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财政学

合集下载

财政学导论

财政学导论

(3)效率理论
效率是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尤其是帕 帕 累托提出的效率准则 效率准则——即帕累托效率准则, 累托 效率准则 成为现代经济学评价资源配置状态的基本依据 和标准。帕累效率准则最先是用于分析市场机 最先是用于分析市场机 制的资源配置状态,它不仅提出了为私人部门 制的资源配置状态 生产私人商品的资源配置效率标准 资源配置效率标准,而且也指 资源配置效率标准 出了实现帕累托效率的路径 在完全竞争市场 实现帕累托效率的路径:在完全竞争市场 实现帕累托效率的路径 条件下, 条件下,只要消费者在其收入约束下通过出价 竞争方法依据其偏好自由选择商品, 竞争方法依据其偏好自由选择商品,生产者按 照利润极大化原则生产和提供相应的商品, 照利润极大化原则生产和提供相应的商品,就 可以实现帕累托效率。 可以实现帕累托效率。
四、财政学的研究方法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4、比较分析法
理论实证分析 经验实证分析
数理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
第三节 财政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财政学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国古代朴素的财政思想 1、藏富于民,培养财源,发展经济,以增加财 、藏富于民,培养财源,发展经济, 政收入的理财思想。 政收入的理财思想。 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以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必先富民” 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 以“治国之道 必先富民”的 原理管理财政。 原理管理财政。 北宋的王安石明确指出:“因天下之功 因天下之功,以生天下之 北宋的王安石明确指出 因天下之功 以生天下之 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用 财,取天下之财 以供天下之用”。 取天下之财 以供天下之用” 明代丘浚更提出“理财之道,以生财之道为本 以生财之道为本” 明代丘浚更提出“理财之道 以生财之道为本”的 治财哲理。 治财哲理。

(完整版)财政学导论(陈共第九版)

(完整版)财政学导论(陈共第九版)

MAUQ
-7-
我们身边的公共财政问题?
公共财政学有助于我们探讨我国目前值得关注的问题。 如公共资源利用效率、政府职能发挥、财政支出合理性、 税制设置安排……
我们日常消费支出中包含的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 获得收入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违规、违章所必须缴纳 的罚款……
和我们联系更为密切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 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
MAUQ
- 18 -
(二)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财政现实、寻 找解决问题方法。
(三)学习方法:
方法1:唯物辩证法——财政学的方法论基础
方法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 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纵向对比与横向对比 相结合等。
MAUQ
- 19 -
什么是实证分析?
MAUQ
-6-
我们为享用政府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缴款:
税 收:所得税、流转税、财产税…… 使用费:电费、水费、路桥通行费…… 专项税(费):社会保险税(费)……
公共(政府)预算:安排财政收支的法定文件。
我们的一生时时、处处受政府经济活动的影响。由于财 政是政府经济活动的核心,因此它是现实社会中最为普 遍的经济现象之一。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王锡锌2008年 12月在CCTV《新闻1+1》中披露,中国行政开支,仅公款 吃喝、公费出国考察、公车的“三公”费就接近9000亿 元人民币。
MAUQ
-9-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MAUQ

第一讲 导论 《财政学》PPT课件

第一讲  导论  《财政学》PPT课件
1、保护社会(国防);
2、司法公正;
3、提供社会公共设施。
▪ 为了行使这些职能(义务),政府必须花钱并为 之筹集资金,为此,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的 第五篇分析了政府的必要支出,政府收入的来源, 征税的原则、方法与时间,以及政府通过发行公 债来筹集资金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财政学 第一讲
12
混合经济下的政府职能
▪ 2、收入分配职能(Distribution Function):政 府部门通过对收入进行再分配来实现公平目标。
▪ 3、经济稳定职能(Stabilization Function):政 府部门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熨平短期的经济波动, 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并且促进经济的长期 增长。
财政学 第一讲
14
33930.28
26854.87
2053.816
18.35
2010
89874.16
55717.04
4155.167
22.38
2012
125952.97
71045.46
5246.925
24.25
2013
140212.90
77785.39
5716.488
24.65
﹡用GDP缩减指数转换为1995年的实际值。表中数据根据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到。
财政学 第一讲
13
混合经济下的政府职能
▪ 马斯格雷夫(1959)《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 究》提出了在混合经济下政府部门需要履行的三 大经济职能:
▪ 1、资源配置职能(Allocation Function):政府 部门通过配置部分资源来提供公共产品和矫正外 部性问题,目标是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
数据来源: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数据来源于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13,数据为 2013年数据。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数据来源于OECD的Government at a Glance 2013,数 据为2011年数据。

财政学导论

财政学导论

导论一、财政现象与财政概念•1、财政现象•2、财政概念•3、财政学概念(一)哪里有财政?为什么会有?现实生活中的财政学:市场私人物品私人需要政府公共物品公共需要家庭、企业、政府1)财政现象1.政府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供电、供水、供气公共道路、公共汽车、公共电视节目公立学校、国家助学贷款医疗保障、失业保险基础科学行政管理、国防、治安、司法扶贫、补贴、抚恤计划…..重大事件2.政府同时承担着政治和社会职能2)财政行为(财政就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1.政府支出2.政府收入3.国家预算(二)什么是财政?1.从其直意理解:“财”与“政”、Public Finance2.从财政现象来理解:社会经济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财政现象;国民经济的各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家庭个人都同政府收支有关。

3.从财政的产生来理解:生产力、剩余产品、私有制、阶级、国家、财政。

4.财政概念: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稳定和发展经济的目标。

或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注:1)财政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私有制——阶级——国家(财政)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基础,国家(政府)是财政产生的前提。

财政与国家(政府)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最早的财政范畴是捐税。

中国最早的财政形态是夏代的贡赋。

2)所谓财政,指的就是国家或政府的分配行为。

因此,财政活动的主体就是国家或政府。

离开了国家或政府,就谈不上国家或政府的分配,就无所谓财政活动;反之,如果不是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即使是分配活动,也不是财政活动。

5.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公共性强制性无偿性收支平衡性二、什么是财政学?(一)财政学:是研究国家(政府)经济行为的一门科学;是综合性的政府理财学;是属于应用理论科学。

1.研究对象:研究国家(政府)经济行为。

2.研究内容:政府收支及其对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第1章 导论 《财政学教程》PPT课件

第1章 导论 《财政学教程》PPT课件

第四节 财政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1.财政基本运行规律 2.财政收支活动 3.财政制度 4.财政政策
二、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第二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一)财政的产生 (二)财政的发展
第三节 财政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一、早期的财政思想 二、西方财政学说的发展 三、我国财政学说的发展
一、早期的财政思想
在财政学诞生之前,众多理财家早已 在探讨财政问题,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 财政思想。
二、西方财政学说的发展
第1个时期:古典学派的财政理论 (1776年—20世纪30年代)
第2个时期:凯恩斯学派的财政理论 (20世纪30年代—60年代)
第3个时期:新自由主义学派的财政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后)
(1)货币学派 (2)供给学派 (3)公共选择学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我国财政学说的发展
1、1949年以前,我国基本上处于引入西方公 共财政学的阶段
2、1949年后,我国先是以学习借鉴苏联财政 理论为主,20世纪60年代开始才注重结合我国 实际进行财政理论研究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财政与财 政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财政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节 财政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 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财政与财 政的一般概念
一、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财政
第一节 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财政与财 政的一般概念
一、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财政
二、财政的一般概念
(一)“财政”一词的来历 (二) 财政的一般概念
财政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经济(或分 配)活动。也可以将财政一般概念表述为:财政 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 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活动。 财政的一般特征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2.财政分配的对象是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 3.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第一章 财政学 导论

第一章 财政学   导论


五、国家同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

该分配关系的重要性:农民人口多、相对贫穷等, 以及农产品的特性(一)农民对国家财政的贡献: 1. 直接方式—农业税等,占全部税收3%左 右
2. 间接方式— “剪刀差”。定义。图形。低
价销售农产品—工业品较低的工资成本和 物化成本— 较高的效益—财政收入
高价购买工业品—工业部门较高的销售收入— 较高的效益—财政收入 (二)财政用于农业方面的支出

“剪刀差”的再分配原理
P/V
工业品价格/价值
1
农产品价格/价值
O 年份
假定经济领域只生产两种产品:工业品和农产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品价格与价值比越来越大于1, 农产品价格与价值比越来越小于1,形成剪刀张开状。
二、 财政学研究的问题


财政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国民经济中“公”与 “私”的分工。它研究政府适当的职能范围和 运行方式。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财政学必须进行两种不同 性质的研究: 1)实证分析, 2)规范分析。
2、公共产品论的发展

1)萨缪尔森的贡献。在1954年萨氏的《公共支出纯论》和次年的 《公共支出论图解》两篇论文中,萨缪尔森以崭新的思路分析了 公共产品的最佳供应模型问题。对林达尔模型作了更新、发展和 完善,表明了公共产品论新的发展阶段的到来。他分析得出了公 共产品的定义,并提出公共产品消费时的非排他性和非对抗性问 题,在此基础上运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分析了公共产品的最佳供 应问题,并相应建立了萨缪尔森模型。

3、“边际革命”对西方公共财政学的影响: (1)边际效用价值论被运用于分析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时,使政 府公共服务成为具有价值的“公共产品”。 (2)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引人,还使得市场等价交换原则也适用于对 政府公共服务的成本和费用的补偿分析。 (3)边际效用价值论使得公共财政活动和公共产品提供的目的,从 政府需要转到私人需要这一基点上。 (4)边际效用价值论被运用于公共财政分析上,就使得有效配置资 源的私人经济原则也适用于公共经济活动。 上述四大变化的直接结果是,公共经济和政府活动已不再表现为 市场经济的异己分子,即财政活动不再是虽然有必要,但对于资 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经济来说都是尴尬的例外了。

《财政学》导论(对外经贸汪德华)

《财政学》导论(对外经贸汪德华)
《财政学》导论(对外经 贸汪德华)
财政学是研究政府财政收支和财政活动的科学,本导论课程将介绍财政学的 目的、定义与范畴,以及财政收入、支出和赤字的分类与控制,财政管理的 基本原则,以及财税制度的改革与建设。
导论目的和意义
1 理解财政学
探索财政学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国家经济和公共财政的作用。
2 学习目标
财政管理应当公开透明、受到责任追究。
长期与短期平衡
平衡短期经济需求与长期经济发展的目标。
效率与公平
理顺财政收支关系,确保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公 平分配。
可持续与稳定
确保财政管理具备可持续性和经济稳定性。
财税制度的改革与建设
税制改革 财政制度 社会保障
推动税收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提高财政收入。
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和资金监督。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服 务。
财政收入及其分类
税收收入
非税收入
介绍各种类型的税收收入,如个 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消费税。
探讨政府从非税收渠道获得的收 入,如政府债券和特许权。
特殊收入
介绍特殊收入来源,如关税、罚 款和罚款。
财政支出及其分类
社会福利支出
• 教育和培训 • 医疗保健 • 社会保障
公共基础设施
• 交通运输 • 能源和水利 • 通信网络
国防支出
• 军队装备 • 军事基地建设 • 军费开支
财政赤字及其控制
1
赤字的后果
2
分析财政赤字对国家经济和公共财政的
潜在风险和挑战。
3
原因分析
探讨财政赤字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如经 济周期、政府支出和收入失衡。
控制措施
介绍财政赤字控制的不同方法和政策, 如减少开支和增加收入。

第 1 章 财政学导论

第 1 章 财政学导论
经济学院
2.
3.
4.
(二) 按支出的回报性分类
公共部门的支出按其是否具有回报性可分为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 公共部门的支出按其是否具有回报性可分为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 1、购买支出(purchase on goods and services)是政府用于购买 、购买支出( ) 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它的基本特点是政府支出是有回报的, 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它的基本特点是政府支出是有回报的,它以 市场交换的方式换取了相应的产品或服务。 市场交换的方式换取了相应的产品或服务。公共部门的购买支出 分为政府部门购买支出与公共企业部门购买支出。 分为政府部门购买支出与公共企业部门购买支出。购买支出是政 府调节经济最直接的手段, 府调节经济最直接的手段,其规模大小直接反映了政府对社会产 品结构和收入分配的控制能力。 品结构和收入分配的控制能力。 2、转移支出(transfer payment)是公共部门无偿地将一部分资金 、转移支出( ) 的所有权转让给他人所形成的支出。 的所有权转让给他人所形成的支出。它是单纯的支出而无相应的 回报。转移支出可能表现为政府部门的支出,也可能表现为公共 回报。转移支出可能表现为政府部门的支出, 企业部门的支出。它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企业部门的支出。它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经济学院
(三) 公债 公债( 公债(public debt)是政府通过信用进行融资的 ) 方式。 方式。公债作为政府取得收入的一种手段具有自愿性和 有偿性特点。 有偿性特点。 政府部门通常通过财政部门来借债,通常应计入政 政府部门通常通过财政部门来借债, 府预算。本书将政府部门的借款称为政府部门债务。 府预算。本书将政府部门的借款称为政府部门债务。公 共企业部门也会发生债务。 共企业部门也会发生债务。政府是公共企业部门债务的 最后承担者。 最后承担者。本书把公共企业部门的借款称为公共企业 部门债务。 部门债务。整个公共部门从私人部门或国外得到的借款 称为公共部门借款需求。 称为公共部门借款需求。 返回

《财政学》第01章 导论

《财政学》第01章 导论

1.3 混合经济中的财政 1. 在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是由私人部门经 济和公共部门经济共同组成的,这就是所谓的混合经 济。 2. 在混合经济中,私人部门由追求自身利益(selfinterest)的居民和企业组成,私人欲望的满足通过市 场价格机制达成;公共部门由追求公共利益(public interest)的政府组成,公共欲望的满足经由政府预算 决策机制实现。 3. 为了描述混合经济运行的基本轮廓和总体面貌。我们 先考察一个仅由家庭和企业组成、没有政府存在的私 人部门经济的框图;然后,我们在框图中加入公共部 门,看看现代经济运行的大体情况。
第01章 导论 01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1章.导 论
学习目标 ฀ 了解现实生活中的财政问题; ฀ 掌握财政学的概念; ฀ 了解混合经济中的财政运行; ฀ 了解财政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导论部分着重介绍现代财政学的若干基本概念以及财 政学的研究方法,以便读者对财政学的轮廓有一个初步 的认识。在简单描述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各种财政问题后, 本章从财政学概念入手,说明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其分 析视角,接着阐述财政在现代经济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最后介绍财政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1.2 什么是财政学? 现代经济学把人类的欲望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私人欲 望,一类是公共欲望。私人欲望指的是个人希望独自拥 有、独自享用的欲望,比如获得并享用食品、衣服等物 品的愿望。公共欲望指的是能够与别人共同享用而不是 独自享用的欲望,比如道路与公园的使用、警力与国防 的保护等欲望。 一般说来,私人欲望的满足可以经由市场的活动,凭借 价格机制的运作来解决,这是私人部门经济学(private sector economics)研究的核心;公共欲望的满足则很 难借助市场机制的运作达成,它一般需要通过政府预算 决策来实现。 在现代政体中,政府预算的编制须经议会的同意,而议 会代表则由公众投票选举产生,因此追根溯本,公共欲 望的满足一般经由投票过程达成。这是公共部门经济学 (public sector economics)或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研究的核心。

导论_财政学(第2版)_[共7页]

导论_财政学(第2版)_[共7页]

导 论一、经济、社会与财政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通过市场进行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交易,从而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工人、农民、教师、工商业者等凭借劳动和合法经营取得货币收入,并以此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务,如食品、衣物、住房以及交通工具等;工商企业则通过市场购进原材料以及雇佣劳动力以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获得货币收入并投入再生产。

这些通过市场调节供给与需求并用来满足企业、居民家庭需要的商品是私人产品。

然而,人们的需要是多样化的,市场不可能提供人们所需要的所有商品,市场不可能满足人们的一切需要,因此,市场不能提供但又是人们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必须由政府来提供。

事实上,政府承担了诸多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功能。

就个人的成长而言,他每前进一步,都与政府的扶助有着密切关系。

当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首先,为其接生的医院多数是由政府出资兴办的,也就是说,政府为新生儿顺利降生这个世界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其次,未成年人需要接受一系列的教育,如幼儿教育、小学、中学乃至大学教育,政府都提供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并制定了具体的教育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民基本的受教育权利;最后,青年学生接受一定教育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不能顺利就业,以及参加工作以后,一旦暂时失业,政府都会千方百计促进其就业并为失业者提供基本的生活补助。

即使你不具备足够的体力和精力继续工作,也可以依靠政府参与提供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安度晚年。

现实生活中,政府和财政无处不在,正所谓,政府为人们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全程服务。

政府除了为民众提供基本的民生性服务以外,还承担着市场难以承担的诸多社会职能,包括行政、国防、治安、基础研究、公共卫生和公共设施等。

一个社会之民众之所以能够安居乐业,主要原因在于政府提供了强大的国防和国家统治工具,抵御了外敌入侵,对内则对邪恶势力予以镇压,保障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

国防服务、行政服务是基本的公共服务,市场不会也不可能提供。

《财政学》导论(财政含义及学科概览)

《财政学》导论(财政含义及学科概览)

一、基本概念(一)“财政”与“财政学”1. 财政。

财政讨论的是政府之“财”。

财政即政府通过向人民筹集资源(财),去履行并完成相应职能(政)的过程,这一过程会对整个社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财政包含以下含义:(1)政府之“财”来自于国民。

财政意味着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调整,意味着国民要将其收入的一部分让渡给政府。

因此,财政本质上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2)政府取“财”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某些职能。

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政府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收入分配及稳定经济的目的。

2. 财政学。

也称为公共部门经济学或公共经济学,以政府的收支活动及其对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的影响为研究对象。

(二)“财政”与“公共财政”放在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财政都是“公共财政”,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由此产生支出和筹资活动,即属于公共财政。

当前我国财政亦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的公共财政,政府通过财政活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二、财政是个大问题从古至今,财政都是一个大问题。

时至今日,财政部长一般都是政府中最为显赫的部门职位之一。

举几个例子简单说明。

1. 筹集必要的、充足的财政收入从来都是政府最重要的事项之一。

政府的收入来自于全体国民,在我国古代,政府对财政的需求超过国民的承受能力,经常是引起王朝更迭的主要原因之一。

2. 政府筹集收入的形式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比如,汉武帝开展对匈奴作战,为了筹资实行盐铁专营,影响直及当代中国。

3. 政府的财政能力影响政府的能力。

比如,2009年以后,希腊政府由于财政能力有限,被迫削减包括社会福利在内的财政支出,导致一系列的社会危机。

财政学第一章导论

财政学第一章导论

财政学第⼀章导论《财政学》第⼀章导论第⼀节财政的概念⼀、现实中的财政现象和财政问题公共财政(public finance)理论基础:⼆、公共产品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满⾜需要私⼈个别需要通过个体⾏为配置资源的⽅式政府社会公共需要通过集体⾏为由市场系统通过提供私⼈物品来满⾜由政府系统通过提供公共物品来满⾜1、社会公共需要特征:(1)整体性。

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产经营、⽇常⽣活中的共同需要。

(2)⽆差异性。

满⾜公共需要的公共产品可以⽆差别地由应当享受的每⼀个社会成员共同享⽤。

(3)代价的⾮对称性。

社会成员享⽤公共产品⼀般不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4)外部性。

满⾜公共需要的公共产品可以解决由于外部效应产⽣的利益⽭盾。

外部效应(extermalities 也称经济外部效应或经济利益外溢性)是指⼀个⼈或组织的社会经济活动对其他⼈或组织带来了利益或损失,却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或没有为此承担应有的成本费⽤。

按承受单位的受益或受损,可分为:正的外部效应(或外部经济):社会收益>个⼈收益外部效应负的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社会成本>个⼈成本个⼈不愿提供市场失灵个⼈乐于提供:私⼈活动的⽔平⾼于社会需要的最优⽔平正的外部效应⽀持政府⼲预负的外部效应抑制(5)社会剩余产品性。

满⾜社会公共需要的公共产品只能来⾃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M)。

a、没有剩余产品就不可能满⾜社会公共需要。

b、公共产品只是剩余产品的⼀部分。

此外还有:共同性、历史性和特殊性。

社会公共需要:区别于私⼈个别需要的,由社会成员就社会整体提出的对社会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等的需要。

2、公共产品(public goods)1)概念:①满⾜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②由政府及公共部门掌握提供2)特征:(1“搭便车”(2)⾮排他性(使⽤上)(⾮竞争性和⾮排他性)过度使⽤⾮排他性的三层含义:第⼀,增加⼀个⼈消费,不会使供给者增加成本,边际成本为零;第⼆,增加⼀个⼈消费,在⼀定程度上不会降低他⼈消费的质量和数量;第三,社会成员⽆法排除他⼈享⽤公共产品,同时也⽆法拒绝接受这种服务。

财政学导论.ppt

财政学导论.ppt
经济。
“公办”与“私办”总是并存的,这种关系对于
国民经济来说,极为重要,它影响到国民经济中市 场机制与计划机制得结合方式,从而影响到一个国 家的基本经济体制。
08.10.2024
9
二、财政学研究的问题
➢ 财政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国民经济中“公”与 “私”的分工。它研究政府适当的职能范围和运 行方式。
08.10.2024
15
(二) 规范分析
➢ 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经济学中研 究评价社会经济状态好坏标准的理论称之为规范 分析。
➢ 规范分析回答的问题:应该怎样? ➢ 意义:
确立了评价财政政策好坏的标准; 它所论证的理想状态就是财政政策目标。
08.10.2024
16
28
(一) 税收
➢ 税收是政府部门取得收入的主要形式。 ➢ 不同的税收方式会对纳税人的行为以及整个国民
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 ➢ 分析各种税收方式的经济影响,研究采用怎样的
税收方式来达到一定的社会和经济目标是财政学 在税收领域所关注的问题。
08.10.2024
29
(二) 价格或使用费
➢ 价格或使用费( use charge)是公共部门中的单 位通过销售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用有偿交 换来获得收入的形式。
➢ 各种不同观点的财政学家和政府理财人以不同的 方式设计这一结构。
➢ 本书主要研究政府活动;另一个中心课题是,怎 样的公私结构才能有利于国民经济协调而迅速的 发展 。
08.10.2024
24
单选题
➢ 下述( )单位属于公共部门? ➢ A、政府机关 ➢ B、公立大学 ➢ C、国有企业 ➢ D、国有银行
➢ (一) 按支出效益的时间性分类 公共部门的支出按支出所产生效益的时间跨度可 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支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 陶学荣 xuerong504@


一、财政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二、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
现实中的财政学问题
• 你听过馒头税吗? • 你知道月饼税吗? • 你去麦当劳,是否索要发票 • 美国债务危机 • 你购买医疗保险了吗 • 你预计未来的法定退休年龄会更改吗?为什么? 想过你在退休时候能领多少钱退休金吗?
• 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世界遍遭遇滞胀困扰,凯恩斯主义
失灵导致人们对其产生质疑。如此同时,涌现出一大批经济
学流派,如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等,纷纷对 凯恩斯理论进行挑战。 • 总之,西方财政学的性质是公共财政学。从亚当·斯密到马 斯格雷夫,财政学内容虽然有所变化,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22
21
课外阅读
• 《公共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 《国家税收杂志》(National Tax Journal) • 《财政学》(Public Finance) • 《财政学季刊》 ( Public Finance Quarterly) • 《美国经济评论》 (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 • 《经济计量学》 (Econometrica) • 《经济展望杂志》 (Journal of Public Perspective) • 《政治经济杂志》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经济学季刊》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 《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 奠基人:威廉·配第 1663年,出版了《赋税论》,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公共 经费、税收理论和征税方法,为财政学创立奠定了基础。 • 创立者:亚当· 斯密
1776年,发表了《国富论》,系统论述了财政支出、 税收和公债等问题,勾勒了财政学的基本框架,从而创立 了财政学。
亚当· 斯密
(2)西方古典财政学理论的发展 • 古典学派的集大成者,大卫· 李嘉图
7
(五)财政学的研究思路
• 财政学的中心线索是效率、公平和稳定问题。这些 问题贯穿财政学的全部。财政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可 概括如下:
市场失效→政府干预→政府支出→政府收入→ (或公共规制)→财政联邦主义理论
8
二、财政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一)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的发展脉络
1、西方古典财政学理论 (1)财政学的创立
(三)财政学的研究方法
• 作为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财政学研究可采用实证研究、
规范研究、理论分析与计量分析以及实验分析和案例分析等
多种方法。
(四)财政学与相关学科
• 微观经济学:关系最为密切 • 宏观经济学:财政政策 • 政治学:财政活动属于政治活动 • 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是交叉学科,用到许多经济学 知识。 • 法学:现代公共部门活动与法律制度 • 其他
•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
共财政制度的逐步建成,中国的财政理论与实践的车轮
也逐渐进入了公共化变革的快车道。目前,国内出版的 财政学教材,在体系和内容上已渐趋与国际通用的公共 财政学教材接轨了。
参考书
• 刘怡,财政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 陈共,财政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 【美】大卫•N •海曼(David •N•Hyman),财政学理论在政策中的 当代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 【美】尼尔•布鲁斯,公共财政与美国经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年。 • 【美】马斯格雷夫,美国财政理论与实践(第五版),中国财政经济 出版社。 • 【美】哈维•罗森,财政学(第六版) • 【英】拉本德拉•贾,现代公共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同样主张自由放任,认为国家经费都 是非生产性消费,因此要尽量压缩,同时反对国家举债。
• 古典学派的追随和发展者,让· 萨伊 《政治经济学概论》,抛弃了斯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认为劳 动与资本、土地等生产资料都可以创造商品的价值,并提出了“ 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的理论。
• 马尔萨斯:反对斯密等人不干预经济理论,首次提出了有效需
的财政学,其核心内容是研究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二)以史为鉴,借鉴中国古代财政 思想精华
1、财政同经济的关系:周代的周公提出“勤 政裕民”;春秋的管仲提出“治国之道,必 先富民”;孔、孟、荀子主张轻税富民;唐 代的刘宴提出“理财常以养民为先”。即涵 养税源、放水养鱼。
管仲
2、财政收支关系:周代的周公提出“量入为出”;唐代的 杨炎提出“量出为入”,“税制简化、按能负税”的主张。 3、财政调节:西汉的桑弘羊提出“均输、平准”以平抑经 济波动。 4、关于财政支农:贾谊、晁错主张“重农贵粟”、“注重 积贮”。 5、关于财政节俭:管仲、商鞅“生活从简、生产从奢”;
老、庄子“节用爱民”;张居正“节用护民”。
(三)新中国财政学的发展
• 我国财政学走的是一条引进苏联模式,继而自我发展的道路。财 政理论与制度的发展尤为典型。 • 在前苏联的财政本质论和财政职能论的基础上,中国发展了具有 自己特色的丰富的财政本质理论,如“国家分配论”、“价值分 配论”、“国家资金运动论”、“剩余产品运动论”等等,且“ 国家分配论”一支独秀。它于20世纪60年代占据主流地位并一直 维持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并指导着我国的财政实践。
求不足导致经济危机理论。
• 瓦格纳:瓦格纳法则、税收原则
2、西方现代财政学理论 (1)现代财政理论的创立 • 现代财政理论的缔造者:凯恩斯 13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摒弃古典经济学关于政府只当“守夜人”的
教条,积极主张政府支出能直接形成社会有效需 求,弥补市场需求不足,促进经济社会充分就业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 ,主张国家干预。
(2)凯恩斯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 汉森,凯恩斯的忠实的信徒,将财政政策分为汲水政策和 补偿政策,力推实施补偿政策。 • 马斯格雷夫,提出了“自愿交易”理论,提出了纳税是为 了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从而将财政学研究主流转到 了公共产品论。1959年出版了《公共财政论:公共经济学 研究》(中文版译为《财政学》),一度成为研究财政必 读之作。 • 前凯恩斯与后凯恩斯
3
一、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一)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也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 狭义财政学研究对象是指为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凭借国家的政 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形成的分配关系及政府收支活动的规律。 • 广义的财政学研究对象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从事的资源配置、 收入分配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与各种公共经济活动的规律,是公共经济 意义上的研究对象。
(二)财政学的研究内容
• 现代公共财政学的研究是围绕着政府的经济行为进行的,其研究的 逻辑可以概括为: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完美市场,市场失灵使得政府 的干预成为必需。但政府干预主要局限于市场失灵。 • (1)财政支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即财政支出规模是否与宏观经济 状况匹配,它能否促进宏观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实现资源在长 期内的有效配置; • (2)财政支出的分配效率,指财政支出是否实现了最优配置; • (3)财政支出的技术效率,这主要涉及财政支出能否以有效的方式 规划和执行及公共部门的管理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