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物理前三章总结
八年级 物理复习总结(上)
第一章机械振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重点)(1)测量长度最常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如实际生活中用的钢直尺、钢卷尺、皮尺、三角尺,精确测量――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拓展:在使用刻度尺前,首选应该弄清楚有关刻度尺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它的分度值是多少;它的值是多少等.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也可以使用,使用时可以从其他整数刻度线量起,但在记录读数时要注意减去前面的数值.(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是s.比“秒”大的时间单位有“时(h)”、“(min)”,比“秒”小的有“毫秒(ms)”、“微秒(μs)”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测量时间的工具有钟表、停表、电子表等.停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仪表.机械停表表盘上有长的秒针和短的秒针,秒针转一圈的时间通常有30s和60s两种.常用的仪表值也有两种,一种是0.2s,另一种是0.1s.3.误差(难点)(1)物体的真实长度叫真实值,测量值和真实值蝗差异就叫误差.它是由于测量工具不够精密、测量方法不够完善以及测量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2)可以通过选用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而多次测量示平均值是我们减小误差的主要办法.警示:错误和误差要区分开,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误差是由于测量工具本身的精密程度、测量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加上测量者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设法减小误差.4、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难点)(1)累积法: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进行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得到一个微小量的数量.(2)化曲为直法:用线或细绳沿着曲线绕上一周,作好两端的记号或割除多余部分,然后轻轻地拉直,放在刻度尺上量出线或细绳的长度,即为所测曲线的长度. (3)滚轮法:用一轮子沿曲线或直线滚动,记下轮子滚动圈数,测出轮子直径算出周长,用轮子周长乘以圈数就得到这一曲线的长度.(4)辅助工具法:用直角三角板.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在物理学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或者一个物体的某些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的位置,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叫做机械运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前三章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上册概念复习第一章声现象1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
2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都能发声。
都可以作为声源。
3 声音可以在和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
4 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
5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声音在中传播的最快,在中次之,在中最慢。
6 声音具有能量叫做。
例如声波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小石头。
7 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是,,。
8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有关,振幅越大,越大。
用分贝dB 表示声音的强弱。
0 dB表示。
9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有关,声源振动的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
一般说来,女子说话的音调比男子,小孩子比成年人说话的音调。
10 频率: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
单位符号。
某人心跳每分钟72次,其频率是。
11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又叫音品。
我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就是利用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的不同。
12 乐音通常是指。
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13 噪音通常是指。
噪音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15 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有:,,。
16 可听声波的频率范围是,频率高于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的叫做次声波。
17 超声波具有的特点,应用于。
18 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作为预报地震,台风的依据和监测核爆炸的手段。
第二章物态变化1 物质的三态是,,。
2 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的性质工作的。
3 温度计的使用P32,酒精灯的使用P30。
4 通常情况下把作为0℃。
以标准气压下的温度作为100 ℃。
5 体温计的量程通常是,分度值是。
6 汽化:物质由叫做汽化。
汽化需要,汽化有两种方式和。
7 蒸发和沸腾的共同点是A都是汽化现象B都需要吸热。
区别是A 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B 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需要达到沸点。
C 蒸发比较缓慢,沸腾比较剧烈。
8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A液体的种类 B液体的温度C液体的表面积 D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9 液化:物质由叫做液化。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课桌的高度约 0.75 米。
2.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 1 分米=0.1米=10-1米;1 厘米=0.01米=10-2米; 1 毫米=0.001米=10-3 米;1米=106微米; 1 微米=10-6米。
3.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有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4. 刻度尺的使用规则: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累积法,替代法。
6.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或采用更精密的仪器。
7. 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 ),小时(h );1min=60s;1h=60min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脉搏;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3. 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4.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 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物理八年级上册1—3章基础知识总结
物理(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1—3章 基础知识总结第一章 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2、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20Hz —20000 Hz ; 超声波:高于20000 Hz 的声音,人耳不能听到; 次声波:低于20 Hz 的声音,人耳不能听到。
3、噪声的来源: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声音强弱的单位:分贝(dB )。
声音强弱的等级:(1)小于90分贝,保护人的听力; (2)小于70分贝,保证工作和学习; (3)小于50分贝,保证休息和睡眠。
控制噪声的方法: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4、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回声定位: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纳。
利用声纳系统,能够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在捕鱼时,能够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能够准确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2)传递能量声波能够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能够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第二章 光现象1、光源:太阳、电灯等物体能够发光,这些物体就是光源。
2、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条直线叫光线。
3、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速度为:c=3*108m/s,它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的3/4。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的2/3。
4、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5、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即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6、光的色散(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八年级物理上前3章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________.(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km dm cm mm um nm二、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m=10dm=100cm=1000mm1mm=103μm 1μm=103 nm3、刻度尺的利用方式:(1)会认:认清刻度尺的______、______、零刻度线的位置、单位。
(2)会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__________,与______平行,不能歪斜。
(3)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4)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小时()五、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六、测量工具:秒表、停表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不同就叫误差。
八、误差的来源:(1)测量者;(2)测量工具;(3)测量方式;九、减小误差的办法:(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10、错误可以避免。
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减小。
第2节《运动的描述》一、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
二、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咱们把__________________叫机械运动。
判断物体是运动仍是静止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不是发生位置转变。
3、参照物概念:物体是运动仍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_____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2)参照物一旦选取,就要假定不动;(3)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例子:奔跑的猎豹相对于草原是运动的。
解析:此句,在研究猎豹的状态,草原是参照物,猎豹相对于草原的位置发生了转变,因此,猎豹是运动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前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前三章知识点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章走进实验室一、有关物理学:1) 物理学是认识世界、改变世界、蕴含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学科。
2) 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 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4)物理实验显着特点:在一定条件下,物理现象可以有规律的重复出现。
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物理实验结果要通过测量才能得到。
实验仪器的选择应根据实验需要合理选择。
二、科学探究工具及用途1) 测量长度工具:刻度尺(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等)。
2) 测量时间:停表。
注意分针和秒针的配合。
3) 其它工具:测量质量(天平)、测量体积(量筒、量杯)、测量温度(温度计)、测量电流(电流表)、测量电压(电压表)、测量力(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
三、物体长度及测量1) 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米m,其它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单位换算: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2) 估测人的高度、纸张的厚度、发丝直径、课桌及教室相关长度,知道教材长度和宽度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六个字:认、放、看、读、记、算。
(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叫分度值,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叫做量程。
)①“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②“放”: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表面、零(整)刻度线对齐被测起点。
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
④“读”: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
(初中阶段只有长度的测量要求估读,其他测量如温度、力、电流、电压等都不要求估读。
)⑤“记”:记录测量结果带单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1-2章第一章机械运动常考点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2.运动的描绘参照物:描绘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绘可能不同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拟快慢方法:时间一样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一样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km/h=1/3.6m/s6.匀速直线运动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7.描绘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常考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顿,该现象说明振动停顿发声也停顿。
振动的物体叫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假如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间隔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原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拟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缺乏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八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一、力和运动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效果,单位是牛顿(N)。
2.力的作用方式: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力的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变化、使物体运动、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或方向。
4.重力:指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是所有物体普遍存在的一种力。
5.力的合成:平行力合成、垂直力合成和斜向力合成。
二、机械能与机械运动1.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等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2.动能与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量。
3.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理想情况下,物体在机械能守恒过程中,机械能总量不变。
4.动力学定律:质量与加速度、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5.杠杆原理:要使杠杆平衡,需满足力矩相等条件。
三、导热与热能1.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热量是物体之间热能传递的方式。
2.热传导: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振动和电子运动来传递。
3.热传导的速度:与物质的导热率和物体的温差有关。
4.热膨胀与热收缩: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被冷却后体积收缩。
5.物态变化与物质内能: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潜热。
四、光的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光与物体表面相交,在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满足反射定律。
3.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时的偏折现象。
4.光的颜色与频率:不同频率的光波对应不同的颜色。
5.光的透射:光从一种介质穿过另一种介质。
五、声与声音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空气产生压缩和稀薄的交替运动,从而产生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物质的振动传递的,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3.声音的特点:音调、响度和音色。
4.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声音在遇到物体时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5.声音的吸收和衍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被物体吸收,也会发生衍射现象。
六、电与磁1.电流与电压: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电压是电流的驱动力。
2.串联与并联:电路中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原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1-3章知识点总结.doc
前三章知识点总结1、著名天文学家、自然科学先驱哥白尼用”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千年之久的托勒密的“地心说”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天体的运行的结果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后被判为终生监禁。
生顿奠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基础。
普朗克、波尔等量子力学主要奠基人发现了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有很大差异。
3、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4、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讨论、评估、交流与合作。
5、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6、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①选取参照物②看研究物体与参照物是否发生位置变化7、参照物选取说明参照物是任意选择的,既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要视具体情况、研究方便而定同一物体由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的描述结果往往不同参照物的选择并不唯一,但是参照物一旦被选定,就认为它是静止的参照物不能选择对象本身,因为以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则物体永远是静止的地面常作为参照物注:一般以题目给的物体作为参照物8、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pm)、纳米(nm)等。
换算关系:lkm=1000m lm = 10dm ldm = 10cm lm = 1000mm lmm = 1000pm lpm = 1000nm9、进行单位换算的步骤:1、数字不变2、乘以进率3、加上目标单位10、刻度只是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常用刻尺的分度值是坦典Mn 分度值为1mm时估读到0.1mm也就是0.01cm(百分位),分度值为lcm估读到0.1cm(十分位)11、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或者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 ;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八年级物理第1-3章知识点总结打印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1、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米(m);常用单位有:Km; m(dm, cm); mm; μm; nm。
(各单位之间是103进制,(m与dm、cm、mm之间是10进制除外)。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 =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以及零刻线是否磨损(零刻线磨损的应从其它刻度线量起)。
(2)测量时视线应与所测量位置相平。
4、刻度尺读数的方法:可读的数值+ 估计值= 记录的数字。
5、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秒(s),其它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
1 h = 60 min; 1min = 60s .6、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7、减少误差的方法有:(1)采用精确的测量工具。
(2)改进测量方法。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8、误差与测量错误的区别:测量的错误可以消除,误差只能减少不能消除。
9、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10、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作标准(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11、月亮在云层中穿行,参照物是云。
12、速度单位的换算:(1)1m/s = 3.6km/h ; (2) 10m/s = 36km/h ; (3) 5 m/s = 18km/h ; (4) 15m/s = 54km/h ; (5) 2 m/s = 7.2km/h ; (6) 20m/s = 72km/h ;13、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前三章)知识点总结整理
⑷缩短种子发芽时间,提高发芽率;促进植物生长 ⑸超声加工 如金刚石、玻璃等
⑹超声除尘 如除烟囱里冒的黑烟
(7)超声波加湿器(雾化)
(2)导火线抢时间问题:配套P18T11
(3)交通标志、计程车票问题:
A、在公路旁,我们经常
看到下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
(1)请说出A,B两牌的含义; 40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
长江桥 16km
下,汽车到长江大桥最快要
A
B
多长时间?
B、右图是小红同学乘出租车到达目 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 (1)该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秒?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多大?
TAXI 车票发票 车号 A-88888 日期 18-08-08 上车 9:00 下车 9:10 单价 2.40元 里程 6.0公里 金额 14.40元
第三章 声音的世界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一切发声体 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体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够传播声音, 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空气中传播,其中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 液体其次,空气中的速度最小。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是 340 m/s。 3、回声与运用: ①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②人耳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条件: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晚 0.1s以上
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 (1)测量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 。 (2)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等常用 辅助法 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
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3、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秒(s)
常用单位: 小时、
八年级物理上册前三章思维导图加知识点及练习
知识点背诵:第一章 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km dm cm mm μm nm 2、换算关系:1km =1000m=103m 1dm =0.1m=10-1m1cm =0.01m=10-2m 1mm =0.001m=10-3m1μm =0.000001m=10-6m 1nm =0.000000001m=10-9m3、长度测量工具:直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4、实验测量工具: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三看:量程、刻度尺、0刻线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疑义的。
5、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 S 其他单位:分 min 小时 h 6、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7、实验测量工具:停表8、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
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度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1.2运动的描述1、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3、参照物 定义: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取原则:1、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2、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3、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4、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5、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做参照物1.3运动的快慢 测量平均速度速度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互相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严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分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假如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放热)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2、蒸发是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前三单元知识点
页眉内容八年级物理上册前三单元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国际单位:米 ,用字母符号 m 表示;单位换算: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会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会选:根据所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3)会放:把刻度尺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能倾斜;(4)会看:视线应与物体所对的刻度线垂直;(5)会读: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6)会记: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数值和单位)。
3.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一张纸的厚度)、化曲为直法(测铁路线的长度)辅助工具法(测量硬币的直径)4.时间测量工具:秒表。
国际单位:秒,用符号 s 表示;单位换算:5.误差:是指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6.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粗心造成的,错误可以避免,而误差不可以避免,只能减小。
7.机械运动: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
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同一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与选择的参照物有关,如果物体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反之物体就是静止的。
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8.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3)比较速度9.速度: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路程用字母 s表示,时间用字母 t 表示,速度用字母v表示。
10.速度的公式是:v= st。
速度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共同组成的。
1m/s=3.6 km/h。
1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特点:(1)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不变;(2)速度的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无关;(3)时间与路程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时间与速度图像是一条与横轴(时间)平行的直线。
12.变速直线运动:把物体沿直线且速度变化的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八年级上册物理总结(必备16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总结(必备16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总结(1)第四章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光源:能够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
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光的直线传播:在同种均匀物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不是真实存在的。
光的直线传播实例:(1)小孔成像;(2)影子的形成;(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4)激光引导掘进方向;(5)排队看齐;(6)射击瞄准(7)立竿见影。
小孔成像特点:(1)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2)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当物体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光屏离小孔越远,像越大。
(光屏离小孔越近,像越小);当光屏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物体离小孔越远,像越小。
(物体离小孔越近,像越大)影子的形成:因为光沿着直线传播,且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所以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物体的另一侧会有一个光照不到的区域,这就是影子。
判断月食:太阳、地球、月亮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在中间。
判断日食:太阳、月亮、地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月亮在中间。
光速: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108m/s。
光年:常用于天文学中,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它等于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1光年×1012Km。
二、光的反射法线: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叫做法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反射定律:(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位于同一个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反射的分类:反射有两种,一是镜面反射,一是漫反射。
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光路可逆性: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平面镜成像探究平面镜成像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桌上竖立一块玻璃当做平面镜,平面镜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平面镜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
八年级物理上册1-3章知识点
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 ;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 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 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2.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学期复习提纲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自然科学的先驱波兰人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托勒玫地心说。
2、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得到天体运行的结果,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建立了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伽利略在研究落体观点的过程中,亲自试验,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因此,伽利略被后人誉为实验物理学的先驱。
8、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提纲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2.长度的测量:(1)工具:刻度尺,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2)观察刻度尺: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厘米刻度尺(平常所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为:1mm;(3)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五点):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有刻度的一边要与被测边平行,读数时视线要垂直观察刻度线,读数时要注意估读;3.时间的国际单位:秒(s),小时(h),分(min);4.时间的测量:(1)工具:日晷(古代),钟(现代),机械停表(实验室);(2)停表的读数:小盘代表分钟,大盘代表秒钟;5.误差和错误:(1)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2)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错误可以避免;(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2.参照物:(1)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但是一旦参照物选定之后,参照物一定要看做是静止的;(3)“旭日东升”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飞行员手抓子弹是相对静止的;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造成的原因是选择的参照物的不同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日常生活中,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相同路程比较时间;2.速度:(1)速度的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m/s的物理意义:物体每秒钟运动2米。
(3)速度的单位(两个):m/s(米每秒),km/h(千米每小时);1m/s=3.6km/h,1km/h=0.28m/s;(4)三个公式:v=s/t(计算速度),t=s/v(计算时间),s=vt(计算路程);(5)汽车速度表上速度的单位是km/h,自行车速度5m/s,人的速度1.1m/s;3. 物体做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4.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5. 研究变速直线运动时,采用平均速度v=s/t(全程的路程/全程的时间)来比较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6.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7. 解答物理应用题四步曲:列条件,列公式,代入数据(代入时注意带上单位),答;第四节实验:测量平均速度1. 实验原理:v=s/t;2. 器材:斜面(使小车自由下滑,具有初始的速度),挡板(挡住小车不让其滑出斜面)小车(研究对象),刻度尺(测量运动的路程),停表(测量运动的时间);3. 实验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小;4. 计算平均速度:第五节例题1. 某人骑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2min行了0.6km,那么该自行车在前20s的速度是多少米每秒,按这个速度行驶,通过9km的路程,要用多少小时?2. 一座大桥长1.6km,一列长200m的列车以10m/s的速度通过此桥,所需的时间是多少?3. 一辆列车当天晚上20时10分从常州出发开往黄山,中途停车18分钟,于第二天早上7时10分到达黄山,全程行驶506km,那么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4.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的速度之比3:1,所用时间之比1:2,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多少?5. 在一次爆破中,引火线燃烧的速度是0.8cm/s,点火者点着引火线以后至少以5m/s的速度跑到距爆炸点600处才能确保安全,求:至少需要多长的引火线?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了,而不是消失了。
蝉发出声音是由于翅膀的振动发声。
2、转换法:将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间接的表现出来。
例:让不易观察到的微小振动的音叉去触碰悬挂的乒乓球,将这种振动放大。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5、声速: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一般而言V固>V液>V气。
15。
C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和温度的不同(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6、回声:(1)产生原因: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2)产生条件:a、声音传播出去到听见回声的时间至少为0.1s。
b、发声处距离障碍物至少17m。
(3)解决回声问题的办法:7、感知到声音的基本过程:空气----鼓膜振动----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1、音调(1)定义: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尖而细的声音音调高,粗而低沉的声音音调低。
(2)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发声体的音调高波形越密集,音调低波形越稀疏2、频率(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3)符号:f,单位:赫兹(Hz)(4)100Hz表示:物体在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是100次。
3、声(1)超声波、次声波和声音统称为声。
(2)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Hz的声,我们人耳能听见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4、响度:(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即声音的大小。
(2)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程度。
(3)增大响度的办法:减少声音的分散。
(扩音器、听诊器)5、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的不同,会导致音色也不同。
6、乐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则的。
7、乐器:(1)打击乐器: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音调越高,打击力量更大,响度更大。
(2)弦乐器:依靠弦的振动发声。
长而粗的弦音调低,短而细的弦音调高;绷紧的弦音调高,不紧的弦音调低。
(3)管乐器:依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
长的空气柱音调低,短的空气柱音调高。
第三节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1)大型自然灾害来临时有次声波产生。
(2)蝙蝠依靠回声定位法捕食,由回声定位法制成了超声导盲仪、倒车雷达和声呐。
(3)超声波传递信息的利用还有:B超,超声检测技术检测仪器是否有裂纹。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除垢和超声波碎石。
第四节噪声1、噪声的来源:(1)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物体做无规则运动所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叫做噪声。
2、噪声的等级:(1)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2)0dB:刚刚引起听觉;50dB:保证休息和睡眠;70dB:保证学习和工作;90dB:保护听力。
3、控制噪声: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第五节例题1、一个同学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在1.5s后听见了回声,那么该同学距离山崖有多远?2、一辆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以20m/s的速度驶向一处山崖,行驶过程中汽车鸣笛一声,汽车继续行驶,在2s之后听见了回声,那么汽车听见回声时距离山崖有多远?3、某人将耳朵贴在一根装满水的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敲击铁管,此时这人会3次听见敲击声,试问这三次声音是怎么产生的?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1)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2)分类: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3)构造:液泡、毛细管、玻璃外壳、刻度符号。
3、温度的单位——摄氏度(℃)(1)0℃的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2)100℃的规定: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4、自然界的一些温度:人的正常温度37℃,酒精的凝固点-117℃,水银的凝固点-39℃。
5、体温计:(1)测量范围:35℃--42℃。
分度值:0.1℃。
(2)测高不测低。
(如:38℃的体温计只能测38℃以上的温度,不能测量38℃以下的温度)6、温度计的使用:(1)三观: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1、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态变化: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
3、熔化: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吸热过程)4、凝固: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放热过程)5、固体的分类:(1)晶体:熔化过程中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冰、海波、萘、各种金属)(2)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蜡、松香、玻璃、沥青)(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
6、晶体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持续吸热。
7、同一种晶体物质的凝固点即是它的熔点。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1、汽化: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吸热过程)2、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3、沸腾:(烧开水)(1)(2)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有确定的温度。
(水:100℃;酒精:78℃;水银:357℃)(4)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大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3)沸腾的条件:a、达到沸点;b、持续吸热。
4、蒸发:蒸发吸热,液体本身及周围物体的温度要降低。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2)例子:酒精降温、天热时狗把舌头伸出来、人刚从水中出来特别冷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部位只在液体的表面进行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剧烈程度比较缓慢很剧烈温度条件在任何温度下均可发生在一定的温度下(沸点)影响因素表面积、温度、空气流速供热的快慢温度变化自身及周围的物体温度下降温度不变(等于沸点)(1)都是汽化现象;(2)都要吸收热量相同点6、液化(1)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放热过程)(2)例子:户外的人不断的呼出“白气”;寒冷天气的雾、露;窗玻璃内的小水珠;可乐瓶外的“白气”;火箭里的燃料。
(3)液化的两种方式: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1、升华(1)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吸热过程)(2)例子:樟脑丸变小;冬天结冰的衣服干了;固体碘转化为碘蒸汽;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降温。
2、凝华(1)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由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放热过程)(2)例子:冬天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在室内);雾凇、霜。
3、水的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