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ppt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公开课《虽有嘉肴》ppt课件
合作探究
3、请大家完成下面的填空,用箭头表示“教”与“
学”的促进方向。 可分享身边教与学的 故事。
学——(
)——(
)
教——(
)——(
)
从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 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 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 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 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 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 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 时候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 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 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 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 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整体感知 2.自由朗读课文, 根 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解释下列句中词语。 (1)虽有嘉肴 虽: 即使 (2)弗食,不知其旨也 弗:不 知:知道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是故:所以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 自强也 反:反省 强: 勉励 (5)故曰 故: 所以 (6)其此之谓也 其:大概
虽有 ,弗食, ;虽 有 ,弗学, 。是故 , 教 。知 ,然后 ; 知 ,然后 。故曰: 。 《兑命》曰:“ 。”其 ?
课后作业
1.搜集关于学习的名言名句。 2.查阅《礼记》中的其它任意一篇和 同学分享交流。
虽有嘉肴
——《礼记》
、了解《礼记》,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2、理解文中教学相长的含义并结合生活 实际谈谈学习本课的感受。 3、背诵课文。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共27张ppt)
拓展延伸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 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 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半部《论语》治天下 一帧《礼记》誉千秋
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
4.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引用《兑命》中的话进行引用论证,证明论点“教学相 长”,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和现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自反 自强
在同一个主体的身上,学 与教互相促进。
《礼记》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和关 于礼乐制度。《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朗读课文
虽有嘉 yáofú源自虽有/嘉肴, 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
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 也。故曰:教学/相
也。《 命》曰 “ /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学记》)
1.请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①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②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不足之处),传授知识的老师必须了解。 【解析】重点词有:(1)是故:所以;(2)学者:学习的人;失: 过失、不足之处;教者:传授知识的老师;知:了解。
现代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
《虽有嘉肴》ppt课件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学:同“敩(xiào)”, 教导。 其此之谓乎:这句话说 的就是这个道理!
敩
学[xiào]义:教 [xué]义:学
义:教——敩
译文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 动、互相促进的。《兑命》 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 的一半”,这句话说的就
道它的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 后能自反也;知困,然 后能自强也。
是故:因此。 困:困惑。 自反:自我反思。 自强:自我勉励。强, 勉励。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 后能自反也;知困,然 后能自强也。
译文
因此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 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 有不懂的地方。知道自己的 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 思;知道自己的困惑,这样 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析字源,解字说文
虽:虽然。
虽有嘉肴,弗食, 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
嘉:美味。 肴:用鱼肉等做的荤菜。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善:好,好处。
嘉肴——佳肴
译文
虽有嘉肴,弗食, 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 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 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 理,不去学习,就不知
• • • • •
五
嘉 礼
宾 礼
军 礼
凶 礼
吉 礼
礼 :
《仪礼》记述有关冠、婚、丧、祭、 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 西汉戴圣编纂。
四书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虽有嘉肴》ppt课件
3.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类比, 然后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 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 这个结论。
4.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你具体说说 “教学 相长”的原因。
类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知道自己的不 足,这样以后才能反省自己;感到不了解, 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学与 学习互相促进。
指有骨头的肉
指味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
最好的道理
好
类比论证:类比亲身学习的重要性。
所以
困惑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
自我反思
自己鼓励自己
Hale Waihona Puke 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学相长也。
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相长
《尚书》中的一篇
运用类比手法。
文章开头运用类比手法,以“即使有美味 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类 比“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 它的益处”。
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文中开头先讲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讲到教 与学的关系,最后提出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 严密,有条有理。
1.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和学的关系 。 2.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实践出真知,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字词学习
《虽有嘉肴》PPT演示课件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事情是将一个银行家的妻子与情人杀死在床上,因为一次他去她情人家偷东西,他醒过来了,让他没偷成心里很不爽,找机会干掉他
,那天正好杀死一对在床上,听说她丈夫还是个银行家,最后还因此替他背了黑锅,终身进了监狱。天哪,这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他年轻英俊的面孔,在监狱中一呆就是十九年。片中还放到老的图书保管员,在监狱中整整呆了五十年,当他被刑满出狱时,他却拿
注释: 是故:因此。 困:困惑。 自反:自我反思。 自强:自己督促自己。
译文: 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
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了(自己的)欠缺,然后 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 己督促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 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 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直到他完成高考所有的课程,在一次闲聊中,他告诉,说曾经在另一个监狱里,听一位火爆脾气的老犯人聊起过,说他此生最得意的 事情是将一个银行家的妻子与情人杀死在床上,因为一次他去她情人家偷东西,他醒过来了,让他没偷成心里很不爽,找机会干掉他 ,那天正好杀死一对在床上,听说她丈夫还是个银行家,最后还因此替他背了黑锅,终身进了监狱。天哪,这
《虽然嘉肴》课文朗读。 他年轻英俊的面孔,在监狱中一呆就是十九年。片中还放到老的图书保管员,在监狱中整整呆了五十年,当他被刑满出狱时,他却拿
起刀子想杀人,因为他想留在监狱,他已经习惯了在监狱里的生活,因为在那里他是那样受人尊敬,而外面是他非常陌生和恐惧的世 界。在监狱里五十年的他,现在已经没有了杀人的勇气,连最后的勇气都已经磨灭了,他被放了出去,外面有许多的汽车,他不习惯 ,外面没有了亲人,没有了朋友,这一切他都不习惯,最后,他选择自杀,结束掉已经获得自由的身体,连同已经被体制化了失去自
,那天正好杀死一对在床上,听说她丈夫还是个银行家,最后还因此替他背了黑锅,终身进了监狱。天哪,这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他年轻英俊的面孔,在监狱中一呆就是十九年。片中还放到老的图书保管员,在监狱中整整呆了五十年,当他被刑满出狱时,他却拿
注释: 是故:因此。 困:困惑。 自反:自我反思。 自强:自己督促自己。
译文: 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
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了(自己的)欠缺,然后 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 己督促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 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 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直到他完成高考所有的课程,在一次闲聊中,他告诉,说曾经在另一个监狱里,听一位火爆脾气的老犯人聊起过,说他此生最得意的 事情是将一个银行家的妻子与情人杀死在床上,因为一次他去她情人家偷东西,他醒过来了,让他没偷成心里很不爽,找机会干掉他 ,那天正好杀死一对在床上,听说她丈夫还是个银行家,最后还因此替他背了黑锅,终身进了监狱。天哪,这
《虽然嘉肴》课文朗读。 他年轻英俊的面孔,在监狱中一呆就是十九年。片中还放到老的图书保管员,在监狱中整整呆了五十年,当他被刑满出狱时,他却拿
起刀子想杀人,因为他想留在监狱,他已经习惯了在监狱里的生活,因为在那里他是那样受人尊敬,而外面是他非常陌生和恐惧的世 界。在监狱里五十年的他,现在已经没有了杀人的勇气,连最后的勇气都已经磨灭了,他被放了出去,外面有许多的汽车,他不习惯 ,外面没有了亲人,没有了朋友,这一切他都不习惯,最后,他选择自杀,结束掉已经获得自由的身体,连同已经被体制化了失去自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5、文章有何的写作特色? ①句子对称。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②运用类比。为了论述“教学相长”的道理,首先 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说明“至道弗学不 知其善”;继而引出对教与学两个方面的论述。 ③引用论述。结尾引用《兑命》加以佐证,使论述 更有说服力。
(要尝试过、经历过才知味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
(要经过培养﹑锻炼,才能成材、明理)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对比、类比的差别
对比 比较的事物
特性
是相反、相对的
类比 比较的事物 是相似、类似的
目的 用此物衬托彼物
用此物引出彼物
倾向 揭示事物间的差异 展现事物间的共性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思考探究
1、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道理? 2、本文标题是编者加的。如果由你定标题,你会定 什么标题?为什么? 3、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4、“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学 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5、文章有何写作特色?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学习目标
1、知识:了解《礼记》的有关文学常识,积 累古文词语。
2、能力:翻译古文,理解教与学的关系。 3、情感:认识教学是互相促进的。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5、文章有何的写作特色? ①句子对称。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②运用类比。为了论述“教学相长”的道理,首先 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说明“至道弗学不 知其善”;继而引出对教与学两个方面的论述。 ③引用论述。结尾引用《兑命》加以佐证,使论述 更有说服力。
(要尝试过、经历过才知味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
(要经过培养﹑锻炼,才能成材、明理)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对比、类比的差别
对比 比较的事物
特性
是相反、相对的
类比 比较的事物 是相似、类似的
目的 用此物衬托彼物
用此物引出彼物
倾向 揭示事物间的差异 展现事物间的共性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思考探究
1、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道理? 2、本文标题是编者加的。如果由你定标题,你会定 什么标题?为什么? 3、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4、“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学 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5、文章有何写作特色?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学习目标
1、知识:了解《礼记》的有关文学常识,积 累古文词语。
2、能力:翻译古文,理解教与学的关系。 3、情感:认识教学是互相促进的。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22《虽有嘉肴》课件(共22张PPT)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
说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第一个
互相促进的。
“学”同“敩”,教导
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 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 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 个道理吧!
(1)用类比切入话题,用“嘉肴”“至道”进行类比,由 吃饭引申到学习,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2)以日常生活之事类比学习,使说理浅显易懂,更生动 贴切,便于理解。
3、课文结墨尾剑引飘雨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liyongqiang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引用古代名言,阐述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教的重要性,增强 观点的说服力。
引用作结 ——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二、小组合作,初步翻译课文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小组间合作,初步翻译课文,注意标红重 点字词,圈点勾画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检测重点字词句翻译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 困,然后能自强也。
22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01 反复诵读,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疏 通文意。
学习目标
02 学习说理的方法,体会本文句式的特 点。
03 理解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明白教学相 长的道理。
一、导入
《虽有嘉肴》PPT课件
2、学者有四失: 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 则易,或失则止。
3、教育教学九原则: 教学相长、长善救失、 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
23
我能背诵全文啦!
.
24
.
15
文章主题
文章应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 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 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 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 出真知的道理。
.
16
语言特点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
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 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 (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 (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 层层递进。
表示推测语气。
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
大概,恐怕。
“大概说的就是……吧。”
.
7
课后练习“三”
.
8
参考译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 道的甘美;
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 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 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5
文意疏通 (学习小组形式)
.
6
注意即使以下词语
用鱼肉(做味的道菜)。甘美
(1)虽有嘉 肴
好处
(2)弗食,不知其旨也 (吃3好),,品虽美尝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5最自))好我所知知是的勉以困不故道励,,足学理因然,然此后然后能后知自能不强自足也,反教也然;反后省不不知通了困,。理。解 ((67))故其曰此:之教谓学也相长说 “的此也就…促是…进这之。个谓道也理”吧是?一种
3、教育教学九原则: 教学相长、长善救失、 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
23
我能背诵全文啦!
.
24
.
15
文章主题
文章应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 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 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 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 出真知的道理。
.
16
语言特点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
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 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 (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 (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 层层递进。
表示推测语气。
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
大概,恐怕。
“大概说的就是……吧。”
.
7
课后练习“三”
.
8
参考译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 道的甘美;
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 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 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5
文意疏通 (学习小组形式)
.
6
注意即使以下词语
用鱼肉(做味的道菜)。甘美
(1)虽有嘉 肴
好处
(2)弗食,不知其旨也 (吃3好),,品虽美尝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5最自))好我所知知是的勉以困不故道励,,足学理因然,然此后然后能后知自能不强自足也,反教也然;反后省不不知通了困,。理。解 ((67))故其曰此:之教谓学也相长说 “的此也就…促是…进这之。个谓道也理”吧是?一种
《虽有嘉肴》ppt课件演示(模板)
场景描绘
细腻入微的场景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 于佳肴美酒的盛宴之中,增强了审美 体验的真实感和沉浸感。
读者审美心理共鸣点挖掘
文化共鸣
通过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美 食、礼仪、节庆等方面的元素, 引发读者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
豪感。
情感共鸣
在ppt课件中融入亲情、友情、爱 情等人类普遍情感元素,触发读者 的情感共鸣点,使审美体验更加深 入人心。
角色扮演
角色分配
选定几位同学分别扮演主人、宾客、侍者等角色,准备相 应的服饰和道具。
场景布置
模拟古代宴会场景,包括桌椅摆设、餐具酒具、音乐舞蹈 等元素。
礼仪演示
主人向宾客致欢迎辞,介绍菜品及文化内涵;宾客依次入 席就座,品尝佳肴并互相敬酒致谢;侍者在一旁服务,注 意仪态端庄、举止优雅。
互动体验
其他同学可参与观摩或轮流扮演角色,亲身体验古代礼仪 之邦的待客之道。
仁爱之心
文中通过描述美食的分享,体现了儒 家思想中的仁爱观念,即关爱他人、 乐于分享。
中庸之道
礼制观念
文中提及美食的烹饪和享用需遵循一 定的礼仪和规范,体现了儒家思想中 的礼制观念,即注重社会秩序和道德 规范。
文章强调饮食有度、过犹不及,体现 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即追求平 衡、避免极端。
美食文化及其象征意义
01
02
03
04
简洁明了
文章语言简练,表达清晰,容 易理解。
善于比喻
作者通过比喻来表达思想,使 得抽象的道理更加生动形象。
逻辑严密
文章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层 层深入,使读者能够跟随作者
的思路进行思考。
富有哲理
文章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 智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思考
细腻入微的场景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 于佳肴美酒的盛宴之中,增强了审美 体验的真实感和沉浸感。
读者审美心理共鸣点挖掘
文化共鸣
通过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美 食、礼仪、节庆等方面的元素, 引发读者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
豪感。
情感共鸣
在ppt课件中融入亲情、友情、爱 情等人类普遍情感元素,触发读者 的情感共鸣点,使审美体验更加深 入人心。
角色扮演
角色分配
选定几位同学分别扮演主人、宾客、侍者等角色,准备相 应的服饰和道具。
场景布置
模拟古代宴会场景,包括桌椅摆设、餐具酒具、音乐舞蹈 等元素。
礼仪演示
主人向宾客致欢迎辞,介绍菜品及文化内涵;宾客依次入 席就座,品尝佳肴并互相敬酒致谢;侍者在一旁服务,注 意仪态端庄、举止优雅。
互动体验
其他同学可参与观摩或轮流扮演角色,亲身体验古代礼仪 之邦的待客之道。
仁爱之心
文中通过描述美食的分享,体现了儒 家思想中的仁爱观念,即关爱他人、 乐于分享。
中庸之道
礼制观念
文中提及美食的烹饪和享用需遵循一 定的礼仪和规范,体现了儒家思想中 的礼制观念,即注重社会秩序和道德 规范。
文章强调饮食有度、过犹不及,体现 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即追求平 衡、避免极端。
美食文化及其象征意义
01
02
03
04
简洁明了
文章语言简练,表达清晰,容 易理解。
善于比喻
作者通过比喻来表达思想,使 得抽象的道理更加生动形象。
逻辑严密
文章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层 层深入,使读者能够跟随作者
的思路进行思考。
富有哲理
文章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 智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思考
《虽有嘉肴》ppt课件演示共23页文档
《虽有嘉肴》ppt课件演示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Thank you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Thank you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公开课《虽有嘉肴》ppt课件
情感表达途径
直接抒情
通过直接抒发作者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引起读者 的共鸣。
间接抒情
借助对事物、景象的描绘,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情 感。
情景交融
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使情感表达更加自然、 贴切。
风格特点总结
1 2
简洁明快
语言简练,表达清晰,不拖泥带水。
生动形象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使语言更加生动 形象。
02 教材分析
《虽有嘉肴》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 一篇文言文,文章短小精悍,逻辑严密,是教读 文言文的好材料。
03 学生需求
分析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需求和难点,以及《 虽有嘉肴》对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帮助。
课程目的和意义
01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虽有嘉肴》的 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
相关历史事件或人物关系
历史事件
列举与作品相关的历史事件,如战争 、政变等,分析这些事件对作品创作 和传播的影响。
人物关系
介绍作品中涉及的重要人物及其相互 关系,探讨这些人物对作品情节和主 题的作用。
传统文化内涵体现
01
02
03
儒家思想
分析作品中蕴含的儒家思 想,如仁义礼智信等,探 讨这些思想对作品主题和 价值观的影响。
学生能够就《虽有嘉肴》 中的观点和思想进行简单 的阐述和讨论。
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 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对传 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虽有嘉肴》原文呈现
01
原文内容
展示《虽有嘉肴》的完整原文,包括所有段落和 句子。
02
字体排版
采用适当的字体和排版方式,使原文更加清晰易 读。
《虽有嘉肴》PPT优秀课件
a
10
比喻论证
导思1:《虽有嘉 肴》中写嘉肴的目 的是什么?
关键词: 教学相长
a
教学相长
导思2:孟子认为怎 样才能增长自己的 学问?
11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
《虽然嘉肴》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22 虽有嘉肴
文 言 文
a
1
课文节选自《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 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 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 、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 理论的阐述。今天我们就认真研究这篇《虽有嘉肴》 ,古代先哲的教育思想。
a
2
a
3
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
并背诵课文。
(重点)
2.准确翻译课文;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
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难点)
a
4
《礼记》简介
来自《点拨》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 的汇编,相传由西汉戴圣编纂而成,共49篇。《礼记》 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 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 宗教等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 丰富的哲学思想。
a
5
读一读字音
fú
弗食
qiǎng
自强
yá
嘉o肴
a
6
(一)古今异义 虽有嘉肴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虽有嘉肴》ppt课件演示
实践是提高技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不断的实践,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更好地适应工 作和生活。
实践与学习相辅相成
实践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学习则可以为实践提供指导和 支持。
自我反省与进步
1 2
自我反省是个人成长的关键
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发现不足并积极改 进,才能实现个人成长和进步。
勇于面对错误并改正
《虽有嘉肴》课件演 示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录
CONTENTS
• 《虽有嘉肴》简介 • 文章内容解析 • 主题思想分析 • 艺术特色鉴赏 • 作品影响与启示
01 《虽有嘉肴》简介
作者介绍
01
姓名:林语堂
02
03
04
出生日期:1895年10月30日
职业:作家、翻译家、语言学 家
主要成就:创立“幽默文学” 流派,推动中国文化国际化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佳肴,如果不亲自品尝,也无法真正领略其中的美味。这句话通过对比“虽 有嘉肴”和“弗食,不知其旨也”,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有通过教授别人才能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这句话说明了实践和修身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 平。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动荡不安, 人民生活困苦,林语堂身处其中 ,深感有责任为民族精神振兴而 努力。
个人经历
林语堂曾留学美国、法国,深受 西方文化影响,回国后看到传统 文化与现实生活脱节,决定通过 文学
文学价值
《虽有嘉肴》作为林语堂 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 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社会 现实的深刻洞察。
通过不断的实践,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更好地适应工 作和生活。
实践与学习相辅相成
实践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学习则可以为实践提供指导和 支持。
自我反省与进步
1 2
自我反省是个人成长的关键
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发现不足并积极改 进,才能实现个人成长和进步。
勇于面对错误并改正
《虽有嘉肴》课件演 示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录
CONTENTS
• 《虽有嘉肴》简介 • 文章内容解析 • 主题思想分析 • 艺术特色鉴赏 • 作品影响与启示
01 《虽有嘉肴》简介
作者介绍
01
姓名:林语堂
02
03
04
出生日期:1895年10月30日
职业:作家、翻译家、语言学 家
主要成就:创立“幽默文学” 流派,推动中国文化国际化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佳肴,如果不亲自品尝,也无法真正领略其中的美味。这句话通过对比“虽 有嘉肴”和“弗食,不知其旨也”,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有通过教授别人才能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这句话说明了实践和修身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 平。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动荡不安, 人民生活困苦,林语堂身处其中 ,深感有责任为民族精神振兴而 努力。
个人经历
林语堂曾留学美国、法国,深受 西方文化影响,回国后看到传统 文化与现实生活脱节,决定通过 文学
文学价值
《虽有嘉肴》作为林语堂 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 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社会 现实的深刻洞察。
《虽有嘉肴》PPT精品课件
01
02
03
强调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
阐述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即教学相长。
04
05Βιβλιοθήκη 提倡尊师重道、虚心学习的 态度。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梳理
引言:简要介绍文章背景及主 题
描述佳肴的美好与独特之处
分享个人对佳肴的感受和体验
正文
探讨佳肴背后的文化意蕴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佳肴的 价值和意义
《虽有嘉肴》PPT精品课件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 拓展延伸与跨文化对比 • 思考与讨论环节 •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虽有嘉肴》简介
《虽有嘉肴》是一篇经典的古 代散文,选自《礼记·学记》, 主要讲述了教与学的关系。
文章以“虽有嘉肴,弗食,不 知其旨也”为引子,通过类比 手法,阐述了实践对于认识的 重要性。
对偶句
文章大量使用对偶句,如“虽有嘉肴 ,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 学,不知其善也。”这种句式使文章 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排比句
反问句
用反问句强调观点,如“其此之谓乎 ?”加强语气,引发思考。
通过排比列举事例或观点,增强文章 气势和说服力。
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比喻
通过比喻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形象化,如将“至道”比作“嘉
分享个人见解和感悟
01
02
03
04
分享自己在阅读《虽有嘉肴》 这篇文章时的独特感受和体会
。
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 谈谈对文章中教育和学习理念
的认识和理解。
阐述文章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以及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
如何践行这些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 (即使 ) 旨 ( 甘美 ) 至道 (最好的道理 )
善( 好处 ) 困 (不通,理解不了)
是故( 所以 ) 自强 ( 自我勉励
)
自反( 反省自己
)
故曰:教学相长 ( 教和学互相促进
)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别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有味的研读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 理?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朗有读味课的文正读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有味的点读
(1)虽有嘉肴 虽:连词,即使;佳: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
走进《礼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 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 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 “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 是“传”或“记”,《礼记》因此 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 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 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生活、历 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 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虽有嘉肴》ppt公开课课件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 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 《中庸》;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 易》《春秋》,简称为“诗、书、 礼、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 的必读之书。
——“教学相长”。 (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 成。)
——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 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 步与发展。
拓展延伸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 “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 样的启示?
参考: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 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 会。
(2)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动词,吃。“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 “旨”,甘美。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的。善:好处。良 好。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是故:连词,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自反:反,反省;“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自强:“强”,勉励。自强,自我勉励。
(6)故曰:教学相长也 “故”,连词,所以。长:促进。
(7)“教学相长” 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8)其此之谓也
其: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 理吧?“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 “大概说的就是……吧。”
(9)“学学半” 第一个“学”指教人,第二个“学”指学习; “学学半”意思是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
背诵展示
虽有
,弗
,不知
其
;虽有
,弗
,
不知
。是故学 ,
教
。知不足,
;知
困,
。故曰:
也。《兑命》
曰:“
。”其
?
道不远人 ——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陶行知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学记》内容有:玉不琢,不成器、虽有佳肴、古之教者、 大学始教、大学之教、大学之法、学者有四失、凡学之道、 善学者和记问之学。
有味的朗读课文
一正读: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二正读:读出一点古语的韵律美。 三点读:读出一点学习课下注释犹 如品尝嘉肴的味道。 四译读:读出一点教人就是最快乐 的味道。 五研读:读出一点“教学相长”的道理 六延读:
《虽有佳肴》节选自《礼记.学 记》。《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 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 问题的论著。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 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 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 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 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 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 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 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 之间关系。
有味的译读课文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不懂得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有味的译读课文
《兑命》曰:“学学半。 ” 《兑命》说:“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 其此之谓乎?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有味的朗读课文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其此之谓乎?
预字习词检正测音
给下列红字注音: 嘉肴( yáo ) 自强( qiǎng) 兑命( yuè) 学学半(xiào )
(10)兑命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有味的译读课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 味道的甘美;
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 的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 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脉络梳理
弗食佳肴,不知其旨 类比引入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虽有佳肴 逐层论证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教学能相长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实践出真知
引用作结 ——学学半,此之谓
课堂练习
1、给下列红字注音:
佳肴( jiā ) ( yáo ) 自强( qiǎng )
兑命( yuè )
学学半( xiào )
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 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 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 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 “知困”而“自强”。
主题归纳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 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 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