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素的探究实验
生长素含量的测定实验结果
生长素含量的测定实验结果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测定生长素含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调控机制,以及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对生长素的响应。
本文将介绍一个测定生长素含量的实验结果,并对实验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实验目的:测定不同组织中生长素的含量,比较其差异。
实验材料:1. 植物样品:选择同一品种的健康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如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2. 生长培养基:使用含有适当营养成分和pH值调节的培养基。
实验步骤:1. 植物样品处理:a. 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实验材料。
b. 将植株分为根、茎和叶三个部分,并将每个部分分别收集到不同的试管中。
2. 提取生长素:a. 在提取前,将试管中的组织样品冷冻保存或置于液氮中以保持其活性。
b. 使用PBS缓冲液(含有0.01M的磷酸盐缓冲液和0.15M的氯化钠)洗涤组织样品,以去除表面污染物。
c. 将每个试管中的组织样品加入适量的提取液(如甲醇、乙酸乙酯等),并在室温下震荡提取30分钟。
d. 使用离心机离心提取液,将上清液转移到新的离心管中。
3. 生长素含量测定:a. 使用生长素测定试剂盒(如ELISA试剂盒)进行测定。
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b. 将每个样品加入适量的试剂,按照说明书中的步骤进行反应,并在所需时间后停止反应。
c. 使用光度计读取各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生长素含量。
实验结果:1. 根部生长素含量:平均含量为X ng/mL,标准差为X ng/mL。
2. 茎部生长素含量:平均含量为X ng/mL,标准差为X ng/mL。
3. 叶片生长素含量:平均含量为X ng/mL,标准差为X ng/mL。
结果分析与讨论:通过测定不同组织中的生长素含量,我们可以观察到根、茎和叶片之间的差异。
根部的生长素含量最高,茎部次之,叶片最低。
这可能是因为生长素在植物中主要由根部合成,并通过茎部向上运输到叶片。
生长素发现的四个经典实验
生长素发现的四个经典实验
生长素是一种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从1926年发现生长素以来,人们在研究其功能和机理上做出了许多杰出的贡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生长素发现的四个经典实验,它们为后来的生长素研究奠定了基础。
实验一:半胱氨酸促使胡萝卜胚芽分化
1934年,半胱氨酸被发现可以促使胡萝卜胚芽分化,而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只有无机物质才能促进植物生长。
此实验为后来生长素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实验二:伯克利传感器检测汁液中的生长素含量
1948年,Lloyd和Yamamoto通过使用伯克利传感器,成功地检测出了细胞分裂素(一种生长素)的存在。
这个发现促进了对生长素的更深入研究,并最终导致了对多种生长素的发现。
实验三:Jarvis与Mander利用生长素与拟南芥幼苗的生长关系
1990年代初期,Jarvis与Mander使用生长素使拟南芥幼苗的生长受到影响以及成熟期明显延长而成功地揭示了生长素对植物的影响。
他们的工作进一步明确了生长素的功能和调控机理。
实验四:三联体缺失突变引起根的形态学发生
20 世纪50 年代早期,生长素体内缺失的相关基因被发现,并且在该基因发生突变的情况下,植物的根的形态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这项研究启示人们在未来可以通过基因的改变来控制生长素的含量及其对植物体系的影响。
总之,这些经典实验为生长素研究提供了基础,促进了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理解。
生长素的研究不仅仅是单纯地关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它也对我们了解生物的生长和发展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背光侧细胞长 度明显长于向 光侧 生长素的发现,使人们 认识到植物向光性的形 成原因。
生长素的 作用机理
——促进细胞纵向伸长
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 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 而向光弯曲。
请设计实验验证上述结论。
生长素可以透过琼脂块,不能透过云母片。
阅读课本48页中间小字
有些学者提出了植物的向光性生 长,是由于单侧光照射引起某些 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 的。你能设计实验对上述观点进 行验证吗?
一段时间后,测量A、B琼脂块中生长 素的相对含量,以及某些抑制物质的 含量。 结果预测及结论:
向光性 :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生长素发现过程 19世纪末达尔文的实验
胚芽鞘: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钻出地面, 出土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结论:
感光部位在尖端——向光性与尖端有关; 有光、无光,植物都生长,即光照不影响 生长——生长素的合成;
一段时间后 观察胚芽鞘的 生长状况
一段时间后
观察胚芽鞘的 生长状况
向右 弯曲 生长
直 立 生 长
一段时间后
思考:A、B、C、 D四点生长素的浓 度(或生长速度) 关系如何? A>C=D>B
向右 弯曲 生长
直 立 生 长
除了上述实验方法外,还可以设 计什么样的实验进行验证呢?
一段时间后, 制作纵切的 显微镜临时 装片,观察 伸长区细胞 长度。
温 特 实 验
设计对照实验
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 物质引起的。——生长素
1931年,郭葛等人从尿中分离出 生长素——吲哚乙酸(IAA)
进一步研究发现植物体内具有生长效应的 物质,除IAA外还有苯乙酸(PAA)、吲 哚丁酸(IBA)等。
关于植物生长素与向光性关系的实验探究
关于植物生长素与向光性关系的实验1. 实验原理当植物受到单侧光的刺激时,由于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得多,会使得背光一侧的细胞纵向伸长生长得快,茎则朝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从而使植物表现出向光性。
2.目的要求初步学会做向光性实验的方法,并通过实验了解植物生长素与向光性的关系。
3.材料用具玉米幼苗,小花盆(或培养皿),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不透光的纸盒,台灯。
4.方法步骤1.取5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把玉米幼苗分别编为1号、2号、3号、4号和5号。
2.按照图4-3所示安排实验装置。
其中,1号和2号玉米幼苗保持完整,3号、4号和5号玉米幼苗的胚芽鞘尖端已经切去在4号玉米幼苗顶端的正中位置放一块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在5号玉米幼苗顶端的一侧放一块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在2号、3号和4号的纸盒侧面与植物幼苗顶端平齐的部位挖一个小洞,在纸盒外放置一盏台灯,使台灯的灯泡对着纸盒侧面的小洞。
3.接通台灯电源24 h之后,打开纸盒,然后观察并且记录当时这5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5.教学建议本实验未列入教学大纲和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选做。
在本实验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开始实验之前,教师应当向学生介绍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
本实验有四组对照实验,这四组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意图,应当让学生透彻地了解。
①2号与1号对照这一组对照对实验材料的处理相同,都保留胚芽鞘尖端但实验的条件不同,分别为黑暗与单侧光照射。
目的是了解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的外因是单侧光照射。
②3号与2号对照这一组对照对实验材料的处理是不同的,2号保留胚芽鞘尖端,3号的胚芽鞘尖端已经切去而实验的条件则相同——都是单侧光照射。
目的是了解玉米幼苗的向光性与内因——胚芽鞘尖端的存在有关。
③4号分别与2号、3号作对照4号与2号对照:对实验材料的处理不同,2号保留胚芽鞘尖端,而4号则是切去胚芽鞘尖端以后,在胚芽鞘切口正中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但实验的条件相同cc都是单侧光照射。
植物生长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验证
植物生长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验证植物生长激素是一类对植物生长和发育起关键作用的化学物质。
它们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开花、果实发育等过程。
在植物学研究中,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渐揭示了植物生长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机制。
为了验证这些机制,实验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
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是通过植物生长激素处理来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以植物生长素为例,它是一种促进植物细胞伸长的激素。
科学家可以将植物生长素溶液喷洒在植物的茎、叶片上,或者将其浸泡在植物的根系中。
通过观察处理后的植物,可以发现它们的茎变长了,叶片变大了,整个植株的生长速度也加快了。
这说明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除了促进植物细胞伸长外,植物生长激素还可以调控植物的分化和发育。
例如,植物激素赤霉素可以促进植物的分枝。
科学家可以通过在植物茎的顶端喷洒赤霉素溶液,观察到植物开始分枝。
这是因为赤霉素能够促进侧芽的发育,使其分化为新的枝条。
实验结果表明,植物生长激素对植物的分化和发育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此外,植物生长激素还可以影响植物的开花和果实发育。
植物激素细胞分裂素是调控植物开花的重要激素之一。
科学家可以通过在植物的叶片上喷洒细胞分裂素溶液,观察到植物的开花时间提前了。
这是因为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植物的花蕾分化和发育。
类似地,植物激素生长素也对植物的果实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可以通过在植物的果实上喷洒生长素溶液,观察到果实的大小和质量增加了。
这说明植物生长激素对植物的开花和果实发育具有显著的影响。
通过这些实验验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生长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这些实验结果不仅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指导,还可以为植物育种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这些实验也为我们揭示了植物生长的奥秘,让我们更加惊叹植物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
总之,植物生长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研究领域。
通过实验验证,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植物生长激素的作用机制,为植物生长和发育提供更好的控制手段。
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和实验验证
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和实验验证植物生长素(植物激素)是一种在植物体内起调节生长和发育作用的化合物。
它们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调节细胞分裂、伸长、分化、发育和转运等。
本文将探讨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实验验证。
一、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植物生长素主要有五个类型:生长素(IAA)、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ytokinins)、脱落酸(abscisic acid)和乙烯(ethylene)。
每种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首先,生长素(IAA)促进细胞扩张和细胞分裂。
它在植物茎尖和根尖高度浓度累积,引发细胞伸长,从而带动幼苗生长。
生长素还有助于细胞分裂,推动细胞增殖。
其次,赤霉素(GA)调节植物生长。
它促进幼苗伸长、枝梢延长和叶片展开。
赤霉素还参与开花和花粉萌发过程,并增加果实大小和数量。
细胞分裂素(cytokinins)则促进细胞分裂和向上生长。
它影响根的脱分化、早期胚形成和根尖发芽。
另外,脱落酸(abscisic acid)参与植物应激响应。
当植物受到干旱或其他逆境时,脱落酸被激活,抑制发育和生长。
它还参与种子休眠和控制落叶。
最后,乙烯(ethylene)主要影响植物编排和果实成熟。
它调节果实呼吸,催促果实脱落和植物衰老。
二、实验验证为了验证植物生长素的作用,科学家们进行了多项实验研究。
以下介绍几种主要实验方法。
1. 缩短芽的实验通过给植物施加生长素,可以观察到芽的快速伸长。
差异对照实验是一个常见的实验设计,其中一组芽被处理,另一组芽作为对照。
通过比较两组芽的生长情况,可以验证生长素的作用。
2. 幼苗促进实验将植物种子催芽后,用含有生长素的培养液浇灌一组幼苗,同时用普通培养液浇灌另一组幼苗作为对照。
观察生长素处理组和对照组幼苗的生长差异,可以推断生长素的作用。
3. 枯萎抑制实验通过给植物施加脱落酸,观察植物的枯萎程度可以验证脱落酸的作用。
对照组植物不接受脱落酸处理,与受到处理的植物进行比较。
4. 花芽分化实验在光周期控制下,对植物进行不同浓度生长素处理,观察花芽的形成情况。
实验五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研究
实验五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研究植物生长素是一类植物内源性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它能够促进植物细胞分裂、加速发芽、增强根系发达,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植物生长素有很多类别,其中包括赤霉素、生长酮、激素乙烯等。
扦插是一种常见的繁殖植物的方法,通过将植物的茎或叶插入适宜的生长介质中,使其发生生根,从而得到一株新的植株。
扦插成功率的高低往往与植物生长素的含量和种类有关。
因此,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类型的生长素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
首先,准备实验材料。
选择一种适合扦插的植物,如绿萝、虎尾兰等。
将这些植物的茎切割成相同长度的枝条,确保切口要光滑、整齐。
然后,将这些枝条放入预先准备好的生根液中,分别加入不同类型的植物生长素。
接下来,观察扦插枝条的生根情况。
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每个处理组的扦插枝条是否发生生根,根的数量和长度等。
比较不同类型的生长素对扦插结果的影响。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植物生长素对扦插枝条的生根效果有所不同。
有些生长素可能会促进生根的生长和发育,而有些则可能具有抑制作用。
赤霉素被广泛认为是促进植物生根的主要植物生长素之一、它能够促进细胞分裂,使根系发达,从而加速扦插枝条的生根速度。
激素乙烯也被发现对植物生根有正向作用,可以促进根的形成和生长。
此外,生长酮是一种植物生长素,其作用与赤霉素相反。
它能够抑制细胞分裂和根的形成,从而减缓扦插枝条的生根速度。
因此,在实验中添加生长酮的组可能会导致生根效果较差。
除了这些常见的植物生长素,还可以尝试其他类似物对扦插枝条的影响。
例如,一些合成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可以模拟自然环境中的生长素效应,进一步探索它们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
总的来说,不同类型的植物生长素对扦插枝条生根有着不同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类型和浓度的生长素进行处理,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生长素对扦插枝条生根的调控机制。
这将有助于提高扦插成功率,促进植物繁殖和种植业的发展。
植物生长素实验报告
植物生长素实验报告
植物生长素是一类关键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
要的调节作用。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我
们进行了一项相关实验。
以下是我们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证明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探究其作用机制。
实验材料:
- 大豆种子
- 植物生长素溶液
- 培养皿
- 培养基
实验方法:
1. 将大豆种子清洗干净,分别置于含有植物生长素浓度不同的培养
基中。
2. 将培养皿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定期观察记录种子的
发芽情况和幼苗的生长状况。
3. 比较不同处理组的生长情况,分析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我们观察到以下结果:
- 在植物生长素浓度过高的培养基中,大豆种子发芽率显著下降,
幼苗生长受到抑制。
- 在适宜浓度的植物生长素培养基中,大豆种子发芽正常,幼苗生
长快速,叶片繁茂。
- 在植物生长素浓度不足的培养基中,大豆种子发芽率较低,幼苗
生长缓慢。
实验结论:
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适宜浓度的植物生长
素有利于促进植物生长发育,但过高或过低的浓度都会对植物的生长
造成不利影响。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为今后的植物生长调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
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机制,为农业生产和园艺栽培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至此,植物生长素实验报告完毕。
生长素发现的四个经典实验
生长素发现的四个经典实验生长素(Auxin)是一种植物生长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下面介绍四个生长素发现的经典实验。
1. 德维尔(Darwin)和雷希纳克(Recklinghausen)的实验19世纪末期,德维尔和雷希纳克进行了一组实验,研究了生长素在植物上的作用。
他们用玻璃棒在植物的顶端轻轻地捏了一下,并观察到在捏了的那一段,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慢于未捏的部分。
他们的实验结果表明,植物的顶端含有一种控制生长的物质。
2. 卡尔·路易斯(Karl von Nageli)的实验19世纪末期,卡尔·路易斯用酒精提取出了从植物的芽和茎中提取出的可溶性物质,发现其中含有一种物质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
他将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3. 缪勒(Müller)的实验20世纪初,缪勒进行了一组实验,驳斥了路易斯的观点。
他通过将生长素溶于冰醋酸中,制成了一种稳定的溶液。
他在一些含有根尖形成的芽中加入了这种溶液,发现新的根尖在较早的根尖生长后出现的时间变得更早。
他的实验表明,生长素不仅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还可以影响植物的发育。
4. 艾夫瑞(Went)的实验20世纪初,艾夫瑞进行了一组著名的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他用氯化铵溶液打开了玉米胚芽的保护壳,并将玉米胚芽放在不同的方向上培养。
在向向上的芽的一侧加入生长素,发现这侧的芽生长明显促进,使芽弯曲向生长素所在的方向。
这个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方向。
以上四个实验不仅揭示了生长素的存在和作用,对于植物生长发育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贡献。
农业大学学生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植物生长素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生长素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分析不同浓度生长素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实验时间:2021年10月15日实验地点:农业大学园艺实验室一、实验背景植物生长素(Auxin)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激素,它能够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对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调控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浓度植物生长素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植物生长素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小麦种子(品种:鲁麦15)、植物生长素(2,4-D)、蒸馏水、培养皿、移液器、电子天平、生长素溶液配制器等。
2. 实验方法(1)种子预处理:将小麦种子用70%的酒精消毒30秒,然后用无菌水清洗3次,置于培养皿中,在25℃恒温培养箱中发芽。
(2)生长素溶液配制:根据实验设计,配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0.1mg/L、0.5mg/L、1.0mg/L、2.0mg/L、4.0mg/L)。
(3)实验分组:将发芽的小麦幼苗随机分为5组,每组30株,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
(4)处理方法:将生长素溶液均匀喷洒在小麦幼苗上,每株幼苗喷洒1mL,喷洒后置于培养皿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5)观察指标:在实验过程中,每隔3天观察小麦幼苗的生长状况,记录株高、叶片数、根系长度等指标。
(6)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比较不同浓度生长素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长素对小麦幼苗株高的影响经过统计分析,不同浓度生长素处理对小麦幼苗株高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0.05)。
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小麦幼苗株高逐渐增加,其中2.0mg/L和4.0mg/L生长素处理组的株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 生长素对小麦幼苗叶片数的影响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处理对小麦幼苗叶片数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
植物生长素的探究实验
植物生长素的探究实验一、研究的问题胚芽鞘是什么?胚芽鞘顶端与顶端以下部分怎样划分?切除顶端的部分果真不能生长吗?如何用生长素的基本理论要点,解释背光一侧插入云母片的胚芽鞘能够直立生长的现象?……以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出发点,师生共同确定以植物生长素为课题,由任课老师和实验辅导老师做好必要的实验准备工作,由学生分别设计和执行实验计划,开展系列的探究性实验研究活动,通过实验探究对有关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
二、探究实验程序㈠实验准备⒈前期准备:实验前一天,将玉米种子浸泡在温水中24h,使其充分吸水胀大。
除去浮于水面的干瘪子粒,以提高种子发芽率。
实验用的培养皿、纱布清洗干净,有条件最好用紫外灯消毒15min 左右。
⒉消毒:取出吸水胀大玉米种子,置于0.1%氯化汞溶液中消毒6min,以防止种子萌发时霉菌生长。
然后,用无菌蒸馏水将消毒后的种子反复漂洗4-5遍,洗去种子表面残存的氯化汞。
⒊种子萌发:根据本组的实验设计,选取一个大小适宜、消过毒的培养皿,底部平铺一层透气性强的纱布。
将玉米种子均匀地摆放在纱布上,再倒入清水,水量不要没过种子,以保证种子的有氧呼吸。
然后,将培养皿放入密闭的暗盒中,每天换水一次,在20~25℃温度条件下,2~3天玉米种子即可萌发。
玉米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
随后,胚芽鞘包着胚芽突破种皮,待幼苗的胚芽鞘长到1cm 左右时,即可作为有关实验材料。
设置一组对照,用来观察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状况,其观察结果大致如下:㈡分组实验及结果⒈胚芽鞘向光生长的观察实验该组的实验处理及观察结果如下:⒉生长素产生部位的探究试验⑴制作琼脂块:称取琼脂粉6g,倒入盛有1000mL蒸馏水烧杯里,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边加热边搅拌,直至琼脂完全溶解。
然后,将琼脂液倒入小培养皿中,厚度大约为1~2mm,待其凝固后使用。
⑵进行实验:将琼脂块一分为二,分别用于制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装置。
实验组的做法是:切取若干个胚芽鞘顶端,放置在一部分琼脂块上。
生长素的发现之探究实验(共39张PPT)
课堂小结:
对照性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 科学性原则 可重复性原则
解决问题
1.植物激素除了生长素外还有多种激素,某一高中
生物兴趣小组想要探究赤霉素对植物茎节伸长的作
用。
实验材料:多株豌豆幼苗、培养液(经灭菌处理)、 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培养皿、刀片、刻度尺、计时 器等。 请写下该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该如何设计
左图与右图能否构成一组对照实验? 如果不能,实验该如何设计?
得出怎样的结论?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
如果将琼脂片改成云母片,则实验现象为既不生长也 不弯曲,我们又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云母片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
却不可以透过云母片。
云母片
单一变量原则:
对照组和实验组只能有一个不同变量。
温特的实验——探究性实验设计
1.温特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胚芽鞘的尖端产生 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因此,我们想要脱离胚芽 鞘的尖端,专门去研究这种化学物质,我们要 把这种化学物质转移到什么物质里去,该如何 操作?
1.自变量控制:
我们想要探究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否是转 移到琼脂里的这种化学物质所引起的,我 们该如何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
光对胚芽鞘的生长和向 光弯曲都没有影响。
自变量: 遮光位置
结论:感受光刺激的位置
是胚芽鞘的尖端。
综上所述: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
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
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 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 性弯曲。
我们是如何寻找自变量的? 如何得出实验结论的呢?
鲍森·詹森实验 (单一变量原则)
2.因变量测量:
植物生长素达尔文实验
植物生长素达尔文实验说到植物生长素,很多人可能会挠挠头,想:这玩意儿是个啥?生长素就是植物的“调皮鬼”,它让植物能够朝着阳光生长,简直就像是植物界的方向盘。
不过,今天咱们不聊这些冷冰冰的科学术语,咱们来聊聊达尔文实验的那些事儿。
嘿,听说过吗?达尔文可不只是研究进化论,他对植物的探索也颇有一手,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他和植物生长素的故事。
话说,在19世纪,达尔文就开始琢磨植物是怎么长的,尤其是那些朝阳而生的样子。
他和他的儿子一起做了个实验,试图搞清楚植物到底是怎么知道哪里有光的。
实验可不是随便来个试管就完事的,他们用了些聪明的法子,竟然把植物的小顶芽给切了下来,然后观察这些小家伙的反应。
哎呀,结果真是出乎意料。
那些被切掉顶芽的植物,居然还是在往光的方向倾斜,真是神奇得让人咋舌。
这实验不光好玩,还让达尔文发现了植物的“秘密武器”,就是生长素。
这个小家伙在植物的顶端合成,然后随风而去,让植物的某一边长得更快,最终使得植物向光弯腰。
真是个灵巧的家伙,居然能让植物这么聪明,仿佛它们都有了自己的大脑。
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就像是在练习瑜伽,向光的方向舒展身体,那姿势,简直美得让人想鼓掌。
想象一下,如果植物能说话,它们肯定会说:“嘿,阳光在那边,我去!”就这样,达尔文和他的儿子用简单的实验揭示了这个奇妙的过程。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通过这些“小动作”让植物展现了它们的“智慧”。
就像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也会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拼命向前。
有趣的是,植物虽然不能说话,但它们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光就是生命的源泉。
这个发现可是大有来头,后来科学家们把生长素的研究推向了更深的层次。
说实话,生长素就像是植物的“调味品”,让它们在生长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精彩。
不管是蔬菜还是花朵,都在这神奇的生长素作用下,争奇斗艳,生机勃勃。
这就让我想起了家里的花草,时不时浇水,给点阳光,它们就开始“开派对”,摇曳生姿,真让人心情大好。
不过,说到这里,有个问题总是让我想笑。
实验报告实验过程及步骤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生长素的性质和作用。
2. 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植物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植物生长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生长等作用。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探究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绿豆种子、生长素、蒸馏水、试管、培养皿、剪刀、镊子、天平等。
2. 仪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电子天平、酒精灯、火柴等。
四、实验步骤1. 将绿豆种子浸泡在水中24小时,使其充分吸水膨胀。
2. 将浸泡好的绿豆种子分成两组,分别编号为A组和B组。
3. 将A组绿豆种子放入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作为对照组。
4. 将B组绿豆种子放入培养皿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作为实验组。
5. 将A组和B组的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保持温度在25℃左右,培养时间为5天。
6. 每天观察A组和B组绿豆种子的生长情况,记录其生长高度、叶片数量等数据。
7. 在培养过程中,定期对培养皿进行清洁,防止污染。
8. 实验结束后,将A组和B组的绿豆种子取出,进行显微镜观察,比较其细胞结构差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A组绿豆种子在培养过程中,生长高度、叶片数量等指标逐渐增加,表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
B组绿豆种子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生长情况如下:(1)低浓度生长素溶液:B1组绿豆种子生长高度、叶片数量等指标与A组无明显差异。
(2)中浓度生长素溶液:B2组绿豆种子生长高度、叶片数量等指标明显优于A组。
(3)高浓度生长素溶液:B3组绿豆种子生长高度、叶片数量等指标明显低于A组。
2. 实验分析(1)低浓度生长素溶液对绿豆种子生长无明显影响,说明生长素在低浓度下对植物生长促进作用不明显。
(2)中浓度生长素溶液对绿豆种子生长有促进作用,说明生长素在适宜浓度下能促进植物生长。
(3)高浓度生长素溶液对绿豆种子生长有抑制作用,说明生长素在过高的浓度下会抑制植物生长。
实验报告的实验形式
实验名称: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分析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
实验原理:植物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
生长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生长素处理后的植物生长情况,分析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黄瓜种子(新鲜、饱满)2. 生长素:1mg/L、5mg/L、10mg/L、20mg/L、40mg/L3. 试剂:蒸馏水、NaCl、KNO3、KH2PO4、琼脂、剪刀、镊子、培养皿、天平、温度计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黄瓜种子洗净,用蒸馏水浸泡6小时。
2. 配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分别称取1mg、5mg、10mg、20mg、40mg生长素,溶解于50mL蒸馏水中,配制成1mg/L、5mg/L、10mg/L、20mg/L、40mg/L的生长素溶液。
3. 将浸泡好的黄瓜种子分别均匀地放入5个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中放入20粒种子。
4. 向每个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作为对照组,向其他培养皿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每组设置3个重复。
5. 将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设置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000lx,光照时间为12小时。
6. 观察记录植物生长情况,包括株高、叶片数、茎粗等指标。
7. 实验结束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浓度生长素处理组与对照组的生长差异。
实验结果:1. 不同浓度生长素处理组的黄瓜种子发芽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10mg/L和20mg/L生长素处理组的发芽率最高。
2. 不同浓度生长素处理组的黄瓜株高均高于对照组,其中20mg/L生长素处理组的株高最高。
3. 不同浓度生长素处理组的黄瓜叶片数均多于对照组,其中10mg/L和20mg/L生长素处理组的叶片数最多。
4. 不同浓度生长素处理组的黄瓜茎粗均大于对照组,其中20mg/L生长素处理组的茎粗最大。
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探究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原理;2. 探究不同浓度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 分析植物生长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植物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作用。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浓度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分析植物生长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小麦种子;2. 实验药品:植物生长素;3. 实验器材:培养皿、蒸馏水、滴管、剪刀、放大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将小麦种子用蒸馏水浸泡6小时,使种子吸足水分;2. 将浸泡好的小麦种子均匀地放入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放50粒种子;3.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保持温度25℃,光照12小时;4. 将植物生长素配制成不同浓度,分别为0.1mg/L、0.5mg/L、1.0mg/L、2.0mg/L;5. 用滴管将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素滴加到培养皿中的小麦种子上,每个浓度滴加10滴;6. 将滴加好植物生长素的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继续培养;7. 观察记录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株高、叶片数量等生长指标;8. 在实验过程中,对照组(不添加植物生长素)和实验组(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素)进行对比;9.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1. 发芽率:对照组的发芽率为90%,添加0.1mg/L植物生长素的实验组的发芽率为95%,添加0.5mg/L、1.0mg/L、2.0mg/L植物生长素的实验组的发芽率分别为92%、93%、88%;2. 株高:对照组的株高为10cm,添加0.1mg/L植物生长素的实验组的株高为12cm,添加0.5mg/L、1.0mg/L、2.0mg/L植物生长素的实验组的株高分别为11cm、13cm、9cm;3. 叶片数量:对照组的叶片数量为6片,添加0.1mg/L植物生长素的实验组的叶片数量为8片,添加0.5mg/L、1.0mg/L、2.0mg/L植物生长素的实验组的叶片数量分别为7片、9片、6片。
5.1 植物生长素
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的实验(1)发现问题:植物的向光性,即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2)进行实验:对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进行单侧光照射。
A.处理:单侧光照射。
现象:向光弯曲生长。
B.处理:去掉胚芽鞘尖端。
现象: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C.处理:用锡箔罩子把尖端罩住。
现象:只生长,不弯曲。
D.处理:用锡箔罩住尖端下面一段。
现象:弯向光源生长。
(3)结论: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了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2.鲍森·詹森的实验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的实验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温特的实验(1)实验组①处理:把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①现象: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
(2)对照组①处理:把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①现象: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3)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5.1934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与生长素作用相同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
1946年,科学家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
6.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最终结论:植物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高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7.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二、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1.主要合成部位:幼芽、幼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生长旺盛的部位。
合成过程: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2.分布:在植物体各器官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植物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植物生长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生长激素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探究不同浓度植物生长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分析植物生长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具体作用机制。
二、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小麦种子、玉米种子、大豆种子。
2. 植物生长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
3. 实验仪器:培养皿、培养箱、天平、移液枪、显微镜等。
三、实验方法1. 种子处理:将小麦、玉米、大豆种子分别浸泡24小时,去除浮种子和坏种子,然后分别均匀地播种在培养皿中。
2. 植物生长激素处理:将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激素分别加入培养皿中,每组重复3次。
3. 观察记录: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包括株高、叶片数量、叶片面积、根系长度等。
4.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不同浓度植物生长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1.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低浓度生长素处理:小麦、玉米、大豆株高、叶片数量、叶片面积、根系长度均有所增加。
- 中等浓度生长素处理:小麦、玉米、大豆株高、叶片数量、叶片面积、根系长度显著增加。
- 高浓度生长素处理:小麦、玉米、大豆株高、叶片数量、叶片面积、根系长度增加不明显,甚至出现抑制生长的现象。
2. 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低浓度细胞分裂素处理:小麦、玉米、大豆株高、叶片数量、叶片面积、根系长度均有所增加。
- 中等浓度细胞分裂素处理:小麦、玉米、大豆株高、叶片数量、叶片面积、根系长度显著增加。
- 高浓度细胞分裂素处理:小麦、玉米、大豆株高、叶片数量、叶片面积、根系长度增加不明显,甚至出现抑制生长的现象。
3. 赤霉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低浓度赤霉素处理:小麦、玉米、大豆株高、叶片数量、叶片面积、根系长度均有所增加。
- 中等浓度赤霉素处理:小麦、玉米、大豆株高、叶片数量、叶片面积、根系长度显著增加。
- 高浓度赤霉素处理:小麦、玉米、大豆株高、叶片数量、叶片面积、根系长度增加不明显,甚至出现抑制生长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长素的探究实验
一、研究的问题
胚芽鞘是什么?胚芽鞘顶端与顶端以下部分怎样划分?切除顶端的部分果真不能生长吗?如何用生长素的基本理论要点,解释背光一侧插入云母片的胚芽鞘能够直立生长的现象?……
以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出发点,师生共同确定以植物生长素为课题,由任课老师和实验辅导老师做好必要的实验准备工作,由学生分别设计和执行实验计划,开展系列的探究性实验研究活动,通过实验探究对有关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
二、探究实验程序
㈠实验准备
⒈前期准备:
实验前一天,将玉米种子浸泡在温水中24h,使其充分吸水胀大。
除去浮于水面的干瘪子粒,以提高种子发芽率。
实验用的培养皿、纱布清洗干净,有条件最好用紫外灯消毒15min 左右。
⒉消毒:
取出吸水胀大玉米种子,置于0.1%氯化汞溶液中消毒6min,以防止种子萌发时霉菌生长。
然后,用无菌蒸馏水将消毒后的种子反复漂洗4-5遍,洗去种子表面残存的氯化汞。
⒊种子萌发:
根据本组的实验设计,选取一个大小适宜、消过毒的培养皿,底部平铺一层透气性强的纱布。
将玉米种子均匀地摆放在纱布上,再倒入清水,水量不要没过种子,以保证种子的有氧呼吸。
然后,将培养皿放入密闭的暗盒中,每天换水一次,在20~25℃温度条件下,2~3天玉米种子即可萌发。
玉米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
随后,胚芽鞘包着胚芽突破种皮,待幼苗的胚芽鞘长到1cm 左右时,即可作为有关实验材料。
设置一组对照,用来观察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状况,其观察结果大致如下:
㈡分组实验及结果
⒈胚芽鞘向光生长的观察实验
该组的实验处理及观察结果如下:
⒉生长素产生部位的探究试验
⑴制作琼脂块:称取琼脂粉6g,倒入盛有1000mL蒸馏水烧杯里,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边加热边搅拌,直至琼脂完全溶解。
然后,将琼脂液倒入小培养皿中,厚度大约为1~2mm,待其凝固后使用。
⑵进行实验:将琼脂块一分为二,分别用于制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装置。
实验组的做法是:切取若干个胚芽鞘顶端,放置在一部分琼脂块上。
大约45min后,移去胚芽鞘顶端,将该琼脂块切成小正方体,放在切去顶端的胚芽鞘上。
放置前,要测量胚芽鞘的初始高度。
对照组的做法是:将另一部分琼脂块也切成小正方体,放在切去顶端的胚芽鞘上,放置前同样测量胚芽鞘的初始长度。
⑶实验结果: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2天后开始观察和测量。
实验组有明显的生长,第3天,叶子已经长出;而对照组没有明显的生长。
实验数据如下:
⑷分析结论:胚芽鞘顶端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促进顶端以下部位生长。
⒊胚芽鞘生长部位的探究实验
⑴实验处理Ⅰ及结果:选取若干长度为1—1.5cm胚芽鞘,用碳素笔从胚芽鞘顶端到最下端画一条直线,线条颜色、粗细要均匀,然后,将实验材料置于黑暗条件下处理。
1天后,胚芽鞘即可长到2.5~3cm, 其上面的线条自上而下未出现中断,但顶端处颜色深,中段颜色逐渐变浅,最下端颜色也较深。
这个实验结果表明,胚芽鞘的生长部位位于其顶端以下的部位,而且是自上而下逐渐生长的。
⑵实验处理Ⅱ及结果:取胚芽鞘长度约为2.6cm的幼苗若干,自上而下每间隔0.2cm划一条细线,并依次编号为1~13,然后,将实验材料置于黑暗条件下处理。
每隔24h测量一次胚芽鞘长度,先后测量2次,其测量结果如下:
胚芽鞘自上而下的区段
⒌胚芽鞘顶端大小的探究实验
⑴观察和处理材料:取胚芽鞘长度为4cm左右的黄化苗,观察其胚芽鞘可发现顶端与以下部分有明显的分界。
选取长势相近的若干黄化苗分成三组,分别在胚芽鞘的分界处、分界线以上、分界线以下等部位进行切去顶端,然后观察和测量胚芽鞘的生长状况。
⑵测量与记载:对处理材料进行2次观察和测量,每次间隔24h,测量结果(每组胚芽鞘的平均值)如下:
三.结论与反思
通过以上实验现象得到以下实验结论:
胚芽鞘具有向光性;
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而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位是生长部位;
任何阻挡生长素运输的因素都可以引起生长停滞或缓慢。
四、建议和注意事项
1.种子的选择:最好是当年收获的玉米种子,这样可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较高,有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
如果是陈的玉米种子,发芽率较低。
2.种子的萌发时最好在黑暗处进行,通过实验可知,将浸泡过的种子分成A、B两组,A 组置于黑暗处,B组置于光下,A组种子萌发得快,B组不仅发芽慢,而且在发芽的过程中,可能由于光照的原因,长出的胚芽鞘逐渐呈现紫色,胚芽鞘很短时,真叶就突破胚芽鞘,不利于实验的进行。
而且大多文献中介绍,进行向光性试验以及相关实验时所用的幼苗应该是对光十分敏感的黄化苗,而黄化苗的形成需要黑暗环境。
3.做实验时,胚芽鞘的适宜高度为1cm—2cm,胚芽鞘如果长得太长,胚芽鞘尖端和里面的真叶逐渐分离,这样既不利于操作,又会影响实验结果。
五、实验讨论
1.关于尖端的讨论:
如果切去尖端胚芽鞘依然生长,是因为只切去尖端的一部分,剩下的部分仍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促进生长。
尖端的辨别方法:胚芽鞘突破种皮后,仔细观察,可以发现1cm 左右的胚芽鞘上端显嫩黄色,而下端颜色稍浅,呈乳白色,嫩黄色与乳白色交界处极为尖端和尖端以下部位的分界线。
云母片插于分界线以上,胚芽鞘依然生长,云母片插于分界线以下,胚芽鞘几乎不生长。
如果尖端切除得不彻底,可能有少许的生长。
如果胚芽鞘太长,切去尖端,胚芽鞘依然生长,可能是因为胚芽鞘里面的真叶也能产生生长素促进下部生长。
2.在做实验时发现:如果用红色的碳素笔作标记,胚芽鞘弯向划红线的方向生长,而且弯曲的程度剧烈,甚至扭曲,分析可能是因为红色碳素笔中的色素破坏了生长素,使划线一侧的细胞生长缓慢,但这只是推测,还需要进一步设计实验来验证该假设是否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