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切实做好2014―2015年度供热采暖工作的通知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切实做好2014―2015年度供热
采暖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房屋住宅建设
【发文字号】陕建发[2014]394号
【发布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日期】2014.10.31
【实施日期】2014.10.3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切实做好2014-2015年度供热采暖工作的通知
(陕建发〔2014〕394号)
西安、宝鸡、铜川、渭南、延安、榆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政公用局、城管局),咸阳市集中供热和燃气管理办公室,杨凌示范区市政管理局,韩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神木县、府谷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为做好我省2014-2015年冬季供热采暖工作,确保广大群众正常、稳定用热,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城市集中供热工作事关民生及社会和谐稳定。
做好城市集中供热工作,确保居民冬季采暖,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
各级城市集中供热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做好供热工作的
责任感,强化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按照节能环保的原则,以科学合理供热、满足群众需求为目标,认。
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集中供热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的通知-建城字第45号
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集中供热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的通知正文:---------------------------------------------------------------------------------------------------------------------------------------------------- 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集中供热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的通知(1992年2月2日建设部建城字第45号文发布)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以及国家计委《关于制定<国务院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我部制定了《城市集中供热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
在制定过程中征求了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并作了相应的修改。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告知我部城建司。
附:城市集中供热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污染治理是国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基本建设领域中重点支持的公用事业之一。
城市集中供热是污染治理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保证这一政策的实施,现按《决定》和国家计委《关于制定<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制定本办法。
城市集中供热是指由集中热源所产生的蒸气、热水通过管网供给一个城市或部分地区生产和生活使用的供热方式。
集中供热方式包括热电联产、集中锅炉房、工业余热、地热、核能等。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由热源、热网、热用户三部分组成。
城市集中供热的规模:大、中城市供热能力在7兆瓦以上(锅炉单台容量在10吨/时以上),民用建筑供热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小城市供热能力在3兆瓦以上(锅炉单台容量在4吨/时以上),民用建筑供热面积在4万平方米以上。
工业供热能力不得小于7兆瓦(锅炉单台容量不小于10吨/时)。
我国的城市集中供热始于五十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国务院以国发〔1986〕22号文件转发《关于加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工作的报告》以后,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有了较大发展。
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咸阳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咸阳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咸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02•【字号】咸政发〔2024〕3号•【施行日期】2024.03.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其他规定正文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咸阳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咸政发〔2024〕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派出机构、直属事业机构:《咸阳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咸阳市人民政府2024年3月2日咸阳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纵深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加快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切实稳预期提信心、促改革聚活力、惠民生增福祉、防风险保安全、强党建抓落实,努力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咸阳力量。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
重点工作任务:(一)扬优补短聚链成群,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新提升。
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以制造业为本,以实体经济为重,依托“16+8+3”产业链架构,着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一是壮大重点产业。
做优清洁低碳能化产业,抓住政策机遇加快新民高端能化园发展,积极推进CFB等项目,推动甲醇、乙二醇向下游延伸。
咸阳市集中供热价格调整及定价机制探讨
PR I C E A N D M A R K ET价格天地5城市集中供热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其价格关系到千家万户,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现就咸阳市城区集中供热价格情况综述如下。
咸阳市城区集中供热企业成立于1987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2010年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819万平方米,其中燃煤供热面积529万平方米,地热供热面积290万平方米。
按两部制分户计量收费到户面积3万平方米。
城区供热形式主要有燃煤锅炉供热、地热供热、小区自备锅炉供热(有的用煤、有的用天然气)和工厂余热供热等。
物价部门目前主要管理燃煤锅炉集中供热价格和地热集中供热价格。
城区燃煤供热企业由咸阳市热力公司(东区)、咸阳沣河集中供热有限公司(南区),咸阳市西区供热有限公司、和咸阳市北区集中供热有限公司四家公司组成。
燃煤锅炉集中供热主管网120多公里,有锅炉17台,年生产蒸汽183万吉焦,外购蒸汽18.85万吉焦,共计201.85万吉焦,年耗煤14万吨。
2010年城区燃煤供热建筑面积529万平方米,其中居民供热446万平方米,非居民供热83万平方米。
全市城区现有各类换热站205座,收费到换热站面积397万平方米,占燃煤锅炉供热面积的75%;供热企业收费到户面积132万平方米,仅占供热面积的25%。
地热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市城区现有地热企业12家,2010年地热供热面积290万平方米,占全市供热面积的35%。
地热供热规模最一、城区供热企业基本情况(一)燃煤锅炉集中供热企业情况。
(二)地热集中供热企业情况。
大的为陕西绿源地热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是中石化新星公司与冰岛恩莱克斯公司合资兴建企业,2010年供热总建筑面积达到143万平方米。
目前全市区自备锅炉供热面积约有200万平方米,主要是利用企业原供热设施为厂区内居民供热,如咸阳纺机、二印、国棉七厂等企业。
供热价格一般参照市燃煤锅炉集中供热价格执行。
由于原锅炉、管网等供热设施老化,热效率低,热损耗高,成本较高。
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集中供热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
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集中供热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咸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1.23•【字号】咸政办发[2006]146号•【施行日期】2006.11.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集中供热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咸政办发〔2006〕146号)秦都、渭城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为了促进集中供热商品化、市场化,不断提高供热质量和服务水平,市政府决定从今年采暖季开始,将我市市级财政供养人员采暖补贴由“暗补”变为“明补”,并印发了《咸阳市市级财政供养人员集中供热补贴“暗补”改“明补”实施方案》(咸政办发〔2006〕114号)。
现就落实该《方案》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市集中供热体制改革的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积极推进供热体制改革实行用热商品化、货币化,有利于规范供热市场,促进供热企业改革,提高集中供热质量和服务水平。
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确立“热是商品”的观念,强化“谁用热,谁交费”的意识,积极推进供热体制改革。
市财政局务必于今年11月底前将供热补贴发放到位。
市级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为供热体制改革营造良好氛围。
已享受集中供热的市级财政供养人员要积极带头缴纳热费,绝不能以职务之便免交、少交或拒交热费。
二、严格集中供热收费管理一是要推行集中供热收费公开。
由市监察局牵头,市物价局和市公用事业总公司参与,利用新闻媒体、计算机网络、社区宣传栏等载体,向社会公开集中供热热费的收缴办法、标准和依据等事项。
二是要加大热费收缴力度。
各供热企业要积极开展上门收费服务,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热费收缴率,并对历年集中供热热费拖欠情况进行清理,逐户追欠,必要时采取法律和新闻媒体曝光等手段进行追缴。
秦都区、渭城区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发挥社区管理第一责任人作用,积极配合供热企业做好热费收缴和追欠工作。
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方案规划纲要
实施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战略,是基于两市历史发展渊源和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战略决策,是落实我省“一线两带”建设的重大举措, 也是促进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手段,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西部大开发的总体部署.对于增强两市国内外市场竞争实力,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在关中地区乃至全省和西北地区发挥核心带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根据省委、省政府加快“一线两带”建设,实现关中率先跨越式发展的意见精神,按照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协议书,提出本规划纲要.一、战略意义和基础一战略意义1、西咸经济一体化体现了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必然促成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的流动和配置.发展中的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几个大的地区经济圈,正是这一规律的体现.西安、咸阳同属内陆城市,两市的空间距离和联合发展的基础是国内任何地区都无法比拟的,具有经济一体化建设的绝对优势.所以提前谋划,以行政推动的手段,通过规划协调一致,实现互惠互利发展,是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2、西咸经济一体化有利于两市做大做强城市发展需要空间拓展和内涵提高的相互作用.西咸经济一体化是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集约发展的现实选择.对西安来讲,西咸经济一体化会迅速拉大城市骨架,将以西安为轴心的300平方公里纳入市区范围,形成西接咸阳、东连临潼、北跨渭河、南拓长安的格局,从而在关中形成一个以西安为中心的密度大、网络全、渗透力强的城市群,为西安的集约发展提供外围基础.对咸阳来讲,西咸经济一体化有利于接受西安城市外溢效应,分散西安的部分城市功能,充分利用西安的人才、技术、信息、金融、科技、文化、基础设施等多方面优势,扩大咸阳城市规模,加快咸阳城市化进程,增强参与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的实力,提高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吸引力,以及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使咸阳城市化水平在较短时间进入西部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平台.3、西咸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加快“一线两带”建设实施西咸经济一体化是实施“一线两带”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载体,其实质是形成西安咸阳大经济圈.通过西咸经济圈,辐射宝鸡、铜川、渭南及周边县市和小城镇,带动整个关中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西安带动咸阳、咸阳壮大西安、西咸辐射关中、关中带动全省的战略目标.西安、咸阳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和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西咸经济一体化有利于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促进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形成,将提高西安咸阳、关中经济区乃至全省在更高层次上接纳国际国内先进技术和生产要素的转移,沟通东西、辐射南北,发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建设的先导和龙头作用.二战略基础1、历史渊源悠长.西安咸阳两市曾是我国周、秦、汉、隋、唐等13个王朝的都城或京畿重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同是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千年古都.两市历史上不分彼此,其关联度之高,在国内实属罕见,在中国城市关系史中是一个极为独特的现象.从古至今,两市经济、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从未间断,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民风民俗相同,具有实现一体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基础.2、区位优势明显.西安咸阳处于关中平原腹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一致,是全国衔接东西、连通南北的交通枢纽和地理重心.两市的中心主城相距仅25公里,在地缘上有着全国其它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贯穿两市的陇海铁路和密集畅通的国道、省道、市政道路把两市紧紧地连为一体.3、经济集聚度高.2002年,两市生产总值1074亿元,占全省的%.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全省的%、%和%.两市的电子信息业、光电子产业、机电一体化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纺织业以及旅游业在全省都具有很高的产业聚集度和较强的市场优势,其中电子工业产值占全省的90%以上,已经形成全国最大的彩色显像管和偏转线圈生产基地及西北地区重要的软件研发基地,医药、纺织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近年来,两市在产业发展中的合作日益紧密,特别是电子、医药、食品等产业领域,正在形成总部和研发基地在西安、生产制造基地在咸阳的格局,为两市经济一体化构建了产业基础.4、资源互补性强.西安、咸阳两市在资源需求和互补方面,互相依赖、关系密切.西安人才、技术、科技、教育的资源优势与咸阳工业制造业资源的互补,使两市经济技术合作广泛密切;旅游资源的共性和互补,促其实现市场配置,相得益彰;咸阳机场为西安创造了全省立体交通枢纽的核心;咸阳果畜菜业的发展,成为西安居民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沣河、渭河的水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空气污染,从行政和市场两个方面迫使两市统筹谋划环保资源的共同利用和整治.两市各类资源的互补,推动了资源的市场配置,密切了两市生产、生活关系,为两个城市的融合奠定了基础.实施西咸经济一体化战略,符合两市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意义重大,基础坚实,条件具备,时机成熟,完全可以大有作为.二、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指导思想:推进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要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十次党代会精神,紧紧抓住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为重点,以“一线两带”建设为依托,以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以科教文卫体合作为纽带,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努力构筑西咸经济圈,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总体思路:坚持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原则,做到行政推动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相结合.在确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主导产业等方面,沟通、协商和衔接,按照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布、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的基本思路,逐步实现城市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交通一体化和环保一体化.战略目标和步骤:西咸经济一体化以咸阳的市区和西安的未央区为重点,先期启动,连接两市城区,逐步带动两市周边县区的发展.从2003年开始,用13年的时间,分三个阶段,实施西咸经济一体化战略.第一阶段,从2003年到2005年,共3年的时间,为打基础阶段.重点围绕“八同”,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推进城市一体化进程,夯实经济一体化建设的基础.到2005年,两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达到1600亿元以上,占全省的57%以上;二、三产业占全省的比重由2002年的%增加到53 %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0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40元;城镇人口达到523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70平方公里.两市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产业布局调整有突破性进展,生态环境小气候初步形成,实现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目标,为一体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第二阶段,从2006年到2010年,共5年时间,为见成效阶段.重点围绕经济一体化目标,突出整合两市优势资源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高新技术、商贸、旅游和制造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到2010年,两市生产总值达到2800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2%,占全省的60%以上,二、三产业占全省的比重增加到60 %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00元;城镇人口达到580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500平方公里.经济一体化的市场体制基本形成,产业布局更趋合理,结构优化升级.相邻地域的城市建成区规模扩大,经济载体能力进一步增强.实现城市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交通一体化和环保一体化目标.第三阶段,从2011年至2015年,共5年时间,为发展提高阶段.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再经过5年的奋斗,城市融为一体,经济实力达到发达地区水平,居西部城市首位,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三、战略任务一建设西部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实现规划同筹1、统一划分城市功能区西安城市规划总体布局要在调整、充实、完善、提高内“九宫”功能区的同时,加快外“九宫”功能布局的规划和发展.按照外“九宫”的总体部局,发展的方向是:向东,结合产灞河治理,建设低密度高尚居住区和旅游度假区,与临潼衔接;向南,与韦曲衔接,建设西安新城;向西南,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户县衔接;向西北,与咸阳衔接,在机场区建设以物流、仓储和转口贸易为主的空港区;向西,与咸阳的沣河新区对接,规划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物流、生态休闲旅游、商务、居住为主的新的功能区;向东北,发展高尚住区和旅游休闲区;向北,发展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旅游度假区.在西安中心市区,逐步形成以古城为中心,以交通轴线为导向,以功能组团为实体,以生态林带为间隔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通过外迁行政机构等方式,发展外围新区,降低中心密度,保护古城风貌,建设时代新城.咸阳城市总体规划布局要在改造、完善带状功能组团格局的同时,着力扩大城市规模,规划发展新的功能区,与西安共同打造“西咸经济圈”的网络型中心城市.西郊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和东郊化工区,要扩大产业规模,增强城市功能区经济实力;北郊文教区和城市中心区要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提高城市功能区内涵质量和文化品味.跨河向南,建设沣河新区,同西安的六村堡、纪阳、三桥连片规划,尽快把两市市区联结为一体.上塬向北,联手西安共同规划发展空港产业园区.以南北空间拓展为目标,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与西安共同建设西部现代化都市中心.跨越行政界限,统筹规划建设.共同确定两市接壤地域的功能定位,实现规划同图.加快接壤地带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和控制修编,加快两个城市对接延伸发展的速度,按照城市新区的要求同步出台详规,同步建设水、电、路、气、热、通信等城市基础设施,尤其对重大项目定点、水源地、公益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利用、文物保护、综合交通、排污给水、供气供热等城市建设,要提前介入,预留建设用地,实现生产要素的集约利用,加快两市的融合和共同发展.2、规划建设“西咸经济一体化共建区”在西安未央区和咸阳沣河新区交界处,即皂河以西,西宝南线以北,沣河以东,渭河以南区域内,规划建设西咸经济一体化共建区,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充分利用共建区地势平坦开阔,用地集中连片,土地开发成本低廉,生产要素聚散便捷,交通便利,电力、电讯设备先进齐全的优势,集中两市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建设步伐,使之成为西咸经济一体化的试验区、管理模式的创新区、高规格发展的样板区、最具经济活力的增长区.共建区规划五大功能区:高新技术产业区:逐步吸纳光电子一体化、现代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企业向该共建区转移,重点围绕清华科技园、交大科技园、海天医药园、六村堡石化工业城等项目实施,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石化、智能电器、电动汽车、微电子机械制造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专业物流区:利用区域内已有的汽车交易市场等,吸引链接相关市场,着力培育富有特色的西部大型的专业性物流区,建设西北地区最大的汽车交易市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中央商业区:以Shopping Mall城建设为重点,抓好以餐饮、娱乐、购物等为主的中央商业区建设.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区:沿渭河、沣河大面积植树造林,扩大植被和湿地面积,重点抓好西安现代农业示范园、咸阳上林苑等项目建设,发展生态观光和休闲旅游业.生活居住区:在开发适应咸阳中低收入家庭低价商品房及经济适用房的同时,积极开发面向西安中高收入人群的高档商品房,建设高标准的生活居住区.二构筑统一、协调、畅通的交通网络体系,实现交通同网1、道路建设公路交通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到2005年,国省道实现全面高标准对接,县乡公路和城市道路贯通取得阶段性进展,到2010年,城市道路和县乡公路实现全面对接.2005年以前,西安市重点抓好国道312西咸界至三桥段改建工程;咸阳市重点抓好高渭公路高陵西三路渭河立交--渭城区工程.两市共同抓好省道107关中环线、尤火公路西安市朱宏路尤家村--咸阳秦都上林苑公路火烧寨村建设.同时,双方应加强协调合作,积极做好省道106线三原至高陵段改建、西安外环一级公路西安90公里、咸阳10公里、草沣公路西安草滩农场--咸阳沣东、陈秦公路咸阳秦都区陈阳寨--西安户县秦镇、兴户公路及渭河大桥建设、陈余公路咸阳秦都区陈阳寨--西安户县余下户县段改造、潭黄公路西安未央区潭家村--咸阳秦都区沣东镇黄家寨村、高三公路高陵县城--三原县城、高泾一路高陵县城--泾阳县城、高泾二路高陵县城--永乐镇、马修公路西安泾河开发区马家湾--泾阳修石渡等11个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投入运营.2005年--2010年期间,完成建设银武大通道机场西门至G312段接线工程,同时着手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准备;GZ45西宝高速公路咸阳城区段南移工程;S106线三原至高陵段公路改建工程;S107武功至周至段改建工程;咸阳市黄家寨至西安六村堡道路扩建工程,咸阳市陈阳寨至西安市长安区马王镇公路咸阳段扩建工程.2、轨道交通建设着眼两市城区互连互通,统一考虑轨道交通建设.目前正在规划的西安地铁一号线项目,东起西安纺织城,西至三桥新西北,要进一步向西延伸至咸阳沣河新区陈阳寨.咸阳要积极做好地铁向西延伸的前期论证和土地预留工作.双方共同研究项目建设的报批、融资、土地开发等相关方面的前期工作.发挥城市轻轨造价较小、带动力好的优势,共同筹划建设两市之间的轨道交通项目.3、交通运营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互相开放道路运输市场,加快交通运输网络化建设,致力于形成以西安为中心,以两市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为骨架,连接乡镇,覆盖农村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扩大两市公交线路,开辟咸阳人民广场--西安北经济开发区、咸阳高新区--西安高新区两条公交线路.开放出租车运营市场,两市出租车在不驻地营运的前提下,可以运送旅客相互进入对方城区,双方在指定地点设立乘车点,以便对方出租车载客返回,不断满足两市居民出行需求.4、交通管理信息系统2005年以前,完成两市机动车、驾驶员计算机信息联网,实现两市机动车、驾驶员的异地办牌、办证、违章处罚、违章记分和联网审验;实现两市交通事故报警系统联动,扩大报警监控范围,提高出警速度;联合建设连接两市的平安大道,实现平安大道的信号系统联网,道路监控系统联网;联合建设公安交警350兆无线通信系统,实现两市警力的统一调度和联合执勤.到2010年两市城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实现报警联动、计算机信息共享、交通图像信息共享、交通流量信息共享、地理信息共享、通信指挥联动.三加快两市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同享1、加快两市通信网络建设打破行政区划建成跨地区的本地电话网.咸阳市要加紧做好电话升位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完成投资5000万元的交换设备的升级改造,力争早日完成区号并网运营.2、加快两市广播电视网建设加强两市广播电视交流与合作,重点宣传报道两市新闻时事、财经信息、旅游景点、风土人情等.建立两市“广播电视协作体”,增强两市广播信息交流.对重要节目交流互播,共同合作制作大型专题片和电视剧.3、加快两市计算机网络建设突出抓好骨干网高速互通和宽窄带互联网认证、计费一体化.首先要尽快完成西安到咸阳的155ATM项目建设工程,实现两市的公用计算机网络高速互通.其次要加快全省宽带和窄带计费到西安统一计费平台的割接项目建设步伐,为用户提供接入服务,租赁服务、信息服务业务等,并对各种数据网业务提供用户管理、业务管理,认证授权,计费及统计等全功能的支持.第三,咸阳在现有的网络基础上,尽快建设咸阳宽带城域网扩容、第二个2.5G出口汇接节点、咸阳本地宽带网络计费系统、ADSL网、乡镇DDN 网等工程,使西咸之间的互联网传输带宽达到 5.3G,实现两市公用计算机网络高速互通和整合,共享网络信息与服务.4、加快两市政府信息系统建设电子政务系统.通过硬件建设,链接政务信息,实现两市政务资源和政府公众信息网上直通.建设电子政务网络系统一体化,为两市的县区和部门间网上的信息交流、业务往来等广泛合作提供优质服务.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网络建设,网络互联,分级使用,分步实施”的原则,建立统一的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实现两市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对接和信息网络一体化.通过网络实现两地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居住地就近发放,确保离退休人员待遇异地的委托发放;实现就近进行工伤等级鉴定,待遇支付;使医疗保险参保职工在两市任何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就近就诊;实现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在两市的任何一发放点领取.工商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加快工商行政管理办公自动化局域网络建设,加快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和企业登记监管警示管理系统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网络链接,为双方查询企业注册情况、登记资料、企业信用信息等提供便利,达到共享登记信息资源.四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同体1、建设统一的现代物流市场规划建设三大市场:三桥汽车物流中心.以西部车城为主,建设西北地区最大的汽车物资展示、交易、储运和流通中心.整合两市机动车旧车交易、配件市场、农用车市场向此集中,形成西部汽车、机电产品及配件产品的最大的储运、营销基地.副食品批发市场.依托咸阳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在两市交界处的共建区内,建设以农副产品批发为主的现代化批发市场,形成西北地区果品、蔬菜、乳制品、肉制品等副食品的外销经营中心.Shopping Mall城.在两市交界处的共建区内,建设以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多元化服务为一体的Shopping Mall城,增强共建区的中央商业区功能.2、建立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对两市相邻地带可开发利用的土地,编制统一的土地利用和储备计划,形成合理土地级差,实施土地储备,控制一级土地市场,对四类经营性商业、旅游、娱乐、商品房项目用地进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对金融、保险、证券等资本市场,实行跨地区合作,尤其是两市国有商业银行在两市间开展跨地区放贷业务,鼓励各类商业性保险、证券机构在两市间互设办事机构.两市间劳动力市场互相开放.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统计、发布制度,以及供需状况分析报告制度等.到2005年,实现两市劳动力市场相互开放,由两市共同开发就业岗位,共享两市人才资源,把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和指导、托管档案、劳务中介和输出与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劳动力的无障碍流动.3、共建统一的商品流通环境加强两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实施联合“打假”活动,对产销分别在两地、有较大影响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共同组建办案小组,堵源截流,定期交流“打假”信息及情报.建立统一的防伪网络,重点保护两地的名、优、特产品.开放两地的检验、检测市场,对两市市级以上检验检测机构需经认证认可的法定单位出具的质检报告、检定证书等质量证明,两市质监部门相互认可.扶持、保护两地的名牌产品、质量先进产品,使其在两地共享市场免检的待遇.每年共同认定两市质量先进产品.在地理环境、种植结构相近地域,共同开展农业标准化的制定工作,成果共享.加强工商行政管理.建立两市对违法违章案件中的协查通报机制,共同组织开展好对扰乱两市正常经济秩序的制假售假等案件查处工作.共同建立驰着名商标保护协作网和驰着名商标名录库,定期开展打击侵犯驰着名商标专用权的专项执法行动,维护两市知名品牌的声誉;积极探索两市商品准入和退出制度建设,互认流通领域商品抽查检验结果;积极促进两市广告业发展,共同联手依法查处各种虚假和违法广告经营活动.两市工商注册登记部门为对方企业开辟设立登记“绿色通道”,加大对来两市企业服务、扶持力度;长年开通两市农副产品绿色通道,消除行政壁垒,共同制定农副产品市场监管统一标准.在动植物检疫检测方面,两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的结果、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认定彼此认可,不再重新检测、认证和认定,实现农产品贸易自由流通.五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产业同布1、依据协调发展和优势互补的原则,优化生产力布局西安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航空航天工业、机械装备工业、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对机械、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使其退出中心城市,向西转移.努力把西安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高地、科技高地、人才高地、国际性旅游城市和区域性商贸、金融、信息中心,成为市场配置资源能力较强,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人居环境优美、各项社会事业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外向型城市.咸阳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制造、医药保健、食品加工、纺织和能化工业,加快实现由一般加工业向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新型制造业转变,积极发展一大批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制造业,使之成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重大装备工业的配套基地、商贸旅游的延伸地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整合两市优势资源,重点发展八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由两市共同制定行业规划,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完善政策措施,促其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两市科技优势,依托西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国家级西安软件园,并把咸阳托普软件园、西安交大。
西安市2024—2024年采暖期集中供热保障工作方案
西安市2024—2025年采暖期集中供热保障工作方案一、目标与任务1.提升供热能力,确保供热覆盖范围和供热质量。
2.优化供热系统,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3.加强供热设施维护,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4.提高供热服务水平,满足市民个性化需求。
二、具体措施1.提升供热能力(1)加大投资力度,完善供热设施。
在采暖期前,对供热管网、换热站等进行升级改造,提高供热能力。
(2)推广清洁能源,降低煤炭使用量。
鼓励使用天然气、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减少煤炭使用,降低污染物排放。
2.优化供热系统(1)调整供热参数,提高供热效率。
根据气温变化,合理调整供热参数,确保供热效果。
(2)实施智能调控,实现精准供热。
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供热系统智能调控,精准满足用户需求。
3.加强供热设施维护(1)定期检查,确保设备安全。
在采暖期前,对供热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排除安全隐患。
(2)加强维修保养,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对供热设备进行定期维修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4.提高供热服务水平(1)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简化用户报修、投诉等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2)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用户满意度。
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普及供热知识,提高用户满意度。
三、时间节点1.2024年10月1日前,完成供热设施升级改造。
2.2024年10月15日前,完成供热系统调试。
3.2024年11月1日,正式开始供热。
4.2025年3月31日,结束供热期。
四、责任主体1.市供热管理部门:负责采暖期集中供热保障工作的总体协调、监督和指导。
2.各区供热管理部门:负责本区域内供热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维护。
3.供热企业:负责供热设施的运行和维护,确保供热质量。
4.社会和媒体:负责监督供热保障工作的实施,及时反映市民诉求。
五、应急预案1.设立供热应急指挥部,负责应对供热突发事件。
2.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人。
3.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响应能力。
在这个采暖期,我们要全力以赴,确保市民温暖过冬。
3.陕西省地热能清洁取暖实施方案-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
附件3陕西省地热能清洁取暖实施方案按照《陕西省冬季清洁取暖实施方案(2017-2021年)》,省发改委会同省直相关部门和有关地市编制了《陕西省地热能清洁取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考虑陕南陕北地热资源情况和采供暖实际情况,本方案重点针对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韩城、杨凌和西咸新区在内的关中地区。
《方案》实施期为2017-2021年。
地热能取暖主要包括浅层地热能取暖、中深层地热取暖、无干扰地热能取暖和干热岩取暖。
一、基本情况(一)资源情况陕西省地热资源丰富,资源量巨大,分布范围广阔,但各地区资源分布、资源量差异较大。
浅层地热能在全省广泛分布,其主要利用形式——地下水地源热泵和地埋管地源热泵在不同区域的适宜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地下水地源热泵形式在关中盆地和陕南山间盆地较适宜,地埋管地源热泵形式在全省大部分区域均适宜。
全省10个地级市和杨凌示范区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内的浅层地热能总能量为449×1018焦,折合标准煤25602万吨,冬季可供暖面积为884亿平方米。
中深层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关中盆地,分为孔隙裂隙型、构造裂隙型和溶隙裂隙型三种类型。
关中盆地中深层地热资源属中低温地热资源,资源储量非常巨大,热储层内可利用的热量为8 07×1021焦,相当于标准煤2760亿吨。
干热岩主要分布在关中盆地和陕南秦巴山区,关中盆地主要为沉积盆地型干热岩,秦巴山区亦存在干热岩赋存条件。
(二)开发利用现状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开始于2005年,截止2017年底共有开发利用工程183处,其中关中122处,总供热/制冷建设面积约1100万平方米。
浅层地热能利用形式主要为地下水地源热泵,其次为地埋管地源热泵及少量中水源、污水源地源热泵类型,其中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工程148处,供暖/制冷面积1121万平方米;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33处,供暖/制冷面积190万平方米;中水源、污水源热泵系统工程各1处。
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起步较早,现有温泉(群)13处,地热井490眼,开采深度340~4500米,水温25~128℃,主要集中在西安、渭南、咸阳。
城市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方案
城市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方案1.概述1.1项目名称:XX市城市集中供热工程1.2承办单位概况XX市三甲炼焦是XX市大型民营企业,在XX市三甲镇新建有一座年产120万吨焦炭的现代化炼焦厂,共24孔×12组焦炉,炼焦时每组焦炉可产生105Nm3/h,950℃高温烟气。
每组焦炉配一台35 t/h余热蒸汽锅炉,共建35 t/h余热锅炉12台,可产生3.82Mpa、450℃的蒸汽420 t/h。
该焦化厂拟建12MW×3台空冷抽汽汽轮发电机组,一台12MW纯凝机组。
目前已经在建12MW空冷抽汽和纯凝汽轮发电机组各一台。
XX市供热公司成立于80年代初期,20年来发展较为迟缓。
迄今为止,公司已建成锅炉房3座,总吨位17t/h。
其中1#锅炉房装备一台3 t/h热水锅炉,2#锅炉房装备有6 t/h和4t/h热水锅炉各一台,3#锅炉房装备一台4t/h热水锅炉,均采用95-70℃热水作热媒,现状供热面积约10万m2。
目前政府正在组建XX市供热工程指挥部。
1.3拟建地点:省XX市1.4建设容与规模本工程拟建主要容如下:(1)热网首站一座(位于XX市三甲炼焦公司厂区围)(2)供热一次管网:DN700,长度约7KM x 2(3)热网热力站约10~15座(4)供热二次管网DN400~DN150长度暂按8km x 2考虑1.5建设年限建议分2~3期建成,一期完成从三甲镇至城区热力主干管道,以及城区已有主要建筑采暖二次管网工程;二期以后随着城市规划的逐步实施陆续完成、完善供热管网。
时间安排:一期工程建设期一年,二期工程随规划实施进度确定。
1.6投资估算根据工程围建设容,经测算工程投资约:1.87亿元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2.1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节能减排的需要●环境保护的需要●提高城市品位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根据XX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随着城市生产发展和市政建设以及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市区面积逐年递增,XX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迅猛。
咸阳市物价局关于调整城区集中供热价格的通知
咸阳市物价局关于调整城区集中供热价格的通知信息来源:咸阳市物价局发布时间:2011-11-02 16:42:50点击次数:558根据《陕西省物价局关于调整我省集中供热价格的通知》(陕价价发[2011]146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调整我市城区集中供热价格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适当调整城区集中供热价格(一)燃煤锅炉集中供热到户价格1、居民用热价格(1)按建筑面积收费标准燃煤锅炉集中供热价格由现行每月每平方米4.70元调至每月每平方米5.40元。
(2)按两部制收费标准(抄表到户的最终用户)基本热价:5.40×30%=1.62元/平方米月;计量热价:31.75元/吉焦(0.114元/kwh)。
用户最终热费=基本热价×建筑面积+计量热价×用热量。
2、非居民用热价格(1)按建筑面积收费标准燃煤锅炉集中供热价格调整为每月每平方米8.60元。
(2)按两部制收费标准基本热价:8.60×30%=2.58元/平方米月;计量热价:50.57元/吉焦(0.182元/kwh)。
用户最终热费=基本热价×建筑面积+计量热价×用热量。
3、以上价格均为用户终端销售价格,且均含换热站运行费用每月每平方米0.45元指导价格。
结算有异议时,市供热办可在最终用户价内协调。
(二)地热集中供热到户价格1、居民用热价格由每月每平方米3.95元调至每月每平方米5.40元,分两步执行:第一步由现行每月每平方米3.95元调至每月每平方米4.90元,从2011年供热季执行;第二步由每月每平方米4.90元调至每月每平方米5.40元,从2012年供热季执行。
2、非居民用热价格调至每月每平方米8.60元。
(三)低保家庭供热价格执行每月每平方米4.70元。
(四)非采暖期用热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二、推进供热价格改革1、简化热价类别。
将现行的三类热价即居民类用热、行政事业类用热、经营服务类用热价格简化为两类价格,即居民用热和非居民用热价格。
咸阳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若干建议
灌, 建立合 理的采 、 灌均衡 的开发 利用模式 , 是成功开发有效 利 用成 阳市地热资源 的关键所在。为此 , 应及早推进地热 回灌 , 为 下步生产性 回灌 , 立采 、 建 灌均衡的地热资源开发利 用模 式作好 技术准备 。据介绍靠近渭河北岸 断裂 附近 , 基岩埋藏较浅 , 层 储 导水性较强 , 开采也较为集 中, 有利 于回灌 , 可优先 予以安排 。
发 利用 现状 。
东部生活旅游观光片区 : 以地热供暖 、 地热洗浴及温 泉保健 为主。尾水 可用 于农业 。 1. .5北部生活用热分区 3
以生活供暖为主 , 可发展地热足疗 、 洗浴等产业 。
1. .6河南地热工业利用及温泉休 闲娱乐分 区 3 沣西工业 、 活用 热片区 : 生 在该 区建设温泉纺织 工业园 , 至 规划期末 , 将纺织 工业 园内 的纺织 、 印染 ( 、 ) 艺流程全部 漂 洗 工 改造为地热水漂染 、 洗染 、 烘干 、 熨烫 。同时发展地热生活供热。
发展相结合 ;
西部生活用热 片区: 主要用于生活采暖 、 洗浴等方面 。
1 . 中部 地 热 综 合 利用 分 区 .4 3
2 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 原则 , ) 强调资源的梯级开发 、
综 合利用 , 力求达到经济 、 社会 、 环境效益相统一的 目标 ;
咸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咸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咸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依法建设城市,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陕西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有形市场管理办法》《陕西省城乡规划条例》《陕西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条例》《陕西省城镇绿化条例》以及有关部门规章、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暂行办法适用于咸阳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第三条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下列原则:(一)依据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土地利用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二)功能分区明确,合理确定土地使用强度,控制人口密度。
(三)以人为本,保障社会利益,统筹兼顾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城市交通和市容景观。
(四)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水源,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方便、舒适、宜人的城市空间。
(五)严格保护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建筑物、建筑群,重点保护具有本地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四条城乡规划工作依法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领导,城市规划区内的所有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统一管理。
第五条城市规划区内所有建设工程项目(包括旧城改造项目、城乡结合部的各类建设项目)必须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审批第六条我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按法定程序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七条城市的分区规划,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市规划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八条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组织有相应资质的城市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集中供热事业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
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集中供热事业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咸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7.26•【字号】咸政办发[2012]107号•【施行日期】2012.07.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集中供热事业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咸政办发〔2012〕10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派出机构、直属事业机构:为了加快我市集中供热事业发展,不断提升城市集中供热服务水平,保障广大群众用热需求,经第六十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就加快我市集中供热事业发展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正确认识集中供热事业发展的形势城市集中供热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集中供热事业发展,坚持将城市集中供热作为重要的发展工程、民生工程、环境工程来抓,深入推进集中供热体制改革,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主城区集中供热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供热能力和服务水平逐年提升,较好地满足了市区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的用热需求,有力地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
但是,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规模快速扩张的新形势和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用热需求相比,集中供热能力和服务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集中供热热源不足、集中供热价格成本倒挂、供热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解决,不仅影响集中供热事业健康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更影响党和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
为早日实现建设现代新都市、和谐新咸阳的奋斗目标,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城市集中供热事业发展远期、近期目标,并提出了“市场化运作、多元化融资、多途径供热、社会化参与”的发展思路。
这一思路是对近年来我市集中供热工作的总结升华,更是指导未来城市集中供热事业发展的总纲。
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站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正确认识加快供热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当前面临的形势,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思路要求上来,进一步创新思路、强化举措,合力推进我市集中供热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国土资源局《咸阳市市区城镇基准地价修订工作方案》的通知
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国土资源局《咸阳市市区城镇基准地价修订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咸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7.02•【字号】咸政办发[2011]75号•【施行日期】2011.07.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国土资源局《咸阳市市区城镇基准地价修订工作方案》的通知(咸政办发〔2011〕75号)秦都、渭城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直属事业机构,驻咸单位:现将市国土资源局《咸阳市市区城镇基准地价修订工作方案》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日咸阳市市区城镇基准地价修订工作方案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全市土地资产价值,进一步加强对土地资产的宏观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土地资产效益,为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市政府决定开展市区城镇基准地价修订工作,现制定工作方案如下:一、充分认识开展基准地价修订工作的重要意义土地基准地价是反映一个地区土地价格总体水平和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科学修订、及时更新基准地价,对于加强土地市场宏观调控,优化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科学引导投资,最大限度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要求,城镇基准地价应在2-3年更新一次,我市现行市区城镇基准地价于2008年更新并经市政府发布执行,至今已有3年;从实施情况来看,随着我市主城区范围和新增城市建设区域的不断扩大,以及泾渭新区的加快开发建设,许多新增建设区域并未纳入我市现行基准地价覆盖范围,无法准确反映新增建设区域土地资源价值;加之,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可用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现行基准地价已无法准确反映我市区域地价的真实水平。
因此,开展市区城镇基准地价修订工作,抓紧更新市区城镇基准地价势在必行。
各级、各相关部门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市区城镇基准地价修订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落实举措、强化责任,积极配合参与开展市区城镇基准地价修订工作,确保此项工作如期顺利完成,为加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工作提供准确依据和有力保障。
《咸阳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
《咸阳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关于印发《咸阳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的通知咸政办发〔xx〕10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派出机构、直属事业机构:《咸阳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已经xx年5月4日市政府第六十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xx年7月26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集中供热管理,规范供热、用热行为,维护供热、用热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供热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供热规划、建设、经营、管理活动和用热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集中供热是指利用热电联产、区域锅炉、工业余热、地热、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等通过城市规划热网直接或者经过热交换站换热后有偿为用户供热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供用热设施,包括共用供热设施和户内用热设施。
共用供热设施包括供热热源生产设施、管网输配设施、热力站设施及其附属设施,供热计量器具和建筑物内共用管道等。
户内供热设施包括终端散热设备及户内管道、管件、阀门、温度调控装置等。
本办法所称热力站管理单位是指物业管理企业等负责维护管理热力站及其以内的供热设施,并对供热单位提供的热能二次换热,将换热后的热能输送给用户的单位。
第四条市集中供热和燃气管理办公室是全市集中供热工作的管理机构,负责中心城市规划范围内供热、用热的具体管理和对各县市供热用热的行业指导、协调工作。
各县(市)人民政府及其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县市行政区内的供热、用热管理工作(市集中供热和燃气管理办公室和各县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集中供热管理机构”)。
发改、工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科技、民政、公安、审计、财政、国土资源、环保、住建、城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水利、物价、工商、质量技术监督、供电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与供热相关的工作。
第五条集中供热的发展和建设应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城市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
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心城市规划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费标准的补充通知-咸政发[2006]69号
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心城市规划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费标准的补充
通知
正文:
---------------------------------------------------------------------------------------------------------------------------------------------------- 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心城市规划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费标准的补充通知
(咸政发〔2006〕69号)
秦都、渭城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中省驻咸各企事业单位:为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西咸一体化进程,根据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咸阳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费标准的补充通知》(陕价行发[2006]156号)精神,经市政府研究,我市中心城市规划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按120元/m2收取。
其中:新增部分(30元/m2)主要用于城市集中供热(含地热等新型能源开发利用)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原标准90元/m2的各项用途仍按市政府《关于中心城市规划区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取有关问题的通知》(咸政发[2006]44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中心城市规划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新的收费标准从2006年12月1日执行。
二00六年十一月十七日
——结束——。
咸阳市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
前言咸阳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也是西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与省会西安市零距离接壤,共同构成西安——咸阳都市圈。
近年来,咸阳市区的建设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已突破了原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空间形态,为了适应咸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和难得的历史机遇,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正在进行修编。
随着城市建设框架的不断扩大,1997年批准实施的《咸阳市集中供热工程专项规划》已不能适应当前城市快速发展的要求,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制约日益明显。
为此,咸阳市政府提出修编<<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的要求,逐步完善以城市集中供热为主导,以地热、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热为补充的城市供热体系,统一整合规划热电联产、区域锅炉、地热、天然气等各种供热方式,充分开发利用咸阳丰富的地热资源。
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指导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工作。
受咸阳市公用事业总公司委托,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从2005年9月开始进行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基础资料收集和整理。
本次规划基年为2005年,规划分为近期(至2010年)和远期(2020年)两个阶段。
本次规划研究的主要依据是: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节约能源和做好城市热力规划的通知》、《城市供热规划的内容深度》、《城市供热规划的技术要求》、咸阳市集中供热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制定的《关于规划修编工作实施方案》、《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咸阳市近期建设规划》等。
本次规划立足于咸阳市区特点和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以集中供热工程原理和系统方法为理论指导,将城市集中供热与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总体建设统筹兼顾,进行全面、客观、系统的研究和规划,为咸阳市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感谢咸阳市公用事业总公司、咸阳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咸阳市热力公司、西区供热公司、北区供热公司和沣河新区供热公司等单位为本次规划在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方面的支持和帮助!目录前言 (1)第一章概述 (3)1.1 城市概况 (3)1.2 自然条件 (4)1.3咸阳市集中供热发展概况 (6)1.4咸阳市地热资源发展前景 (7)1.5热能制冷发展现状及前景 (8)1.6供热规划的编制背景 (10)1.7供热规划的编制依据 (11)1.8指导思想和原则 (11)1.9供热规划的范围及年限 (12)第二章供热现状 (14)2.1 现状供热方式 (14)2.2 锅炉现状 (18)2.3 供热现状存在的问题 (18)第三章热负荷 (20)3.1 热指标的确定 (20)3.2 供热面积计算 (21)3.3 热负荷计算 (27)3.4 热负荷曲线 (32)第四章热源及供热方式选择 (34)4.1 热源选择 (34)4.2 供热方式 (34)第五章供热方案 (36)5.1 供热分区及范围 (36)5.2 东区供热方案 (37)5.3 西区供热方案 (42)5.4 北区供热方案 (46)5.5 沣河新区供热方案 (47)5.6 机场区供热方案 (51)第六章供热管网系统 (53)6.1 设计原则 (53)6.2 供热管网敷设走向 (53)6.3 水力计算 (56)6.4 管道管材及附件 (57)6.5小区热力站 (59)第七章热电厂(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59)7.1 电力系统概况 (61)7.2 热电厂在系统中的作用 (62)第八章集中供热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措施 (63)8.1 集中供热区供热设备的管理 (63)8.2 集中供热区锅炉设备选型 (63)8.3 锅炉燃料的控制 (63)8.4 锅炉的消烟除尘和噪音防治 (64)8.5 散居居民采暖及其它 (64)第九章效益分析 (66)9.1 经济效益 (66)9.2 环境效益 (68)9.3 社会效益 (68)第十章近期实施内容 (70)第十一章投资估算 (71)11.1 编制依据 (71)11.2 投资估算 (71)第十二章结论及建议 (73)12.1 结论 (73)12.2 建议 (74)第一章概述1.1城市概况咸阳市位于陕西省关中中部,地处东经1070 39至1090 11,北纬340 12至350 34之间,东临西安,南接长安、户县,西靠宝鸡、杨凌,北接铜川及甘肃的庆阳、平凉地区。
咸阳市中心城近期建设规划
咸阳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执行“科学发展富民为先,产业调整工业为先,社会事业教育为先,和谐社会平安为先”的发展战略,坚持“规划立市”理念,指导咸阳中心城区近期建设项目安排,加强城市建设监督管理,落实''十一五”城市发展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面貌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期限2006-2010 年。
第三条指导思想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强化基础、完善功能、彰显特色、提升品位的指导思想,以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环境设施及绿化建设为重点,立足于把城市做优、做精、做强,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发展后劲,为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目标,促进城市大变样奠定基础。
第四条规划原则围绕发展城市经济,建设生态、人文、精致、宜居现代城市,统筹近期与长远、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城市发展与郊区发展,注重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城市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以构建社会主义平安和谐新咸阳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相协调,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综合资源、环境、财力的实际条件,并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全面分析和评价城市现状及存在问题,确定近期规划工作的重点。
第五条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主城区控制范围一致,即北到高干渠,南至泮河新区南界,西至茂陵片区西界,东至机场西线,以上区域总面积约95平方公里。
此外,将与西安市北部相连的泾三渭产业密集区也纳入本次规划范围。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规模第六条近期城市发展目标城市发展目标:以生态城市、人文城市、精致城市、宜居城市和现代文明城市为日标,结合地域特点调整城市布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进生态环境和绿化景观建设,全面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城市面貌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使咸阳市成为西安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区域加工制造业中心、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陕西省地热能供暖相关政策
陕西省地热能供暖相关政策2018年1月,陕西省住建厅发布了《关于发展地热能供热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把加快地热能清洁供热作为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加快推广、较大规模地发展中深层地热能供热。
为推动地热能供暖的发展,《意见》提出了三条政策措施:1. 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资机制。
将地热能供热纳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在市政工程建设用地、用水、用电价格等方面给予地热能开发利用政策支持,省上统筹现有专项资金,加大引导扶持力度,重点对试点示范项目及增量成本较大技术的普及性支持,促进地热能供热市场调节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2. 建立完善税费政策。
统筹考虑投资运行成本、居民承受能力,协调好不同供热方式的比价关系,科学合理制定地热能供热价格。
3. 开放城镇供热市场准入。
将地热能供热纳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集中规划,有序开发。
支持地热能开发企业进入城镇供热市场,在实施集中供热特许经营的区域内,新开发建设地热能分布式供热项目,可不受特许经营权的限制,但供热特许经营企业自行开发建设的,具有优先权。
建设中深层地埋管供热项目,规划建设审批、监管时可不办理《地热采矿许可证》。
《意见》的印发有助于陕西省加快推进地热能供暖的发展,有助于陕西省降低城镇采暖、生活热水对常规能源的消耗,减缓环境压力,更加科学、高效、可持续地开发利用地热能资源。
积极发展地热能集中供热,推动新建居住小区地热能分布式供热,加快提升地热能在建筑供暖中的应用比例,力争到2020年占新增建筑供热的10%以上。
鼓励大型公共建筑、商品房屋等工程项目,采取地热能供热,或者地热能与燃气、电等结合互补的模式清洁供热。
这些政策的实施非常有利于该项目的建设和推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势南高北低,向河谷呈阶梯状倾斜。城市中心区坐落在渭河北岸的一、
二、三级阶地上,渭河南岸的沣河新区处于渭河漫滩和一级阶地上。
(3)工程地质
依据各个地貌单元及其上层的组合特征的相似性,将咸阳城区划
分了3个工程地质区。
① 渭河河谷的高漫滩和一级阶地,地基土由全新世冲积粘土、砂
土组成,称低阶地工程地质区。
② 渭河河谷二级阶地和三级阶地,主要由晚更新世风积黄土及冲
力城市。
根据咸阳市城市规划,市区分为主城区、电厂区和航空港产业园
区,其中主城区呈多中心组团式建设,包括中部城市综合中心区,东部
石油化工区,北部科研文教区,西部电子区和南部沣河新区。主城区规
划建设用地93.0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91.59万人,建成区用地超过50平
方公里,人口55万人。电厂区位于咸阳市区以东约10公里处,航空港产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为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经济总量为陕西第
二。全市总财力达29.7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780元,经济快
速发展为城市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了城市建设超常规的发展。咸阳
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
游城市和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城市,西北地区唯一的首届中国魅
业园区即机场区,位于市区以北9公里处。
1.2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
咸阳市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夏
季炎热多雨,春温高于秋温且多干旱,秋季易有连阴雨。
主要气象条件为:
全年平均温度
13.1℃
年极端最低气温
- 18.6℃
年极端最高气温
41.2℃
年平均日照小时数
21485小时
年平均降雨量
的纺织工业基地,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具有承东启西
的区位优势。
近年来,咸阳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进一
步扩大对外开放,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4年,西安、咸阳两市共同制
定了《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实施西咸
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规划。此举必将为咸阳的经济发展增添无限活力。
第一章 概 述
1.1城市概况
咸阳市位于陕西省关中中部,地处东经1070 39至1090 11,北纬
340 12至350 34之间,东临西安,南接长安、户县,西靠宝鸡、杨凌,
北接铜川及甘肃的庆阳、平凉地区。辖2区1市10县,总面积10196平方
公里,人口498.1万人,是咸阳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中
年后,市中心区域新建的锅炉房以天然气等清洁燃料为主,此项措施极
大地改善了咸阳市区的大气环境。但因天然气锅炉的运行成本较高以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受天然气气源条件的限制,天然气锅炉的发展较为缓慢。而集中供热具 有成本低、安全可靠等诸多优点,逐渐受到广大市民和社会的普遍认 可。因此,大力发展集中供热是解决市广大居民冬季采暖问题的最有 效、最经济的途径。
20世纪80年代前期,咸阳市集中供热还未发展起来,各单位供热基 本上为自备独立锅炉房供热,一些经济困难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小区没 有实施集中供热,而采取小炉具取暖。这些燃煤采暖锅炉大部分烟囱在 30米以下,除尘设备陈旧,排烟均为低空排放,加上冬季逆温层的影 响,市区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严重。环境污染不但影响着市 民的生活和健康,也影响着历史名城的声誉。为此,咸阳市政府下大力 气治理大气污染,从1987年开始,实施城市集中供热,经过近20年的发 展,先后已建成区域性供热公司四个,供热面积从不足1万平米发展到 410万平米,发展夏季蒸汽制冷面积3万多平米,建成城市一级供热管网 53公里、二级供热管网132.74公里,换热站126座,城市集中供热框架 基本形成。在1996年制定了《咸阳市城市集中供热工程专项规划》。但 由于起步晚、底子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城市集 中供热的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供需矛盾突出,市民反 映强烈。
心,距省会西安市25公里。
咸阳历史悠久,先后为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的京畿之地,
素以“秦都、汉陵、明城”闻名于世,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王朝建
都于此,使咸阳成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自然资源丰富,
科技力量雄厚,农业发达,工业门类齐全,已形成以电子、纺织、医
药、食品、能化为支柱的工业体系,成为西北最大电子工业基地和主要
本次规划立足于咸阳市区特点和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以集中供热工程原理和系统方法为理论指导,将城市集中供热与社会经 济发展及城市总体建设统筹兼顾,进行全面、客观、系统的研究和规 划,为咸阳市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感谢咸阳市公用事业总公司、咸阳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咸阳市热力 公司、西区供热公司、北区供热公司和沣河新区供热公司等单位为本次 规划在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积粘土、砂土组成,称高阶地工程地质区。
③ 咸阳城区北部分布的黄土源,主要为更新世黄土,其厚度大于
97m,划分为黄土台源工程地质。黄土台源塬边斜坡及三级阶地,以自
重湿陷黄土场地为主。在三级阶地前缘,局部地段马家堡—铁一局三
处,自重湿陷场地中出现有严重的地基湿陷。
地震设防:咸阳地处我国环鄂尔多斯地震带、陕西关中地震中部、
第十章 近期实施内容………………………………………70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71 11.1 编制依据 ……………………………………………………71 11.2 投资估算 ……………………………………………………71 第十二章 结论及建议…………………………………………………73 12.1 结论 ……………………………………………………………73 12.2 建议 ……………………………………………………………74
前
言
咸阳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 游城市,也是西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与省会西安市零距离接 壤,共同构成西安——咸阳都市圈。
近年来,咸阳市区的建设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已突破了原城市 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空间形态,为了适应咸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和难得 的历史机遇,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正在进行修编。随着城市建设框架的 不断扩大,1997年批准实施的《咸阳市集中供热工程专项规划》已不能 适应当前城市快速发展的要求,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制约日益明显。 为此,咸阳市政府提出修编<<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的要求,逐步完 善以城市集中供热为主导,以地热、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热为补充的城 市供热体系,统一整合规划热电联产、区域锅炉、地热、天然气等各种 供热方式,充分开发利用咸阳丰富的地热资源。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 的需要,指导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工作。受咸阳市公用事业 总公司委托,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从2005年9月开始进行城市集 中供热工程基础资料收集和整理。
是我国震害危险区之一、是我国52个重点设防城市之一。市区及其以东
地区地震烈度按8度,市区以西按7度考虑。
1.3咸阳市城市集中供热发展概况
长期以来,咸阳市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一直以煤碳作为主要燃
料,而使用的煤种大多数是当地煤,此煤种价格较低而污染较大。1997
年,天燃气工程实施后,市区居民生活以天然气作为主要燃料。从2001
1.4咸阳市地热资源发展前景 咸阳市区处于渭河断陷盆地,具有良好的地热富集赋存条件,现已
探明在咸阳市规划区300平方公里范围内3500米以浅的4个热储层段资源 量为5007.10×1012千卡,相当于标煤7.153亿吨,地热流体的静储量达 495.27亿立方米,可采量为8.4834亿立方米,属国家特大型中低温地热 田。咸阳地热不但储藏量大,而且水质优良,是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 自1993年钻成第一口地热井以来,已成的18口地热井均已不同程度地用 于采暖和洗浴。仅2004年全市开采地热流体195万立方,供热面积达120 万平米,每一采暖季每平方米采暖费按15元计,地热采暖创造价值1800 多万元。利用地矿水发展的洗浴、养殖等产业每年可以创造价值上亿 元。合理开发和利用地热这种清洁资源,既符合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建 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又符合环保生态产业政策,有利于咸阳市加快创 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目前咸 阳市正在与冰岛国合作至力于打造“中国地热城”,地热供热亦是地热 综合利用的主要内容之一。
目录
前 言………………………………………………………1 第一章 概述 ………………………………………………………3 1.1 城市概况 …………………………………………………………3 1.2 自然条件 …………………………………………………………4 1.3咸阳市集中供热发展概况………………………………………6 1.4咸阳市地热资源发展前景………………………………………… 7 1.5热能制冷发展现状及前景………………………………………… 8 1.6供热规划的编制背景…………………………………………… 10 1.7供热规划的编制依据………………………………………………11 1.8指导思想和原则………………………………………………… 11 1.9供热规划的范围及年限………………………………………… 12 第二章 供热现状 …………………………………………………14 2.1 现状供热方式 ………………………………………………… 14 2.2 锅炉现状…………………………………………………………18 2.3 供热现状存在的问题……………………………………………18 第三章 热负荷 ………………………………………………20 3.1 热指标的确定…………………………………………20 3.2 供热面积计算……………………………………………………21 3.3 热负荷计算………………………………………………………27 3.4 热负荷曲线………………………………………………………32 第四章 热源及供热方式选择…………………………………34 4.1 热源选择………………………………………………34 4.2 供热方式…………………………………………34 第五章 供热方案……………………………………………36 5.1 供热分区及范围………………………………………………36 5.2 东区供热方案………………………………………37 5.3 西区供热方案………………………………………42 5.4 北区供热方案………………………………………46 5.5 沣河新区供热方案………………………………………47 5.6 机场区供热方案………………………………………51 第六章 供热管网系统………………………………………53 6.1 设计原则………………………………………………53 6.2 供热管网敷设走向………………………………………………53 6.3 水力计算………………………………………………56 6.4 管道管材及附件………………………………………57 6.5小区热力站…………………………………………59 第七章 热电厂(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59 7.1 电力系统概况………………………………………61 7.2 热电厂在系统中的作用………………………………………62 第八章 集中供热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措施………………………63 8.1 集中供热区供热设备的管理……………………………………63 8.2 集中供热区锅炉设备选型………………………………………63 8.3 锅炉燃料的控制…………………………………………………63 8.4 锅炉的消烟除尘和噪音防治……………………………………64 8.5 散居居民采暖及其它……………………………………………64 第九章 效益分析…………………………………………………… 66 9.1 经济效益…………………………………………………………66 9.2 环境效益 ………………………………………………………68 9.3 社会效益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