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信息化环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信息化环境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南海市桂城中学

跨入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年头,我校被教育部确认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三年来,我校在全国实验学校工作领导小组以及省市电教馆的领导与帮助下,为实现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教育发展目标,做了许多有效的探索。

一、优化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与资源建设

学校信息化硬件建设情况我校自1990年开展电化教育以来不断完善教学环境。建成了三网一站五十室,拥有市级编辑设备的电视制作中心和演播室。另外还设有软件库、软件制作室、硬件库、硬件维修室等。每个科、级组办公室均配置了台式电脑,还为所有教师配置了台式电脑和手提电脑。

近年,根据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的需要,学校在校园网硬件建设方面加大投入,目前校园网初具规模,全校校园网已经延伸到了教室讲台和老师的工作台,各类台式计算机共239台,手提电脑144台,校园网信息点400个(包括每个教师桌面一个,每个教室2个),校园网以1000M光纤为主干网,100M到桌面,1000M光纤接入南海教育城域网,从而实现我们的教学和办公进入信息高速时期。

构建高效的校园信息化平台2002年,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及我校实际情况的调研,我们决定开发功能全面,覆盖教学、管理、信息交流、教学资源、网络学习等方面的新的信息化平台。该系统以教学为中心,提供全新的教学的工具,使学校的

教学、管理和信息交流发生质的变化。其结构如下:

根据上面的规划我们目前完成了一期工程(包括:教育教学资源库——资源中心、校园管理——管理中心、校园信息交流——交流中心、信息中心、门户中心)。现在,我校基本实现校园内资源网络化,校园网具有网上交互、搜索引擎、电子阅读、网上课件点播、视频点播、信息资源找人,远程教育多种功能;能方便地建设学校的各种知识资源库;同时为教学研究提供了先进的工作平台:可进行远程实时教学、网上交互式教学、CAI课件制作和教学、管理数据处理等。

资源建设方面依据总体规划,我们在资源建设方面采取拿来主义,大力提倡资源共享,通过对外部资源优化和加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资源,因此我们建设的重点是校本资源建设。经过几年的积累我校形成了30G左右的校本资源,基本覆盖了所有学科和大部分知识点。资源库管理系统的建成加速了我校校本资源建设,出现我校资源快速成长期。

二.建设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重要资源,应该紧跟时代、更新观念。社会发展的需求决定了

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质量,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时代使师生在知识面前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们接受的是昨日的教育,却在今日教育明日社会的主人。因此,学校应将培养能不断更新知识、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教学中应用的教师队伍作为首要任务。

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培训教师。主要有(一)请专家到学校开讲座。两年来,我们先后请了北师大的何克抗教授、华南师大的李克东和谢幼如教授、中山大学信息技术学院的专家们来我校开讲座、听课评课、开座谈会等,更新教育观念。(二)派骨干教师如谭江南、邓健林、赵毅、阳靖然、王宗迎、温东、高明芳等教师参加由国家、省市、课题组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各类培训,形成一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与研究的骨干队伍,带动学校信息化建设。(三)加强校本培训工作。每学期,由信息技术组的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的骨干教师,对学校全体教师实行滚桶式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学习、信息平台使用、计算机单机和网络基本操作、office组件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网页制作技术、计算机考级培训等。时至今日,我校100%教师都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覆盖率达到70%,并涌现出一批以谭江南、邓健林、赵毅、阳靖然老师为核心的行家里手,在课件制作、网站建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卓有成效。

三、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索活动

逐步完备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以及现代教育技术教师队伍的建立,为开展新型教学研究提供了物质条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基础教育实现跨跃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校一直把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放在实验工作的首位,并采取立项课题研究的方式开展探索活动。所立项的课题中,国家级教育部级的课题5个,省级的2个,市级的1个。有关的课题见

以下列表(以立项时间为序):

在这些课题研究中,我们有一些已经结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例如:我校语文“四结合”课题组提出了“运用电脑、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十六字方针,开展了“网上阅读与写作”课题研究,该项研究获全国优秀奖,被誉为全国首创,成功地为全国、省、市各种研讨活动提供了数个课例,多篇论文与多个课例获得全国奖项。在课题成果鉴定书中,专家们认为:“提出‘运用电脑,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

操’的四结合思想,……对促进全国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产生较大影响和作用。……设计和开发了一批优秀的教学软件和撰写了一批高质量的教学研究论文并获得多项奖励。……该校试验研究成果显著,在广东地区和全国范围内以及港澳地区都起到重要的辐射作用。……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校试验研究工作及其成果达到优秀水平。”

数学科组的“TI—92手持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课题组在“第三届TI手持教育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年会”(2004年8月上海召开)中荣获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育专业委员会”颁发的团体一等奖,数学科组的赵跃生、谭江南、黄慧、商华生、阳靖然等五位老师的论文荣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育专业委员会”颁发的论文二等奖。

此外,我们多个正在实验中的课题也取得了斐然的成果,开发了一批高质量的教学软件和专题网站、录制了一批优秀课例、撰写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其中谭江南老师的数学教学资源库、李顶华老师的网络教学课件《念奴娇*赤壁怀古》分别获得全国第五、第六届多媒体教学软件大赛二等奖;李小韵老师的《高中历史“四结合”教学模式初探》获全国学科“四结合”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王飞老师与温东老师的论文分别获全国学科“四结合”论文评比二等奖,邓健林老师的《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获“全国目标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专题研讨会论文评比一等奖,邹颖坚、范自军、陈辉老师的论文获二等奖;温东、蒋惠芬老师的课例录像分别获全国学科“四结合”优秀课例评比二等奖与三等奖;邓健林、林志成的专题网站《散文门》获全国总题组二等奖;邓健林老师的论文《基于专题网站的散文教学策略》收入李克东、谢幼如教授主编的《中小学网络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试验研究论文集》并获一等奖;邓健林老师的课例《人生的境界》被收入李克东、谢幼如主编的《网络环境的专题教学研究》多媒体培训教材并获二等奖;获省级、市级奖项更是不计其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