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 势能 动能定理
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
1、 在距离地面20m高处以15m/s的初速度 水平抛出一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m/s2,求小球落地速度大小? 答案:25m/s
2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段四分 之一圆弧轨道,半径OA在水平方向,一个质量 为m的小球从顶端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不计摩 擦,求小球到达轨道底端 B 点时小球对轨道压 力的大小为多少? 答案:3mg
重力势能相互转化,但 总量保持不变
(2)、动能与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实验探究
1 、运动中小球动能和势能如何 变化? 2、上述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结论:运动中动能与
弹性势能相互转化,但 总量保持不变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
如图,质量为m的物体在空中做平抛运动,在高度h1的A处 时速度为v1,在高度为h2的B处速度为v2。
E E
Ek 2 Βιβλιοθήκη p 2 Ek1 E p1
a、
1 1 2 2 mv2 mgh2 mv1 mgh1 2 2
意义:系统的初、末状态的机械能守恒,运用时必须 选取参考平面,把初末状态的重力势能正负表示清楚
B、
EP减 Ek增
E E E E
P1 P2 K2
K1
意义:系统减少(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系统 增加(减少)的动能,运用时无需选取参考 平面,只需判断运动过程中系统的重力势能 的变化
C、
EA减 EB增
意义:A物体减少的机械能等于B物体增 加的机械能,运用时无需选取参考平面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守恒条件
机 械 能 守 恒 定 律
只有重力(弹力)做功包括: ①只受重力(或系统内的弹力),不受其 他力(如所有做抛体运动的物体,不计阻力)。 ②还有其它力,但其它力都不做功或其他 力做功代数和时刻为零(只有重力和系统内部 的弹力做功) 。
动能 势能 动能定理汇总
§2 动能 势能 动能定理教学目标:理解功和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定理,会熟练地运用动能定理解答有关问题教学重点:动能定理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应用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动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其表达式为:。
221mv E k =2.对动能的理解(1)动能是一个状态量,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对应.动能是标量.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而且物体的动能总是大于等于零,不会出现负值.(2)动能是相对的,它与参照物的选取密切相关.如行驶中的汽车上的物品,对汽车上的乘客,物品动能是零;但对路边的行人,物品的动能就不为零。
3.动能与动量的比较(1)动能和动量都是由质量和速度共同决定的物理量,= 或221mv E k =m p 22k mE p 2=(2)动能和动量都是用于描述物体机械运动的状态量。
(3)动能是标量,动量是矢量。
物体的动能变化,则其动量一定变化;物体的动能变化,则其动量不一定变化。
(4)动能决定了物体克服一定的阻力能运动多么远;动量则决定着物体克服一定的阻力能运动多长时间。
动能的变化决定于合外力对物体做多少功,动量的变化决定于合外力对物体施加的冲量。
(5)动能是从能量观点出发描述机械运动的,动量是从机械运动本身出发描述机械运动状态的。
二、重力势能1.重力势能:物体和地球由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叫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共有的。
表达式:,与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
mgh E p 2.对重力势能的理解(1)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这一系统共同所有,单独一个物体谈不上具有势能.即:如果没有地球,物体谈不上有重力势能.平时说物体具有多少重力势能,是一种习惯上的简称.重力势能是相对的,它随参考点的选择不同而不同,要说明物体具有多少重力势能,首先要指明参考点(即零点).(2)重力势能是标量,它没有方向.但是重力势能有正、负.此处正、负不是表示方向,而是表示比零点的能量状态高还是低.势能大于零表示比零点的能量状态高,势能小于零表示比零点的能量状态低.零点的选择不同虽对势能值表述不同,但对物理过程没有影响.即势能是相对的,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势能的变化与零点的选择无关.(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重力做正功,物体高度下降,重力势能降低;重力做负功,物体高度上升,重力势能升高.可以证明,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由物体所受的重力和物体初、末位置所在水平面的高度差决定,即:W G =mg △h .所以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即W G = -△E p = -(mgh 2-mgh 1)三、动能定理1.动能定理的表述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11能量流动分析(上)——功、动能定理和势能定理
第十一讲:能量流动分析(上)——功、动能定理和势能定理---------------------------------------------------------------------------------------------------------------------- 一、功【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L 的细线悬挂而静止在竖直位置。
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分别用水平拉力F 将小球拉到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的位置。
在此过程中,拉力F 做的功各是多少?⑴用F 缓慢地拉;⑵F 为恒力;⑶若F 为恒力,而且拉到该位置时小球的速度刚好为零。
可供选择的答案有A .θcos FLB .θsin FLC .()θcos 1-FLD .()θcos 1-mgL二、动能定理【例2】如图所示,游乐列车由许多节车厢组成。
列车全长为L ,圆形轨道半径为R ,(R 远大于一节车厢的高度h 和长度l ,但L>2πR )。
已知列车的车轮是卡在导轨上的光滑槽中只能使列车沿着圆周运动而不能脱轨。
试问:列车在水平轨道上应具有多大初速度V 0,才能使列车通过圆形轨道?三、势能定理【例3】物体间万有引力场中具有的势能叫做引力势能。
取两物体相距无穷远时的引力势能为零,一个质量为的质点距离质量为M 0的引力源中心为时。
其引力势能(式中G 为引力常数),一颗质地为的人造地球卫星以圆形轨道环绕地球飞行,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 ,由于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力作用。
卫星的圆轨道半径从逐渐减小到。
若在这个过程中空气阻力做功为,则在下面约会出的的四个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0m 0r 00r m GM E p -=m 1r 2r f W f W ⎪⎪⎭⎫⎝⎛--=2111r r GMm W f⎪⎪⎭⎫⎝⎛--=12112r r GMm W f ⎪⎪⎭⎫⎝⎛--=21113r r GMm W f ⎪⎪⎭⎫ ⎝⎛--=12113r r GMm W f【例4】有一个竖直固定在地面的透气圆筒,筒中有一劲度为k的轻弹簧,其下端固定,上端连接一质量为m的薄滑块,圆筒内壁涂有一层新型智能材料——ER流体,它对滑块的阻力可调。
动能势能动能定理
§ 2动能势能动能定理 § 2 动能势能动能定理教学目标:理解功和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定理,会熟练地运用动能定理解答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动能定理 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应用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动能一 一 一 1 2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其表达式为:E kmv 。
22•对动能的理解(1) 动能是一个状态量,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对应.动能是标量.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而且物体的动 能总是大于等于零,不会出现负值.(2) 动能是相对的,它与参照物的选取密切相关.如行驶中的汽车上的物品,对汽车上的乘客,物品动能是零;但对路边的行人,物品的动能就不为零。
3.动能与动量的比较(1) 动能和动量都是由质量和速度共同决定的物理量,(2) 动能和动量都是用于描述物体机械运动的状态量。
(3) 动能是标量,动量是矢量。
物体的动能变化,则其动量一定变化;物体的动量变化,则其动量不一定 变化。
(4) 动能决定了物体克服一定的阻力能运动多么远;动量则决定着物体克服一定的阻力能运动多长时间。
动能的变化决定于合外力对物体做多少功,动量的变化决定于合外力对物体施加的冲量。
(5) 动能是从能量观点出发描述机械运动的,动量是从机械运动本身出发描述机械运动状态的。
二、重力势能1.重力势能:物体和地球由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叫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共有的。
表达式: E p与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
2. 对重力势能的理解E k1 2mv 22P 2mp . 2mE kmgh ,(1)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这一系统共同所有,单独一个物体谈不上具有势能.即:如果没有地球,物体谈不上有重力势能.平时说物体具有多少重力势能,是一种习惯上的简称.重力势能是相对的,它随参考点的选择不同而不同,要说明物体具有多少重力势能,首先要指明参考点(即零点).(2)重力势能是标量,它没有方向•但是重力势能有正、负•此处正、负不是表示方向,而是表示比零点的能量状态高还是低•势能大于零表示比零点的能量状态高,势能小于零表示比零点的能量状态低•零点的选择不同虽对势能值表述不同,但对物理过程没有影响.即势能是相对的,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势能的变化与零点的选择无关.(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重力做正功,物体高度下降,重力势能降低;重力做负功,物体高度上升,重力势能升高.可以证明,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由物体所受的重力和物体初、末位置所在水平面的高度差决定,即:W G=mg A h .所以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即W G= -△ E p= - (mgh2-mgh i).三、动能定理1 .动能定理的表述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三、重力势能 动能 动能定理
如果是减少了,减少的重力势能到哪里去了?
9.如图,在光滑的桌面上有一根均匀柔软的质量为m、 长为L的绳,其绳长的1/4悬于桌面下,从绳子开始下滑 至绳子刚好全部离开桌面的过程中,重力对绳子做
功
,绳子的重力势能增量为
(桌面离地
高度大于L)。
答案:15mgL/32
3、重力势能
1、重力势能(Ep)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2)影响因素:m、h (3)表达式:Ep=mgh 推导:
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多少?
W Fh Gh mgh
物体获得了多少重力势能? 据功能关系有:
E W mgh
p
说明: ①单位是焦耳,1J=1kg.m/s2.m ②是物体和地球共有的 ③h为物体重心高度,不能看成质点的物体(弯折的 杆、链条)应分段考虑
慢地竖直提起一段高度h使重物A离开地面.这时重物
具有的重力势能为(以地面为零势能面)( C )
A.mg(L-h)
C.mg(h-mg/k)
B.mg(h-L+mg/k)
D.mg(h-L-mg/k)
4、动能 动能定理
1、动能(Ek)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影响因素:m、v (3)表达式: E
例1、一质量1.0kg的滑块,以4m/s的初速度在光滑水 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时刻起一向右水平力作用于滑 块,经过一段时间,滑块的速度方向变为向右,大小
为4m/s,则在这段时间内水平力所做的功为( )
A、0 B、8J
C、16J
D、32J
例2、一辆汽车以6m/s的速度沿水平路面行驶 时,急 刹车后能滑行3.6m;如果改以8m/s的速度行驶,急 刹车后滑行的距离为( A、6.4m ) B、5.6m
动能定理与弹性势能的计算
动能定理与弹性势能的计算动能定理是力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描述了物体的动能与物体所受力的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动能定理的原理和应用,并介绍弹性势能的计算方法。
一、动能定理的原理动能定理可以简单地表述为:物体的动能的增量等于物体所受力的功的增量。
数学表达式如下:ΔK = W其中,ΔK表示物体动能的增量,W表示物体所受力的功的增量。
二、动能定理的应用动能定理在力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运动力学中的应用在运动过程中,物体所受力的功的增量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根据动能定理,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物体所受力的功,来确定物体动能的变化情况。
这一原理在解决运动相关的问题时非常有用。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动能定理来计算物体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等运动参数。
2. 力学中的能量守恒定理动能定理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之一。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一个封闭系统内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将动能定理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进行结合,来研究系统的能量变化。
例如,当物体从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动能时,动能定理可以用来计算能量转化的大小。
三、弹性势能的计算弹性势能是弹性体在形变过程中具有的能量,是与弹性体形变程度相关的物理量。
根据胡克定律,弹性势能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Ep = (1/2)kx^2其中,Ep表示弹性势能,k表示弹性系数,x表示形变的位移。
弹性势能的计算是通过量化与物体形变相关的能量。
具体计算时,需要确定弹性系数k和形变的位移x。
根据胡克定律,弹性系数k可以根据物体的材料性质和形状进行确定。
而形变的位移x则取决于物体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四、结论动能定理是描述物体动能与物体所受力的关系的基本原理。
它在力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来计算运动相关的参数和研究能量转化过程。
弹性势能是弹性体形变过程中所具有的能量,可以通过胡克定律来计算。
掌握动能定理和弹性势能的计算方法,对于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动力学中的动能定理与势能定理
动力学中的动能定理与势能定理在动力学中,动能定理和势能定理是两个重要的物理定理,它们揭示了物体在不同力场中运动时的能量变化规律。
动能定理描述了物体动能的变化与物体所受力之间的关系,而势能定理则说明了物体在势能变化时所受力的大小。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个定理的含义和应用。
1.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是描述物体动能变化的定理,它表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设物体质量为m,初始速度为v1,末速度为v2,根据动能定理可得:[公式]其中K1和K2分别表示初始和末态的动能。
根据动能定理,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功时,物体的动能会发生变化。
动能定理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是运动力学中动量定理的推导。
通过将动能定理与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可以得到动量定理:[公式]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dp/dt是物体的动量变化率。
2. 势能定理势能定理是描述物体势能变化的定理,它表明物体在势能发生变化时所受的力的大小等于势能的变化率。
对于某个力场中的物体,在两个位置A和B之间势能的变化为∆U,根据势能定理可得:[公式]其中W_AB是对物体施加力的功,U_A和U_B分别表示位置A和位置B处的势能。
势能定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力场对物体的作用。
在重力场中,物体从高处下落时,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因此物体会加速下落。
同样地,在弹簧振子中,势能也会转化为动能,并在运动的过程中不断变化。
总结:动能定理和势能定理是研究物体在力场中运动时能量变化的重要定理。
动能定理表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而势能定理则说明物体在势能变化时所受力的大小。
这两个定理在物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
注:本文水平有限,仅提供基本的介绍和解释。
如需深入了解动力学中的动能定理与势能定理,请参考相关教材或专业资料。
动能定理与势能
动能定理与势能动能定理和势能是物理学中关于物体运动的两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逐一介绍动能定理和势能的定义、原理及其应用。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是描述物体运动能量变化的一个基本原理。
它表明物体的动能与物体所受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动能定理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动能定理公式:K = 1/2 mv²其中,K代表物体的动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v代表物体的速度。
动能定理的基本原理是,当一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合力F作用,物体的速度将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动能的变化。
如果合力F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一致,物体的速度将增加,动能也将增加;如果合力F与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物体的速度将减小,动能也将减小。
动能定理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机械领域中,它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机械能,从而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在运动学中,动能定理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在不同速度下的动能变化情况。
在动力学中,动能定理可以用来分析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和速度变化情况。
势能势能是物体由于其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化学势能等。
本文将以重力势能为例进行介绍。
重力势能是物体在地球表面上的高度位置所具有的势能。
它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重力势能公式:E = mgh其中,E代表物体的重力势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g代表重力加速度,h代表物体的高度。
重力势能的基本原理是物体在高处具有较大的势能,当物体下落时,其重力势能将会转化为动能。
这个过程通常被称为势能转化为动能。
同样地,当物体上升时,动能将会转化为势能。
重力势能的应用广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物体的质量、高度和重力加速度来计算物体的重力势能,进而分析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情况。
在工程领域中,重力势能的概念与应用也是不可或缺的。
结论动能定理和势能是描述物体运动能量变化的两个重要概念。
动能定理通过描述物体的动能与所受力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物体在运动中能量转化的规律。
而势能则描述了物体由于其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5第五讲功动能动能定理保守力的功势能
守 力 做
A弹
1 2
kxa2
1 2
kxb2
(1 2
kx2 )
功
A万
G
Mm
ra
G
Mm rb
G
Mm r
21
做功能量变化:A E U (r) 某种能量
又因U (r)与位置相关 势能(位能)
A保 (Ep2 Ep1) Ep A保 U (r)
保守力做功等于其相应势能增量的负值 某点势能的定义: 保守力场中某点的势能等于将质点从该点移 到势能零点(参考点)时,保守力所做的功.
3 2
g sH12
3 8
g sH 2
11
二、质点的动能和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的推导
Ek
1 2
mv2
质点由a到b,力做功为
Aab
b
a
F
ds
b
a
F
ds
b
a ma ds
b m dvds a dt
a•
va
F
•
Fn
b• F
vb
vb mvdv va
1 2
mvb2
1 2
mva2
动能定理
A EK末 EK初
一、功 1.恒力的功
定义:力所做的功等于力在物体位移方向 的分量与物体位移大小的乘积。
A
F//
r
F
cosr
A F r
F
F
r
F
F
1
2.变力的功
dA F dr
A F dr L
Y
a
ZO
F
b
L
dr
X
3.功的计算
a. 合力的功
动能势能动能定理
【名师支招】找出上游水库中水的“重心”,利用等效的方法求重力势能是 解题的关键。
1
面积很大的水池,水深为H,水面上浮着一正 方体木块,木块边长为a,密度为水的1/2,质 量为m。开始时,木块静止,如图5-2-3所示, 现用力F将木块缓慢地压到水池底,不计摩擦, 求: (1)木块从刚好完全没入水中到停止在池底的过
经济效益。抽水蓄能电站的工作原理是,在用电低谷时(如深夜),电站利用电网多余电能把水抽到高处蓄
水池中,到用电高峰时,再利用蓄水池中的水发电。如图5-2-2,蓄水池(上游水库)可视为长方体,有效总
库容量(可用于发电)为V,蓄水后水位高出下游水面H,发电过程中上游水库水位最大落差为d。统计资料
表明,该电站年抽水用电为2.4×108 kW·h,年发电量为1.8×108 kW·h。则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水的密
h/s 知物体与斜面及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求此动摩擦因数μ=_____。
【解析】设斜面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为θ,则物体从A到最低点,
重力做功 WG=mgh 摩擦力做功Wf=-μmgcosθ·h/sinθ 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只有滑动摩擦力做功
Wf′=-μmg(s-h/tanθ)
图5-2-4
解法一:“隔离”过程,分段研究,设最低点物体速度为v,物体由A到最低点根据
1.试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并结合运动学公式推导动能定理。
【答案】
如图所示,一物体在合力F作用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以v1、v2、
l、F、m依次表示初速度、末速度、位移、合力和质量。
则合力的功为:W合=Fl
①
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a
②
故W合=mal 据运动学公式v22-v12=2ax得
al=1/2(v22-v21) 故W合=m[1/2(v22-v21)]=1/2mv22-1/2mv12 而Ek1=1/2mv12,Ek2=1/2mv22 故有:W合=Ek2-Ek1 即合力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功、功率、动能、势能、动能定理
机械能知识网络:单元切块:按照考纲的要求,本章内容可以分成四个单元,即:功和功率;动能、势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功能关系动量能量综合。
其中重点是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力学问题。
难点是动量能量综合应用问题。
§1 功和功率教学目标: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会计算有关功和功率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重点:功和功率的概念教学难点:功和功率的计算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功1.功功是力的空间积累效应。
它和位移相对应(也和时间相对应)。
计算功的方法有两种:(1)按照定义求功。
即:W =Fs cos θ。
在高中阶段,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恒力做功。
当20πθ<≤时F 做正功,当2πθ=时F 不做功,当πθπ≤<2时F 做负功。
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成是:功等于恒力和沿该恒力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
(2)用动能定理W =ΔE k 或功能关系求功。
当F 为变力时,高中阶段往往考虑用这种方法求功。
这里求得的功是该过程中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或者说是合外力做的功)。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
如果知道某一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数值,那么也就知道了该过程中对应的功的数值。
【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L 的细线悬挂而静止在竖直位置。
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分别用水平拉力F 将小球拉到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的位置。
在此过程中,拉力F 做的功各是多少?⑴用F 缓慢地拉;⑵F 为恒力;⑶若F 为恒力,而且拉到该位置时小球的速度刚好为零。
可供选择的答案有 A.θcos FL B.θsin FL C.()θcos 1-FL D.()θcos 1-mgL解析:⑴若用F 缓慢地拉,则显然F 为变力,只能用动能定理求解。
F 做的功等于该过程克服重力做的功。
选D⑵若F 为恒力,则可以直接按定义求功。
动能定理与能量守恒定律
动能定理与能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是力学领域两个基本的物理定律。
它们描述了物体运动中能量的变化和守恒关系。
本文将对这两个定律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释。
一、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是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动能变化的物理定律。
动能是物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动能定理可以用数学表达为: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物体所受的外力所做的功。
假设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t时刻的速度为v1,在t+Δt时刻的速度为v2。
根据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可以表示为:ΔK = 1/2 * m * (v2^2 - v1^2)其中,ΔK表示动能的变化量。
这个式子表明,物体的动能变化与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平方的差值成正比。
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在于,它揭示了物体动能的变化与物体所受的外力有着直接的联系。
当物体所受的外力做工为正时,动能将增加;当外力做工为负时,动能将减少。
例如,当一个施加力的物体移动到一个位置时,做功为正,物体的动能将增加;而当物体受到阻碍力的作用向相反方向移动时,外力做功为负,物体的动能将减少。
二、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描述能量在物理系统中守恒的定律。
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但其总能量保持不变。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一个物体的总能量等于该物体的机械能和非机械能之和。
机械能是由物体的位置和速度所决定的能量形式,包括动能和势能。
动能是物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与其速度和质量有关。
势能则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例如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等。
非机械能则是其他形式的能量,比如热能、化学能等。
非机械能的转化可以通过热量传递或者化学反应等形式实现。
能量守恒定律可以用数学表达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总能量E保持恒定,即:E = K + U + NE其中,K表示物体的动能,U表示物体的势能,NE表示物体的非机械能。
这个式子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各个能量形式的转化可以相互平衡,总能量不会增加或减少。
能量守恒定律的物理意义在于,它揭示了能量在物理系统中的转化和守恒关系。
动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1. 动能、动能定理2. 机械能守恒定律【要点扫描】动能动能定理-、动能如果-个物体能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Ek=mv2,其大小与参照系的选取有关.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相对量。
二、动能定理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能量.所有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W1+W2+W3+……=?mvt2-?mv021、反映了物体动能的变化与引起变化的原因——力对物体所做功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理解为外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动能增加,物体克服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减小.所以正功是加号,负功是减号。
2、“增量”是末动能减初动能.ΔEK>0表示动能增加,ΔEK<0表示动能减小.3、动能定理适用于单个物体,对于物体系统尤其是具有相对运动的物体系统不能盲目的应用动能定理.由于此时内力的功也可引起物体动能向其他形式能(比如内能)的转化.在动能定理中.总功指各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这里我们所说的外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等.4、各力位移相同时,可求合外力做的功,各力位移不同时,分别求各力做的功,然后求代数和.5、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使我们有了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的分量表达式.但动能定理是标量式.功和动能都是标量,不能利用矢量法则分解.故动能定理无分量式.在处理-些问题时,可在某-方向应用动能定理.6、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但它也适用于外力为变力及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即动能定理对恒力、变力做功都适用;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也均适用.7、对动能定理中的位移与速度必须相对同-参照物.三、由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公式推出动能定理设物体的质量为m,在恒力F作用下,通过位移为s,其速度由v0变为vt,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①根据运动学公式2as=vt2―v02……②由①②得:Fs=mvt2-mv02四、应用动能定理可解决的问题恒力作用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凡不涉及加速度和时间的问题,利用动能定理求解-般比用牛顿定律及运动学公式求解要简单得多.用动能定理还能解决-些在中学应用牛顿定律难以解决的变力做功的问题、曲线运动的问题等.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1、由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叫做势能.如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子势能、电势能等.(1)物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具有重力势能,表达式为EP=mgh.式中h是物体到零重力势能面的高度.(2)重力势能是物体与地球系统共有的.只有在零势能参考面确定之后,物体的重力势能才有确定的值,若物体在零势能参考面上方高h处其重力势能为EP=mgh,若物体在零势能参考面下方低h处其重力势能为EP=-mgh,“-”不表示方向,表示比零势能参考面的势能小,显然零势能参考面选择的不同,同-物体在同-位置的重力势能的多少也就不同,所以重力势能是相对的.通常在不明确指出的情况下,都是以地面为零势面的.但应特别注意的是,当物体的位置改变时,其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与零势面如何选取无关.在实际问题中我们更会关心的是重力势能的变化量.(3)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而具有的势能.高中阶段不要求具体利用公式计算弹性势能,但往往要根据功能关系利用其他形式能量的变化来求得弹性势能的变化或某位置的弹性势能.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WG=ΔEP减=EP初-EP末,克服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加量W克=ΔEP增=EP末—EP初应特别注意:重力做功只能使重力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不能引起物体机械能的变化.3、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二、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在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2、机械能守恒的条件(1)对某-物体,若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其他力不做功(或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则该物体机械能守恒.(2)对某-系统,物体间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系统和外界没有发生机械能的传递,机械能也没有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则系统机械能守恒.3、表达形式:EK1+Epl=Ek2+EP2(1)我们解题时往往选择的是与题目所述条件或所求结果相关的某两个状态或某几个状态建立方程式.此表达式中EP 是相对的.建立方程时必须选择合适的零势能参考面.且每-状态的EP都应是对同-参考面而言的.(2)其他表达方式,ΔEP=-ΔEK,系统重力势能的增量等于系统动能的减少量.(3)ΔEa=-ΔEb,将系统分为a、b两部分,a部分机械能的增量等于另-部分b的机械能的减少量,三、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首先应特别提醒注意的是,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绝不是合外力的功等于零,更不是合外力等于零,例如水平飞来的子弹打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内的过程中,合外力的功及合外力都是零,但系统在克服内部阻力做功,将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因而机械能的总量在减少.(1)用做功来判断:分析物体或物体受力情况(包括内力和外力),明确各力做功的情况,若对物体或系统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没有其他力做功或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则机械能守恒;(2)用能量转化来判定:若物体系中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而无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则物体系机械能守恒.(3)对-些绳子突然绷紧,物体间非弹性碰撞等除非题目的特别说明,机械能必定不守恒,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机械能不守恒【规律方法】动能动能定理【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与转台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物体与转轴间距离为R,物体随转台由静止开始转动,当转速增加到某值时,物体开始在转台上滑动,此时转台已开始匀速转动,这过程中摩擦力对物体做功为多少?解析:物体开始滑动时,物体与转台间已达到最大静摩擦力,这里认为就是滑动摩擦力μm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μmg=mv2/R……①由动能定理得:W=?mv2 ……②由①②得:W=?μmgR,所以在这-过程摩擦力做功为?μmgR点评:(1)-些变力做功,不能用W=Fscos求,应当善于用动能定理.(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在分析过程的基础上无须深究物体的运动状态过程中变化的细节,只须考虑整个过程的功量及过程始末的动能.若过程包含了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分过程.既可分段考虑,也可整个过程考虑.但求功时,有些力不是全过程都作用的,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求出总功.计算时要把各力的功连同符号(正负)-同代入公式.【例2】-质量为m的物体.从h高处由静止落下,然后陷入泥土中深度为Δh后静止,求阻力做功为多少?提示:整个过程动能增量为零,则根据动能定理mg(h +Δh)-Wf=0所以Wf=mg(h+Δh)答案:mg(h+Δh)(一)动能定理应用的基本步骤应用动能定理涉及-个过程,两个状态.所谓-个过程是指做功过程,应明确该过程各外力所做的总功;两个状态是指初末两个状态的动能.动能定理应用的基本步骤是:①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并分析运动过程.②分析受力及各力做功的情况,受哪些力?每个力是否做功?在哪段位移过程中做功?正功?负功?做多少功?求出代数和.③明确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Ek1及EK2④列方程W=-,必要时注意分析题目的潜在条件,补充方程进行求解.【例3】总质量为M的列车沿水平直线轨道匀速前进,其末节车厢质量为m,中途脱节,司机发觉时,机车已行驶了L 的距离,于是立即关闭油门,除去牵引力,设阻力与质量成正比,机车的牵引力是恒定的,当列车的两部分都停止时,它们的距离是多少?解析:此题用动能定理求解比用运动学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简单.先画出草图如图所示,标明各部分运动位移(要重视画草图);对车头,脱钩前后的全过程,根据动能定理便可解得.FL-μ(M-m)gs1=-?(M-m)v02对末节车厢,根据动能定理有-μmgs2=-mv02而Δs=s1-s2由于原来列车匀速运动,所以F=μMg.以上方程联立解得Δs=ML/(M-m).说明:对有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相互作用、有相对运动的物体的动力学问题,应用动能定理求解会很方便.最基本方法是对每个物体分别应用动能定理列方程,再寻找两物体在受力、运动上的联系,列出方程解方程组.(二)应用动能定理的优越性(1)由于动能定理反映的是物体两个状态的动能变化与其合力所做功的量值关系,所以对由初始状态到终止状态这-过程中物体运动性质、运动轨迹、做功的力是恒力还是变力等诸多问题不必加以追究,就是说应用动能定理不受这些问题的限制.(2)-般来说,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求解的问题,用动能定理也可以求解,而且往往用动能定理求解简捷.可是,有些用动能定理能够求解的问题,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却无法求解.可以说,熟练地应用动能定理求解问题,是-种高层次的思维和方法,应该增强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主动意识.(3)用动能定理可求变力所做的功.在某些问题中,由于力F的大小、方向的变化,不能直接用W=Fscosα求出变力做功的值,但可由动能定理求解.【例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用细绳经过光滑小孔牵引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拉力为某个值F时,转动半径为R,当拉力逐渐减小到F/4时,物体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2R,则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是:A. B.C. D. 零解析:设当绳的拉力为F时,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v1,则有F=mv12/R……①当绳的拉力减为F/4时,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v2,则有F/4=mv22/2R……②在绳的拉力由F减为F/4的过程中,绳的拉力所做的功为W=?mv22-?mv12=-?FR所以,绳的拉力所做的功的大小为FR/4,A选项正确.说明: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功是非常有效且普遍适用的方法.【例5】质量为m的飞机以水平速度v0飞离跑道后逐渐上升,若飞机在此过程中水平速度保持不变,同时受到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恒定升力(该升力由其他力的合力提供,不含重力).今测得当飞机在水平方向的位移为L时,它的上升高度为h,求(1)飞机受到的升力大小?(2)从起飞到上升至h 高度的过程中升力所做的功及在高度h处飞机的动能?解析:(1)飞机水平速度不变,L= v0t,竖直方向的加速度恒定,h=?at2,消去t即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2)升力做功W=Fh=在h处,vt=at=,(三)应用动能定理要注意的问题注意1:由于动能的大小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而动能定理是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的基础上推导出来,因此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动能的大小应选取地球或相对地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作参照物来确定.【例6】如图所示质量为1kg的小物块以5m/s的初速度滑上-块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板,木板质量为4kg,木板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是0.02,经过2s以后,木块从木板另-端以1m/s相对于地面的速度滑出,g取10m/s,求这-过程中木板的位移.解析:设木块与木板间摩擦力大小为f1,木板与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f2.对木块:-f1t=mvt-mv0,得f1=2 N对木板:(fl-f2)t=Mv,f2=μ(m+M)g得v=0.5m/s对木板:(fl-f2)s=?Mv2,得s=0.5 m答案:0.5 m注意2: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在某些问题中由于力F的大小的变化或方向变化,所以不能直接由W=Fscosα求出变力做功的值.此时可由其做功的结果——动能的变化来求变力F所做的功.【例7】质量为m的小球被系在轻绳-端,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设某-时刻小球通过轨道的最低点,此时绳子的张力为7mg,此后小球继续做圆周运动,经过半个圆周恰能通过最高点,则在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为()A、mgR/4B、mgR/3C、mgR/2D、mgR解析:小球在圆周运动最低点时,设速度为v1,则7mg-mg=mv12/R……①设小球恰能过最高点的速度为v2,则mg=mv22/R……②设过半个圆周的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为W,由动能定理得:-mg2R-W=?mv22-?mv12……③由以上三式解得W=mgR/2. 答案:C说明:该题中空气阻力-般是变化的,又不知其大小关系,故只能根据动能定理求功,而应用动能定理时初、末两个状态的动能又要根据圆周运动求得不能直接套用,这往往是该类题目的特点.机械能守恒定律(一)单个物体在变速运动中的机械能守恒问题【例1】如图所示,桌面与地面距离为H,小球自离桌面高h处由静止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触地的瞬间机械能为(设桌面为零势面)()A、mgh;B、mgH;C、mg(H +h);D、mg(H-h)解析:这-过程机械能守恒,以桌面为零势面,E初=mgh,所以着地时也为mgh,有的学生对此接受不了,可以这样想,E初=mgh ,末为E末=?mv2-mgH,而?mv2=mg(H+h)由此两式可得:E末=mgh答案:A【例2】如图所示,-个光滑的水平轨道AB与光滑的圆轨道BCD连接,其中圆轨道在竖直平面内,半径为R,B为最低点,D为最高点.-个质量为m的小球以初速度v0沿AB 运动,刚好能通过最高点D,则()A、小球质量越大,所需初速度v0越大B、圆轨道半径越大,所需初速度v0越大C、初速度v0与小球质量m、轨道半径R无关D、小球质量m和轨道半径R同时增大,有可能不用增大初速度v0解析:球通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v,有mg=mv2/R,v=这是刚好通过最高点的条件,根据机械能守恒,在最低点的速度v0应满足?m v02=mg2R+?mv2,v0= 答案:B(二)系统机械能守恒问题【例3】如图,斜面与半径R=2.5m的竖直半圆组成光滑轨道,-个小球从A点斜向上抛,并在半圆最高点D水平进入轨道,然后沿斜面向上,最大高度达到h=10m,求小球抛出的速度和位置.解析:小球从A到D的逆运动为平抛运动,由机械能守恒,平抛初速度vD为mgh—mg2R=?mvD2;所以A到D的水平距离为由机械能守恒得A点的速度v0为mgh=?mv02;由于平抛运动的水平速度不变,则vD=v0cosθ,所以,仰角为【例4】如图所示,总长为L的光滑匀质的铁链,跨过-光滑的轻质小定滑轮,开始时底端相齐,当略有扰动时,某-端下落,则铁链刚脱离滑轮的瞬间,其速度多大?解析:铁链的-端上升,-端下落是变质量问题,利用牛顿定律求解比较麻烦,也超出了中学物理大纲的要求.但由题目的叙述可知铁链的重心位置变化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或“光滑”提示我们无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转化,则机械能守恒,这个题目我们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总量不变表达式E2=El,和增量表达式ΔEP=-ΔEK分别给出解答,以利于同学分析比较掌握其各自的特点.(1)设铁链单位长度的质量为P,且选铁链的初态的重心位置所在水平面为参考面,则初态E1=0滑离滑轮时为终态,重心离参考面距离L/4,EP=-PLgL/4 Ek2=Lv2即终态E2=-PLgL/4+PLv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E2= E1有-PLgL/4+PLv2=0,所以v= (2)利用ΔEP=-ΔEK,求解:初态至终态重力势能减少,重心下降L/4,重力势能减少-ΔEP= PLgL/4,动能增量ΔEK=PLv2,所以v=点评:(1)对绳索、链条这类的物体,由于在考查过程中常发生形变,其重心位置对物体来说,不是固定不变的,能否确定其重心的位置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顺便指出的是均匀质量分布的规则物体常以重心的位置来确定物体的重力势能.此题初态的重心位置不在滑轮的顶点,由于滑轮很小,可视作对折来求重心,也可分段考虑求出各部分的重力势能后求出代数和作为总的重力势能.至于零势能参考面可任意选取,但以系统初末态重力势能便于表示为宜.(2)此题也可以用等效法求解,铁链脱离滑轮时重力势能减少,等效为-半铁链至另-半下端时重力势能的减少,然后利用ΔEP=-ΔEK求解,留给同学们思考.【模拟试题】1、某地强风的风速约为v=20m/s,设空气密度ρ=1.3kg/m3,如果把通过横截面积=20m2风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电能,则利用上述已知量计算电功率的公式应为P=_________,大小约为_____W(取-位有效数字)2、两个人要将质量M=1000 kg的小车沿-小型铁轨推上长L=5 m,高h=1 m的斜坡顶端.已知车在任何情况下所受的摩擦阻力恒为车重的0.12倍,两人能发挥的最大推力各为800 N。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计算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计算动能和势能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概念,用于描述物体在运动或位置上的能量状态。
动能指的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而势能则指的是物体由于位置的变化而具有的能量。
它们在物体力学、能量转化、机械运动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动能的概念和计算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能量大小。
动能的计算公式如下:动能(K) = 1/2 * m * v^2其中,K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例如,一个质量为2kg的小球以10m/s的速度运动,则它的动能可以通过下面的计算得到:K = 1/2 * 2kg * (10m/s)^2 = 100J因此,这个小球的动能为100焦耳。
动能定理是描述动能变化的原理,即外力对物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动能。
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做功(W) = ΔK = K2 - K1其中,W表示外力对物体做的功,ΔK表示动能的变化,K2表示物体的末动能,K1表示物体的初动能。
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的变化而具有的能量,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位置状态和能量大小。
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化学势能等。
1. 重力势能:重力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的高低而具有的能量,可以用来描述物体在重力场中的能量大小。
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如下:重力势能(P.E) = m * g * h其中,P.E表示重力势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物体的高度。
例如,一个质量为4kg的物体位于高度为5m的位置上,则它的重力势能可以通过下面的计算得到:P.E = 4kg * 9.8m/s^2 * 5m = 196J因此,这个物体的重力势能为196焦耳。
2. 弹性势能:弹性势能是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可以用来描述物体在弹性力场中的能量大小。
弹性势能的计算公式如下:弹性势能(E.E) = 1/2 * k * x^2其中,E.E表示弹性势能,k表示弹性系数,x表示物体的形变。
(完整版)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知识梳理 一、动能(一)动能的表达式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2.公式:E k =mv 2,动能的单位是焦耳. 说明:(1)动能是状态量,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其动能就有确定的值,与物体是否受力无关.(2)动能是标量,且动能恒为正值,动能与物体的速度方向无关.一个物体,不论其速度的方向如何,只要速度的大小相等,该物体具有的动能就相等.(3)像所有的能量一样,动能也是相对的,同一物体,对不同的参考系会有不同的动能.没有特别指明时,都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相对地面的动能. (二)动能定理1.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2.表达式:W=E -E ,W 是外力所做的总功,E 、E 分别为初末状态的动能.若初、末速度分别为v 1、v 2,则E =mv 21,E =mv . 3.物理意义:动能定理揭示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即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对应着物体动能的变化,变化的大小由做功的多少来度量.动能定理的实质说明了功和能之间的密切关系,即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利用动能定理来求解变力所做的功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如果物体只受到一个变力的作用,那么:W=E k2-E k1.只要求出做功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变化量ΔE k ,也就等于知道了这个过程中变力所做的功.②如果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作用,但是其中只有一个力F 1是变力,其他的力都是恒力,则可以先用恒力做功的公式求出这几个恒力所做的功,然后再运用动能定理来间接求变力做的功:W 1+W 其他=ΔE k .可见应把变力所做的功包括在上述动能定理的方程中. ③注意以下两点:122k 1k 1k 1k 1k 122k 1222a.变力的功只能用表示功的符号W来表示,一般不能用力和位移的乘积来表示.b.变力做功,可借助动能定理求解,动能中的速度有时也可以用分速度来表示.4.理解动能定理(1)力(合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动能、势能、动能定理
动能、势能、动能定理目标认知学习目标1.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会计算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2.理解重力势能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是重力做功的特点。
3.了解弹性势能并探究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4.理解动能定理,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
5.会推导动能定理。
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动能定理,会使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
2.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点一:重力势能要点诠释:1.重力做功及特点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物体被举高时,重力做负功,物体下降时,重力做正功。
2.重力势能(1)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2)重力势能的表达式:,国际单位是焦耳(J)(3)重力势能是状态量,它描述了物体所处的一定状态,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或时刻对应(4)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系统性。
重力势能为物体与地球这个系统所共有的。
中的是相对参考平面的高度,物体在参考平面的上方,重力势能为正,反之为负,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参考平面的选择有关,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会有不同的重力势能值。
3.重力做功跟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势能的变化过程,也是重力做功的过程,二者的关系为,表示在初位置的重力势能,表示在末位置的重力势能(1)当物体由高处运动到低处时,,表明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减少,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2)当物体由低处运动到高处时,,表明重力做负功时(即物体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增加,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知识点二: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要点诠释:1.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各部分之间,由于有弹力的相互作用,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弹性势能。
2.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对于弹簧来说,弹性势能还与劲度系数有关,当形变量一定时,劲度系数越大的弹簧弹性势能也越大。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第七章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定理知识点总结复习
第四节重力势能1.重力做的功(1)表达式W G=mgh=mg(h1-h2),其中h表示物体起点和终点的高度差,h1、h2分别表示物体起点和终点的高度。
(2)正负物体下降时重力做正功;物体被举高时重力做负功,也可以说成物体克服重力做功。
(3)特点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2.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位于高处而具有的能量。
(2)大小:等于物体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表达式为E p=mgh,其中h 表示物体所在位置的高度。
(3)单位:焦耳,与功的单位相同。
重力势能是标量,正负表示大小。
(4)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①表达式:W G=E p1-E p2。
②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大。
3.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1)相对性①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总是相对于某一水平面来说的,这个水平面叫做参考平面,在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取作0。
②重力势能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重力势能的数值是不同的。
对选定的参考平面,上方物体的重力势能是正值,下方物体的重力势能是负值,负值的重力势能,表示物体在这个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要比在参考平面上具有的重力势能小。
(2)系统性重力势能是地球与物体所组成的系统共有的。
判一判(1)重力势能E p1=2 J,E p2=-3 J,则E p1与E p2方向相反。
()(2)同一物体的重力势能E p1=2 J,E p2=-3 J,则E p1>E p2。
()(3)在同一高度的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它们的重力势能一定不同。
()提示:(1)×重力势能是标量,没有方向。
(2)√重力势能为正值,表示物体处于参考平面的上方,为负值表示物体处于参考平面的下方,而同一物体在越高的地方重力势能越大。
(3)×若选定两物体所处的水平面为参考平面,则两物体的重力势能均为0。
说明:(1)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2023年动能和势能·知识点精解
动能和势能·知识点精解1. 动能的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用Ek表达。
2. 动能的量度公式(1)物体的动能等于它的质量跟它的速度平方的乘积。
(3)从上式可知动能为标量, 单位由m、v决定为焦耳。
由于1[公斤·米2/秒2]=1[公斤·米/秒2][米]=1牛·米=1焦。
(4)物体的动能具有相对性, 相对不同参考系物体动能不同, 因而在同一问题中应选择同一参考系。
一般物体速度都是对地球的。
(5)动能的变化量又叫动能增量, 指的是未动能与初动能之差。
ΔEk=少。
(6)物体的动能与动量均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系, 但表达的意义不同。
动量表达运动效果, 动能表达运动能量。
且动量为矢量, 动能为标量。
它们之间的数值关系为P2=2mEk。
3. 动能定理(1)动能定理内容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或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 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这就是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也可以说成:外力对物体做功, 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物体克服外力做功, 等于物体动能的减少。
(2)动能定理的表达式(3)关于动能定理的理解①动能定理的计算为标量式, 不能分方向, v为相对同一参考系的速度。
②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一物体, 或者可以当作单一物体的物体系。
若互相作用的物体系统由几个物体组成, 则应按隔离法逐个对物体列动能定理方程。
③以上两式(1)式用的较少。
(1)式中规定求出F合, 则应用矢量合成较复杂, 力F都应为恒力方可求合力, 且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物体受力保持不变。
(2)式所规定的是物体所受各力做功的代数和, 其中对力没做任何规定, 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涉及重力和弹力), 既可以是变力也可以是恒力;既可以同时作用, 也可以分段作用。
只规定出在作用过程中各力做功的多少正负即可。
这也正是动能定理的优越性所在。
④功和动能均为标量, 但功有正负之分, 在求未知功时, 一般认为是正值。
若求得为正值, 说明该力做正功, 负值则为物体克服该力做功。
动能定理和势能定理
动能定理和势能定理1. 引言在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的规律称为动力学。
动力学中最基本的定理之一就是动能定理和势能定理。
动能定理和势能定理是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的两个重要定律,它们分别描述了物体动能和势能的变化规律。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能定理和势能定理的定义、表达式以及应用。
2. 动能定理2.1 定义动能定理指出: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且物体的动能与其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2.2 表达式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 E_k = mv^2 ]其中,( E_k ) 表示动能,( m ) 表示物体的质量,( v ) 表示物体的速度。
2.3 应用动能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
•在曲线运动中,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和势能的总量变化。
3. 势能定理3.1 定义势能定理指出: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的改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势能,且物体的势能与其质量和位置的高度成正比。
3.2 表达式势能定理的表达式为:[ E_p = mgh ]其中,( E_p ) 表示势能,( m ) 表示物体的质量,( g ) 表示重力加速度,( h ) 表示物体相对于某一参考点的高度。
3.3 应用势能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在重力场中,物体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其势能的变化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做的功。
•在弹性势能中,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当物体恢复原状时,这部分能量会转化为物体的动能。
4. 动能定理与势能定理的关系动能定理和势能定理虽然描述的是不同的能量形式,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在竖直上抛运动中,物体上升过程中势能增加,动能减小;下降过程中势能减小,动能增加。
5. 结论动能定理和势能定理是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的两个重要定律。
本文详细介绍了动能定理和势能定理的定义、表达式以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动能 势能 动能定理教学目标:理解功和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定理,会熟练地运用动能定理解答有关问题教学重点:动能定理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应用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动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其表达式为:221mv E k =。
2.对动能的理解(1)动能是一个状态量,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对应.动能是标量.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而且物体的动能总是大于等于零,不会出现负值.(2)动能是相对的,它与参照物的选取密切相关.如行驶中的汽车上的物品,对汽车上的乘客,物品动能是零;但对路边的行人,物品的动能就不为零。
3.动能与动量的比较(1)动能和动量都是由质量和速度共同决定的物理量,221mv E k ==m p 22 或 k mE p 2=(2)动能和动量都是用于描述物体机械运动的状态量。
(3)动能是标量,动量是矢量。
物体的动能变化,则其动量一定变化;物体的动能变化,则其动量不一定变化。
(4)动能决定了物体克服一定的阻力能运动多么远;动量则决定着物体克服一定的阻力能运动多长时间。
动能的变化决定于合外力对物体做多少功,动量的变化决定于合外力对物体施加的冲量。
(5)动能是从能量观点出发描述机械运动的,动量是从机械运动本身出发描述机械运动状态的。
二、重力势能1.重力势能:物体和地球由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叫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共有的。
表达式:mghEp,与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
2.对重力势能的理解(1)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这一系统共同所有,单独一个物体谈不上具有势能.即:如果没有地球,物体谈不上有重力势能.平时说物体具有多少重力势能,是一种习惯上的简称.重力势能是相对的,它随参考点的选择不同而不同,要说明物体具有多少重力势能,首先要指明参考点(即零点).(2)重力势能是标量,它没有方向.但是重力势能有正、负.此处正、负不是表示方向,而是表示比零点的能量状态高还是低.势能大于零表示比零点的能量状态高,势能小于零表示比零点的能量状态低.零点的选择不同虽对势能值表述不同,但对物理过程没有影响.即势能是相对的,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势能的变化与零点的选择无关.(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重力做正功,物体高度下降,重力势能降低;重力做负功,物体高度上升,重力势能升高.可以证明,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由物体所受的重力和物体初、末位置所在水平面的高度差决定,即:W G=mg△h.所以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即W G= -△E p= -(mgh2-mgh1)三、动能定理1.动能定理的表述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这里的合外力指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包括重力)。
表达式为W=ΔE K动能定理也可以表述为: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实际应用时,后一种表述比较好操作。
不必求合力,特别是在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受力有变化的情况下,只要把各个力在各个阶段所做的功都按照代数和加起来,就可以得到总功。
和动量定理一样,动能定理也建立起过程量(功)和状态量(动能)间的联系。
这样,无论求合外力做的功还是求物体动能的变化,就都有了两个可供选择的途径。
和动量定理不同的是:功和动能都是标量,动能定理表达式是一个标量式,不能在某一个方向上应用动能定理。
【例1】 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互成60°角的大小相等的两个水平恒力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物体获得的速度为v ,在力的方向上获得的速度分别为v 1、v 2,那么在这段时间内,其中一个力做的功为A .261mvB .241mvC .231mvD .221mv错解:在分力F 1的方向上,由动动能定理得2221161)30cos 2(2121mv v m mv W =︒==,故A 正确。
正解:在合力F 的方向上,由动动能定理得,221mv Fs W ==,某个分力的功为211412130cos 30cos 230cos mv Fs s F s F W ==︒︒=︒=,故B 正确。
2.对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关系的理解:外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这一外力有助于物体的运动,是动力;外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减少,这一外力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是阻力,外力对物体做负功往往又称物体克服阻力做功.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外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动能与其它形式的能发生了转化.所以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就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即.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和动量定理不同,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只能是单个物体,如果是系统,那么系统内的物体间不能有相对运动。
(原因是:系统内所有内力的总冲量一定是零,而系统内所有内力做的总功不一定是零)。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于研究对象的力都要分析,含重力)。
(3)写出该过程中合外力做的功,或分别写出各个力做的功(注意功的正负)。
如果研究过程中物体受力情况有变化,要分别写出该力在各个阶段做的功。
(4)写出物体的初、末动能。
(5)按照动能定理列式求解。
【例2】 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α,长为L ,AB 段光滑,BC 段粗糙,且BC =2 AB 。
质量为m 的木块从斜面顶端无初速下滑,到达C 端时速度刚好减小到零。
求物体和斜面BC 段间的动摩擦因数μ。
解:以木块为对象,在下滑全过程中用动能定理:重力做的功为mgL sin α,摩擦力做的功为αμcos 32mgL -,支持力不做功。
初、末动能均为零。
mgL sin ααμcos 32mgL -=0,αμtan 23= 点评:从本例题可以看出,由于用动能定理列方程时不牵扯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加速度,所以比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方程解题简洁得多。
【例3】 将小球以初速度v 0竖直上抛,在不计空气阻力的理想状况下,小球将上升到某一最大高度。
由于有空气阻力,小球实际上升的最大高度只有该理想高度的80%。
设空气阻力大小恒定,求小球落回抛出点时的速度大小v 。
解:有空气阻力和无空气阻力两种情况下分别在上升过程对小球用动能定理: 2021mv mgH =和()20218.0mv H f mg =+,可得H=v 02/2g ,mg f 41= 再以小球为对象,在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对上升和下落的全过程用动能定理。
全过程重力做的功为零,所以有:22021218.02mv mv H f -=⨯⋅,解得053v v = 点评:从本题可以看出:根据题意灵活地选取研究过程可以使问题变得简单。
有时取全过程简单;有时则取某一阶段简单。
原则是尽量使做功的力减少,各个力的功计算方便;或使初、末动能等于零。
【例4】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钢珠从高出地面h 处由静止自由下落,落到地面进入沙坑h /10停止,则vv /(1)钢珠在沙坑中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重力的多少倍?(2)若让钢珠进入沙坑h /8,则钢珠在h 处的动能应为多少?设钢珠在沙坑中所受平均阻力大小不随深度改变。
解析:(1)取钢珠为研究对象,对它的整个运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W =W F +W G =△E K =0。
取钢珠停止处所在水平面为重力势能的零参考平面,则重力的功W G =1011mgh ,阻力的功W F =101- F f h , 代入得1011mgh 101-F f h =0,故有F f /mg =11。
即所求倍数为11。
(2)设钢珠在h 处的动能为E K ,则对钢珠的整个运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W =W F +W G =△E K =0,进一步展开为9mgh /8—F f h /8= —E K ,得E K =mgh /4。
点评:对第(2)问,有的学生这样做,h /8—h /10= h /40,在h /40中阻力所做的功为F f h /40=11mgh /40,因而钢珠在h 处的动能E K =11mgh /40。
这样做对吗?请思考。
【例5】 质量为M 的木块放在水平台面上,台面比水平地面高出h =0.20m ,木块离台的右端L =1.7m 。
质量为m =0.10M 的子弹以v 0=180m/s 的速度水平射向木块,并以v =90m/s 的速度水平射出,木块落到水平地面时的落地点到台面右端的水平距离为s =1.6m ,求木块与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解:本题的物理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其中两个阶段中有机械能损失:子弹射穿木块阶段和木块在台面上滑行阶段。
所以本题必须分三个阶段列方程:子弹射穿木块阶段,对系统用动量守恒,设木块末速度为v 1,mv 0= mv +Mv 1……①木块在台面上滑行阶段对木块用动能定理,设木块离开台面时的速度为v 2,有:22212121Mv Mv MgL -=μ……② 木块离开台面后的平抛阶段,g h v s 22=……③由①、②、③可得μ=0.50点评:从本题应引起注意的是:凡是有机械能损失的过程,都应该分段处理。
从本题还应引起注意的是:不要对系统用动能定理。
在子弹穿过木块阶段,子弹和木块间的一对摩擦力做的总功为负功。
如果对系统在全过程用动能定理,就会把这个负功漏掉。
四、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动能定理可以由牛顿定律推导出来,原则上讲用动能定律能解决物理问题都可以利用牛顿定律解决,但在处理动力学问题中,若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来解,则要分阶段考虑,且必须分别求每个阶段中的加速度和末速度,计算较繁琐。
但是,我们用动能定理来解就比较简捷。
我们通过下面的例子再来体会一下用动能定理解决某些动力学问题的优越性。
1.应用动能定理巧求变力的功如果我们所研究的问题中有多个力做功,其中只有一个力是变力,其余的都是恒力,而且这些恒力所做的功比较容易计算,研究对象本身的动能增量也比较容易计算时,用动能定理就可以求出这个变力所做的功。
【例6】如图所示,AB为1/4圆弧轨道,半径为R=0.8m,BC是水平轨道,长S=3m,BC处的摩擦系数为μ=1/15,今有质量m=1kg的物体,自A点从静止起下滑到C点刚好停止。
求物体在轨道AB段所受的阻力对物体做的功。
解析:物体在从A滑到C的过程中,有重力、AB段的阻力、BC段的摩擦力共三个力做功,W G=mgR,f BC=μmg,由于物体在AB段受的阻力是变力,做的功不能直接求。
根据动能定理可知:W外=0,所以mgR-μmgS-W AB=0即W AB=mgR-μmgS=1×10×0.8-1×10×3/15=6 J【例7】一辆车通过一根跨过定滑轮的绳PQ提升井中质量为m的物体,如图所示.绳的P端拴在车后的挂钩上,Q端拴在物体上.设绳的总长不变,绳的质量、定滑轮的质量和尺寸、滑轮上的摩擦都忽略不计.开始时,车在A点,左右两侧绳都已绷紧并且是竖直的,左侧绳长为H.提升时,车加速向左运动,沿水平方向从A经过B驶向C.设A到B的距离也为H,车过B点时的速度为v B.求在车由A移到B的过程中,绳Q端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解析:设绳的P 端到达B 处时,左边绳与水平地面所成夹角为θ,物体从井底上升的高度为h ,速度为v ,所求的功为W ,则据动能定理可得: 221mv mgh W =- 因绳总长不变,所以: H H h -=θsin 根据绳联物体的速度关系得:v =v B cosθ 由几何关系得:4πθ=由以上四式求得: H mg mv W B )12(412-+= 2.应用动能定理简解多过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