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关于加快发展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一)
关于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于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全球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县文化旅游产业开始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行业,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在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限制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首先,目前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缺乏资源整合和共享。
由于县域范围、行业间的竞争和分散的资源,导致多数县文化旅游企业之间没有很好的合作与交流。
同时,该领域的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也分散在不同的领域和企业中,资源互动性差,导致了产业的碎片化和低效性。
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需要采取一些整合措施。
比如,成立一个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协调委员会,整合相关资源,推动不同领域、企业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
同时,政府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鼓励行业内的人才、技术转化和创新。
其次,县文化旅游产业还面临着旅游服务水平不高,景点规模小、品质差等问题。
因为大部分县文化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重视景区开发、行业标准建设等,导致景点规模小、设施不完善,在游客的体验感上也表现出不足之处。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企业结合好本地的文化资源,资金、人员、技术等要素,提升景区规模,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景区服务质量。
同时,政府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相关研究,推进高品质、高标准的景区建设。
最后,推广宣传不足也是当前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现在大部分县文化旅游企业的推广宣传手段还是传统性的广告宣传或个人口碑传播,所以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他们了解的县文化旅游产业的信息很少。
因此,政府和产业内的企业需要寻求更多的推广渠道,增加推广宣传投入,应用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与公众进行互动,增加宣传的覆盖面和精准度,打造品牌,塑造企业形象。
总之,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注重资源整合和共享,提升景区规模,品质和服务水平,并且加大宣传力度。
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

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产业逐渐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和学习交流的重要方式。
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对于提升国家形象、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护文化遗产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制定以下若干措施:首先,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例如减免税收、提供低息贷款、设立专门的文化旅游产业基金等,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参与文化旅游产业,推动其快速发展。
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法规,明确对文化旅游产业的管理和保护,加强对文化旅游企业的监管,确保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其次,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人才培养和引进。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需要各方面的专业人才。
因此,政府可以加大对相关专业的培养力度,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文化旅游从业人员。
同时,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吸引海外人才来华从事文化旅游产业的工作,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三,加大对文化旅游景点的保护和修复力度。
许多文化旅游景点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但由于长时间的开发利用以及人为破坏等原因,导致一些景点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脆弱性。
因此,政府可以增加对文化旅游景点的保护和修复资金投入,加强对文化旅游景点的管理和监督,有效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同时,提升景点的观赏性和吸引力,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
第四,加快互联网和科技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互联网和科技的发展为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政府可以鼓励文化旅游企业加大对数字化、智能化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力和体验感。
同时,政府可以建设更加智慧的文化旅游平台,方便游客进行线上预订和线下导览,提供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
最后,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具有国际性特征的产业,需要借助国际合作和交流来实现更大的发展潜力。
政府可以积极参与世界文化旅游组织与国际文化旅游项目,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关于加快发展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精)

关于加快发展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摘要:文化旅游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部分,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并迅速壮大的一种新型业态。
文化旅游是指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是一种阳光产业、清洁产业,是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可持续发展产业。
旅游吸引因素尽管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文化因素起决定作用。
河南是文化大省,如何充分挖掘当地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河南各地必须认真应对的一大发展难题。
为此,笔者针对千年古县——上蔡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现实情况进行初略分析,并提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对策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内涵是向社会(即旅游者)提供旅游资源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与人文精神,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旅游活动质量。
上蔡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迹众多、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壮大文化旅游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
一、上蔡县文化旅游资源简要概述地处天中大地的上蔡县历史悠久,民俗文化特色鲜明,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辖2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459个行政村(居委会),总面积15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5万亩,人口147.8万,是中国“重阳文化之乡”、“千年古县”、海内外蔡氏祖地、秦丞相李斯故里、河南省十大古城。
据清康熙《上蔡县志》记载,早在8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厚土上繁衍生息,人类始祖伏羲氏因蓍草生于蔡地而画卦于蔡河之滨,遂名其地为蔡,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蔡,建立蔡国,以国为氏,传18代500多年。
目前,蔡氏宗亲有1000多万人,渊源久远,族多人旺,遍及世界各地,每年海外蔡氏宗亲纷纷莅蔡寻根谒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姓氏文化和寻根文化。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上蔡独特的文化和儒家遗风孕育出了代代英杰,涌现出了众多直接影响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杰出人物。
孔子七十二贤中上蔡有六人。
史称“千古一相”、被后世尊为“小篆鼻祖”的秦丞相李斯,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文字学家和书法家,为统一文字作出了重要贡献。
对我县文化资源及文化产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对我县文化资源及文化产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作者:刘红勤来源:《大观》2017年第06期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保护、管理工作,在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形成初具规模的文化产业发展产业链。
先后建设了南海禅寺文化景区、天中山文化生态园、省级宿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等主题文化园区,梁祝之乡文化旅游景区也在建设之中。
这些以自然景观游为主题的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景点,每年吸引着数万的游客来此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积极发展地方文化产业基地。
汝南县金铺一笑堂麦草画工艺瓶有限公司,被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评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汝南县罗店镇农民画和麦草工艺画发展基地,年销售收入在1亿多万元(含全镇农民画、麦草画销售总收入)被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命名为特色文化发展基地。
壮大了市场主体,扶持中小文化企业成长。
支持设计、广告、影视制作、文化软件工作室等各种形式的小微企业发展,工商、税务、土地、文化等有关部门相继采取了取消收费办证、减免税费、优惠用地等政策措施,鼓励他们投资创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据初步统计全县经营装饰设计、广告媒介、影视摄制、文化软件等个体工作室、公司大小有五十余家,积极扶持民间文化艺术表演团体,壮大发展规模。
全县拥有大小文化艺术表演团体80余家,不完全统计年利润在千万元左右,行成了一定产业规模,向社会输送了大量演职劳务人员。
这些个体和企业催生了新兴业态、带动当地就业,同时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汝南,有天中山、小南海、大成殿、开元寺、悟颖塔、北城门、东关石桥、北关石桥等名胜古迹,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将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对推动我县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积极作用。
我县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传统工艺主要有农民画、麦草画、面塑、烙画、香布袋、扎猫头鞋、闪光陀螺等,民俗文化主要有社火、秧歌、民居、庙会习俗等,全县整理出8个类别20余个项目,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十余个,还开展了对稀有剧种“罗戏”、“卷戏”的发掘和整理工作,使这些濒临失传的稀有剧种得以保存。
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

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的升级,文化旅游产业逐渐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点。
为了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制定鼓励文化旅游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
同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推广。
此外,还可加大对文化旅游项目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在项目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提高能力。
其次,要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人才培养。
高素质的人才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可以组织相关专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加大对文化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素质,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第三,要加强对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是文化资源,其保护和利用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基础。
政府应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监督和保护。
同时,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挖掘潜在的文化旅游资源,推动资源的有效利用。
第四,要加强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和提升。
文化旅游产业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
可以通过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同时,要将现代科技与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开发互动性强、体验性好的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最后,要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市场推广和宣传。
加强对文化旅游产业形象的塑造和推广,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旅游展会和交流活动,吸引国内外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同时,要加强对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宣传,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形象,吸引更多游客的到访。
总之,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大政策支持、人才培养、资源保护和利用、产品创新和提升以及市场推广和宣传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进一步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思路和建议

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思路和建议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思路和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乡村生活。
同时,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促进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打造特色文化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在发展乡村文旅产业时,应该充分挖掘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并打造出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特色产品。
比如可以通过举办民俗节庆、传统手工艺品展销等活动来推广当地文化。
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文旅产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只有当游客能够得到良好的住宿、交通、餐饮等服务时,才能够更好地体验当地风情并愿意再次前来。
因此,在发展乡村文旅产业时应该注重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三、加强宣传推广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宣传推广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当更多的人了解到乡村文旅产业的魅力时,才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
因此,在发展乡村文旅产业时应该注重加强宣传推广,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进行宣传,比如电视、报纸、网络等。
四、注重环保和生态建设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必须注重环保和生态建设。
只有当游客感受到清新自然的环境时,才能够真正享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因此,在发展乡村文旅产业时应该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建设。
五、提高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是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发展乡村文旅产业时应该注重提高服务质量,让游客得到更好的体验。
可以通过培训员工技能、提高服务水平等方式来提高服务质量。
六、与其他行业合作在发展乡村文旅产业时,可以与其他行业合作,比如农业、手工艺品制作等。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各行业的互利共赢,还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多元化的体验。
总之,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
只有当各方面都做好了充分准备,才能够让乡村文旅产业真正蓬勃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新稿)

文化旅游工作汇报近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文化部门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工作发展之路,积极找准文化旅游工作发展的突破口,为文化旅游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彰显文化发展特色,取得了全面发展。
一、文化旅游工作发展现状(一)基本情况建县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10年来,彭阳县文化旅游业始终坚持以改善基础条件为切入点,切实加强行业管理,文化旅游工作从起步到发展,从单一到繁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目前,全县建成了县文化广播电视综合大楼、宣传文化中心(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文化艺术中心等办公楼和栖凤山公园、怡园广场、茹河生态文化园、皇甫谧文化广场、乔家渠民俗风情园暨毛泽东长征宿营地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和旅游景点。
全县建成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3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156个农家书屋,28个村级文化室,27个农民文艺队,41个农民文化中心户;17个旅游景点。
现有各类文物遗址294处,其中国保单位1处,区保单位7处,县保单位70处,有馆藏文物5200余件,已鉴定的国家一级文物9件,二、三级文物726件,是全区典型的文物大县。
又有刺绣、根雕、剪纸等10余门类2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彭阳县旅游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
2009年,我们组织编制了《彭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彭阳县任山河红色文化区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和《彭阳县杨万珍生态农业旅游区细规划设计方案》。
对彭阳旅游进行了形象定位,即“生态彭阳,花果之乡”。
先后编制了《小岔沟毛泽东红军长征宿营地开发项目方案》《杨万珍生态农业旅游区建设方案》《乔家渠民俗风情园建设方案》《彭阳百里香茶园建设方案》《彭阳纸帜画项目方案》《彭阳县泥塑彩绘项目建设方案》等旅游项目方案文本,积极申报,争取旅游建设项目。
注册成立了彭阳县盛达旅游开发服务公司、宁夏中铁青年旅行社彭阳分公司。
积极筹集资金近80万元,对无量山石窟、古朝那遗址城墙进行了维修保护,筹资380万元,建成了皇甫谧文化广场一期工程。
县域文化旅游实施方案

县域文化旅游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县域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而县域文化旅游的实施方案,对于提升当地旅游业的竞争力,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定位。
1. 提升县域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2. 丰富县域文化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3. 加强县域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游客满意度。
三、实施策略。
1. 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通过深入挖掘县域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如民俗文化体验、特色手工艺品等,吸引游客参与体验。
2. 加强文化景点保护和修复工作。
加大对历史文化遗迹、传统民居等的保护力度,修复古迹,提升文化景点的观赏性和历史感。
3. 加强宣传推广,提升县域文化旅游知名度。
通过各种媒介渠道,加大对县域文化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游客满意度,增强游客回头率。
四、实施措施。
1. 成立县域文化旅游发展工作小组,统筹协调相关工作,推动实施方案的落地。
2. 加强与相关文化旅游机构的合作,共同挖掘和开发文化旅游资源。
3. 组织开展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4. 加强对文化旅游景点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景点环境整洁、安全。
5. 加强对游客的接待和服务工作,提升游客满意度,增强口碑效应。
五、预期效果。
1. 增加县域文化旅游收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2. 提升县域文化旅游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3. 丰富县域文化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升游客满意度。
4. 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升当地文化软实力。
六、总结。
县域文化旅游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对于促进县域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当地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重阳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区概念性总体规划

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重阳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蔡县旅游开发管理办公室二〇一五年二月规划评审意见相关文件规划评审意见相关文件规划编制组主要参与人员、规划资质范家驹(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经济高级研究员、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旅游规划顾问)华川(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意文化旅游规划师、旅游管理硕士)张根良(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高级景观设计师)李勇华(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规划师)朱新阳(上蔡县旅游开发管理办主任)文本目录引言 (1)一、项目概况 (2)(一)项目名称 (2)(二)项目位置 (2)(三)规划期限 (2)二、项目开发背景分析 (2)(一)项目开发的背景 (2)(二)旅游资源分析及其评价 (4)(三)七大战略思考 (6)三、项目开发思路及原则 (8)(一)项目开发的基本思路 (8)(二)项目开发的六大原则 (10)四、项目开发理念及战略 (11)(一)项目开发的五大基本理念 (11)(二)项目开发的五大低碳生态开发战略 (12)五、项目开发的定位 (13)(一)主题定位 (13)(二)形象定位 (13)(三)市场定位 (13)(四)目标定位 (14)(五)产业定位 (15)六、项目三大开发模式 (15)(一)智能旅游增长模式 (15)(二)低碳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15)(三)低碳高架廊道开发模式 (15)七、项目开发的六大突破点 (16)(一)上蔡故城遗址保护与开发的模式有新的突破 (16)(二)上蔡故城遗址文化内涵的新突破 (16)(三)项目创新型开发模式有新的突破 (16)(四)项目开发方式有新的突破 (17)(五)项目在“三低”开发内容上有新的突破 (17)(六)项目开发时空有新的突破 (17)八、项目空间布局 (17)(一)空间布局原则 (17)(二)项目空间布局特点 (18)(三)项目空间布局 (18)九、重阳创意文化旅游产品策划 (19)(一)上蔡故城墙遗址观光休闲长廊 (19)(二)重阳文化产业园 (23)(二)根亲文化产业园 (26)(四)李斯文化产业园 (30)(五)重阳养老度假区 (31)十、旅游营销策划 (34)(一)营销总体思路 (34)(二)营销总体目标 (35)(三)营销手段 (35)十一、项目游客解说服务系统策划 (37)(一)解说系统策划 (37)(二)标识系统策划 (38)(三)安全救助系统策划 (38)十二、项目多元立体交通策划 (39)(一)项目多元立体交通策划原则 (39)(二)多元立体交通策划 (40)十三、项目的低碳生态环境营造和绿化策划 (40)十四、建设时序、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 (42)(一)建设时序及主体项目 (42)(二)投入概算 (42)(三)效益分析 (42)十五、项目实施的对策建议 (43)图件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3篇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3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1篇按照上级假日旅游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全景区各单位的密切配合、团结协作下,通过景区各线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做到游览秩序安全有序,保障工作充分有力、协调机制运行有效、旅游服务规范到位,较好地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工作目标。
受雨雪天气影响,雁荡山春节黄金周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42万人次,门票收入375.7万元,接待团队数145个,假日旅游各项指标同比略有减少,但总体情况良好。
一、周密部署,节日旅游氛围浓厚。
局领导高度重视春节黄金周工作,召开专题会议重点部署春节黄金周旅游安全等各项工作。
节前,组织联合各相关单位对景区重点游览设施、宾馆饭店食品卫生、消防开展专项安全大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节日期间,局主要领导亲自节前带队慰问景区管理站、公安、交警等部门一线工作人员;按时启动黄金周工作机制,认真履行假日旅游工作职能,积极协调组织假日旅游安全、统计预报、宣传促销等各项工作,营造良好的节日旅游氛围。
认真落实值班制度,实行局领导联系景区制度,抽调机关工作人员协助交警部门加强交通管理,协调组织春节假日旅游工作,处理各项旅游问询和投诉,景区旅游安全、交通及各项活动组织运行有序、情况良好,假日旅游市场秩序井然。
二、安全有序,自驾自助仍为主流。
春节期间,天降瑞雪,通过公安、交警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及时预警和处置,景区交通安全、畅通、有序。
从出游出行方式上分析,春节期间,雁荡山游客主要以祈福迎新、休闲度假、探亲访友游等为主题的自驾自助为主,客源主要集中在省内周边地区,尤其是温州、台州两地居多,除夕之夜,到灵峰观音洞上香祈福的本地游客络绎不绝,凌晨两点还有游客在洞内上香祈福。
针对自驾自助游群体,我们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更新发布旅游动态信息,加强景区重点路段、重要区域的安全防范和管理,景区交通安全畅通,游览秩序井然,无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三、热情周到,旅游服务质量令人满意。
浅谈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

浅谈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改变社会消费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推动区域的经济增长。
位于XX省驻马店市的千年古县上蔡县,有着“中国重阳文化之乡”“蔡氏祖地”的美誉,是XX省十大古城之一,其境内的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与此同时,上蔡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将上蔡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带动上蔡县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拟通过对上蔡县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现状的研究,以期为上蔡县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有效建议。
一、上蔡县历史文化资源概况上蔡县的历史相当悠久,可追溯至西周初年,距今已有3000多年。
上蔡县位于驻马店市东北部,“商朝时期有蔡邑,西周时期建蔡国。
春秋战国时楚国占据此地,为其属国,改名曰上蔡,战国后期置上蔡郡”232。
《新编上蔡县志》记载:“上蔡置县始于秦。
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年)改上蔡县为武津县。
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年)易名为临汝县,县治移于悬瓠(今县城西南)。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改临汝县为武津县,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又复名上蔡县至今。
”67“民国初,属汝阳道。
建国后,属信阳专区。
1965年改属驻马店专区,至今不变。
”撤地设市后,上蔡县划归驻马店市至今。
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为上蔡县孕育出了种类众多、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
这些资源主要集中在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姓氏文化、名人文化等方面。
(一)历史文化遗存资源目前,上蔡县区域内分布有伏羲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屈家岭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等不同时期的文物遗址,地上地下文物众多,“芦岗拥翠”“蔡河沉月”“鸿隙现莲”等古蔡八景竞相争辉。
1.蔡国故城蔡国故城,作为西周和春秋时期的蔡国都城长达500年之久,它位于“上蔡县城关,始建于公元前十一世纪”571,在今XX省上蔡县城的西南。
故城踞芦岗顶端,西临汝河故道,东与河泽衔接,呈南北长方形,南北稍长,东西略短。
关于加快发展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

关于加快发展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1. 引言上蔡县位于中国河南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具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潜力。
然而,目前上蔡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加快发展上蔡县的文化旅游产业,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2. 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首先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
上蔡县可以加大对交通、通信和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修建更多的公路和高速公路,提升交通的便捷性;加强对电信和互联网的建设,提高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和速度;加强对水电的开发和利用,确保供应充足。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可以为文化旅游产业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3. 开展文化旅游活动上蔡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旅游活动来吸引游客。
比如,可以组织传统文化节日庆祝活动,展示传统手工艺品和美食;可以举办艺术展览和表演,推广当地的艺术作品和表演艺术;可以组织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的志愿者活动,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4. 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培训和人才引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需要一支专业化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上蔡县可以加强对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同时,可以引进一些文化旅游专业人才,提供他们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通过培训和人才引进,可以为文化旅游产业提供更好的人力支持。
5.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蔡县可以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游客的关注和照顾能力;可以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管理和维护,提升景区的环境和设施;可以优化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的设计,提供更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选择。
通过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可以增加游客的满意度和回头率。
6. 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宣传和推广宣传和推广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手段。
上蔡县可以加大对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和市场推广活动,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可以加强与旅游企业和旅行社的合作,共同推广上蔡县的文化旅游产品;可以参加各类旅游展会和交流活动,拓展市场和宣传思路。
探析加快发展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的论文

探析加快发展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的论文摘要:文化旅游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部分,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并迅速壮大的一种新型业态。
文化旅游是指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是一种阳光产业、清洁产业,是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可持续发展产业。
旅游吸引因素尽管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文化因素起决定作用。
河南是文化大省,如何充分挖掘当地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河南各地必须认真应对的一大发展难题。
为此,笔者针对千年古县——上蔡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现实情况进行初略分析,并提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对策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内涵是向社会(即旅游者)提供旅游资源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与人文精神,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旅游活动质量。
上蔡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迹众多、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壮大文化旅游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
一、上蔡县文化旅游资源简要概述地处天中大地的上蔡县历史悠久,民俗文化特色鲜明,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辖2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459个行政村(居委会),总面积15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5万亩,人口万,是中国“重阳文化之乡”、“千年古县”、海内外蔡氏祖地、秦丞相李斯故里、河南省十大古城。
据清康熙《上蔡县志》记载,早在8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厚土上繁衍生息,人类始祖伏羲氏因蓍草生于蔡地而画卦于蔡河之滨,遂名其地为蔡,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蔡,建立蔡国,以国为氏,传18代500多年。
目前,蔡氏宗亲有1000多万人,渊源久远,族多人旺,遍及世界各地,每年海外蔡氏宗亲纷纷莅蔡寻根谒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姓氏文化和寻根文化。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上蔡独特的文化和儒家遗风孕育出了代代英杰,涌现出了众多直接影响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杰出人物。
孔子七十二贤中上蔡有六人。
史称“千古一相”、被后世尊为“小篆鼻祖”的秦丞相李斯,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文字学家和书法家,为统一文字作出了重要贡献。
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论文

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论文一、仍需完善的问题及对策虽然目前西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开发出了多个具有高知名度的文化旅游景区及产品,但是不能否认,其中也有一些不足亟待进一步完善。
(一)仍需完善的问题1.旅游商品地地域特色不足。
游客选择到某个旅游景点旅游,或多或少都希望带回一些旅游地特色商品,而结合本地特有的文化元素的旅游纪念商品更能吸引游客注意,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促进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经营。
而目前,西充的旅游商品品种较多,但是多为其他旅游景点常见的品种,或是保存时间有限的农副产品,而彰显西充地域特色化商品为数不多,不能更好的吸引游客的注意,刺激他们的购买欲望。
2.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度不够。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西充拥有众多得天独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特色产品,比如祥龙乡板凳龙,西充剪纸等等。
但长久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市场化的程度不够,这些带有厚重文化历史感的产品,与西充文化旅游市场的结合度不高,欠缺一定的市场开发力度,所发挥的旅游市场效应远未达到规模。
3.旅游市场定位不够明确。
由于人们知识结构以及兴趣爱好的不同,他们对所需旅游产品都带有一定的选择性,即前来旅游的人群对旅游市场的选择,比如年轻人比较喜欢具有新颖刺激、特色明显的旅游产品项目,而年纪大的游客往往偏好自然风景优美,人文色彩浓厚的景区。
因此,对于旅游市场的准确定位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西充文化旅游项目多,但是定位较模糊还不够明确。
4.旅游市场的创新参与度不够。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旅游市场要发展,必须依靠加大创新力度。
西充县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力度大,微电影基地、多扶古镇、张澜故居等也已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创新程度不高,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区别度不高,仍然停留在初级景区建设方面。
5.营销理念、营销方式、营销渠道上针对性不强,与其他县市区旅游景点的合作意识不突出。
目前西充的游客来源以西充周边地区为主,旅游线路多为短途旅游以及家庭休闲度假游,宣传营销范围广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与惠民问题及对策论文

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与惠民问题及对策论文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加大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整合,保护利用好革命历史文物、城乡历史文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助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但随着古城镇旅游业的开发建设,往往存在盲目开发,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古城镇历史文化逐渐淡化消逝,生态资源遭到破坏,当地其他农副产业遭到冲击等问题。
以电城镇古镇旅游发展规划为例,提出文旅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举措,以期解决上述问题。
1、现状调研及分析1.1、研究地概况电城镇位于广东省茂名市滨海新区范围内,镇区周边规划高铁站,有广湛高铁的茂名南站与马踏站。
靠近滨海新区管委会,距茂名市区中心43km,距电白区城区30km,可承接两地的经济辐射。
同时,该区域是茂名市重点战略拓展区域,是粤西地区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的区域。
电城镇属于历史移民城镇,经历多时期、多民族的文化碰撞交融。
早期电城镇为百越众支系,秦朝时期北方及中原地区人口陆续南迁,后又有较多汉族人从福建的莆田、晋江、闽县、福州等地迁入。
因此,该地区长期以来民族交替、杂居、同化,外来人口异源多流。
中原地区迁徙而来的人口带来了相应的文化与习俗,导致电城镇的语言、饮食、风俗习惯等带有江浙、中原地区的遗存,又融合了岭南地区的特点。
1.2、本地旅游资源种类丰富电城镇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拥有浓厚的俚族文化和冼太夫人等人文资源,民俗文化保存完整,有传统特色美食、精湛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电城镇可享生态山林,有众多名胜古迹,如有电白旧八景中的庄山碧嶂、莲岭清屏、石龟伏壑,还有山兜圣境、莲峰观涛、沙尾银滩等景点;电城镇滨海资源丰富,东南部为沿海地区,距海边仅4km,拥有36km海岸线,宽阔平缓的沙滩,连续不断的沿海防护林带。
同时茂名市拥有“中国第一滩”之称的国家AAAA旅游度假区,水陆交通发达,从电城镇出发仅需0.5h车程。
上蔡文化倡议书作文题目

上蔡文化倡议书作文题目
《上蔡文化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里,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而我们幸运地生活在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上蔡。
我们有着独特的传统节日、美食和手工艺品,这些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我们必须行动起来。
因此,我们提出了“上蔡文化倡议书”。
首先,我们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和传承。
传统节日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通过举办庙会、赛龙舟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其中,保留我们的传统节日。
其次,我们要重视地方美食和手工艺品的保护和传承。
我们要鼓励人们学习传统烹饪技艺,推广我们的美食文化。
同时,也要支持手工艺人,让他们的技艺得到传承和发展。
最后,我们要加强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
通过举办文化讲座、展览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引起大家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亲爱的同学们,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让我们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光彩!。
上蔡文化倡议书作文素材

上蔡文化倡议书作文素材
《上蔡文化倡议书》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建设也成为了各地关注的焦点。
为了弘扬上蔡当地的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我们发起了《上蔡文化倡议书》。
上蔡地处豫陕皖三省交界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乡发展的差异,一些传统文化逐渐流失,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
因此,我们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推动上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倡议书首先提出了保护和传承上蔡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加强对古老传统的理解和学习,传承先人智慧,守护和弘扬传统,让上蔡文化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其次,倡议书提出了加强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培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广大群众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要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授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
最后,《上蔡文化倡议书》呼吁全社会积极参与文化建设。
我们希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都能够关注文化建设,通过各种途径支持和参与上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共同建设一个文化强县,让上蔡的文化独特性得到传承和发扬。
在《上蔡文化倡议书》中,我们呼吁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努力,
共同推动上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下,上蔡的传统文化一定会焕发新的生机,传承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关于加快发展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一)
论文关键词: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对策
论文摘要:文化旅游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部分,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并迅速壮大的一种新型业态。
文化旅游是指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是一种阳光产业、清洁产业,是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可持续发展产业。
旅游吸引因素尽管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文化因素起决定作用。
河南是文化大省,如何充分挖掘当地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河南各地必须认真应对的一大发展难题。
为此,笔者针对千年古县——上蔡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现实情况进行初略分析,并提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一些对策。
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内涵是向社会(即旅游者)提供旅游资源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与人文精神,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旅游活动质量。
上蔡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迹众多、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壮大文化旅游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
一、上蔡县文化旅游资源简要概述
地处天中大地的上蔡县历史悠久,民俗文化特色鲜明,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辖2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459个行政村(居委会),总面积15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5万亩,人口147.8万,是中国“重阳文化之乡”、“千年古县”、海内外蔡氏祖地、秦丞相李斯故里、河南省十大古城。
据清康熙《上蔡县志》记载,早在8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厚土上繁衍生息,人类始祖伏羲氏因蓍草生于蔡地而画卦于蔡河之滨,遂名其地为蔡,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蔡,建立蔡国,以国为氏,传18代500多年。
目前,蔡氏宗亲有1000多万人,渊源久远,族多人旺,遍及世界各地,每年海外蔡氏宗亲纷纷莅蔡寻根谒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姓氏文化和寻根文化。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上蔡独特的文化和儒家遗风孕育出了代代英杰,涌现出了众多直接影响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杰出人物。
孔子七十二贤中上蔡有六人。
史称“千古一相”、被后世尊为“小篆鼻祖”的秦丞相李斯,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文字学家和书法家,为统一文字作出了重要贡献。
号称“通明相”的西汉丞相、高陵侯翟方进,南宋丞相朱胜非,世称“上蔡先生”的北宋著名理学家谢良佐,西汉著名文士、庐江太守桓宽,清代方志学家张沐等历史文化名人。
上蔡县是文物大县,文物景点遍布县境。
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两地(蔡国故城和楚国贵族墓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9地(蔡侯墓、李斯墓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伏羲画卦亭、陈庄民宅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0余处(蔡侯望河楼、漆雕开墓、蟾虎寺),馆藏文物3141件,旅游景点遍及全县。
上蔡县的传统民间工艺品和历史文化产品独具特色。
雕花桃核扣和茱萸绛囊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历史名酒状元红,曾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各国,杨集毛笔誉满天下,被历代文人墨客视为案头之宝。
二、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上蔡县充分利用和发掘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确立了“文化立县、文化名县、文化兴县”的发展战略,推进文化资源大县向文化名县转变,着力打造重阳文化、蔡氏文化、伏羲文化、孔子文化、李斯文化五大文化品牌,坚持从开发保护、规划设计、宣传推介、项目带动、招商引资等方面加大对文化旅游工作的投入力度,促进了全县文化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逐年增加。
(一)不断夯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成立了旅游开发管理办公室,制定印发了《上蔡县创建中国旅游强县实施方案》、《上蔡县创建中国旅游强县工作任务目标责任分解表》,设立了上蔡县旅游投诉电话,制作了《上蔡县旅游景点路线图》;建立了上蔡县文化旅游网站;蔡明园公园、蔡氏始祖叔度公陵园成功申报国家2A级旅游景区;加强了《旅
游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了全民旅游管理意识;每年接待游客都在10万人次以上。
(二)不断加强文化旅游遗产保护开发。
认真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共普查文物1068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972处,复查96处;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为“千年古县”;上蔡重阳习俗被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茱萸绛囊、桃核雕花、“白云翁”毛笔被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蔡侯宫殿区遗址兴建佛教牌楼有“天下第一门”之称;结集出版了《重阳节发源地——上蔡》、《蔡国蔡氏溯源》、《蔡国纪事本末》三部论文集,编纂出版了反映上蔡历史文化资源的《古蔡风物》;创作上演了反映千古一相李斯的大型历史文化资源的《千古遗恨》;出版了反映秦相李斯辅助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国的长篇小说《大秦春秋》。
(三)不断加大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近些年来,文化建设先后投入资金共584万,用于文化馆维修、图书馆设备购置、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及设备购置、73个农家书屋建设、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建设、扶持49个农村业余表演团体;建成了279个村级服务点;扶持28个农村民间艺术表演团队购买了部分服装、道具及器材;加强了伏羲画卦亭、楚国贵族墓地、蔡国故城墙、蔡侯望河楼、李斯墓等文物景点的保护与整修;完成了蔡国故城墙、文化馆、蔡侯望河楼、李斯墓等开发保护规划及项目资金的申报;上蔡博物馆建设项目已上报省发改委、省文物局。
聘请专家对博物馆、李斯林园和蔡国故城带状公园建设进行了规划设计。
(四)不断提升文化旅游品牌影响规模。
重点塑造了古蔡文化、重阳文化,围绕重阳文化之乡这一品牌,研究开发反映重阳文化的系列产品,如:重阳茱萸绛囊、桃核雕花、菊花酒、老人拐杖和“白云翁”毛笔等产业,走品牌化、产业化、市场化道路,在全国打响古蔡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品牌。
积极承办了八届“重阳文化节”,逐步打造成具有上蔡地方特色的、省内外有较大知名度的文化节会。
立足上蔡县地域文化优势,加强与省内外和港、澳、台等地区的文化交流,尤其是加强与海内蔡氏宗亲的联系,宣传弘扬上蔡县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上蔡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抢救和保护了上蔡特有的雕花核桃扣、芦花靴、茱萸绛囊等传统制作工艺品。
挖掘研究重阳节两大节庆佳品菊花酒、茱萸绛囊,尤其是茱萸绛囊顺应人们企盼福寿吉祥的向往心理,倍受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法国及东南亚诸国侨民的喜爱。
三、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存在问题
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旅游景区基础薄弱。
上蔡的文化旅游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品位低,基本上没有得到有效挖掘,文化内涵不深,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景区景点档次低,既满足不了县内文化旅游的需要,也无法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二)旅游规划严重滞后。
上蔡县文物景点虽多,但都处于待开发状态,缺乏保护,更缺乏中长期文化旅游规划。
由于文物景点以古代遗址为主,没有太多观赏价值,部分古建筑过于破旧,有的文物景点受损严重,如蔡国故城遗址、李斯墓等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景点上面有耕种现象。
县文物库房为危房,对文物藏品的保护十分不利,一些珍贵文物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