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规划_绿地分类标准
绿地分类标准
绿地分类标准绿地,是城乡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以及规划和建设意义。
为了统一绿地的分类标准,绿地分类标准是构建城乡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绿地定义:绿地是指以植物覆盖和适当的功能设施为主的建筑空间,具有较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服务功能。
绿地可以分为公共绿地、私人绿地以及其他特有绿地,其中公共绿地是指供广大市民共同享用的建筑空间,私人绿地是指独占的建筑空间,其他特有绿地是指具有特殊用途的建筑空间。
二、绿地分类标准:1、公共绿地:主要指城市街道、公园、体育场馆、公共游乐场等公共建筑空间。
2、私人绿地:指私人建筑空间,如住宅小区、居民楼、别墅等。
3、其他特有绿地:指山地运动场、草场、耕地、除公共绿地外的其他建筑空间等。
三、绿地功能:1、环境保护:绿地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的化学污染和改善城市的气象条件,维持城市水土的平衡,净化城市空气和水体等。
2、生态功能:绿地能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为城市提供美化景观,可以承载一定的植物生态系统,增加城市的气质。
3、社会功能:绿地可以为社会提供居住、休闲、文化等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四、绿地管理原则:1、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原则,为不同的绿地指定不同的管理行为。
2、坚持把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原则,保障绿地的生态系统完整性、美观性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3、坚持绿地精细化管理的原则,科学规划绿地内部布局,促进绿地功能地层式发展和多元化发展。
4、及时更新绿地管理方法,以应对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的需求。
五、绿地建设落实措施:1、加强绿地资源开发利用,按照规划设计,安排绿化带、绿地系统、景观系统等,加强绿地环境改善。
2、加强绿地服务功能开发,构建全城游园休闲系统,完善社会社区管理机制,提供安全、舒适的休闲空间。
3、加强绿地文化建设,遵循“绿色、绿地”理念,在建设中弘扬绿地文化,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四、总结:绿地是城乡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绿地分类标准对于统一绿地的分类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
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2
3 江西龙南工业园区
4
5.上海虹桥机场绿地
6
7
一、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风景名胜区 郊野公园等
浙江仙居风景名胜区
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 187.8平方公里,含神仙居、景星岩、 永安溪漂流、皤滩古镇、淡竹景区, 集奇、险、清、幽于一体,汇峰、瀑、 溪、林于一地。
二、绿地主要统计指标
G12 社区公园
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 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不包括居住组团绿地
G121居住区公园
服务于一个居住区的居民,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 为居住区配套建没的集中绿地。服务半径:0.5-1.0km
G122小区游园
为一个居住小区的居民服务,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 服务半径:0.3-0.5km
上海徐家汇公园(区域性公园)
公园位于徐家汇广场东侧,北起衡山路、南至肇嘉浜路、西临天平路、 东近宛平路, 占地面积约7.27万平方米。徐家汇公园的设计以生态理 论为指导,以绿为主,特别突出与原有徐家汇繁华商业圈以及衡山路 殖民地时期的花园别墅风格的融合。以茂密的大乔木、各类花灌木、 地被植物构成绿地的要素,绿化配置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
G13 专类公园
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
G133植物园
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和引种驯化,并供观赏、游憩及 开展科普活动的绿地
G134历史名园
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园艺术并被审定为 文物保护单位的园林
G13 专类公园
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
G135风景名胜公园
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 点(区)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
园林景观路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23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2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已经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城市绿地的分类标准对于城市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绿地功能和绿地规模两个方面,对城市绿地进行分类,以期为城市绿化工作提供参考。
一、绿地功能分类绿地不仅具有美化城市、调节城市气候等基本功能,而且还有多种功能,如生态服务、休闲娱乐等。
从绿地功能的角度,城市绿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生态绿地生态绿地是指通过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实现生态服务功能的绿地。
生态绿地的建设有益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生态绿地可以分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河湖公园等。
2. 休闲娱乐绿地休闲娱乐绿地是指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服务的绿地。
休闲娱乐绿地可以分为游乐场、运动场、公园等。
在城市规划中,应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和活动类型,合理规划休闲娱乐绿地。
3. 文化教育绿地文化教育绿地是指为城市居民提供文化教育服务的绿地。
这种绿地的建设需要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和市民需求,从而形成体现文化内涵的特色绿地。
文化教育绿地可以分为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
4. 农业园区农业园区是指在城市周边或郊区建立的集种植、养殖、采摘和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园区。
这种绿地可以带来城乡结合、农业绿色发展等多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绿地规模分类绿地规模是指绿地面积的大小。
从绿地规模的角度,城市绿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大型公园大型公园通常面积较大,具有多种功能。
大型公园可以是城市的重要景点,也可以提供多种体育、文化、娱乐等活动场所。
这种绿地的建设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规划布局和市民的需求,以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
2. 社区公园社区公园通常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面积相对较小。
这种绿地建设必须结合当地社区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的需求,设计合适的功能和设施,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3. 街头绿地街头绿地通常是指在城市道路两侧或路中央建立的绿地带。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农业与城市农园的发展与规划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农业与城市农园的发展与规划城市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便利与机遇,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地的规划与发展成为了重要的议题之一。
城市绿地的分类标准以及城市农业与城市农园的发展与规划,成为我们关注和探讨的焦点。
一、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绿地是城市中用于花卉观赏、休闲娱乐、生态保护等功能的绿色空间。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城市绿地,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准。
1.绿地功能分类标准按照功能划分,城市绿地可分为公园绿地、休闲绿地、生态绿地、交通绿地等多类。
其中,公园绿地主要面向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休闲绿地供人们进行放松和休闲活动;生态绿地是为了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交通绿地则负责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2.绿地面积分类标准根据绿地的面积大小,我们可以将城市绿地分为大型公园、中型公园、小型公园和绿地广场等。
大型公园通常占地较大,配备完善的设施和丰富的植被;中型公园则面积适中,适合人们进行集体活动;小型公园一般位于居民区内,为居民提供近距离的绿化环境;绿地广场则位于城市中心,是休闲和活动的场所。
3.绿地分布分类标准根据城市绿地在城市空间的分布,可以将其分为中心绿地、边缘绿地和分散绿地。
中心绿地位于城市的核心区域,为市民提供绿色休闲空间;边缘绿地则分布于城市的外围地区,多为生态农田和自然保护区;分散绿地则布局在城市的各个区域,供市民近距离接触自然环境。
二、城市农业与城市农园的发展与规划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城市农业与城市农园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城市农业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开展的农业生产活动,包括种植、养殖等;城市农园则是指在城市建设规划中专门划定的农业生产用地。
1.城市农业的发展城市农业的发展有助于提供健康的农产品和增加城市绿地。
如今,城市农业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田种植,而是逐渐向建筑屋顶、立体养殖等多样化发展。
这种城市农业形式不仅能够缓解土地紧张问题,还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按地域划分适应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绿地规划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按地域划分适应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绿地规划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绿地被广泛认为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不仅提供了人们休憩娱乐的场所,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调节气候,减少污染等。
然而,由于地域差异,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绿地规划需求各不相同。
因此,将绿地分类并根据地域划分,能够更好地适应各个气候条件下的绿地规划。
一、地域划分与气候条件不同地域拥有不同的气候条件,这是绿地规划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根据气候条件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地域划分为热带气候区、温带气候区和寒带气候区。
1. 热带气候区热带气候区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气候炎热潮湿,降雨量大。
在这种地区进行绿地规划时,需要考虑应对高温和高湿度的问题。
建议增加防晒设施,如遮阳棚、凉亭等,为人们提供遮蔽的场所。
此外,在绿地规划中加入水体和喷泉等水景,能够增加绿地的湿润感,为人们提供凉爽的感觉。
2. 温带气候区温带气候区气候较为温和,四季分明。
在这种地区进行绿地规划时,需要考虑适应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
建议增加草坪和花坛等绿化设施,使人们可以在春夏秋冬四季都能够感受到绿地的美好。
此外,合理规划树木的分布,能够为人们提供四季不同的景色。
3. 寒带气候区寒带气候区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冬季较长。
在这种地区进行绿地规划时,需要考虑适应低温和降雪的问题。
建议增加温室和室内绿地,使人们可以在冬季也能够享受到绿地的景观。
此外,选择适应寒带气候条件的植被,带来冬季独特的绿色景观。
二、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基于不同地域和气候条件的考虑,我们可以将城市绿地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 城市公园城市公园是城市中最基础、最广泛的绿地类型。
它们通常位于城市中心或邻近住宅区,并提供人们散步、跑步、休闲娱乐的场所。
城市公园应该根据地域特点,在规划中合理布局花坛、草坪、人工湖等景观设施,创造出宜人的环境。
2. 生态公园生态公园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多样化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服务。
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是绿地系统规 划的基础,有助于规范和指导城 市绿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城市绿地的定义
城市绿地是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 种绿地类型,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 地、广场用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 。
城市绿地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 供休闲游憩空间、传承历史文化等多 重功能。
PART 02
分类
公园绿地可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 园和街旁绿地等。
防护绿地
定义
分类
防护绿地是指为满足城市对卫生、隔 离、安全、防灾等特殊要求而设置的 绿化用地。
防护绿地可分为卫生隔离带、道路防 护绿地、生态廊道等。
特点
防护绿地具有生态防护、卫生隔离、 景观形象等多重功能,对保护城市环 境、保障居民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应加强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我国城市绿地规划的 持续发展。
PART 05
案例分析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案例一:某市公园绿地的规划与实施
规划背景
随着城市发展,居民对休闲空间的需求增加,公园绿地成为城市居民 重要的休闲场所。
规划目标
广场绿地
定义
广场绿地是指在城市中具有一定规模,主要用于 市民集散、休息和文娱体育活动的地面。
特点
广场绿地具有集散空间、景观形象和文化承载等 多重功能,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场所。
分类
广场绿地可分为集散广场、纪念广场、商业广场 等。
PART 03
绿地规划的原则和目标
REPORTING
WENKU DESIGN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城市 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分类方法
按功能分类
按服务对象分类
根据绿地的使用功能和特点,将绿地分为 休闲绿地、景观绿地、防护绿地等。
根据绿地的服务对象,将绿地分为公共绿 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等。
按地理位置分类
按生态特征分类
根据绿地的地理位置,将绿地分为中心城 区绿地、郊区绿地、城市边缘绿地等。
根据绿地的生态特征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将绿地分为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
形成四季有景的植物群落。
01
03
02 04
居住区绿地应根据不同居住区类 型和居民需求,设置多样化的活 动空间和设施,如儿童游乐设施 、健身器材、座椅等。
居住区绿地应注重与周边环境的 协调和融合,通过绿化设计与建 筑风格、地形和水体等元素的结 合,营造出宜人的居住环境。
防护绿地的规划设计要点
防护绿地的设计应根据防 护需求和城市规划要求, 选择适宜的植物材料和配 置方式,以达到防护和景 观的双重效果。
02
CATALOGUE
绿地分类原则和方法
分类原则
01
02
03
04
实用性
绿地分类应考虑绿地的实际功 能和使用需求,以便于合理规
划和设计。
生态性
绿地分类应基于生态学原理, 考虑绿地的生态价值和生态系
统的完整性。
系统性
绿地分类应建立一个完整的系 统,以体现绿地之间的联系和
相互作用。
可操作性
绿地分类应考虑实际的可操作 性和可实施性,以便于管理和
街道绿地应注重与城市文化的融合,通过绿化设 计与城市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相结合,营造出 具有地方特色的街道景观。
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要点
居住区绿地的设计应与居住区规 划相结合,根据不同居住区类型 和规模,合理规划绿地布局和规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依据规模和面积划分的小型中型和大型绿地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依据规模和面积划分的小型中型和大型绿地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的依据是绿地的规模和面积。
根据不同的大小,城市绿地可以划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绿地。
这些绿地在城市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有助于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以及保护自然生态等方面。
1. 小型绿地小型绿地通常指的是面积较小的城市公园、社区绿地、游憩空间等。
它们往往位于居民区或商业区中心,距离居民较近,便于居民进行体育锻炼、休闲娱乐等活动。
小型绿地的面积一般在几百到一千平方米之间。
小型绿地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周围居民的需求和利益,提供多样化的功能和设施,如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凉亭、休闲椅等,并且要注重美化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2. 中型绿地中型绿地一般指的是位于城市不同区域的公园、景观绿地等。
它们的面积较小型绿地要大一些,通常在一千到一万平方米之间。
中型绿地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中型绿地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景观效果、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在中型绿地中,可以设置人工湖泊、花坛、草坪、步行道等,为居民提供舒适、美丽的环境。
3. 大型绿地大型绿地是城市中面积最大的绿地。
它们一般位于城市的边缘地带或近郊地区,面积通常超过一万平方米。
大型绿地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自然生态、提供野外活动的场所、改善城市环境等。
大型绿地的设计需要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
这些绿地可以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提供了更多的生态系统服务,如净化空气、调节温度等。
总之,城市绿地的分类标准主要依据绿地的规模和面积划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绿地。
不同规模的绿地在城市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并且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来说,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是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任务。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按规模划分的大型中型和小型绿地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按规模划分的大型中型和小型绿地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按规模划分的大型、中型和小型是对城市绿地进行规模划分的一种方法,旨在更好地进行城市规划和绿地管理。
通过对城市绿地的划分,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城市绿地的需求和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型、中型和小型绿地的定义、特点和功能,以及划分的依据和应用。
一、大型绿地大型绿地是指占地面积较大的城市绿地,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 占地面积广阔:大型绿地的面积一般较大,可以达到几十公顷或者更大。
这使得大型绿地可以提供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满足城市居民的集体或个体需求。
2. 多样化功能:大型绿地通常设有多种不同的功能区域,例如公园、游乐场、运动场等。
这样的多功能性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娱乐、运动、休闲等多种活动方式。
3. 生态保护:大型绿地通常拥有丰富的植被和自然生态环境,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这些绿地也是鸟类、昆虫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也起着积极作用。
大型绿地的划分依据主要包括绿地面积、功能设置、生态价值等因素。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大型绿地往往作为城市的“绿肺”存在,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和环境功能。
二、中型绿地中型绿地是介于大型和小型绿地之间的一种绿地类型,具有以下特点:1. 面积适中:中型绿地面积一般介于几百至几千平方米之间。
相较于大型绿地,中型绿地的面积较小,但也能提供一定的休闲和娱乐空间。
2. 宜居环境:中型绿地通常位于居住区附近,为居民提供临近的自然环境。
这些绿地通常布局合理,景观美观,能为周边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
3. 社交互动:中型绿地常设有一些休闲设施,如草坪、广场、户外健身设备等,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社交互动。
这些绿地可以成为居民举办社区活动、聚会和交流的场所。
划分中型绿地的依据主要包括面积、功能和与周边建筑的关系等因素。
中型绿地在城市中起到增加居民的生活幸福感、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小型绿地小型绿地是城市绿地中面积最小的一类,通常具备以下特点:1. 面积较小:小型绿地的面积一般在几十至几百平方米之间。
城市 绿地分类标准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城市绿地,制定了一系列的绿地分类标准。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绿地进行分类,以期为城市绿地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一、按照功能划分。
1. 生态绿地。
生态绿地是指为了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而设置的绿地。
这类绿地通常包括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廊道等,其主要功能是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净化空气和水质。
2. 休闲绿地。
休闲绿地是指供市民进行休闲娱乐活动的绿地。
这类绿地包括公园、游乐场、广场等,其主要功能是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满足他们的休闲需求,促进身心健康。
3. 生产绿地。
生产绿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绿地。
这类绿地包括农田、果园、菜地等,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城市所需的农产品,保障城市的粮食安全。
二、按照形式划分。
1. 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是指对所有市民开放的绿地。
这类绿地通常由政府出资兴建和管理,包括公园、广场、绿化带等,其主要特点是开放性和公益性。
2. 私人绿地。
私人绿地是指属于个人或单位所有的绿地。
这类绿地通常位于居民小区、企业园区等私人领域,主要服务于居民或员工,满足其日常休闲和活动需求。
三、按照规模划分。
1. 大型绿地。
大型绿地是指面积较大的绿地。
这类绿地通常包括大型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其面积较大,能够容纳大量的游客和开展多种活动。
2. 中小型绿地。
中小型绿地是指面积较小的绿地。
这类绿地通常包括社区公园、街头绿地、绿化带等,其面积较小,主要服务于周边居民,满足其日常休闲需求。
四、按照特色划分。
1. 文化主题绿地。
文化主题绿地是指以特定文化元素为主题的绿地。
这类绿地通常包括文化广场、文化公园等,其主要特色是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展示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2. 生态景观绿地。
生态景观绿地是指以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为主题的绿地。
这类绿地通常包括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其主要特色是保持了自然生态的原始风貌,能够让人们享受自然之美。
城市绿地建设标准
城市绿地建设标准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生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城市绿地建设,保障市民的绿色空间权益,本文将介绍城市绿地建设标准。
一、城市绿地分类城市绿地分为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和其他绿地。
不同类型的绿地应根据其功能和特点进行规划设计,以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二、城市绿地的规划原则1. 生态优先,以人为本。
城市绿地的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同时满足市民的休闲、游憩和娱乐需求。
2. 因地制宜,均衡分布。
城市绿地的规划应根据城市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合理布局绿地,使各类绿地均衡分布,方便市民使用。
3. 突出特色,文化传承。
城市绿地的规划应考虑当地的文化、历史和自然特色,使绿地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
三、城市绿地的规划标准1. 面积标准:城市绿地的面积应根据城市规模、人口分布等因素进行规划。
一般来说,每个市民平均享有的绿地面积不应低于10平方米。
2. 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地的绿化覆盖率应达到一定标准,一般不小于40%。
绿化覆盖率是指植被覆盖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例。
3. 设施配套:城市绿地的规划应配备必要的设施,如园路、座椅、灯光、标识牌等,以满足市民的使用需求。
4. 景观效果:城市绿地的规划应注重景观效果的营造,使市民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到城市的文化和历史氛围。
5. 环保标准:城市绿地的规划应符合环保标准,采用低能耗、低污染的建筑材料和设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6. 安全标准:城市绿地的规划应符合安全标准,如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等,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
7. 服务半径:城市绿地的规划应考虑服务半径,使市民能够方便快捷地到达绿地,享受绿色空间。
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500米。
8. 与周边环境协调:城市绿地的规划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使绿地与建筑、道路等元素相互融合,形成和谐的城市景观。
9. 可持续发展:城市绿地的规划应考虑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等有限资源,保持生态平衡,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生态空间,对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城市绿地,需要对城市绿地进行分类,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和管理。
城市绿地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功能性、规模性和生态性三个方面。
首先,从功能性角度来看,城市绿地可以分为休闲娱乐绿地、生态保护绿地和文化教育绿地。
休闲娱乐绿地主要是为了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需求,如公园、游乐场等;生态保护绿地则是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如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文化教育绿地则是为了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如博物馆、图书馆等。
不同功能性的绿地在规划和管理上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布局和设计,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其次,从规模性角度来看,城市绿地可以分为大型公园、社区绿地和街头绿地。
大型公园通常面积较大,拥有丰富的植被和景观,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社区绿地则是为了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如小区内的花园、广场等;街头绿地则是指城市中的绿化带和绿化广场,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规模的绿地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上需要统筹考虑,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最后,从生态性角度来看,城市绿地可以分为生态景观绿地、生态廊道绿地和生态修复绿地。
生态景观绿地是为了打造城市的生态景观,如湖泊、河流、山水等;生态廊道绿地是为了连接城市中的生态节点,形成生态网络,如绿道、绿廊等;生态修复绿地是为了修复城市中的受损生态系统,如湿地修复、水体治理等。
不同生态性的绿地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上需要注重生态平衡和生态保护,以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城市绿地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功能性、规模性和生态性三个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地对城市绿地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实现城市绿地的规划和管理,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品质。
因此,城市绿地的分类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按开放程度划分的公共绿地和私人绿地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按开放程度划分的公共绿地和私人绿地城市绿地是城市中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生活质量、提升居民幸福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城市绿地,将绿地按照开放程度划分为公共绿地和私人绿地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分类标准。
一、公共绿地公共绿地是指对所有市民开放的绿地空间,无论是居民还是游客都可以自由进出并享受其中的绿色环境。
公共绿地通常位于城市的核心地带或是居住区的中心位置,以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等多种需求。
1. 城市公园城市公园是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常由广阔的草坪、花坛、绿树和步道等元素构成。
城市公园以绿色植被和景观设计为主要特色,提供了供市民休闲散步、锻炼身体、举办活动等多种功能。
2. 社区绿地社区绿地是指分布在居民社区内的公共绿地空间,主要为周边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休闲娱乐场所。
社区绿地的规模通常较小,包括小型公园、花坛、儿童游乐设施等,为居民提供了近距离的绿色休闲空间。
3. 休闲广场休闲广场是城市中供市民休憩与娱乐的开放空间,通常位于购物中心、商业区、景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
休闲广场的设计注重活动与互动,提供了供市民举办集会、表演、展览等多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二、私人绿地私人绿地是指有一定开放控制准入限制的绿地空间,如居民小区绿化、单位内部的公园等。
与公共绿地相比,私人绿地在开放程度上较低,更多地服务于特定的群体和机构。
1. 小区绿化小区绿化是城市中居住小区内的绿地空间,通常由业主委员会或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
小区绿化既为小区居民提供了美丽宜人的生活环境,也起到了净化空气、缓解压力的作用。
2. 单位绿地单位绿地是指工业园区、企事业单位内部的绿化空间,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单位绿地的规模和功能因单位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有的主要用于员工休闲娱乐,有的则是为了美化单位周边环境。
三、公共绿地与私人绿地的联系与互动公共绿地和私人绿地虽然在开放程度上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着联系与互动。
中国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详细版)
与绿地相关的现行法规和标准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绿 化条例》、《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公园设计规范》CJJ 48、
4)有利于国际间的横向比较。 世界各国的绿地分类及绿地规划建设指标因国情不同而各异,但我国目前使用的“公
共绿地”与其他国家相对于非公有绿地的“公共绿地”缺乏可比性。 为此,本标准不再使用“公共绿地”,而用“公园绿地”替代。 (2)关于“公园绿地”名称的说明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
准确,又使绿地统计数据具有一定的延续性。 其次,国家现行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 48 中提出的公园类型基本上与《城市用
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 中“公共绿地”的内容相吻合,只是所用名称有所 不同,如将“街头绿地”表述为“带状公园”和“街旁游园”,并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因此,使 用“公园绿地”既可以涵盖“公共绿地”的内容,又与相关标准、规范具有协调性。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绿地建设的重要性已为人们 所认识。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绿地分类标准,所以各个城市的绿地分 类差别较大,有些即使是同类绿地,名称相同,但其内涵和统计口径也不尽相同。绿 地分类及统计口径的不规范,导致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缺少协调关系,使城 市之间的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缺乏可比性,直接影响到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与审批,影 响到绿地的建设与管理。从绿地建设实践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来看,迫切需要制订全 国统一的绿地分类标准。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社区公共绿地和城市景观的统一规划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社区公共绿地和城市景观的统一规划城市绿地是城市中起到绿化美化作用的重要空间,对于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统一规划城市绿地,我们需要建立分类标准以确保社区公共绿地和城市景观的合理规划和管理。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地的分类标准以及如何统一规划社区公共绿地和城市景观。
一、城市绿地的分类标准在进行城市绿地的分类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城市绿地的定义和分类标准。
城市绿地可以包括社区公共绿地和城市景观两个大类。
1. 社区公共绿地社区公共绿地是指为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需求而设立的绿地空间。
社区公共绿地在城市规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居民提供活动休息的场所,增加城市空气质量,提高生活品质。
社区公共绿地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功能分类:社区公共绿地可以根据其功能进行分类,如休闲健身绿地、儿童游乐绿地、文化活动绿地等。
(2) 规模分类:社区公共绿地可以根据其规模大小进行分类,如小型社区公园、中型社区公园、大型社区公园等。
(3) 环境分类:社区公共绿地可以根据其所处环境特点进行分类,如水边绿地、山地绿地、城市中心绿地等。
2. 城市景观城市景观是指为增加城市整体形象美感而规划的绿地空间。
城市景观的规划和设计需要考虑城市风貌和城市形象的整体性,为城市带来美观和文化内涵。
城市景观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造型分类:城市景观可以根据其造型特点进行分类,如花坛景观、雕塑景观、喷泉景观等。
(2) 功能分类:城市景观可以根据其功能进行分类,如交通景观、广场景观、商业景观等。
(3) 文化分类:城市景观可以根据其所展现的文化内涵进行分类,如历史文化景观、艺术文化景观、民俗文化景观等。
二、社区公共绿地和城市景观的统一规划为了确保城市绿地的合理利用,需要统一规划社区公共绿地和城市景观。
统一规划的目的是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下面是社区公共绿地和城市景观统一规划的一些重要原则:1. 生态原则:统一规划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增加绿地覆盖率,提升城市的生态价值。
绿地分类标准
绿地分类标准绿地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绿地的规划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对城市绿地进行规划和管理,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绿地分类标准。
本文将从绿地的功能、类型和管理等方面,探讨绿地分类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绿地的分类可以根据其功能来划分。
根据绿地的功能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生态保育型绿地、休闲娱乐型绿地、交通绿地、文化教育型绿地等。
生态保育型绿地主要用于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
休闲娱乐型绿地则是供市民进行休闲活动和娱乐的场所,如公园、游乐场等。
交通绿地则是指位于城市交通干道两侧的绿地,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
文化教育型绿地则是为了丰富城市文化生活,传承历史文化,如广场、纪念园等。
因此,根据绿地的功能特点,可以将其进行科学的分类,有利于更好地进行规划和管理。
其次,绿地的分类也可以根据其类型来划分。
根据绿地的类型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公园、绿化带、广场、街心花园等。
公园是城市中常见的绿地类型,它们通常拥有较大的面积,内设有各种设施和植被,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绿化带则是指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的绿地带,可以起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的作用。
广场是城市中的交通枢纽,也是人们集会、活动的场所,因此也属于绿地的一种类型。
街心花园则是指分布在城市街道中心的小型花园,起到点缀城市、美化环境的作用。
因此,根据绿地的类型特点,也可以进行科学的分类,有利于更好地进行规划和管理。
最后,绿地的分类还可以根据其管理方式来划分。
根据绿地的管理方式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公共绿地、私人绿地、社区绿地等。
公共绿地是指由政府或相关部门负责管理的绿地,对市民开放。
私人绿地则是指由企业、个人负责管理的绿地,一般不对外开放。
社区绿地则是指位于社区内的小型绿地,由社区居民共同管理和维护。
因此,根据绿地的管理方式,也可以进行科学的分类,有利于更好地进行规划和管理。
镇(乡)村绿地分类标准
镇(乡)村绿地分类标准镇(乡)村绿地是指为了满足农村居民休闲、健身、社交等需求而设置的绿地。
它具有绿化美化环境、改善农村生态、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等重要功能。
为了规范镇(乡)村绿地的建设和管理,制定并实施镇(乡)村绿地分类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一、功能定位。
1. 休闲娱乐绿地,主要供农村居民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如散步、垂钓、野餐等。
2. 文化体育绿地,用于举办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文化展览等活动,满足农村居民的文化体育需求。
3. 生态景观绿地,以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打造美丽乡村,提升农村环境品质。
4. 生产生活服务绿地,为农村居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功能,如集市、农产品展销等。
二、规划要求。
1. 依据农村人口分布和生活习惯,合理确定镇(乡)村绿地布局,使其服务范围覆盖到每个村庄。
2. 合理规划绿地面积,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避免资源浪费和建设过度。
3. 绿地布局要与农村村庄、农田、水系等自然环境相协调,保持生态平衡,尊重自然规律。
4. 考虑到农村居民的出行便利性,绿地布局要合理,便于农村居民前往使用。
三、建设标准。
1. 绿地建设要符合环保要求,采用绿色环保材料,保护植被和动物栖息地。
2. 设施建设要考虑到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设置休息座椅、健身器材、文化娱乐设施等。
3. 绿地内部道路、景观、照明等设施要合理布局,方便农村居民的使用,提升绿地整体品质。
4. 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保护,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保持乡村特色。
四、管理要求。
1. 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镇(乡)村绿地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2. 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和规定,明确绿地使用和管理的各项规范,保障绿地的良好运行。
3. 加强对镇(乡)村绿地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村居民对绿地的认知和使用率。
4. 加强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并解决绿地管理中的问题,保障绿地的正常使用。
五、保障措施。
1. 加大对镇(乡)村绿地建设的资金支持,保障绿地建设的顺利进行。
绿地分类标准
绿地分类标准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管理绿地,制定科学合理的绿地分类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绿地分类标准的相关内容,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首先,绿地可以根据其功能进行分类。
按功能划分,绿地可以分为生态绿地、休闲绿地、运动绿地、文化绿地等不同类型。
生态绿地主要用于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休闲绿地则是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运动绿地则是为了满足市民的运动需求,文化绿地则是为了展示城市文化和历史。
其次,绿地的规模也是一个重要的分类标准。
根据规模的不同,绿地可以分为大型绿地、中型绿地和小型绿地。
大型绿地往往具有较大的面积,内部设施和植被丰富,可以容纳更多的人群进行各种活动。
中型绿地规模适中,既可以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又可以起到一定的生态保护作用。
小型绿地面积较小,通常分布在居民区周边,为周边居民提供便利的休闲场所。
另外,绿地的位置也是一个重要的分类标准。
根据位置的不同,绿地可以分为市中心绿地、社区绿地和郊区绿地。
市中心绿地通常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城市的重要景观。
社区绿地位于居民区内,为周边居民提供便利的休闲场所,郊区绿地则位于城市的郊区,通常规模较大,可以为市民提供更为广阔的休闲空间。
最后,绿地的管理和维护情况也是一个重要的分类标准。
根据管理和维护的情况,绿地可以分为市政管理绿地、社区自管绿地和私人绿地。
市政管理绿地由政府负责管理和维护,社区自管绿地由社区居民自行管理和维护,私人绿地则由私人或企业负责管理和维护。
总之,绿地分类标准涉及到绿地的功能、规模、位置和管理情况等多个方面,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类,才能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城市的绿地资源,为市民提供更好的休闲空间和生活环境。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根据以上分类标准,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绿地规划和管理方案,为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质量提供更好的保障。
绿地分类标准
绿地分类标准绿地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生态等重要功能。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规划城市绿地,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绿地分类标准至关重要。
绿地分类标准可以根据绿地的功能、规模、位置等因素进行分类,以便于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更好地进行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首先,绿地可以根据其功能进行分类。
按照功能的不同,绿地可以分为观赏绿地、休闲绿地、运动绿地、生态绿地等多种类型。
观赏绿地主要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可以是花园、景观绿化带等;休闲绿地则是供市民放松身心、休闲娱乐的场所,如公园、广场等;运动绿地则是为了满足市民的运动需求,如体育场、健身步道等;生态绿地则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如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
不同功能的绿地在规划和设计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和管理。
其次,绿地可以根据其规模进行分类。
根据规模的大小,绿地可以分为大型绿地、中型绿地、小型绿地等。
大型绿地通常面积较大,功能多样,可以容纳更多的市民进行休闲和娱乐活动,如大型公园、森林公园等;中型绿地通常规模适中,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为市民提供便利的休闲场所,如社区公园、街心花园等;小型绿地则通常面积较小,分布密集,可以为市民提供便利的休息和活动场所,如街头绿化、庭院绿地等。
不同规模的绿地在城市规划和绿化设计中都有各自的作用和定位,需要根据规模进行合理分类和规划。
最后,绿地可以根据其位置进行分类。
按照位置的不同,绿地可以分为市区绿地、郊区绿地、乡村绿地等。
市区绿地通常位于城市中心或各个区域,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郊区绿地通常位于城市的郊区地区,面积较大,可以为市民提供更为广阔的休闲空间和自然景观,是城市的重要生态屏障;乡村绿地则位于城市周边的乡村地区,通常是农田、林地等自然景观,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和农业生产功能。
不同位置的绿地在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中都有各自的重要作用,需要根据位置进行科学分类和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规划绿地分类标准:按照国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将城市绿地分为五大类,依次为公园绿地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和其他绿地G5。
1、公共绿地1.1、规划原则:(1)在普遍绿化基础上重点建设居住绿地;(2)公园类型尽量全面,布置新型、具有时代特色;(3)居住绿地与乡镇绿地结合;(4)突出沿街公共绿地(带状绿地)的景观特色;(5)大、中、小绿地形成体系,并以中、小型绿地为主。
1.2、各类绿地的规划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公园绿地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及街旁绿地5大类。
(1)专类公园:利用其已有的地形、地貌、植被,采用自然与规则相结合多种组景和造景的设计手法,丰富其园林植物种类,布置相应的设施,即通过对坡地、水面、驳岸、植被、建筑、小品及娱乐设施的有机配置,创建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体系,使其具有系统性、技术性、阶段性、持续性、安全性等特征。
体现城镇特色,四季有景,让游人有步移景异、赏心悦目、自然流畅的舒心体验。
区域性公园的绿地率≥75%。
规划区域性公园有一处,即植物园,总面积约为0.69平方公里。
(2)滨河公园:利用现有的东湖水系,规划改造其现有景观布局,使之成为两院地区具有鲜明特色的滨河景观公园。
各景区通过对坡地、水面、驳岸、植被、建筑、小品及娱乐设施的有机配置形成既有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人造景观,又有展现自然山水、人们活动的自然、人文景观。
园内建筑应以一层为主,采用现代风格,造型新颖别致,富于动感,色彩明快。
滨河绿地结合河流,充分利用其狭长地形,因地制宜,采取自然布局方式,沿河设置休闲、观赏设施,通过亭、榭、廊、座椅等小品的点缀,突出山水及环境的自然风貌、四季物象,形成临水风光带,滨河公园以自然景观为主,建筑易采用传统形式,应端庄、古朴、大方,与其环境相协调并融为一体,为沿河风光带添光加彩。
园区绿化应不小于75%。
规划面积约0.23平方公里。
(3)街旁绿地: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
规划要求在居住区集中地段,既要做到相对对立,有要与其他绿地衔接自然,并与周围建筑风格统一、协调,本次规划街头绿地总面积约为0.20平方公里。
(4)校园绿化广场:于教学区中心区域,规划改建其原有的馆前广场,使之成为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具有热带风情、海南特色的文化广场。
校园绿化广场是以绿化为主体,提供居民游憩、休闲活动的场所。
规划绿化广场面积为0.05平方公里。
2、生产绿地生产绿地是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草圃等圃地。
生产绿地必须培育和生产出能适应当地条件的具有特性、抗性优良的品种,其规格、质量应符合城市绿化栽植工程的需要。
2.1、规划原则根据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采用培育乡土苗木与引进优良品种相结合进行规划。
具体包括:大学生实验基地、创业路两侧苗圃基地等。
2.2、规划内容与指标大量培育乡土树种,常绿树种如油松、云杉、桧柏、侧柏、砂地柏等,落叶树种如新疆杨、加杨、北京杨、垂柳、国槐、榆树、丁香、玫瑰、黄刺玫、红叶小檗等。
适度引进一些适应性强和绿化景观效果好的树种,如白皮松、珍珠梅、连翘、榆叶梅、胶东卫茅、金叶莸、紫叶矮樱等。
使苗木自给率≥80%。
生产绿地面积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比率≥2%。
本次规划生产绿地总面积约为39.61ha。
3、附属绿地3.1、居住绿地居住区绿地率标准:●别墅类:50%以上;●一类居住小区:45%以上;●二类居住小区:30%以上;●三类居住小区:25%以上。
规划目标:规划建设的绿地率达到一类居住小区的绿地率以上。
范围:两院组团的中区、西区、南区以及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学生宿舍区。
概述:旧城区居住绿地应化整为零,范围上扩点为面,见缝插绿,充分利用边角地及天台屋面以增加绿化覆盖面积。
规划原则:①一切可绿化的用地均应绿化,并宜发展垂直绿化。
②应根据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环境特点及用地的具体条件,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
并宜保留和利用规划范围内的已有树木和绿地。
③应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布局形式,设置相应的中心绿地,以及老年人、儿童活动场地和其它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
④便于居民休憩、散步和交往之用的绿地,宜采用开敞式,以绿篱或其它通透式院墙栏杆作分隔。
⑤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应同时满足宽度≥8m、面积≥400㎡。
规划内容:居住区绿地是最接近居民生活的绿地,它覆盖面广,分布均匀,对“面”上的绿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规划要求充分发挥这种优势,从多方面提高居住区绿化水平,使更多的绿色空间渗透于城镇中。
一切可绿化的用地均应绿化,为居民提供适宜于居住的生态环境;其次是强调小区绿地的功能性,在充分满足使用需求的基础上给居民以美的享受;再次是小区绿地要突出它的“可达性”,即方便居民随时去使用它。
规划指标:一类居住用地绿地率要求≥35%,二类居住用地绿地率要求≥30%;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0.5㎡/人,小区(含组团)≥1㎡/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1.5㎡/人,并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旧区改建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70%。
另外根据现有规定,参照国内外城市先进的居住区绿地率指标,规划建议:多层(4~6层)为30%以上,高层(8层以上)为40%以上,低层花园别墅为50%以上;对于城市中现有绿地率较低,达标改造(出新)有一定困难的居住用地,应经园林管理部门同意,将指标控制在20%以上,并严格控制其他影响生活质量的设施建设;严格控制老城区改造中居住用地绿地率,改造后必须达到25%的指标。
3.2、公共设施绿地公共设施绿地率●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绿地率不低于30%;●宾馆、疗养院的绿地率不低于35%;●学校、医院、科研机关的绿地率不低于35%;●体育场馆、文化宫等娱乐用地:35%以上;●临街大型公共建筑宜在用地范围内开辟前庭绿地。
公共设施绿地有较强公共性和开敞性,此类绿地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同时还应结合公建自身特点加强其外向景观特色。
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占单位总用地面积比率≥30%;其中商业中心等≥20%;学校、医院、疗养院等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部队等≥35%。
范围:教学区、电影院、医院、以及创业路两侧的各类公共用地,如招待所、科学院等。
规划内容:公共设施绿地主要集中在人流量较大的各类公共区域。
绿地形式主要以景观为主,绿地面积不宜过大,小巧分布,使绿地如点点繁星点缀夜空一般装饰着周边区域。
富有层次感,综合利用生物多样性,对周边环境进行改造,使之与周边环境紧密联系。
3.3、工业绿地工业绿地率标准:●一类工业:25%以上;●二类工业:30%以上;●三类工业:45%以上。
种植设计原则:①乔灌草藤的多层次、多物种绿化。
②明确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合理比例,常绿树种占30%左右,落叶占30%~40%左右,其余为花卉和地被。
③选用合适的树种:首先,要适地适树;其次,要注意速生树和慢生树种的比例,一般在新厂区考虑以速生树为主,占60%左右,以慢生树种为辅,3~5年后考虑用慢生树种来逐步代替速生树种,慢慢过渡到以慢生树种为主(占60%的比例)。
范围:创业路两侧的橡胶厂,木材厂等。
规划内容与指标:工业绿地风格力求蓬勃向上,体现各自的企业形象特点。
工业绿地应重点抓好厂前区、生产区、宿舍区及道路绿化等环节;生产区绿地应根据其生产要求、卫生防护要求,以及特有的工业景观特点。
工厂内应设置集中绿地,集中绿地宜辟建小游园,应接近或布置在职工生活区,为职工提供一个工作之余的休息、娱乐和景观环境。
各类工厂应重视屋顶、墙面、棚架、室内绿化等多种绿化方式,增加绿视率,创造绿色环境景观。
加强绿化空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作用。
工业、企业绿地率≥20%,其中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工厂的≥30%,并设立≥50m的防护林带;新建工厂绿地率应达到35%以上;现状工厂应通过规划逐步增加绿地面积,重点抓好提高绿化覆盖率,并通过增加植物的空间层次拓展绿化空间,弥补绿化用地的不足。
3.4、道路绿地道路绿化率:●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布局与景观规划:①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m;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主、次干路中间分车绿带和交通岛绿地不得布置成开放式绿地;路侧绿带宜与相邻的道路红线外侧其他绿地相结合;人行道毗邻商业建筑的路段,路侧绿带可与行道树绿带合并;道路两侧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时,宜将路侧绿带集中布置在条件较好的一侧。
②在城镇绿地系统规划中,主干路应体现城镇道路绿化景观风貌;同一道路的绿化宜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不同路段的绿化形式可有所变化;同一路段上的各类绿带,在植物配置上应相互配合,并应协调空间层次、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的关系;③注重整体和连续性,道路绿地不是一个独立的游赏空间,而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作为人类生活空间和自然过程的连续体系来设计和管理。
范围:创业路、风华路、兴达路、湖滨路、南秀南路、南秀北路、西环路、登峰路、育才路等。
规划内容与指标:城镇街道绿化按道路长度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0%和80%以上。
树种和地被植物规划:①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②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种植的乔木,应选择落叶树种。
③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城镇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
④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
⑤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密、耐修剪的树种。
⑥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
其中草坪地被植物尚应选择萌蘖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
3.5、其他绿地其他绿地是指位于城市建设用地以外生态、景观、旅游和娱乐条件较好或亟须改善的区域,一般是植被覆盖较好、山水地貌较好或应当改造好的区域。
其主要功能偏重生态环境保护、景观培育、建设控制、减灾防灾、观光旅游、郊游探险、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等。
它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延伸,它与城市建设用地内的绿地共同构成完整的绿地系统。
其他绿地是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镇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
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镇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