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有感
教学观摩活动感想
教学观摩活动感想这节课的主题是《古诗词赏析》,老师选取了《登鹳雀楼》这首现代课文作为教学内容,这首诗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了一些与《登鹳雀楼》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们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加深了对诗词背后的文化背景、艺术表现和思想内涵的理解。
通过这种方式,老师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她会巧妙地利用提问和组织学生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诗词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在课堂上,我看到学生们踊跃发言,从他们的发言中我感受到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也发现了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另外,老师在课堂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结合了诵读、解释、点评、鉴赏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在情感、认知和心智上得到全方位的刺激和启迪。
而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能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作用,导致课堂内容的呈现单一,学生的兴趣无法持久。
通过这次观摩活动,我深刻意识到了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将尽快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除此之外,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感的培养。
她让学生们通过朗读、描绘诗意、创作联想等方式发散思维,让学生们在体验中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现形式。
同时,她也鼓励学生们多读诗歌,多品味文学作品,不断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这种教学思路,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诗词教学既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陶冶,必须让学生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感受和表达美的情感。
最后,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思考空间和自主发挥的机会。
她鼓励学生们循序渐进地进行诗词的品读和鉴赏,引导学生根据诗句中的意象、意境,进行自己的联想和表达。
古诗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探索——评《古诗文教学探索》
古诗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探索
——评《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教学探索》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 瑰宝,是中华民族凝结情感的文 化 载 体 ,其 语 言 精 练 、意 境 优 美。古诗文历来是儿童启蒙教 育的重要素材,更是当今中小学 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 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人 格情操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 古诗文的教学形式,打造高效的 古诗文教学课堂,是中小学语文 教师积极探索的目标之一。由 余 妙 霞 、唐 远 廷 合 著 的《古 诗 文 教 学 探 索》一 书 ,是 作 者 在 扎 根 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学 古诗文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所 作的深入探索和思考。
书名:古诗文教学探索 作者:余妙霞,唐远廷 出版单位:广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 年 ISBN:9787554819500 定价:60 元
诗文课堂教学的探索过程。在 一定程度上,古诗文课堂教学是 一个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感 悟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过程。 作者不仅注重古代汉语和文化 知识的梳理,还强调立足于学生 的认知实际,将古诗文中浓郁的 美学色彩、丰厚的文化底蕴与古 诗文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从而促 进学生积极探索、继承并发扬优 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全书共分为六个部分,对古 诗文的教学实践作了系统论 述。第一部分是关于古诗文教 学 方 法 的 探 讨 ,主 要 从 学 生 特 点 、教 学 规 律 、古 诗 文 特 征 等 视 角 ,分 析 适 合 中 学 生 的 古 诗 文 教学方法和策略。第二部分从 古 诗 文“ 文 本 ”的 视 角 对 古 诗 文 课 堂 教 学 作 了 展 示 ,特 别 是 基 于古诗文文本的独特解读和分 析 ,使 人 眼 前 一 亮 。 如 深 入 探 讨 了 李 白 诗 歌 中“ 月 ”的 意 象 内 涵 ,揭 示 出“ 月 ”在 李 白 诗 歌 中 的 特 殊 作 用 ,从 而 引 出 其 “ 不 为 月 色 只 为 人 ,理 想 破 碎 更 心 悲 ”的 主 题 。 第 三 至 第 四 部分对优秀的古诗文教案和古 诗文教学实录作了点评和解 读 ,细 致 入 微 地 从 课 堂 实 践 中
小学语文名师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名师听课心得体会
首先,名师在课堂上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他运用了课件、图片、音频等多种教学媒体,使得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不仅能听到老师的讲解,还能看到形象生动的教学素材。
这种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他们对知识的接受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
其次,名师在课堂中善于引导学生,注重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造力。
他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通过提问和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最后,名师在课堂上展现了亲和而有力的教学风范,他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十分和谐。
在课堂上,他用鼓励和赞扬来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学习动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他对他们的关心和关注。
同时,在教学中他也能够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在尽情享受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这堂课的听课经验,我受益匪浅。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名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方法的独特之处,它让我对于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让我对于未来的教学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会继续努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自己成为一名更优秀的语文教师。
抱歉,由于回答中提供的字数较长,我无法在当前环境中生成超过600字的内容。
如果您愿意,我可以暂时提供这些文字,并在另一个回合继续撰写余下的部分。
观看名师课堂实录心得体会
观看名师课堂实录心得体会观看名师课堂实录心得体会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看名师课堂实录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看名师课堂实录心得体会1我永远忘不了那两天,20XX年春季,我有幸参加了濮阳市组织的县区名师和刘德武专家的讲评课活动。
观摩了6节示范课及1场报告。
聆听了贾红霞,李香芝,丁千秋,翟淑娟,刘德武名师的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真是听名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让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界的眼睛,听刘德武名师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这句话是我深受感动。
刘德武《找规律》一课中,充分地让我感受到了这一点。
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通过观察图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同时强化数学问题意识,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现实需要和解决问题的激情。
他不是纯粹地让学生玩,而是在玩中思,在玩中学,不断掌握着新知。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整个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听李香芝《重叠问题》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本节数学课看似简单,实则是把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操作有效地连接起来,是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和代数思想的渗透。
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思考过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教师以其别样的智慧激活着学生灵动的思考,真正体现了课堂“静、实、高”的效果。
尤其是“实”这点体现的特别充分,不光是“实在”,而且是“朴实、真实”,没有光鲜亮丽的图片动画,没有生动有趣的游戏互动,有的却是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细致的讲解,教师所追求的“立教为师,自觉觉他”这种创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想一想一名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
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凝聚。
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
语文名师教学课堂实录5篇
语文名师教学课堂实录5篇语文名师教学课堂实录5篇教学实录是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反思,以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和专业发展。
教学实录可以为教学文件、教学报告和教学资源的编制提供参考和依据。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语文名师教学课堂实录,供大家参考学习。
语文名师教学课堂实录精选篇1《丰碑》一文主要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的云中山行进,军需处长在部队棉衣不够用的情况下,把棉衣让给战友,自己只穿着簿的单衣而冻死在山中。
将军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要警卫员把军需处长找来,想追究他的责任,而旁边的人却轻声告诉他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向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行了个军礼,继续带领部队走进漫天的风雪中。
本文的教学,我安排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感知大意,讲读课文第一部分(1、2自然段)。
第二课时讲读第二、三部分(3-14自然段)。
第三课时总结全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课后练习4的`要求),完成有关书面作业。
其中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情况是这样的。
师: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丰碑》。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复习1、2自然段的意思。
略)生:(略)师:“丰碑”即高大的石碑,常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
上一堂课中同学们提出过这样的一个问题:“课文中为什么把被冰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称作‘晶莹的丰碑’”这堂课我们继续诵读来解决它。
先请一位同学朗读3-6自然段,大家注意听。
师:将军跑到前面,在他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情景呢下面请同学们各自轻声朗读第7自然段,读的时候要做到字字入目,句句留心,一边读一边想一想:读着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些什么(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像、体会。
)师: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
生:读了这段话,我仿佛看到了这位老战士的姿势。
他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
师:那请你把这几句话朗读一下,看能不能让大家仿佛也看到这情景。
(该生有感情朗读,就是声音轻一点。
再请一位朗读,该生读得很入情。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一、引言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我们有幸观摩了一位小学语文名师的课堂实录。
本文将详细记录该名师的授课过程,并分析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二、课堂实录2.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课文《小狗奥利》引导学生理解细节并归纳总结。
具体目标如下:•学习课文《小狗奥利》中的重要细节;•能够运用归纳总结的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2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自由发表对狗狗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步:阅读课文《小狗奥利》•教师带领学生逐段阅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边听边读,通过朗读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第三步:讨论课文细节•教师提问学生关于《小狗奥利》中细节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并发表意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
第四步: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从所看到的细节中找出共同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将细节进行总结,找出文章的主题。
第五步:巩固练习•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学生个别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针对性辅导。
第六步:总结概括•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归纳总结的重要性;•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并提出问题和困惑。
2.3 教学效果和评价通过观摩该名师的课堂实录,我们发现以下几点教学效果和评价:•教师通过多媒体工具和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让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归纳能力;•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结论名师的课堂实录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通过多媒体工具、互动讨论和合作学习等方式,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归纳总结能力。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十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十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今天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二十课《古诗三首》的课堂实录。
老师开始上课前,询问我们对古诗的了解程度,并简单介绍了古诗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
随后,老师开始讲授本课的诗篇。
首先,老师带着我们一起朗读了《静夜思》这首古诗。
我们读出来的《静夜思》声音有点混乱,老师耐心地纠正我们的发音和韵律,帮助我们更加流利地朗读。
接下来,老师指导我们认真阅读《静夜思》,并解释了大量生僻词汇的含义,如“床前明月光”就解释成床铺前面有一轮明亮的月亮。
同时,老师也让我们能够感受到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再来,老师教我们学习《登鹳雀楼》,这是一首充满壮美和豪迈的唐诗。
老师让我们集体朗读,这次我们朗读的效果比之前好了很多,也更有感染力了。
随后,老师讲述了这首《登鹳雀楼》的作者——唐代诗人王之涣,让我们更加了解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老师提醒我们诗歌中的“鹳雀楼”是一座在江苏的古建筑,也介绍诗歌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体现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最后一首古诗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
老师为我们阐述了诗歌的大意:悼念朋友离别的情感。
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一些关于友情和别离的感性讨论。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对三首古代诗歌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感受,也对古代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生动形象地讲述,结合实际情境来分析诗歌的内涵,让我们感受到古诗文学的无穷魅力。
结束课堂之前,老师让大家各自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并拿出来大声朗读。
分享自己的喜好让我们更加亲近文学,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愉悦,让我们在轻轻松松的氛围中收获了不少。
此时,老师又让我们翻阅一些书籍,寻找一些自己喜欢的古诗,这样做也是要让我们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小组内,我们互相分享自己的发现,拓宽自己的视野,不同的诗歌语言让我们体会到不一样的艺术美。
在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古诗的欣赏、鉴赏,还了解了古诗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名师课堂教学艺术》读后感
《名师课堂教学艺术》读后感第一篇:《名师课堂教学艺术》读后感今天,又拿起了《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艺术》这本书这是我上学期买的书了。
书中介绍了目前活跃在小学语文届的特级教师的课例及特色教学。
从书上不但欣赏到了这些名师的风采,而且许多名师的理念可以说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身为人师的方法,确实是一本小学语文老师的好读本,受益匪浅!看这本书收获的不仅是名师的一些经典教案,还有他们平时的一些心得。
毕竟名人也是从普通人成长起来的,听听他们的经验之谈,也能让自己枯燥的语言得到些许的滋润。
向里看去,我看到了小语教学可以达到的精彩,看到了特级教师令人叹服的智慧,看到了小学生令人惊叹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解开我长久存在的疑惑。
其中特别喜欢于永正老师的好书不厌百回读,名师的智慧需要细心品味,希望我能有那么一点悟性习得大师们的一点皮毛。
书中第一篇就介绍了于永正老师,一次又一次被于老的教学技巧折服了。
从事这么多年来却从没走近他,了解他,甚觉惭愧。
于老说到一名语文教师具备的基本条件有三:一要善良,要善待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
二要有责任心,严而不厉。
三要爱读书,爱写作。
审视自己在把学生当作朋友上还没这个意识,第二点还行,爱写作则差远了。
看来自己在这些基本条件上还要加倍努力呀。
再看于老《给女儿的20条贴心建议》,虽然每一条建议都显得那么简短,但细细品味,这些细节上的处理却句句切中要害。
比如:肚子里要有几个故事和笑话,找机会讲给学生听。
就像于老说的,老师讲的故事,学生会终生不忘,能让调皮的学生亲近你,这样,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不就拉进了吗?看来,我得往肚子里多塞几个故事。
这一些建议不正是于老长期的教育教学心得吗?不仅是对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年轻老师非常有用,对我这所谓的老教师何尝不是一样有效!惊叹于老师的艺术修养。
于老师会讲,能根据讲课内容的感情基调和学生听讲的状况与情绪来调整语调、语速,并决定讲话的轻重和缓急。
于老师善读,课文读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把文字读活了,课堂因为师生之间入情入境的朗读而充满活力,充满情趣。
夯实基础 体现语文特点——与青年教师谈小学古诗文教学
句② 中的宝船 “ 大雄伟 ” 各 国君 高 , 臣、 百姓惊叹不已。作者对宝船 的具体描 写, 既显示 出郑 和远航 时的规模之大 , 又
暗 示 了 明 朝 国家 实 力 之 强 ,科 技 水 平 之
二、 典型 的场景 细节 描写 ,
进 一 步深 化 文 章 的主 旨
1景 物 描 写 — — “ 托 中 心 ” . 衬
一
感 觉 和情 绪 ” 仅 如 此 , 课 堂 上 , 老 。不 在 王 师 还 要 求 学 生 给 “ 眠 ” 近 义 词 , 助 愁 找 帮 学 生 理解 诗 句 。
版 的《 小学语 文名 师古诗文课堂实录》 一
书通 读 了一 遍 ,一 口气 读 下 来令 我 受 益
匪浅 。该书共收录 了王崧舟 、 支玉恒 、 于 永正 、 窦桂梅 等 】 当前全 国著 名特级 4位 教师 执教 2 0篇古 诗文 的课堂 实录及 部 分专家的点评 。他们上课 的风格虽不 相 同,但对古诗文 的理解及 引导却 有着许 多相似之处 , 现将感悟 整理一二 , 一方 面 可 以提升 自我 ,另一方面可 以与各位 青
句②放在课文 的开头 ,告诉我们灰 椋 鸟貌不惊 人, 实在不值得一看 。 而作者
在 看 了灰 椋 鸟 归 林 的场 景 后 ,却感 到 灰 椋 鸟 犹 如 “ 上 盛 装 的 少 女 在 翩 翩 起 穿
仅仅是为 了赞美蜡梅花吗? 系上下文 , 联 作者实质上是 借花喻人 ,鲁迅先生就是
十 二 米 风 帆 , 以乘 坐 一 千 多 人 , 由二 可 需
②暑热散去 了 , 星星出齐了 , 月亮 升
起 来 了 ,柔 和 的 月 色 立 即洒 满 了我 们 的 篱笆小院。
三百 人驾驶 ,船上配备着罗盘 等当时最 先进 的仪器 。( 郑和远航》 《 ) 句① ,在作者眼里蜡梅花 开得 如此
谢柳敬——读《小学语文:名师魅力教学设计艺术》有感
读《小学语文:名师魅力教学设计艺术》有感观看名师们的课堂,我们往往被他们的课堂所吸引,为他们魅力而折服。
阅读这本书,让我更加细致地走近了他们的身边,了解他们的教学理念,探寻他们教学设计的过程、方法,为我的教学添砖加瓦。
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精神源泉和实践动力,更为我们的教学实践起到了指引的方向。
阅读这本书,它最大的特点是向我们展示了当今语文界存在的几种突出的教学理念:感悟式教学、情趣教学、体验式教学、情境教学、自主探究式教学、发展性教学、生本教学、拓展教学等。
每种教学以某位名师为媒介,从他的教学观念,课堂实录、名课解读、方法指导等方面,全面而详细地向我们解读。
让我们在层层分析中,了解、认识这种教学理念,进而对自我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对教学理论进行梳理和提升,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如:著名特级教师刘云生的课堂,注重对儿童心灵的启发。
他通过富有活力的教学设计与组织,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语感和文感教育,让学生体验理解文本、作者情感以及文中人物的思想上感情,并引导学生将学习体验拓展到生活中。
他的人教版第三册《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课,他设计了七个环节,层层递进,在激发学生体验的同时又丰富了学生的体验。
第一:巧读课题,准备体验;第二,创设情境,设疑导入;第三,全文感知,整体体验;第四,角色表演,置身体验;第五,自读自悟,置身体验;第六,对话交流,丰盈体验;第七,总结提升,拓展体验。
体验学习是一种情境性学习,体验总是发生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
体验式教学所要求的积极体验,不可能也绝不应该通过“满堂灌”或“题海战术”的方式来实现,而是需要适当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引导和培育。
“体验的情境愈独特,愈真实,愈能引发人深刻的体验,乃至高峰体验。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正向的情绪体验,促进学习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关注学生体验的教学,必然要重视能够引发情感体验的情境。
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可以聚合大量的信息,成为知识建构的源泉,成为开启心灵的钥匙,转变态度的诱因,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
读《诗意语文课谱王崧舟十年经典课堂实录与品悟》有感
----《诗意语文课谱---王崧舟十年经典课堂实录与品悟》读后感王崧舟这个名字,对于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人来说,一定都不陌生。
他积极倡导“诗意语文〞的理想和信念,主以开展学生的言语生命为核心,从生命成长的高度观照和深化语文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开展。
诗意语文,就是“以情感为语文教学的主攻目标,以课堂是否感动人心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核心尺度〞,在诵读的根底上把握文章的情感和精神之所在。
从2001年的《荷花》、2002年《圆明园的消灭》到2009年的《普罗米修斯》、2010年的《与象共舞》,王教师一直致力于诗意语文课堂的创立。
追随王教师的足迹,探寻诗意语文的道路,一课一课细细读来,诗意语文是如何建立的?怎样才能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这些是我反复思考的问题。
我想诗意语文的建立离不开言象意三个层次的建立。
言以尽象。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依托,阅读是理解感悟的根底。
对语言的把握是对文章解读的第一步。
在王崧舟教师之前,已经有多人阐释过《圆明园的消灭》这一课。
区别于其他教师的段落分析的教学模式,王教师把语言的教学放在首位。
针对文章的第一段,王教师紧紧抓住“不可估量〞一词进展品读——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进而使学生体会到在自我情感中所生成的,同样是不可估量的痛惜之情。
“不可估量〞的一唱三叹,声声蕴含着圆明园这座皇家园林的千古悲歌!关键词语的品读带动着句子的理解,使学生的情感生成有所依托。
“宏伟〞、“珍贵〞、“举世闻名〞“灰烬〞王崧舟教师正是抓住了这样一个又一个词语,为学生树立起圆明园之伟大与壮丽的形象,从而也为作者之悲情铺垫了基石,使我们踏迹而寻。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言以尽象的方法。
“同学们,翻开课文,读到第一句话时,映入你眼帘的第一个词语是‘不可估量’,第二个词还是‘不可估量’,你们的心是一种什么滋味?〞“别忘了,你读这段话的滋味,是痛惜,是痛恨,是悲哀!再读一遍——〞情感是诗意语文课堂的精华,也是王崧舟教师语文教学的追求。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2022年10月15日,我校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如下: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整理好书包,起立,等待老师进入教室。
老师徐徐进入教室,同学们恭敬地向老师鞠躬致敬。
老师微笑着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古诗三首》。
”说完,老师拉开幕布,展示出三首诗的书面。
同学们好奇地观察着幕布上的三首古诗。
老师先将第一首《悯农》背诵给同学们听:“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语音铿锵有力,音节分明,让同学们感受到了诗歌的真实感染力。
老师询问同学们是否了解这首诗的含义,同学们开始踊跃举手回答。
张同学说:“这首诗主要是在叙述农民的辛苦生活,虽然每年种地,但是收成很不容易。
”老师认真听取了同学们的回答,表示赞同。
接下来,老师背诵了第二首《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表达了诗人李白的豪迈与深情,让同学们感到振奋。
听完《将进酒》后,老师又在课堂上为同学们娓娓讲解了这首诗的意义和背景。
同学们也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到这首诗的深刻含义。
最后,老师背诵了第三首《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人类永远向上的愿景。
课堂最后,老师让同学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表达自己对这三首古诗的思考和体会,同学们纷纷举手分享。
小舒同学说:“通过《悯农》这首诗,我更加珍惜我所有的衣食住行,感恩所有为我付出的人。
”小娟同学说:“《将进酒》这首诗,让我勇敢面对挑战,鼓起自己的勇气。
”小明同学说:“《登鹳雀楼》这首诗,让我明白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深层含义,不停止向上进取,追求自己的梦想。
”看着同学们的思考与分享,老师布满在脸上的满意之情溢于言表。
同学们积极思考和讨论,亲手和思想交流,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养。
名师课堂实录
名师课堂实录向名师学习,让自己成长!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听孙双金老师上《落花生》一课有感孙双金老师《落花生》教学孙双金教学实录——《落花生》第一课时以人为本——一堂别开生面的阅读课——特级教师孙双金《落花生》教学赏析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朴实中透射着情与智的魅力——听孙双金校长执教《拉萨的天空》有感新课程观下的新课堂————兼评特级教师孙双金的《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孙双金老师课堂教学实录《天游峰的扫路人》孙双金老师《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赏析孙双金《三顾茅庐》教学实录孙双金教学设计——《白杨》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好课像登山金秋观摩孙双金老师评课听课随感——听孙双金老师的《走近李白》孙双金老师《落花生》教学特级教师孙双金林冲棒打洪教头孙双金教学实录——《二泉映月》《只拣儿童多处行》孙双金教学实录倾听心灵花开的声音——谬解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二泉映月》教学艺术孙双金钻研、处理教材的艺术孙双金:“情智语文”的魅力孙双金《送别组诗》教学实录孙双金啊,我魂牵梦萦的课堂孙双金让语文课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孙双金教师读、问、讲、评的艺术孙双金校长走进课堂学习孙双金教学《拉萨的天空》课堂实录孙双金让情智的阳光充盈师生的心灵孙双金怎一个“情”字了得——孙双金老师《二泉映月》听后感孙双金的成长叙述之一:有不懈追求——立志孙双金教学设计——《白杨》孙双金新课程呼唤新课堂孙双金我的好课观孙双金的成长叙述之三:潜心搞学问——研究孙双金设计教学主线的艺术孙双金的成长叙述之二:静心读名著——学习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孙双金)孙双金的成功分析之一——校本文化的阐释孙双金情智教学的探索孙双金教学实录——《芝麻开门》(四年级实践课)孙双金的成长叙述之四:拉出去展风采——实践听孙双金老师讲课情系孙双金——又听孙双金的课有感特级教师,“特”在何处?——听孙双金老师授课有感孙双金让语文课充满勃勃生气孙双金教育教学艺术系列报道之一:“文—情—道”一个新的教学骨架孙双金回归本真孙双金老师的古诗教学--精读一首带读一组孙双金教育教学艺术系列报道之三孙双金教学设计——《泊船瓜洲》当“曲”邂逅“情智”——听孙双金老师的《二泉映月》散记孙双金成功因素分析之二——行动研究的催生孙双金教育教学艺术系列报道之二孙双金循循善诱,教育的至高境界孙双金无限风光在险峰听孙双金《林冲棒打洪教头》孙双金成功因素分析之三——个性倾向的影响孙双金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孙双金好课像登山拾级而上层层深入_特级教师孙双金阅读教学片段赏析孙双金向思维与情感的高山攀登孙双金“我还没有学会批评呢”孙双金的自我研究——我的从教之路孙双金《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孙双金《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孙双金教学设计,教案——《丰碑》孙双金教学设计——《我的战友邱少云》其他特级教师课堂学实录地址走近名师——薛法根老师课堂实录精华走近名师——于永正老师课堂实录精华走近名师——窦桂梅老师课堂实录精华走近名师——孙双金老师课堂实录精华19099教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堂教学实录汇编来源:人教论坛发表时间:2008-8-20 9:13:04访问次数:18108《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实录一窦桂梅《难忘的一课》课堂实录一李次容《难忘的一课》课堂实录《难忘的一课》教学片断赏析激情再燃烧:窦桂梅《难忘的一课》赏析《狼牙山五壮士》朗读教学片断《狼牙山五壮士》教案实录二《狼牙山五壮士》第二、三课时教学实录及反思让学生深而真地感———窦桂梅《圆明园的毁灭》课案精彩片段赏析《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窦桂梅、王崧舟的《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精彩片断赏析一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窦桂梅、王崧舟的《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精彩片断赏析二扎实训练灵活施教——《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片断及反思《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一望智慧老师《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学会看病》片断赏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二《慈母情深》案例评析《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六特级教师:卢雁红《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五开放与解构的阅读教学案例:《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实际录一《地震中的父与子》实录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教学实录(二)与美同行,精彩四溢——我教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教学理念(教学实录)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教学实录分析一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课堂实录三语文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教学实录二孙双金教学实录——《落花生》第一课时以人为本——一堂别开生面的阅读课——特级教师孙双金《落花生》教学赏析《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一《钓鱼的启示》教学片段与反思二《钓鱼的启示》课堂实录和评析特级教师于永正《新型玻璃》课堂教学实录三《新型玻璃》课堂实录二《松鼠》课堂教学实录一《松鼠》教学片断赏析《鲸》教学实录四特级教师赵志祥《鲸》课堂实录三凸现主体自主探究——《鲸》片断赏析及反思七刘学金《鲸》教学实录二《鲸》教学实录一《桂花雨》教学片段赏与课后启示《梅花魂》课堂实录二《梅花魂》教学实录一王崧舟教学实录——《长相思》于永正——《长相思》教学实录特级教师陈金才《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整理全国第六届阅读教学《泊船瓜洲》、《游子吟》课堂实录陈金才:《泊船瓜洲》课堂实录三《泊船瓜洲》教学实录二(部分)《泊船瓜洲》教学案例及反思一《泊船瓜洲》教学实录与反思体会愉悦感受——《我的“长生果”》片断赏析领悟表达方法——《走遍天下书为侣》片断赏析“闲书”不闲——《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案例《窃读记》教学实录二《窃读记》教学实录一孙双金老师《落花生》教学相关信息无相关信息。
观看名师课堂实录心得体会
观看名师课堂实录心得体会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教育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成为教育领域的新热点。
其中,观看名师课堂实录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学习方式。
本文将分享个人在观看名师课堂实录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对该学习方式的评价和展望。
二、名师课堂实录的特点和优势名师课堂实录是指将优秀教师的授课录像制作成视频,供学生随时观看。
与传统教学相比,名师课堂实录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1.灵活性和自由度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节奏,随时随地观看课堂实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优秀教师资源的共享:通过名师课堂实录,优秀教师的授课内容可以得以记录和分享,使更多学生受益于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3.个性化学习的支持:名师课堂实录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提高教学质量:观看名师课堂实录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和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个人观看名师课堂实录的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大学生,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名师课堂实录,对此有着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1.定期制定学习计划:观看名师课堂实录并非简单地“看看而已”,而是需要有计划地进行。
我常常会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观看视频的时间和节奏。
2.注重反思和总结:观看名师课堂实录后,我会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
通过将课堂内容与自身知识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和不足,并加以改进。
3.积极参与互动讨论:观看名师课堂实录不仅仅是被动接收知识,还可以积极参与互动讨论,与同学和老师共同探讨问题,提升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4.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观看名师课堂实录后,我会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在作业和项目中应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观看名师课堂实录的评价和展望观看名师课堂实录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有着明显的优势和潜力。
然而,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听语文课的感受与评价
听语文课的感受与评价
在众多学科中,语文无疑是我最深爱的科目。
它不仅是我理解世界、表达自我的工具,更是我领略中华文化的桥梁。
本文将以我聆听的一堂语文课为例,分享我的感受并做出评价。
这堂语文课主题是“唐诗宋词的美学”。
老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通过解析具体的诗词,让我们理解了唐诗宋词背后的深层次含义和独特美学。
知识点涵盖了诗词的韵律、对仗、意境等多个方面,使我对古代诗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老师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了许多生动的例子,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且有趣。
这堂课的讲授方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讲授外,还结合了讨论和实践。
老师鼓励我们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引导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师生间的互动活跃,老师尊重我们的想法,使我们的思考更加深入。
通过这堂语文课,我对古代诗词的美学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我也学会了如何去欣赏和评价诗词。
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文字表达的精准性和深度等,这些都是我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地方。
总的来说,这堂语文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师的讲解生动有趣,
使我对古代诗词有了新的认识。
同时,我也认为课程的互动环节可以再加强一些,以更好地激发我们的思考和参与度。
对于未来的语文学习,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
我们可以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多阅读、多思考,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文字表达能力。
通过这堂语文课,我深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相信,只有不断学习、深入思考和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我们的文化瑰宝。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今天教师给小学语文四年级的学生上了一堂关于《古诗三首》的课。
首先,老师向小学生们介绍了几个词语,包括“琼台”、“玉树”、“红尘”等,让大家了解《古诗三首》的背景和内容。
接着,老师开始讲解每一首诗的意思。
第一首诗《登高》中,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登高的愉悦和感受到的非凡之美。
老师还用图片展示秋天的景象,让同学们更好地感受到这首诗的情感。
第二首诗《竹枝词》中,诗人通过描绘竹枝的美好,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祝福。
同学们听后都沉浸在这首诗的美好中。
第三首诗《将进酒》中,诗人借助饮酒描绘出人生中的欢乐和苦楚,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向往。
老师也提醒同学们,虽然诗人用饮酒来表达情感,但不能过度饮酒。
在学习完每首诗后,老师让同学们自己试着吟诵,让同学们更好地感受每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最后,老师对同学们进行了检测,让同学们通过配对和填空的方式巩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但更好地理解了《古诗三首》,
还激发了他们对诗歌的兴趣,使他们更加热爱汉语文化。
在这节课结束前,老师还告诉同学们,古诗是汉语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最后,老师鼓励同学们在自己的生活中积极去感受和体验生活,去发现并写下自己的心情和感受,让自己变得更加有文化谧性。
这堂课不仅提高了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同时也拓宽了他们的思维和视野,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魅力。
同时,这堂课也让学生们懂得了平凡生活中蕴含的诗意和情感,启发了学生们多角度地思考和感悟生命。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慈母情深》名师何捷老师课堂实录感悟教学实录
何捷老师五年级语文《慈母情深》名师课堂实录感悟课堂实录:师: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请读课题。
生:慈母情深(生读)师: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来完成一个教学目标。
读。
生:怎样表达深情(生读)师:这篇课文非常特别,文章选自梁晓声的中篇小说,叫《母亲》。
题目是在选编为课文的时候,由编者另外增加的。
各位,这位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你们是不是第一次见到他?好,你看着他的眼睛,你觉得他仿佛在思考些什么呢?生:他仿佛在思考他母亲对他的关心和照顾。
师:行,这叫回忆。
还有吗?生:我感觉他看到了一群天真可爱的儿童,像看到了社会的未来一样。
师:社会的未来很难看透,他看到你们就够了。
生:他仿佛看到了他母亲因劳累而弯曲的脊背。
师:这个小孩课文预习做的非常充分。
再请,还有吗?生:也许他想到了他母亲为他做的一切。
师:是的,那一切,那一幕幕,永生难忘,时时浮现。
生: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童年。
师:哇,童年和母亲在一起。
生:他仿佛看到了母亲对他的爱。
师:爱怎么看?生:就是他母亲对他很好。
师:好怎么看?生:……师:好吧,小朋友,如果你看见了爱,那也不错,重要的是要去感受爱,对吗?很好,每个小朋友的发言对别人来说都是一种启发。
有没有男生比较有情的?我们班的男生无情的偏多,目前没有一个男生有感觉。
生:他仿佛看到了他以前和母亲的悲欢离合。
师:说得不错。
以前和母亲的悲欢离合,这里面的含量太丰富,你说说,更多的是想到和母亲的什么?生:更多的是想到和母亲之间的趣事。
师:也许那个年代有趣的事情并不多,你觉得还会有些什么?生:母亲对他无微不至的关照。
师:你读过课文应该知道,那个年代的妈妈孩子生的比较多,几乎没有时间关照。
生:……(生没话说了)师:对不起哈,因为小男生发言太少,所以我揪住一个不放,男孩子有骨气的再来一个。
女孩子在这个问题上回答得非常好了,男生还有吗?没有了,太可惜了。
这个问题还没进入课文,也许他小时候妈妈真的是无微不至的照顾。
来吧,孩子们,看这段话,一起来读一读。
语文听课心得 (2)
语文听课心得在本次语文课堂中,我有幸聆听了一堂关于古诗词鉴赏的精彩讲座。
本次课堂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分析古诗词的语言特点、意境以及文化内涵,来培养我们对古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详细心得体味。
首先,老师在课堂上引导我们通过欣赏古诗词来感受其中的美。
他先是给我们播放了一段古琴的音乐,音乐中融入了古诗词的旋律,让我们在放松的氛围中进入了学习状态。
接着,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古画,画中描绘了一幅山水景色,以及配以了一首古诗。
通过欣赏画面和朗读诗句,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种方式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诗词的美,也激发了我对古文化的兴趣。
其次,老师通过分析古诗词的语言特点,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欣赏其中的意境。
他选择了一首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作为教学材料。
他先是让我们读一读这首诗,然后解读了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通过运用对照和象征等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悟。
我深深地被这首诗所打动,也学会了如何通过分析诗句来理解其中的意境。
此外,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古诗词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他选择了一首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为教学材料。
他首先让我们读一读这首诗,然后通过解读诗句中的典故和文化象征,让我们了解到这首诗所表达的是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流转的思量。
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不仅对古诗词的语言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课堂的互动环节中,老师鼓励我们积极参预讨论和提问。
他提出了一些问题,引导我们思量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与同学们的互动,我不仅巩固了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还学到了其他同学的观点和见解。
这种互动方式让我感到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也增强了我的学习动力。
总的来说,这堂语文课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欣赏古诗词,我不仅感受到了其中的美,还学会了如何欣赏其中的意境。
通过分析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我对古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有感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积淀着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生活的起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
大而言之,古诗文是一个富有民族色彩的古典世界,是文学、艺术的中国特色;小而言之,古诗文是一个人精神的底子,是价值观、人生观的中国特色。
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教师,重视古诗文教学,在不断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不断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共鸣,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然的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而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实施又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这个暑假,在学校倡导读一本好书的活动中,我选择了《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
这本《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共分三辑:第一辑为:古诗教学,第二辑为:词的教学,第三辑为:古文教学。
书中共收录了王崧舟、支玉恒、于永正等13位名师的20节古诗文课堂教学实录。
研读这20节课,我仿佛亲身走进了大师的课堂之中,领略了他们课堂教学那种平实中透大气、朴实中显浑厚的不折不扣的大家风范,感受到了他们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和高超的课堂驾驭技能以及课堂背后那厚实的文化和文学底蕴,仰慕不已,叹服不止。
王崧舟老师的古诗教学《枫桥夜泊》,用历史与文学的视角,把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夜泊枫桥听到的姑苏钟声解读得酣畅淋漓,使人穿越了历史的长空,感受到魅力四射的经典文化;他的《长相思》一词的教学,为我们在诗词教学的“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寻求了一种“和解”之道。
他说:一个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教诗的最好途径就是不教诗。
让“诗”凭着自己的言语存在说话,让学生直接贴在诗的面颊上感受她的诗意。
他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用他的课堂为大家呈现了真正的“诗意语文”。
品味他的课堂实录,心里就要着实陶醉一番,同时也必定要在心里想起一句古人的话:“读他的作品,同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令人自觉形秽。
”
清华大学附小的窦桂梅老师是一个对小学语文教学充满激情和智慧的人,她用自己的激情感染着学生,调动着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她的课永远都是那样激情四射,在激情澎湃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
她执教的《清平乐。
村居》课上,她用手势舞出节奏指挥学生朗读,引导学生在体验和感受中读出古诗词特有的抑扬顿挫和平仄有序,从而增强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仅一节课中,她自己说出的及引导学生说出的古诗词就达近十首,而且信手拈来,运用得心应手,由此可见她的语文积累功底之深厚!她的激情和智慧正是来源于其厚重的积淀,来源于其孜孜不倦的学习。
名师的古诗词教学大都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
而这需要致力于有品味的朗读,有体悟的朗读。
没有过多的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没有华丽的表现形式,他们照样能把课上得精彩,上得绝妙!
回想自己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古诗文的教学,几乎是教师的“独角戏”。
为何如此自己也作过深深的思考,我将原因归三:
1、自己的文化底蕴远远不够。
自己平时很少去深入地研读古诗文名篇。
上学时学的那些古诗文也是些皮毛,真正的古诗文底蕴其实捉襟见肘。
曾经试问自己:能背诵多少诗歌能背诵多少名段又认认真真地读过多少古代名著无疑,自己是难以为师的!
2、自己对教学古诗文的认识不到位。
以前感觉教学古诗文很简单,能让学生熟读成诵,读出古诗文的韵味,能简单的理解古诗文的诗意,体会作者蕴含在古诗文里的情感就可以了。
其实教学古诗文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
在王崧舟的古诗教学《枫桥夜泊》后,他对自己的课自我点评时就指出:读诗要读出节奏,读书味道,更要读出感觉,读书情绪来。
教学古诗文至少要在三个层面上展开思考和实践,第一个层面是文字层面,第二个层面是文学层面,第三个层面是文化的层面。
相比自己,没有对教学古诗文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怎么可能教好古诗文呢
3、教学古诗文的方法和技巧不足。
由于古诗词距今年代久远,写作背景复杂,而且内容高度凝练,情感含蓄深邃,缺乏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常常采用“解释题目—读通诗句—分析字词—串讲诗意—总结思想”的五步教学法,使古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解释”的层面上,以致原本完整和谐、充满活力的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
教学中经常产生以下几个教学误区:①一来一去式的问答。
忽略了古诗词深远的艺术意境需要反复诵读深刻体会的特征,在教学中泛泛问答,破坏了古诗词的整体性,使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支离破碎。
②面面俱到式的介绍,使学生不得要领,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
③不求甚解式的翻译。
在教学中迫不及待地要求学生通过注释把古诗词用现在的话把它说明白,将鲜活的古诗词教得沉闷而无趣。
④侃侃而谈式的分析。
对古诗词作所谓的全面深刻分析,未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使学生感到学习古诗词非常费劲而产生厌恶心理。
⑤一路到底式的背默。
教学古诗词只以考试为目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好详细的笔记,之后就是单调的背诵、默写等,学生的灵动、想象就在死记硬背中逐渐被消磨。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古诗词的教学也是茫然的,虽然很想有所突破和创新,却总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学之余,不禁哀叹“山重水复疑无路”。
平时教学古诗文时,感觉字词很简单,篇幅也短小,容易读通顺。
但是文言文又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以及字面意思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有很多该学生做的工作,我都给包办了。
这样学生就缺少了自己去探索,自己发现,自己去领悟的机会。
领略了名家教学古诗文的课堂,我深深地感觉自己在教学古诗文的方法和技巧上还应该下大力气去学习。
比如:如何引导学生读出古诗文的感觉和情绪,让学生既没有感觉到累,又能把古诗文读好。
如何引导学生去联想,体会古诗文里展现出来的意境美。
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通过读《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一书,我感觉到了自己有很大的不足也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
同时,通过对比自己以前的教学,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于如何才能教好古诗文我也有了一点点自己的体会。
我感觉要想教好古诗文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自己平时多研读古诗文,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
2、整合资源,把握基点。
①把握同一主题的作品。
在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材中,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
在教学时可改变传统“逐首教学”的模式,整合资源,凝聚主题,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整合同一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领学生对比体会,加深理解。
②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
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不仅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还可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
3.反复吟诵,直意抒情。
让古诗词教学弥散醉人的芬芳,教学中就必须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句,细细品味文本,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投入感情朗读,感悟文本的意义,直指作者的心灵,进而唤醒学生的心灵。
重视朗读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人佳境,读出层次。
4.启发想象,人境悟情。
诗重想象。
古诗词教学中要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共鸣和移情,引导他们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人境悟情。
情要靠“象”去显。
贯通生活与诗句的问题,激活了学生言语活动的创造性,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有情有趣,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始终在文本语言的内部快乐进行。
5.联系生活,模仿创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诗歌的特点,以景与情的触发点为语言转换枢纽,充分利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生活实践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创造,让学生通过转换语言完成对古诗词的体验、感悟、积累和运用,激发情感,提高活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古诗文是提升自己内心素养的一剂良药,是随感而发的,是内心情感的浓缩,是精华中的精华。
古诗词精妙的语句,高远的意境,深刻的内涵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古诗词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古诗词的无穷魅力。
阅读完每一位名家的课堂实录,仿佛亲临授课,言传身教,让我总能找到新的发现,给我以许多教学闪光点的启示,同时,也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成为我研讨古诗文新的动力支持。
今后,我将一如既往重视古诗词教学,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的同时,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不断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共鸣,让古诗词这一民族文化的瑰宝金光闪烁,励人意志,催人奋进,让古诗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