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课件说明
教学设计与说课PPT课件
教学内容分析的常见问题
1.罗列知识点 2.易“贴标签”: 例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题材丰富多样;
体现学法,利学利导(根据学生认知规律, 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构建教学内容体系)
一位教师对“分数意义”的教材分析
▪ 在学习此内容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 了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 写简单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 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和简单的同分母分 数加减法等知识。
教学设计与说课
——把握教学内容本质,设计有效教学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有什么区别?
1.真正地分析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核心数学概念 与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不仅仅罗列知识点)
2.更加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生活学习经验、学 生的思维历程尤其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与障碍。 (是实证调研学生,不仅仅是根据经验的主观判 断)
学科的一些基本理论:
说课“说什么?”
▪ 解释“为什么” ▪ 有特色、有独立思考之处(教材、学生、
活动设计等。尤其说如何达成“教学目标” 的))
▪ PPT怎么做?“图、文”并茂。不念稿。 说自己的观点。
二、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材)” 的建议
教学内容分析的框架
1.本单元(课)主要知识点、数学概念的本 质、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
三、实证调研学生的数学学习
(一)当前学生研究存在的问题
1. 研究内容“笼统宽泛”,研究方法是“根 据经验、凭借感觉”。(缺少实证)
2. “学生研究”等同于“课前问卷调研” (方式单一)
3. 无深度分析,至多是“频次统计”\“呈现 事实”(缺少分析的理论基础与框架)
(二)关于“研究学生”的三个“信念”
▪ 是数概念的又一次拓展,学好这部分 内容,为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计算并 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奠定 必要的基础。
教学设计、教案和课件的区别
[zhuan】教课方案、教课方案和课件的差别一、教课方案是依据教课对象和教课目的,确定适合的教课起点与终点,将教课诸因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课方案的过程。
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课识题的学识,它以教课成效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课识题为主旨。
详细而言,教课方案拥有以下特点。
1、教课方案是把教课原理转变为教课资料和教课活动的计划。
教课方案要按照教课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课目的,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教课方案是实现教课目的的计划性和决议性活动。
教课方案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如何才能达到教课目的进行创建性的决议,以解决如何教的问题3、教课方案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教课方案把教课各因素当作一个系统,剖析教课识题和需求,确定解决的程序纲领,使教课成效最优化。
4、教课方案是提升学习者获取悉识、技术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教课方案是教育技术的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课过程,使之成为一种拥有操作性的程序。
二、教课方案是教师的教课方案和假想,是一种创建性劳动。
写一份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课艺术性的综合表现。
我以为教师在写教课方案时,应按照以下原则:1、科学性所谓切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仔细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联合学生实质来确定教课目的、要点、难点。
设计教课过程,防止出现知识性错误。
那种远离课标,离开教材完好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课方案的做法是绝对不一样意的。
一个好教课方案第一要依标合本,拥有科学性。
2、创新性教材是死的,不可以任意改正。
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华.只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批的参照资料,充足利用教课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汲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身去上,这就决定了教课方案要自己来写。
教师备课也应当经历一个相像的过程。
从课本内容变为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课方案,既而到讲堂实质讲授,要点在于教师要能”学百家,树一宗”。
《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设计与说明
《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上)第78~79页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7题。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学会乘数末尾有0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计算这类算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以及乘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以后,学生还将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教材从计算表演团体操的总人数的需要引出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先要求学生分别用口算及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算出结果,再教学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
这里安排口算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由已经掌握的4×12的口算结果,推想出4×120积只要在4×12的积后面添写一个0,以帮助理解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的合理性。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计算这类算题。
2.在研究算法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3.学习中不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好,闭上眼睛3,2,1睁开(喜羊羊)(喜羊羊:“大家好,我是喜羊羊,很高兴能来到你们三年级做客,早就听说你班学生个个都很聪明,数学顶呱呱,所以今天特地前来,想请大家帮我个忙,帮我救出被灰太狼关在山洞里的美羊羊,要想进山洞需要闯关,每一关都需要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要知道,我对付灰太狼还行,可是解答数学问题可不行,能帮我这个忙吗?好那我们出发吧!)第一关1、口算:3×2= 7×2= 13×2= 0×2=3×20= 7×200= 21×4= 95×0=4×300 6×30= 0×45= 32×3=2、运动会上要举行4个方队表演团体操,每个方队12人。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案及教学设计与说明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与说明焦作市第十一中学刘士祥《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教材: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授课教师:焦作市第十一中学刘士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抛物线的定义;掌握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求法,以及抛物线四种形式和p的几何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抛物线几何特征的过程;巩固圆锥曲线的研究方法,以及推导抛物线方程所用的坐标法。
进一步体会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抛物线是刻画现实世界中较多事物的曲线,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研究问题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抛物线的定义;p的几何意义;抛物线标准方程及应用。
难点:抛物线定义的形成过程;如何建系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教法与学法:以“引导启发”式为主导,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结合探究过程与设置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中探究新知识。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物投影、几何画板演示。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课堂引入【课件投影】问题1.我们知道,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你能发现我们身边的抛物线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答和图片展示,使学生对抛物线有感性认识,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体会到“抛物线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抛物线的兴趣。
紧接着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农夫取水”【课件投影】“农夫取水”问题小河水井一块田地旁有一条小河,田里有一口水井,水井到小河有一定的距离,假设小河和水井内都有足够的水,本着就近取水的原则,请在田地中作一个边界,使得位于边界一侧的点到小河里取水,位于另一侧的点到水井处取水。
设计意图:问题本身来源于生活,有很强的现实性和趣味性,在教师叙述结束后试图激活学生的思维,课堂上气氛一定会更加热烈,引人入胜;同学们一定会表现得跃跃欲试,很想一探究竟。
《数与形》教学设计及设计说明
数与形》教学设计及设计说明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P107例1,练习二十二。
教材分析:《数与形》是本册教材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它是教材新增的内容,按照传统的教学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的,而对普通学生来说要求偏高。
现在教材作为例题编写,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数与形的对照,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的数的规律,进一步体会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用形来解决数的有关问题的直观性与简捷性,并能把数形结合的思想迁移到解决其他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设计理念: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
教学中学生通过想一想、摆一摆、算一算、议一议,发现图形中隐藏的数的规律,并且能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练习中,学生利用数形对照,观察图的变化规律,并探究数的变化规律,体验数与形的对应关系,互相印证结果,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设计思路:1.引导学生数形结合相互印证形的问题中包含着数的规律,数的问题也可以用形来帮助解决,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体会到数与形的完美结合,通过数与形的对应关系,相互印证结果,发现“和”都是“平方数”,再通过图形的规律理解“平方数”(即正方形数)的含义,并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发现的其他规律,从不同角度寻找规律,例如从第一个图到第三个图,每次增加多少个小正方形,用加法怎样列式,加数都是连续奇数,这些奇数在图中什么地方,从而对规律形式更直观的认识。
2.借助“数”“形”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在教学中,从数的特点开始开始,找到得数规律,再借助计算解决几何图形的相关问题,使学生在初步了解、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同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3.精选学习材料,适度处理和拓展教材内容数与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数”,并能将数转化为形,体会数形结合思想,能借助数形结合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数的问题。
2024年部编四上第18课《牛和鹅》教学设计+课件
2024年部编四上第18课《牛和鹅》教学设计+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18课《牛和鹅》。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二章“观察与表达”中的《牛和鹅》一文,通过描述牛和鹅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掌握牛和鹅的特点,学会用观察的方法描述事物。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牛和鹅的特点,并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表达感受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牛和鹅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牛和鹅的特点,圈出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牛和鹅的特点,学习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身边的动物,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分享。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和表达。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牛的特点:勤劳、敦厚、力气大2. 鹅的特点:高傲、洁白、叫声响亮3. 观察方法:看、听、摸、想4. 表达方法:形容词、动词、名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一种动物,描述它的特征,不少于100字。
(2)用今天学到的词语造句。
2. 答案:(1)示例:我家的小狗毛茸茸的,眼睛大大的,非常可爱。
它喜欢追着球跑,每次玩得满头大汗。
(2)示例:他的力气大得像牛一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牛和鹅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表达,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制作课件的简单说明,使用的技术手段、制作软件、选题创意、教学设计等基本情况。
制作课件的简单说明,使用的技术手段、制作软件、选题创意、教学设计等基本情况。
制作课件的基本情况一、技术手段在制作课件时,我们主要使用了以下几种技术手段:视频剪辑:为了使课件更具吸引力,我们剪辑了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片段,如动画、纪录片等。
图片处理:为了使课件更加生动,我们处理了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如图表、插画等。
音频处理:为了使课件更具互动性,我们录制了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音频,如讲解、演示等。
交互设计:为了使课件更具趣味性,我们设计了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交互环节,如小游戏、测试等。
二、制作软件在制作课件时,我们主要使用了以下几种软件:PowerPoint:这是最常用的课件制作软件,它提供了丰富的模板和工具,可以方便地制作出高质量的课件。
Photoshop:这是一个专业的图片处理软件,它可以用来处理和美化图片,使课件更加生动。
Audacity:这是一个免费的音频处理软件,它可以用来录制和编辑音频,使课件更具互动性。
Infragistics:这是一个专业的交互设计软件,它可以用来设计交互环节,使课件更具趣味性。
三、选题创意在选题方面,我们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如环保、健康、科技等。
这些主题既符合学生的兴趣,又具有实际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世界。
在创意方面,我们力求新颖、独特,尽可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我们使用了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一些场景,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课程内容。
四、教学设计任务驱动教学法:我们将课程内容分解为多个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海峡两岸的交往》课件设计说明及教学设计
《海峡两岸的交往》课件设计说明及教学设计《海峡两岸的交往》是人教版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课前说明,教学一课时。
本单元的主题是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主要讲述“民族团结”、“香港与澳门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三个内容。
本课主要从台湾和大陆的交流方式为主线,介绍了50年来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变化,旨在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以分割的一个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潮流所在,让同学们认识到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党和国家为了台湾能够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这是关系我国实现多民族国家统一的重大现实问题。
通过学习,使学生肩负起自觉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反对分裂行为的历史责任感,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因此,在本课的设计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根据新课标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用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积极与他人合作,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情,依据“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在教师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情景体验、问题探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和有效性,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本课件的设计思路:1、新课导入我通过幻灯片播放图片“台湾风光”,插入音乐《阿里山的姑娘》,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台湾大家说”,在音乐、图片的烘托下,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进入新课学习,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课件演示图片、视频、图表、材料等,创设历史情景,在寻根问祖、读诗说史、问题探讨、读图说史、我的金点子、学案导读、材料分析、我的祝福等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感受历史,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同时引发情感的共鸣,思想的升华。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方法与模式ppt课件
狄克-柯瑞模式
狄克 - 柯瑞模式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和应用。 模式最大的特点是最接近教师们的实际教学,即在课程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条件下,研究如何传递教学信息。设计的模式的步骤和缓解比较符合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贴近教师的实际教学,也比较具体详细。 因为大多数教师无法改变现有的课程及其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他们只能在微观上研究“如何教”的问题。即怎样更快、更好地组织教学信息并用有效的方法传递给学习者。
产生
满足
观念——设计——需求
现代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观念是指与现代社会、现代经济、现代科技相适应的教育观念。
大教育理念 人本化理念 强调教与学的辨证统一 发展教育观 信息化教育 资源共享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大教育理念
“教育”概念本身内涵发生变化
在教育观念上突破学校教育的范围,由学校的预备式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使教育的年限得到最大限度的延伸,教育空间得到最大程度的扩展。
在第一代教学设计中有相当影响的“狄克-柯瑞模型”的基础上,史密斯-雷根吸取了加涅在“学习者特征分析”环节中注意对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进行认知分析的优点,并进一步考虑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内容组织的重要影响而发展起来新的教学设计模式。
史密斯-雷根模型
史密斯-雷根模型
该模式较好地实现了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结合,较充分地体现了“联结-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并且T.J.Ragan本人又是美国AECT现任的理论研究部主席,是当代较著名的教育技术与教育心理学家,因此该模型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
——设计
技术化
System
设计
设计是由目的指引的过程,设计过程受设计者的思想所指导,设计过程需要一套的科学的方法,而不纯粹是试误的过程。
教学设计、教案和课件的区别
教学设计、教案和课件的区别(共6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教学设计、教案和课件的区别教学设计、教案和课件的区别教学设计、教案和课件的区别一、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1、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3、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4、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二、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
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
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
2、创新性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
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尽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
教师备课也应该经历一个相似的过程。
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案,继而到课堂实际讲授,关键在于教师要能"学百家,树一宗"。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小小足球赛》教学设计及课件操作
《小小足球赛》教学设计及课件使用说明《小小足球赛》一课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的唱歌课,是一首写实性的歌曲,歌曲中充满了天真与活泼,所以我在教授歌曲时,从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对足球这一体育项目的热爱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一直在师生共同营造的足球赛的氛围中学会歌曲《小小足球赛》,并能用歌声和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出足球赛的热烈场面。
另外知道一些有关足球赛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最终能用歌声和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足球赛的热烈场面。
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和前八后十六节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在侯课的二分钟时间里,先播放第一张幻灯片,显示的是踢足球的场面,以《小小足球赛》的歌曲音乐做背景,上课开始,进行师生问好歌,音乐停止。
从一组运动图片导入课题:(播放第二张幻灯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同学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表现很积极,都来抢着回答,如轮滑比赛、独轮车比赛、篮球比赛、足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等:图片上自动切换着各种运动项目,孩子们都说出了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这时老师及时表明:“其实啊,老师也是一个体育爱好者,我也有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想不想知道是什么?下面我就用歌声来告诉你,请你仔细听。
(导入教师自弹自唱环节)唱完歌曲后拿出一个足球:“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在这节音乐课堂上和潘老师一起进行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
”孩子们欢呼。
导入课题,播放第三张幻灯片。
第三张幻灯片的课题可以通过点击,链接《小小足球赛》的视频,这时放一遍歌曲flash,让学生认真体会歌曲的情绪。
接下来播放第四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导入节奏练习。
出示第五张幻灯片时,让学生说一说通过听、读,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生:“哎呀呀呀呀呀”和“哈哈哈哈哈哈”这一句给我印象最深。
师:是呀,我们的啦啦队都是铁杆球迷。
和场上的运动员一样紧张兴奋。
来,随老师的琴声唱唱这一句。
(导出歌曲的难点部分)出示第六张幻灯片。
掌握了歌曲难点,再学习就简单的多了,接下来再听歌曲范唱,提示学生注意歌曲的演唱顺序。
教学设计课件说明范文大全
教学设计课件说明范文大全
教学设计课件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下面我将结合我执教的一堂英语课,详细介绍一下如何设计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课件。
首先,在设计课件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比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能是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单词,并能够正确运用这些单词造句。
同时,教学重点可能是让学生学会用所学单词进行交流。
其次,在编写课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方式呈现,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此外,课件内容应该简洁清晰,避免出现过多文字和复杂图表,以免让学生感到困扰。
另外,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在课件中添加一些趣味性的小活动。
比如设计一些游戏环节或者让学生参与讨论,以增加课堂氛围的活跃度。
最后,在课件设计的末尾,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小测验或者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总的来说,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课件应该包括清晰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趣味性的学习活动以及
巩固练习。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撰写教学设计与教案详解课件
直面学生现实
学生是如何学习的? 学生遇到这一类的问题会如何想?如何做? 学生的知识基础、经验基础是什么?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 心理特征出发设计教学设计,才能找准学生学习 的起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捕捉教学的 生长点。
2. 认识比喻的修辞手法
给出一组短语,其中一些是比喻而另外一些不是 (情景),通过挑选出那些符合定义的短语,丢 弃不符合的短语(行为内容),将比喻(行为对
象)进行分类(行为动词)。
教学目标制定
五成分目标 1. 情景(习得的结果得以表现的情境) 2. 所进行的学习的类型(区分、识别、分类、演示
、生成、采用、陈述、陈述、执行、选择) 3. 行为表现的内容或对象 4. 可观察的行为 5. 使用用户行为表现的工具、限制或特殊条件
❖ 本节课是第1课时,课型为听说课,用时45分钟 。
案例1----教材分析
❖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申请加入俱乐部”。为了 更好地对本节课整体的任务输出做铺垫,将对话 内容进行了局部的整合。由于语言学习要遵循“ 先听后说,先说后读,先读后写”的渐进性原则 ,因此本节课在单元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铺垫 的作用,为顺利完成接下来的读写学习、语言运 用及单元任务做准备。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学流程 五、教学特点(课前)
教学反思(课后)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读懂 教材
读懂 学生
读懂 课堂
专业地读 整体把握教材
抬 头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抬头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开课的背景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公开课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1.2 教学内容介绍公开课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解释公开课的目的和价值。
分享一些成功的公开课案例。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公开课的图片和视频。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公开课的看法。
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公开课的理解程度。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收集学生的讨论意见和问题。
评估学生对公开课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章:公开课的准备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开课的准备过程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2.2 教学内容解释公开课准备的意义和价值。
介绍公开课准备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分享一些公开课准备的成功经验。
2.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模拟公开课准备过程。
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公开课准备的理解程度。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收集学生的讨论意见和实践成果。
评估学生对公开课准备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公开课的展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开课的展示方式和技巧。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
3.2 教学内容介绍公开课展示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分析不同类型的公开课展示方式和特点。
分享一些成功的公开课展示经验。
3.3 教学方法使用角色扮演和小组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模拟公开课展示过程。
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公开课展示的理解程度。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表现。
收集学生的演示成果和反馈意见。
评估学生对公开课展示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公开课的互动与评价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开课的互动和评价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公开课互动和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分析不同类型的公开课互动和评价方式。
分享一些成功的公开课互动和评价经验。
4.3 教学方法使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点共圆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四点共圆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四点共圆的定义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四点共圆的定义和性质。
2. 运用四点共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四点共圆的证明。
2. 灵活运用四点共圆解决复杂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几何图形工具。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现象,如太阳、地球、圆桌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形的特征。
2. 提问:你们知道圆形有哪些性质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四点共圆的定义:在平面上有四个点,若这四个点恰好在同一个圆上,则称这四个点为四点共圆。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总结四点共圆的性质。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四个点共圆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
2. 引导学生运用四点共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案例分析、课堂练习和总结拓展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四点共圆的定义和性质,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课堂互动与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四点共圆的知识进行解决。
2. 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讨论不同解题方法的优劣。
七、应用拓展(10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四点共圆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四点共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交通规划等。
八、总结与复习(10分钟)1. 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四点共圆的定义和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轮美奂相得益彰
——《莫高窟》说课稿
江苏省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沈海军【教材版本】苏教版国标本五(上)第五单元18课
【课件结构】本课件是利用PPT制作的一个简单的学习网站,具有一定的交互功能,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主页上以莫高窟的全景图为背景,并呈现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外观”“莫高窟(视频)”“明珠”“彩塑”“壁画”“藏经洞”“结晶”“课外拓展(一)(二)(三)”,每一个教学内容链接到相应的学习内容。
学习的主体内容“彩塑”“壁画”“藏经洞”中插入了大量的图片资料,以帮助学生走近莫高窟,对陌生的莫高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增强学生对莫高窟的感情,同时配以优雅的中国古典音乐,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教学设想】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全新阅读方式的出现,培养新的阅读能力成为当前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信息技术应教会学生使用现代化信息工具进行阅读,提高学生高效率地阅读和检索大量信息资料的能力。
同时,在阅读教学媒体上应改变传统的“黑板+粉笔”的单调模式,突破单纯纸介质获取信息的格局,学会从电子媒介上获取信息的本领。
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成为必然,现代信息技术的展示,创设了生动形象的情境,使课文变得直观,生动,有趣,同时扩大了课堂阅读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享受文、图、声、像多样光景的赏读意趣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刀削斧劈的断崖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怀抱中,莫高窟——这颗祖国西北的明珠,依然闪烁着绚丽夺目的光彩,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也让老师无比向往,同学们,你们想去吗?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进莫高窟,去感受一下莫高窟的艺术魅力。
(边放课件边导入)
二、自读探究,研读感悟
首先整体感知,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二—四自然段,学生通过浏览,很快知道文章为我们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三部分内容。
教师课件出示三部分内容,交互链接,由学生选择自己想学的内容。
第一板块:欣赏彩塑
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结晶,其造诣之精深、想象之丰富十分令人惊奇,你们想不想先去亲眼看看那些彩塑?出示彩塑图。
学生欣赏这些彩塑,说说彩塑的特点: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让学生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些特点的,找出相关的句子再读一读。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相机指导朗读。
生:“慈眉善目”读起来端庄温情,含笑自如。
生:“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听起来很威风!
生:卧佛闭目养神,我们应该轻声读,不去打扰他!
欣赏了这些精妙绝伦的彩塑面前,你会怎样赞叹呢?如果你是外国游人,你又会怎样赞叹?(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精妙绝伦)
小结:当看到游客们惊诧兴奋的神情,当听到他们发自肺腑的赞叹,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谁能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一自然段。
再读文章。
第二板块:欣赏壁画
欣赏了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大家想不想再去看看那宏伟瑰丽的壁画。
播放图片。
学生欣赏莫高窟壁画的图片,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说宏伟,有学生说瑰丽。
接着,教师继续追问你是从这一段的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壁画的“宏伟瑰丽”?请学生自读课文并着出相关的句子。
指导朗读,播放音乐,学生朗读。
学生读得声情并茂,然后让学生评价。
诸如:她的朗读把这穿越千年的飞天表现得绚丽多彩,栩栩如生。
我们仿佛看到了风姿绰约的飞天;听到这样的读书真是一种美的享受;通过她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群美丽迷人、婀娜多姿的飞天在云海中轻歌曼舞。
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是呀,作者写得好,大家读得好。
成千上万的飞天各有各的姿势,各有各的美,多得都写不过来了,你能想象出壁画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飞天吗?有的头戴宝冠,身穿长裙,绸带缠绕着身子;有的随着乐曲,载歌载舞;有的手拿着香炉,脚下踩着莲朵,飘飘悠悠地飞着;有的忽前忽后,好像在追逐嬉戏……
完成课堂填空,这是帮助学生练习背诵课文。
第三板块:藏经洞
当我们走进了如此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之后,我们真的舍不得离开,于是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壁画,一起走进面积不大的藏经洞。
教师引读:面积不大的藏经洞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一共六万多件。
接着,一边播放珍贵文物图片,一边介绍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
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读出来。
三、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你还想说些什么?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四、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莫高窟,这个沙漠深处的陡坡,神秘而又安详,令人神往。
老师这里收录了几个网站,大家可以借助网络进一步探究神秘的莫高窟。
出示:
(敦煌莫高窟网)
(敦煌旅游服务中心)
/index.htm(敦煌研究院)
五、作业超市,多层设计
1、背诵课文,摘抄文中比较优美的句子。
2、仿照文中的句子写一段话。
3、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吗?想去看一看莫高窟吗?走进莫高窟专题网站,了解更多,并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4、写一篇描写家乡景点的文章。
(选择其中两项作业)
【板书设计】
18、莫高窟
明珠
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壁画宏伟瑰丽丰富多彩
藏经洞数以万计珍贵无比
结晶
【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最初的教学充满了形象、色彩、声音,总之,能够为儿童种种感官所接受。
这时我们就能使自己讲授的知识为儿童所接受,并且使我们自己也进到儿童思维的境界。
”
在教学《莫高窟》一课时,学生缺乏知识经验,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莫高窟,走进莫高窟,教师富有感染力的引导语中,播放莫高窟的实地录像片,形象的图片,悠扬的古典音乐,给神秘的莫高窟更增加了古典的色彩。
这样,让静止的文字鲜活起来、生动起来,让学生有进入进一步了解文本的欲望,渴望尽快步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感受到莫高窟的神秘与瑰丽。
自主学习积极参与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课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重新确认。
本课,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了教学,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激趣导入,播放录象资料,让遥远而陌生的莫高窟展现了学生面前;自主阅读,选择学习内容,文章主要写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而且每段具有独立性,因此教师设计了选择你喜欢的学习内容,课件制作时注意了交互性,独立性;抓住根本性问题进行探究性阅读,交互性解答;拓展阅读,学习完文章,我为学生提供了搜索引擎和相关莫高窟的网站,引导学生上网浏览,拓展知识面,让课堂向生活
延伸。
这样的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真正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主人。
拓展空间丰富阅读
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WebQuest网络主题探究学习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教师将与课文有关的各种资源放到网上,分门别类地制作成网页,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教学完《莫高窟》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几个网站,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浏览查阅更多和莫高窟相关的知识。
信息技术的使用,拓展了学生的阅读时空,绚丽多彩的页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交互作业自由选择
教完《莫高窟》,教师设计了四项作业:背诵课文,摘抄文中比较优美的句子;仿照文中的句子写一段话;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吗?想去看一看莫高窟吗?走进莫高窟专题网站,了解更多,并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写一篇描写家乡景点的文章。
(后两项任选一项)
本课的作业设计层次性强,给了学生选择的余地,同时练习的方式多样,有写,有思,有操作,还有观察,这样的练习设计很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信息技术介入阅读教学,声图、视听结合,具有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能使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得到优化,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整理、组合相融合,在整理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焦效应。
媒体的和谐运用使课堂如形和影般的美轮美奂,似声与响那样的相得益彰,师生浸染于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彼此感受到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