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格理论
人格理论概述
人格障碍的定义(2)
• 情感、认知、行为模式或待人方式等明 显偏离大多数人的范围且“固定”---人格偏离
• “固定”的偏离 个体适应不良并引起有 意义的社会功能损害或精神痛苦----人 格障碍
人格偏离或障碍的分类及表现(1)
• 偏执型人格障碍(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表现出特别的固执,有时可以固执到令 人难以接受的程度。
对他人持久的不信任,不愿对自己的行 为和态度承担责任
人格偏离或障碍的分类及表现(2)
• 分裂样人格障碍(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 情感:平淡(对人或对事) • 行为:孤僻、不合群 • 思维:抽象和空洞 • 兴趣爱好缺少
人格偏离或障碍的分类及表现(5)
• 强迫型人格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 刻板、拘谨、生活模式固定 力求完美和不自信 缺乏幽默感和兴趣、爱好少
人格偏离或障碍的分类及表现(6)
• 焦虑型人格障碍(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 缺少安全感、灾难性思维模式、在一般 性活动中处于高紧张状态
要 强
度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二)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 需 要 强 度
时间
人格与精神障碍
人格的定义
人格又称为个性,是指个体在一般情况 下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可以预测的心理特 征,包括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特 点。人格包括两大方面,即人格的倾向 性和人格的个人类型特点。
内省力 •面对实践焦虑的反思 •学习活动的归纳总结能力 •感知活动的感悟能力 •期待与憧憬的想象力 •自我意识的整合统一力
人格与人格心理学
一、人格定义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 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来的相 对稳定的和特殊的心理行为模式。 对这一定义的解释: 1、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 2、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 3、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相对稳定的。 4 、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先天生 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 用而形成起来的。
它们可以是与生俱来的。
就是斯金纳所说的诱因、辨别性刺激。
除内驱力的行为或心理活动。
低的刺激都是一种强化物。
三、 行为预测理论
罗特认为,一种行为被选择的可能性,取决于行为者认为它所能 够带来的回报(强化)的多少以及他认为他实施该行为能带来该回报的
可能性(即有多大的成功率)。
罗特的行为预测公式为: BPx,s1,Ra=f (Ex,Ra.s1&Rva,s1)
(二)、 文化与人格
一、原型 原型是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它是一种本原的模型,其 他各种存在都根据原型而成型。 荣格研究最多的原型是: 人格面具:在公共场合表现出来的人格方面。其目的在于 表现一种对自己有利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会的认可。
阿妮玛和阿妮姆斯:个体心灵中异性的成分或意象。
阴影:人的心灵中遗传下来的最黑暗隐秘、最深层的邪恶 倾向。 自性:集体潜意识的核心,其作用是协调人格的各组成部 分,使之达到整合、统一。
具有社会兴趣的人的生活风格是正确的和健康的, 而缺乏社会兴趣的人的生活风格是错误的和病态的。
阿德勒根据人们所具有的社会兴趣的程度,划分出 四种类型的人:统治 - 支配型;索取 - 依赖型;回避型; 社会利益型。
四、自我及其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指人对自我一致性或连续性的感
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
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人格是个体独特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表现出的稳定的行为模式和思考方式。
心理学家们长期以来对人格的研究,形成了多种人格理论。
本文将从五个主要的人格理论入手,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和五因素模型,来探讨人格理论对心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是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精神分析学派对人格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个性主要由三个系统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他提出了心灵结构的理论,以及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冲突与解决方法。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强调了无意识对人格的影响。
他认为,过去的经历、潜意识的欲望和冲突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同时,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也包含了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解释了人们为什么会对某些情绪和思想进行保护性的排斥或否认。
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与弗洛伊德不同,荣格在人格理论上注重个体内外的整合。
他提出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概念,认为人的个体意识与集体意识共同作用决定了个体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荣格的人格理论强调人格的整体性和目标导向。
他认为,人的个性是在不断发展和成长中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个体的心理成长需要通过自我实现和在社会中与他人的互动中不断发展。
同时,他还提出了人格类型理论,将人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类型,并将其与心理功能进行了对应。
三、马斯洛的人本主义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人格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人的心理需求。
他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们的需求从生理层次逐渐升级到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和意义追求。
马斯洛的人格理论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他认为人的行为是为了满足内在的需求和追求更高的价值。
他的理论强调自我实现和个体的自我探索,为人们寻求真我和发挥潜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四、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卡特尔的人格理论建立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他提出了16种主要人格因素的分类。
7_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_J.Guan
• 《问题儿童的临床治疗》(1939):是罗杰斯十余年 儿童指导工作总结性著作。这部处女作中虽尚未形 成“非指导性咨商”和以患者为中心疗法,但可以 看到一些思想端倪,特别强调了治疗者的作用。 • 《咨商与心理治疗:新的概念和实践》(1942):是 罗杰斯20世纪40年代关于心理咨商和心理治疗的一 部开拓性与指导性的著作。书中除详细批判了传统 的心理治疗外,首次阐述了自己提出的非指导式咨 商的新模式。 • 罗杰斯直到1987年2月4日去世前仍然十分活跃,晚 年他探讨了将会心团体的技术应用于解决国际冲突, 主要是在中美洲和原苏联的文化交流方面。
2.成长需要:由个体自身的健康成长和自我实 现趋向所极力的需要。 特点: (1)成长需要者均采取积极、欢迎和认可的态 度。 (2)成长需要会产生正效应,增进动机强度、 身心健康和人生乐趣。 (3)成长需要较少依赖于环境和他人的给予。 (4)成长需要往往不以自我而以问题为中心。 (5)成长需要具有较大的个别差异。
二.高峰体验的结构: 1.认同体验(identity-experience):人回归自然或人 与自然合一的认同体验。 2.存在认知(being cognition):是摆脱一切偏狭功利 取向而以坚持存在价值为本体的真正人的认知形式。
三.高峰体验的价值: 1.高峰体验对自我实现的重要意义: (1)是自我实现者的重要特征; (2)时达成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 2.高峰体验的后效: (1)具有心理治疗作用; (2)具有改变世界观、人生观和自我观的作用; (3)具有开发人的创造力的作用。
• 《来访者中心疗法:它的实践、含义与理论》 (1951):涉及以个人为对象的个别治疗、游戏治 疗、团体治疗,甚至组织管理与领导,以及以学 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并提出了人格及其变化的 理论。 • 《论人的成长》(1961):是罗杰斯自1955~1961年 间的学术论文集。全书涉及对人的生存目标、健 全生活、人际关系、人学、教育和家庭生活等方 面的许多哲理和实际问题的探讨,引起了全世界 的关注。
人格心理学笔记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心理差异和人格特征形成与发展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关于人格心理学的笔记要点:1. 人格定义:人格是个体内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它包括个体的认知、情感、动机和行为等方面。
2. 人格理论:人格理论是解释人格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框架。
常见的人格理论有心理动力学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认知理论等。
3. 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是指个体在特定维度上的心理特征,如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等。
特质理论认为人格可以通过这些维度来描述和测量。
4. 人格测量:人格测量是评估个体人格特征的方法。
常见的人格测量工具包括自陈量表、行为观察、心理测验等。
5. 人格发展:人格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老年的心理成长过程。
它受到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发展阶段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认同发展理论等。
6. 人格差异:人格差异是指个体在人格特征上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来源于遗传、环境、文化等因素。
人格差异影响个体的行为、情感和认知等方面。
7. 人格与环境:人格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健康。
环境因素如家庭、学校、社会等对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
8. 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个体在人格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心理特征,如边缘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等。
人格障碍可能导致个体在社交、工作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9. 人格治疗:人格治疗是帮助个体改善人格特征、应对心理问题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人格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治疗等。
10. 人格研究:人格研究旨在探讨人格的形成、发展、测量和应用等方面。
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案例分析等。
以上是人格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要点。
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健康人格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健康人格的解读
01
健康人格是一种自我实现的状态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健康人格是一种自我实现的状态,即个体能够充
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02
健康人格具有积极的人际关系
健康人格的人具有积极的人际关系,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和联系
。
03
健康人格需要正确的自我认知
健康人格的人需要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的
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教师应该尊 重学生、关心学生,以平等、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 。
校园文化
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 格。学校应该组织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如体 育比赛、文艺演出等。
社会文化对健康人格的影响
社会价值观念
社会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对健康人 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例如, 尊重个人权利、倡导公平正义的 社会价值观念有助于培养人们的 自尊、自信和责任感等健康人格 特质。
建立积极的亲子关 系
健康人格的家庭教育注重建立 积极的亲子关系,通过情感交 流、共同活动和互相支持等方 式,增进亲子之间的亲密感和 信任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 供有力支持。
培养孩子的自我价 值感
健康人格的家庭教育关注孩子 的自我价值感,鼓励孩子认识 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培养其自 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激发其积 极向上的动力。
主要代表人物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卡尔·罗杰斯、亚伯拉罕·马斯洛等,他们提出了自 我实现、自我概念、无条件积极关注等重要概念。
与其他心理学派别的区别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行为主义、精神分析等心理学派别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更加关注人的 内在体验和主观能动性,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选择能力。
人格心理学08:人本主义流派
充分发挥功能的人的特征
• 坦诚对待自己的体验;试图生 活在现实的空间里。他们的目 的是体验生活,而不仅仅是过 日子。
• 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对别人 的需要感觉敏锐,但不会屈从 于社会行为标准对他们的要求, 他们似乎更遵从自己的兴趣、 价值观和需要。
• 能深刻而敏感地体会自己的情 感,包括积极和消极的情感。
人本主义流派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一)20世纪中期之前,人格心 理学中精神分析流派与行为主 义流派大行其道。
精神分析流派—强调本我的原始欲 望与人的无意识;人受性本能和攻 击本能控制。 行为主义流派—把人格看成是一套 由环境决定的行为模式,把人降低 为“一只较大的试验白鼠或一架较 慢的计算机”。
8条具体途径
• 全身心投入或献身于某一工作或事 业,彻底忘记自己的伪装和角色, 真正进入“无我”的境界,从而完 全成为自己。
• 每当面临前进和倒退、成长与安全 的选择时,要尽量做出成长的选择 而不是安全和退却。
• 要有高度的自发性,倾听自己内在 冲动的呼唤,任其显露出来。
• 在怀疑时,要诚实地说出来,而不 要隐瞒,因为你的顺从也要承担责 任。
8条具体途径
• 从小处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
• 自我实现不是一种终极状态, 而是一个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
• 高峰体验非常短暂,但对于自 我实现的意义重大。
• 要识别自己的防御心理,并有 勇气放弃这种防御。
三、罗杰斯的理论
(一)充分发挥功能的人 好的人生,是一种过程,而不 是一种状态;它是一个方向, 而不是终点。人的本性就是要 努力做到因满足于个人生活而 保持乐观态度。 他把达到这一目标的人称为充 分发挥功能的人。
• 自尊与对失败的反应 • 自我价值组合 • 自尊和文化
第七章人本主义的人格心理学
第七章人本主义的人格心理学本章内容:•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人本主义流派的相关研究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创立年代及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创立–理念以人的需要出发去研究人性把心理学的纯科学色彩冲淡了•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人的自由选择与责任–强调¡°此时此地¡±–从现象学角度看个体–强调人的成长二、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罗杰斯生平(1902-1987)•美国心理学家•自弗洛伊德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一个人物•农业—历史—神学—教育、心理学•192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193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曾担任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教授、精神病学教授•曾在儿童行为研究所工作•1946-1947年,担任APA主席•美国历史上同时获得APA杰出科学贡献奖和APA杰出专业贡献奖的第一人。
(一)理论基础和假设1、理论基础罗杰斯认为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以自我为中心、而又不时地变动的经验世界里。
这个个人的经验和内心世界,罗杰斯把其称为―现象场‖。
罗杰斯认为自我是在与环境和他人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是现象场的产物。
2、假设(1)自我实现的倾向:人和其他有生命的有机体生来俱有的求生和增进自身发展的生物学需要。
•机体评估过程(2)积极自我看待的需要:这种需要包含了要求获得他人或自己关注、赞赏、接受、尊敬、同情、温暖与爱。
(二)自我概念1、自我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它是一套有组织的、为自己所意识的、与自己有关的知觉整体。
它是人格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是人格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
2 、理想自我指一个人希望自己成为的那个样子,而非他表现出来的样子。
3、现实自我当前真实的自我形象。
它是自我现实的、社会存在的真实反映。
(三)自我的发展•1、自我的发展历程–自我认定:能认定自我的存在。
——说出主语的我–自我评价:对自己价值的判断。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自我实现论
1、自我实现的含义 、 从总体上说, 从总体上说,可以将自我实现定义为不断实现 潜能、智能和天资, 潜能、智能和天资,定义为完成天资或称之为 天数、命运和禀性, 天数、命运和禀性,定义为个人内部不断趋向 统一、整合或协同动作的过程。对一个人来说, 统一、整合或协同动作的过程。对一个人来说, 自我实现意味着他更真正地成为了他自己, 自我实现意味着他更真正地成为了他自己,更 完善地实现了他的潜能, 完善地实现了他的潜能,更接近了他的存在核 成了更完善的人。 心,成了更完善的人。
于是以交朊友小组的形式迚行集体咨询便成为他研究工作的重点之一对罗杰斯人格理论的简评他的理论在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为探讨个性的本质开辟了新的领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是20 ) 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新思潮 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新思潮, 世纪 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新思潮,也称 为现象学的心理学(Phenomenological 为现象学的心理学 Psychology)。它重视研究人的本性、动机、潜能、 。它重视研究人的本性、动机、潜能、 经验以及价值。到了60、 年代 年代, 经验以及价值。到了 、70年代,迅速形成与发展 起来,成为西方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之一,也成 起来,成为西方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之一, 为第三势力。 为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反 响巨大、影响深远。 响巨大、影响深远。
教育心理学四大主义
教育心理学四大主义教育心理学四大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文化主义、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教育行为等方面的心理活动。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有四个重要的理论主义,它们分别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文化主义和人本主义。
这四大主义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各自有着独特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行为主义是一种关注学习行为的心理学理论,它认为人的行为是在外界刺激的影响下形成的,重点研究学习的条件反射和强化等机制。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一种被塑造的过程,通过给予适当的奖励或惩罚来引导学生的行为,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行为主义在教育实践中强调建立明确的目标和规则,并采用激励措施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
认知主义是一种关注思维和知识构建的心理学理论,它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对学习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认知主义者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思考,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认知主义提倡通过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强调学习的深度和质量。
社会文化主义是一种关注社会和文化环境对学习和发展的影响的心理学理论,它认为人的学习和发展是在社会和文化交往中进行的。
社会文化主义者认为个体的学习和发展受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教育实践中应注重创设合作学习和情境化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的社会互动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人本主义是一种关注个体的主体性和自主发展的心理学理论,它认为个体具有独特的人格和需求,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能。
人本主义者强调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个体差异,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幸福感。
在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中,四大主义各有侧重,但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补充和交叉影响的。
行为主义强调行为的塑造和激励,认知主义关注思维和知识构建,社会文化主义强调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本主义注重个体的主体性和自主发展。
人格心理学--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 和罗杰斯(C。
R.Rogers 。
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目录1。
基本理论2。
差异3. 分类4. 自然人性论5. 自我实现人格论及其患者中心疗法6. 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7。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8。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9。
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贡献(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缺陷一、基本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
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产生深远影响的有两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分别是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
Maslow 和罗杰斯(Carl R。
Rogers,1902-1987 。
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别于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界的“第三种力量”,主张从人的直接经验和内部感受来了解人的心理,强调人的本性、尊严、理想和兴趣,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和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才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目标是要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进行全面描述。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行为主义将人类学习混同于一般动物学习,不能体现人类本身的特性,而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认知结构,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观、态度等最能体现人类特性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通过研究个体的行为、情绪和思维方式,帮助我们理解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不同的心理学家提出了多种人格发展理论,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五个重要的人格发展理论,阐述它们各自的观点、主要内容及其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一、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
他认为人格的发展与个体的潜意识密切相关。
这个理论强调了无意识处理的心理过程与早期经历在塑造一个人性格中的重要性。
1.1 冲突三部分模型弗洛伊德提出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部分模型,其中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本我:代表着个体的基本欲望和冲动,如食欲、性欲等,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是一个人的内在驱动力。
自我:是个体与现实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承担着调控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道德要求之间的平衡。
超我:是道德标准和社会规范的内化,负责评判行为是对还是错。
1.2 早期经历的重要性弗洛伊德强调早期童年经历在个体人格发展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早期经历会对一个人的情感反应、社交能力和应对压力的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家庭环境、父母的养育方式,以及个体在关键时期的人际关系都可能成为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二、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人格是通过条件反射和学习过程形成的。
这个理论主要由约翰·沃森和B.F.斯金纳等人发展。
2.1 条件反射根据行为主义者的观点,人格是不稳定的,是随着环境刺激而变化的。
例如,通过经典条件反射(例如,巴甫洛夫的狗实验),个体可以在无意识中形成某些反应模式。
2.2 操作条件反射2.3 行为习得与模仿此外,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
他指出,人格不仅受到直接经验的影响,也受到观察和模仿他人的影响。
通过观看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个体能够学习到新的行为模式。
三、认知理论认知理论主要关注人们如何处理信息以及这种处理方式对其行为和情感状态产生的影响。
罗杰斯人格理论及自我概念
一、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罗杰斯心理学理论中的一块主要的奠基石。 在《卡尔罗杰斯文选》中, 罗杰斯说: 一个人看待他自己 的方式是预测将发生行为的最重要因素, 因为伴随现实的 自我概念, 还有一种对外界现实和该个体认为他所处境况 的真实的感知。这个自我是个体经验的某些方面的自然衍 生物。新生的婴儿是一个有机组织, 其内在体验是一个相 对无差别的、构成其现实的感觉及领悟的总和。随着实现 倾向把婴儿推向感知潜能的维持及发展时, 与其他重要人 物的交互作用出现。当这种情形出现时, 婴儿的部分生理 体验变成了 自我或自我概念。某些感觉和领悟变得可区 分了, 如 I 、me 、myself 或者与之相关的概念。这就 是自我经验。
在罗杰斯看来, 刚出生的婴儿, 除了一般意义上的认识,是 不知道自己是惟一的独立实体的。当他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父母和其他重要人物影响他们时, 每个孩子才不断意识到有一 种他的东西。孩子开始说我想要, 我想,, 把那个东西给我, 这是我的 , 以及让我来做 , 这些自我意识刚开始时趋向于多 变, 而且孩子有时感到快乐, 有时感到不安全 , 有时 好斗 , 等等。罗杰斯认为人类有能力感知他们的全部体验, 但是这样 做要求开放和对体验的敏感性, 它可能会被重要人物( 如童年 时代的父母或成年时代的好友) 所鼓 励或不鼓励。如果这些 重要人物一直在接受一个人的所有内在体验, 那么此人的自我 概念很可能非常丰富。 按罗杰斯的观点, 自我概念是人格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 础, 是人格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自我概念包括具有我之 特性的一切想法、知觉及其价值, 是个体整个现象场中与自身 相联系的那部分知觉及其相关的意义, 它是个体看成我的那部 分现象场。在罗杰斯看来, 人格不健全的人, 其自我概念与经 验是不一致的, 他们将自己的真实体验拒之于意识之外,
人本主义的人格心理学(1)
人本主义的人格心理学
主要内容有:
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1
马斯洛的人格心理学观点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
罗洛-梅的存在人格论
1、人本主义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早期的理论准备
系统讨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作发表
20世纪60年代正式产生,被称为“第三势力(思潮)”
1967年,马斯洛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标志着人本主义理论已被众人接受
(产生背景:二战后科技发达,物质富足,社会压力大、人性异化加剧,导致严重精神危机如:价值观、孤独感、自我社会认同缺失等)
2、人本主义基本内容
●强调人的责任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可以自由改变
自己的生活,如不能改变,只是身体局限——因而,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此时此地过去经验会形成&影响——我们是谁和怎么
做,但是这些经验并没有明确指出我们能够变成什么样。
人如困在过去阴影中,就不能生活在今天;只有按生活本来面貌去
生活,才能成为真正完善(fully functioning)的人
●个体现象学没人比你更了解自己。
别人建议只是参考,自己必须作出自己的决定,解决自己的问题
●人的成长眼前需要得到满足后,个体不会感到满意,而要积极寻求发展;除非有困难阻碍,会不断朝着满意的状态前进。
成长是人发展的自然特征
3、与精神分析、行为主义比较,
人本主义重点:
•研究:强调把独特的个人及其尊严和成长作为研究对象(健康人,非动物或精神病态者)
•方法:开放性模式(不排斥客观,但强调主观;不忽视外部因素,但强调内在体验)
——人本研究的不是实验室中被试,是现实生活中的人。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格理论述评
为,淡化或者完全抹杀人的自我意识的理论体系. 同时,他们也批判并继承了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古
真诚地面对周围世界,并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他们更加热衷自己的事业,能够做到宠辱不惊,更
典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 1 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 1.1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人格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潜能 (或称类本 能),这不同于弗洛伊德所说的本能.在适当的环境 下人们能够利用并发展这种潜能,从而达到人性的
自我的概念是自我人格心理学的核心和基础. 罗杰斯把人的发展看成是充分发挥机能的过程,人 们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他认为人生活在主观的经 验世界中,通过符号化将一部分经验纳入到意识中 去,形成自我经验.将自我经验结构化,组织化,从 而形成自我概念. 1.3 罗洛·梅存在分析的人格理论
罗洛·梅认为人同时存在于周围环境、人际世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 继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之后的心理学 “第三势力”应运而生.由胡塞尔创立的现象学以及 以海德格尔、萨特、梅洛———庞蒂为代表的存在主 义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两大哲学渊源“. 人本主义 心理学,是以人为本研究整体认的本性、经验与价 值的心理学,亦即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 意向性、创造力、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的科学.”[1]人 本主义心理学家鞭挞行为主义只研究人的外显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 28 No. 4 Apr. 2012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格理论述评
李杉家
(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应经验,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命运,创造地而不是被 动地适应社会价值. 3 人本主义的人格构成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也称“现象学心理学”,20世纪50—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和革新运动。
反对行为主义环境决定论和精神分析生物还原论思想,主张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创造力及自我实现等,故号称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人性本善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人性观、动机理论和人格理论的基础。
(2)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动机理论。
(3)自我实现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理论的核心。
包括自我实现的内涵(完满人性与个人潜能的实现)、自我实现的两种类型(健康型超越型)、15条人格特征和高峰体验等。
(4)以人为中心的疗法,旨在提供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调动来访者内部资源进行自我理解和自我矫正,以达心理健康。
(5)教育改革论是人本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开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重视教人胜于教书,强调有价值的经验学习和过程的学习方式,建立真诚互信的师生关系,以达到培养能适应变化和懂得如何学习的人。
(6)超个人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
主张心理学者应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其观点与近代心理学两大传统流派——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有分歧,在西方称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
但作为一个学派它缺乏公认的强有力的领导人。
因此被认为不是一个体系严谨的学派,而是一种同观点学者的广泛联盟。
其创始人是A.马斯洛,后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罗杰斯。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凡是有机体都有一种内在倾向——以有助于维持和增强机体的方式发展自身的潜能,这就是机体潜能说。
人的机体除具有一般生物潜能外,还有心理潜能。
心理潜能也有求得发展的内在倾向。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自我实现论就是指人有这种尽其所能的内在倾向。
人本主义心理学也称“现象学心理学”,20世纪50—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和革新运动。
理论1-人本主义心流派的人格观
原则二: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认为在这个"主观性林立"的社会里,人与 人之间必然是冲突、抗争与残酷,充满了丑 恶和罪行,一切都是荒谬的。而人只是这个 荒谬、冷酷处境中的一个痛苦的人,世界给 人的只能是无尽的苦闷、失望、悲观消极, 人生是痛苦的。穷人是如此,富人也如此。
原则三:自由选择
5.我们为什么而存在?为什么出生?为什 么必须死去? 6.我们应该如何衡量人类的成功? 7.幸福之路何在?
也体现在以下几个主题上: 发大多数青少年为他们的认同感、他们的目 标、他们的未来而烦恼; 很多中年人面临中年危机; 很多老年人沉浸在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 思考中。 对爱的问题、责任、焦虑和自我实现的 思考弥散在生命的每个阶段。
它能说明我们为什么经常说“我必须”这句话。
“我必须去上课” “我必须去见朋友” “我必须去照料我的孩子”
虽然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我们可以选择这样做, 也可以选择那样做,但是我们终究还是选择了。 而这种选择,就是对不确定的自我的负责。
与弗洛伊德理与行为主义把人是无法自我 控制的个体不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把人看 做是他们自己生活的主动构建者,可以自由 地改变自己,如果不能改变,那只是因为身 体上有局限。 人本主义治疗的主要目标就是使来访者认 识到他们有能力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情。当 然,对许多来说,这种自由是可怕的。
(四)人的成长
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让所有需要 立刻得到满足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当人们眼 前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不会感到满意,而 是会积极地寻求发展。哪怕是独自一人,只 要没有生活中种种困难的阻挡,我们就会朝 着最后的令人满足的状态不断进取。
人格心理学 第六版 第十一章、人本主义流派
八、人本主义理论的贡献与批判
1、贡献 、
(一)把人的本性与价值提到心理学研 究对象的首位 (二)突出人的动机系统与高级需要的 重要作用 (三)提出实验客观范式与经验主观范 式统合的新构想 (四)促进以人为本的组织管理与教育 改革以及心理治疗的发展 (五)推动哲学世界观的积极变革
罗杰斯认为: 罗杰斯认为:当我们接触到与我们的自我 知觉不一致的信息的时候,焦虑就会产生。 知觉不一致的信息的时候,焦虑就会产生。 人们在意识之下的某一水平接受与 其自我不一致的信息,罗杰斯称其为“ 其自我不一致的信息,罗杰斯称其为“潜 知觉” 知觉”。 当自我概念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非常 大时,防御机制就不能发挥作用, 大时,防御机制就不能发挥作用,个体就 会体验到“整合失败”。 会体验到“整合失败”
四、亚伯拉罕马斯洛 亚伯拉罕 马斯洛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1908Harold Maslow, 1908-1970) 出生 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 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 理学家、 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 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 和理论家, 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 人。
卡尔. 卡尔.罗杰斯
1902-1987) (Carl.Ranson.Rogers 1902-1987)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和发起者、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和发起者、 心理治疗家, 心理治疗家,被心理学史学家誉为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罗杰斯对教育心理学也带来了重要 的冲击, 的冲击,他的观点在教育心理学中 被普遍赞誉为人本主义观点。 被普遍赞誉为人本主义观点。他同 时也发展出体验性学习的理论, 时也发展出体验性学习的理论,这 个理论与他所称的认知性学习是相 对的。 对的。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 1940年受聘为俄亥俄大学心理学教授 • 1945——1957年任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 • 1962年起在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级研究 中心任研究员。 • 1964—1968年在加利福尼亚州西部行为科 学研究所任常驻研究员。
问题
• 1、为什么我们需要空气、水、食物? • 2、为什么我们需求安全和爱? • 3、为什么学走路的小孩摔倒了,会擦 干眼泪继续前行?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李彦章
心理学第三势力
• 第一势力:精神分析(伤残心理学) • 第二势力:行为主义(幼稚心理学) • 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健全心理学)
人本主义研究对象
• 整体的人或人的整体(人格); • 出类拔萃者或精英(自我实现者); • 人的本性、潜能、价值、经验; • 健康人的心理或健康的人格。
经验和现象场 (phenomenal field)
• 每一个人所经验到的「现实」是不 同的。 • 因为现象场决定了个人的行为,所 以,Rogers很重视个人主观的自我 报告。
人格结构:自我
• 个人与外在的接触,逐渐形成自我的 知觉。也就是「我」。 • 虽然每个人并非随时能意识到自我的 所有层面,但自我确是存在于意识中 的。 •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罗杰斯自我理论的评价——贡献
• 2、理论的贡献 • 对自我的操作性测量(Q分类技术) • 建立独特的心理治疗理论 • 对教育、工商业等领域的影响
罗杰斯自我理论的评价——不足
• (1)很少提及成长与发展的过程, 不对心理 疾病作诊断的分类,也不太承认病人在症状 上的差异及不同的成因。 • (2)理论中几乎找不到性、攻击和压抑、罪 恶感,而我们的生活显然和这些有关连。 (3)强调自由选择, 将走向神秘主义,过分的 自由选择也是个人主义的温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格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根源是在欧洲有广泛影响的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哲学强调个人责任和意志自由,强调个人的成长与自我实现,认为此时此地重要,而不是过去重要,人们可以通过注意自己的意识经验来了解自身,看重现象学的价值。
现象学要求个体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直接经验进行描述。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主要根据以下四项原则开展活动,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经验着的个体;2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研究的重点是人的选择性、创造性和自我实现,而不是机械还原论;3、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对个人和社会有意义的问题;4心理学家应该注重人的尊严和提高人的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具有以下论点:1具有强烈的现象学倾向,强调人的主观经验,对人主观世界的心理内容有强烈的兴趣,但不因人本主义心理学关心人的主观性就否认他的科学性。
2坚持人性的统一和完善,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学的优点,并将其进一步深化。
3在承认人的发展的同时,认为人类有一种不可缺少的自由和自主的倾向,能努力克服自身条件的限制。
4主张按意识的本来面目来看待意识经验,反对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还原论。
5相信不可能对人性进行穷尽的解释,因为人的人格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人有实现自己的潜能,不断超越自我的能力。
第一节: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一需要和动机需要和动机是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重心和精髓,人的基本需要应该得到满足,潜能要求实现,这是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基本点。
一、基本需要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12基本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爱的需要受到挫折,是心理失调的主要原因。
成熟的爱是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关心、信任和尊重。
爱分为自私和无私两种。
4尊重需要自尊的需要和来自他人尊重的需要34心理需要5认知需要人有求知和理解的欲望,并把它看作克服障碍和解决问题,从而满足基本需要的工具。
6审美需要:这种需要包括对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存在于大多数儿童和某些成年人身上的对行为完满的需要;567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创造的需要,是追求自我理想的需要,是个人特有潜能的极度发挥,是个人想做一些自认为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
一个人能做什么,他就必须做什么。
我们可以把这种需要称为自我实现。
基本需要各个层次的固定程度并非那样刻板,实际上有许多例外,有许多常见的颠倒情况。
人的行为是由几个动机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只受一种需要的驱动。
二、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低级需要比高级需要更为强烈,与动物的需要相类似,高级需要强度较弱,但越高级的需要,越能体现人类的特征。
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的区别主要是:1在种族发展的过程中,高级需要出现的较迟,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高级需要出现也较迟,有一些人的高级需要要到中年时才会出现。
2高级需要较少直接和生命相关。
3高级需要不像低级需要那么强烈,高级需要满足,人会感觉到极度幸福,思想平衡,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4高级需要的出现和满足比低级需要有更多的先决条件,高级需要作用的发挥也要求有更完美的环境条件。
三、似本能需要人的基本需要从低级到高级都具有似本能性质,或者说都是由人的潜能决定的。
似本能需要是天生的,但是微弱的,极易被环境条件改造。
马斯洛情调内因和生物性的作用,但也给环境的作用留下余地。
二自我实现者自我实现者与一个人的童年经验有密切的关系,他提出教育应该有“有限度的自由”,过分放纵或控制过严的教养方式对“完美人性”的培养,对人自我实现都是不利的。
自我实现者有两种类型,1健康型自我实现,这种人更务实,更能干。
2超越型自我实现,这种人更经常意识到内在价值,具有丰富的超越体验。
自我实现者的积极特征:1、现实知觉准确。
2对人、对自己、对大自然表现出最大的认可。
3具有自发性、单纯性和自然性。
4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5有独处和自立的需要;6有较强的自主性及独立于环境和文化的倾向。
7对生活经验有永不衰退的欣赏力。
8有周期性的神秘体验或高峰体验。
9关心社会。
10喜欢与人打成一片,但仅对少数人产生深厚的个人情谊。
11有深厚的民主性格。
12有明确的伦理道德标准。
13具有富有哲理的幽默感。
14富有创造性。
15受自己做人原则的支配,而不受制于社会规则,更少受文化规范和习俗的约束。
成功者的15个人格特质:目标明确,自信,有储蓄的习惯,有进取心和领导才能,有想象力,充满热枕,有自制力,付出多于报酬,有吸引人的个性,思想正确,专注,有合作精神,敢于面对失败,宽容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高峰体验高峰体验是一种超越一切的体验,其中没有焦虑,人感到自我与世界和谐统一,感受到暂时的力量和惊奇。
高峰体验是一种同一性的体验,人一旦进入这种体验,就会失去自我意识,与宇宙融为一体,就会领悟到真理的本质,甚至能把握到生活的真谛等等。
人在高峰体验时有他们最高度的同一性,最接近他们真正的自我,这个时候,人会有一种返回自然,与自然合一的愉快情绪。
高峰体验有这样一些后效,可以而且的确具有一些严格意义上的疗效,能消除病状,可以朝着一个健康的方向改变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可以多种方式改变一个人对他人的看法以及与他们的关系;可以或多或少改变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能把一个人解放出来,使之具有更大的创造性,自发性和独立性。
乐观体验属于个人的成长,乐观体验要求人们生活在现实中,在“此时此地”的生活中得到最大的快乐,享受来自奋斗,幸福来自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控制环境,而不是屈从于他人的要求)。
这是一种很自然、轻松、愉快的体验。
这种体验不是发生在休息时,也不是发生在娱乐时,而是发生在工作过程中。
这种最好的时刻通常发生在完成很困难又很有价值的任务时,此时身心都达到了极限。
只有通过努力发现生活的真谛,并努力去完成它,才能体验快乐,享受生活。
只要方法得当,从事的工作具有挑战性,可以为之骄傲和满足,任何工作都可能成为快乐的源泉。
当我沉浸在写作中时,乐观体验就会发生。
乐观体验的八个特征:个体有一定的技能,任务具有高度的挑战性,需要个体全身心投入,但是个体可以完成。
2个体的注意完全被活动吸引,很难把自己和工作分开,具有自发性。
3任务目标合理,工作方向明确合理。
4反馈清晰,个体知道自己是否已完成任务和达到目的。
这是一种自我认定。
5个体集中注意于工作,会忘记生活中的不愉快。
6个体会获得一种控制感,体验到控制环境的喜悦。
7个体失去自我意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活动和目标上。
8个体失去时间感,几个小时像几分钟一样过去,相反的情况也有。
第二节罗杰斯的自我理论每一个人都以独特的方式来看待世界,这些知觉就构成个人的现象场。
现象场由知觉的总体组成,关键是自我。
一自我概念、理想自我及其测量一、自我概念:即我们感知和体验我们自己。
它是一个有组织的,一致的感知模式,由那些代表着“主体自我”,“现实自我”,或自我的感知和意义组成。
自我具有下列四个特征:1是对自己的知觉,遵循知觉的一般原理,是心理学中相当基本的组成部分。
2是有组织、连贯、有联系的知觉模型,虽然有变动,但总保持有组织和连贯的性质,不是由许许多多互不相干的条件反应组成的,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
3不是指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另一个人,也不是指我们内部的一个小人,是指能表征那些关于自己的经验。
人的自我并不控制其行为,但的确影响我们如何表现。
自我既能反映经验,也能影响经验。
4虽然也包括潜意识的东西,但主要是指有意识的或可以进入意识的东西,通常可以为人所觉察。
二、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理想自我是个体最希望拥有的自我,即个人向往的自我,包括与自我有潜在关联、个体赋予高度价值的感知和意义。
现实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表现出的综合现实状况和实际行为的意识。
心理健康的人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非常接近。
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一致者,其人格特质表现为容易相处,合作性强,工作效率高和适应性强等,两者相反,其人格特质是混乱,不友好,迟钝和笨拙等。
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高相关,与个体的积极调节有关。
个体患者在自我中心的治疗过程中,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逐渐提高。
三、Q分类技术:通过Q分类技术,可以对他人的评定与被试自己的评定进行比较,也可以对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进行比较,这样,治疗师和患者就可以清楚的看到患者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概念的轮廓,并计算出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相关系数,为治疗提供依据。
近年来,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师广泛采用的是布洛克1961年编制的“加利福尼亚分类卡片”。
二自我实现倾向:人本主义心理学者重视有机体趋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基本倾向;自我实现是个体力图在遗传的限度范围内发展自己的潜能。
罗杰斯的自我实现论述可以概括为三个要素,1自我实现是人类的一种自我趋向动机,人类有机体不仅依靠自我实现来维持生存,而且由它促进生长,在遗传限度内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2个人可以作适当的自由选择,个人顺着自我趋向,可以作适当的自由选择,即使自我概念与现实经验不协调,引起适应困难,个体也能自我调整,恢复和谐。
3人类除了天生的自我实现动机以外,还有关怀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这两种习得的需要。
人人都有关怀的需要,都想从别人那里得到爱护和认可,关怀有时是无条件的,如“我爱你,不管你的行为如何”,但通常是有条件的,即这种关怀来自个体特定的行为。
罗杰斯的治疗方法是以无条件关怀为基础的,患者在无拘束,无顾虑和充分被接受的气氛中,依靠本事的自我趋向去自由选择,达到自我实现,促进心理健康。
自尊的需要发展较迟,实际上就是那些为他人所赞许的行为和价值观的内化。
三机能健全者自我实现倾向使人更成熟,更独立,机能更健全,他们表现真实自我,不会作假,按自己的机体评价生活过程,而不是以外来的价值条件为标准。
幸福不在于个体的所有生物性需要都得到满足,人的本性就是要努力保持一种乐观的感觉和对生活的满足,这种满足不是静止的,幸福是在持续不断的奋斗之中。
机能健全者具有以下特征:1、经验开放,与心理障碍患者不同,机能健全者认为一切经验都不可怕,他们不拒绝或歪曲某些经验,而是正确的将它们符号化,变为意识,因此他们的人格更广泛,更充实和更灵活。
2自我和经验和谐,机能健全者的自我结构与经验相协调,并能不断变化,以便同化新经验。
机体在评价事物价值时,总是以自己的机体经验为根据,不大受外界力量的左右。
3人格因素发挥作用,机能健全者较多依赖对情境的感受,不怎么依赖智力因素,他们常常根据直觉行动,行动带有自发性,他们的行为即受理性因素的指导,也受潜意识和情绪因素的制约,他们的所有人格因素都在起作用。
4有自由感,机能健全者能接受一切经验,生活充实,信任自己,有很大的自由。
他们相信自己能掌握生活的命运,在生活中有很多选择余地,感到自己所希望的一切自己都有能力去达到。
5创造性高,机能健全者在他们所做的一切事情上都表现出创造性,他们的自我实现伴有独创性和发明性,即使已经满足了原始性动机,并已达到平衡状态,个体仍然活泼、主动、积极地去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