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上册 2.4《物质的分类》教案 浙教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同步学案2.4物质的分类
2.4物质的分类点击要点(一)物质的分类方法1.根据纯净物的性质不同,如、、,、、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2.根据化学性质不同,如、,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3.根据纯净物的、的不同,可将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常见物质的分类物质按组成分类的体系及分类的依据:1.物质可分为和。
(1)纯净物:由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3)纯净物和混合物判断的依据:物质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
2.纯净物根据不同,可分为和两大类。
化合物:由组成的纯净物。
如水、硫酸、烧碱、食盐等。
化合物根据是否含,可分为:和。
3.无机化合物可分为:、、和。
氧化物:由组成。
其中一种是的化合物,即“二元一氧”。
氧化物按元素组成分和。
金属氧化物如CuO、Fe2O3、CaO等。
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H2O等。
典题分析例1选择Mg、O、H、S四种元素中的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化学式填在空格中:(1)能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2)一种金属氧化物;(3)一种难溶的碱;(4)一种可溶性的盐。
巩固训练1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
(1)生铁(2)冰水混合物(3)纯碱(3)金刚石例2 下列物质分类中错误的一组是( )A .单质 Fe 、S 、N 2B .氧化物 H 2O 、P 2O 5、Al 2O 3C .酸 HCl 、H 2SO 4、NH 4H 2PO 4D .碱 KOH 、Mg (OH )2、Fe (OH )3巩固训练2 下表所给出的各组概念中,不符合如图XYZ 所示从属关系的是( )A .饱和溶液、溶液、混合物B .氧化物、化合物、纯净物C .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学反应D .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元素跟踪演练 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 水蒸气B .石油C . 烧碱D . 液氧 2.下列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 . 生铁B . 冰水混合物C . 食盐溶液D . 液氧3.建筑材料有砖、钢筋、水泥、生石灰、大理石、PVC 塑料(聚氯乙烯)等。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辅导讲义:2.4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一、物质分类的方法:物质分类的方法很多,如纯净物按颜色不同可分为无色物质和有色物质;按存在状态不同可分为固态物质、 气态物质和液态物质。
无论采用什么依据对物质进行分类,都需要仔细观察和研究,了解这些物质的基本性质。
二、常见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可将常见的无机化合物进行如下分类。
三、区别金属与非金属1、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见上图2、金属与非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
[例1] 经实验测定,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 .该物质一定是单质C .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D .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例2]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 B.干冰 C.碘酒 D.食醋[例3] 1985年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分子,它的结构像足球,化学式为C60,下列关于C60。
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 B.它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C.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0[例4] 某化合物中不含C、H两种元素,它可能属于 ( )A.有机物 B.盐 C.酸 D.碱[例5] 在①MgO、CuO、CaO、SO2;②C、Fe、S、P;③ZnCl2、BaCO3、HNO3、NaNO3三组物质中,各有一种物质在分类上与组内其他物质不同,这三种物质分别是 ( )A.CuO、Fe、ZnCl2 B.SO2、Fe、HNO3 C.CaO、C、BaCO3 D.SO2、S、NaNO3[例6] 下列物质按氧化物、酸、碱、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水、碳酸、硫酸铁、碳酸钠、空气 B.五氧化二磷、乙酸、氢氧化钙、硝酸镁、胆矾C.氯酸钾、硝酸、氢氧化铜、硫酸亚铁、天然气 D.氧化铁、磷酸、氢氧化钾、氯化钠、石油[例7] 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 )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 B.有良好的导电性、传热性C.是银白色的固体 D.易与酸反应产生氢气[例8] 从H、O、C、Ca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并用化学式填空:(1) 具有还原性的单质是________。
2.4《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第4节物质的分类【内容来源】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二章【主题】第4节物质的分类【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寻找物质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流程图对各类物质进行分类;2.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归类的活动体验,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间的共性,对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方法;通过流程图的学习,掌握建立合理的流程图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对流程图的设计和小组合作等,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寻找物质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难点:会根据物质的组成流程图对各类物质进行分类;三、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这些书籍是怎样摆放的,为什么要这样?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你是怎样快速找到你想要的商品的呢?(二)新课教学自然界中物质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为了更好的研究和识别它们,就要对它们进行分类。
物质分类的方法【思考】请根据生活经验列举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分类时需要仔细观察和研究,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活动一】观察图中所示的物质,并按它们的颜色和状态进行分类。
【学生活动】按颜色分类、按状态分类请你另外设计两种分类方法,并说明分类依据?【学生活动】按溶解度分类、按气味分类【总结】分类时需要了解这些物质的基本性质。
如:状态、颜色、气味、是否溶于水等【活动二】如图所示,7只烧杯中分别装有蔗糖、食盐、冰醋酸、无水硫酸铜粉末、色拉油、高锰酸钾、碳酸钠溶液中的某一种物质。
能否区分所装的物质各是什么?【设计方案】根据已知物质和未知物质的特性,如状态、颜色、气味、溶解性、可燃性等,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可以对物质进行分门别类。
【方案一】设计成表格的形式。
【方案二】设计成树状图的形式。
【方案三】运用你自己的经验设计成你觉得美观的形式【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方案一、二、三进行实验,根据不同物质性质不同,实验现象不同加以区别。
九年级科学上册2.4物质的分类教学课件(新版)浙教版
物叫做氧化物。 物氧 化
单质
物纯 净
化合物
1.下列各组物质,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的是:
( C)
A.水银,氧气 B.石灰水,高锰酸钾受热后产物
C.天然水,冰水混合物 D.精盐,石灰水.
2.混合物和与纯净物的区别在于是否由: ( A )
• (2)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O2、N2、Fe、S等
A.特征: ①同种元素组成
②是纯净物
B.判别依据:①先确定是不是纯净物
②是否由一种元素组成
C.分类:按性质不同
金属 Cu Fe Mg等 非金属 O2 C S等
D.注意点: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
• (3)化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
为了便于研究和掌握物质的性质,人们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对物 质进行分类,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交叉分类法 和 树状分类法 。
交叉分类法
树状分类法
特点提醒
氧化物分类中注意两点: (1)金属氧化物不一定属于碱性氧化物,如Na2O2属于过
氧化物,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Mn2O7属于酸性氧 化物。 (2)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属于酸性氧化物,如CO、NO、 NO2等
一)根据纯净物的物理性质不同,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 密度、溶解性等,对纯净物进行
二分)类根。据纯净物的化学性质不同,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
酸碱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2、根据纯净物的组成、用途不同,可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有氧气、四氧化三铁、氯化氢气体、硫、水、 硫酸锌、镁、汞等八种纯净物,从元素组成的 角度分类,其中同种元素和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分别有哪些? 单质和化合物: • (1)纯净物根据元素组成的不同,可分为单 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2.4物质的分类
这四种物质分别是秋季(C上O学期2.)《浙C教u版.九年H级2上O. O2 册科学》
. 31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同种物质制取方法不一定相同 B.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种物质 C.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种物质 D.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6.下列关于酸碱盐组成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于无机化合物。
秋季(上学期)《浙教版九年级上
20
册科学》
• 有机化合物 A.定义:含碳的化合物。
B.组成特征:一定含有碳元素。 C.化学性质:
①具可燃性,燃烧时生成CO2和H2O。 ②加热时易炭化:加热或不完全燃烧时
有黑色的炭生成。
秋季(上学期)《浙教版九年级上
21
册科学》
• 根据已知物质和未知物质的特性,如颜色、 状态、气味、溶解性、可燃性等可运用实验方 法,通过对比也可以对物质进行分门别类。
氯化钠.氧化镁.高锰酸钾 气体
硫酸.醋酸
固氯体气.氧气
固体
按状态分类
秋季(上学期)《浙教版九年级上
11
册科学》
按颜色分: 白色 紫黑色 黄绿色
有色物质: MgO KMnO4
Cl2
无色物质: O2 H2SO4 CH3COOH NaCl
气态物质: O2 Cl2
按状态分: 液态物质: H2SO4 CH3COOH
B.Fe(NO3)3 D.Fe2(SO4)3
秋季(上学期)《浙教版九年级上
30
册科学》
1.既不是单质,又不是氧化物,也不是化合物的是( D )
A.氧气
B.水
C.铁
D.空气
2.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D )
浙教版科学九上2.4 物质的分类1 导学案
笫4节 物质的分类(1)【学习目标】: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学习重点】: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物质进行分类 【学习难点】:如何能合理的根据物质的特性来分类 【知识回顾】 1. 写定义A . 单质: D 酸:B . 化合物: E 碱:C . 氧化物: F 盐: 2. 什么是混合物 【基础部分】1. 根据书本完成下列填空物质混合物酸碱盐金属氧化物非金属2. 通常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的时候,我们研究的对象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理由是 。
3. 实验室中很多未知的东西可能是有毒,或者有腐蚀性,因此在分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要点部分】4.在横线上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在括号里面标明物质类别。
氯气()生石灰()磷酸()熟石灰()干冰()硫酸铝()钡()碳酸钙()★食盐水()★石灰水()胆矾()明矾()5. 根据第一题的物质类别图,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名称镁硫氧气氧化镁氯化钠冰红茶铁锈铝合金氮气类别【拓展部分】6.请阅读书本的P-56,根据图2-35 请区分7只分别装有蔗糖、食盐、冰醋酸、无水硫酸铜粉末、色拉油、高锰酸钾、碳酸钠中的某一物质的烧杯,请你用你学到的知识进行鉴别。
(1)通过观察颜色能辨别的有(2)通过气味能判断的有(3)添加水能判断出来的有(4)加入盐酸能判断出来的有(5)加入硝酸银溶液能判断出来的有【当堂检测】1.对以下几类物质进行归类1.蒸馏水2.干冰3.液氧4.液氨5.食盐水6.石灰水7.铁粉8.镁9.碳 10.保存完好的碳酸钠 11.变质的碳酸钠 12.无水硫酸铜粉末以上几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属于化合物的有混合物的有;氧化物的有2.科学概念之间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氧化物与非金属属于并列关系3.在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中,●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以下表示混合物的是()A B C D4.完成以下内容的填写,其规则为:1.任意写出一种符合框内要求的化学式;2填的化学式至少含有前面一种物质中的某种元素H2O→酸→单质→盐C氧化物→有机物→酸→。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科学上册 2.4 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教案1 (新版)浙教版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材分析】《物质的分类和利用》是科学九年级上第2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同学们学习了八年级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学习对物质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但由于分类的方法不一,导致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在本节内容中还需要渗透一种科学方法――分类,让学生意识到分类的依据是物质的性质,但依据不同,其分类的结果也不同,最终教材统一到根据物质的组成上分类,可以得出分类的新结果。
【学情分析】从知识掌握程度来看,学生在八年级下册时已经学习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但对纯净物的分类还未了解,而对酸、碱、盐却已经在第一章的学习中认识,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但又是熟悉的,本节课学生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对氧化物的分类、化合物的分类进一步的认识,因而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也是一种知识的总结。
从学习能力来看,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有一定的分类意识,但对进一步分类的能力还有待于提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有了提升的机会,应而课堂上对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能力,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①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②了解氧化物的分类依据、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并认识分类是可以逐级进行的2.过程方法:①学会通过比较、归纳等对物质分类的方法;②通过研究各类物质分类,初步认识研究物质是可以逐级进行分类;③学会用观察、实验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分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物质的分类,体验分类在化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②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重点、难点】重点:物质的分类方法氧化物的分类及化合物的分类难点:物质分类方法的系统掌握【实验器材】氯化钠、高锰酸钾、硫酸、醋酸、氧气、氯气、氧化镁、无水硫酸铜、碳酸钠溶液、冰醋酸、试管、酒精灯、色拉油、各种常见金属、滴管、烧杯等【教学过程】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学生活动: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并将学生分类的结果展示在实物这样可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物质的用途是由性质决定,而物质的性质是由物质的组成的学生活动:写出这些物质的化学式,并让学生讲讲这些物质归属于)无机物和有机物在组成素组成的化合物。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物质的分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物质的分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类的标准不同,物质的类别也不同。
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3、明确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无机物、有机物等概念之间的并列及从属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尝试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从中体会分类的研究方法,培养发散性思维品质。
2、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归纳,进一步提高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3、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分类的方法,体验分类的优点。
2、通过小组探究,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的方法。
3、通过分类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对自然界种类繁多的物质进行科学的分类。
本节课在整个章节及整个教材中都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对物质科学分类的一次全面认识,也为后面物质之间的转化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授课对象为九年级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类的一般方法,即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分类依据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
另外,学生对二歧分类方法已经有了很好的认识,对常见无机物和有机物物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还比较含糊混沌,尚未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故从学生对物质的分类已有知识出发降低了难度,为我们本节课进行拓展和提高的目的打好了基础。
另外,由于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不高,对现象的分析和结论阐述存在一定的困难,条理性不够,因此通过合作性的学生活。
浙教版科学九上2.4物质的分类实用教学课件
某种物质经检测只含有一种元素, ClO2是一种含氧化合物
液氧
B.
①空气 ②氯化钠 ③液氧 ④氢氧化钠
则该物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你的判断依据:纯净物由 (1)有机物:乙醇 (2)无机物: 硫酸铵
组成,
C
)
一种可做杀菌剂的盐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一定是纯净物 按照一定的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便捷途径。
C.降温用的冰水共存物
D.炒菜用的铁锅
➢课堂训练
B 1. 下列生活中常见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 B.蒸馏水 C.酸雨雨水 D.石灰水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A.液氧
B.保宁牌食醋
C.38度的郎酒
D.合江“五比一”酱油
3.家庭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
净物的是
A.酸和碱一定含有氢元素 B.盐和氧化物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碱和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D.酸和盐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3.考查分类概念间的逻辑关系中考怎样考?
例4.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着如下所 示的关系。对下列概念的理解说法正确的 是( A )
A. 氧化物一定属于化合物
B.化合物一定属于氧化物
C.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O及SO2、SO3等)。
返回
8.下列物质中,前者是单质,后者
是化合物的是( C )
A.干冰 生理盐水
B.水 啤酒
C.氢气 二氧化碳
D.水银 石灰水
※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 宏观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微观 由同种分子构成
比一比
混合物
由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九年级科学上册 2_4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案2 (新版)浙教版ok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学目标】1.根据已知物质和未知物质的特性,运用实验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学会利用物质间的不同性质区分物质。
2.运用实验的方法,分析已知物和未知物的特性,并根据物质的特性区分物质及对物质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求知欲,在实验、探索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不同的性质,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物质分类【教学难点】学会利用不同的性质,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物质分类【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分组实验药品和仪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回顾性练习)1.下列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碘酒纯碱烧碱B、金刚石胆矾食盐水C、冰生石灰空气D、液氧稀盐酸沼气2.以下每小题由三种物质形成一组,从备选答案中找出跟它们同一类别的物质,将编号填入空格内。
⑴氧气、氮气、氯气( ) A. 水蒸气B. 氨气C. 氢气D. 二氧化碳⑵铝、镁、铁( ) A. 氧化铜 B. 铜 C. 氧化镁 D. 二氧化锰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四氧化三铁( )A. 氧气B. 氯酸钾C. 五氧化二磷D. 碱式碳酸铜二、新课讲授(一)物质分类方法的运用1.教师:物质的性质不仅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还可以作为鉴别物质的依据。
2.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a、提出问题:7只烧杯中分别装有蔗糖、食盐、、冰醋酸、无水硫酸铜粉末、色拉油、高锰酸钾、碳酸钠溶液中的某一种,能否用实验方法区分所装的物质各是什么?b、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制订表格。
未知物质的特性1 2 3 4 5 6 7状态颜色气味溶解性加热熔化……分别如表格中的方法进行实验,然后再与这7种物质的性质一一对照,以作确定。
c、动手试一试,并将结果填于表格中。
提醒:除了观察、水溶性之处,还可以进行如下实验:加热后是否熔化?加热是否变色?用显微镜观察晶体形状等方法教师提醒:(1)分析报告单,要注意实验操作事项。
.(2)未知物可能有腐蚀性,有毒性,所以要做到“三不”:不要用手去抓,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不得尝味道。
2.4 物质的分类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学案
2.4 物质的分类自然界中物质的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识别它们,人们常要对它们分门别类。
一、物质分类的方法1、分类方法:根据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分别归类,分类时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事物分为不同的类别。
如:(1)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溶解性等,对物质进行分类。
(2)根据纯净物的化学性质不同,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酸碱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3)以对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进行分类为例:2、根据物质的电性不同,也可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二、常见物质的分类(组成)1、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O2、H2、Fe等。
按性质不同可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H2O、P2O5、硫酸、烧碱、纯碱等。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如O2、O3都是单质,混合在一起,仍只有一种元素,但属于混合物。
2、氧化物:一般把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根据组成元素的不同,氧化物又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3、化合物根据组成元素的不同又可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1)无机化合物:一般是指由碳除外的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水、食盐等,也包括少数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碳酸盐等。
(2)有机化合物:指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和碳酸盐除外)。
4、物质按组成分类如下:【例1】列每组物质中,它们的名称、俗名、化学式和所属的物质类别均正确的一组是(B)1、在①MgO、CuO、CaO、SO2;②C、Fe、S、P;③ZnCl2、BaCO3、HNO3、NaNO3三组物质中,各有一种物质在分类上与组内其他物质不同,这三种物质分别是( B )A.CuO、Fe、ZnCl2B.SO2、Fe、HNO3C.CaO、C、BaCO3D.SO2、S、NaNO32、物质的分类是我们正确认识物质的重要手段。
《第二章第4节物质的分类》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九年级上册
《物质的分类》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主题为“物质的分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方法,初步掌握物质的分类原则,并尝试进行实际物质分类的操作。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分类方法,理解分类原则及其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掌握分类操作的基本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其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物质分类概念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技能操作评价: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分类任务,评价其分类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其科学探究精神和兴趣的激发情况。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多样性和分类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通过PPT、实验演示等方式,讲解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则,让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分类。
3. 实验操作:学生动手进行物质分类实验,如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进行分类,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分类方法和结果,互相交流学习,加深对物质分类的理解。
5.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物质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加深学生对物质分类的认识。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物质分类概念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物质分类作业,如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3. 预习指导:指导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总结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九年级科学上册 2.4 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教案2 (新版)浙教版
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利用物质的性质与组成不同,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2.学会利用不同的性质,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鉴别。
3.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规范、认真细心操作的实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物质的分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出示图片超市中琳琅满目的商品。
1.教师:你怎么用最快的速度找到你所需要的物品?请举例说明。
2.学生:根据物品所属的类别来找。
3.教师:可见超市中,为了让顾客能方便找寻,往往对商品进行分类。
同样道理,自然界中的物质很多,为了更好的识别与研究他们,我们也需要对他们进行分类。
(教师板书:一、物质分类的方法)4.投影出示:你在生活和学习中有没有应用分类法吗?你能谈谈应用分类法的好处吗?5.学生举例分类法并讨论分类法的作用二、新课讲授(一)按物质的性质分类1.独立思考:请将图片中的物质进行分类?(提示:分别按颜色、状态进行分类)2.教师巡视,适当点拨;投影展示学生的成果,让学生评价并交流)(板书:按颜色、状态进行分类)3.教师:同学们完成得很出色,除了上面的两种分类方法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分类方法?看那位同学思维最开阔。
4.学生:根据气味、是否是纯净物分,是否是单质分等5.教师:一边小结,一边板书6.教师小结:我们是根据物质的性质来进行分类的,如颜色、状态、气味等,除了这些我们还可用可燃性、溶解性来分类等。
(板书:颜色、状态、气味、可燃性、溶解性等) 投影展示:按溶解性、气味、颜色等对物质分类的树状结构图7.(板书:1、按照性质进行分类)8.教师:而物质的性质又是由组成决定的,如氧气与臭氧,组成不同性质也不同,所以,我们有必要根据物质的组成来给物质进行分类。
(二)按物质的组成分类1.引导学生建构物质分类图,根据投影的物质分类,提出纯净物的分类。
2.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回顾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等物质类别的含义,3.教师强调:⑴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浙教版科学九上2.4 物质的分类 配套教案
第4节物质的分类设计意图阐述:本节内容看似简单,实际并没那么简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方案,去评价自己的设计方案。
通过对知识的回顾,对物质进行更普遍更科学的分类,为下一节物质转化提供基础。
利用多媒体的灵活多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1、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3、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不同的性质.重点难点:物质的分类方法教学过程:【引入】图片展示一堆玩具(哥哥姐姐,你们能帮我整理整理吗,让我能很快就找到我想玩的玩具?)提出分类的方法,就像我们去超市,能在那么多的物品中找到我们想买的物品,因为同一类物品,肯定有着相似的用途。
【板书】分类这一方法能否用到我们科学上,自然界中的物质有那么多,我们是否也能对它们进行分类。
看看我们实验室里的物品也是进行了分类的摆放。
【新课】【板书】物质的分类现在我有几种物质,你们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吗?图片展示物质学生在纸上各自进行分类。
在屏幕上展示学生的分类结果,并让学生自己解释分类情况。
看来分类方法很多,但我们同学对物质分类时进行了仔细的观察,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了分类,而且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板书】物质的分类——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图片展示分类的方法:①根据物理性质不同进行分类:(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溶解性等)②根据化学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如:氧化性、可燃性、酸碱性、毒性等)[板书]分类方法:1、依据物理性质2、依据化学性质所以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分类,都需要仔细观察和研究,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
【探究活动】*探究:每只烧杯中装了什么物质?1、提出问题:7只烧杯中分别装有蔗糖、食盐、、冰醋酸、无水硫酸铜粉末、色拉油、高锰酸钾、碳酸钠溶液中的某一种,能否用实验方法区分所装的物质各是什么?2、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制订表格。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第4节物质的分类》教案浙教版
《第4节物质的分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纯净物的一些特性。
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过程与方法1、了解探究物质分类的方法。
2、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观察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2、感受小组合作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4、培养合作的技能,对集体合作的意义有所体验.5、在小组讨论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物质的分类方法。
2、难点:对物质分类方法的系统掌握.实验仪器和药品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图片如:煤、水、食盐、水晶等。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对物质分类方法的探究1、将全班学生按每五人一组进行分组.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下列物质: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并按它们的颜色和状态进行分类?3、小组内部讨论后将答案写在方格纸中。
4、将各个小组的结果进行交流,把各小组的卡片进行展示,并让小组派一名学生进行介绍小组分类的依据.5、教师给出一些分类的例子。
(1)按颜色分类:白色:氯化钠、氧化镁。
无色:硫酸、氧气、醋酸黄绿色:氯气紫黑色:高锰酸钾(2)按状态分类:固态:氯化钠、氧化镁、高锰酸钾。
液态:硫酸、醋酸。
气态:氧气、氯气。
(3)还可以从气味、溶解性等来分。
三、讲授物质的分类1、提出问题,让各小组学生比较以下物质的不同:氧气与空气,蒸馏水与盐水,纯金和矿石。
2、选择学生进行回答。
3、将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
4、结合教材进行讲授。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4 物质的分类》
【学生任务一】:请你翻开目录,找出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第二章第四节,在哪一页?【问题1】:为什么能快速找到我们所学的内容呢?
【讲诉】:因为这本书的主编在编这本书的时候,事先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把科学书分为四章,每一章再继续分节。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采用分类法,这样使我们更快、更便捷地达到目的,提高工作效率。
【问题2】你们能找出分类在生活中的例子吗?你能谈谈应用分类法的好处吗?
——可以让学生回原有知识(对分类的认识)
例如:生物学上的对动植动的分类,科学家如何对动物或植物进行分类?有何目的?
如:脊柱的有无、器官的特征--;种子的有无、胚的特征
【问题3】你能谈谈应用分类法的好处吗?
如:更准确,更好地了解其生理特点等。
---结构决定功能
【问题4】为什么要分类?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识别自然界中的物质。
【问题5】怎样分类?
——(1)选择标准
(2)仔细观察和研究
(3)分类
【学生任务二】
对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等七种物质进行分类。
要求一:分别按颜色、状态进行分类;
要求二:请你另外设计两种分类方法并说明依据
【讲述】——科学家在给物质分类的的时候还可以从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
用这种方法进行分类有何优点?——组成为内部结构,较为准确;组成决定性质,
性质决定用途,有利于全面认识物质。
(一)根据物质的组成将大自然中的物质分为两大类:混合物与纯净物 【问题6】如何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 混合物与纯净物比较
混合物
纯净物
区 别 ①宏观组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②微观组成:由构成不同物质的微粒构成③无固定组成,无固定性质④各物
质保持其原来的性质 ①宏观组成:由同种物质组成②微观组成:由构成同种物质的微粒构成③有固定组成,有固定性质④各成分不保持其原有的性质
联系
()
−−−−−−−−−→←−−−−−−−−−
不同物质简单混合
用物理方法过滤,结晶,蒸馏 或化学方法分离
纯净物混合物 (二)又将纯净物分为两大类:单质和混合物 【问题7】如何区分单质和混合物?
单 质
化 合 物
概念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分
类
金属、非金属 无机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 有机化合物如:CH 4、C 2H 5OH 等
联 系
−−−−−−−−−→←−−−−−−−−−某些不同单质通过化合反应某些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单质化合物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问题8】如何区分金属与非金属?
单质按性质不同分 金属 和 非金属 :
金属如铁,铜、镁等; 非金属如:氧气、碳、硫等。
(见课本) (1)金属的导电性强弱顺序为:银>铜>铝>铁。
(2)金属一定能导电、导热,但能导电导热的单质不一定是金属。
如非金属石墨也能导电,也能导热。
(3)金属在常温下,除汞是液态外, 一般都是固态。
非金属在常温,除溴是液态外,一般都是气态或固态 。
2、氧化物:由 两种元素 组成.其中一种是 氧元素 的化合物,“二元一氧”。
氧化物可分为:氧化物按元素组成分 金属氧化物 和 非金属氧化物 : 金属氧化物如CuO 、Fe 2O
3、Ca O 、MgO 等。
非金属氧化物如CO 、CO 2、H 2O 、SO 2等。
【问题9】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组成上:是否含有碳元素。
性质上:大多数有机物点燃时,可燃烧,固体加热会发黑,难溶于水.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
氧化物:由 两种元素 组成.其中一种是 氧元素 的化合物,“二元一氧”。
氧化物可分为:氧化物按元素组成分 金属氧化物 和 非金属氧化物 :
金属氧化物如CuO 、Fe 2O 3、CaO 、MgO 等。
非金属氧化物如CO 、CO 2、H 2O 、SO 2等。
【结论】分类图
【学生任务三】根据上述物质分类图,对镁、硫、氧气、氧化镁、二氧化锰、盐酸、氢氧化钙、氯化钠、高锰酸钾等进行分类。
【学生任务四】对物质分类各类分别举例。
纯 净
物 单
质 化 合 物 无机 化合物 有机 化合物 氧化物 酸 混合 物 物
质
碱 盐 金属 非金属 金属 氧化物 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