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小论文范文

合集下载

历史小论文范文

历史小论文范文

历史小论文范文历史小论文导言在历史研究中,对于过去事件的解读和理解至关重要。

本论文将探讨古代希腊民主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并分析其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和学者研究的综合分析,我们将揭示古希腊民主制度的独特之处以及它对现代民主制度的启示。

一、古希腊民主制度的起源古希腊民主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

在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开始发展并逐渐成熟。

这一体系的核心是公民的主权和政治参与。

雅典民主制度的建立得益于众多政治家和哲学家的努力,其中包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重要人物。

古希腊民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公民集会。

在集会中,公民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政治决策,并进行投票。

这种直接民主制度使得公民能够直接参与政治事务,对国家的决策产生影响。

此外,雅典还设立了议会和陪审团等机构,以确保政府的有效运行和公正审判。

议会由选举产生,负责讨论并制定法律。

陪审团则负责审判案件,由抽签产生,确保司法公正。

二、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发展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发展不断演进和完善。

在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黄金时代,民主制度达到顶峰。

然而,在公元前4世纪后期,由于频繁的战争和冲突,民主制度受到了威胁。

过度的军事扩张使雅典陷入财政危机,政治腐败和社会不满逐渐蔓延。

公元前322年,亚历山大大帝统治下的马其顿王国征服了希腊,古希腊民主制度进入衰落期。

马其顿帝国实行专制统治,废除了民主政治。

然而,尽管失去了政治独立,希腊城邦的文化和思想仍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古希腊民主制度对现代世界的影响古希腊民主制度对现代世界的影响不可忽视。

它被视为现代民主制度的起源和灵感之源。

许多现代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体系受到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影响。

首先,古希腊民主制度强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有权参与政治事务,并对国家的决策负有责任。

这一观念在现代民主制度中仍然受到重视,民主国家普遍保护公民的权利,并倡导公民参与政治。

其次,古希腊民主制度强调平等和公正。

公民在政治决策和司法审判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历史小论文范文6篇

历史小论文范文6篇

历史小论文范文6篇历史小论文主要是初中生和高中生根据历史事件撰写的论述性文章,历史小论文包括论点、论据及论证三部分,缺一不可,论点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和感悟来拟定,确定论点后,就要整理相应历史资料作为论据,以这些论据来论证论文观点。

下面学术堂整理了6篇历史小论文范文供参考。

历史小论文范文一:论文题目: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关乎政治、文化、学术的公案由汉至今两千余年,对此评说不绝于史,众说纷纭有秉承儒学传统口诛笔伐者,认为这是秦始皇个人暴政的体现,是秦始皇个人的偶然冲动行为,几乎也是教科书的一贯定论也有对此存疑认为是夸大其事者为此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及许多学者的有关评论,整理出浅要观点。

一、史学界对焚书坑儒的评价。

自秦末汉初,约两千年来,焚书坑儒成为学术界和民间广泛用词:汉语大词典》对其解释为秦始皇焚烧典籍、坑杀儒生之事,亦作蟠书坑儒史学大家剪伯赞先生的:秦汉史》专着作这样的评论:焚书坑儒,在客观上是对文化之一般的毁灭,把之史记》所记载对四百六十余诸生的残暴坑杀,称之为坑儒之惨剧郭沫若先生在:十批判书》里曾说过:近人有替始皇辩护的,谓被坑者不是儒生而是方士,我自己在前也曾这样说过,但这是不正确的,没有把本纪的原文细读清楚当今学者郭志坤在引用郭先生这句话时明确表态:秦始皇坑杀的儒生就是不折不扣的孔子之徒一直到最近张岂之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其作为面向21世纪高校课程教材读本也依然鲜明的写着:秦始皇焚书坑儒等极端的措施是对文化的摧残,党校论文,同时也激起士大夫们对秦政普遍的抵触和反抗.以上引自各家说法,说明焚书坑儒一直为史学界所沿用,大家一致评判这是秦始皇的一大暴政,严重摧残了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是对儒家文化的一大迫害,引起当时士人的反抗。

二、秦始皇统一之初的文化政策。

秦始皇在他统一之后并没有立即采取焚书坑儒的办法来处理思想文化领域的问题的,而是奉行兼纳各家思想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对待儒生也是予以重任其表现如下:第一,在中央设置博士一职。

高考历史小论文范文

高考历史小论文范文

高考历史小论文范文中国历史悠久,历经沧桑,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高考历史作为考试科目之一,对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和分析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在历史小论文的写作中,学生需要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下面就以“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为例,展示一篇高考历史小论文范文。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其历史可追溯至隋朝。

科举制度的实施,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科举制度的实施为社会提供了一种公平竞争的机会。

在科举制度下,不论贫富,只要有才华就有机会成为官员,这为社会的流动和发展提供了可能。

其次,科举制度的实施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

在科举制度下,学子们为了取得功名,励精图治,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这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再次,科举制度的实施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稳定提供了保障。

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员,大多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才能,这有利于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然而,科举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科举制度的实施加剧了社会的阶级固化。

由于科举选拔官员的机会主要集中在士大夫家庭,这导致了社会上层家族的势力日益壮大,而下层民众的社会地位难以改变。

其次,科举制度的实施导致了文化的僵化。

由于科举考试主要以经义为主,对其他学问的忽视,导致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僵化,限制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再次,科举制度的实施加剧了社会的腐败。

由于科举考试的主要目的是取得功名,为了应试,许多学子不惜以钱财买官,这加剧了社会的腐败。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我们应当客观地看待科举制度,认识到其利弊,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现代教育制度,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上述范文,我们可以看到,高考历史小论文需要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历史知识掌握和分析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论据的充分性和合理性,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逻辑的严密性,力求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使文章通顺流畅,内容丰富有深度。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参考(实用5篇)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参考(实用5篇)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参考(实用5篇)摘要:关键词:历史论文一、多元史观内涵解读我们主张多元的历史,那么什么是多元史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突出体现了四种史观,即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

除此之外,还有革命史观、阶级史观、正统史观、英雄史观、生态史观、社会史观等。

在新课标之后,传统的革命史观和阶级史观逐渐淡化二、新史观下的历史教学新的课标,宽泛的高考立意,全面的史观,这些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做出调整,以适应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及帮助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历史观。

1、教学理念的转变。

过去相对较保守和过于程式化的史观中解放出来,突破“只重史实”的局限性思维方式,进而上升到以“史论”的高度去看待高考、看待历史。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科学的历史观指导,没有方法的历史教育是不能够称之为科学的。

从高一教学开始就不断渗透对多元史观的应用。

如必修一对1840年的战争、开放通商口岸、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的评价;必修二新航路的开辟、洋务运动、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及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必修三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等这些题目都以多元的史观为角度,有较经典的高考试题可供借鉴参考。

2、在新史观的指导下整合教材。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编排教材即体现在三个必修模块上,教材以专题的形式分别体现了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避免了传统教材体系的学科体系、教材体例、教学内容的重复。

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政治制度民主化,教材从文明史角度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古代雅典和罗马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等重大主题。

物质文明方面明确了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突出了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在世界史方面,近代突出了工业革命引领的工业文明历程,特别注意在文明是关下人们社会生活发展变化,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精神文明方面,与农耕文明相适应的儒家文化成为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主干。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高中历史的重要性》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是人类文明的记忆。

而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学生们不仅仅是在学习过去的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历史意识、文化自信和审辩能力。

首先,历史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历史课程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们对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从而产生对过去的兴趣和思考。

通过了解历史,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变迁,形成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培养了历史意识。

其次,历史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们能够了解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文化的特点,认识到自己的文化传统的独特性和宝贵性,进而形成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这样的文化自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国际交往中的文化冲突和文化领先,有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最后,历史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辩能力。

历史课程要求学生不仅仅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更需要通过批判性思维和论证能力,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

这种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辩证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课程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过去的历史,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自信和
审辩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坚定。

浅谈高中历史小论文

浅谈高中历史小论文

浅谈高中历史小论文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一: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探析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部门对高中的教学效果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自然包括文综教学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怎样紧紧围绕新课程理念进一步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是每一位在职教师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本文主要通过对历史课堂当前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提高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途径,最终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有效性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也要相应的进行调整。

因为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只有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统一起来,使历史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相结合,才能有效实现历史课堂教学。

追求高效是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看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正确的高效课堂途径。

一、当前历史课堂效率偏低的原因首先,从教学理念来说,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只是单一的传授理论知识,并没有把历史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有效地结合起来,也不能保证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占主体地位,进而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得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其次,从教学方法上来说,由于我国特有的教育模式,使得高考备受瞩目,受其影响,历史课程的学习变成以分数来评判,学习方法变成为死记硬背历史知识,目的是使学生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同时教师也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师生之间没有良好的互动,进而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最后,从师资队伍的配备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来说,许多学校的历史教师并不是历史专业出身,当然,很多历史教师的综合教育素质也不是很高,在课堂教学中方法过于单一,不能生动形象地把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都很落后,等等。

二、构建历史课堂高效性的途径3.要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后反思和评价也不容忽视。

在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实践过程中,要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需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

高中生历史小论文范文(32篇)

高中生历史小论文范文(32篇)

高中生历史小论文范文(32篇)初中的时候,我不喜欢学历史,就像听天书一样,每节课都昏昏欲睡。

我一直不明我们学历史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知道那些我们还没出生就发生的事情呢?时间,地点,时间,过程,领导人,结果和影响,评价,这就是历史。

我不知道历史在发生的时候是偶然的还是被人安排好的,但是我知道我们学习它的时候,是被安排好的。

就连评价都是安静的躺在那里,等你去背它。

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的历史是开卷考试。

我基本每次都做不完,时间过去一大半的时候我在奋力翻书找选择题的答案。

可恨的是,我干干净净的书上居然总是找不到答案。

和老爸看电视的时候,看到电视上说一些历史人物的时候,我总是问老爸,这是谁呀。

老爸每次都说一句话:“你历史怎么学的?”是啊,我也很郁闷呢!我历史怎么学的?前两天班里举行了一次辩论会,辩题是“李鸿章到底是著名的外交家还是晚清的_贼”。

这个题目是我们班自己选的,当时还有关于慈禧太后和曾国藩的.,可是慈禧太后被否决了,曾国藩又不感兴趣。

其实我当时已经很喜欢学历史了,这要归功于我们的历史老师。

虽然高中也是先学鸦*战争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历史在那位历史老师的讲述中,就活起来了,虽然我还是记不住那些基本的东西,可是我开始对历史感兴趣了。

我想历史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把当时的社会描画的生灵活现,这不仅仅现象的反映,也是在发展着中国的文化。

可是我没有参加辩论,因为,在我心中,李鸿章不是作为个人被载入史册的,而是但是整个的社会。

并且无论在你眼中李鸿章不论是_贼还是外交家,那些都已是百年前的事。

我们不应该再追究谁对谁错,历史不会因为大多数人怎么想就被改写,就能重来。

李鸿章不论做过什么,放在那个时代里都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要做的是了解,感知和通过对他的学习来完善自己。

历史不仅仅是李鸿章。

我想说的是,历史在演变的过程中,是按照人类、社会、自然的发展规律成形的。

我们应该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

在每个人的心中,对每一段历史的认识是不同的,不要把自己的当作唯一正确的,然后和意见不同的人争的面红耳赤,也不要拘泥于课本对历史的评价,要知道课本的人也夹杂了他们对历史的认识。

历史小论文范文

历史小论文范文

历史小论文范文历史小论文篇1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

嬴姓,赵氏,名政,秦庄王之子。

秦始皇是一个功德比别人都大的皇帝。

秦始皇吞并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秦始皇建立郡县制,奠定了封建统治的基础;赤道的培育为庞大帝国中政令的通达奠定了技术基础。

但秦始皇修建了阿房宫、秦始皇陵等。

大规模地滥用人民的权力;焚书坑儒,压制思想,破坏文化;严格的法律和沉重的税收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不能仅仅认为秦始皇修建长城是滥用人民权力,统治残暴的表现。

事实上,长城是为了抵御外敌入侵而建造的。

另一方面使各地的交通进一步发展,有助于以后的交通、经贸、各民族的融合。

秦始皇只是急功近利,不顾手段和百姓生活。

有人曾这样评价,“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说空话。

几千年来,形式上是孔夫子,实际上是按秦始皇办事。

秦始皇用李斯,李斯是法家,是荀子的学生。

”这种想法有道理,但并非说儒家不好。

后世用“外儒内法”,是一种“外柔而内刚”的政策。

以伦理道德束缚人们,更容易治理天下,也正是吸取了秦一味用法家最终被推翻的教训。

所以要辩证的看待秦始皇。

历史小论文篇2自从我看了外国侵略中的历史时,我感到非常的气愤,因为外国的侵略和压迫实在是太残忍了,那昏庸无能的慈禧太后,只知道退让,和求和。

中国不是有句古话吗?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唐太宗,武则天那时的朝代唐朝都非常的兴盛,唯独到了清朝,出现了民族的败类,“慈禧太后”那时的皇帝光绪帝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意见来变法,可是光绪帝没有兵权,慈禧太后闻之,简直反对,这个昏庸无能的亡国之君又把戊戌变法破灭了,这个维持只有108天的变法,这表现了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的爱国之情。

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当我到达圆明园,我看到了宏伟的宝藏,并开始实施野蛮的土匪行为。

我拿不走的时候就砸了。

当一车财宝从北京拉到他们国家的时候,我非常高兴,手挽着手。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怎么写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怎么写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怎么写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篇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的重要作用》摘要:现阶段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图片包括人物、建筑物、战争线路图、漫画等,这些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历史;历史图片;直观;兴趣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成为教学的重点。

图片历来都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现阶段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图片有人物、建筑物、战争线路图、漫画等,将这些图片穿插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培养高中生识别和解析历史图片的能力已经成为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成为评价学生历史学习状况的标准之一。

本文旨在对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论述。

1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直观印象相较于初中学生来说,高中学生在理解力、辨识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在理解繁琐的知识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故而,教师应当采取多样的教学措施来提升高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时,如果单纯用语言来给学生讲述战争的过程,学生难免会觉得难以理解。

这个时候如果教师能利用战争形势图来讲解历史战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关门打狗、猛虎掏心等。

学生理解了战争的形势图之后才能准确的记忆历史事件,也才能在考察该图片时准确地进行辨识和分析,教学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简化繁琐的历史信息某些历史事件是很繁琐复杂的,文字记载是历史事件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的重要渠道,因此,无论在历史课本中还是教师授课的多媒体课件之中,历史事件的描述多以文字呈现。

然而繁琐的文字描述更加不利于学生的理解。

学好历史的前提就是要掌握牢固的历史知识,但是学生由于没有经历过这些历史事件,对于繁琐的历史知识难以理解吸收,这就需要简化历史知识,让学生能够迅速记忆。

图片的运用则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例如古巴导弹危机的图片,就可以让学生很清晰地辨别冷战的双方以及双方实力等。

3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在高中的众多学科中,历史属于人文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历史小论文范文

历史小论文范文

历史小论文范文
《历史的起源与发展》
历史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

从古至今,历史一直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历史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

通过研究历史,人们可以了解过去的文明成就和错误经验,从中学习并汲取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历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形成阶段。

在原始社会,人们开始形成部落和氏族,同时也开始了交换、战争和结盟等形式的社会活动。

这些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文明和制度发展。

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文明开始出现,人类开始记录历史,世界各地开始出现了一系列文明古国,如中国、印度、埃及、希腊、罗马等。

这些古国家的兴起和衰亡,不仅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也为现代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它不仅受到自然环境、人口迁徙、战争征服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宗教、哲学、艺术等内部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历史发展也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又互相联系、相互影响。

历史的发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和发展。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勇气,也可以让我们看到他们的愚昧和软弱。

历史教导我们应该珍惜
现在的生活,勇于面对挑战,不断开拓进取。

正因为如此,有人说历史是人类重要的智识宝库,它凝聚着人类的智慧,也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历史,学会从历史中吸取智慧,为人类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小论文范文

历史小论文范文

历史小论文范文引言说到历史,我们不禁会想起那些往事的痕迹,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事件和人物。

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探究的就是过去的事件和人物对现在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的启示。

本篇论文将以历史小论文范文的形式,探讨“二战对世界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1.1 二战爆发的原因二战爆发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对德国的不公平对待,以及经济危机带来的政治不稳定局势。

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不断升级,最终爆发了二战。

1.2 二战的战争形势二战期间,欧洲和亚洲是战争最为激烈的地区。

在欧洲战场,由于德国军队的强大和策略的独特,德国一度占领了大部分欧洲国家。

而在亚洲战场,日本军队以其强大的海军力量,逐渐扩大了对亚洲国家的占领。

二、二战对世界的影响2.1 政治影响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联合国成立,取代了战前的国际联盟,成为了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组织。

同时,美国和苏联由于战争中的表现,崛起为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开始了冷战时期的对峙。

2.2 经济影响二战结束后,欧洲和亚洲的经济都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然而,战后的重建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逐渐复苏。

同时,美国的崛起也使得其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带动了全球的经济发展。

2.3 科技影响二战期间,科技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

原子弹的发明和使用使得人们对科技的力量有了更深的认识。

此外,航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为后来的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

2.4 社会影响二战对世界各国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战争中,妇女和少数民族的地位和权益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尊重。

此外,战争也加速了传统社会结构的瓦解,为后来的社会变革铺平了道路。

三、二战对中国的影响作为二战亚洲战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中国也受到了二战的深远影响。

3.1 政治影响二战结束后,中国的国民政府和共产党展开了内战,最终导致了中国的分裂。

同时,二战期间,中国成为了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战后对外政策发生了巨大转变。

高一必修三历史论文

高一必修三历史论文

高一必修三历史论文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经磨炼,不断发展。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这些遗产中,有许多令人震撼的历史事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并分析我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以期对中国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们来谈谈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事迹。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君王之一,他统一了六国,建立了辉煌的大一统中国。

他成功统一六国的壮举,为后世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他的影响力和贡献不仅仅是在政治上,更在文化和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我们要谈谈清朝的兴起和衰落。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它的兴起和衰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清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影响。

然而,由于一系列的内外因素,清朝最终走向了衰落,为中国历史的走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最后,我们来谈谈新中国的成立。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新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的成立,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更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中国历史一定会更加辉煌。

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源远流长的过程,历经沧桑,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在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众多彪炳史册的成就,为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除了秦始皇、清朝和新中国的重要事件外,我们还应当关注几个其他历史事件,比如一战和二战对中国的影响。

一战使中国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二战期间中国人民经历了抗日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这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另外,我们也不应忽略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名人的贡献。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括孔孟之道、儒释道三家思想、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等等,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深刻影响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高一历史论文范文

高一历史论文范文

高一历史论文范文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政治学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随着教学改革研究的深入发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与政治学科整合势在必行。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高一历史论文范文,欢迎浏览。

高一历史论文范文篇一摘要:高中历史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能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培养及正确价值观树立。

由于高中历史教学涉及中华文明的起源及现代历史发展,教学时在爱国主义情操的影响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基于此,本文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及其价值观的培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教育不仅是培养知识和技能,而且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活动。

教育目的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成为有尊严、有情感的人,帮助学生逐渐成为高情商的素质人才。

基于新课程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学中在给学生传输历史知识,陶冶学生爱国情操方面要有所提升,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而加大力度培养学生处理事务,应对各种关系的情商能力的发展。

一、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指认识目标时产生的认知状态,这种认知状态有很大一部分是受到个性化的发展特征影响。

所谓“情感”指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反馈是否符合自身认知,人对不同的客观事物会产生相对应的情感态度。

例如:悲伤或喜悦、喜爱或厌烦、激动或压抑,等等。

一定的情感认知倾向和情感反馈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也是情商的集中体现。

“态度”是指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和对客观事物进行的反馈,是相对持续性较长的内在反应,是哲学中提到的主观意识。

“价值观”是情感与态度的内在评价标准,是对事物价值的评价准则。

明辨是非对错,判断真善美、假恶丑的评价标准,对事物进行合理处理是提高情商的重要部分。

人通过自身形成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指导自身行为。

因此,在学生阶段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历史事件的发展分析培养学生建立正面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进而提高学生处理事务的情商。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五千年,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悠久的文明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卓越的成就,为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文将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影响三个方面,对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进行探讨。

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先民们开始种植粮食、养殖动物,形成了最早的农耕文明。

商朝和周朝是中国古代的两大王朝,他们的兴起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

商朝的青铜器和甲骨文,周朝的礼乐制度和诸子百家思想,都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百家争鸣,思想文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这也为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华文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秦汉时期,中国的统一和文化的融合达到了顶峰。

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文字、度量衡,开创了中国封建制度的先河。

而汉朝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推行了科举制度,使中国的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

隋唐时期,中国的国力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唐代的诗词、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文明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中国本土,更是深远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

中国的文字、哲学、宗教、艺术等方面都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都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

而丝绸之路的开通更是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了中亚、西亚和欧洲,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中华文明依然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中国的传统文化、哲学思想、艺术形式等都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中国的改革开放更是为世界文明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可以说,中华文明以其璀璨辉煌的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总之,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影响,都展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

在当今世界,中华文明依然为世界文明的多样化发展做出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中国古代是世界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对世界的科技发展和文明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些发明不仅在中国古代造就了一个繁荣的科技文明,而且通过丝绸之路和其他渠道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世界的科技和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造纸术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张制作技术,其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书写和文化传播的发展。

在此之前,人们使用竹简、木简等材料进行书写,这些材料不仅昂贵,而且不耐用。

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书写和印刷变得更加便捷和经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在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出版和传播变得更加便捷,这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播和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造纸术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对世界的文化传播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印刷术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技术,其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书籍的大规模生产和传播。

在此之前,人们使用木刻、石刻等材料进行印刷,这些材料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成本昂贵。

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大规模生产和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经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在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出版和传播变得更加便捷,这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播和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印刷术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对世界的文化传播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火药是世界上最早的火药制作技术,其发明极大地促进了军事和民用技术的发展。

在此之前,人们使用木炭、硫磺、硝石等材料进行火药制作,这些材料不仅效果不佳,而且制作过程复杂。

火药的发明使得战争和民用技术的发展变得更加便捷和经济,大大促进了军事和民用技术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火药的发明使得战争和民用技术的发展变得更加便捷,这对中国古代的军事和民用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火药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对世界的军事和民用技术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高考历史小论文范文示例280字

高考历史小论文范文示例280字

高考历史小论文范文示例280字关于历史小论文【一】人类的历史是一条浩的长河。

几千年来,人类泛着时代的轻舟,在历史长河上留下了一道道长痕:兴盛与衰弱,辉煌与惨淡,朝阳暖月与血雨腥风.……无数历史爸桑在来去轮换,时代的阔步在前进,人类向前发展的阶段总是那么值得让人回味.……历史蕴含着真知,了解昨天,是为了充实自己的头脑,是为了向往明天,吸取宝贵的人生经验与启迪,从而更好地充实今天、创造明天。

民族的英雄,祖国的功臣,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在民族的毫发间,热血横洒,才有了现在祖国的富强。

作为新时代的先锋,我们应该学习革命先烈们“爱祖国高于一切”的爱国热情;“国家兴亡,匹夫有麦”的爱国精神;“我真横刀向天吴,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爱国情操……我们现在宽敞明亮的教室,条件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谐安祥的美好社会难道不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吗?我想是的,如果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了祖国的繁荣富强。

所以,我们应当“树爱国之心,立爱国之志。

”以钢一般的意志,火一样的热情,继承革命的遗志,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历史是一面镜子,回味它是为了让我们今天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当自己过去的光荣、耻辱成为远去的背影时,我们为自己曾经拥有过这样的一次历史之旅而感到赞叹不己!因此,我们应为了充实自己的人生,而了解历史,让自己的一生成为日后历史舞台上的主角!关于历史小论文【二】已是几度春秋,岁月的车轮无情地碾过,历史中的所有的功过是非已经淡却在人们的脑海,封尘的岁月,永不泯灭的是道德的光辉与祖国的发展。

中国——那鲜艳的五星红旗是由革命战士们的鲜血洒制而成的。

历史中,无数的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才谱写的那么伟大的史诗。

又有多少人能够回想当年联系现在为祖国作出一份贡献。

一个人出生并非有着天生的才华,成为所调的天才,拥有着与生俱来的勇气,成为所调的勇士,他们所经历的磨难是一般人无法想象到得。

这又是每个伟人的必经之路,即使离开一切都组成了现在的新中国。

高中历史学论文范文

高中历史学论文范文

高中历史学论文范文在历史教学中巧妙的运用多媒体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历史学论文范文一:高中历史教学学生批判性思维实践摘要:综上所述,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

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通过历史学习掌握批判性思维,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批判性一、结合新型教学文化,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新型教学文化,也就是将批判性思维运用到教学中。

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很少和学生进行互动,更别谈引导学生思考和质疑。

学生对于很多历史知识,不是从表面的阅读就能弄懂的,很多知识往往需要通过不断分析和质疑才能明白。

所以,结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教师应该针对传统教学中的弊端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

由此看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结合新型教学文化,让学生多提出质疑,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

比如在进行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中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新型教学文化。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这部分内容会涉及到《布列斯特和约》这一内容。

有的学生在对这部分进行学习时,将《布列斯特和约》和《马关条约》进行比较,并且还认为列宁和李鸿章都是卖国者。

虽然这个观点是有问题的,但是教师不应该马上用“作为伟大领袖的列宁怎么会卖国”反问,这样只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不能发挥批判性教学的作用。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条约分别所处的历史背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再反过头来对这些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反思,从而抓住其中的不同之处,帮助自己修正原本的观点。

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结合新型教学文化,以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二、多元解读历史文本,提高批判思维能力由于生活阅历和价值取向等存在差别,学生会对历史现象形成不同的理解。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内容:
工业革命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欧洲,尤其是英国发生的一场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

它不仅标志着人类从手工业时代向机器工业时代的过渡,也预示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首先,工业革命的兴起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密切相关。

在这一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取代了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

资本家通过投资工厂和机器,雇佣工人进行大规模生产,从而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极大提升。

其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科技的飞速发展。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铁路和蒸汽船的出现,进一步扩大了市场范围,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全球扩张奠定了基础。

再次,工业革命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农民被迫离开土地,进入城市成为工人。

这不仅改变了社会结构,也引发了工人阶级的兴起,为后来的社会运动和政治变革埋下了伏笔。

最后,工业革命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西方国家通过工业革命积累了巨大的经济优势,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和商品输出,形成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经济体系。

综上所述,工业革命是西方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促进了科技进步,也重塑了社会结构和全球经济格
局。

这一历史事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高一历史小论文.doc

高一历史小论文.doc

高一历史小论文中华,那是一本厚重的历史,蹁跹着淡淡墨香,苍穹中,似乎有你——历史,在芳华红颜前的踌躇。

以下是高一历史小论文,欢迎阅读。

高一历史小论文11929-1933年的世界性大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的分裂:德、日等国乘机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美、英、法等国家走向垄断资本主义。

其中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新政”缓和了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的严重后果和由此激化了的阶级矛盾,部分地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困境,逐步恢复了社会生产力,同时还使美国避免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并为美国参加反法西斯阵营和最后取得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沉重打击1936年9月26日,英格兰银行为阻止黄金外流,保护英镑在国际汇兑中的有利地位,将银行利息提高到6.5%,致使原来流入美国市场达几亿美元之多的黄金从纽约倒流回伦敦,导致纽约证券市场的价格一度下跌。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市场上有1300万股票易手。

美国的劳动人民日益贫困由于大批工厂倒闭,致使大量的工人失业。

“1929年,失业者约150万,占民用劳动力总数的3.1%,1930年10月近400万,1931年10月近1100万,1933年初约1200~1400万”。

最严重时超过1500万,甚至可能高达1700万,占整个劳动大军的1/4。

在业工人的工资也下降了30~50%,“1929-1933年,劳工总收入从530亿降至315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工资总额从近120亿美元跌至70亿美元。

”美国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大危机的袭击下,美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不断地激化,反对贫困、饥饿、失业和所谓的“保卫自由民主运动”到处可见。

1931年夏,美国联邦基督教协会的一个委员会草拟了一份声明,严厉谴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不公正。

该协会的新闻公报———《基督教的社会理想》在控诉了不合理的体制后,还提出了许多改革方案,包括“对年老和失业者实施社会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小论文范文(华中师大来凤附中陈峰)关于高一历史小论文,高一历史有一种题型,是就历史上的某个事件,某个话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这样的论文该如何写作,我们是否有什么参考性的范文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下面是高一历史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析罗斯福新政1929-1933年的世界性大危机, 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 ,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的分裂: 德、日等国乘机走上法西斯道路 ,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 美、英、法等国家走向垄断资本主义。

其中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新政”缓和了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的严重后果和由此激化了的阶级矛盾, 部分地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困境,逐步恢复了社会生产力, 同时还使美国避免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 并为美国参加反法西斯阵营和最后取得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沉重打击1936年9月26日,英格兰银行为阻止黄金外流 ,保护英镑在国际汇兑中的有利地位,将银行利息提高到6 .5% ,致使原来流入美国市场达几亿美元之多的黄金从纽约倒流回伦敦 ,导致纽约证券市场的价格一度下跌。

1 92 9年1 0月2 4日 ,纽约证券市场上有1300万股票易手。

美国的劳动人民日益贫困由于大批工厂倒闭,致使大量的工人失业。

“1929年,失业者约150万,占民用劳动力总数的3.1%,1930年10月近400万,1931年10月近1100万,1933年初约1200~1400万”。

最严重时超过1500万,甚至可能高达1700万,占整个劳动大军的1/4。

在业工人的工资也下降了30~50%,“1929-1933年,劳工总收入从530亿降至315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工资总额从近120亿美元跌至70亿美元。

”美国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大危机的袭击下,美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不断地激化,反对贫困、饥饿、失业和所谓的“保卫自由民主运动”到处可见。

1931年夏,美国联邦基督教协会的一个委员会草拟了一份声明,严厉谴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不公正。

该协会的新闻公报———《基督教的社会理想》在控诉了不合理的体制后,还提出了许多改革方案,包括“对年老和失业者实施社会保障”。

路易·斯安那州的联邦议员休伊·朗甚至提出要“共享财富”的复兴计划,并立即掀起了一个要求重新分配国家财富以拯救国家的运动。

据统计,“1929-1933年,美国共发生了近3000多次罢工,罢工人数由90万增至156万。

”他们强烈要求就业和救济。

1932年夏,依阿华州农民进行暴力反抗斗争,他们用路障和暴力阻止载着牛奶和家畜的车辆进入该州苏城的终点站,结果家畜被迫运回,牛奶被倒入路旁的沟渠。

类似的事件在1932年和1933年初遍及美国的中西部和平原地带。

美国共产党的影响逐渐增大美国共产党是在战后初期工人运动高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在经济危机之前,美国的工人运动处于低潮,在“整个20年代党员人未超过2.5万人,1929年甚至降到不足1万人。

”由于受宗派主义和洛夫斯特错误观点的影响,总体力量薄弱,影响不大。

经济危机爆发以后,随着工人、农民运动的高涨,美国共产党的影响迅速增大。

1931年底,美国共产党组织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失业工人向华盛顿进军,1000多名参加者从颇士顿、芝加哥等地出发汇集首都华盛顿,提出通过社会保障法,救济失业者,停止对黑人歧视,满足退伍军人和农民的愿望等要求。

1932年,共产党又组织了两次全国性的失业工人向华盛顿进军,7月28日,进军队伍同警察发生了冲突,两名退伍军人被打死,几名警察受伤,胡佛总统以共产党和犯罪分子煽动退伍军人暴动为由,令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率军镇压。

二、美国传统的经济政策失灵在经济危机来临时,美国仍信奉传统的经济政策———“自由放任”,即确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认为即使出现危机,“自由放任”政策也一定能使国家安然渡过,该学说以马歇尔的新古典派自由放任经济学为代表,其理论基础有二:“一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即市场和机制自动调节促使经济趋于均衡;二是萨伊定律,即供给会创造它自身的需求———‘供给需求’,不论供给(生产)高达什么水平,都不愁在市场需求方面没有销路。

”在这些原理和定律的基础上,经济危机被认为是从均衡破坏到恢复之间的过渡性衰退。

因此,当经济危机爆发时,根本不用政府干预,只须主要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辅之以温和的信用调节,就会恢复均衡,如果政府要进行干预,非但徒劳无益,而且有损于均衡的正常恢复。

罗斯福之前三任总统哈定、柯立芝、胡佛都坚信这一原理,尤其是柯立芝总统,他主张“无为而治”的政治学,认为“少管闲事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而在他任内,美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有柯立芝繁荣”之称。

当1929年3月4日胡佛入主白宫时,繁荣的景象依然存在,因此他踌躇满志地宣称:“我们的生活和安定已经到达了世界上的新高度,没有一个国家的成果比美国更有保障”。

遗憾的是好景不长,大危机席卷而来。

自1819年,美国已发生达10次经济危机(1929年止),它们都是按照“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再危机”这样的规律发展着,因此胡佛总统认为,危机只是暂时的失调,一旦允许市场势力自由发展形势即可恢复正常,生产、工资和股票价格都会上升。

1930年3月,他宣布“失业的恶劣影响将在今后60天内消失”,5月又声称:“我们已经历了这个巨大的经济风暴”“拐过街头就会繁荣”。

因此,他反对政府救济,财政赤字,并认为应负责任救济的是州、县政府及慈善组织而不是联邦政府。

1931年7月,当一些工商界代表要求采取拯救危机的紧急措施时,他不耐烦地说:“先生们,你们迟来了六个礼拜,危机现在已经过去”,并对“就业委员会”提出的兴办公共工程计划予以拒绝,对罢工、示威和要求救济者都予以镇压。

在经济危机面前,胡佛总统消极等待,其结果1932年悲惨落选。

“自由放任”政策,对30年代之前的那些比较温和的经济危机而言,理论上还勉强可以解释,但对30年代这样的大危机,不仅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而且实践上严重脱离现实。

马歇尔新古典学说在大危机面前完全失灵。

三、美国的法西斯主义威胁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人们迷茫、彷徨,美国站在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

当时可供选择的道路有三条:“一、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二、非民主手段的法西斯专政;三、对原有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进行改革。

”关于第一条道路,俄国已经尝试。

但美国在罗斯福之前,一直对苏俄采取孤立、敌视和封锁,并不欣赏;再在罗斯福“新政”前,虽然美国共产党的势力有所增长,但客观形势并不成熟,尤其是不具备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观条件。

当时美国共产党人员不多,在工人中影响很小,且左右美国工人运动的劳联,也反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手段。

而工人也并不喜欢革命,把希望寄托在有所作为的新总统来代替“无为而治”的胡佛总统。

而法西斯却是30年代的一种政治潮流,继1922年10月28日意大利法西斯上台后,1931年,日本法西斯挑起“九·一八”,发动对华侵略战争。

在罗斯福就职之前的33天,即1933年1月30日,德国纳粹又掌握了政权。

法西斯气焰十分嚣张,德、日逐渐成为欧、亚两个战争的策源地。

在大危机的催化下,美国的法西斯势力乘机抬头,除原有合法的极右退伍军人组织“美国军团”和老牌的恐怖组织“三·K”党外,危机期间建立了“黑色军团”“银衫军团”“美国法西斯协会”,他们在“社会主义”、种族主义或反共的伪装下,主张老师立独裁制度。

当时有个后备役军官的秘密组织,认为胡佛镇压群众的手段还不够狠毒,已经做好准备,如果新总统办事不果断,他们就动手。

得过诺贝尔奖金,拥有34个学位,当过30年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古拉斯·默里·巴特勒对学生说:“极权制度培养出来的人比民主制度培养出来的人更聪明,更坚强,更勇敢。

”可见,法西斯主义在美国具有相当的市场,使美国面临政治危机。

是让法西斯主义猖狂行动,破坏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还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改变当时的现状,遏制法西斯势力的膨胀?以罗斯福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宁愿寻求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新模式,而不愿接受法西斯的暴力。

因为美国是一个有着资产阶级民主传的国家,早在1619年弗吉尼亚22名议员代表组成的殖民地议会制定了自己的法律,1620年茨茅斯“五月花”公约规定按照多数人的意志进行管理。

美国建国后,从杰佛逊的民主思想、著名的《独立宣言》、人权法案和杰克逊的民主,再到内战时期林肯的解放黑奴宣言和葛提斯堡“民有、民治、民享”政府的演说,从19世纪末的进步运动至老罗斯福的公道分配和威尔逊的新自由,无不充满着“民主、自由”的思想,且这些思想已深入人心。

而法西斯主义是一种新崛起的思潮,在美国既没有历史的传统,也没有现实的基础,人们往往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加以抵制,不愿让这种带着“恐怖、暴力”的思想来破坏美国传统的民主思想。

因此,虽然法西斯主义者“使美国充满纳粹宣传,孕育着反犹太人情绪”,但他们“未能颠覆民主政体,始终不过是一群偏激狂徒”。

美国选择了第三条道路,对原有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进行改革,即所谓的“新政”。

四、罗斯福本人的大胆探索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882年出生于纽约一个富有的乡绅之家,1910-1913年任纽约州参议员,1913年被威尔逊总统提拔为海军助理部长,1920年作为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1928年竞选纽约州长获胜,1930年以其卓越的政绩再度当选。

罗斯福是当时美国48个州中处理经济危机最积极的一个,他在帕金丝小姐召集的一群年青有为的,在大学执教和研究劳工问题的经济学家指导下进行摸索,逐渐认识到用一切老办法来解决经济萧条的溃疡是完全无济于事的。

1931年6月,他提出既然老办法不行,“至少必须试验一下,新的没有试验过的各种补救办法”,他向州议会建议由州拨款2000万美元进行救济。

1931年底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州办救济机构———“临时紧急救济署”,向全州大约10%的家庭提供救济,1932年3月他又要求增拔500万美元。

他宣称,不应让任何人“无衣、无食、无住”“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

1932年7月2日,他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说,宣称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第二天,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幅漫画:一个疲惫不堪的农民倚着锄头,满怀希望地仰视蓝天,空中罗斯福的座机正在飞过,机翼上“新政”两字赫然,“新政”的口号不胫而走。

由于他大力兴办公共工程,扩大救济,应付危机,纽约州被美国社会誉为“社会实验室”,而罗斯福本人的声望也越来越高,成为美国人民希望的象征。

1932年末,罗斯福以2280万张选票对胡佛的1575万票和在选举团以472∶59票的绝对优势,当选为美国第32届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