的主题。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讲解生字词。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故事的情节和角色,分享自己的看法。
4. 角色扮演: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的主题,反思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板书设计1. 在牛肚子里旅行2. 关键词:友情、勇敢、冒险3. 主要情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生字词。
2. 口头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复述故事,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还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了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了友情和勇敢的力量,培养了乐观、勇敢的品质。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采用互动式和体验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语文园地四》是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理解和掌握:•理解课文内容,包括情节、人物等。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和语法知识。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阅读和写作练习。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内容•课文《语文园地四》的解读与理解。
•生字词语的学习与应用。
•语法知识的巩固与运用。
•阅读与写作练习。
3.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掌握生字词语和语法知识。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练习。
4. 教学方法•听课、讲解。
•课文导读。
•合作学习。
•语言运用练习。
•个别指导。
二、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反思:1.学生参与度不高:在课堂上发现部分学生缺乏积极性,可能是因为课文内容与他们的兴趣不符。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灵活地设计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课后作业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完成作业仓促,只是完成表面要求,而没有深入思考和总结。
我应该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提高作业质量。
3.学生阅读能力有待提高:通过课堂阅读和交流,发现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有困难。
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他们提高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本节课教学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作为教师,我需要不断反思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更好的帮助。
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3篇
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3篇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1一、深入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将理论与经验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
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基础知识,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
作为标准和方向的《考试说明》,每年都会根据实际要求调整,这种调整或改动势必会对高考起到一定的指向作用,从而要求各学科针对说明进行细致研究。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不断的结合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个考点进行解读,并分析比较与去年的差别,特别是结合高考试题分析,从而明确教学的侧重点,为自己的工作做了更好的指导。
同时,注重与其他教师的沟通和交流。
担任过高三教学工作的老教师的经验就是最好的学习教材,这些经验都是直接得出来的,是对高三教学工作的集中反映。
只有通过交流学习,才能对自己的教学和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细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上好每一堂课。
1、用好教材,注重双基。
学生总是抱怨语文课本对考试来说没用,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对的。
教材是一个载体,它包含了高考说明中的所有基础考点,熟练掌握教材就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教材又是一个跳板,只有从教材中拓展、生发,就能够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
而高考试题正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用好课本我们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2、激发兴趣,提高课堂质量。
只有步入高三的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紧迫性和肩负的责任感。
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如何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收获。
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激发兴趣绝不是一个故事或者笑料就足够的。
因此我根据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做好准备。
注重知识点与高考说明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变通,让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
通过这些,让学生明白知识不是表面上的,也不是僵化的,要在使用中占有知识,在理解中拓展知识。
同时,再辅以课堂中的那些生成性问题,联系实际生活和感悟,就使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使用知识的能力;不仅是课堂上的,还有生活中的。
人教部编版语文公开课教案《海滨小城》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海滨小城的景色和氛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事物的美好。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欣赏课文中的景色描写,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事物的美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美丽的海滩、宁静的椰林、繁华的城市等。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1)学生说一说课文中描绘的海滨小城的景色和氛围。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事物的美好。
5.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美丽的地方?(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欣赏、学习。
6. 总结拓展:(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以“我心中的家乡”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达到了预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 反思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创新点,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3. 反思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适用于本节课,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4.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否满意,是否有收获。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观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时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中描写潮来之时的语句,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体会并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壮观的景象。
难点:感受大潮的神奇、壮观,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留下的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
当浪潮犹如千万匹白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时,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吧!(板书课题:观潮)二、初步感知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给学生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观潮(cháo)笼罩(lǒnɡzhào)薄雾(báo)横贯(ɡuàn)若隐若现:形容似有似无,不真切,不明朗。
人山人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山崩地裂:崩,倒塌。
裂,裂开。
本课形容声音很大。
漫天卷地:天和地随风浪翻卷。
本文形容波涛无边无际地涌来,随着风浪翻滚的情景。
3.学生默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
(1)课题中的“潮”指的是哪里的潮?明确:“潮”指的是钱塘江大潮。
(2)“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意思有什么不同?明确:前者指看到的景象,后者是看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梳理文章结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 教学设计与反思 11 一块奶酪 (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11 一块奶酪(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诚信、合作、分享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内容1. 课文《一块奶酪》的阅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和书写。
3. 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和讨论。
4. 对故事背后道理的思考和总结。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诚信、合作、分享意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学视频。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块奶酪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课文《一块奶酪》的学习。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画出不懂的生字词。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字词的意思,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4. 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共同学习和理解生字词。
5. 视频观看:观看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6.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道理,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诚信、合作、分享。
7. 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板书设计1. 课题:《一块奶酪》2. 重点生字词:奶酪、诚实、合作、分享3. 故事情节:学生自行绘制故事情节图,展示在黑板上。
作业设计1. 书写生字词:每个生字词写5遍,要求规范、整洁。
2. 朗读课文:要求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思考问题: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诚信、合作、分享,写一篇短文。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良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学生反馈:学生对故事感兴趣,积极参与讨论,能够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六篇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六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支配,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方案。
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学校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六篇,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学校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1教学目标:1、撇开思维方式。
把握文章的奇妙与曲折。
2、各种形式的阅读,感觉文章语言的诗意美。
3、了解及写作背景,了解本文的主题.4、了解“梨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的重点是了解了解梨花的精神。
教学难点:阅读课文,了解为什么以“梨花”为标题。
教学活动设计:一、课堂导入:(课前播放轻音乐,播放梨花图片)我们身边有许多美妙,例如我们今日走进的课文,不仅有漂亮的文章还有梨花林、漂亮和善的哈尼族小女孩,更有名贵的中国品质。
这篇文章就是今日我们要学习的的《驿路梨花》。
二、正课:(一)曲折的情节1、快速阅读课文,并用“我”第一人称来概括整个故事。
结合课前预习快速进行。
2、把握叙事角度,试图总结整个故事。
例如:(1)我是一家草屋,十多年前,是一群解放军叔叔砍树种草,便利过路人避风挡雨,搬到山上捡梨…(2)老师点拨:叙述挨次的特点和差异。
3、人物和小茅屋的故事是什么?小屋的仆人是谁?(1)同学思索;(2)小组争论;(3)全班沟通。
引导同学把握文章的构思奇妙的写作方法。
(二)赏析品尝1、圈点勾画好词和好句,这些词和好句子最能触动心弦,标记它们或写出你自己的阅读感受。
老师的提示:它可以从用词、写作和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得到观赏。
(1)同桌沟通(2)小组争论(3)老师引导同学对各组的代表进行点评老师适当点拨:这篇文章里的语言具有诗的意境,到处如诗如画 2、升值而读,读,读,读出诗歌的漂亮感受。
(1)指名同学读;(2)老师配音范读;(3)生配音读。
(三)写作背景1、简要介绍同学对的理解。
同学在课前结合课文并联系的共同学问。
2、老师补充的生活经受和写作背景。
展现背景材料,引导同学结合背景理解彭荆风的作品。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与反思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要有责任感和紧迫感,不能光顾着眼前利益,要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谈话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因为只看表面现象而忽视本质问题的情况?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用直线画出生字词,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大意。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共同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课文中的道理,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5. 巩固练习:教师设计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我要的是葫芦”的作文。
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讲解和巩固练习等环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问题,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作业布置既有抄写生字词,又有写作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在课堂讲解环节,教师对课文中的道理解释得过于浅显,未能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这部分的讲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有趣、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年级-上册语文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文秋天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课文秋天(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能正确朗读课文。
3.能听、说、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4.能理解课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
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会爱护大自然,关注季节变化。
2.学习感恩润泽大地的丰收。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1.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能理解课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
三、教学难点理解”果实饱满、落叶纷飞、麦浪如金“这几个词语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视频教学课件2.备课笔记3.生字卡片2. 教学过程2.1 预习及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引导问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渗透科普知识。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培养对季节的感知。
2.2. 朗读课文(5分钟)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并标注声调。
重点”果实饱满、落叶纷飞、麦浪如金“这几个词语。
引导学生了解“果实饱满、落叶纷飞、麦浪如金“与秋天的关系。
2.3. 生字学习(10分钟)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读音和拼音的示范,让学生跟读。
然后再通过单词图片的联想,让学生理解单词的含义。
2.4. 理解课文大意(20 分钟)教师让学生逐段理解课文,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细节和理解课文。
教师并对学生的心理思考进行分析,提醒学生要积极思考。
2.5 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让学生在册子上完成口头回答,理解课文中重点单词和掌握主要概念。
2.6 延伸与拓展 (5分钟)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秋天的天气变得凛冽?引导学生思考季节变化的原因和生态环境。
提醒学生要时刻关注自然。
3. 课后作业1.在课本上做练习。
2.复习生字。
3.在户外观察秋天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本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感性到理性的手段,让一年级的学生快速进入秋天的世界。
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课文,达到既能听懂、又能读懂、并理解主要观点的效果。
一年级上册语文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文秋天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课文秋天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主要包括:•熟悉课文中的语言和文化背景;•掌握秋天的特点和与之相关的词汇;•练习感性的语言表达和思考。
1.2 能力目标本节课的能力目标主要包括:•学生能够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比较。
1.3 情感目标本节课的情感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的爱好和兴趣。
2. 教学内容2.1 教学材料本节课所使用的教学材料主要是课文《秋天》。
2.2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导入•通过自然景色和图片引诱学生进入秋天的感受;•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色中的秋天特征,如苹果、红叶、葡萄等;•让学生在观察之后介绍他们发现的秋天特征。
第二阶段:预学习•播放《秋天》课文的音频,让学生听一遍;•让学生回答问题,如:–课文在讲什么?–课文的主题是什么?–课文中有哪些关键词语?第三阶段:学习•播放《秋天》课文的音频,让学生跟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故事情节;•教授生词和生字,并让学生写下来。
第四阶段: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练习口头表达、感性描述;•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评价和指导,并纠正发音错误。
第五阶段:巩固•让学生回答关于《秋天》课文的问题;•让学生归纳秋天的特征和相关词汇;•让学生分享秋天的感受和故事。
3.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为满意。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自然景色,让他们了解秋天的特征和相关的词汇。
通过听、读和跟读,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和生字。
通过练习和表达,让学生主动参与和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
通过问题和分享,让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交流。
不足之处在于时间不够充分,某些学生的口语表达还有待提高。
教学方案需要更加详细的设计,包括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教学要求。
因此,今后应更加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差异化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一厘米》作者及工作单位黄敏常德芷兰实验学校基本信息: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百集电视连续剧《咱老百姓》的节选,所写的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灵,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人格,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尊严的问题。
在学习中应抓住矛盾冲突,在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品味戏剧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维持自己的尊严,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而作出的良苦用心。
学情分析1.本班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不是很快。
2.学生能够借助工具很好的掌握生字的正确读音,正确的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
3.学生教难理解作者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对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教难把握。
教学目标1、了解二些生僻字词的用法,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
2、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体裁表情达意。
3、通过作者对文中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有关常识,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
2、体会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以及如何使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3、领会小说的巨大思想内涵及其对于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意义。
4、理解课文中对陶影心理活动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5、理解作者通过文中主人公来反映母亲的苍凉和对孩子锲而不舍的挚爱。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讨论陶影的形象意义1、学生找出课文中集中表现陶影的段落。
2、学生讨论:从课文内容来看,陶影应该具有什么性格?找出相关内容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1)含辛茹苦、任劳任怨相应段落、语句:一天班上下来,累得不想动弹,真想凑合凑合算了。
(掏了张纸币)买一根冰棍就成了,妈不吃。
(2)执著、认真(轻松但是极坚决)他不够1、1米的。
不够!我不知道国际米尺是什么造的,可我知道我的儿子是没有那么高,我知道我们没有逃票。
(3)竭力维护人格尊严,立场坚定这件事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执拗地)如果再设有音讯,我就直接去找!(郑重地)小也,你离两位爷爷再近点,我什么都不图,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同孩子讲清楚,告诉孩子:妈妈没有错!二、学习品味写作特点:1、以小见大这是一篇很典型的以小见大的作品。
作者所写的实在是一件小事:一个妈妈带孩子去公园,因为公园门口的尺度不准确而被误会是逃票,而那高度就是相差了一厘米。
这在许多关注那些天下大事的人的眼里,这的确是一件小事。
可这在一位母亲的眼中却是一件不能含糊的大事。
作者通过这样一件小事,一个小故事写出了一个大主题:如何让一个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灵,或者说一个人应该怎样看待尊严的问题。
这样的主题,在我们今天这个物质逐渐丰富、精神逐渐贫乏的社会有着振聋发聩的意义。
难怪日本、英国等国家很看重这样一篇不大的作品。
2、情节曲折作品还成功地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在公园门口的矛盾冲突中,作者写了围观的人议论纷纷四周一时变得非常安静,有人轻微地咳嗽众人呀了一声众人哄笑众人嬉笑等围观群众的反映和语言,渲染了使陶影陷入尴尬的气氛,强化了双方的矛盾冲突和陶影的情绪。
作品还把公园卖票的红衣青年和陶影以及公交车上卖票的司机进行对比,突出了红衣青年的胡搅蛮缠、不讲道理。
陶影和丈夫对这件小事的不同态度也是一组对比,很有力地表现了陶影对人格追求,对人的尊严的追求的执着。
另外,读者对事实真相十分清楚,但作品里的主人公却难以澄清,这也是一种悬念手法的运用。
这些手法的运用,不仅有助于人物性格的表现和情节的展开,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从人物关系看,儿子小也的行为和思想也对陶影这一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侧面表现作用。
3、烘托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作品还成功地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在公园门口的矛盾冲突中,作者写出围观的人议论纷纷四周一时变得非常安静,有人轻微地咳嗽众人呀了一声众人哄笑众人嬉笑等围观群众的反映和语音,渲染了使陶影陷入尴尬的气氛,强化了双方的矛盾冲突和陶影的情绪。
作品还把公园卖票的红衣青年和陶影以及公交车工卖票的司机进行对比,突出了红衣青年的胡搅蛮缠,不讲道理。
陶影和丈夫对这件小事的不同态度也是一组对比,很有力地表现了陶影对人格追求,对人的尊严的追求的执着。
另外,读者对事实真相十分清楚,但作品里的主人公却难以澄清,这也是一种悬念手法的运用。
这些手法的运用,不仅有助于人物性格的表现和情节的展开,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从人物关系看,儿子小也的行为和思想也对陶影这一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侧面表现作用。
三、板书设计6、一厘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送票逃票投书报社矛盾解决四、布置作业:爱的回音壁毕淑敏现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几乎都是一个孩子,关爱之心,大概达到中国有史以来的最高值。
家的感情像个苹果,姐妹兄弟多了,就会分成好几瓣。
若是千亩一苗,孩子在父母的乾坤里,便独步天下了。
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物有所值,感到莫大幸福?我好奇地问过。
孩子们撇嘴说,不,没觉着谁爱我们。
我大惊,循循善诱道,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做饭,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他们多么爱你们啊孩子很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了爸爸妈妈呢?也不能白当啊!他们应该的。
我以后做了爸爸妈妈也会这样。
这难道就是爱吗?爱也太平常了!我震住了。
一个不懂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出了家族的水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
可是,你怎样让由你一手哺育长大的孩子,懂得什么是爱呢?从他的眼睛接受第一缕光线时,已被无微不至的呵护包绕,早已对关照体贴熟视无睹。
生物学上有一条规律,当某种物质过于浓烈时,感觉迅速迟钝麻痹。
如果把爱定位于关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看顾渐次减少,孩子就会抱怨爱的衰减。
爱就是照料这个简陋的命题,把许多成人和孩子一同领入误区。
寒霜陡降也能使人感悟幸福,比如父母离异或是早逝。
但它是灾变的副产品,带着天力人力难违的僵冷。
孩子虽然在追忆中,明白了什么是被爱,那却是一间正常人家不愿走进的课堂。
孩子降生人间,原应一手承接爱的乳汁,一手播洒爱的甘霖,爱是一本收支平衡的账簿,可惜从一开始,成人就刻不容缓地倾注了所有爱的储备,劈头盖脸砸下,把孩子的一只手塞得太满。
全是收入,没有支出,爱沉淀着,淤积着,从神奇化为腐朽,反让孩子成了无法感知爱意的精神残疾。
我又问一群孩子,那你们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是爱你的呢?没指望得到像样的回答。
一个成人都争执不休的问题,孩子能懂多少?比如你问一位热恋中的女人,何时感受被男友所爱?回答一定是光怪陆离。
没想到孩子的答案晴朗坚定。
我帮妈妈买醋来着。
她看我没打了瓶,也没洒了醋,就说,闺女能帮妈干活了,我特高兴,从那儿,我知道她是爱我的。
翘翘辫女孩说。
我爸下班回来,我给他倒了一杯水,因为我们刚在幼儿园里学了一首歌,词里说的是给妈妈倒水,可我妈还没回来呢,我就先给我爸倒了。
我爸只说了一句,好儿子就流泪了,从那次起,我知道他是爱我的。
光头小男孩说。
我给我奶奶耳朵上夹了一朵花,要是别人,她才不让呢,马上就得揪下来,可我插的,她一直带着,见着人就说,看,这是我孙女打扮我呢我知道她最爱我了另一个女孩说。
我大大地惊异了。
讶然这些事的碎小和孩子铁的逻辑。
更感动他们谈论时的郑重神气和结论的斩钉截铁。
爱与被爱高度简化了,统一了。
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时,感觉到了一个幼小生命的意义。
成人注视并强调了这种价值,他们就感悟到深深地爱意,在尝试给予的同时,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接受。
爱是一面辽阔光滑的回音壁,微小的爱意反复回响着,折射着,变成巨大的轰鸣。
当会出的爱被隆重接受并珍藏时,孩子终于强烈地感觉到了被爱的尊贵与神圣。
被太多的爱压得麻木,腾不出左手的孩子,只得用右手,完成给予和领悟爱的双重任务。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周围的人。
这绝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
不要抱怨孩子天生无爱,爱与被爱是铁杵成针百年树人的本领,就像走路一样,需反复练,才会举步如飞。
如果把孩子在无边无际的爱里泡得口眼翻白,早早剥夺了他感知爱的能力,育出一个爱的低能儿,即使不算弥天大错,也是成人权力的滥施,或许要遭天谴的。
在爱中领略被爱,会有加倍的丰收。
孩子渐渐长大,一个爱自己爱世界爱人类也爱自然的青年,便喷薄欲出了。
1、被爱是一种幸福,当作者问及那些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感觉到这种莫大幸福时,孩子竟然漠然回答不,没觉得谁爱我们。
其中漠然是什么意思?它给了你怎样的触动?2、谈谈你对以下两句的理解。
(1)一个不懂得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
(2)被太多的爱压得麻木,腾不出左手的孩子,只得用右手,完成给予和领悟爱的双重任务。
3、文中有很多对爱进行诠释的比喻句,试从文中找出两句,并以爱为主题,仿写一个比喻句。
4、读完此文,你觉得这其中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担忧?5、爱与被爱都是一种幸福,生活中,你对爱有哪些独特的体验?教学反思1、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
这样做意义很多。
如本堂课,抓住了重点段落(陶影的心理活动),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2、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些学生的自觉性不高,自主合作学习不到位,出现这种情形,老师就有必要对学生加以学习方式的指导,对那些自主合作学习不强的学生,正确地引导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