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与五脏间奇妙的关系

合集下载

中医知识:肾与五脏的关系

中医知识:肾与五脏的关系

肾与五脏1.心与肾心与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心阴心阳与肾阴肾阳之间的依存关系方面;一是在心血与肾精之间的依存关系方面。

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焦而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焦而属于阴。

从阴阳、水火的升降理论来说,位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于上者,以下降为和。

《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

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表明阴阳水火升降原理。

心有阴阳,肾亦有阴阳,各自相互对立依存,以维持动态平衡。

心之阴阳必须下降于肾,而充养肾之阴阳;肾之阴阳必须上升至心,以濡养温煦心之阴阳,只有心肾阴阳之间的上下交通,相互依存,才能保证这两脏之阴阳充足,并维持动态平衡关系,而称为心肾相交,也即是“水火既济”。

如《慎斋遗书》说“心肾相交,全凭升降……升降者水火”。

《格致余论·房中补益论》说“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

水能升而火能降。

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

”反之若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上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下泄,肾无心火则水寒,心无肾水则火炽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就会失去协调,而出现一系列的病理表现,即为“心肾不交”或“水火未济”,临床出现失眠、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或见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症。

心主血,肾藏精,血与精之间可以相互化生。

血化为精,如《医原》所说“谷气归心,奉君火而化赤,赤血得金气敷布,下行入肾化精”。

精化为血,如《张氏医通》所说“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

这种精血互生关系,即体现了心肾之间在生理上的关系之一。

亦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功能创造了物质基础。

临床所见心血不足导致肾精不足,或肾精不足导致心血不足,出现面色无华、心悸、耳鸣、腰酸膝软等症,就是心(血)肾(精)同病的征象。

2.肺与肾肺与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水液代谢与呼吸运动两方面的协同作用和依存关系。

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肾的协同作用,保证了水液的正常输布与排泄,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有赖于肾阳的蒸腾气化,而肾的主水功能亦有赖于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

肾与五脏的关系

肾与五脏的关系

肾与五脏的关系肾与五脏的关系五脏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侣山堂类辩》说“五脏之气,皆相贯通”。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古人在理论上多以五行的生克乘侮来进行阐述,即生理上任何一脏与其他四脏都存在着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联系,病理上任何一脏与其他四脏都存在着相乘、相侮、子及母、母及子四方面的影响。

但经过历代医家的观察和研究,脏与脏之间的关系早已超越了五行生克乘侮的范围,目前主要从各脏的生理功能来阐述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来反证其生理上的关系。

1.心与肾心与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心阴心阳与肾阴肾阳之间的依存关系方面;一是在心血与肾精之间的依存关系方面。

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焦而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焦而属于阴。

从阴阳、水火的升降理论来说,位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于上者,以下降为和。

《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

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表明阴阳水火升降原理。

心有阴阳,肾亦有阴阳,各自相互对立依存,以维持动态平衡。

心之阴阳必须下降于肾,而充养肾之阴阳;肾之阴阳必须上升至心,以濡养温煦心之阴阳,只有心肾阴阳之间的上下交通,相互依存,才能保证这两脏之阴阳充足,并维持动态平衡关系,而称为心肾相交,也即是“水火既济”。

如《慎斋遗书》说“心肾相交,全凭升降……升降者水火”。

《格致余论·房中补益论》说“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

水能升而火能降。

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

”反之若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上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下泄,肾无心火则水寒,心无肾水则火炽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就会失去协调,而出现一系列的病理表现,即为“心肾不交”或“水火未济”,临床出现失眠、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或见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症。

心主血,肾藏精,血与精之间可以相互化生。

血化为精,如《医原》所说“谷气归心,奉君火而化赤,赤血得金气敷布,下行入肾化精”。

肾与其它四脏的关系

肾与其它四脏的关系

肾与其它四脏的关系五脏学说,是以心、肺、脾、肝、肾为中心的理论体系。

各脏之间,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完成复杂的生理活动。

在病理上,各脏之间的病表又常互相影响。

下面谈谈肾与其它四脏的关系。

一、心与肾的关系: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上下交通。

心居上焦,属阳属火,为阳中之阳脏;肾居下焦,属阴属水,为阴中之阴脏。

心与肾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在生理方面可概括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上下交通。

阴阳水火既济理论,源于《周易》,本用来说明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后被引用到脏象学说,用来说明心肾之间在生理方面的有机联系。

具体说来,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其主要含义是:心火下交与肾,协助肾阳,以使肾水不寒,维持肾的阴阳平衡。

而肾水必须上升交于心,滋助心阴,以使心阳不亢,维持心的阴阳平衡。

正如孙思邀在《千金要方》中说:“ 夫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火相济。

”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又说:“ 人之有生,心为之火,居上,肾为之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也。

”心属火,火性炎上;肾属水,水性润下,而心火何以能下降?肾水何以能上升?总的来说,心虽火脏,而火中有水;肾虽水脏,而水中有火。

因此,心阴、肾阳为火之主,升降之动力源泉,而心火、肾水为升降之本体。

心阴下降,心火亦随之而降,肾阳蒸腾,真阳发动,肾水则能上升滋助心阴。

故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另外,心肾相交又与肝升肺降、脾升胃降有关。

肝气升发,有助于肾水上升而交于心,肺气萧降,有利于心火下降而温助肾阳。

脾胃又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为阴阳水火升降必经之地。

在病理时,心或肾本身的阴阳平衡失调,不但可影响到心或肾的生理活动,而且均可影响到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正常联系,产生心肾不交、水火未济的病变,出现以失眠、心烦、心悸、腰膝酸软、遗精等为主症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如心火虚衰或心阴亏损不能引火下行以助肾阳,可形成下寒精冷等病症。

另外,肝、肺、脾、胃等脏腑气机升降功能紊乱,也可使心肾之间的功能失其协调,产生心肾不交种种病症。

五脏功能与身体的密切联系

五脏功能与身体的密切联系

五脏功能与身体的密切联系肝1.肝主疏泄—肝气足,促消化,气机畅。

2.肝藏血——肝气足,人轻松,面红润,血气旺,精神好。

3.肝合体为筋,其华在爪——肝气足、筋骨强健,运动灵活、指甲红润,坚韧。

4.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肝血足,眼睛亮,视力好。

5.在志为怒——肝气足,五志安、心情舒畅、处事周到。

6.肝藏魂——肝气足,魂滋养,潜意识强。

心1.心主神志——心气足,精神好,神采奕奕。

2.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心气血足,面色红润光泽、皮肤光滑细嫩。

3.开窍于舌——气血足,舌头红润。

4.在液为汗——气血足,毛孔均匀、汗出正常。

5.在志为喜——气血足,乐于言表、喜形于色。

6.心藏神——气血足,神志清晰,反应迅速。

脾1.脾主运化水液——脾气足,人不虚胖,脸不臃肿。

2.脾主升清——脾气足,皮肤不皱褶,内脏不下垂。

3.脾统血——脾气足,血不溢出脉外,皮下无瘀斑。

4.脾主肌肉——脾气足,肌肉壮,皮肤充满弹性。

5.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气足,口气清香,嘴唇红润。

6.在志为思——气血足,思维敏捷,乐观开朗。

7.脾藏意——脾气足,记忆好,意念强。

8.脾主运化水谷——脾气足,消化好,吸收快,身体棒。

肺1.肺主气——肺气足,气道畅,呼吸匀,免疫力好。

2.肺朝百脉——肺气足,血液循环好,含氧高,精力充沛。

3.肺主肃降,通调水道——肺气足,水液运行通畅,身材好。

4.肺主宣发,外合皮毛——肺气足,皮肤细嫩光滑,不易感冒。

5.开窍于鼻,在液为涕——肺气足,鼻子精气,嗅觉灵敏。

6.喉为肺户——肺气足,声音亮,气顺畅。

7.在志为忧——肺气足,人不忧愁,常欢笑。

8.肺藏魄——肺气足,做事果断持久,意志坚定有毅力。

肾1.肾主藏精—肾气足,不怕凉,夫妻生活和谐。

2.肾主水——肾气足,水液代谢正常,人不虚胖,浮肿。

3.肾主纳气—肾气足,脸不长斑,人不喘。

4.肾主骨生髓—肾气足,骨强健,背直挺,牙坚固。

5.肾主智,通于脑—肾气足,记忆强,学习轻松,不患老年痴呆。

脏腑之间的关系与之所对应的病理现象

脏腑之间的关系与之所对应的病理现象

脏腑之间的关系与之所对应的病理现象一、五脏之间的关系与之所对应的病理现象五脏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古人多以五行相生相克来说明其生理上的联系,即任何一脏与其他四脏都存在着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联系关系;并用五行相乘相侮与子母相犯来说明其在病理上的联系,即任何一脏与其他四脏都存在着相乘、相侮、子病及母、母病及子四方面的病变关系。

但是,经过历代医家的观察与研究,对五脏之间关系的认识,早已超越了五行生克乘侮的范围,目前主要是从各脏的生理功能来阐述其间的联系,并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来反证其生理上的关系。

这样,就更具体、灵活、实用。

五脏之间的关系较复杂,为了便于分析,此以两脏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1.心与肺的关系“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

”心与肺的关系,主要就是心主血与肺主气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从心主血对肺主气来说,心推动血液运行,一方面,能维持肺司呼吸功能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血是气的载体,气附于血而运行全身,从而使肺能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

从肺主气对心主血来说,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能促进、辅助心脏推动血液运行,是保证心血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联结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之间的中心环节,主要是积于胸中的宗气。

在肺司呼吸的作用下形成宗气以养心,促进心脏推动血液运行的功能;心血运载宗气以养肺,以维持肺脏司呼吸的功能。

所以,宗气具有的贯心脉以行气血和走息道以司呼吸的功能,能够强化血液循环与呼吸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

病理现象:心与肺的病变可以相互影响。

如肺气虚弱,宗气生成不足,使血行无力,或肺失宣降,气机不畅,使血行受阻,出现咳嗽、气短、胸闷、心悸、唇青、舌紫等症。

反之,心气不足、心阳不振,血行不畅,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出现心悸、唇青、舌紫、咳嗽、气喘、胸闷等症。

2.心与脾的关系心与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依存关系,二是血液运行方面的相互协同关系。

血液生成方面,心主血,心血供养脾,维持脾的正常运化;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运正常,则化生血液功能旺盛,保证心血充盈。

中医对肾的认识和理解

中医对肾的认识和理解

中医对肾的认识和理解中医学认为,肾是人体五脏之一,是先天之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和根源。

肾主藏精、主水、主骨、主生长发育,是人体的生命之源。

肾与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代谢和免疫等密切相关。

中医学认为,肾的功能主要包括肾藏精、主水、主骨、主生长发育、主生殖等。

肾藏精是指肾脏内所藏之精液,精液是男性生殖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男性生殖能力的基础。

女性的卵巢中也有所谓的卵精,也是由肾脏所调节的。

肾主水是指肾脏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肾主骨是指肾脏对骨骼的生长发育和骨质的代谢的掌控,肾主生长发育是指肾脏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

肾主生殖是指肾脏对人体生殖和性功能的主要作用。

中医学中,肾有先天之肾和后天之肾之分。

先天之肾是指胚胎时期形成的肾,藏有先天之精和先天之气。

后天之肾是指出生后形成的肾,也就是指平常所说的肾脏。

先天之肾和后天之肾是相辅相成的,共同维系人体的生命活动。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肾精是人体生命之根,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肾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之分。

先天之精是指胚胎时期形成的精液,藏于先天之肾中,是生命之源。

后天之精是指成年后形成的精液,由肾脏和其他脏器共同生成。

肾精的充足与否,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性功能、免疫力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医认为,肾主水,肾脏对人体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非常重要。

肾脏可以将体内多余的水液排出,维持人体内部的水分平衡。

同时,肾脏还可以通过调节水液的分布,保持人体各个部位的水分平衡。

中医认为,肾主骨,肾脏对骨骼的生长发育和骨质的代谢有着重要的掌控作用。

肾脏可以调节体内的骨骼生长激素、钙、磷等物质的代谢,从而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和骨质的健康。

中医认为,肾主生长发育,肾脏对人体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非常重要。

肾脏可以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

中医认为,肾主生殖,肾脏对人体生殖和性功能的主要作用。

肾脏可以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影响性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人体的生殖和性功能。

肾和五脏的关系

肾和五脏的关系

肾和五脏的关系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肾于心·肺·脾·肝的关联心:心主血、藏神,主喜。

心气虚行血无力,心血虚则血脉空虚。

心不藏神,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异常。

心为火之源,1.肺:肺主气司呼吸,藏魄,主悲(忧)。

肺气虚则影响呼吸功能。

助心行血,肺主通调水道,肺气虚衰则功能异常。

2.脾: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藏意主思。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失健运则血液亏虚。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脾虚则气血不能固摄。

3.肝:肝主疏泄,藏血,藏魄。

疏泄不及则肝之气火上逆。

若干失疏泄则气机郁结、气滞血瘀。

4.肾:腰为肾之府,肾主骨,肾藏精,纳气,主水液,臧志,属恐肾气固摄肾精,气虚则精泄。

肾中精气虚衰,则功能减退。

1、肾与前列腺的关系因为肾与膀胱为表里,肾主水液,肾有升清降浊的功能(肾脏将有用的五谷精华运送至全身,将体内的垃圾毒素尿液代谢出体外。

),肾气的固摄能力于推动作用直接关系到了膀胱的开合。

(您看比如您平时全身无力的现象就是肾气不固,推动力出现了问题,同样的肾精亏虚就会出现小便无力尿急尿频····等现象。

肾气不固其实就像是家里用水壶烧水,水壶里的水蒸气多了才能出现呼呼的响声,如果水壶里的水蒸气总是没有那么多,响声液就很难出现了对吧?这就和咱们所说的肾气不固。

也就是说没有力气了,劲不够了。

)西医当中认为,前列腺炎(增生或肥大)就是无菌性炎症和有菌性炎症。

(例如,非衣原体或衣原体)。

2、阳痿早泄和肾的关系:因为肾主藏精主生殖(先天之精,五谷之精气,营养物质)肾阳亏虚、命门火衰,。

精不足,血就不足,血不足勃起就无力就会出现阳痿早泄等症状。

西医当中认为:《1》血液当中的垃圾毒素太多堵塞了海绵体的血管,阻止了海绵体的充血,勃起就会困难。

《2》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敏感度决定的时间的长短,兴奋度高了也就早泄了。

五脏六腑相生相克的原理

五脏六腑相生相克的原理

五脏六腑相生相克的原理五脏六腑相生相克原理是中医理论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早在古代就被广泛运用于中医治疗中。

该理论认为,人体内的五脏六腑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每个脏腑之间的关系相生相克,维持了人体内部生物环境的平衡,保证了身体的健康。

下面是关于五脏六腑相生相克原理的20条详细解析。

1、心生肺:心主精神,肺主气,心的精神质可以促进肺气的产生和运行,同时肺气的运行也会促进心气的血液循环。

2、肺生肾:肺气可以促进肾气的产生和循环,肺气中的水分在肾中得到排泄,使人体内部环境达到平衡。

3、肾生肝:肾脏是人体主要的水源,而肝脏则分泌胆汁,在发生代谢作用时需要肾脏提供水分的支持,肝脏的健康也需要依赖于肾脏的正常工作。

4、肝生脾:肝脏中的气血经过胆汁的代谢,流向脾脏,促进脾脏的运行和新陈代谢。

5、脾生肺:脾脏可以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和气血,这些物质需要通过肺气的循环,才能被分配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中,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6、心生肝:心脏通过血液的循环,将养分和氧气输送到肝脏,维持肝功能正常,并且心脏同时也抑制肝脏的情绪波动和过度兴奋。

7、肝生心:肝脏中的气血通过心脏的循环,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中,促进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8、心生脾:心脏中的气血可以促进脾脏的新陈代谢和运行,同时心脏还可以抑制脾脏的思维和过度紧张。

9、脾生心:脾脏中的气血可以为身体各部分输送营养和氧气,促进心脏的正常运行,同时它还可以平衡心脏和情绪。

10、肾生心:肾脏是人体中生命源泉的主要器官,正常的肾功能有助于维持心脏的健康和稳定。

11、心克肾:情绪波动和过度紧张会影响肾的正常工作,造成体内气血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如肾炎等。

12、肺克肝:肝脏在情绪波动或过度兴奋时会分泌大量的胆汁,降低人体内的气血水平,过度蓄积胆汁还会反过来影响肺的正常运行。

13、肝克脾:情绪波动和过度兴奋会增加肝脏的代谢负荷,影响脾脏的正常运转,导致脾虚。

14、脾克肝:过度的思虑和情绪波动会过度消耗脾脏的气血,使其运行不畅,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

五脏六腑相生相克的解释

五脏六腑相生相克的解释

五脏六腑相生相克的解释五脏六腑是中医学中对人体内脏器官的分类和划分方式。

相生相克则是指五脏六腑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这种理论认为每个器官都有其特殊的功能和责任,同时与其他器官的功能有着紧密的联系。

下面我们来仔细解释五脏六腑相生相克的含义。

五脏相生是指五脏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的关系。

按照中医理论,心、肝、脾、肺、肾是五脏,它们分别主管着人体的精神活动、血液循环、消化吸收、呼吸系统和水液代谢。

这五脏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系统。

首先,心脏被称为主宰器官,它主管着人的精神活动和血液循环。

肝则在这个系统中承担了调节血液循环的重要角色。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人的心情和生理状态密切相关。

肺脏与心脏的相生关系也十分重要。

肺主管呼吸系统,而心脏则提供肺部所需的氧气。

这种相互依存关系使得呼吸和心跳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肾脏则与心脏、肾脏、肝脏有着紧密的相生关系。

肾主管水液代谢和生殖系统,同时也为其他脏器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和气血。

相克的含义则是指五脏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克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保持人体的平衡。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心肝相克的关系。

心脏主管血液,而肝脏主管气机。

当心脏功能失调时,会导致气机运行不畅;而肝火过旺则会反过来影响到心脏的功能。

肺脾相克关系也很重要。

肺脏主管呼吸,而脾脏主管消化吸收。

脾虚可能导致肺气不足,而肺热则可能造成脾湿。

肝肾相克关系也存在。

肝脏主管气机,肾脏主管水液代谢。

肝的气机紊乱可能导致肾气阻滞,而肾虚则可能导致肝气不舒。

总而言之,五脏六腑相生相克是中医理论中对人体内脏器官之间关系的一种描述。

它帮助我们理解各器官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从而使人体能够保持平衡和健康。

在中医实践中,了解五脏六腑相生相克的原理有助于调理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

肾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

肾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

肾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肾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滋润、濡养、激发等作用。

人体内的左肾为阳,右肾为阴。

左肾司六腑之功能,右肾辖五脏之运行。

古代医界有个歌诀:“肝病先调肾,肾病先调肺,肺病先调脾,脾病先调心,心病先调肝”。

肾藏精,肝藏血,肝肾同源,肾乃先天之本。

所以,肾虚是无论男女都要重视的亚健康状况。

肾虚是人体疾病的根源肾生精,精生髓,髓壮骨,髓通脑,脑为髓之海。

肾虚则生命力减弱,各种疾病接踵而来。

肾亏则髓空,髓空则骨软,骨软则腰膝酸软,牙齿脱落,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颈椎痛,甚至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反应迟钝,精力下降,脱发皱纹增加等现象。

肾阳虚衰,男人表现为阳痿、早泄、遗精;女人则带下不止,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等。

肾气充足则百病自消肾中之元气,是生命的原动力。

肾承担着存储人体生命动力的功能,是人体的先天之本,人体各种疾病往往跟肾虚有关。

于是补肾,成为增强人体体质首选手段之一。

大多数人都知道男性肾虚的表现症状,却对于女性的肾虚表现症状不太了解。

下面就跟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女性肾虚的五大表现1、怕冷:总觉的手脚是冰冷的,穿再多衣服也不够。

还有你穿的衣服是否总是比别人多,你是否一受凉就拉肚子。

中医认为这些都是肾阳虚造成的。

2、脱发增多:你的乌黑长发最近是否渐渐干枯稀疏,失去光泽?最好的洗发护发用品,一星期一次的专业护理,挽救不了的局面。

那么你就要考虑一下自己的问题是不是与肾功能减退有关了。

3、眼睑浮肿:早晨起床时,眼睛干涩,或许你会认为是前一天在电脑前工作太久的缘故,且慢,仔细观察一下,你的下眼睑是否浮肿得厉害?小心,这些都是肾虚的信号,说明肾脏不能够借助尿液的生成及时排出身体内的毒素,功能正在减退中。

4、更年期提前:潮红、盗汗、月经周期拖后,情绪波动……这些更年期症状如果找上了30岁的你,就该去检验一下你的肾是否有问题了。

中医认为虚证的本质就是衰老。

久劳伤肾的“肾虚”之人衰老速度较快。

理解中医(22)之五脏——肾

理解中医(22)之五脏——肾

理解中医(22)之五脏——肾肾与膀胱相表里,肾主骨、肾藏精,精生髓,开窍于耳,其华在发,因此肾与膀胱、骨、脑、耳、发组成肾系统。

肾在五行中属水,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阴。

肾藏精、主水液、主纳气,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也称为“先天之本”。

肾气与四时之冬相应。

一、肾的解剖形态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左肾偏上、右肾偏下。

形状犹如豇豆,外有黄脂包裹。

二、肾的生理功能1、肾藏精。

肾藏精是指肾有封藏和贮存人体精气的作用。

精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之精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和脏腑活动的精微物质。

它包括传承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和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以及气血津液等。

狭义之精是指禀受于父母而贮藏于肾的具有生殖繁衍作用的精微物质,又称“生殖之精”。

先天之精的盛衰决定子代的禀赋,对子代的体质有重要影响。

后天之精也称五脏六腑之精,是由脾胃化生而来,供五脏六腑之用,剩余之精则贮藏于肾,以备不时之需。

肾藏精具有以下作用:(1)促进生长发育。

肾精在人的生、长、壮、老的生命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人的生命之本。

如果肾精不足或肾精虚亏,那么幼儿会生长缓慢,到壮年会未老先衰、到老年则早离人世。

临诊时,经常遇到出现头发早白、脱发、腰膝酸软这些症状,都与肾精有关。

因此养肾固精是中医养生的一个原则。

(2)主生殖繁衍。

肾精是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又能促进生殖功能的成熟,对繁衍后代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肾藏精功能失常,则可能导致性功能失常,生殖能力下降。

临床治疗不孕不育一定会考虑到肾藏精的功能。

(3)化生血液。

精能生髓,精髓可以化血。

精血同源,肾精充足,则血不亏。

临床上补血有时需要补肾,也是这个道理。

(4)抵御外邪。

肾精是人体的生命物质,是正气的一部分,因此可以抵御外邪。

肾精充足,则生命力强,那么适应力也强。

《素问.金匮真言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2、肾主水水液在中医里也称津液,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液体的总称。

肾主水是指肾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因此肾也被成为“水脏”。

五脏(心、肝、脾、肺、肾)之间的关系

五脏(心、肝、脾、肺、肾)之间的关系

五脏(心、肝、脾、肺、肾)之间的关系一、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

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

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二、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

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

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三、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

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

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

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四、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

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吕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

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五、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

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

六、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运行。

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

肝火犯肺,又可见胸胁痛、于咳或痰中带血等症。

七、肝与肾: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皿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资生。

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

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

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

八、肺与脾:脾将水谷的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精气相结合,而成宗气(又称肺气)。

肺气的强弱与脾的运化精微有关,故脾气旺则肺气充。

内脏五行相生相克原理

内脏五行相生相克原理

内脏五行相生相克原理
内脏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是中医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包括了五行中五个脏腑的相生相克关系,以及它们与五行之间的互相制约和相互作用关系。

以下将详细介绍此理论。

五行相生:
1.心生肺:心主血脉,肺主气息,心气旺则能将气送往全身,使肺气得以畅通。

2.肺生肾:肺气能够下行喉咙进入肠胃,进而成为肾水。

3.肾生肝:肝常常为肾精所养,肾主水,肝则能保肾精不散,同时肝也能促进肾功能。

4.肝生脾:肝之血液可来养脾气,帮助脾气消化和吸收营养。

5.脾生心:脾气转运水液,为心之血脉所需,同时也能调节心之情志。

五行相克:
1.心克肝:情志如喜怒悲哀等情绪浮躁过渡则会伤肝之气。

2.肺克肾:肺气向下行于肠胃时如果过于旺盛则会伤肾水。

3.肾克心:肾精亏虚则会损害心之血脉。

4.肝克脾:肝气气盛则会侵犯脾气,损伤脾以致湿邪内生。

5.脾克肺:脾气湿盛则会侵犯肺气,造成肺气湿滞。

五行互依互制:
1.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形成五行互生之环。

在生克关系中,有遵循物极必反的情况。

每一个五行都可以被克制,在此过程中自然形成了互相制约的关系。

2.五行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有在相互制约的情况下才能确立平衡,这就是五行互依互制的重要性所在。

3.五行之间的平衡互补,是人体健康调理的关键,因为身体内部每个器官的功能都需要另一个器官的帮助。

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相互制约的关系也体现了身体健康的平衡状态。

中医五脏六腑相关联

中医五脏六腑相关联

中医五脏六腑相关联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与五脏六腑的协调运作密切相关。

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它们是人体的主要内脏器官;六腑是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它们在中医理论中起到的是辅助功能。

五脏六腑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医五脏六腑的相关联,以及它们在维护人体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

心脏是人体的“君主”,其在中医理论中是精神、意识活动的主宰。

心与小肠有密切的关系,中医认为,心主“神”、小肠为心外之腑,二者关系密切。

当人体神经系统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心神不宁、失眠多梦等症状。

此时,调理心脏和小肠的功能,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肝脏是人体的“将军”,主要负责气血的调节和存藏。

与肝脏相互关联的是胆经与胆脏。

肝与胆脏密切合作,共同发挥重要的消化和代谢功能。

如果肝气不顺,可能会导致情绪波动、胃脘疼痛等问题。

因此,保护肝脏的健康,对于促进消化和代谢至关重要。

脾脏是人体的“中心”,主要负责水液的运输和吸收。

脾与胃脏相互关联,肝主筋膜,脾主肉腠,胃与脾紧密结合,共同完成生物化学反应。

如果脾胃功能失调,可能会引发腹胀、食欲不振等问题。

因此,调理脾脏和胃的功能是维护消化系统健康的关键。

肺脏是人体的“将军”,主要负责呼吸功能。

肺主气,与大肠相关联。

肺与大肠密切合作,完成气息交流和排泄功能。

如果肺脏有问题,可能会引起呼吸困难、便秘等问题。

因此,保护肺脏和大肠的健康是确保呼吸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一环。

肾脏是人体的“官职”,主要负责水液的代谢和排泄。

肾与膀胱紧密相连,共同完成泌尿系统的功能。

肾脏是人体的主要排毒器官,肾气充足,可以保证体内废物正常排出。

当肾脏功能受损时,可能会导致尿频、尿痛等问题。

所以,调理肾脏和膀胱功能,是保持泌尿系统正常运作的关键。

总结起来,中医的五脏六腑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心为君主,肝为将军,脾为中心,肺为将军,肾为官职。

五脏之-肾

五脏之-肾

五脏之五肾肾位于腰部,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故《素问》说:“腰者,肾之府。

”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液、肾主纳气。

其与其它组织器官的关系是:肾主骨、生髓、通于脑,齿为骨之余。

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

肾与膀胱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1)肾的生理特性肾的生理特性,主要有两个方面:1、肾性潜藏,为固摄之本。

在五脏之中,肾的位置最下,而在生理功能方面主藏蓄阴精,又主命火。

肾精宜藏,最忌耗泄损伤,命火宜潜于水中,不宜升腾。

所以,在古代,以潜藏蛰伏之意比喻肾的生理特性。

正是由于肾的封藏固摄作用,使体内精微物质得以保留,元阴元阳得以闭藏,人的生命力才能旺盛,身体才能健康。

若肾有病变,使肾的封藏、固摄机能失职,就会引起阴精过度耗损妄泄病症,表现为遗精、带下、滑胎、尿浊、尿甜等。

2、肾与冬气相通应。

在五脏之中,肾属阴中之阴,而冬季阴气最盛,故肾与冬气相通应。

表现在病理方面,肾的病变,在自然界之气的滋助下,在冬季易于好转,病人的自我感觉亦较为舒服些。

当然冬季气候变化过于剧烈,对肾也容易产生损害作用。

(2)肾的主要生理功能(一)肾藏精,主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精是人体内最宝贵的物质之一。

在中医学理论中,精的运用甚为广泛,归纳起来,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也就是说,人体的各脏腑组织器官,均是由精这种物质构成,先有了精,在此基础上才有了胚胎的发育,生命的产生。

故《灵枢》说:"人始生,先成精。

"二是指精为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即是说,人出生后,由幼年、青年到壮年、老年,都不断地消耗精微物质,"精"即是对这些精微物质、营养成分的概括。

藏精,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即是说肾对于精气具有闭藏作用。

肾所藏的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部分。

肾与脏腑的关系

肾与脏腑的关系

肾与脏腑的关系1、肾与心心居胸中,属阳,在五行属火;肾在腹中,属阴,在五行属水。

心肾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之为“心肾相交”。

这种关系遭到破坏形成病理状态,称之为“心肾不交”。

心与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阴阳、水火、精血的动态平衡,相互协调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方面。

(1)水火既济:从阴阳、水火的升降理论来说,在上者宜降,升已而降,降已而升。

心位居于上而属阳,主火,其性主动;肾位居于下而属阴,主水,其性主静。

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与肾阳共同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

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与心阴共同涵养心阳,使心火不亢。

故曰:“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炎炽。

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

”(《傅青主女科》)在生理状态下,这种水火既济的关系,是以心肾阴阳升降的动态平衡为其重要条件的。

所以说:“人之有生,心为之火,居上;肾为之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穷无尽,故生意存焉。

”(《格致余论》)水能下,火炎上,水火上下,名之曰交,交为既济。

心与肾上下、水火、动静、阴阳相济,使心与肾的阴阳协调平衡,构成了水火既济,心肾相交的关系。

(2)精血互生:心主血,肾藏精,精和血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精血之间相互滋生,相互转化,血可以化而为精,精亦可以化而为血。

精血之间的相互滋生为心肾相交奠定了物质基础。

(3)精神互用:心藏神,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神可以益精。

肾藏精,精舍志,精能生髓,髓汇于脑。

积精可以全神,使精神内守。

精为神之宅,神为精之象。

人的神志活动,不仅为心所主,而且与肾密切相关。

所以《推求师意》说:“心以神为主,阳为用;肾以志为主,阴为用。

阳则气也、火也。

阴则精也、水也。

凡乎水火既济,全在阴精上承,以安其神;阳气下藏,以安其志。

”精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精的外在表现,神生于精,志生于心,亦心肾交济之义。

在病理上,心与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阴阳水火精血之间的动态平衡失调。

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或心火亢盛,下劫肾阴,常表现为心烦失眠,心悸怔忡,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或男子遗精,女子梦交的心肾阴虚火旺的“心肾不交”证。

黄帝内经:肝、心、脾、肺、肾之间是相生的关系

黄帝内经:肝、心、脾、肺、肾之间是相生的关系

黄帝内经:肝、心、脾、肺、肾之间是相生的关系五臟皆为阴,它们有顺序吗?为什么是肝、心、脾、肺、肾呢?对应木、火、土、金、水,它们是相生的关系。

谈五臟要把肝放在第一位,因为它代表春天、春生;而一般人都把心放在第一位。

再次说明微言大义。

古代的人,在任何一个地方,说话都有讲究。

孙悟空的老师敲孙悟空脑袋三下,孙悟空就知道:半夜三更子时师傅要传我道,就去了。

我们被人敲三下,只知道疼得不行。

就像钱超尘老先生讲的项背强( jiang)几几,很多人叫强 shu shu.我们上学的时候是念强shu shu的。

他把几十个版本的《伤寒论》对照之后得出结论,认为这才能解释项和背紧张的那种感觉。

我们讲到,肝、心、脾、肺、肾是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膲、六腑皆为阳。

六个腑就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膲。

我们背上的膀胱经,据说是全身最重要的一个排毒经。

“排毒”就是把中医通俗化了。

没办法,为了普及中医,借用一些概念也是可以的。

膀胱经属于足太阳,是我们的十二正经。

十二正经是六臟六腑代表的经络,它和奇经八脉不一样。

十二正经里面行走路线最长、穴位最多的经络就是足太阳膀胱经,一共有67个穴位。

另外,它是足太阳,它走在哪?我们说背为阳,腑为阴,说一下它的经络名字,就大概知道它走在什么位置,这就是我们学阴阳的好处。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先把队站对了,站错了就会出问题。

足太阳膀胱经覆盖在我们的头顶、后背、腰,然后还有我们腿后面,最后走到小脚趾,它的行走路线特别长。

更为重要的是,五臟六腑的腧(shu)穴,六臟六腑的腧穴,都在膀胱经上,所以你很难分清楚,你到底是在刺激膀胱经,还是在刺激六臟六腑在后背的代表穴。

因此,它非常重要。

所以,推背是很重要的了。

保护自己的腰背也很重要,而且我们得病的最早表现,伤的就是足太阳。

经典岂能鸟瞰,我们现在时常背一些儒家的经典,其实在古代,学中医都要背《黄帝内经》的。

所以我觉得应该端正态度,先背再学。

中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三)

中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三)

中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三)肾主水是指肾精用水来收藏,因此《说文解字》将“肾”这个字解释为“水藏”。

这个水藏要与在上的火藏相对,心肾有阴阳对時的关系,正常情况下,心在上统一身之阳,肾在下统一身之阴;统一身之阳依靠火性炎上,统一身之阴依靠水性润下。

病理状态下,由于火性是炎上的,因此当身体有热时,则多表现为在上在外有热,治疗以清泻在外在上的热为常见;由于水性是润下的,当身体阳虚有寒时,则表现为下在内有寒,治疗当以温脾肾之阳为常见。

总之,六经辨证所表现的阴阳的时间性是脏腑阴阳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综合结果,主生;脏腑辨证所表现的阴阳的空间性是五脏相互对時、抑制的结果,主克。

三、何为精?释字:精者,《说文解字》:“择米也。

”《易・系辞:“精气为物。

”《疏》“阴阳精灵之气,氤氲积聚而为万物也。

”《庄二十五年・日有食之疏):“日者阳精,月者阴精。

”又《襄二十八年・春无水疏:“五星者五行之精:木精曰岁星,火精曰荧惑,土精曰镇星,金精曰太白,水精曰辰星。

”(以上内容来自康熙字典)单从上述这些内容就应该对“精”有较深刻的了解了。

所以说学习《黄帝内经》时,对文字的理解要力求准确,尽量做到每一个字都要从字典中找到它的本意,我们最常用的字典就是《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

有时候觉得这些字很简单不查也可以,这是不好的学习习惯,不要太相信自己的知识。

查字典经常会给你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以上这5种解释关于“精”这个字,基本上比较详细地概括了“精”的本意。

第一,精是物质的,而且是聚集着阴阳二气交会和合之状的物质,阴阳和合好像是太极,是具有巨大能量的精微物质。

第二,日者阳之精,月者阴之精,五星者五行之精。

说明精存在于世间万物,存在于阴阳各个部位。

精本身既不单指阴,也不单指阳,是阴阳氤氲之物,有类似太极之意。

从另个角度来看精化气则为阳,精收藏则为阴,这是指精的生理状态,其病理状态是精不藏为阴虚有热,精泄为阳虚有寒。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夫精者,身之本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t h
e i r
b e
i n g
a r
e g
o o
d f
o r
s o
肾与心:肾为水脏,而心为火脏,二者共为水火既济关系,心火下降,以
使肾水不寒,肾水上升,以使心阳不亢,肾水有病必殃及心脏,而心脏有疾也
会影响肾脏,于是就水火失济,心肾不交。

肾与脾:肾为水脏,内容相火,而脾为土脏,土筑为堤,水屯其中,命
门火旺必生脾土,脾土旺满,方可容大;肾为“先天之本”而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肾精,有赖后天之脾气滋养和培育,肾水有恙,命门火衰,则脾土难旺,水失收藏;堤内无水则堤岸崩塌,脾随肾虚,肾降脾殃。

肾与肺:肾为水脏,而肺为金脏,金水相生,则肺为肾水之上源。

肺金
不旺难生肾水,肾不纳气则肺气短浅,肾水枯竭必耗水源,二者共为母子,肺
为肾之母,肾为肺之子。

肾与肝:肾为水脏,而肝为木脏,水木相生,涵养共勉。

肾水充盈则肝
木条达茂盛。

肝木凋零则肾水空泛,二者共为母子,肾为母,肝为子。

二者唇
齿相依。

可见肾脏并不是孤立的脏器,而是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的一个功能系统。

循五行的生克制化,患病则可相互传变,因此,肾脏患病,心肺肝脾诸脏也都
会同病,可见治肾万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必须找到根源,全息调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