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集体备课记录】高一数学集体备课材料(3月2日)
高一数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高一数学备课组活动记录活动目的本次高一数学备课组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备课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备课质量,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时间:XX年XX月XX日活动地点:XX楼XX室活动内容1. 分享教学方法和经验在本次活动中,备课组成员就各自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进行了分享。
每位成员针对自己的授课内容和学生特点,介绍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大家一起讨论了这些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意见。
2. 教学资源交流和整合备课组成员带来了各自整理和准备的数学教学资源,包括教案、习题、课件等。
大家将自己的资源进行交流,并进行了整合和优化。
通过分享和借鉴,每位成员都获得了更多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丰富了自己的备课内容。
3. 计划和安排下一阶段工作在分享和交流完教学方法和资源后,备课组成员对下一阶段的备课工作进行了计划和安排。
根据学校的教学进度和高一学生的学情,每位成员确定了自己的备课重点和重点内容。
同时,大家商讨了备课组的协作方式和分工安排,确保备课工作的高效进行。
活动总结和收获通过这次备课组活动,备课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得到了加强,互相学习和借鉴的机会增多,备课质量得到了提高。
每位成员都从其他成员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中获得了很多启发和收获,拓宽了自己的思路和教学视野。
备课组活动的组织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好评。
大家认为这种定期的备课组活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推动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希望以后能加大活动的力度,形成持续的备课组交流机制。
参考链接(这里可以添加备课组成员分享的教学资源链接或其他相关资源链接)以上便是本次高一数学备课组活动的记录和总结,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备课组成员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数学教育。
期待下一次的备课组活动!。
高中数学备课组活动活动记录
高中数学备课组活动活动记录日期:2022年5月15日活动内容本次备课组活动主题为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评估与优化。
活动旨在分享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提供更优质的数学教育。
参与人员•张老师(主持人)•李老师•王老师•赵老师•孙老师活动议程1.介绍活动目的和议程安排;2.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难点和解决方法;3.评估教学内容,提出优化建议;4.讨论备课组未来的工作计划;5.总结本次活动。
活动记录1. 活动目的和议程安排张老师首先对本次活动的目的进行了简要介绍,强调了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随后,他详细地说明了本次活动的议程安排,确保了参与人员对活动内容的清晰理解。
2. 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难点和解决方法李老师分享了她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某个知识点的难点,即如何解决二次方程的实数根问题。
她分享了自己在课堂上采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如引入实际生活例子、绘制图表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其他老师也纷纷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和经验,大家互相交流、讨论,共同寻找最有效的教学策略。
3. 评估教学内容,提出优化建议在本环节中,王老师提出了对高中数学教材的评估和优化建议。
他认为现行教材在某些知识点的阐述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建议备课组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以提高教学效果。
大家对这一建议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最终决定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更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内容。
4. 讨论备课组未来的工作计划在这一环节中,备课组成员一起讨论和制定未来的工作计划。
大家一致认为,备课组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制定教学标准,推进教学改革。
同时,备课组也计划加强内部合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备课组决定每月举行一次活动,进行教学研讨和经验分享。
5. 活动总结最后,张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他表示本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家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看法。
高一数学集体备课材料
第一章 数列高一数学备课组2015.3.18§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2、过程与方法:通过三角形数与正方形数引入数列的概念;通过类比函数的思想了解数列的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3、情态与价值:体会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借助函数的背景和研究方法来研究有关数列的问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培养用已知去研究未知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数列的概念,认识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发现数列规律找出可能的通项公式。
·学法:学生以阅读与思考的方式了解数列的概念;通过类比函数的思想了解数列的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以观察的形式发现数列可能的通项公式。
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有人说,大自然是懂数学的,不知你注意过没有,树木的分叉、花瓣的数量、植物种子的排列等等,都遵循着某种数学规律,大家能想到它们涉及了那些数学规律吗?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二、新课学生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 (一)、考考你 寻找规律,在空格出填写数字1.1、21、31、( )、51、61、( )、812. 2、-4、( )、-8、10、( )143. ( )、22、23、24、25、( )、27思考1:以上几组数有什么特征?观察、讨论、分析归纳特点:上面的数字都是有规律的。
从具体例子引出数列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探究1、根据上面几组数归纳出数列的概念:数列是一列按一定次序排列的数。
思考2 :数列1、2、3、4……与4、3、2、1……是同一数列吗? 答:不是,数列的有序性;2、数列的项如何表示数列的一般表示:n a a a ,,,21 ,表示法{}n a 练习:请大家举几个生活中数列的例子3、数列的分类①按项数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②按项的大小关系分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4、常数列:各项均为常数的数列 (为等差、等比数列进一步学习作铺垫)5、数列的通项公式项数:1 2 3 4 5 …… n 1 2 3 4 5 …… n 项: 1 4 9 16 25…… (n2) 2 4 6 8 10…… (2n )仔细观察上面两个数列的项与它对应的项数,你能发现它们的关系吗?请写出项数与项之间的一个关系式。
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双沟中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第次)学科理科数学课题参加教师活动时间活动地点记录人备课准备中心发言人:1.提前准备教学设计;2.准备好主讲内容集中交流研讨典型备课准备中心发言人:穆星媛1.提前准备教学设计、名师课堂2.准备好主讲内容集中交流研讨典型发言赵光朋:“余弦定理”是一个解三角形的重要定理,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沙玲玲:学案要具体充分,难度要降低,要有回顾的内容;冷欢:定理的推导有多重方法,但课堂上不宜都讲。
再设计思路1.设计题组练习,使用程序教学法;2.公式的变形应用要在练习中体现。
双沟中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第三次)2013年3月13日学科数学课题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参加教师赵光朋及高一数学备课组全体成员时间2013.3.13地点高一办公室(南)记录人荣燕飞备课准备中心发言人:冷欢1.提前准备教学设计(电脑展示)2.准备好主讲内容集中交流研荣燕飞:倒序相加法,和叠加法是推倒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并知道它的重要性;冷欢:新授课不宜解构造法求通向的方法,事宜在最后的复习时再讲。
穆星媛:让学生去发现去总结。
地点高一办公室(南)记录人荣燕飞备课准备中心发言人:赵光朋1.提前准备教学设计,名师课堂2.准备好主讲内容集中交流研讨典型发言备学生的学:看课本提纲导学,普通班策略:列出预习提纲,编写成填空题的形式。
重点班:全面处理,思维方法是关键,类型总结要到位。
备老师的教:错位相消法的教学是关键备上课的练:强调分类讨论。
再设计思1.增加错题辨析练习2.用好小组讨论环节。
参加教师高一数学教师时间2013.4.18地点高一办公室(南)记录人冷欢备课准备中心发言人:穆星媛1.教案两篇2.实际问题5道集中交流研讨典型发言1.不等关系是不等式一章的基础,以简单为主。
2.应用题要让学生积极讨论。
3.比较大小主要是求差法。
4.要用课件。
再备 2.网络课件(三个)集中交流研讨典型发言穆星媛:要善于使用网络资源。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记录数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记录数学备课组活动记录时间:20XX年XX月XX日地点:XX市XX中学主持人:XXX老师参与人员:数学备课组全体成员活动记录:一、集体备课目标确定1.1确定备课主题:本次备课旨在共同研究高中数学教材中的一些知识点/章节,并制定相应的备课方案。
1.2确定备课目标:明确备课过程中要达到的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确保备课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备课方案制定2.1研究相关教材:对要备课的章节进行深入研究,理解内容和目标。
2.2制定备课目标和内容: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学情,确立备课的目标和内容,并明确备课重点和难点。
2.3梳理备课思路:确定备课的主要思路、方法和途径,合理组织备课活动。
2.4制定备课计划:制定备课的大致时间安排,分配备课任务。
三、集体备课讨论3.1分享备课思路:每位备课组成员依次分享个人备课思路,相互借鉴、讨论,积极提出建议和意见。
3.2研究备课材料:深入研究备课材料,相互讨论备课内容的理解和解题思路。
3.3分工合作:根据备课计划,进行任务分工,确保备课过程有条不紊。
3.4总结备课成果:总结集体备课的收获和成果,对备课方案进行进一步完善。
四、备课成果展示4.1小组成果分享:各小组成员依次展示备课成果,包括备课思路、重点难点的讲解和解题思路等。
4.2合作讨论和评价:各小组成员互相讨论、评价备课成果,提出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备课方案。
五、备课方案优化5.1借鉴他人经验:总结其他组员的备课成果和经验,互相学习、借鉴,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备课方案。
5.2修改完善备课方案:根据集体备课的讨论和评价结果,对备课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六、备课活动总结6.1汇报备课成果:主持人对备课成果进行总结和汇报。
6.2反思备课过程:各组员就备课过程中的问题、经验、收获等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6.3下一步行动计划:明确下一步备课工作的行动计划,确定下次备课的主题和目标。
七、其他事项7.1宣布学习资料:主持人宣布学习资料、辅导材料等的发放情况。
【高一数学集体备课记录】高一数学集体备课材料(3月2日)
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个通项公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一列数的观察、归纳,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通项公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
数列及其有关概念,通项公式及其应用●教学难点
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
通案:
Ⅰ.课题导入
上述例子的共同特点是:⑴均是一列数;⑵有一定次序.从而引出数列及有关定义Ⅱ.讲授新课
⒈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注意:⑴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
22?132?142?152?1
;,;;345(1)1,3,5,7;(2)21111
(3)-1?2,2?3,-3?4,4?5.
解:
(1)项1=2×1-13=2×2-15=2×3-17=2×4-1↓↓↓↓序号1234即这个数列的前4项都是序号的2倍减去1,∴它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an?2n?1;
(2)序号:1234↓↓↓↓
246810
(1)3,5,9,17,33,??;(2)3,15,35,63,99,??;
(3)0,1,0,1,0,1,??;(4)1,3,3,5,5,7,7,9,9,??;(5)2,-6,12,-20,30,-42,??.
2n1?(?1)n
aaa2解:(1)n=2n+1;(2)n=(2n?1)(2n?1);(3)n=;
1111
345项12
高一数学组集体备课《交集并集》
高一数学组集体备课3.1 交集、并集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通过实例,使学生掌握集合之间的两种运算——交和并。
集合作为一种数学语言,在后续的学习中是一种重要的工具。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恰当使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和集合语言来描述相应的数学内容。
有了集合的语言,可以更清晰的表达我们的思想。
所以,集合是整个数学的基础,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2)理解“或”、“且”的含义,掌握交集、并集运算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①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交集、并集;②掌握交集和并集的表示法,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③逐步学会数形结合法与分类讨论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集合符号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符号表达能力,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交集和并集的概念.教学难点:交集和并集的概念、性质、符号之间的区别.四、教法学法与教具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1)类比发现法。
通过让学生类比实数加法运算引入集合间的运算。
(2)图示法。
利用Venn图和数轴让学生理解集合的交与并。
教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追溯与创设情景:(i)放映钟南山和陈薇的几组幻灯片。
问题一:用集合的形式给出钟南山院士和陈薇院士的爱好.问题二:观察两个集合中的元素,你能发现什么?用集合A表示钟南山院士的爱好; A={ 台球,看书,音乐}用集合B表示陈薇院士的爱好; B={ 电脑,音乐,看书}用集合C表示他们的共同的爱好; C={ 音乐,看书}用集合D表示钟南山院士和陈薇院士的爱好; D={ 舞蹈,音乐,看书,健身}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和喜爱的话题出发,借助课件幻灯片,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将这个话题用集合的语言来表达,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及担当、责任教育.(ii)借助幻灯片的图画将上面的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演示(详见课件),采用元素分析法,引导学生发现内在的规律,为讲授交集和并集构建一个平台。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一、活动目的本次高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活动内容1. 分享教学经验在活动开始时,各位老师依次分享了自己近期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解决方法。
大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观点。
通过分享教学经验,大家互相借鉴,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难题。
2. 探讨教学方法在分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大家一起探讨了一些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
通过大家的讨论和实践经验的分享,我们发现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通过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些方法的分享和探讨,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3. 教材解读接下来,大家对新的教材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通过分析教材的结构和重点内容,大家对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目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大家还分享了一些与教材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参考书目,供大家在教学过程中参考使用。
4. 教学案例分享最后,各位老师分享了自己近期在教学中的成功案例。
通过分享案例,大家能够从中学习到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时,这也激发了大家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和动力。
三、活动效果通过本次高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我们达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1.增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意识,加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2.分享了教学经验和方法,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3.探讨了教学方法和策略,拓宽了教师的思路和教学视野。
4.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促进了对课程的理解和教学目标的明确。
5.分享了成功案例,激发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总而言之,本次高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教育。
高中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8篇
高中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8篇一、概述在高中数学教育中,教研组集体备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可以共同研究教材内容,分享教学经验,完善教学计划,提升教学质量。
以下是高中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的八篇内容。
二、备课记录1. 单元:函数与方程•主题:一次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内容:–一次函数的定义和一次函数图像的特点–一次函数的斜率和截距的求解方法–一次函数的图像与其斜率截距的关系2. 单元:二次函数•主题: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内容:–二次函数的定义及其一般式–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二次函数的顶点、对称轴和零点的求解方法3. 单元: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主题: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基本性质•内容:–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定义与图像特点–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运算规律–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应用案例分析4. 单元:三角函数•主题: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与应用•内容:–三角函数的定义与图像特点–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及其相关概念–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与应用案例5. 单元:平面向量•主题: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与运算•内容:–平面向量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平面向量的加减法和数乘法规律–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的计算方法与应用6. 单元:数列与数学归纳法•主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内容:–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与应用–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与应用案例分析7. 单元:概率与统计•主题:概率与统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内容:–概率的基本概念与概率计算方法–统计的基本概念与统计方法–概率与统计的应用案例分析8. 单元:立体几何•主题: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内容:–空间几何体的基本概念与特性–空间几何体的计算方法与应用案例–空间几何体的投影与切割方法三、总结通过集体备课,教研组成员共同研究了高中数学各个单元的核心内容。
集体备课记录充分总结了各个单元的重点知识、解题方法和应用案例,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高中数学教研组活动纪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高中数学教研组于2022年10月15日组织开展了主题为“深化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三、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四、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开始,教研组长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为“圆锥曲线”。
教师们针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共同制定了详细的教学方案。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心得,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 课堂教学观摩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本次活动安排了课堂教学观摩环节。
由教研组推荐一位优秀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
公开课结束后,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评课议课,共同探讨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3. 教学研讨在课堂教学观摩和评课议课的基础上,教研组开展了教学研讨活动。
教师们围绕以下主题展开讨论:(1)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3)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如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畅所欲言,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教研组长对教师们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要求。
五、活动总结本次高中数学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几点收获:1. 教师们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教师们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问题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3. 教师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加强,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4. 教研组对教师们的教学水平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教学评价提供了依据。
数学教研备课活动高一(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校高一数学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了一次教研备课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明确教学目标。
2. 培养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备课效率。
3. 探讨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4.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三、活动内容1. 新课程标准解读活动开始,教研组长带领全体教师对新课程标准进行解读。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教师明确了教学目标,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2. 集体备课本次集体备课以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为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教材分析:教师们共同分析了《集合》这一章节的内容,包括知识点、重点、难点等。
(2)教学目标确定:结合课程标准,教师们共同确定了本章节的教学目标。
(3)教学策略探讨:针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教师们提出了多种教学策略,如情境导入、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
(4)教学过程设计:教师们针对教学策略,设计了详细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
(5)教学反思:教师们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总结了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借鉴。
3. 交流与分享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通过交流与分享,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 教学观摩为了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研组安排了优秀教师进行教学观摩。
观摩课后,教师们对观摩课进行了点评,指出了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借鉴。
四、活动总结本次数学教研备课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活动,教师们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明确了教学目标;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备课效率;探讨了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
高一数学9.11 10.9
教学反思
1.课件的开发要与学案要求同步。
2.加强课件的实用性。
2.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体会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3.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意义。
4.会求(判断)某些问题成立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5.能够利用命题之间的关系判定充要关系或进行充要条件的证明。
二、重难点
1.能够利用集合思想求解参数问题。
2.能够熟练应用集合的关系问题。
3.能够正确使用区间表示数集.
二、重难点
1.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2.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函数,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有了一定的了解,本章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函数,学习运用函数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四、主要存在问题:
高一级部三四区数学组集体备课记录表
主备人姓名:吴继崟容主题
必修一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备课内容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出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数学概念中的作用.
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1.学案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
2.研究课标,研究新授课的课堂要求。
教学反思
1.关注传统课堂的结构的改变。
2.关注课堂效率的提高。
高一级部三四区数学组集体备课记录表
主备人姓名:李莎张建霞王艳娟周梦真备课时间:9.11
内容主题
命题思路,教学中的重要知识及对单元测试试卷说明
备课内容
(完整版)高一数学集体备课
(2)要熟悉角的拆拼、变换的技巧,倍角与半角的相对性,如()()()()2ααβαβααββαββ=++-=+-=-+,,α3是23α的半角,α2是α4的倍角等。
(3)要掌握求值问题的解题规律和途径,寻求角间关系的特殊性,化非特殊角为特殊角,正确选用公式,灵活地掌握各个公式的正用、逆用、变形用等。
(4)求值的类型:①“给角求值”:一般所给出的角都是非特殊角,从表面来看较难,但仔细观察非特殊角与特殊角总有一定关系,解题时,要利用观察得到的关系,结合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升降幂公式转化为特殊角并且消降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而得解。
②“给值求值”:给出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式的值,求另外一些角的三角函数值,解题关键在于“变角”,使其角相同或具有某种关系。
③“给值求角”:实质上可转化为“给值求值”,关键也是变角,把所求角用含已知角的式子表示,由所得的函数值结合该函数的单调区间求得角。
(5)灵活运用角和公式的变形,如:()()2ααβαβ=++-,()()tan tan tan tan tan αβαβαβ+=+-1等,另外重视角的范围对三角函数值的影响,因此要注意角的范围的讨论。
(6)化简三角函数式常有两种思路:一是角的变换(即将多种形式的角尽量统一),二是三角函数名称的变化(即当式子中所含三角函数种类较多时,一般是“切割化弦”),有时,两种变换并用,有时只用一种,视题而定。
(7)证明三角恒等式时,所用方法较多,一般有以下几种证明方法:①从一边到另一边,②两边等于同一个式子,③作差法。
(四)教学要点三角恒等变换处于三角函数与数学变换的结合点和交汇点上,是前面所学三角函数知识的继续与发展,是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的重要素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习了同角三角函数式的变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包含两个角的三角函数式的变换方法,体验变换思想的第一课时。
本课所推导的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是本章所涉及的所有公式的源头。
证明过程如下:假设OA →与OB →的夹角为θ,OA →=(cosα,sinα),OB →=(cosβ,sinβ), 由向量数量积的概念,有: =cos OA OB OA OB θ→→→→•=cos θ,又 由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有:OA OB →→•=cos αcos β+ sin αsin β于是有 cos θ=cos αcos β+ sin αsin β 分类讨论如下:(1)α-β在[0,π]时,θ=α-β(2)α-β在[π,2π]时两向量夹角θ=2π-(α-β)此时 cos[2π-(α-β)]=cos (α-β) (3)α-β在全体实数范围都可以由诱导公式转换到[0,2π] 综合三种情况,cos(α-β)=cos αcos β+ sin αsin β。
高一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高一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活动名称:高一数学集体备课活动日期:XX年XX月XX日地点:XX学校数学教研室参与人员:数学老师X、数学老师Y、数学老师Z活动内容:1. 活动开始前,参与人员对本学期的高一数学课程进行了讨论,并确定了本次备课活动的具体内容和目标。
2. 针对本次备课活动的课题,每位老师都带来了自己准备的教案。
在活动中,大家一起分享和讨论各自的教案,互相学习和借鉴。
3. 活动期间,每位老师都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教案设计思路,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
4. 在讨论过程中,大家对教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讨和解决。
通过集思广益,结合多位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对教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5. 在活动的最后,每位老师都将自己修改后的教案进行了汇报,其他老师进行了点评和提建议。
大家一起总结了这次备课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活动效果:1. 通过本次备课活动,各位老师之间加深了交流,相互了解了不同教学方法和思路,提高了教学水平。
2. 备课活动使得教案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3. 教案修改和完善的过程中,老师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思考不同的教学策略,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4. 通过对本学期高一数学课程的全面讨论和备课活动,教师们对课程的整体框架和重点难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反思与建议:1. 在备课活动中,应该更加注重对每个教案的评价和指导,鼓励老师们提出更多的问题和想法,开展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2. 后续的备课活动可以加入一些小组讨论或分工合作的环节,增加活动的互动性和实践性。
3. 需要加强教师对"备课活动"的重视和参与度,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活动的顺利进行。
4. 在备课活动结束后,应该及时总结和分享活动成果,鼓励教师们将活动中的收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5. 为了进一步提高备课活动的有效性,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反馈,对备课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使其更符合实际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高一数学集体备课(最新整理)
高一数学备课组集体备课2013-2014学年度第1学期备课组高一数学活动地点数学组1活动时间12月11日 星期 三 第8、9节主讲人:王安民 参加人员:高一年级全体数学教师三角恒等变换(一)教材分析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以及运用这些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
三角恒等变换位于三角函数与数学变换的结合点上。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在学习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使学生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的工具性作用,学会它们在数学中的一些应用。
由本章的章头语所介绍的,三角恒等变换既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工具,又是学后继内容和高等数学的基础.三角恒等变换是实践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在力学、物理、电气工程、机械制造、图像处理,及其他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经常会用到这些公式.三角函数恒等变形的教学内容是在三角函数的教学内容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单角的三角函数之间以及单角的三角函数与复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他包括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等.经验证明通过这一部分知识等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等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起较大作用.(二)知识要点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1)()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2)()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2.倍角公式: ;βααcos sin 22sin =ααααα2222sin 211cos 2sin cos 2cos -=-=-=;ααα2tan 1tan 22tan -=3、半角公式: ;;22cos 1cos 2αα+=22cos 1sin 2αα-=;=-=αααsin cos 12tan 4、辅助角公式: (角终边过点)。
)sin(cos sin 22ϕααα++=+b a b a ϕ()b a P ,5、积化和差公式: sin ·cos =[sin(+)+sin(-)] αβ21αβαβcos ·sin =[sin(+)-sin(-)]αβ21αβαβcos ·cos =[cos(+)+cos(-)] αβ21αβαβsin ·sin = -[cos(+)-cos(-)]αβ21αβαβ(三)要点概述(1)求值常用的方法:切割化弦法,升幂降幂法,和积互化法,辅助元素法,“1”的代换法等。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纪要范文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纪要范文**Math Collective Lesson Preparation Summary in High School**As we embarked on the journey of collective lesson preparation for mathematics in our high school, the atmosphere was filled with excitement and anticipation. The teachers gathered with eager anticipation, ready to delve into the nuances of the upcoming math topics.在高中数学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们满怀热情和期待地聚集在一起,准备深入探讨即将讲授的数学课题。
We began by discussing the key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that would form the foundation of our lessons. Each teacher contributed their unique insights, ensuring that the content was not only comprehensive but also engaging for the students. The discussions were lively and insightful, with teachers challenging each other's ideas and collaborating to create a cohesive and effective lesson plan.我们首先从构建课程基础的关键概念和原理展开讨论。
每位教师都贡献了自己独特的见解,确保内容既全面又吸引学生。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记录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高中阶段学生必修的科目之一。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我们进行了一次高中数学集体备课,旨在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
二、备课内容1. 分享教学经验每位教师都分享了自己的数学教学经验,包括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效。
例如,教师A分享了如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数学概念,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教师B则分享了如何通过课堂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 探讨教学方法在备课过程中,我们集中讨论了一些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例如,我们讨论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同时也讨论了如何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趣味性。
3. 教材解读和分析我们对高中数学教材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和分析,明确了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共同分析教材,我们可以在备课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
4. 教学资源分享备课过程中,我们分享了各自收集整理的数学教学资源,包括习题集、教学课件、学习网站等。
通过互相分享,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5. 教学评估和反思备课过程中,我们还讨论了教学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
通过教学评估,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
同时,我们也进行了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以便今后的教学改进。
三、备课成果和展望1. 通过本次备课,我们深入了解了数学教学的难点和挑战,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同时,我们也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了一个教学共同体。
2.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备课内容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我们计划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参加教学研讨会,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 我们还计划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和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挑战。
高中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主题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二、活动时间[具体日期]三、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四、参与人员全体高中数学教师五、活动流程(一)开场致辞主持人首先对各位教师的参与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本次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的主题和目的,强调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共同探讨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教学案例共享1. 教师 A 共享了一堂关于函数单调性的教学案例。
他详细阐述了教学过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像、分析函数表达式等方式,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总结结论。
教师 A 还提到了在课后通过布置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师 B 共享了一道数学竞赛题的解题思路。
他首先分析了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和难点,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运用多种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学会从复杂的问题中找到关键突破口。
教师B 强调了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挑战性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潜力。
(三)教学经验交流各位教师围绕着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教师 C 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问题的设计,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教师D 提出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组中,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教师 D 还共享了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组织、引导和评价的经验。
教师 E 强调了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只有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教师 F 认为教师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水平,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
最新高一数学组集体备课记录----不等式解法[1]
高一数学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
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第9周集体备课方案
第二节一元二次不等式
一、新课标考纲对这节课内容的要求如下:
1.能够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
2.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4.能解简单的含参一元二次不等式
5、能转化简单的恒成立问题
二、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
1.教材地位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是解不等式的基础和核心,它在高中代数中起着广泛应用的工具作用,蕴含着“数与形结合”的重要思想方法,它已成为代数、三角、解析几何交汇综合的重要部分,是高考综合题的热点。
2.教材结构简介
教材首先以一个上网计费为背景,引出一元二次不等式定义,然后结合与之对应的二次函数图像,分析并求出此不等式的解集,再一般地给出了二次函数图象解二次不等式的结论。
并设计出求解的程序框图。
课本精选了四个解不等式的例题(其中两道是应用题),并配有相应的练习和习题。
但传统教材中的其后面的可转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分式不等式则没有编选。
基于以上分析,以及不等式的基本知识框架,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确定本小节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常数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
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范例讲解]例1根据下面数列
?an?的通项公式,写出前5项:
(1)
an?
n
;(2)an?(?1)n?nn?1
(?1)2(?1)3(?1)2
1?(1?1)3?(3?1)2?(2?1)2?(2?1)
1
n(n?1)
这个数列的前4项的绝对值都等于序号与序号加1的积的倒数,且奇数项为负,偶数项为正,所以它的一
an?(?1)n
个通项公式是:
Ⅲ.课堂练习
课本[练习]3、4、5
[补充练习]:根据下面数列的前几项的值,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4)将数列变形为1+0,2+1,3+0,4+1,5+0,6+1,7+0,8+1,??,
1?(?1)n
a2∴n=n+;
(5)将数列变形为1×2,-2×3,3×4,-4×5,5×6,??,∴
22?132?142?152?1
;,;;345(1)1,3,5,7;(2)21111
(3)-1?2,2?3,-3?4,4?5.
解:
(1)项1=2×1-13=2×2-15=2×3-17=2×4-1↓↓↓↓序号1234即这个数列的前4项都是序号的2倍减去1,∴它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an?2n?1;
(2)序号:1234↓↓↓↓
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反过来,对于函数y=f(x),如果f(i)(i=1、2、3、4?)有意义,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数列f(1)、f(2)、f(3)、f(4)?,f(n),?6.数列的分类:
1)根据数列项数的多少分:
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例如数列1,2,3,4,5,6。是有穷数列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例如数列1,2,3,4,5,6?是无穷数列2)根据数列项的大小分:
【高一数学集体备课记录】高一数学集体备课材料(3月2日)
高一数学集体备课材料(3月2日)
高一数学集体备课材料(3月2日)
主备人:刘金明
2.1数列的概念及其简单表示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第1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个通项公式。
项分母:2=1+13=2+14=3+15=4+1↓↓↓↓
项分子:
22-132-142-152-1
即这个数列的前4项的分母都是序号加上1,分子都是分母的平方减去1,∴它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n?1)2nan?
n?1;
1334
????
1111
????
(3)序号1?22?33?44?5
‖‖‖‖
(?1)1
1111
例如,上述例子均是数列,其中①中,“4”是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9”是这个数列中的第6项.⒊数列的一般形式:
a1,a2n项
1结合上述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数列及项的定义.②中,这是一个数列,它的首项是“1”,“3”是这个数列
的第“3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些数列的每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是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一关系可否用一个公式表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列与项的定义,从而发现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上面的数列②,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有这样的对应关系:
数列的通项公式具有双重身份,它表示了数列的第项,又是这个数列中所有各项的一般表示.通项公式反映了一个数列项与项数的函数关系,给了数列的通项公式,这个数列便确定了,代入项数就可求出数列的每一项.
5.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数列可以看成以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为定义域的函数
an?f(n),当自变量
⒈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注意:⑴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
⑵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
⒉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项,?.
分析:由通项公式定义可知,只要将通项公式中n依次取1,2,3,4,5,即可得到数列的前5解:(1)
n?1,2,3,4,5.a1?
12345
;a2?;a3?;a4?;a5?;23456
(2)
n?1,2,3,4,5.a1?
1
;a2?2;a3??3;a4?4;a5??()5;2
例2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注意:⑴并不是所有数列都能写出其通项公式,如上述数列④;
1?(?1)n?1
an?
2⑵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有时是不唯一的,如数列:1,0,1,0,1,0,?它的通项公式可以是,
an?|cos
n?1
?|2.
也可以是
⑶数列通项公式的作用:①求数列中任意一项;②检验某数是否是该数列中的一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一列数的观察、归纳,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通项公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
数列及其有关概念,通项公式及其应用●教学难点
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
通案:
Ⅰ.课题导入
上述例子的共同特点是:⑴均是一列数;⑵有一定次序.从而引出数列及有关定义Ⅱ.讲授新课
246810
(1)3,5,9,17,33,??;(2)3,15,35,63,99,??;
(3)0,1,0,1,0,1,??;(4)1,3,3,5,5,7,7,9,9,??;(5)2,-6,12,-20,30,-42,??.
2n1?(?1)n
aaa2解:(1)n=2n+1;(2)n=(2n?1)(2n?1);(3)n=;
1111
345项12
↓↓↓↓↓
序号12345
这个数的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可用一个公式:
an?
1
n来表示其对应关系
即:只要依次用1,2,3?代替公式中的n,就可以求出该数列相应的各项结合上述其他例子,练习找其对应关系⒋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
?an?的第n项an与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