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故事讲述法律和人性善恶
关于法制的故事

关于法制的故事故事一:正义的牛仔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个名叫杰克的牛仔,他一直以来都是该镇的绝对大英雄。
他勇敢正直、慷慨无私,总是公正地制裁罪犯,保卫正义。
这一天,一群无赖黑帮分子占领了小镇,并控制着镇上的生活。
黑帮分子为所欲为,抢劫、恐吓、胁迫。
杰克决定不能坐视不管,他决定使用法律武器来制裁这些罪犯。
杰克决定成为一名警察,他了解并运用法律,将领导小镇的黑帮分子绳之以法。
他与其他勇敢的公务员一起合作,收集证据、挨个逮捕罪犯。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黑帮分子被绳之以法,正义重归小镇。
杰克成为了小镇人们的民族英雄,被大家崇拜和尊敬。
而这个小镇也因为有了法制,变得更安全、更和谐。
每个人都意识到,法治是保护他们权益,维护公平正义的关键所在。
故事二:公正的裁判在一个帝国的封建社会里,有一个被誉为公正的法官。
他名叫亚历克斯,尽管是帝国最高法院的法官,却始终保持着公正无私的态度。
有一天,一位贵族乘坐马车经过城市的市中心时,他的马突然失去了驾驭的控制,冲撞到了一个摊贩的货摊上。
摊贩受伤严重,贵族的随从们迅速将他扶起,并带他逃离现场。
这个事情很快传遍了整个城市,大家都在讨论着这个事件。
许多人认为贵族应该为自己的过错负责,因为他没有照顾好他的马匹。
但也有一些人认为,贵族是有特权的,他们可以完全逃脱责任。
于是,这个案件就交到了亚历克斯的手里。
他从不受到贵族势力的影响,只相信实事求是的公正。
他聆听了受害者、贵族及其随从的陈述,并收集了足够的证据。
最后,亚历克斯作出了公正的裁定。
他宣布贵族必须为他的过错负责,并补偿摊贩的损失。
这个结果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和赞同,无论身份地位如何,每个人都必须尊重法律和公正。
这个故事传遍了整个帝国,人们看到了法律的力量和公正的重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所有人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尊重。
这些故事展示了法制的重要性和影响。
法制确保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使每个人都能享受保护和权益。
它鼓励人们遵守法律,尊重他人,并为社会的繁荣共同努力。
法律案例小故事

法律案例小故事故事一,小偷被抓。
有一天,小明的手机在公交车上被偷了。
他赶紧报警,并提供了一些线索。
警方通过监控视频锁定了嫌疑人,并最终将小偷抓获。
小明因此找回了自己的手机,并对警方的高效工作表示感谢。
故事二,邻居纠纷。
小张和小李是邻居,他们因为一棵大树的问题发生了纠纷。
小张认为邻居家的大树影响到了自家的阳光和空气,要求邻居砍掉。
小李则认为自己种植的树是合法的,不应该受到干涉。
最后,他们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了这个问题。
故事三,合同纠纷。
小王和某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但在合作过程中发生了分歧。
双方对合同中的条款有不同的理解,导致了纠纷。
最终,他们通过法院起诉解决了争端,并重新修订了合同。
故事四,交通事故。
小刘在驾驶汽车时发生了交通事故,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对方要求小刘承担全部责任,并赔偿损失。
经过调解和调查,最终确定了责任比例,并进行了相应的赔偿。
这些小故事或许在我们身边就发生过,或许是我们自己经历过的。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法律在保护我们权益和解决纠纷中的重要作用。
它不仅是一种规则,更是一种保障,让我们在社会交往中更加有底气和安全感。
总的来说,法律案例小故事告诉我们,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同时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不是采取私力救济。
只有依法行事,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让每个人都能在法治的环境中安居乐业。
希望大家都能从这些小故事中汲取经验,做一个守法公民,同时也能够在法律保护下享受自己的权益。
古今中外法治有关的小故事简短50字

古今中外法治有关的小故事简短50字故事1:古代中国的刑法在古代中国,曾经有一个富有的商人,他非常吝啬,从不肯帮助任何人。
有一天,一个穷人来找他借钱治病,但是商人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的请求。
后来,这个穷人病重去世了,他的儿子非常愤怒,决心找商人报仇。
于是,他向法官告发商人不仁不义。
法官听完双方的陈述后,做出了公正的判断:商人因为没有违法犯罪,只是多次拒绝施舍,并没有犯罪行为。
穷人的儿子不能因为个人恩怨而随意对他报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法治的基本原则是公平公正,不要因为个人情感而违反法律。
故事2:现代美国的民权运动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美国,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
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和罗莎·帕克斯(Rosa Parks)等人,推动了美国的民权运动,为黑人争取平等权益。
他们通过和平抗议、示威,以及通过法律途径来争取自己的权益。
最终,他们的努力取得了成功,美国政府颁布了《民权法案》,结束了种族歧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法治是保护人民权益的重要工具,通过法律途径来争取权益是公民的权利。
故事3:古代中国的刑案侦破在古代中国,有一个村庄发生了一起命案,村民们都非常害怕,并且怀疑是村里的一个人犯了罪。
于是,他们向地方官员报案。
地方官员派人进行调查,并邀请村里的所有人参加一个庭审。
在庭审中,地方官员听取了所有村民的证词,并根据证据进行判断。
最终,凶手被查实,他被判处死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法治需要有公正的判决,只有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故事4:现代德国的战犯审判二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对纳粹德国的战犯进行了审判。
在纽伦堡审判中,盟军法庭对纳粹领导人进行了公正的判决。
这些战犯被指控犯下了种族灭绝罪、战争罪等暴行。
法庭通过搜集相关证据,听取受害者和目击者的证词,并根据证据做出了判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法治可以追究战争罪以及违反人道主义原则的行为,为民众带来正义和公平。
古今中外法治小故事

古今中外法治小故事1、鼠狱张汤在西汉武帝时曾任廷尉、御史大夫,一生主持审判许多重大案件,用法严酷。
他小的时侯即已显露出作法官的潜质。
一次他父亲外出,他一人在家,老鼠将肉偷走。
他父亲回来,很生气,动手打了他。
张汤遂挖掘鼠洞,将老鼠捉拿归案,老鼠偷的肉还没有享用完,“鼠”赃俱获。
张汤按正式审判程序,审讯老鼠,记录供词,写成文书,最后定罪判决,处老鼠以磔刑。
其父回家看到他写的供辞文书如同出自一个老练的狱吏之手,大为惊讶。
以后遂让张汤书写判案文书。
2、三尺法杜周是西汉时有名的酷吏,为人持重少言、内心阴刻。
皆任廷尉、御史大夫。
汉武帝对他颇为欣赏。
什么原因呢?一是因为他逐捕深治,二是他治狱,专以皇帝旨意为准。
皇帝所讨厌的人构讼,他就枉法而陷之;皇帝欲开释的人,他就网开一面,找借口释放。
有人就此责问他:“君为天下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旨为狱,狱者固如是乎?”所谓三尺法指的是写在三尺长竹筒上的法律条文。
对这样的责问,杜周一笑置之,振振有词地说:“三尺法,安在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应该说,杜周道的是实情,说出了封建社会里十分普遍的执法心态和现象。
杜周能坦率承认这一点,还有几分可爱之处。
3、太守断牛于仲文曾任北周时安国太守。
他任太守时,有任、杜两家各失其牛。
后来任家得到一头牛,两家都说是自己家的牛,各执一词,州郡长期不能断决。
益州有一位官员说:于太守必有主意。
于仲文接手此案后。
说“此易解耳。
”他令两家各把自己的牛群驱至郡衙前,又令人把要认领的牛放出来,结果要认领的牛走入任家的牛群。
于仲文先前又令属吏悄悄微伤要认领的牛,借此观察两家的反应,任家见到后心疼不已,而杜家则无所谓。
于是于仲文便据此下判将牛断给任家,杜氏服罪而去。
4、法当有常狄仁杰是唐朝有名的大臣,仕宦历经高宗、武后两朝。
他任大理丞时,一年之中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时称平恕。
有一次,武卫大将权善才误砍昭陵柏树,狄仁杰奏罪当免职。
法治经典小故事

法治经典小故事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是维护公平、正义和秩序的基石。
而经典的小故事则常常能够生动地展示法治的原则和精神。
以下将介绍几个经典的小故事,它们虽然只是短小的故事,却蕴含着深刻的法治思想。
故事一:公正的裁判从前有个小村庄,村子里有一位光明磊落的老者,他是村里大家公认的公正裁判。
有一次,两个邻居为了一块争执不休。
他们争吵的内容是关于这块地属于谁的问题。
两人无论争辩多久,都无法找到解决的办法。
于是,他们决定向老者求助。
老者耐心听取了两人的陈述,并仔细考察了这块争议的土地。
最后,他把两名邻居带到地里,让他们各站在争议的土地上,然后自己去远处看。
过了一会儿,老者回来后,对两个邻居说:“我已经判断出这块地应该归属于谁了。
”一听到这里,两人举起他们的手同时说:“这是我们最想知道的答案,请问是谁的地?”老者微笑着说:“这块地不属于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人。
它属于我们大家,是整个村子的共有财产。
因此,你们要好好共同保护和利用它。
”这个故事反映了法治的核心原则——公正与公平。
在法治社会中,裁判员要始终保持公正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以确保公正的结果。
故事二:心灵盛宴在某个小镇上,有一个年轻人从小酷爱读书,对文化艺术非常感兴趣。
不久前,这个小镇开设了一家新的图书馆,而且每周都会有一些演讲、音乐会和展览。
于是,这个年轻人成了图书馆的常客,每个周末都会去参加活动。
一天,他听说图书馆会举办一个特别的音乐会,邀请了一位著名钢琴家来演奏。
那天下午,音乐会刚开始,音乐馆门外突然传来嘈杂的噪音。
年轻人想看一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朝着门外走去。
他看到一群青少年在外面放鞭炮、喧闹。
他们并不像是有意捣乱,只是好奇心使然,想看看音乐会的气氛。
年轻人走上前去,对这些青少年说:“你们知道吗?你们的喧闹会影响到音乐会的进行。
尊重的态度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让我们一起進入音乐馆,度过一个美好的时光吧。
”鼓励了这群青少年后,年轻人带着他们一起进入音乐馆。
每日普法小故事

每日普法小故事【引言】在我国,普法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工程,关系到国家法治建设和公民法律素质的提升。
为此,我们推出每日普法小故事,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让更多人了解法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普法小故事正文】故事一:张三和李四是一对邻居,两人因琐事发生纠纷。
张三在气头上,将李四家的窗户砸碎。
李四感到委屈,不知道如何维权。
律师告诉他,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追究张三的侵权责任。
在律师的帮助下,李四向法院提起诉讼,最终获得了赔偿。
故事二:王五是一名热心肠的居民,经常帮助邻居解决纠纷。
有一天,他的朋友小赵向他咨询,称自己的劳动合同被公司无故解除。
王五了解情况后,建议小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王五的帮助下,小赵成功与公司达成和解,恢复了工作。
故事三:陈六是一名网络卖家,因商品质量问题,与买家发生纠纷。
买家在电商平台投诉,要求退货退款。
陈六起初不以为然,认为买家故意找麻烦。
但在朋友的劝说下,他意识到自己可能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在律师的指导下,陈六主动与买家协商,最终达成和解,挽回了声誉。
【故事启示】以上三个故事,分别体现了侵权责任、劳动合同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以便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我们还应关心身边的人,帮助他们解决法律问题,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结束语】普法教育关系到国家法治建设和公民法律素质的提升,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
通过每日普法小故事,我们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中国与法有关的故事

中国与法有关的故事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与法有关的故事,其中一些故事涉及到法律的制定、执行和司法公正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故事:
1.商鞅立木: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
为了树立法令的威信,商鞅在城门外立了一块木头,宣布谁能将这块木头搬到城门内,就赏赐他五十两黄金。
最终有人搬了木头,商鞅也如约给予了赏赐,这使得人们对新法令的信任度大大提高。
2.萧何定律:萧何是汉朝初期的一位名臣,他主持制定的《九章律》成为汉朝的基本法典。
萧何在制定法律时,注重实用性和人性化的考虑,使得法律既符合实际情况,又能够得到人民的认可和遵守。
3.狄仁杰断案:狄仁杰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名臣,以断案公正、明察秋毫而著名。
他曾经在担任大理丞时,一年内解决了大量积压的案件,受到皇帝的嘉奖和百姓的赞誉。
法治经典故事

法治经典故事从前啊,有个叫商鞅的人,他搞了个很厉害的事儿,立木为信!这事儿就跟咱平时买东西讲诚信一样重要。
商鞅为了推行变法,让人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说谁能把这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两金子。
哎呀,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呀?大家都觉得这事儿太简单了,肯定有诈,都不敢动。
商鞅一看,哟呵,这不行呀,于是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金子。
嘿,这下有个人站出来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木头搬到了北门。
商鞅呢,还真就给了他五十两金子。
这一下可不得了啦,大家都知道商鞅说话算话啦!这就好比咱平时交朋友,你要是答应了人家啥事儿,就得做到,不然人家以后可就不相信你啦!商鞅通过这事儿让老百姓相信他,变法才能顺利推行呀。
还有那个包拯,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呐!他断案那叫一个厉害。
有个故事说有个人犯法了,他的亲戚是个大官,就想包庇他。
包拯可不干,管你是谁的亲戚,犯了法就得受惩罚。
这就像咱平时做事儿,不能因为跟谁关系好就偏袒谁,得讲个公道。
再说说狄仁杰,他可是个断案高手。
有个案子特别复杂,好多人都没办法,狄仁杰出马,嘿,没多久就真相大白了。
这就好像咱遇到难题,不能轻易放弃,得像狄仁杰一样动脑子想办法。
这些法治经典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谁能特殊。
咱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就得遵守法律,不能乱来。
要是每个人都随心所欲,那这个社会不就乱套啦?就像家里没有规矩,那还不乱成一团呀!你想想看,如果没有法律,那小偷小盗到处都是,骗子横行,咱老百姓还怎么安心过日子呀?所以呀,法律就像一把大伞,为咱遮风挡雨,保护咱的安全。
咱平时也得有点法治意识呀,不能觉得法律离咱很远。
比如说遵守交通规则,这就是最基本的。
还有别做违法的事儿,像打架斗殴、偷东西啥的,这可不行。
这些法治经典故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要向这些古人学习,学习他们的智慧和勇气,把法治精神传承下去。
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公平、公正、有序,让每个人都能在法治的阳光下快乐生活,这难道不好吗?反问一下自己,是不是应该从现在开始,就更加重视法治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个故事讲述法律和人性善恶
1:法律与良心
在柏林墙推倒的前两年,东德一个名叫亨里奇的守墙卫兵,开枪射杀了攀爬柏林墙企图逃向西德的青年克利斯。
在墙倒后对他的审判中,他的律师辩称,他仅仅是施行命令的人,基本没有挑选的权力,罪不在己。
而法官则指出:“作为警察,不施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然而打不准是无罪的。
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力,这是你应自动承担的良心义务。
这个世界,在法律之外还有良心。
当法律和良心抵触之时,良心是最高的行动原则,而不是法律。
尊崇性命,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绳。
”
短评: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力——在那个万不得已的局势下,打,但应当故意打不准——不把人家打死,这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这也是最高境界的良心。
任何人都不能以“听从命令”为借口,去跨越道德伦理的底线。
这就是“一厘米权力”的道德义务,否则就必需承担罪责。
2:法律与成本
一位校友在德国留学期间,在一家图书馆,钱包被扒手窃走,包里有20欧元。
他不准备报警,可是图书馆的保安却报了警,不到5分钟,一位女警察赶到现场,问了情况,便请他做笔录。
女警察说:“图书馆的自动安全系统已经录下了小偷的尊容,警察局今天就可以将小偷的照片张贴到全区各个警察局。
如果仍找不到小偷,我们会把录像带送电视台反复播放,直到破案为止。
”
“我看算了,只有20欧元,不必兴师动众。
即使抓到了小偷,所花费的代价也太大了。
”他对女警察说。
“不!我们是警察,不是商人,只有商人才讲值不值,而法律的尊严不能用金钱衡量。
小偷触犯了法律,就必须受到法律的惩罚。
”女警察严厉地说。
结果,当电视台播出小偷偷钱录像的第二天,小偷就落网了。
短评:不计法律成本的国家和地区,付出的成本反而小,而报案难或不愿报案的国家或地区,往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3:法律人的眼界
相传春秋时期,鲁国制定了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看见同胞被卖为奴婢,只要他们肯出钱把人赎回来,那么回到鲁国后,国家就会给他们以赔偿和奖励。
这条法律执行了很多年,很多流落他乡的鲁国人因此得救,因此得以重返故国。
后来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贡,他是一个很有钱地商人,他从国外赎回来了很多鲁国人,但却拒绝了国家的赔偿,因为他自认为不需要这笔钱,情愿为国分担赎人地负累。
但孔子却大骂子贡不止,说子贡此举伤天害理。
祸害了无数落难的鲁国同胞。
孔子说:“万事,不过义、利二字而已,鲁国原先的法律,所求的不过是人们心中的一个‘义’字,只要大家看见落难的同胞时能生出恻隐之心、只要他肯不怕麻烦去赎这个人、去把同胞带回国,那他就可以完成一件善举。
事后国家会给他补尝和奖励。
让这个行善举的人不会受到损失,而且得到大家的赞扬,长此以往,愿意做善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所以这条法律是善法。
”
孔子还说:“子贡的所作所为,固然让他为自己赢得了更高的赞扬,但是同时也拔高了大家对‘义’的要求。
往后那些赎人之后去向国家要钱的人,不但可能再也得不到大家的称赞,甚至可能会被国人嘲笑,责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像子贡一样为国分忧。
圣人说,子贡此举是把‘义’和‘利’对立起来了,所以不但不是善事,反倒是最为可恶的恶行。
”
自子贡之后,很多人就会对落难的同胞装做看不见了。
因为他们不像子贡那么有钱,而且如果他们求国家给一点点补偿的话反而被人唾骂。
很多鲁国人因此而不能返回故土。
短评:法律职业者是否应该站得高,看得远,有谋全局、谋万世的意识呢!
4:律师说什么
法庭准备正式开庭审判杀人犯吉米,可是他的律师因故没有来。
法官:“吉米,你的律师没有来,你要等他吗?”
吉米:“是的!法官先生。
”
法官:“你是在作案现场被抓住的!对罪行也供认不讳,你等他有什么用,他还能说什么呢?”
吉米:“我也很奇怪,所以特别想听听他到底会说点什么。
”
5: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在律师竭尽全力的辩护下,被告人终于被宣布无罪释放。
在法院门口,律师问被告人:“你已经获得释放,我们即将分手了。
现在请你最后向我说实话,你是否真的犯了罪?”
被告人回答:“律师先生,当我在法庭上听到你为我作精彩的辩护时,我刚刚明白,我原来是清白的。
”
个案正义的缺失是法治得以顺利运行的成本,律师要解开自己的心结,从职业职责要求出发在规范内寻求自己和当事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无可厚非。
6:右手犯罪
这是一起盗窃案。
辩护律师说:“被告只是把右手伸进窗户偷了几件东西而已。
他的右手不等于他整个人,怎么能因为一只右手犯了罪而惩罚整个人呢?”
法官最后判决:“辩护意见有理,予以采纳。
判决被告的右手一年徒刑。
被告是否随右手一起入狱,由他自己决定。
”
律师飞快地帮被告把装在右臂上的木制假手卸下来交给法官,然后拉着只有一只手的被告扬长而去。
7:一封意外律师函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66年冬天的美国。
杰克决定与他的好友鲍勃一起去德克萨斯滑雪。
他们驾驶著杰克的旅行车一路向北开去。
行驶了几小时后,他们陷入了一场可怕的暴风雪。
他们把车停靠在附近的一间农舍前,向一位相貌迷人的女主人询问他们是否能在那过夜。
女主人解释说:我的丈夫最近去世了,如果让你们待在我的房子里,我怕邻居会说闲话。
杰克说:不用担心,我们愿意睡在谷仓里。
明早太阳升起来时我们就会离去。
女主人同意他们俩便在谷仓里过夜,临关门时,她意味深长的看了鲍勃一眼……
早上,天气放晴了,他们继续赶路。
9个月后,杰克收到了一封来自德克萨斯的律师信。
拆阅后,他想了几分钟,意识到这封信应该是来自那位寡妇的律师。
他打电话给他的朋友鲍勃说:鲍勃,你还记得我们住的那个农场里的漂亮寡妇吗?
是的,我记得。
杰克问:你半夜起床去过她的卧室对吗?
是的,我……我承认我这样做了。
杰克问:你是不是使用了我的名字和地址而没有告诉她你的名字?
鲍勃脸红起来,说:是的,我确实这么做过。
杰克回答道:嗯,谢谢!她刚刚去世了,并把她的农场,别墅和所有的财产都留了给我。
诚实,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品质,如果你不愿承担责任,那你也不配拥有收获,看完这个真实的故事,你会相信上帝是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