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轵城三中徐夏艳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的新教育理念。
课堂教学以导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改变以前讲为主为以引导为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学生能讲能说的要让学生说,让学生讲,把课堂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那么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参与意识。
学习动机是学生参与英语学习活动所需的内部驱动力,而学习动机又来自于学生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果说“精讲”体现教师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那么“多练”正是学生“主体”作用的集中体现。
英语课堂中,“练”的最好形式就是“交际”。
只有让同学们动起来,浸泡在一定的语境当中,学生们也就能乐在其中了。
1. 创设情景,开展英语游戏。
游戏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把游戏广泛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的练习形式,还能满足学生旺盛的学习欲望。
在游戏中,学生可以放松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
2.创设情境,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找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最佳途径,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我在课堂教学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利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给予学生有参与的时间和空间。
生活环境是决定一个人是否成才的重要因素,同样课堂环境对学生课堂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在课堂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就需要建立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课堂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那么,在语文课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呢?一、面向全体,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不让一个掉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但现实的情况确实有的教师课堂上翻来覆去总是盯着那几个“尖子生”,特别是执教各种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是,语文课堂更是成了有限的几个“尖子生”大显身手的舞台,而其余学生则成为“看客”。
这种做法既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面向全体,尊重每一个学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是落实学生的前提和基础。
二、巧设疑问,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教师敢于引导学生质疑,不仅使学生少了依赖和盲从,多了独立和自信,而且使学生走出思维定势的死胡同,从而摆脱“尽信书本、尽信教师”的思维桎梏。
作为语文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不断得到提高,学生的主题意识也能不断得到强化。
三、创新形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墨守陈规,一成不变,翻来覆去就是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段意、归纳一下中心思想,刻板单调,缺少新意,难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其实,学生活动的形式应该是不拘一格、灵活多变的,学生可以说、可以读、可以写、可以背、可以辩,甚至可以演、可以唱、可以画。
比如在作文课上,我要求学生以《我的家庭》为题写一篇作文。
为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激发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学生动笔写作之前,我要大家推荐三位有表演才能的同学来演一个话剧,题目也是《我的家庭》,并对剧中人物和性格做了简单的规定:好吃懒做、嗜烟如命的爸爸,勤快能干、说话唠叨的妈妈,还有一个任性调皮的女儿。
三位同学的表演惟妙惟肖,激发了同学们的写作热情,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这个活动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李爱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学活动必须紧紧围绕学生展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谈谈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就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所作的尝试。
一、营造和谐课堂,送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的双向交流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摈弃所谓“师道尊严”的陈腐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平等、互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呈现在课堂上的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场面,而不应是教师强制学生被动学习。
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主观能动地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2、用爱心召唤、感染学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催化剂。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给学生奉献一片爱心,生活中关心,学习上鼓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时时刻刻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
这样学生就会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指导,激发自己主体作用的发挥。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
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具有强烈的兴趣,学生才会全身心地关注它、探究它,学生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发挥。
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激发学习兴趣的途径有多种,比如,运用媒体技术,化学实验,化学中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事实、现象等。
教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就等于完成了教学任务的一半。
比如在“盐类的水解”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开始先提出问题:“碳酸钠溶液显酸性、碱性、还是中性?”大多数学生凭感觉回答显中性;抓住学生的这一错误认识,演示碳酸钠溶液使酚酞变红色的实验,使学生感到惊奇,充满了疑问。
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钻研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技艺,促使主体作用的发挥。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育人的功能。
教师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重新还原给学生。
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建立起以教师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让学生发挥其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主体作用探究一、更新教学观念,在思想上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改变旧的教学观念,真正树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教学观念。
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师的教学观与学生观,决定了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负责“教”,学生只负责“学”,教学是“教”与“学”的单边活动,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究其原因,使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互活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启发补充,通过双边的教学活动,达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有效地得到发挥。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起引导作用,是学生的激励者、促进者、辅助者,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才不是一句空话。
教师要确立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指导思想,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到学习的最佳境界。
二、培养师生感情,与学生做朋友师生感情融洽,能够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使教师愉快地引导学生愉快地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1.要正确对待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满足学生的被重视欲。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优生,更要重视待优生。
在探究问题的时候,多参与学生的活动,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充满学习信心,振奋精神。
重视学生的表现欲。
2.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给学生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学习科学、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发展能力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传授知识,教导学生的主要舞台,在学生的增长知识了解自然社会中占绝对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的好与差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绩,同时也间接影响学生今后走向社会的角色。
我认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自动性、积极性和活泼性,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好与差、知识能力掌握的多少直接受课堂教学的影响。
学生认识了这种关系,就会产生极强的驱动力,激发一种自动的积极好学的学习欲望,就会由“他律”逐渐转变为“自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硬板的教条式的制度来教育学生,扼杀学生的天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传为辅、学为主”的主导思想,绝不能盲目生硬地将知识灌输于学生,应将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做到讲者有神、听者有趣的环境,同时更应做到将只有老师讲变为学生自己讲,即将“一言堂”变为“多方堂”,这样既听取了学生的见解,又调动了学生的自动性、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老师既传授了自己必需传授的知识,又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倾向。
这样就会使学生意识到听课是一种享受,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意境,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动性、积极性,课堂气氛不由自主地活跃了。
二、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应该建立在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基础上,确立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
课堂教学要保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将老师传授的知识掌握好、运用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教与学的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不仅是在学习知识,而且是在建立自己纯洁的友谊,更应让学生明白自己是班上不可缺少的一分子。
如何在教案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工作,不仅要关注课程内容的传递,还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案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采用任务导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导向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讨论、讲解、实验等多种方式将知识点与任务相结合,让学生在任务中自主探索,逐渐形成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
任务导向式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任务中不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承担任务的各个环节,最终实现自我提高。
二、建立师生互动机制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
教师可以通过设问、讨论、互动等方式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反馈,让学生感觉自己的问题被认真听取和回答。
教师还可以通过定期学生评价、互评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寻找问题、自主探索、创新设计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实施多元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实施多元评价,包括学习项目、考试、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既可以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同时也评价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还可以将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公开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
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主角,实现教学目标。
采用任务导向式教学,建立师生互动机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实施多元评价,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
如何在教育教学常规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在教育教学常规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在教育教学常规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
以下是在教育教学常规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几个方面:1.制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指导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常规的核心环节,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和任务,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素质。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发展潜力,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教育教学中,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升。
5.开展学生参与的多元评价评价是教育教学常规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开展学生参与的多元评价。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最紧迫的任务应该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而素质教育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布鲁纳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
”这一过程实施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能得以充分体现。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前提教师要学习,要进步,要转变。
关键是要树立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体的当代教学观,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辩证教学思想,要实现“教法研究——‘教与学’方法研究”的转变,即把教师的教学思想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思想,把教师的教法转变为学生的学法,使学生理解学习的目的、意义,掌握学习的方法和主动权,懂得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创造“乐学——学会——会学”的教学与学习境界。
所谓“乐学”,也就是调动学生的兴趣;所谓“会学”,也就是会思维。
教师的主导作用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善于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思维,并且遵照学生思维规律和学习过程规律成功地引导学生的思维萌动、活跃起来并且走向深化和创造。
教师要想起到主导作用,那就必须做到:一是心中有书,即吃透教材,在课堂上灵活驾驭教材;二是目中有人,即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三是手中有法,即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各有特点。
凡是优秀教师教学上都有一个共同点——从学生、教材、课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灵活掌握,因情而异,创造运用,达到“异曲同工”和“同工异曲”的效果。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关键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关键。
必须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充分挖掘出来。
学生是否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主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一是学生的参与状态。
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作为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算不上“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要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各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
下面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以学生为主体。
判断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是以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恰当,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达到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应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而要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考虑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学生内在的能力情感等等应出现的变化,为促使学生发生这些变化应该让学生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做--这其实就是一个备课问题。
目前状况下,多数老师的教案目标陈述的是老师做些什么,而不是学生做些什么,也就是只有教的方案,没有学的方案,查字典文档网认为这是需要改进的。
教案与学案必须合一设计,但应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相长,怎么学应与怎么教放在一起同步设计,这种符合教学规律的立体化的教学方案,其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⑴知识要点要表解化,以表解的形式系统归纳梳理各节知识,以此作为文化素质的基石。
⑵以方法、思路作为主线,以问题和例题形式引导学生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知识框架和支撑。
⑶围绕教学目标,椐认知规律,选择精当的训练题,突出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的,这是文化素质的面。
⑷教与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点、线、面构建的立体,涵盖全部知识的教学学法设计,抓住重点、难点的讲练编排,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着鲜活和翔实的内容。
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提高综合能力。
二、再课堂时间的安排上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教学过程以注入式为主,以教师为主,教师或一讲到底,滔滔不绝,或一问到底,或以问代讲,有时甚至自问自答。
这样,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都在教师的语言轨道上运行,成为听客和看客,而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
于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失落,积极性下降,到最后教师授课,学生唯命是从,更谈不上大胆质疑,向挑战。
精选如何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三篇】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只是我们的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根据教材内容及本校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出类型,拟定出教学方法,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下边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转变思想,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目前,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往往由于教师的习惯,仍然不自觉地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在根本上没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现代教学理念不相适应。
因此,就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另外,我们应该按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知识。
还注意以人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学生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我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等多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起崇高的理想。
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这两个阶段:首先在课前准备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分组,这正是我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人的一种体现。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学生搜集、加工、整理材料的过程更是学生主体地位最集中的体现。
这一过程虽然是在课下进行的,但却是最有价值的。
正如有的老师在课后点评时所说:“这节课真正的价值在课外。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大力倡导课堂教育素质化的今天,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我认为,学生的主体性,实质上是“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的直接体现。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主体性,才算是抓住了教育的根本。
现结合本人的实践与学习,简要地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与课堂氛围教育的民主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它是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与前提,如果离开了教育教学的民主性,也就无法来谈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
因此,只有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才能确保我们的教育教学得以顺利开展。
在教育中,我们要摈弃师道独尊的旧观念,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又尽量使自己成为学生集体中的一员,进而创建一种民主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无拘无束的学习。
教师只有和学生打成一片,缩短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心理距离,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潜能获得淋漓尽致的最大可能的发挥。
2、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赏识学生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一切,包括学生的观点、思想与人格。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要尊重学生的人权问题。
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结论越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该强行地把学生的思维轨道重新纳入到自己设计的轨道,用自己的思维成果和教科书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思维,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去中断学生的思维过程。
3、努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课堂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我们在评价学生课堂中主地位有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很大程度上看学生是否参与了学习过程,这种参与应该是在学生主动状态下地参与。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建构、重组的过程,是发现与探索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对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即创新的过程。
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探求,在练习中理解知识,在应用中巩固知识,切不要重结果轻过程,急功近利,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全程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主体性最能充分体现的地方。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为此,我选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课题,本文只是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
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
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新时代提出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学会学习。
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
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
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
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1、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
实践证明,多种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成功。
2、分层要求,激励信心。
学生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
因而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
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找准学生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
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
教学时,老师应注重从学生的这一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创设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知识体验,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建构活动。
二、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
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提倡教师依据自己所追求的,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
如可以把生活中的“汽车标志”、“国旗”“巧克力”和一些生活中的图片等搬入认识分数的课堂,可以说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放置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场景中简直不值得一提,但我们惊喜地发现,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成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感悟数学价值的有效载体。
三、注重开展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教学中要摒弃“师生问答”的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并让学生上台展示。
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发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改进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改进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以学生为主体改进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几点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改进课堂教学: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包括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等。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材料和教学资源,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
教师不应只是简单地进行一对多的讲授,而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教师可以利用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提供机会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彼此的观点。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也是学习的关键能力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而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思考,同时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教师可以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
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指导;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拓展和挑战。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去,例如设立学习小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设置学生自主选题等。
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相关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以学生为主体改进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管理动态如何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林肖云在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何让学生在枯燥的数学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实现高效的课堂,就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实际出发,做好每节课的教学准备工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每节课的教学质量。
作为长期从事数学教学的一名教师,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一、改变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不断地推进,新的教学方法大量被应用,教师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接受新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在很长时间以来,应试教育出现比较强势的现象,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端正地坐在座位上听,不让学生交流,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成绩和分数,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参与和体验,没有能力的培养,更没有情感的交流。
怎样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学习情绪更髙,就需要教师接受新理念,改变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二、重新认识师生在课堂上的关系真正的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交流、合作探究、共同发展的过程。
要想达成这一目标,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态度,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会确立。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名学生,正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分层次提出要求和进行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人文关怀,这样才能够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够积极、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中。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学生的成长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家庭氛围、周围环境都会造成学生在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不同。
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学会尊重,耐心包容,因人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部能找自己个性发展的独特领域,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有所获。
要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有其可塑性,只要我们耐心等待,用心引导,学生一定会学有所得。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银坊中学在新课改的倡导下,教师的课堂设计、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中都体现学生主体的重要性。
教师应当设计出各项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学生能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参与,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学生应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并且教师要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等方式和方法。
那么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恰当,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完成目标要求,目标任务要明确要细化,例如:“预习过程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具体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小组配合是否默契到位,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差学生不参与时要给他安排较简单的任务,给他创造发言的时机。
小组内组长起关键的带头、帮助和协调作用。
”这样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达到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设计首先要中要体现这一原则。
二、教学过程的实施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为主,大部分时间由学生来完成。
首先预习过程中教师安排任务,预习任务一定要明确,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在完成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和责任心。
还要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在小组交流时“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
并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制止一些话语霸权的现象,扩大学习的参与面,尽量使小组成员的发言机会均等,保证合作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就要对小组内的合作进行必要和有效的组织和调控。
其次学生展示过程,主要由之下学生完成,在展示完成之后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评价和补充完善,做到由中上学生对对知识点的梳理。
第三方面是学生练习和巩固,安排练习任务小组讨论后完成。
以上这些方面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
使学生养成合作规则,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2014-08-07 11:42:29 来源:热线电话:“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要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各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
下面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以学生为主体。
判断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是以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恰当,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达到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应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而要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考虑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学生内在的能力情感等等应出现的变化,为促使学生发生这些变化应该让学生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做--这其实就是一个备课问题。
目前状况下,多数老师的教案目标陈述的是“老师做些什么”,而不是“学生做些什么”,也就是只有教的方案,没有学的方案,苏程专家认为这是需要改进的。
教案与学案必须合一设计,但应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相长,"怎么学"应与"怎么教"放在一起同步设计,这种符合教学规律的立体化的教学方案,其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⑴知识要点要表解化,以表解的形式系统归纳梳理各节知识,以此作为文化素质的基石。
⑵以方法、思路作为主线,以问题和例题形式引导学生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知识框架和支撑。
⑶围绕教学目标,椐认知规律,选择精当的训练题,突出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的,这是文化素质的面。
⑷教与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点、线、面构建的立体,涵盖全部知识的教学学法设计,抓住重点、难点的讲练编排,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着鲜活和翔实的内容。
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提高综合能力。
二、再课堂时间的安排上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教学过程以注入式为主,以教师为主,教师或一讲到底,滔滔不绝,或一问到底,或以问代讲,有时甚至自问自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
【摘要】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课堂;新课程;学生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1 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
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
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
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
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
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
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
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的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
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
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
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
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接受理解知识
以课本为起点,引入各方面知识,又以课本为终点,万变不离其宗。
一堂课一般是以导入开始,那么导入也是可以变换方式的,作为老师,也要学会创新导入方法。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对教学来说,亦是如此。
一个好的开场白,不但能引人入胜,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能力。
“导”的方式有开门见山式、复习巩固式、漫画式、歌曲式、问题式等。
到底采用何种形式,需根据内容而定。
在正式开始上课后,我们让学生既动眼、又动手;既动脑、又动口,充分发挥师生的双边活动的作用。
如在讲到“民主是逐步发展的”时,我首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①这个乡村生产力发展状况如何?②这个乡村村民的文化水平怎样?从哪些方面可
以看出?③该村村民的民主意识高不高?从何看出?学生
经过看书、思考、讨论后,用书上的事例加以解答。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再深入讨论:“为什么该村村民的民主意识不高?要改善这种状况能否一蹴而就?为什么?”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给以必要的点拨,如指导学生思考“村民私下嘀咕选代表还不是上面说了算”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这是由于封建专制的思想影响在中国农民头脑中的反映,说明肃清这种思想影响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然后,教师加以归纳,学生就比较容易地理解“民主是逐步发展的”道理,克服了死记硬背,也使学生从中领悟到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过程中青年学生的责任和应有的态度。
目前不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兴趣不大、课堂效果差,其原因固然很多,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堂教学未能满足中学生“求真”、“求新”、“求实”的心理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在分析社会热点和敏感问题时,要多方面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料,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论据真实可信,增强说服力。
资料的收集应遵循适用性、时效性的原则。
所选的教学材料要既能突出基础性,又能培养学生能力,更能抓住热点,突出实战性。
其中《中学生时政报》、《焦点访谈》、《新闻联播》等都是很好的资源。
也可以穿插史料和时政讲解,激发学生兴趣,例如,我在讲解“霸权主义不得人心”一节时,就引用了“美国对中国南斯拉夫大使馆轰炸”、“王伟事件”、“美伊战争”以及一些恐怖事件等,来调动学生兴趣,讲解霸权主义是威
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
图表法讲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图表法具有直观、简明、清晰之特点,用它可以将复杂、抽象的教学理论加以形象化、条理化。
例如,在教授资本主义三次科技革命时,利用图表将资本主义三次革命分别表示出来,结果显而易见,学生根据表格的提示很容易就掌握了本节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多地开展一些师生互学、角色互换活动,多给孩子们展现自我的机会。
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
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
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的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初中生有着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对周围的事物有着特殊的敏感,甚至教师不经意的一言一行都能引起他们情绪的较大波动。
只有老师的方法变活,整个教学过程才会变活,书本知识才会变活,由此,学生的思维才会变活。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只有充分
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吴一凡.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