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第二节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第三节 吸光

合集下载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色皿,所测得的吸光度
单位
L/g·cm
L/ mol ·cm
某有色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用2cm吸 收池测得吸光度为0.750,若改用 1cm吸收池,则吸光度为()
例 : 已知含[Fe2+]=500μg/L的溶液,当用邻二氮
杂菲为显色剂测定铁时,用2cm比色皿,在波长 508nm处测得吸光度A为0.19。请计算铁的摩尔吸 光系数。
解: Ar Fe 55.85g / mol
[Fe 2+ ] = 500 ×10-6 = 8.9 ×10-6 mol • L-1 55.85
A = κbc
∴κ
=
A cb
=
0.19 8.9 ×10-6
×2
=
1.1×104 L

mol-1

cm -1
d. 在同一波长下,各组分吸光度具有加和性;
A总=组分测定
20.3.4
5
3. 吸光系数的二种表示形式
A=abc
吸光系数a
A= bc
摩尔吸光系数
意义 浓度为1g·L-1的溶液,在 浓度为1mol·L-1的溶液,
某波长时,用1cm的比色 在某波长时,用1cm的比
皿,所测得的吸光度
物理意义:
当一束单色光平行照射并通过均匀的、非散射的吸光 物质的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A与溶液浓度c和液层厚 度b的乘积成正比。
A、T% 和c 的关系
A= Kbc - lgT% = A
= abc
A、T% 、c 。
2. 朗伯-比尔定律的适用条件
a. 入射光是单色光;
b. 溶液是稀溶液( 浓度增大,分子之间作用增强); c. 该定律适用于固体、液体、气体样品;

显色条件的选择

显色条件的选择
第六章 吸收光谱法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吸光光度法的特点 第二节 吸光光度法的原理 第三节 显色反应和显色条件的选择
第四节 测量条件的选择
第五节 目测比色法和光度计的基本部件
第六节 吸光光度光法的应用
第一节 吸光光度法的特点
分光光度法的类型

红外吸收光谱法:吸收光波长范围2.51000 m ,
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
返回
朗伯—比尔定律: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溶液时,溶 液的吸光度A与溶液 的浓度c 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
数学表达式:
A=KcL
K为常数,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能力,与吸光物质 的本性,入射光的波长及温度等因素有关,与浓度c无 关,数值随c选择的单位变化。
3、吸光系数和摩尔吸光系数
(1)吸光系数a 当c用g/L表示,L用cm表示时,K用a表示,称为吸光 系数,单位为 L· g -1· cm-1 ,则: A=acL
显色反应主要有配位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其中绝大 多数是配位反应。
1、灵敏度高 选择 较大(104~105)的显色反应。避
免共存组分干扰。
2、选择性好 显色剂只与被测组分反应。 3、有色物组成固定 如:
Fe3+ + 磺基水杨酸 → 三磺基水杨酸铁(黄色)
(组成固定)
Fe3++ SCN - → FeSCN2+、 Fe(SCN)2 + ……
(组成不固定)
4、有色物稳定性高 其它离子干扰才小。如三
磺基水杨 酸铁的Kf =1042 , F- 、H3PO4 对它无干 扰。 5、显色过程易于控制 而且有色化合物与显 色剂之间的颜色差别应尽可能大。
|
回本节目录
MR max

吸光光度法-原理介绍PPT

吸光光度法-原理介绍PPT

2、摩尔吸光系数ε的讨论
(1)吸收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特征常数; (2)不随浓度c 和光程长度b 的改变而改变。在温度和波 长等条件一定时,ε 仅与吸收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与待测
物浓度无关;
(3)可作为定性鉴定的参数; (4)同一吸收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ε值是不同的。在最大吸 收波长λmax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常以εmax表示。εmax表明了该 吸收物质最大限度的吸光能力,也反映了光度法测定该物质
1.显色剂用量
吸光度A与显色剂用量CR 的关系会出现如图所示的几种 情况。选择曲线变化平坦处。
2.反应体系的酸度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分别测定不同pH值条件 下显色溶液的吸光度。选择曲线中吸光度较大且 恒定的平坦区所对应的pH范围。
3.显色时间与温度
实验确定
4.溶剂
一般尽量采用水相测定,
三、共存离子干扰的消除
(4)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度 A 有差异,在λmax处吸光度A 的差异最大。此特性 可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 (5)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以 测定最灵敏。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 长的重要依据。
二、光的吸收定律 1.朗伯—比耳定律

布格(Bouguer)和朗伯(Lambert)先后于1729年和
应控制A:0.2~0.8之间。控制方法:
吸收曲线的讨论:
(1)同一种物质对不 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 同。吸光度最大处对 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 收波长λmax (2)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 λ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 λmax则不同。(动画)
吸收曲线的讨论:
(3)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 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 分析的依据之一。

第一节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第二节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第三节 吸光

第一节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第二节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第三节 吸光
要依据。
第二节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一、Lambert-Beer 定律 二、偏离 Lambert-Beer 定律的原因
一、Lambert-Beer 定律
吸光度和透光率的定义分别为:
A def lg I0 I
T def I I0
吸光度与透光率的关系为:
A =-lgT
1760 年, Lambert 指出:一束平行单色光通 过有色溶液后,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液层的厚度 成正比。
吸光度与显色剂用量的关系
2. 溶液的酸度 溶液的酸度对显色反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以下三个方面: (1)溶液的酸度对被测组分存在状态的影
响: 大多数被测金属离子易水解,当溶液 pH 增大时,可能生成各种类型的氢氧基配合物, 甚至生成氢氧化物沉淀,使显色反应不能进行 完全。
(2)溶液的酸度对显色剂的平衡浓度和颜 色的影响:大多数显色剂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 碱,当溶液的 pH 变化时,将影响显色剂的平 衡浓度,并影响显色反应的完全程度。另外, 有一些显色剂本身就是酸碱指示剂,它们在不 同 pH 的溶液中具有不同的结构,而产生不同 的颜色,所以对显色反应也有影响。
(3)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快速,选 择性好。由于新的显色剂和掩蔽剂不断发现, 提高了选择性,一般不需分离干扰物质就能进 行测定。
(4)应用广泛。几乎所有的无机离子和具 有共轭双键的有机化合物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 用吸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第一节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一、光的基本性质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三、吸收曲线
三、吸收曲线
如果将不同波长的光通过一定浓度的某一溶 液,分别测定溶液对各种波长的光的吸光度。以 入射光的波长 λ 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 A 为 纵坐标作图,可得到一条吸光度随波长变化的曲 线,称为吸收曲线或吸收光谱。

分析化学(第四版_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 第九章 吸光光度法

分析化学(第四版_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 第九章 吸光光度法

第二节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一、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一)光的基本特性 1.电磁波谱:光是一种电磁波

10-2 nm 10 nm
射 线 x 射 线
102 nm 104 nm
紫 外 光 红 外 光
0.1 cm 10cm
微 波
103 cm
105 cm
无 线 电 波



2.可见光、单色光和互补色光

物质呈现不同的颜色其本质是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颜色深浅随浓度而变化是对光的吸收程度不同。

通过比较溶液颜色的深浅来测定物质的含量的方法,称为 目视比色法。

目前普遍采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以代替比较颜色深浅, 应用分光光度计的分析方法称为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根据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的吸收程度不同
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按照研究的波谱区域不同,可分为:
分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200-400nm
可见分光光度法—— 400-780nm 红外分光光度法——780-3.0×104nm
吸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 分析方法。
吸光光度法

比色分析法 分光光度法
二、吸光光度法特点
理解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掌握定量分析方法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能力目标 能绘制吸收曲线。 能正确选择显色条件和光度测量条件。 能应用吸光光度法对样品中的微量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知识回顾
前面所学滴定分析和质量分析都属于化学分析法,适用于 含量高于1%常量组分的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可控制在 0.2%以内。但不宜测定含量低于1%的微量成分。 实例:含Fe约0.05%的样品 称0.2 g试样, 则mFe≈0.1 mg

吸光光度法 原理: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

吸光光度法 原理: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
2.非平行入射光引起的偏离
2019年6月9
感谢你的观看
9
3.介质不均匀性引起的偏离 (二)化学因素 1.溶液浓度过高引起的偏离
当溶液浓度较高时,吸光物质的分子或离子间 的平均距离减小,从而改变物质对光的吸收能力。 浓度增加,相互作用增强,导致在高浓度范围内 摩尔吸收系数不恒定而使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线 性关系被破坏。 2. 化学变化所引起的偏离
溶液中吸光物质常因解离、缔合、形成新的化 合物或在光照射下发生互变异构等,从而破坏了 平衡浓度与分析浓度之间的正比关系。
2019年6月9
感谢你的观看
10
第三节 吸光光度法的仪器
一、基本部件 光源 单色器(分光系统) 吸收池 检测系统和 信号显示系统
(一)光源 常用的光源为6-12伏低压钨丝灯,光源具有足够 的强度和稳定性。
I0:入射光的强度;Ia:吸收光的强度; It:透过光的强度;Ir:反射光的强度
I0=Ir+Ia+It
logI0/I=Kbc 令:A=logI0/I A=KbC
2019年6月9
感谢你的观看
6
A:吸光度, K:比例常数 I/I0:为透光率,用T表示。
A=lg1/T (二)吸收系数和桑德尔灵敏度
1.吸收系数 (1) 吸收系数a c的单位为g/L,b的单位为cm时,K用a表示,称 为吸收系数,其单位为L/g·cm,这时朗伯-比耳定 律变为: A=abc (2) 摩尔吸收系数κ c的单位为mol/L,b的单位为cm,κ表示,称 为摩尔吸收系数,其单位为L/mol·cm。
8
3.标准曲线
绘制:配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在一定 条件下进行测定。然后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以浓度 为横坐标作图。

分析化学第九章吸光光度法

分析化学第九章吸光光度法

3. 分光光度计及其基本部件:
光源-单色器-比色皿(吸收池)-检测器-显
(1)光源 : 钨丝灯:可见、红外 400-1000nm氢灯或 氘灯:紫外 160-350nm (2)单色器: a.滤光片:有机玻璃片或薄膜,利用颜色互补原理。 b.棱镜:根据物质的折射率与光的波长有关。玻璃 棱镜:可见,石英棱镜:紫 外、可见。 c.光栅:在玻璃片或金属片上刻划均匀的线,1200 条/mm, 衍射、干涉原理。
吸收光谱有原子吸收光谱和分子吸收光谱 单色 单一波长的光 光 光 复合光 由不同波长的光组合而成的光
两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的强度比 光的互补 例混合得到白光,那么就称这两种单色 光为互补色光
光的互补示意图
KMnO4溶液的 吸收曲线 (cKMnO4:a<b<c <d)



分子、原子、离子具有不连续的量子化能级,仅 能吸收当照射光子的能量hv与被照射粒子的 E激 - E基 =(hv)n因为不同物质微粒的结构不同, 共有不同的量子化能级,其能量差也不相同,因此 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若固定某一溶液的浓度 C 和液层厚度 b ,测量不同 λ下的 A ,以吸光 度 A 对吸收波长λ 作图,就得到-吸收曲线, 即吸收光谱。 初步定性分析:不同物质吸收曲线的形状与最大 吸收波长不同。 定量分析:不同 C 的同一物质在吸收峰附近的 A 随 C ↑而增大,吸收曲线是吸光光度法中选择测 定波长的主要依据。
3.温度:通过实验确定温度范围,通常在室温下 进行。 4.溶剂:一般螯合物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大,提高 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如Cu(SCN)42-在水中大 部分离 解,几乎无色;在丙酮中呈蓝色。
5.显色时间:通过实验找出适宜的显色时间。
6.干扰组分:共存组分与显色剂生成有色络合物, 正干扰;生成无色络合物,负干扰。 干扰的消除:

第10章吸光光度法

第10章吸光光度法
第10章 吸光光度法
• • • • • • • • • •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吸光光度法的特点 二、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三、比色法和吸光光度法及其仪器 第二节 光度分析法的设计 一、显色反应 二、显色条件的选择 三、测量波长和吸光度范围的选择 四、参比溶液的选择
续前
• 第三节 光度分析法的误差
350 Cr2O72-
525 545 MnO4-
0.4
0.2 300 350 400 500 600 700
/nm
苯 (254nm) A
甲苯 (262nm)
230
250
270

苯和甲苯在环己烷中的吸收光谱
10.2 光吸收基本定律
1. 光吸收定律-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 吸光光度法的理论依据,研究光吸收的最基本定律
800
λ1
白光
600
500
λ2
入射狭缝 准直透镜 棱镜 聚焦透镜 出射狭缝
400
光栅:在镀铝的玻璃表面刻有数量很大的等宽度
等间距条痕(600、1200、2400条/mm )。 原理: 利用光通过光栅时
平面透 射光栅 透 镜
光屏
M1
发生衍射和干涉现象而 分光.
M2
光栅衍射示意图
出 射 狭 缝
检测器
-kbc -A T = 10 = 10
吸光度A、透射比T与浓度c的关系
A
T = 10
-kbc
T
A=kbc
c
K 吸光系数 Absorptivity
当c的单位用g· L-1表示时,用a表示,
A=abc
a的单位: L· g-1· cm-1
当c的单位用mol· L-1表示时,用表示.

原子吸收分光 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 光度法

一、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 特点:
1. 灵敏度高,检出限低,10-10~10-14g; 2 .准确度高,1%~5%; 3. 选择性高,一般情况下共存元素不干扰; 4. 仪器简单价格低廉 ; 5 .分析速度快,仪器简单价格低廉; 6 应用范围广,可测定70多个元素,常用于微量
试样分析。
一、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园林构图的基本规律
❖ 节奏与韵律
所谓韵律与节奏即是某些组成因素作有规律的重复 ,在重复中又组织变化。韵律与节奏能赋予园林以 生气活跃感,表现出情趣和速度感。重复是获得韵 律的必要条件,但只有简单的重复则易感单调,故 在韵律中又要有节奏上的变化。
园林构图中的韵律与节奏方式:简单韵律 、交替韵 律 、渐变韵律、起伏韵律、拟态韵律、交错韵律
产生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 吸收光谱
激发态-基态 发射出一定频率的辐射。
产生共振发射线(也简称共振线) 发射光谱
(2)元素的特征谱线
❖ 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 基态第一激发态:
❖ 跃迁吸收能量不同——具有特征性。 ❖ 各种元素的基态第一激发态 ❖ 最易发生,吸收最强,最灵敏线。特征谱线。 ❖ 利用原子蒸气对特征谱线的吸收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 园林中的景
是指在园林绿地中,自然或经人工创造的,以能引 起人的美感为特征的一种供作游憩观赏的空间环境 。
❖杭州西湖十景(断桥残雪、苏堤春晓、平湖秋月、三潭 映月、柳浪闻莺、雷峰夕照、曲院风荷、双峰插云、花 港观鱼、南屏晚钟)、燕京八景、圆明园四十景、避暑
赏景的方式
❖ 动态观赏——游
注重景观的体量、轮廓和天际线,沿途重点景物 应有适当的视距,注意景物的连续性、节奏性和 整体性。

第七章 吸光光度法

第七章    吸光光度法

2、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经单色器分光后经反射镜分解为强度相 等的两束光,一束通过参比池,一束通过样 品池。光度计能自动比较两束光的强度,此 比值即为试样的透射比,经对数变换将它转 换成吸光度并作为波长的函数记录下来。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一般都能自动记录吸 收光谱曲线。由于两束光同时分别通过参比
池和样品池,还能自动消除光源强度变化所 引起的误差。
-6
-3
-3
3. 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
吸光光度法的步骤: (1)配制标准系列溶液
(2)显色
(3)测定其吸光度值
(4)作 A ~ C工作曲线 有时又叫作标准曲线
(5)测样品的吸光值 样品的吸光值为 Ax
(6)通过标准曲线上求得样品的浓度 C
工作曲线 0.7 0.6 0.5 0.4 0.3 0.2 0.1 0 0 0.5 1 浓度(mg/L) 1.5 y = 0.5837x + 0.0005 R 2 = 0.9996 系列1 线性 (系列 1)
第三节 紫外和可见分光光度计
一、主要部件的性能与作用 基本结构:
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显示系统 ↑ 样品
1
光源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光源 有两类: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 热辐射光源用于可见光区,如钨灯和 卤钨灯;气体放电光源用于紫外光区,如 氢灯和氘灯。
2 单色器
单色器的主要组成:入射狭缝、出射 狭缝、色散元件和准直镜等部分。
第一节 概述
当光与某种物质溶液或蒸气相互作用时,由 于物质对某些波长的光的吸收,使得某些波长的 光强度减弱,减弱的程度与该物质含量呈现一定 量的关系,利用该方法进行分析被称为吸光光度 法。 比色法 (用眼睛比色) 根据分析方法分为: 分光光度法(用分光光度计分析)

第八章 吸光光度法

第八章  吸光光度法

第四节 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
一、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吸收大,灵敏度高 1、原则: 对朗伯-比尔定律偏离小 一般选λ max处 如有干扰,要避开。 “吸收最大,干扰最小”。
选500nm进行测定 选520nm进行测定
2013-7-14
二、参比溶液的选择 显色剂、其他试剂均无色时 用蒸馏水作参比; 显色剂有色、其他试剂无色时 用同样浓度的显色剂作参比; 显色剂无色、其他试剂有色时 用其他试剂作参比; 显色剂、其他试剂均有色时 用不加待测离子的试剂和显色剂混合溶液作参比。
二、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朗伯-比尔定律) 1、透光率和吸光度 透光率 T 取值为0.0 % ~ 100.0 % 全部吸收 T = 0.0 % 全部透射 T = 100.0 % 吸光度 A lg T A 取值为0 ~ +∞ 全部吸收 A = + ∞
2013-7-14
全部透射
A=0
2、朗伯-比尔定律 当单色光通过均匀的溶液 时,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 和液层的厚度成正比。 表示为:A=Kbc A——吸光度 光度法定 K——比例常数 量的依据 b——液层厚度,比色皿 厚度 c——溶液浓度 单色光 2013-7-14 均匀溶液
2013-7-14
2、单色器
作用:将光源发出的复合光转变为所需波长的单色光。 分为棱镜和光栅两种。
2013-7-14
光栅的分辨率比棱镜大, 可用的波长范围也较宽。
3、吸收池(比色皿)
作用:用来盛放待测溶液。 光学玻璃制成的无色透明的长方体容器,规格 有0.5,1.0,2.0,5.0cm等。
2013-7-14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将待测组分转变为有色化合物的反应。 与待测组分形成有色化合物的试剂。

第十一章_吸光光度法[1]

第十一章_吸光光度法[1]

第⼗⼀章_吸光光度法[1]第⼗⼀章吸光光度法第⼀节吸光光度法概述吸光光度法是光学分析法的⼀种,也称为吸收光谱法。

它是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建⽴起来的分析⽅法。

吸光光度法包括⽐⾊法、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和原⼦吸收分光光度法。

吸光光度法根据分⼦的特征吸收光谱可以进⾏定性分析, 根据分⼦的吸光程度⼤⼩可以进⾏定量分析。

吸光光度法的特点如下:(1)灵敏者度⾼可⽤于测定微量组分的含量,测定下限可达10-5~10-6mol·L-1。

若被测组分在测定前先进⾏分离和富集,实验的灵敏度还可以提⾼。

(2)准确度较⾼⽐⾊法的相对误差为5%~20%,分光光度法的相对误差为2%~5%。

吸光光度法的准确度虽然不如滴定分析法⾼,但对微量组分的测定,已完全能满⾜要求。

(3)简便快速吸光光度法所使⽤的仪器设备简单,价格便宜,⼀般实验室都能具备。

仪器的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4)应⽤范围⼴⼏乎所有的⽆机离⼦和有机化合物都可直接或间接的⽤分光光度法进⾏测定。

⽬前分光光度法在实验室中是⼀种常规的分析⽅法。

本章主要介绍其中的⽬视⽐⾊法和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第⼆节基本原理⼀、光的本质与溶液的颜⾊光是⼀种电磁波,通常⽤频率或在真空中的波长来描述。

不同波长(或频率)的光,能量不同。

波长短的光能量⼤,波长较长的光能量⼩。

如按波长⼤⼩顺序排列即得表11-1所⽰的电磁波谱。

表11-1 电磁波谱区域波长范围跃迁类型光谱类型x射线10-3~10(nm)内层电⼦跃迁x射线吸收、发射、衍射,荧光光谱、光电⼦能谱远紫外10~200(nm)价电⼦和⾮键电⼦跃迁远紫外吸收光谱,光电⼦能谱紫外200~400(nm)紫外-可见吸收和发射光谱可见光400~750(nm)近红外0.75~2.5(µm)分⼦振动近红外吸收光谱红外 2.5~1000(µm)分⼦振动红外吸收光谱微波0.1~100(cm)分⼦转动、电⼦⾃旋微波光谱,电⼦顺磁共振⼈的⾁眼可按颜⾊分辨在可见光区域内不同波长的光,在可见光区各种有⾊光与波长范围如表11-2所⽰。

第十三章 吸光光度法

第十三章  吸光光度法

Ax cx cs As
二、多组分的测定
对于含有多种被测组分的试液,如果吸光 物质之间没有相互作用,且服从 Lambert-Beer 定律,此时系统的吸光度等于各组分的吸光度 之和。 吸收光谱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 (1)吸收峰互不重叠: (2)吸收峰重叠:
吸收峰不重叠
吸收峰重叠
A( 2)
其中,A:吸光度,T:透光率,
κ :摩尔吸收系数,d:溶液厚度,cB:溶液摩尔浓度
1 A lg κ T

d • cB
注意:平行单色光
均相介质 无发射、散射或光化学反应
摩尔吸收系数κ的讨论
κ 表示物质的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dm时溶
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单位:dm2 •mol-1)
def
I0 lg I
T def
A 与 T 的关系为:
I I0
A =-lgT
2、朗伯-比尔定律
朗伯定律(1760年): 光吸收与溶液层厚度成正比 比尔定律(1852年): 光吸收与溶液浓度成正比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样品溶液时,溶 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及光程(溶液的厚度) 成正比关系--朗伯比尔定律(光吸收定律) 数学表达:
第十三章 吸光光度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吸光光度法分析条件的选择 分光光度计 吸光光度法的测定方法
本章重点
吸收曲线 朗伯-比尔定律
根据物质对光吸收的波长的不同,吸光 光度法主要可分为:
☺比色法 ☺可见吸光光度法(400~750nm) ☺紫外吸光光度法(10~400nm) ☺红外光谱法(760~1×106nm )
KMnO4 的吸收曲线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具体来说,吸光光度法使用的是一束单色光通过样品溶液后的光强的测量。

单色光通过样品中时,有一部分光被吸收,另一部分光透射通过样品。

被吸收的光子的数量与样品中的分子或离子的数量成正比。

根据比尔-朗伯定律,这一吸收过程的强度可以通过下式来表示:A = εlc其中,A表示吸光度,ε是摩尔吸光系数(也称为摩尔吸光度),l是样品溶液的光程,c是溶液中的物质浓度。

吸光度单位通常使用“摩尔吸光度/厘米”或“摩尔吸光度/毫升”来表示,而浓度单位则可以是摩尔/升、克/升或百分比等。

1.光源:吸光光度法通常使用单色光源,如钠灯、汞灯或LED。

选择不同波长的光源可以针对不同化学分析问题。

2.样品:经过光源的光束通过溶液中的样品,在其透射或吸收一定量的光线之后,进入光电器件进行检测。

3.检测:光电器件通常是一个光电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用来测量透射或吸收的光线强度。

通过比较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与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的物质浓度。

在实际应用中,吸光光度法常用于分析药物、环境污染物、食品成分、金属离子浓度等。

通过选择适当的光源和光电检测装置,可以实现对特定化合物的高灵敏度和选择性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吸光光度法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样品的准备和处理非常重要。

避免杂质的干扰和保证测量条件的准确性是确保吸光光度法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此外,还需要合适的标准溶液来建立测量曲线和校准方法。

总之,吸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溶液中物质吸光的特性来测量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通过光源和光电器件的选择,可以实现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分析。

在使用吸光光度法进行分析时,需要注意样品的准备和处理以及校准方法的建立,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吸光光度法教案》课件

《吸光光度法教案》课件

《吸光光度法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引言1.1 吸光光度法的定义1.2 吸光光度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1.3 吸光光度法的原理1.4 吸光光度法的仪器与操作步骤第二章:吸光光度法的原理2.1 光的吸收与发射2.2 朗伯-比尔定律2.3 摩尔吸光系数2.4 吸光度的计算与单位第三章:分光光度计的结构与操作3.1 分光光度计的组成部分3.2 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步骤3.3 光谱仪的使用与维护3.4 波长的选择与调整第四章:标准曲线的制备与分析4.1 标准曲线的制备方法4.2 标准曲线的绘制与分析4.3 样品浓度的计算与误差分析4.4 实际案例分析:药物含量测定第五章:吸光光度法的应用5.1 环境监测中的应用5.2 生物化学中的应用5.3 食品分析中的应用5.4 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第六章:吸光光度法的准确度与精确度6.1 准确度的评估6.2 精确度的评估6.3 干扰因素及其影响6.4 提高吸光光度法准确度的方法第七章:溶液的制备与处理7.1 溶液的配制方法7.2 溶液的浓度与体积的计算7.3 样品的前处理与分离7.4 样品分析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第八章:光散射与吸光光度法8.1 光散射现象的介绍8.2 光散射对吸光光度法的影响8.3 光散射的测定与分析8.4 光散射在吸光光度法中的应用案例第九章:吸光光度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9.1 药物分析中的重要性9.2 药物的紫外吸收特性9.3 药物含量测定的方法与步骤9.4 实际案例分析:药物制剂中主成分的测定第十章:现代吸光光度法技术进展10.1 光纤吸光光度法10.2 微透析吸光光度法10.3 激光吸光光度法10.4 在线监测与自动化分析技术第十一章:吸光光度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11.1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特性11.2 有机合成中光催化反应的监控11.3 有机物含量的测定与分析11.4 实际案例分析:有机合成产物的纯度测定第十二章:吸光光度法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12.1 材料科学中的光吸收现象12.2 吸光光度法在材料合成与表征中的应用12.3 材料性能与吸光性质的关系研究12.4 实际案例分析:纳米材料粒径的测定第十三章:吸光光度法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13.1 生物大分子的紫外吸收特性13.2 蛋白质浓度与纯度的测定13.3 核酸的定量分析与监测13.4 实际案例分析:细胞培养中的营养物质监测第十四章:吸光光度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14.1 环境污染物的紫外吸收特性14.2 水质分析与监测14.3 大气污染物分析与监测14.4 实际案例分析:水体中有机物的总量测定第十五章:实验与练习15.1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实验操作15.2 标准曲线与样品分析的实验操作15.3 常见干扰因素的实验探究15.4 综合实验练习: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吸光光度法的定义、原理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吸光光度法

吸光光度法

回主目录
11.4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4.1 磷的测定 4.2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4.3 铁的测定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9/1/19
磷的测定 一.磷的测定
微量磷的测定通常用磷钼蓝法,在酸性溶液中, 磷酸盐与钼酸铵作用生成黄色的磷钼酸,其反应式 为: 在一定温度下,加入适量的还原剂,将磷钼酸还 原为磷钼蓝,使溶液呈深蓝色,增加了测定的灵敏 度,生成的磷钼蓝在 650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磷 -1 含量为0.05~2.0μg· ml 时服从朗伯—比尔定律。
由于不同物质的分子其组成和结构不同,它 们所具有的特征能级也不同,故能级差不同, 而各物质只能吸收与它们分子内部能级差相当 的光辐射,所以不同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
具有选择性。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9/1/19
(2)物质的颜色与光吸收的关系 物质之所以有颜色,是它对不同波长的可见光 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结果。物质呈现出的颜色恰恰 是它所吸收光的互补色,而且溶液颜色的深浅, 决定于溶液吸收光的量的多少,即取决于吸光物 质浓度的高低。
度下限一般可达10-5~10-6 mol· L-1 。 • ② 准确度高:一般比色法的相对误差为5~20%,分光光 度法为2~5%,对于微量组分的分析已完全能满足要求。 • ③ 操作简便、测定速度快: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的仪器 设备都不复杂,操作简便,在分析时,试样处理成溶液 后,一般只需显色和比色两个步骤即可得出实验结果。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9/1/19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9/1/19
上一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测吸光物质在溶液中常发生缔合、解离、 互变异构、逐级配位等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而 改变了其平衡浓度与分析浓度之间的正比关系, 从而导致偏离 Lambert-Beer 定律。
第三节 吸光光度法分析条件的选择
一、显色反应及其条件 二、测定波长的选择 三、吸光度范围的选择 四、参比溶液的选择
一、显色反应及其条件
物质的颜色与吸收光颜色的关系
物质的 颜色
黄绿 黄 橙 红
紫红
吸收光
颜色
λ/nm

400 ~ 450

450 ~ 480
绿蓝 480 ~ 490
蓝绿 490 ~ 500
绿
500 ~ 560
物质的 颜色
紫 蓝 绿蓝 蓝绿
吸收光 颜色 λ/nm 黄绿 560 ~ 580 黄 580 ~ 600 橙 600 ~ 650 红 650 ~ 760
dcB
即总吸光度 A总与浓度 cB仍服从 Lambert- Beer 定 律。此结论可能对应以下两种不同的情况:
(1) 2 1 很小,可近似认为1 2,
入射光近似为单色光,故 A 与 cB仍成正比。
(2)尽管 较大,但在所选择的入射光波长
范围附近吸收曲线较平坦,因此κ变化较小,故
但在实际测定中,常会出现标准曲线偏离 直线的现象,曲线向上或向下发生弯曲,这种 现象称为偏离 Lambert-Beer 定律。

标准曲线的偏离
引起偏离 Lambert-Beer 定律的原因有物理 因素和化学因素两大类。
(一)物理因素引起的偏离
1. 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 假设入射光仅由波长为 1 和 2 的两种单色
一、光的基本性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如果按波长或频率排列,有如 下所示的电磁波谱。
波谱名称 波长范围
分析方法
γ射线 X射线
0.005 ~ 0.17nm 中子活化分析,穆斯堡尔谱法
0.1 ~ 10nm
X射线光谱法
远紫外
10 ~ 200nm
真空紫外光谱法
近紫外 200 ~ 400nm
紫外光谱法
可见光
400 ~ 760nm
3. 介质不均匀引起的偏离 若溶液中生成溶胶或发生浑浊,当入射光
通过该溶液时,除一部分被吸光物质吸收外, 还有一部分被溶胶粒子和粗分散粒子散射而损 失,使透光率减小,实测的吸光度偏高,从而 对 Lambert-Beer 定律产生正偏离。
(二)化学因素引起的偏离
1. 溶液浓度过高引起的偏离 若吸光物质溶液的浓度较高时,吸光粒子之
间的相互作用较强,改变了吸光粒子对光的吸收 能力,使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浓度之间的线性关 系发生了偏离。 2. 化学反应引起的偏离
Lambert-Beer 定律中的浓度是指吸光物质的 平衡浓度,而在实际工作中常用吸光物质的分析 浓度来代替。当吸光物质的平衡浓度等于其分析 浓度或与分析浓度成正比时,A 与 cB的关系服从 Lambert-Beer 定律。
κ

a
A
的关系为:
a
d
B
=a M B
溶液中含有多种吸光物质时,若吸光物质
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则溶液吸光度等于各吸光
物质的吸光度之和。
A= A1+A2 + +Ai = d (1c1 2c2 ici )
二、偏离 Lambert-Beer 定律的原因
根据 Lambert-Beer 定律,以 A 为纵坐标, 以 cB或ρB 为横坐标作图,应得到一条通过原 点的直线。
A = k1·d 1982年,Beer 指出: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有 色溶液后,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A = k2 ·cB 将 Lambert 定律和 Beer 定律合并起来,就得 到 Lambert-Beer 定律。
例题
A= d cB
若溶液的组成用质量浓度表示。LambertBeer 定律可表示为:
(3)溶液酸度对有色化合物组成的影响: 在不同 pH 的溶液中,显色剂与待测离子形成的 有色化合物的组成往往不同,其颜色也不同。必 须控制合适的pH,才能获得好的分析结果。
不同的显色反应的适宜 pH 是通过实验确定 的。具体方法是: 固定溶液中被测组分和显色剂 的浓度, 改变浓度的 pH ,测定此 pH 下溶液的 吸光度, 以 pH 为横坐标,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 作出 pH 与吸光度的关系曲线,从中可找出适宜 的 pH 范围。
要依据。
第二节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一、Lambert-Beer 定律 二、偏离 Lambert-Beer 定律的原因
一、Lambert-Beer 定律
吸光度和透光率的定义分别为:
A def lg I0 I
T def I I0
吸光度与透光率的关系为:
A =-lgT
1760 年, Lambert 指出:一束平行单色光通 过有色溶液后,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液层的厚度 成正比。
(3)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快速,选 择性好。由于新的显色剂和掩蔽剂不断发现, 提高了选择性,一般不需分离干扰物质就能进 行测定。
(4)应用广泛。几乎所有的无机离子和具 有共轭双键的有机化合物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 用吸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第一节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一、光的基本性质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三、吸收曲线

第第
第第第

五四 节节
三二一 节节节
可 分 选吸 光 吸
三 章
见 光 择光 吸 光
吸光
光收光

光度
度的度

光计 度 法
法基法 分本的 析定基
光 度

条律本







吸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
建立的一种分析方法,包括比色法、可见吸光光 度法、紫外吸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等。
吸光光度法属于仪器分析方法,它所测定的
吸光度与显色剂用量的关系
2. 溶液的酸度 溶液的酸度对显色反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以下三个方面: (1)溶液的酸度对被测组分存在状态的影
响: 大多数被测金属离子易水解,当溶液 pH 增大时,可能生成各种类型的氢氧基配合物, 甚至生成氢氧化物沉淀,使显色反应不能进行 完全。
(2)溶液的酸度对显色剂的平衡浓度和颜 色的影响:大多数显色剂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 碱,当溶液的 pH 变化时,将影响显色剂的平 衡浓度,并影响显色反应的完全程度。另外, 有一些显色剂本身就是酸碱指示剂,它们在不 同 pH 的溶液中具有不同的结构,而产生不同 的颜色,所以对显色反应也有影响。
可见光区的吸光光度法只能用于测定有色 溶液。对无色溶液和颜色较浅的溶液进行测定时, 必须加入一种能与被测组分反应生成颜色 较深的有色化合物的试剂,然后再进行测定。 将被测组分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的化学反应称为 显色反应,能与被测组分反应使之生成有色化 合物的试剂称为显色剂。
显色剂必须满足下述条件:
(1)灵敏度要高:可见吸光光度法一般用 于微量组分的测定,因此要求选择的显色剂能 与待测组分生成摩尔吸收系数较大的有色化合 物。生成的有色化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越大, 对入射光的吸收程度越大,测定的灵敏度就越 高。
溶液之所以呈现不同的颜色,是由于溶液对 不同波长的单色光选择吸收而产生的。当一束白 光通过一有色溶液时,某种波长的单色光被溶液 吸收,而其他波长的单色光透过溶液。因此,溶 液呈现的颜色取决于透过光的颜色。
如果将两种单色光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后得到 白光,则这种单色光称为互补色光。显然,透过 光和吸收光是互补色光。
(5)有色化合物与显色剂的最大吸收波长 的差别要足够大,一般要求相差 60 nm 以上。
(二)显色条件的选择
1. 显色剂的用量 显色剂的适宜用量常通过实验确定,其方
法是取7~10个相同浓度的被测组分的溶液,并 固定其他条件,然后分别在溶液中加入不同量 的显色剂,逐一测定吸光度,绘制吸光度 A与 显色剂浓度 cB 的关系曲线。
是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
吸光光度法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测定的灵敏度高。常用于测量质量分数 为 10-3 % ~ 1% 的微量组分,甚至可测定质量分 数低至 10-5 % ~ 10-4 % 的痕量组分。
(2)测定的准确度较高。一般吸光光度法测 定的相对误差为2% ~ 5%,若使用精密仪器,相 对误差可降至1% ~ 2%,完全可以满足微量组分 测定的要求。
A 与 cB仍保持较好的线性关系。

较大时,
不等于
1
2
,则
A

cB 不
成正比而偏离 Lambert-Beer 定律, 1 与 2 相差
越大,偏离就越显著。
2. 非平行入射光引起的偏离 若入射光束为非平行光,就不能保证光束
全部垂直通过吸收池,可能导致光束通过吸收 池的实际平均光程大于吸收池的厚度,使实际 测得的吸光度大于理论值,从而导致与 LambertBeer 定律产生正偏离。
三、吸光度范围的选择
在吸光光度分析中,分光光度计的读数误 差也是测定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于同一台 仪器,透光率读数的绝对误差 T 基本上为一 定值。
由于透光率 T 与试样溶液浓度 cB 之间为 对数关系,因而在不同的透光率读数范围内, 这一恒定误差 T 所引起的浓度 cB 的测定的相 对误差是不同的。
(2)选择性要好:选用的显色剂最好只与 待测组分发生显色反应,而与溶液中共存的其 他干扰离子不显色,或者显色剂与被测组分所 生成的有色化合物的颜色和显色剂与干扰离子 所生成有色化合物的颜色有明显的不同。
(3)显色剂与被测组分生成的有色化合物 要有足够的稳定性,不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 发生变化。
(4)显色剂与被测组分生成的有色化合物 的组成要恒定,符合一定的化学式,否则测定 的再现性就较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