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教学内容
初三物理课程知识点总结(电)篇②

4、电压的单位:国际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V 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换算关系:1kV=1000V 1V=1000mv1mV=1000uV
5、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 1.5V,一节蓄电池的电压 2V,家庭电路的电压 220V。
要点梳理
实验步骤:
①分别把电压表并联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A、B两点,B、C两点,A、C 两点间测量电压,看看它们之间有
什么关系。
②)换上另外四只灯泡,再测两次,看看是否还有同样的关系。
要点梳理
(4)进行实验与记录数据:按上述要求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5)分析论证: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等于总电压(电源电压)与灯泡的规格没有关系。
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应该使标有“-”号的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另一个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也就是说电流要
从“+”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
坏电压表。
互作用。
要点梳理
7、原子结构 元电荷: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符号是C。
(2)原子结构:物体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
子构成。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且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原子带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等量,原子不显
坏表。
(3)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 0~3A。测量时,先选大量程,闭合开关试触,若
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教案以及知识要点 初三物理教案

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教案以及知识要点初三物理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电流的概念和电路的组成。
2. 理解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的概念。
3. 能够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电路问题。
教学重点:1. 掌握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
2. 理解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的概念。
教学难点:1. 掌握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的概念。
2. 能够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电路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仪、演示用的电路图、实验器材(导线、电池、电阻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电流和电路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电流和电路的思考。
Step 2 讲解电流(10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方向,解释电流的大小和单位的概念。
Step 3 讲解电路(10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电路的概念和电路的组成,解释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和连接方式。
Step 4 演示实验(15分钟)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展示不同电路的效果,并解释实验现象。
Step 5 讲解欧姆定律(10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欧姆定律的公式和应用场景,解释欧姆定律的概念。
Step 6 练习与讨论(20分钟)学生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电路问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Step 7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知识要点:1. 电流的概念及方向2. 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3. 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应用以上是一份初三物理的电流和电路教案及知识要点,供参考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
物理九年级分析电路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分析电路知识点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分析电路电路是现代科学和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电路的学习是物理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在九年级的课程中,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电路的分析。
本文将详细介绍九年级物理课程中的分析电路知识点。
一、电路的基本概念1. 电路的定义:电路是由电流源、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组成的网络。
2. 电路图的表示方法:用符号和线条表示电路中的元件和连接关系。
二、电流和电阻1. 电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量,单位是安培(A)。
2. 串、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而并联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倒数之和。
三、欧姆定律1.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和含义: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定律,表达式为U=IR,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 表示电阻。
2. 欧姆定律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可以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
四、电功率和电能1. 电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电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电能的消耗或产生率,计算公式为P=UI,其中P表示功率,U表示电压,I 表示电流。
2. 电能的计算公式和单位换算:电能可通过电功率和时间的乘积来计算,单位是焦耳(J)。
常用的单位换算有1焦耳=1瓦秒。
五、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分析1. 串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相同,电压分配根据电阻比例进行。
2. 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特点: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电流分配根据电导率比例进行。
六、电阻的等效替代1. 串联电阻的等效电阻:串联电路中电阻按照相加原则来计算。
2. 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并联电路中电阻按照倒数之和再取倒数的原则来计算。
七、焦耳定律1. 焦耳定律的表达式和含义:焦耳定律描述了通过电阻的电流所消耗的电功率和电阻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为P=I²R,其中P表示功率,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2. 焦耳定律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可以利用焦耳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阻和功率。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上册的电流和电路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电流的概念:电流是电荷运动的流动,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电
流的单位是安培(A)。
2. 电流的方向:电流的方向由正电荷流动的方向确定,即从正极到负极。
在实际电路中,电流的方向通常规定为正极向负极流动。
3. 电路的组成:电路由电源、导体和电器三部分组成。
电源提供电能,导体传输电能,电器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4. 电阻的概念: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
导体本身具有一定的电阻,单位是欧
姆(Ω)。
5.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
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公式表达为:U = I * R,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6. 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器依次连接在一起,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并联电
路中,电器并行连接,电流可选择不同的路径流动。
7. 电功率的概念:电功率表示电能的转化速率,单位是瓦特(W)。
电功率可以通过
电压和电流计算,公式为:P = U * I。
8. 用电安全:在使用电器时要注意用电安全,包括正确接线、合理使用电器、防止漏
电等。
同时要学会正确使用保险丝和断路器。
9. 电路图和符号:电路图用符号表示各个电器和元件,了解常见电路元件的符号和连接方式,能够根据电路图进行电路分析和设计。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物理九年级上册电流和电路

物理九年级上册:电流和电路一、电流和电路基础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电流具有方向性,通常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电流的大小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来表示,单位是安培(A)。
电路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等组成的闭合回路。
电路的基本特点是:有电源提供电能,电路闭合,用电器工作;开关控制用电器的工作状态;用电器消耗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二、电流和电路的符号与单位电流和电路的符号用国际单位制表示。
安培是电流的单位,千安(KA)、毫安(mA)、微安(μA)等是安培的倍数和分数单位。
三、电路的连接方式串联电路是指一个电流只有一个通路,通过一个元件再流到下一个元件。
并联电路是指一个电流有多个通路,通过一个元件后不流到下一个元件。
四、电路图和电路图符号电路图是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形。
常见的电路图符号有电源、导线、开关、灯泡、电表等。
五、电路故障分析和排除电路故障分为断路和短路两种。
断路故障一般表现为灯泡不亮或电器无法工作;短路故障一般表现为保险丝熔断或电流过大。
排除故障时,先检查电源是否正常,再检查各元件是否正常连接,最后检查开关是否正常工作。
六、串并联电路的识别和特点串联电路的特点是:串联电路中各元件相互影响,一个元件断开,整个电路断路;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元件电压之和。
并联电路的特点是:并联电路中各元件互不影响,一个元件断开,其他元件仍可正常工作;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并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七、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电流表是测量电流大小的仪表,使用时应注意量程和正确接线。
电压表是测量电压大小的仪表,使用时应注意量程和正确接线。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仪表,避免损坏。
八、电阻和变阻器的应用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变阻器是通过改变电阻值来改变电流大小的装置,常见的变阻器有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等。
初三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带电体==本质:电荷的转移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种类电荷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性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排斥检验: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电量:q 单位:库伦简称:库符号:C元电荷:最小电荷:e=1.6×1019 C组成: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电源:提供电能开关:控制电路通断作用用电器:消耗电能导线:传输电能的路径导体:金属、人体、食盐水两种材料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电流产生条件①电路闭合②保持通路定义: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电路电流的方向在电源中电源的正极→用电器→电源的负极单位:A−→−310mA μ−→−310A工具:电流表○A测量使用方法①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电流的大小〔I〕②看清量程、分度值,不准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③必须正入负出④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电路的连接:先串后并,就近连线,弄清首尾通路:接通的电路三种状态断路:断开的电路短路: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回到电源的负极两种类型:【一】电荷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换句话说,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3、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生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二】两种电荷:1、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
3、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4、带电体排斥带同种电荷的物体;带电体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和轻小物体。
例:1、A带正电,A排斥B,B肯定带正电;2、A带正电,A吸引B,B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A、B都是轻小物体〕【三】验电器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粗略的判断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
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总结(精选16篇)

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总结(精选16篇)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总结篇1电流是摸不着,看不着的,电流的强弱只有间接地通过电流效应的大小来判断。
课本是通过“流过手电筒的电流和流过汽车灯的电流,强弱是不一样的”来引出电流的强弱。
通过可观察到的现象来获得不可直接感受的信息,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课程要求:1、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2、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知识和技能基本要求:1、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2、知道电源和用电器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知识要点:1、电源和用电器:电源是在电路中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常见的电源有干电池,铅蓄电池,发电机等;常见的用电器:灯泡(将电能转化成了光能)、音乐门铃(将电能转化成了声能)2、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基本作用把电源、开关、用电器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电路。
一个完整电路应该包括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四种电路元件。
其中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它能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用电器是利用电流工作的设备,如电灯、电视机、电动机等,它能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开关用来控制电路的通与断,起着控制电流的作用,当开关闭合时,电路中有电流,用电器工作;当开关断开时,电路中没有电流,用电器停止工作。
注意:开关不是用电器,它不消耗电能;导线是将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形成电流的路径,用来输送电能。
注意:在连接电路时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就是在一个完整的电路中(必须包括电源、用电器、开关及导线组成),有电流通过。
“断路”(也叫开路)就是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造成断路的原因,可能是开关没有闭合、接线处松动、导线断了,也可能是用电器损坏。
“短路”就是电源的正负两极间没有用电器,而用导线直接相连。
短路时因为电阻小,电流会很大,电源和导线会因发热过多而烧坏,甚至会引起火灾,烧毁电器设备,这是绝对避免的。
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点电流和电路是九年级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它们是理解电学基础知识和应用电器设备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物理中关于电流和电路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1. 电流的概念与特性电流指的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单位为安培(A)。
电流的存在使得电荷能够流动,形成电路。
电流具有大小和方向,可以用电流表进行测量。
正电荷的流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负电荷的流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
2. 电流的计算与测量电流的大小可以通过欧姆定律计算,欧姆定律表示电路中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I = 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电流的测量通常使用电流表进行,电流表的原理是基于电流和磁场的相互作用测量电流大小。
3. 构成电路的基本元素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和电器元件组成的闭合路径。
电源提供电流,常见的电源有电池和发电机;导线用于连接电器元件,常用的导线材料有铜、铝等;电器元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等,它们能够实现电能的转换和控制。
4.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电器元件依次连接在一条导线上,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可以流动。
并联电路是指电器元件的两端相连接,电流可以分为多条路径流动。
串联电路中电阻和电压以及电流成正比,而并联电路中电阻和电流成反比,电压相同。
5. 电阻和电阻定律电阻是指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单位为欧姆(Ω)。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材料、导体的截面积和长度以及温度有关。
欧姆定律是描述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定律,它表示电流和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U = IR。
6. 并联电阻和串联电阻的计算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即Rt = R1 + R2 + R3 + ...,其中Rt表示总电阻,R1、R2、R3等表示各个电阻。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1/Rt = 1/R1 + 1/R2 + 1/R3 + ...7. 电功与功率电功是电能单位时间内的转化或传递,单位为焦耳(J)。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电路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电路知识点篇1: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电路知识点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电路知识点【电流和电路】一、电流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
(2)、电流的磁效应。
(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1)、国际单位:A(2)、常用单位:mA、μA(3)、换算关系:1A=A=1000μA6、测量:(1)、仪器:电流表,(2)、方法: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测量值。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二、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三、电路1、组成:①电源②用电器③开关④导线2、三种电路: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串联和并联】1.串联电路几个电路元件沿着单一路径互相连接,每个连接点最多只连接两个元件,此种连接方式称为串联。
以串联方式连接的电路称为串联电路。
特点:开关在任何位置控制整个电路,即其作用与所在的位置无关。
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经过一盏灯的电流一定经过另一盏灯。
如果熄灭一盏灯,另一盏灯一定熄灭。
优点:在一个电路中,若想控制所有电路,即可使用串联的电路;缺点:只要有某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就成为断路,即所相串联的电子元件不能正常工作。
中学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点2篇

中学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点中学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点精选2篇(一)- 电流: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一个导体或电路的数量。
单位是安培(A)。
- 电路:由电源、导体和负载组成的电路路径。
电流在电路中流动。
- 电流的方向:按照正电荷的流动方向,电流的方向从正电荷流向负电荷。
- 电流的大小:电流的大小等于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数量除以通过的时间。
- 电阻: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
单位是欧姆(Ω)。
- 电阻的影响: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电阻越小,电流越大。
- 电压:电荷在电路中移动时,电势能的改变。
单位是伏特(V)。
- 电压的效果:电压提供了电流流动的驱动力。
在电路中,电流会从高电压处流向低电压处。
- 串联电路:所有电阻依次连接,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流动,电压分布相加。
- 并联电路:所有电阻并行连接,电流有多条路径流动,电压相同。
-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
- 短路:电路中发生接触导体出现低电阻的情况,电流会非常大。
- 开路:电路中出现断开的情况,电流无法流动。
- 电路图:用符号和线表示电路中的元件和连接关系的图示。
中学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点精选2篇(二)中学物理中,摩擦力是一种力,它是由于物体相互接触而产生的力。
以下是中学物理中关于摩擦力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摩擦力的类型:- 静摩擦力:当物体相对静止时,物体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 动摩擦力:当物体相对运动时,物体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2. 摩擦力的产生:- 表面不平整:物体表面不平整会增大摩擦力。
- 物体间压力: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和压力增大,摩擦力也会增大。
- 表面材质:不同材质的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大小不同。
3. 摩擦力的性质:-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成正比。
- 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受两个物体的材质表面性质决定。
- 动摩擦力一般小于静摩擦力。
4. 摩擦力的计算:- 静摩擦力的计算公式为:F静 = μ静× N- 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为:F动 = μ动× N其中,F静和F动分别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μ静和μ动为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N为物体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
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

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一、电荷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
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元电荷 e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
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流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
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①摩擦起电 1e=1.6×10-19C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
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九年级物理电路知识点[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电流和电路知识点辅导]
![九年级物理电路知识点[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电流和电路知识点辅导]](https://img.taocdn.com/s3/m/5f9dda38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49.png)
在九年级物理中,学生将学习关于电流和电路的知识。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他们理解电的基本原理和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
以下是九年级物理电路知识的主要内容:1.电流和电荷-电荷是一种基本粒子,可以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
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正电荷,而电子带负电荷。
-电流是电荷的流动,通常用符号I表示。
单位为安培(A),表示每秒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2.电池和电源-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由一个正极、一个负极和一个电解质组成。
-电源是一种可以提供稳定电流的装置,可以是电池、发电机或电网。
3.电阻和电阻器-电阻是阻碍电流通过的因素,通常用符号R表示。
单位为欧姆(Ω)。
-电阻器是一种用来调节电路中电阻大小的装置,常用于控制电流强度。
4.并联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是指多个电器或元件在平行连接时形成的电路。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分流,而电压相同。
-串联电路是指多个电器或元件依次连接时形成的电路。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相同,而电压分配。
5.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它表明,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之比,即I=V/R。
-通过欧姆定律,我们可以根据给定的电流和电阻计算电压,或者根据给定的电压和电阻计算电流。
6.电功率-电功率是电路中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速率。
它描述了电流通过电路时所做的功。
-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表示每秒转化的能量量。
公式为P=IV,其中P为功率,I为电流,V为电压。
7.电功率的利用-不同的电器具有不同的功率需求。
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来调整电器的功率。
-高功率的电器通常需要更大的电流和电压,而低功率的电器则需要更小的电流和电压。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电路知识的主要内容。
学生应该了解电流和电荷的概念,理解电池和电源的作用,能够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计算电功率。
他们还应该了解并行和串联电路的特点,以及如何利用电功率的概念。
这些知识将为他们今后在学习更高级的物理知识和应用电路技术时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

一、电流与电荷1.电荷:电流是由带电粒子在导体内的运动而产生的,带电粒子称为电荷。
2.电流:电流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单位是安培(A)。
3.电流大小与电荷量和时间成正比。
公式为:I=Q/t(I为电流强度,Q为电荷量,t为时间)。
二、电路的基本组成1.电源:可以产生电流的装置,如电池、发电机等。
2.导线:用来传导电流的金属线材或导体。
3.电器:利用电能进行工作的装置,如电灯、电炉等。
4.开关:控制电路中是否通电的装置,常用的有单刀双掷开关、按键开关等。
三、电路中的元件1.电阻:阻碍电流通过的元件,单位是欧姆(Ω),常用的有电阻器、导线等。
2.变阻器:可以改变电阻大小的元件,用于调节电流强度。
3.电流表:用来测量电流强度的仪器,连接在电路中,一般接在电阻前。
4.电压表:用来测量电压大小的仪器,连接在电路的两个位置,一般与元件并联。
5.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连接方式:a.电流表接在电阻前,与电阻串联,测量电流强度。
b.电压表接在电阻两端,与电阻并联,测量电压大小。
四、电路中的串联与并联1.串联:将元件依次连接起来,电流只能沿着一条路径流动,电流强度相同。
2.并联:将元件并排连接,电流可以沿着多个路径流动,电流强度相加。
五、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在恒温状态下,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成正比,电阻是一定的。
公式为:U=I×R(U为电压,I为电流强度,R为电阻)2.欧姆定律可以用来计算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六、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1.电动势:电源产生电流的能力,单位是伏特(V),常用的有干电池、蓄电池等。
2.内阻:电源本身的阻碍电流通过的特性,单位是欧姆(Ω),电源的实际电动势小于标称电动势。
七、串联电阻与并联电阻的计算1.串联电阻:将电路中的电阻依次连接起来,电阻值相加。
公式为:R=R₁+R₂+⋯2.并联电阻:将电路中的电阻并排连接,电阻值的倒数相加后再取倒数。
公式为:1/R=1/R₁+1/R₂+⋯八、非欧姆性导体1.非欧姆性导体:导体的电阻不随电流的变化而变化,如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等。
初三物理电路电流教案【5篇】

初三物理电路电流教案 精选篇1初三物理九年级全册电流和电路知识点第1节 两种电荷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2、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①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
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②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③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摩擦起电原因:由于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的物体,要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的物体,要得到电子,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注意:①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电子;②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将带上等量异种电荷;③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两物体摩擦不会起电;④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但电荷总量守恒。
能量转化:机械能-→电能4、 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常见的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湿润的物体、含杂质的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油、陶瓷、纯水、空气等。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既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它们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导体内部自由移动。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
(绝缘体中有电荷,只是电荷不能自由移动)金属导体容易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容易导电靠的是正负离子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初三物理重要知识点归纳电路与电流的基本原理

初三物理重要知识点归纳电路与电流的基本原理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电路与电流的基本原理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它们是我们理解电学领域的基础,也是我们解决与电有关的问题的关键。
本文将对初三物理中与电路与电流的基本原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是由导体、电源和负载等构成的。
导体是负责电流传输的物质,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
电源是提供电流的能量源,常见的电源有干电池和电能。
负载是消耗电流能量的设备,如电灯,电视机等。
在电路中,电流的流动是有方向的,常用箭头表示电流的方向。
电流的方向是由正极指向负极。
在电路中,正负极之间的电压差会推动电流的流动。
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在电路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是指电流沿着一条电路路径依次流过多个负载。
而并联电路是指电流分成几股,流过多个独立的负载。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大小相同,电压会分摊。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会按照各个分支的电阻大小分配,电压大小相同。
三、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揭示电流和电压之间关系的重要定律。
它表示为U=IR,其中U是电压,I是电流,R是电阻。
根据欧姆定律,当电阻一定时,电压和电流成正比;当电动势一定时,电压和电流成反比;当电流一定时,电压和电阻成正比。
欧姆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通过它我们可以计算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电阻和导体在电路中,电阻是控制电流流动的重要元件。
电阻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和几何形状。
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特性有关,常见的导体有铜、铝等。
不同的导体材料导致了不同的电阻大小,常用单位是欧姆(Ω)。
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可以控制电流的大小。
五、欧姆定律在电路中的应用欧姆定律在电路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欧姆定律,我们可以计算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或者通过已知电流和电压计算电阻的大小。
在电路中,如果有一个电阻R和一个电流I,我们可以使用欧姆定律来计算电压U,即U=IR。
同样地,如果已知电压和电阻,我们也可以通过欧姆定律计算电流。
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教案以及知识要点 初三物理教案

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教案及知识要点初三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流的概念及其单位。
2.掌握电路的组成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3.培养学生运用电流和电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难点:电流的形成、串并联电路的识别及计算。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小学科学课程中学过的电路知识,如电池、灯泡、导线等。
(2)提出问题:电路中有什么?电流是什么?2.电流的概念(1)讲解电流的定义: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2)讲解电流的单位:安培(A),及其换算关系。
(3)通过实验演示电流的形成,让学生直观感受电流的存在。
3.电路的组成(1)讲解电路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
(2)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认识各种电路元件。
(3)讲解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4.串并联电路(1)讲解串并联电路的概念及特点。
串联电路:元件依次连接,电流相同,电压分配。
并联电路:元件并列连接,电压相同,电流分配。
(2)通过实物电路演示,让学生观察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3)讲解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5.课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批改作业,及时反馈。
6.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知识要点1.电流的概念: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2.电流的单位:安培(A),及其换算关系。
3.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
4.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5.串并联电路的概念及特点:串联电路:元件依次连接,电流相同,电压分配。
并联电路:元件并列连接,电压相同,电流分配。
6.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课后,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知识点九年级电路

初中物理知识点九年级电路初中物理知识点:九年级电路电路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它关乎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电器使用和电能的传输。
在九年级的物理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电路知识。
本文将从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方面,讨论九年级电路的相关知识点。
一、电流的概念和计算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单位是安培(A)。
电路中的电流可以用欧姆定律来计算,欧姆定律的公式为:I = U / 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计算方法。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大小相同,而总电压等于各个电压之和。
例如,当两个电阻分别为2欧姆和4欧姆时,总电压为6伏特时,电流大小可以分别计算出来。
在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而总电流等于各个电路之和。
例如,当两个电阻分别为2欧姆和4欧姆时,总电流为6安培时,电压大小可以分别计算出来。
此外,电流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即在导体中的流动方向是自正电极向负电极。
这一点需要在九年级物理课程中加以强调和理解。
二、电压的概念和计算电压是电势差,单位是伏特(V)。
简单来说,电压就是电荷在电路中流动时产生的电势差。
在电路中,电源会提供电压以推动电荷的流动,而电阻则会产生电压降。
电压的计算可以根据欧姆定律进行推导。
在一个电阻为3欧姆的电路中,通过一个电流为2安培的电源,可以计算出电压为6伏特。
同样,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也可以通过欧姆定律计算出相应的电压值。
电压的存在使得电流可以在电路中流动。
在九年级物理课程中,学生需要理解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以及电压对电路中各个元件的影响。
三、电阻的概念和计算电阻是限制电流流动的因素,单位是欧姆(Ω)。
物质的导电性决定了它的电阻值。
常见金属的导电性较好,而绝缘体的导电性较差,因此它们的电阻值也会有所不同。
在电路中,电阻会产生电压降,而电流则会因电阻的存在而受到限制。
欧姆定律中的电阻(R)可以通过电流(I)和电压(U)进行计算,即R = U /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带电体==本质:电荷 的转移 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 种类
电荷 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
性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排斥
检验: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电量:q 单位:库伦 简称:库 符号:C
元电荷:最小电荷:e=1.6×1019- C
组成: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
电源:提供电能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作用 用电器:消耗电能
导线:传输电能的路径
导体:金属、人体、食盐水
两种材料
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
电流产生条件 ①电路闭合
②保持通路
定义:正电荷移动的方向
电路 电流的方向
在电源中电源的正极→用电器→电源的负极
单位:A −→−310mA −→−3
10A μ
工具:电流表 ○A
测量 使用方法 ①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电流的大小(I ) ②看清量程、分度值,不准超过电流
表的量程
③必须正入负出
④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直接连到电源
的两极
电路的连接:先串后并,就近连线,弄清首尾
通路:接通的电路
三种状态 断路:断开的电路
短路: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回到电源的负极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换句话说,带电体具有吸引
轻小物体的性质。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3、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生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
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二、两种电荷:
1、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
3、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带电体排斥带同种电荷的物体;带电体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和轻小物体。
例:1、A带正电,A排斥B,B肯定带正电;
2、A带正电,A吸引B,B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A、B都是轻小物体)
三、验电器
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粗略的判断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
2、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四、电荷量(电荷)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C)简称库;
五、原子的结构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在数量上相等,整个院子呈中性,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六、元电荷
1、最小的电荷叫做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e=1.6*10-19C。
2、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
七、导体、绝缘体
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溶液;
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陶瓷、油、空气等;
3、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例如:1、干木头(绝缘体)、湿木头(导体)2、玻璃通常是绝缘体、加热到红炽状态(导体)
一、电流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荷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定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3、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尤其注意电子是负电荷,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4、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用电器,再回到负极;
5、二极管是半导体,具有单向导电性,即电流只能从它的一端流向另一端,不能反向流动。
二、电路
电路: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1、电源:提供持续电流,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电路2、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电灯、风扇等);
的构成3、导线:,连接电路的各个元件,输送电能;
4、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三、电路的工作状态
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2、开路(断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3、短路:
不经用电
器用导线
直接将电源的正负极;
四、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1、必须有电源,2、电路必须是通路。
五、电路图及元件符号: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常用的符号如下:
画电路图时要注意:整个电路图是长方形;导线要横平竖直;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一、串联和并联
1、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或说成首尾相连)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特点:1、电流只有一条路径;2、各用电器互相影响;3、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2、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特点:1、电流有多条路径;2、各用电器互不影响,一条支路开路时,其它支路仍可为通路;
3、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
二、串并联电路的识别
常根据电流的流向判断串、并联电路: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方向走一圈,回到负极,则为串联,若出现分支则为并联。
三、生活中电路
1、串联电路:装饰店铺、居室、圣诞树的小彩灯,用电器和控制它的开关。
2、并联电路:家庭中的电视、电冰箱等用电器之间,路灯,交通灯,教室的电灯、电扇,用电器和它的指示灯。
三、电路的连接方法
1、线路简捷,不能出现交叉;
2、连出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一定要与电路图保持一致;
3、一般从电源的正极起,顺着电流方向依次连接,最后回到负极;
4、并联电路连接中,先连接一条支路再连另一条,连接时找准分支点和汇合点,有电流
表时看清电流表测谁的电流。
5、在连接电路前应将开关断开;
四、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最大的不同点是:串联电路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电路没有分支;并联电路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电路中有分支。
五、如果一个开关可以同时控制所有的用电器,那么这个电路可能是串联电路,也可能是并联电路(此时开关在干路)。
一、电流的强弱
1、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
2、单位:安培(国际单位),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µA)
1A=1000mA 1mA=1000µA
从大单位化到小单位要乘以它们之间的倍数;如:2A= mA,则2A=2*1000mA;
从小单位化到大单位要除以它们之间的倍数;如:200mA= A,则200mA=200/1000=0.2A;
二、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符号A
1、电流表的结构: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0-3A分度值是0.1A,0-0.6A分度值是0.02A)示数。
2、电流表的使用
(1)先要三“看清”:看清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正负接线柱;(2)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用电器串联;(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3)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若接反了,指针会反向偏转,损坏表。
(4)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
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确),说明选的量程偏大,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说明选的量程偏小(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大量程。
(5)决不允许在任何情况下使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
(6)若闭合开关,电流表指针不动,电路某处断路。
3、电流表的读数
(1)明确所选量程
(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
(3)根据表针向右偏过的格数读出电流值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1、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I A=I B=I C
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
猜想: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相等。
设计实验:(1)如右图,用一个电流表分别测ABC三点的电流
改进:用三个电流表同时测ABC三点的电流
(2)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测量三次,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2、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 C=I A+I B
提出问题: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
做出猜想或假设: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设计实验:(1)如右图,先用电流表测C点的电流,再分别测AB点的电流(改进:用三个电流表同时接入到电路中的ABC点,测出它们的电流)
(2)在实验中采用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的方法改变电流的大小,测量三次,使结论具有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