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与学习方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教授策略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以知识和技能传授为目 的、主要是有利于教师进行教授的策略,就 是教授策略(teaching strategy)。

教授策略的实质是以教师行为为主体的策略。 教授策略主要有呈现技巧、内容转化策略、 指导行为策略、课堂教学的管理性策略和课 堂强化技术等。
(四)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
(二)掌握学习

掌握学习是美国当代教育家 B.S. 布卢姆 (Bloom B. S.)提出的,也是公认的在 理论和实践领域上均取得成功的当代课 程与教学的活动方式。掌握学习在形式 上是一种个别化的教与学方式。该活动 方式的基本理念是课程与教学“应该而 且可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应该而且可以有效地普遍提高学业成 绩”。



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理论基础、 活动对象、 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引 导的互动关系、



活动情境与条件、 操作体系与程序、 方法与策略、 评价系统以及这些成 分之间的组合与互动 即结构关系。
“教学/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高度情境化 高度个性化。 我国 1999 年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 学习等三种新型学习方式。
一、教学/学习策略
(一)教学策略的概念

教学策略的概念,突出强调教学组织实施的计 划性、互动性和学习理论基础。

广义的教学策略,是指在课程与教学目标确定 以后,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定的教学条件, 灵活机动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内容、媒体、评 价技术、组织形式、方法和各种手段等,以便 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的原理、原 则和方式。包括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策略、教授 策略和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


这样学习材料是否有意义,依赖于先前 的经验、个人因素以及新材料和原有知 识与认知结构的关系。从教学的角度看, 必须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识别和控制 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变量,这些变量有: 学生认知结构中能与新教材建立联系的 有关观念是否可以利用,以便找到学习 和记忆新材料所必须的固定点;




这些观念与要学习的新观念之间的区别程度如 何,以避免混淆; 认知结构中起固定点作用的观念是否稳定、清 晰。 这样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关键是新知识与原有 适当观念之间是否建立起了非认为的、实质性 的联系。如果没有,就是机械学习。 传统上,人们习惯于将接受学习与机械学习对 应起来,而将发现学习与意义学习对应起来。 但是在奥苏伯尔看来这种对应是毫无根据的。 无论是接受学习或者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 械学习,也有可能是意义学习。
(一)教学/学习方式的概念

所谓“教学方式”,又被称为“学习方 式”,泛指各种教授与学习活动的组织 实施方式,它使师生组成学习共同体, 根据具体学习内容采用各种可能的有效 策略和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 习过程,以获得知识,形成经验,并建 构其知识经验的意义和价值。
作为一种“教学/学习方式”,其核心 的成分至少有八个:

国内外对教学策略的特征研究颇多,归 纳起来,教学策略有三个显著的基本特 征: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和使用既有教师 的参与,又有学生的介入,真正体现教 和学的统一。

(二)学习策略的概念
Biblioteka Baidu
心理学家十分重视学习策略问题,进行 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 果。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 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 方式。它既可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 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

在教学策略体系中,那些以师生群体行 为为主体的,以促进师生之间和生生之 间的交流互动为特征,以促进学生发展 为根本目的的策略,被称为师生互动的 教学策略。教学中的互动主要有师生互 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以及个体自我 互动。
二、教学/学习方式

多年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广大的 教育实践工作者纷纷从自己的按照自己 的理解,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有 关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学习策略的基本内涵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积极进行的 认知操作。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综合性学习计划。 学习策略既有内隐、外显之分,又有水平层次之别。 学习策略是衡量会不会学的重要标志。 学习策略具有特定性。由于学习策略的制定涉及到 一系列的因素,因此,一种学习策略总是具体的、 特定的、条件性的,会因学习任务、学习环境和学 习者的不同而发挥不同的作用,运用的时候,一定 要因事、因情境和因人而定。
第一、理论前提

奥苏伯尔对学习的一个重大的贡献就是 对有意义学习的认知结构的解释。在他 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有价值,则应尽 可能有意义。所谓的有意义的学习指的 是“把新获得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相联 系,从而习得观点,概念和原理的学习。 只有当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的相关概 念形成系统的联系,学习才有意义。”


意义与机械区分不在于是接受或者发现, 而在于新旧观念和知识的关联与同化所 建立的联系的本质。学生的学习就应该 是通过接受而掌握间接的知识而不应该 通过发现。 因此讲授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教师应该 给学生提供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 有序列的完整的、有用的材料。
第二、学习类型


有意义的学习是应该成为学生主要的学 习,它主要有三类: 1 、 表 征 学 习 ( representational learning )。学生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 符号的意义,即学习符号代表什么。如 识字教学中的词汇学习,生所必须掌握 的字词的意思。
掌握学习大致遵循以下的基本环节:
补充学习 单 元 目 标 群 体 教 学 形 成 性 评 价 (
A
达 标 组 未 达 标 组 形 成 性 评 价 (
B
矫正学习


(三)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由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 伯尔(Ausubel D. P.)等人提出的。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一方面强调学校学习对间接 知识的掌握,突出讲授与接受,与我国传统教 学活动方式比较衔接和吻合,另一方面又把自 己的教授建立在认知结构同化理论基础上,从 而具有坚实的心理学和学习理论基础,并紧跟 时代的发展,所以一被介绍到中国后便产生了 巨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